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在不期而遇

美在不期而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在不期而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在不期而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科;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学监护

阿奇霉素为临床常用抗生素之一,为第二代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抗菌谱较广并且副作用持续时间较短[1]。儿科为临床中较为特殊的科室之一,本科室患者年龄多在16岁以下,其身体正处于发育状态[2],对药物的敏感性相比较成年人更高[3]。本次研究就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与讨论,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儿科收录的患儿共80例,其中男性患儿44例,女性患儿36例,患儿年龄1~8岁,平均年龄为5.2岁。根据患儿的临床给药方式不同,将以上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16例,患儿年龄1.2~8岁,平均年龄为5.5岁;对照组4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20例,患儿年龄1~7.6岁,平均年龄为4.9岁。应用统计学软件将上述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其他临床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方法 以上对照组患儿均以静脉给药方法进行治疗,具体用药剂量在200~400mg/d,观察组患儿则以口服给药方法进行治疗,具体用药剂量在10~500mg/d,用药前对所有患儿进行各项相关测试和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儿均以7d为1个治疗周期。

1.3药学监护 两组患儿在用药前均进行相关测试和观察,具体应对患者进行细菌培养试验,再以细菌培养试验结果选择相应抗菌素,除细菌培养试验外,还需要进行药敏试验,避免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阿奇霉素一般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中耳炎及软组织感染的临床治疗。对联合用药情况应加强观察,不经常联用药物之间可能出现拮抗作用,从而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以上应用阿奇霉素患儿以给药方式进行分组,因阿奇霉素属长效抗菌素药物,应避免口服及静脉注射重复给药,并且仅需给药1次/d,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1.4观察指标 对以上两组患儿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细致记录,具体常见不良反应类型包括发热、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及消化道反应。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将上述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本次研究各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均应用χ2进行检验,以P

2 结果

经本次研究发现,上述观察组患儿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两组患儿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

根据上表中数据所示,观察组4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其中3例患者出现发热反应,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疹,3例患者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相比较对照组4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其中5例患者出现发热反应,3例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疹反应,2例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反应,6例患者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应用统计学软件将上述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上述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阿奇霉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核糖体50s亚基蛋白质合成产生抑制作用,达到抗菌效果[4]。其临床用药方法多以口服和静脉注射为主[5],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中两种用药方法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为明显[6]。本此次研究中,观察组4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其中3例患者出现发热反应,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疹,3例患者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相比较对照组4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其中5例患者出现发热反应,3例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疹反应,2例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反应,6例患者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与相关文献中研究结果基本相符。综上所述,儿科应用阿奇霉素应以口服治疗为主,在联合用药时严密规定用药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对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监测,提高患儿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石李芳.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335-336.

[2]官晓艳.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J].临床合理用药,2014,7(2中):69-70.

[3]白平生,熊凤梅.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J].西北药学杂志,2011,26(4):312-314.

[4]廖振润.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观察[J].北方药学,2015,12(6):138.

美在不期而遇范文第2篇

南方人吃得很精细,小巧精致的碗碟,曾让我一度困惑和担心。无锡的小笼包是江南人早点中的宠物,看师傅做包子的手法就让我如见异类。调馅放盐好像蜻蜓点水,放糖的架势相当惊人,对本地人来说吃小笼包是一件乐此不疲的事情,但对外地人来说却是无福消受。初到江南,朋友曾经请我吃当地有名的鸡汁汤包,饥肠辘辘的食欲却被那不能消受的甜味抹煞得一干二净,准备暴殄天物的雄心壮志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慢慢地习惯游走于江南的大街小巷,品味江南小吃独特诱人的味道。不论是那些随处可见散发着香气的卤蛋,还是隐约透着清香的糯米藕,都是甜味主导着我们的味觉,仿佛与甜味浑然天成无懈可击。当粤菜、川菜已兼容并蓄、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江南一带的百姓依旧固守着自己甜甜的味道,这份自信,如同甜味本身一样卓尔不群。

江南菜色的甜如同江南女子一样婉约动人,一提到江南的女子,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词――甜美。江南菜色的甜,也如同江南园林一样,那移步换景、曲径通幽,不正像吃江南菜时,与其中深深浅浅的甜不期而遇一样吗?甜味,是江南菜系特有的浅吟低唱;吴语,是南方语系专享的酥甜味道。江南菜色的甜已经融入了江南人的性格。江南人把手工艺品中的精细也运用到了菜品中,尤其是小吃,小巧精致。这份小巧,在江北汉子眼里似乎过于秀气,好像吃不饱似的。但,一道道接踵而至却也令人招架不住。江南人把对园林的美感也运到了烹调上,令菜品仿佛艺术品般美轮美奂,让人不忍入口。杭州的船菜更是将美食带到湖光山色中。泛舟西湖,一橹击水、一叶扁舟,一桌美食、一份惬意,你的味觉和视觉都在品尝着饕餮大餐。

美在不期而遇范文第3篇

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是一件有些褶皱感的华服。最近关于青春题材的话题层出不穷,那些逝去的,流淌过血液的时光又在我们的记忆中,叫嚣、翻腾、怒吼。像莎士比亚说的那样“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美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每人的额角;它会吞噬稀世珍宝、天生丽质。没有什么能逃过它横扫的镰刀。”对于这句话我一直深信不疑,青春的华美精致确实会被流走的时间击打个粉碎,不过至少有一样东西在我的定义里是不会被更改的,那就是关于青春的记忆和感触。相信很多读者看过这样一组漫画,我不是怀念大学,今天找到了他的作者,一个90后新锐漫画师,和他聊了很久,或者说在我不是怀念的大学出版之前我和他就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不想去赘述这个系列的漫画有多少的浏览量和转发数,也不想再次去用一些夸张或者是其它能吸引眼球的修辞手法去描绘这些漫画被报道,被好评的事迹。因为只要有过青春,留心生活的人,看到这些色彩鲜艳,造型卡通的漫画时都会陷入一段深深的思念,邂逅一段姹紫嫣红。

“每个班级都会遇到一个胖子、高个、瘦子等等”一些很浅显的语言和很简单的画风是这套漫画的特色,也是特点。我想这样的表达方式也是表达青春最好的方式,从最简单的角度出发,描绘每个人大学中最平常的事,用最语言化的句子做注脚,注解着我们最精彩的瞬间。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这位新锐漫画家,并不是因为我和他相熟,也不是因为他的画工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是佩服他的智慧和发现美的能力。漫画和油画、国画不同,也许有些荒诞和讽刺、搞笑和写意的东西在里面,画工卓越的人不一定是出色的漫画家,而那些有思想,有创意的人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有的人说大学是青春的一个缩影,社会的一个缩影。的确,在这里不得不佩服陈俊基视角的独特,他选择了大学这样一个题材,美丽而又能引发共鸣的题材。它是青春的缩影,是人际关系高度集中的映射,从宿舍到班级,青春时,我们每天都过着这样的生活。有时赖床,有时懒得关灯。闲时和舍友谈天说地,忙时穿梭在学校的每条小径,奔驰向属于梦想的道路。

“我们就这样一天一天老去,不知会在什么时候重逢,也许一辈子也不会见面。也好让老去的青春,猜测我的,你曾经想要知道的,我的长相,和我曾经不堪一击的,玻璃一样的心。”的确,青春是一场可遇而不可求,在白天和黑夜的催促下容颜变的脆弱的不堪一击。我喜欢席慕容的诗,喜欢他对青春的感慨,就像段首双引号部分的语言,每次阅读,都好像走入了一场微电影,那年夏天,你青春,我年少,你有心我有意,诗情画意带笑颜,奈何时光匆匆命运作弄,我们分开了太久太久,久到你白了鬓角我少了年少。偶然相遇,时光匆匆逆流成河,我们又回到了那片灯火阑珊处,青春洋溢时。电影落幕,人群散场,邻座的观众哭泣着,投入了太多感情。青春就是不自觉的感情盛开,一发不可收拾。

感慨太多感悟也不少,在嗦了一堆大道理和大感触之后,思绪渐渐变的阴霾起来。打开QQ,看着自己的QQ分组,“那些年”“18岁的我们”“小时候那些人”“大学”心里不自觉地去回忆,回忆那些曾经的,刻画在血液里的痕迹。不知道你的青春是如何渡过的,我只知道我的青春过的灿烂美好。我很庆幸我是一个在昆明上学的孩子,因为昆明教育事业的相对自由化,人性化,我们青春有很多除了学习以外的东西。不知道你想不想知道小时候的班花现在怎么样了,是否了解你的初恋现在生活怎样。小时候获得的奖状是不是还放在橱窗陈列。初吻定格的瞬间是不是依然能够历历在目。

“毕业是一窗玻璃,我们要撞碎它,然后擦着锋利的碎片走过去,血肉模糊之后开始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在如今,看着不断翻新的路面,不断科技化的高楼,穿梭在车来车往的大街,心理压力日渐增加。每一天都有无数的人涌入飞快旋转的城市――带着他们的宏伟蓝图,或者肥皂泡的白日梦想;每一天,也有无数的人离开这个生硬冷漠的摩天大楼组成的森林一留下他们的眼泪。你需要不断努力,不断施压,才能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城市中生存。逐渐冷漠的血液让那些年的热血不在。正是因为生活渐渐现实化,那些不顾一切放纵的青春才显得越来越耀眼夺目。

美在不期而遇范文第4篇

路易莎。梅。奥尔利特生于1832年,逝于1888年。1868年,她根据孩提时的记忆写成《小妇人》一书。出乎意料地是,《小妇人》一书打动了无数美国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心弦。最近,我们甚至惊喜地发现,《小妇人》一书被韩国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可见其影响力已经跨越美国,走向世界,不愧为名著。

《小妇人》书中许多故事取材于现实生活,不过,现实生活中的奥尔科特一家的经济状况远远不如她笔下的马奇一家。马奇家四姐妹,从大至小依次是梅格、乔、贝思、艾美。她们的妈妈是个伟大的母亲,在父亲参军期间,独自一人带着四个小女孩,在生活中对她们谆谆善诱,言传身教,营造了一种有威信、勇于面对现实、乐观活跃而又自爱自律的生活。马奇四姐妹各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性格也各不相同,但终始相亲相爱,姐妹情深。

梅格温柔美丽,做家教,写剧本、搞演出、管家务,虽然朝思暮想希望成为有钱人,有点虚荣,一心向往上层社会的生活,但又受了家庭条件的限制,妙龄少女虽然美貌但常为外出衣裙破旧而受到嘲笑、自卑。但经过在家庭生活中不断学习、成长,她慢慢地平和起来,后来宁愿放弃马奇婶婶的遗产,嫁给了劳里的家庭教师、清贫的布鲁克先生。婚后,夫妻同甘共苦,生了一对可爱的龙凤双胞胎。孩子出生后,梅格一门心思放在儿女身上,自己累得差点成了黄脸婆,又把布鲁克搁置一边,弄得他只好经常去邻居家窜门,夫妻两人无形之间有了隔膜。幸亏梅格是个聪明的小妇人,及时发现问题后,在妈妈的帮助下,逐渐转移重心,让布鲁克也加入教养孩子的行列中,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与布鲁克出外参与社交,共同成长,既恢复夫妻恩爱,又不囿困于家庭,日子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乔是个热情奔放、坦率乐观、善良纯真、较有个性的女孩。她有点莽撞、做事风风火火,象个小男孩,但却招人喜爱。她喜欢读书、写作,经常向报社投稿,获取不多的稿费,并乐此不支。父亲没有出事前,她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她去照顾脾气古怪的马奇婶婶。当父亲在战场受伤,被送到离家很远的华盛顿布兰克医院治疗时,乔在母亲离家到医院照顾父亲前夕,背着家人把自己一头漂亮的长发剪掉,卖得了二十五美元,交给妈妈凑用,想让爸爸舒服、平安回家。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人儿!

乔热心帮助邻居男孩劳里从忧郁中走出来,并使全家人得到劳里的爷爷劳伦斯老人的好感,两家成了经常串门的好邻居、好伙伴。她对劳里很有感情,但那是兄妹般的感情,纯真得没有渗杂一点私心。她喜爱劳里是无可置疑的,她甚至想让梅格嫁给他,所以,当发现布鲁克爱上梅格,梅格也表示对其有好感时,乔很生气。后来,她以为病中的贝思爱上劳里,便决定离家到纽约躲避,想给贝思创造机会。而劳里却那么坚定地爱着她,临别时,劳里执着地对她说:“这一点儿用也没有,乔。我的眼睛会一直盯着你。”看到这里,我的心情挺复杂的。乔处处为人着想,却不知道感情是不可以勉强的,她和劳里志趣相投,虽然两个人在一起喜欢争执,但却是喜欢冤家,谁离开谁都会想念对方。特别是劳里,对乔可谓一往情深。我不理解,两个性格相近的人结合在一起,就一定不会幸福吗?

乔在纽约柯克太太家一边当家庭教师,一边增长见识,积累素材,积极从事文学创作。她勤奋写作,终于发表作品,成为作家。最让她开心的是,她认识了同在柯克家教书的巴尔教授。巴尔是德国人,博学、多才,关爱孩子,热心公益,比乔大十五岁,而且没有劳里帅气,但乔对他却颇有好感。乔归家后,知道贝思没有爱上劳里,她又认为出外游历、较有见识的艾美与大学毕业的劳里比较般配,自己只把心思放在照顾得了猩红热的贝思身上。等到贝思离开人世,她终于长大,渴望得到爱情的时候,劳里却已经与艾美在国外成婚。

在乔仓惶无助、烦躁不安时,巴尔突然来到她家。这说明,有情人是多么心有灵犀!巴尔先生的频频到访,让家人看出了端倪。乔既欢喜又矜持,在不知不觉中,长大的乔已经很有淑女的味道,她不肯大胆表露心迹。巴尔先生准备离开前夕,经过一番试探,乔终于真情大告白,两人也有情人终成眷属。对这样的结局,我既安慰又难过。安慰的是乔与巴尔最终成婚,难过的是乔与劳里没有成为情人,爱情岂可相让,乔太傻愣了。

艾美是四姐妹中最小的一位。故事开始时,她才十岁。她爱好绘画,一直想成为一名有影响的艺术家。她从小就有点刻意造作,行为也有点自私。因为乔和梅格应劳里之约没有带她一起去观看《钻石湖的七个城堡》,而在她们离家后,烧毁了乔写了大半的书稿,让乔差点发疯。乔很长时间不肯原谅艾美。直到她和劳里结伴去溜冰,艾美跟他们在后面,没有听到劳里的忠告,不小心滑到河心薄冰上,冰块破裂,艾美掉进水里,生命危险时,乔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讨厌,她和劳里合力救起艾美,安全回家后,乔依然自责不己,悔恨交加。经过这次生死事件的教训后,姐妹俩冰释前嫌。乔逐渐改变自己火爆的坏性子,艾美也努力使自己不小心眼,不再自私自利。

父亲受伤,妈妈离家,贝思患病,一连串的打击接踵而来。马奇家的四个小女孩,在变故中学会独立,在生活中慢慢成长。乔要照顾贝思,怕艾美被贝思传染到猩红热,便让艾美到马奇婶婶家去“隔离”。艾美原来死活不肯去马奇婶婶家的,但可爱的劳里自有他的办法,他答应艾美每天有空便去带她出来玩,及时向她“汇报”家里的情况,艾美才乖乖地到马奇婶婶家。这也为后面劳里与艾美在国外再次重逢埋下了伏笔。艾美性格比较温顺,很快得到马奇婶婶的痛惜。

慢慢成长中的艾美,举止优雅,与人为善。在参加切斯特夫人的交易会上,艾美成全别人,委屈自己,表现得温婉大度,大方得体,品质高尚,颇有大家闺秀风范。为此,她赢得了卡罗尔婶婶(一个贵妇人)的好感,并获得与她们一家到英国去旅游的机会。在旅途中,她结识了英国人弗雷德,一个英俊、年轻、聪明、富有(比劳里家富有得多)的公子。艾美认为弗雷德很喜欢她,他们两人在一起相处得很愉快。虽然她不能确信自己会爱上弗雷德,但她认为他家富有,在物质条件上能满足她的希望,她讨厌贫穷。而且,他真心喜欢艾美,对她柔情万端,艾美以为不久他会向她求婚的,但后来弗雷德因为家有急事赶回去。

因为乔不肯接受劳里的感情,失恋中的劳里百无聊奈地来到英国。在散步场,他与艾美不期而遇。艾美给了他全新的印象:画技进步很大,相貌变化也很大,打扮时尚、美丽高贵、清雅大方。劳里他乡遇故人,虽然格外惊喜,但依然沉浸在失恋的忧伤中,行为懒散、不思进取,甚至一度希望通过艾美之笔,向乔陈述。艾美没能得到劳里正面的倾诉,想安慰他,却又无从下手。于是,她故意刺激劳里,说他颓唐的样子,乔当然不爱他。劳里受了启发,决心不管为了乔还是为自己,都要振作起来,干一番事业。于是辞别艾美,赶赴爷爷劳伦斯处伸展拳脚去了。

当然,后面的情节大家都猜到了,奋发的劳里重新认识并赏识艾美,也从深爱乔的心魔中解脱出来,转而爱上乔的妹妹艾美,并与艾美成婚。在回到家乡后,劳里坦诚向乔谈起自己的“移情别恋”,两人又成了儿时的“哥们”。乔看到梅格与布鲁克、艾美与劳里都各得其所,自己却形单影只,不免有点感伤,但可爱的巴尔先生及时出现,于是各有各的归宿,皆大欢喜。

贝思排行老三,却没有先艾美提到,是因为贝思虽是姐,但她生命短暂,日子也较平坦,所以留在最后讲述。贝思喜欢弹琴,虽然未拜师学艺,但自娱自乐,也与人乐乐,特别是深得劳伦斯老人的疼爱。她是个小仙女的化身,姐妹几人之中,贝思是最完美的,最没有缺点的。她天真纯朴,活泼浪漫,处处为人着想、是全家人的宝贝,和乔是最相亲相爱的姐妹。

善良仁爱是马奇家的女人所共同拥有的品质,而乔和贝思是一对最具牺牲精神的人物。贝思经常默不作声地为大家做事。在妈妈离家照顾爸爸,家里几姐姐乱成一片的情况下,她不忘替乔去帮助赫梅尔一家,并被赫梅尔家的小孩传染到猩红热。她虽经保姆罕娜等积极抢救过来,但从此弱不禁风,经常头痛、身痛,难以入眠。贝思是瘦弱的,但她又是坚强的,她默默地承受着身心上的痛苦,甚至尽量不在挚爱她、照顾她的乔面前表露。马奇先生平安归家后,家里又充满了温馨欢乐的气氛,但接着梅格出嫁了,艾美又出国了,较长时间里是可爱的乔陪伴着她。乔决然拒绝了劳里的求爱表白离开家后,劳里隔一段时间也随爷爷劳伦斯老人到英国去。乔从纽约归家后,在照顾贝思过程中,始知贝思并没有爱上劳里,是自己一厢情愿自作多情了。贝思反过来劝乔,说乔深爱着劳里,劳里又那么喜欢乔,贝思说希望劳里有一天真的成为她的哥哥(姐夫)。最后,贝思的希望是实现了,劳里成了她家的男孩(妹婿)。有点可惜的是,艾美和劳里新婚归家时,可人儿贝思的坟头已经长满新绿了。这不免让人深感遗憾。可怜的贝思,为了他人,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的生命虽然是昙花一现,但却是光彩照人的,大家都很想念她。

美在不期而遇范文第5篇

这经典的爱情诗句,如蛊如禅,如泣如诉,从古至今,虏心锁玉,绵延痴缠。它之所以有如此生命力,是因为它触及了情感的本质,又留下古往今来无以开解的问题。

以情感脉动为主题的歌词集《幸好与你遇见》,是著名诗人毛梦溪,在由诗向歌的完美跨越和过渡中,糅合了朦胧诗歌与现代歌词特质,以纯净、亲和、温婉、隽秀、禅意、哲思的母语表达,传承古典诗词所特有的跳跃的音乐节奏,以歌词的格调和形式创作的。《幸好与你遇见》能够从生活的本质之中,挖掘人间最根本的诗意。在激情与触撞、探寻与再现、疗愈与拯救的情感思想脉络和艺术构架中,尽可能地让一些圆满、缺憾、孤独、破碎之声,以及孤绝、婉约、豪放之美如花开花落,掷地有声又淡然随意,让瞬间的灵魂灼光成为永恒。

文本中透着婉约、高贵、淳朴、厚重、深刻、隽秀、澄澈、明朗的诗歌氛围和诗性气质。无论是亲情、爱情、友情,还是乡音、乡愁、乡怨。毛梦溪都能以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感触,通过哲理性思索,发挥成更高境界上的知性表达。由个体的瞬间感触趋向大众的共同感觉和心理审美。这里有他对亲情、爱情、友情的切实感觉和崇高敬意;有他对乡音乡情的深深怀恋;有他对生活的洞察和缜密思索;有他对弱势群体和底层人群的关注和关怀;也有他对某种不良现象的抨击以及对社会未来的某种展望与呼唤。

《幸好与你遇见》共分为五辑,每一辑都有相应的题记。这些题记在哲思与禅意的相互交融和相互推动之下,让某种诗性更具有理性、冷静、明澈、真挚的情怀 :“缘来,我在人群中看见你;缘去,我看见你在人群中。”(第一辑《相遇最美》)“不是每个人都会过目不忘,不是每个人都有转身的忧伤。”(第二辑《情难自禁》)“谁把谁的雍容望眼欲穿,谁把谁的华贵预约一生?”(第三辑 《人生诗意》)“是谁一生辛劳平添牵挂,是谁甘愿我们远走天涯?”(第四辑《美丽相约》)“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不胜荣幸。”(第五辑《梦里回眸》)这些题记,这些经典语言,不仅仅是每一个主题的旋律和导语,而且是对某种真实心理的触摸,是对世事、对人性、对情感的哲思反射。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主题;每一首歌词都是一个独特的视角;每一种情感的流露,都具有刻骨铭心的悲喜。

至纯至真的情感之美

在当下物欲横流、钱权交易的情天恨海中,对爱所持的态度,就是衡量一个人品质的砝码。在《谢谢你让我遇见你》一词中他这样写:

总在静夜里情不自禁的想起,

今生与你相遇是多么的奇迹,

就像天作之合不早也不迟,

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里遇到你。

常在深夜里不由自主的欢喜,

想起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就像上天怜惜特别的设置,

在我最想见的时候遇到你。

谢谢你,在人生最美的花季,

出现在我的眼里我的梦里,

想起那年我们有幸刚好相遇,

你曾悄悄说我是多么的美丽。

谢谢你,用阳光雨露的慰藉,

温暖了我的生活我的心底,

不是因为在最美时光遇见你,

而是遇见你时光才如此美丽。

谢谢你,让我遇见你,

遇见你时光才如此美丽。

到深处,朝思暮想,一句感谢,发自肺腑,透出多少尊重、依恋、珍惜和感激?!这种爱慕,洋溢着心底深深的喜悦和幸福。在纷繁红尘中,能够找到如此痴情爱恋该是何等幸运和幸福?!

这首歌词以情取胜,以真爱为美。让真诚感染大众。弘扬真善美,其实就是对当今社会虚伪虚荣、钱权交易的爱情观的疗愈和拯救。如《幸好与你遇见》、《因为遇见》、《我就这样看着你》等,都渗透这种情与痴的因素,都是能够切实地触动神经,感染人心。

温婉缺憾的孤独之美

辗转红尘,总有那么一抹泪痕无法擦干,总有某一种凄美无以释怀。破碎与缺憾其实是让爱永驻心间的另一种意义上的美。请看《相遇最美》:

相遇最美,

我们不约而同,

千古梁祝,

曾留下十八相送,

任情丝万缕缠绵如梦,

你的出现,

是我生命的彩虹。

相遇最美,

就像春雨秋红,

流水光阴,

也不过梅花三弄,

任乱花迷人月色朦胧,

你的笑容,

是我永远的心动。

相遇最美,

离别最痛,

缘聚缘散何其匆匆,

缘来,我在人群中看见你;

缘去,我看见你在人群中。

缘来是你,

缘去是空,

谁在那里言不由衷,

可恼,人面不知何处去;

可恨,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歌词,借典抒怀,让典故中的旧情节、破碎感,自然流露,给人一种立体画面感,同时让读者再度感受某种遗憾所带来的心理冲击。然后笔锋一转,渗入禅宗思想,又让那些无法释怀的情节,在某种抑制中,自然解扣,抵达淡然,写得婉约、矜持、冷静。

诗歌之美在于能够在破碎的孤独之中找到出口,找到一种平衡点,于无形之中升华诗意,直至抵达思想艺术的至高境界。像这种具有凄美情感的歌词《无法后退》、《冷落的雪声》、《谁是你心尖上的疼》、《说不出的惊喜》、《你的伤我最痛》、《一世尘缘》等等。这其中有渴望、祈求的期待,有无助、无奈的默然,更有一种永远无法表白的孤独。

优雅婉约的高贵之美

诗歌之美,体现在外在韵致美和内在意蕴美,体现在思想艺术的完美结合。外在的韵致以及内在的意蕴要依赖于辞情蕴藉,抵达含蓄委婉、矜持内敛,抑或洒脱豪放、隽秀飘逸。诗歌的高贵,恰恰需要呈现这种内心的向度。请看《等你春暖花开》:

也想留住美好,

优雅开怀,

也想蕴藏真情,

从容花开。

无奈世事如棋桑田沧海,

谁知道,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一水一月,

一歌一徘徊,

美眷如花花已不再。

也想留住美好,

优雅开怀,

也想掩饰真情,

从容花开。

无奈今生有缘来世还远,

不知谁能,

有幸轮回可以重来?

一花一叶,

一念一尘埃,

月圆如初你却不在。

或许昨天太过等待,

或许今天太多无奈,

如果明天还有明天,

如果来世缘分还在,

一定适时等你,

等你春暖花开。

等待是一种无根的愁,爱情是一个难解的谜。深陷爱情漩涡,总有一种悖论存在于火焰与海水之间。诗人像是有某种读心、读世之术,看破世事,了悟自解,但是依然不肯丢失自己对情感的执着追逐。当一种思想被另一种执着所征服,这种内心向度就会体现阔远高贵的一面,体现某种无与伦比的超然。

这首歌词情愫温婉,格调婉约、高雅、淡然,却能抵达“于无声处听惊雷”之艺术效果。这类歌词如《因为遇见》、《错失的不只是春天》、《爱恨都是深渊》、《旗袍》、《红袖添香》、《分别别多久》、《守着我的承诺》等。

刻骨铭心的疼痛之美

沉默与压抑积聚无声的力量,总有一天它会引爆。请看《今夜我想喝醉》:

我不确定是不是想要喝醉,

但我确定我是十分的伤悲。

那清冷,清冷的夜色,

遥举一只倒空的酒杯。

我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喝醉,

可我知道我已分明在流泪。

那苦涩,苦涩的泪水,

饱含形只影单的滋味。

想到心累,

想到疲惫,

想到今夜我想喝醉。

这缠绵不尽的春雨,

想是离人的相思,

相思的泪。

痛到疲惫,

痛到心碎,

痛到今夜无法入睡。

这孤单无助的相思,

只为等你的归来,

一起同醉,

今夜无悔。

“哀而不伤却有伤,悲而不泪却有泪。”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流露心底苦闷,语言似醉非醉却更加给人无形的触动。而几个“不确定”又极力压抑这种悲伤情绪,试图以淡然的心绪述说苦闷。这种表达更加返照醉的程度,加重某种思念的浓度。闭上眼睛都可以想象一个醉酒之人声泪俱下、无法自控的情景。

这就是诗歌所要的效果。

乍看诗歌比较透明其实却有看不透的心思暗藏其中,含而不露,秘而不宣,就让一首歌词产生无限可能性,同时也看得出一个高贵内敛的诗人品格。如《无尽的别离》、《就算再见无期》、《触不到的爱意》、《你的爱有太多借口》、《一世孤城》、《伤痛一个人》、《请允许我移情别恋》等,都是这种极具情感表现欲又具有矜持内敛的反差性的歌词,只是在情节构思和表现形式上各有千秋。

奔腾豪放的气魄之美

生活的深处,总有一些生命是为这个世界、这个国家而生的。他们用精神情怀感动祖国,为至高理想挑起重担。请看《美丽中国相约美丽》:

走过刀耕火种的记忆,

迎来无限青春的活力。

你是黄河千里激荡的先声,

你是夸父逐日不挠的勇毅。

走过刀耕火种的记忆,

迎来无限青春的活力。

你是长城万里飞动的画笔,

你是愚公移山续写的传奇。

破浪长风,破浪长风,

激扬时代的羽翼,

实干兴邦,实干兴邦,

精彩缤纷的世纪。

破浪长风,破浪长风,

放飞明天的梦想,

实干兴邦,实干兴邦,

点燃幸福的希望。

破浪长风,破浪长风,

激扬时代的羽翼,

实干兴邦,实干兴邦,

精彩缤纷的世纪。

破浪长风,长风破浪,

告别苦难的辉煌,

实干兴邦,兴邦实干,

复兴民族的希望。

因为有你,中国梦近在咫尺,

因为有你,中国梦的美好憧憬;

因为有你,美丽中国相约美丽,

因为有你,民族复兴触手可及!

触及历史,触及生活和生存的真正意义,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歌唱。这首歌词具有大气磅礴、豪情奔放、阳光向上、气贯长虹的气度和气场。从根本上散发鼓舞人的力量,传递希望,传递正能量,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类歌词有《春天的相拥》、《在正道上行》、《你有一个名字叫小康》、《烈火雄心》、《再见娄山关》等。

诗情画意的孤绝之美

诗歌其实是一种感觉,往往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真正的诗意其实在语言的外延。诗歌其实有时更像女子,集优雅、含蓄、婉约、高贵、美德于一体。请看《叶深情树若懂》:

秋意浓,相思亦浓,

红叶寄情无语水长东。

帘卷西风,朝暮与共,

最美春花秋月中。

叶深情,树若懂,

纵使霜降秋渐浓。

天涯西东,临去秋红,

仍可温暖旧日情衷。

相留醉,爱正浓,

情真意切甜美雍容。

醉心温柔,日月心同,

深情春花秋月中。

哦,未觉池塘春草梦醒,

月落华庭阶前梧叶已秋声。

最是梧桐细雨,

浓情蜜意日深。

看漫山红遍,

看漫山红遍,

漫山红遍的是我,

明春的约定。

看月落华庭,

看月落华庭,

若此生相守不渝,

定是倾世倾城。

叶深情,树若懂,

纵使霜降秋渐浓,

天涯西东,临去秋红,

仍可温暖旧日情衷。

爱深沉,你若懂,

纵使岁月深几重,

天涯或西东,

依然温婉风情万种,

温婉风情万种!

这首歌词,最具气质也最具内涵。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它反映出了一位朦胧诗人的真正创作特质和丰富的文学底蕴。首先它的语言婉约、柔媚、优雅、别致,吐气若兰,给人一种外在韵致之美。其次借景抒情抵达“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效果。这须得化景为情,融情为景,方能看到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的妙处,才能抵达中国式“看山”的三重境界。

《叶深情树若懂》所选择的意象:“红叶,梧桐,帘卷西风,漫山红遍……”都具有特指的意象词语,极像某种手语,引起无边联想。有的来自于诗词典故,每涉及一句就有一种优美的场景出现,很具有时代感、距离感、立体感。由此可以看出诗人阔宽的知识面和不同凡响的艺术表现能力。词中某些场景透出的那种似有还无的离愁别绪,如雨后春草,若隐若现。某种期待与顾盼,又隐约着那种聚散两依依的缠绵。

《叶深情树若懂》无论是外在韵致还是内在蕴含,都抵达了前所未有的美感,让人触一眸怦然心动,瞥一眼醉在其中。这种艺术创作,绝无仅有,堪称一绝!

记得诗人古马有这样一段诗论:“热爱寂寞,沉浸于自己的内心。相信你内心觉悟到的一切,相信那真诚的东西,守住你内心的树――使它免受名利的干扰,让它的枝条自由自在地生长,向着自然,向着广大和虚无,由此,你将触摸到比星星更丰富的东西。”

毛梦溪就是能够耐得住寂寞,悟得出真理,以至诚至真的心,把至高视野投向宇宙,投向广阔。“以沉默至痛的语言站进现实,以随意如水的歌声出离人群。”毛梦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文字领域的滚打摸爬,让他的诗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写作技艺炉火纯青,并且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独立的艺术创造性。

相关期刊更多

艺术工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省教育厅

石油石化节能与减排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