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优美写景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写景;特点;顺序;美
语文教师都要求在明确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环节。不同类型的文章,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有侧重点的。写景类文章,在教学中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欣赏景物的美或者是景物自身的特点上。所以在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品读景物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上。
一、抓住写景文章的特点进行教学
写景的文章在教学的时候,要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了解景物特点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年级上册三篇写景的文章分别是《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读完《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给人的感觉是美的。《北大荒的秋天》分别从天空、小河、原野这三方面来形容北大荒的美,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找出这篇课文的中心句。原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这句话来写的。接着我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读一读,并且说一说美在哪里。整个教学始终围绕着感悟“北大荒秋天”的美上。而《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拉萨天空的“蓝”,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始终抓住拉萨天空的“蓝”展开教学。只是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拉萨天空的蓝。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拉萨天空的“蓝”。
二、按照一定的教学顺序展开教学
(一)整体感悟景物的特点
在教学第二课时,设计的环节是多种多样的。而我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整体感悟景物的特点。就比如《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我在复习导入的时候,引导学生整体感悟北大荒秋天的美,提出了“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交流之后,顺势在多媒体上出示这句话,引导学生读一读,读出北大荒秋天的特点:“美”。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整体感悟西湖的美,我便出示一些西湖美景的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西湖的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对西湖的印象,从而整体感悟西湖的美。而《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更需要图片、视频和音乐的渲染,因为我们班的学生都是生活在城镇上,这里工厂很多,根本看不到很蓝的天空,所以在教学《拉萨的天空》的时候,我出示了一段拉萨天空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仿佛跟随着他们的脚步,一起来到了,去感受拉萨天空的“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情景交融,学生自然而然会表达出拉萨天空的“蓝”。
(二)明确描写的景物
既然是写景物的文章,所以在学习这类文章的时候,必定要明确这篇课文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对于这些景物进行品读感悟。就比如《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写了三处景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三处景物。整体感悟北大荒秋天的美,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么课文中从哪些景物可以看出北大荒秋天很美呢?于是学生就会去了解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最终找到了天空、小河、原野这三处景物。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这篇课文在描写景物的时候,不像《北大荒的秋天》一样分成三小节来写。所以在寻找《西湖》这篇课文的景物时,要引导学生一个个小节地寻找。经过查找,学生找到了第二小节描写的西湖的山,西湖的湖,第三小节描写的西湖的堤和西湖的岛,第四小节描写的月光下的西湖。
(三)了解作者观察景物的顺序
在了解了景物特点之后,在具体感悟景物美的时候要了解作者观察景物的顺序,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第四小节的时候,抛出一个问题:感受了小河的清澈见底之后,让我们放眼远眺,来到北大荒的原野上去瞧一瞧。从“放眼远眺”这个词语让学生了解作者是从近处往远处看的。整个教学环节思路十分清晰。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自己去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体现“由辅到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抓住“放眼远眺”“湖的南北西”来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到近、由四周到中间的。
(四)让学生读句子,展开想象,展现具体的、生动的景物,从而感受景物的特点
一、写景文段直接考查艺术特色
2007年江苏卷《麦天》考查了下面一段文字:“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响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的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分析这段文字时要考虑修辞、感官、语言等。参考答案:选取了麦天的代表性景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2010年江苏卷《溜索》考查了下面一段文字:“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驼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仰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分析景物描写的特色,应抓住景物的特征、描写的手法、描写的角度以及作者的感受等方面。就该段而言,“我”站在万丈绝壁的“壁顶上”,或远眺,或仰望;或看,或听;或作客观描述,或写内心反应。因此显得真切自然。参考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多方面描写,使人身临其境。
南京市、盐城市2013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最后的山》考查了下面一段文字:“在刚从乱丛林出来的我的眼里,这片阳光映照的小树林宛如格林笔下的童话世界;仿佛这个奇异的小村落在一种魔法的笼罩下,沉睡了一百年。我面前的这座黄色小屋,门廊上装饰着蓝色的小格子,不就是一直在等待着汉塞尔和格丽特尔的么?林子里没有一丝儿风,就连白杨的叶子也是木然地耷拉着。蓝的蜻蜓,绿的蜻蜓,恹恹地留在半空,凝然不动,更添了几许似魔似幻的神秘。远方,一只小黄鹂,在啾啾地鸣叫,应和着催人如梦的蝉声。除此,便是万籁无音的死寂。这些小房子为何会在这里?谁是他们的主人?看着这些我的心里不禁悚然。”赏析这段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赏析时可以考虑修辞、感官、视角、色彩、动静,此外还需考虑表现手法,思维角度要很全面。参考答案:通过联想格林笔下的童话世界,凸显小树林的神秘色彩;运用比拟修辞,刻画白杨和蜻蜓的情态,增添了小树林的魔幻意味;以动衬静,以黄鹂鸣声和蝉声反衬小树林的死寂。
二、写人文段直接考查艺术特色
2012~2013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壁画》考查了下面一段文字:“看呀,看那《九宫女》呀,为首的梳高髻,手挽披巾,相随八位,分执盘、盆、烛台、团扇、高足杯、拂尘、包裹、如意,顾盼呼应,步履轻盈。天呐,那第六位,简直是千古第一美人呀,她头梳螺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高足杯托的多好,不高不低,恰与婉转的身姿配合,长目略低,似笑非笑,风韵卓绝,我该轻呼一声“六妹”了!”请简要赏析这段文字的表达特色。赏析时应注意这段文字是写人文字,要考虑语言、动作、肖像等描写;九宫女中重点写第六位,要考虑点面结合;要考虑语言,此外还要考虑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情感。参考答案:运用外貌、神态、动作等描法,句式整散结合,语言典雅灵动,点面结合地再现了“九宫女”生动的宫中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欣喜、企慕、倍感亲切的心情。
三、写景文段间接考查艺术特色
2013年江苏高考信息卷中的散文《笛声悠扬》对各种手法的考查非常全面。第三段文字“不宽的几条小河,澄碧亮丽;民居依水而建,粉墙蠡窗,一概明清风格,倒映河中,即成‘静影沉璧’之境。扁舟滑行其上,又见桨橹把这流淌的翠玉一路摇碎,一路的翠玉都碎成另一种幽美。几方青石,在小河边不经意这么一抱,就是一个小小的港埠,招来几多少女之浣,兰舟之泊;几条青石,牵着手不经意这么一跨,便成一拱弯弯的小桥,迎送几多晨行孤旅,晚归渔樵。河岸植柳成行,风舞绿枝,上拂楼窗,下戏清流。沿河居民,夹出深深小巷,石板路面,铺出悠悠长长韵味。和它一样悠长的,是飘然其间的酒香;撑花伞着花衣的女孩幽幽地穿过小巷……曾让无数的文人雅客留连忘返。江南的一切,是那样的古典,那样的婉约,那样的诗意。”第三节文字是如何表现出江南的“古典,婉约,诗意”的?这道题的问法含蓄,不容易看出出题人到底要考什么,容易答非所问。仔细读题,发现“如何表现”正是考手法。参考答案:这段文字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碧绿河水和弯弯小桥;用视觉和嗅觉写河、桥、女子、江南等;用白描手法写墙、窗、石头;动态景与静态景相结合;长短句与整散句结合,错落有致;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这段文字对训练学生特色类题目的答法非常有益。
四、写景文段考查语言表达特色
2007年浙江卷《泰山之思》考查了下面一段文字:“目之所及,只有不远处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道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象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黏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审题时要先确定画线句子的内容,然后注意问的是语言表达技巧,考虑句式、语言风格、叠词、修辞等角度,最后看手法的作用或效果。参考答案:通过排比、对比、夸张修辞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表达作者对浓雾笼罩的泰山的遗憾之情。
2010~2011年度北京海淀区第一次模拟考试《黑白苏州》也有类似的考法:“其实,苏州给人最初的印象本是柔美的――柔柔的吴侬软语、柔柔的苏州河水、柔柔的垂堤杨柳,美美的临河人家、美美的苏州园林、美美的丝绸苏绣,幽幽的曲巷、幽幽的流水、幽幽的茶肆,甜甜的小食、甜甜的评弹、甜甜的笑容。”赏析第四段中画线句的语言表达特色。赏析时要考虑修辞、句式、叠词、语言风格,当然此题的审题非常重要,问的是语言表达特色。参考答案:运用了排比修辞,“柔柔的”、“美美的”、“幽幽的”、“甜甜的”,引领四组排比,强有力地表现了苏州柔美的特点。运用叠词,使人对柔美的苏州印象深刻,音韵和谐,增添了语言的美感。采用整句,语言典雅优美。
每次写作文的时候,张萌总是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写出来的文章也是令人拍案叫绝!老师也经常拿她写的文章作为范文读给大家听。写景文写得如此优美,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如诗如画的景象;写事文写得如此逼真,那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场面犹如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你听!老师又在读张萌的作文:“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风一吹,那婀娜多姿的身躯便扭动了起来。荷叶碧绿碧绿的,就像是一个硕大的舞台,任何花在上面摇摆着。一群群小鱼也在荷叶旁游来游去,好像是在为荷花伴舞。一只只小青蛙游到荷叶边,蹦跳到荷叶上,呱呱地叫着,仿佛是一个乐声团,在为荷花的跳舞而伴奏。”张萌的作文写得多好!尽管荷花还没有开放,但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竞相绽放的美丽的荷花。
张萌的特长可不止这一个,跳芭蕾也是她的特长哟!
你瞧!张萌换上了衣服,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她的身子轻如羽毛,在享受着独自一人的舞台。跳着跳着,张萌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释出来了。她把这几天的不愉快都释放出来了;她把这几天储存的情感都尽情地宣泄出来了。有时,张萌会独自一人呆在舞台上,跳着芭蕾舞;有时,张萌会拉着很多人在舞台上跳着热闹非凡的拉丁。张萌跳着芭蕾舞的最后那一刹那的时候,一只手腾空而起,一只脚不由得抬了起来,就像是一只蜕变的白天鹅,白天鹅的气质不平凡,它代表着纯洁,高尚得精神。从张萌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我未来的样子。
如果你想跟张萌拥有一样的气质,那就去多读书,多跳舞。因为“悦读”和舞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点评]:
一、抓住主要特征,多种感官投入,多个角度描写
写作要学会观察,留心大河山川、花草虫鱼、风土人情等。但观察不是单纯地去寻找,而要把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融进去,从而获得对景物的深入理解。有了这样的观察,再注意从多个角度来表现景物的特征,就能使所描写的景物更为逼真,更为细腻,使读者如临其境。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环境描写说到了碧绿的菜畦(视觉)、光滑的石井栏(触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听觉)等。这些使整篇文章增色良多。所以,平素我们应该多接触生活,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观察和体验生活,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而采用不同角度去描写可以使读者感觉到眼中有景、耳边有音、身在其境、心里动情。
二、发挥合理想象,描写更具感染力
由实而虚,由虚而实,虚实相生。景物描写中,我们此时此地所见之景是实的,由眼前实景想象而得的彼时彼地之景是虚的。虚实结合能使所写之景显得血肉丰满,从而境界全出。同时,要注意精心锤炼字词,增强音乐美;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具感染力。如《牡丹花》中描写:“‘彭州丹景红’是彭州特有的一种名贵的牡丹。从远处看,它像一个粉色的绣球;从近处看,它粉中透着一丝白色,花瓣层层叠叠,犹如在花的海洋里泛起了圈圈涟漪。‘彭州千堆雪’也毫不逊色,从远处看,它像一团团棉花,更像堆在枝头的白雪;从近处看,它的花瓣白嫩细腻,花蕊像玉盘中盛满珍珠,泛着清淡的光彩。”这段文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牡丹超凡脱俗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牡丹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里运用了合理的想象,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和文章的文学色彩。
三、注意景物变化,动静结合写活美景
以动写静可使静物变得鲜活,以静写动则可使动景凝固在美的瞬间。二者结合起来,可使所写之景富于变化之美,景物形象更加丰满。《九龙记游》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公路两旁是一望无边的菜田,金黄的菜花在一片片绿色中随着轻柔的春风摇曳。田垄上两三枝粉面桃花,点缀着这孕育丰收的摇篮。围着篱笆的池塘里,浮着一群悠闲的水鸭。有的曲颈梳洗,有的低头觅食。苍翠的竹林里,隐隐露出一两间农家茅屋,缕缕青烟从林中升腾。”
这段意在描写一幅宁静恬美的乡间早春图,其中对“菜田”“菜花”“桃花”“池塘”“竹林”“农舍”等都是静态描写;加进了对“水鸭”活动的动态描写,不但增加了画面的活力,还更能突出乡间的恬静。
四、追求融情于景,情景感人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没有感彩的景物描写只不过是表现了一个毫无生趣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所以,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地渗透感情,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心情舒畅时,看什么都顺眼,听什么都舒服;心情不好时,看什么都碍眼,听什么都闹心。夜半蛙声午时蝉、夏日雷鸣冬日风均无情意可言,可言的只是自己的心情。恰当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抒发人物情感起着重要作用。如有个学生起初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昨天晚上的语文作业没做完,可今天偏偏第一节就是语文课,走在上学的路上,我就开始犯愁……”
经老师指导,插入了描写景物的内容:“走在上学的路上,我开始为作业的事犯愁。路边的柳树耷拉着脑袋,在风中无力地叹着气;街上不时传来汽车的鸣笛声,那么嘈杂,像同学们的议论,又像老师的呵斥,搅得人心烦……”
很明显,前面那段没有景物描写的文字缺乏感染力,插入了景物描写后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增强了表达效果。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到作品中去,使读者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五、人景互衬,内容更具体
写景时换个角度去思考,把人物的表现和活动插入景物描写之中,能使景物描写更具体、更形象,同时也能通过景物来衬托人物的意志和心态,在不同程度上深化文章的主题。请看一习作《风》的片段:“风刮得很猛。我竖起外套领子,戴着手套的双手紧紧捂着耳朵,弓着身,硬着头皮,艰难地向前挪动步子。风一个劲儿地从裤缝、衣袖直往里头钻,我不由得打了个冷战。此时,只见一个踏三轮车的叔叔挺着身躯,自己‘一二,一二……’地喊着口号,费劲地蹬着脚踏板,迎风从我身边擦肩而过。我看到这一幕,不由得加快了前进的脚步……”
1.背诵父亲发现叙利奥帮他工作的那几段。
2.学生自由组合,表演以上部分。
教学后,我进行了调查。全班69人,有60人选择了2题,有9人选择了1题。学生选择2题的主要原因是可以寻早自己的伙伴合作,表演内容比一定要与全文一模一样,还可以自己想像,加上自己的语言,在全班同学面前露一手,上述的调查提醒我们,学生喜欢有自由发挥空间,可以打开想像之门的作业。因而我觉得改变作业形式迫在眉睫。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布置作业也如此,不能再搞一个“模子”,抄抄词语,背背课文等之类的。要以教材中出现的 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德育生活、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自然延伸,活化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视、听、说、读、写等智力素质的提高和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主要目标;另外还得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脑、动手、动口,这些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去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体验成功,提高能力。我们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给学生布置作业:
形式一:读一读,养成阅读习惯。
如教学十一册的积累运用二中的一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时老师问“为什么这么说呢?”课后去找找书,自己找到答案。这样的作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我觉得布置这样的饿作业:让学生翻翻书,自己找答案,然后把你的收获与全班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倾向去选择完成内容也会丰富精彩,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使他们逐渐养成好读书、多读书的习惯。
形式二:查一查,拓展认知领域。
如教学《草船借箭》是,老师创设一个情景:诸葛亮为什么会算准三天后有大雾?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三国演义》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诸葛亮产生了兴趣,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更多的有关诸葛亮的知识。这样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找找查查这种轻松的环境中也逐渐原学,乐学,会学,善学。
形式三。想一想,培养想像能力。
如十二册中《田忌赛马》的教学,可设计一道题目;填写马字成语(马***,*马**,**马*,***马),这样可发散学生思维中的空白。
形式四:画一画,发挥创新潜能。
此项作业在低年级运用较多。学生对形状、色彩这种形象的东西很敏感,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运用绘画等来体现文字的魅力,易理解,接受速度较快。
形式五:演一演,激发自我表现的潜能。
如十二册中《宴子使楚》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在读了课文的基础上,用表演的形式,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
形式六:编一编,丰富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