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国名人名言

爱国名人名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爱国名人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爱国名人名言

爱国名人名言范文第1篇

2、爱国如饥渴。——范晔

3、爱国主义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奥尔丁顿

4、爱国英雄给民族带来光荣,专制暴君给民族带来灾难。——拜伦

5、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6、爱国主义的力量多麽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麽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甚麽呢!——车尔尼雪夫斯基

7、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巴甫洛夫

8、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闻一多

爱国名人名言范文第2篇

1、以情感激情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所谓感染性,就是以情动情,就是使情感刺激者和情感感受者的内心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即师生的感情共鸣。只有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灵感应,产生动机,形成信念、世界观。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其一般作法有三:

(1)根据学生崇拜名人和对榜样的心理需要,以名人、榜样之情感染学生,激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可组织学生参观先进人物事迹展览,可请名人、英模报告,可宣讲英模故事,可阅读名人传记,建立名人名言录等。(2)可就近用本校本班的优秀学生的动人事迹,来启发、感染学生,使其学有榜样。(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平等、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用道德情感来激发、感染学生,才能使其实行思想品德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2、以情境激情

情感具有综合的情境性。这种情境性就是在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某种综合情势氛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就应尽力创设适合于教育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氛围。这犹如演员登台表演,要靠音乐、布景等艺术手段进行烘托一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需要情境的协调和配合。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便会有一种好的情感,如参观现代化工厂、实验室,访问科学家,就可唤起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革命圣地,就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等。以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要注意两点:

(1)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如国庆节讲《热爱祖国》,教师节讲《尊敬老师》,新的班集体组成时讲《爱护集体》。(2)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充分利用有特殊意义的场所(烈士墓前、十字路口、圆明园遗址、万里长城……)、录相、影片、录音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采的道德情境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情材料,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品德教育。

3、以行为实践激情

爱国名人名言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意识;交际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76-02

一、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鉴于小学生有限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范围,对于他们来说,“文化差异”这个概念一定很模糊。因此,教师首先要通过生动具体地介绍中西文化的背景来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与理解。首先,教师可以从教材切入,教材中有许多话题都是围绕节日展开的,如西方的“万圣节”、“圣诞节”、“复活节”等,这些节日对于介绍西方的文化传统来说都是极好的素材。教师可以向孩子们介绍这些节日的由来或是传说,以及西方人是怎么过这些节日的。比如在介绍“圣诞节”时,教师可以拿之与中国的新年相比较,让学生们看看我们和西方人在庆祝新年时的不同方式,从而让孩子们从侧面了解西方文化,让他们知道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庆祝节日上的迥异。

二、创设语言文化氛围,增加语言知识的积累

当语言文化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因此,要想提高交际能力,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也相当重要。而为学生创设各种语言文化氛围便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在具体实施中,我认为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布置英语长廊。校园里的走廊是创设文化氛围的一个绝佳地点。墙壁上、窗户上都可以贴上英语俚语、日常会话或是名人名言;还可以在走廊里挂上印有不同国家国旗、国徽和国名的展板。让孩子们一进入校园或是在课间活动时就被这种环境所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就实现了语言文化的积累。

2.建立学生英语图书角。书是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若是在图书角放置一些简单易懂(可以是中英文对照)、图文并茂的书籍,可以让孩子们通过书籍走向世界,了解各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度人情。另外,图书角还可以提供一个让孩子相互交流的机会。

三、了解语言表达差异,提高交际用语的得体性

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来相互交流的一个载体和工具。不同文化下就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若是忽略了文化差异,就会出现交流时用语的不得体。轻者会表现得不礼貌,重者还会影响交流的顺利进行。

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还非常广,包括日常见面时的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体态语言等。比如,以我们的习惯,问别人名字和年龄是件很平常的事,但是对于不少国家的人来说这都是不礼貌的。特别是在问别人名字时,我们在课堂上通常教学生们“What's your name”的表达。事实上,英美国家的人习惯说“May I know your name”,在他们看来,“What's your name”给人一种被审问的感觉,觉得特别不自在。再如,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见面打招呼时习惯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lunch?”而当英美国家的人在听到这句话时,不会简单地认为别人是在和他们打招呼,他们会直接理解为有人要请他们吃饭。像这样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误会看似很让人无奈,但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四、设置真实交流情景,培养交际中的英语思维习惯

我们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碰到的一个主要问题便是语速慢,应答慢,回答一句话要组织老半天。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我们容易受母语的干扰,使得我们的大脑在我们张口之前需要先把要表达的由中文翻译成英文。多了这一步骤后,我们表达的流利性自然就会受到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英语思维习惯,省去翻译的环节,就能在交流时做到“脱口而出”。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为孩子多设计些真实的交流情景,让孩子多说多练,逐渐养成英语思维习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课堂上各种口头练习的机会。如每节课安排的free talk,教授新句型时组织的pair work,或是讨论话题时的group work。这些活动都能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个真实的情景进行相互交流。所谓日积月累、熟能生巧,练习多了孩子们的语感就会增强,说英语时的思维习惯也会慢慢培养起来。

2.组织英语角。考虑到小学生掌握的词汇和句型有限,教师可以定一个符合孩子们实际生活又容易讨论的话题,并可以采用高、低年级搭配交流,教师在旁作及时指导的形式。这样的交流是最真实、最能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