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范文第1篇

1、将安全生产理论创新作为安全科技工作的基础。

我们要以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在安全生产社会科学基础、安全科学基本理论、安全行为理论、矿山重大灾害事故致因机理、典型工业事故发生机理及其各自的动力学演化过程、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理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理论、安全经济及安全管理理论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国家安全生产宏观管理、企业安全生产微观管理和安全工程技术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2、将隐患治理技术和应急救援技术研发作为安全科技工作的重点。

要针对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灾变因素和危险源特性,开展事故隐患辨识与评价、监测与控制及治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根据矿井动力性灾害及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重大火灾、重大交通事故、大电网事故等事故灾难特性,进行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应急响应、应急信息交换、共享与集成、人员定位和搜救、应急抢险等方面的应急救援技术与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将事故隐患治理技术和应急救援技术研发作为安全科技工作的重点和主体。

3、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安全科技工作的核心。

要树立创新观念,以科技支撑和引领安全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核心,培养高水平的安全科技人才,形成有利于安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安全理论创新,安全技术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技术手段创新,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供科技保障。

4、将科技示范和推广作为安全科技工作的动力。

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和企业在行业共性与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推广应用过程中发挥骨干作用,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工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安全生产科技产业化。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范文第2篇

从在校大学生的成长历程来看,他们从接受幼儿教育开始至高中毕业,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知识教育。从知识结构来看,缺乏系统的安全科学知识;从能力结构来看,缺乏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社会阅历浅,承受能力差,欠缺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安全需要,如果一个大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则将很难面对成长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考验[4]。目前,我国高校安全科学教育仅仅局限在安全工程专业,且是大安全观教育。实践证明,各个专业的高校生,包括文科生都应学习一些有关安全科学的理论知识,懂得安全的原理和本质。因此,只有经过了系统案例科学知识教育的人,才能更好地深层次发现安全隐患,识别重大危险源。现在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加强大学生的安全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使其真正成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高校中安全科学的教学目标和原则

2.1教学目标。高校中安全科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介绍正确的安全思想,并使大学生能够牢牢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用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大学生头脑;让他们在现实生活、工作中能够识别、解决安全问题。安全科学课程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和观念,根除他们错误的安全观念和没有安全的安全思想;将“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是投资而不是消耗”和“生产与安全双赢”的正确观念植入他们的心里。其次应引入国外先进的安全理念,介绍国外完备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使大学生在以后不同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安全观念,产生不同的安全认知和态度,进而做好对安全的规划、决策、管理和指挥。在具备了安全意识之后,学习一定的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理论上,要学习安全法律、法规,懂得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事故有哪些类型,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采取哪些预防措施,事故发生后应该做何处理,日常工作中如何识别危险源,等等。

2.2教学原则。安全科学理应看做是一门像法律基础课一样的基础课或工具课,文理科专业都应开设,让学生学会拿起这把工具在工作中保护自己、他人和国家的财产安全。安全科学作为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工具课程,课时不宜太多,教学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旨在让学生形成安全概念、树立安全意识,了解安全法律法规。具体的安全技术与管理还是由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完成。大学教育中,如一些矿业、化工、建筑、石油、交通和冶金等子学科的专业,在讲课过程中应该结合专业课的相关内容进行授课,课时可以适当多一些。安全科学课程的讲授任务应该由高校专门配备安全专业毕业的专职老师进行,有些课程最好能够和相关专业课老师一起讲授。

3.高校中安全科学的教学内容

3.1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目前对安全科学的研究是运用系统工程原理进行的,即对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进行系统预测、系统分析及系统评价,并采取系统控制,所以应向学生介绍系统和系统工程的概念。其次必须让学生掌握事故理论,了解生产中的危险性是怎样变成事故的,要讲授事故的涵义、分类及构成要素;事故的影响因素和原因;事故模式理论;事故的发展阶段、特性、法则和预防原则。再次,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对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了解、查明系统存在的危险性,估计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伤害及损失的严重程度,确定哪种危险能够通过修改设计或改变控制系统运行程序加以预防,应向学生介绍常用的安全检查表、事故树、事件数、故障类型影响分析和因果分析图法等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最后,要特别强调系统安全预测方法,这样才可以在工作中有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科学手段,分析研究历史资料,对安全生产发展的趋势或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事先分析。

3.2介绍安全经济和安全投入的辩证关系,明白现代社会对安全科学技术提出的要求,即用社会有限的投入实现人类尽可能高的安全水准,在人类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上尽量节约社会的安全投入。

3.3介绍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清楚我国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了解我国从中央至地方各省、市,已基本制定了对各种行业及特殊性质工作的安全法规、规定、条例和办法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到具体的《安全帽GB2811-2007》等法律法规,基本做到职工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有法可依。了解我国各方面的安全监察执法机构,并学会利用它,为自身的案例提供保障。了解我国企业安全目标管理的意义和内容,以及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认证等。

3.4介绍安全生产危险性评价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控和安全管理制度,针对导致安全事故危险因素的系统管理。

3.5介绍应急救援预案的制订与实施等内容,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遇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不延误救援工作,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应该做的正确决重。同时,掌握必备的卫生急救技术。介绍安全文化的培养,让学生知道安全文化建设,是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理念、意识、态度和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目的。

4.高校中安全科学教育的辅助途径

高校中除进行课程教学外,高等院校应结合全国的“安全月”、“消防日”等活动在校内开设一些诸如安全法律、法规、案例分析、职业病防治类的讲座、报告和学习班等。大学校园中的学生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成立大学生安全社团或协会;在校园生活中,应各个季节时期和学习生活各个环节进行相应安全的宣传。另外,对于交通、建筑、冶金等特殊行业,学校的专业教研室应根据情况在学生毕业期间进行一次专业安全培训;在毕业论文答辩时,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论文提问一两个有关安全的问题。

5.结语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范文第3篇

科学技术评奖

据张超介绍,协会科学技术奖是根据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科技部《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经科技部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登记备案的,是我国安全生产与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社会力量科技奖项。奖励范围是:为我国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领域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奖项设置为一二三等奖,涉及安全生产科技领域项目的完成单位、组织或个人均可申报。

“这一奖项的设立,对完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领域科技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安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促进科技进步、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提高广大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保护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张超介绍说,协会将科学技术奖作为我国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的重要支撑予以高度重视,成立了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配备了工作人员,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做。

同时,依据《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协会还组织成立了由32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委会委员由有关科研、教育、生产第一线的专家学者组成。

在组织评奖工作过程中,协会严格遵守评奖办法和国家有关政策,充分发挥协会人才荟萃的优势,认真履行评审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客观、科学、权威和独立的原则。内行把关,专家负责,严格评审程序、严肃评审纪律、严把评审质量。为了规范评奖工作的申报、评审、授奖等工作,协会还于2009年出台了《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目前,协会已连续开展了2009年、2011年、2013年度三届评奖工作,报奖和获奖项目数量逐届增加,有近500个项目参评,其中获一等奖项目32项、二等奖项目68项、三等奖项目127项。据张超介绍,这些获奖项目都是一些实用性、关键性的技术和方法,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肯定,并受到了广大企业、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和广大安全科技工作者的欢迎。

2009年一等奖获奖项目“大型储罐群安全检验技术体系研究和工程示范”,是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在协会的推荐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本项目以大型储罐安全保障为中心,以大型储罐群安全检验技术体系的建立为最终目标,项目包括检测与评价方法,还包括风险分析软件到检测仪器,配套性强,在我国全面建立了大型储罐群的安全检验技术体系,提出了安全状况综合评价方法和声发射检测技术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有些技术还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在12家石油、石化和冶金企业中,对1000多台大型常压储罐进行了工程应用、风险评估和检测应用,为企业减少停产检验时间带来了2.3亿元的经济效益。

2011年一等奖获奖项目《露天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研究》,是神华集团等单位完成的。项目运用系统管理思想进行顶层设计,将独创技术和集成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引入了能量控管的原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进行了实用创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国务院安委会已印发通知对神华集团煤矿安全生产经验,包括本获奖项目在内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

2013年一等奖获奖项目《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事故控制及应急救援关键技术》,是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项目围绕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问题,重点研究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辨识、安全规划、风险预警、风险控制、事故仿真及应急救援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标准和系统平台。提供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事故控制和应急救援的支撑技术、理论和新方法,目前已在我国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溪洛渡电站、向家坝电站(世界第三、第四大电站),以及其他69项在建水电工程进行了推广应用。

学术交流年会

“学术交流旨在倡导自由探究,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思想。为此,我们定期组织协会的委员、理事及会员单位,召开学术交流年会,为学术思想、理论观点及学术灵感,提供宽松、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

2004年7月,协会在重庆召开首届学术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截至2013年,年会已连续举办了10届。“每届年会的参会人员均在300人以上,一般是一个主会场,4个不同内容的分会场。每届学术年会我们还都出版《论文集》,产生了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张超介绍说。

通过举办年会,协会搭建起一个高水平、国际化、不同形式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广泛集成学术资源,把学术交流与推动安全发展和职业安全健康发展结合起来,使得年会学术交流的质量和实效显著增强,年会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也不断增强。

科技助力发展

除了进行科技评奖和召开学术交流年会,协会还肩负着安全行业优秀人才的评选推荐、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专家库的管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的编辑出版等职责,为会员单位搭建起一个科技交流的平台,用科技助力安全发展。

“2007年,我们成立了一个安全科技专家库,全国共有500多名专家入选。”据张超介绍,这些专家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研究所、企业等,研究领域包括职业卫生、噪声、劳动防护、核安全等,“基本有关安全行业的各个领域都涉及了。”张超告诉记者,2014年,协会将会对专家库进行更新,并在科技交流部设置一个科技工作委员会,届时会在库中选取一部分专家,进入委员会。“这些专家是我们评奖工作的依托,同时还承担着为会员单位进行技术咨询服务的工作。”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运输安全,管理 , 策略

Abstract: set the big board CheWuDuan railway adhere to the "safety first" ", and will work on all the work safety, deeply, the perfect infrastructure, the prominent problems, innovate management way, strengthen the control, ensure the stable transportation safety.

Keywords: transport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集通铁路大板车务段坚持“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将安全工作置于一切工作之首、重中之重,完善基础建设,整治突出问题,创新管理方式,强化现场管控,确保了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一、安全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

1.应急管理处置不当。(1)各车间班组对照问题整改意识不强,缺乏“前车之鉴”、“举一反三”的补救思维,没有动脑筋思考发生问题根源。(2)针对产生的应急处置不当、信息反馈梗阻等问题,只是注重考核,不能提出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3)车间班组应急培训后劲不足,应急培训演练不能持之以恒。

2.专项整治效果不够明显。(1)各类专项整治及安全大检查活动频次多,一个时期内几个专项活动同时开展,一些管理者感到力不从心,不能统筹兼顾,所以从工作铺排、检查、督导等多个环节重视程度不够,最终成了形式主义。(2)个别车间班组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文字材料,敷衍应付上,没有真正动起来,安全隐患没有从根源上挖掘出来,影响了专项整治的实际效果。

3.施工安全监控不力。(1)参加施工作业人员对施工文件学习不透彻,执行上有偏差,六地沟站车站值班员对电务进行维修作业未登记不知道制止;哲里木站拆除超偏载检测仪,车站值班领导不知道是否登记。(2)大板站对关键作业环节缺乏针对性的预想和铺排,发生了未经轧道的道岔错放轨道车的安全问题。(3)开鲁站对双线插入段相关作业重点不完全掌握。(4)行车组织上存在问题,林东站更换道岔,错排进路,险未造成严重后果。(5)对结合部间存在的隐患问题盯控不到位,麻斯塔拉线路所开通关不能严格进行卡控。

4.列尾设备问题突出。(1)对列尾主机(包括电池)不能准确预测电池使用期限、主机故障隐患部位。(2)列尾作业员不能严格落实列尾使用管理安全卡控措施。(3)对列尾故障原因的分析范围狭窄,不能从列尾主机、司机控制盒、信号盲区、同频干扰以及司机错误操纵等多方面查找原因。(4)缺乏超前预想,对管内信号盲区、同频干扰地段缺乏调查梳理,不能为列尾故障的分析提供准确的科学调查数据。

二、推进安全管理策略

1.规范规章制度管理。依据《集团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对现行技术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作业标准和卡控措施进行梳理规范,全面清理整合交叉重叠和不适用的部分。

2.坚持学练结合、提高应变能力。(1)利用“车、工、电综合演练场”计算机联锁设备、P60道岔、手摇把以及钩锁器等设备,开展行车主要岗位人员的现场应急处置实作培训,增加实战经验。(2)利用“应急演练考试网络系统”组织行车主要岗位人员开展远程网络应急演练操作培训,解决工学矛盾。(3)监督车间、班组 “应急演练考试网络系统”使用及“一周一技一练”落实情况。(4)开展工班长应急处置演练、考试活动,有效促进管理者及兼职教师的实作技能和教学水平,提高基层培训质量。

3.有效发挥干部专业管理效能。(1)安全科牵头,通过对上板问题、专题通报问题归类汇总,对问题多发和安全管理滑坡的车间、班组,组成专项帮促组进行全面剖析和重点帮促,并安排包保干部回检帮促取得的效果,切实形成专业干部的管理效能。(2)每月安全生产分析会,深入分析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三性”问题,并通过两个“安全隐患排查调度”提供的安全信息,按照《安全评估自查自验制度》标准,每季度与班组验收同步开展一次安全评估自查自验,提升专业管理水平。

4.强化干部值班、包保及动态管理制度。(1)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保障信息通畅,及时传达落实上级重要指示及收集恶劣天气预警信息,对灾害、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安全科负责,修订完善《大板车务段机关干部值班制度》,明确值班干部职责、检查量化、考核以及值班问题通报内容。(2)进一步强化机关干部参与基层、基础管理,强化现场盯控检查力度,由安全科负责适时修订完善《大板车务段机关干部包保制度》,明确干部包保责任、目标、要求、考核、分工等内容,进一步发挥干部包保作用。(3)为加强干部履职能力,随时调整干部监督检点,使偏远车站、作业量较大车站、安全管理薄弱部位得到有效盯控。

5.强化施工安全风险管理。(1)严把施工人员培训关。组织全段各级参与施工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每次施工前由施工车站组织本站职工培训;施工前一日由施工小分队负责,提前进驻施工车站组织培训,针对存在的不足进一步补强。(2)严把施工过程控制关。技术科负责,制定切合实际的施工安全组织方案,审核签订施工安全协议及准备施工相关备品工具;安全科负责,指派专人组织召开每日施工会议,督导施工车站施工前培训、安全卡控措施及分析前一日施工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施工小分队强化施工现场监管监控,必保一般施工有人检查,重点施工到场督导,关键施工全程盯控,切实加强施工安全过程控制。

(3)严把设备开通确认关。对施工单位的登销记内容严格把关,严格卡控请求命令、《行车设备检查(施工)登记簿》签认、命令抄交(特别是限速命令)、施工开始(结束)时间确认、各种表示牌揭挂、开通放行列车条件确认、限速列车车机联控等关键点和具体作业流程;工程线开通前,必须经相关工务段、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安监室共同检查确认具备开通条件并签认后,方可开通。(4)严把施工违规整治关。严格按照“施工安全防护措施不执行不放过、现场问题整治不彻底不放过、责任人不深刻吸取教训不放过”的原则,要求施工小分队每日对施工作业中发现的问题梳理、汇总、分析后下发专题通报,各站对照问题排查整改,消除同类安全隐患。

6.强化行车设备质量安全风险控制。(1)强化设备质量源头控制。①加强列尾、平调、货票系统、售票系统操作知识的培训,抓好应急处置演练,切实提高设备操作人员业务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②加强列尾维修中心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维修人员故障判断、处理能力。③严格执行值班和设备故障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出现的问题,减少设备故障对运输生产的干扰。(2)强化设备故障预测预控。开展好春、秋检工作,列尾装置以主机、检测台、电池、充电器、机车号码确认仪、中继器、防寒罩为重点,平调设备以区长台、机控器、机控器充电器、平面调车便携电台、电池、自动充放电器、数据采集器、吸盘天线为重点,进行全面检查。(3)强化惯性设备故障整治。针对列尾电池松动、脱落及电量不足情况,及时开展列尾检查专项整治,强化列尾检测、安装标准作业执行。针对列尾不报风压情况,加强数据调阅,客观分析产生原因,制定有效防范措施,坚决杜绝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范文第5篇

基本内容

国务院23号文件要求“加大对高危行业安全技术、装备、工艺和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高危行业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合理确定生产一线用工”,并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继续组织研发一批提升我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关键技术和装备项目。国发40 号文件要求“整合安全科技优势资源,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在事故预防预警、防治控制、抢险处置等方面,尽快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积极推广应用安全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企业必须加快国家规定的各项安全系统和装备建设,提高生产安全防护水平”。

根据上述文件要求,《规划》重点围绕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安全生产控制力和事故防范能力,提出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重大灾害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安全避险与应急救援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职业危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安全监管监察技术装备与方法研究、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7项重点任务,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这对于实现安全生产科技支撑遏制重特大事故、降低事故总量、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规划》还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科技研发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和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的重点内容,力争在攻克防范重大事故的关键性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建设方面有所扩展,安全技术示范工程建设方面有所推进,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水平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方面有所提升。重点包括以下工作:

强化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开发

“十二五”时期,围绕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科技需求,突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职业健康、应急救援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科技工作重点和难点,着力破解安全生产技术瓶颈制约,提出一批科学指导政府安全监管监察和企业安全管理的理论依据,解决一批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安全生产重大技术装备,制定一批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标准规范,最大限度地提高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最大限度地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为实现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打下坚实的安全生产科技基础。

在规划目标上,力争取得100项创新性成果,较“十一五”的61项增长64%;建立20大类100个专业门类相对齐全、独具特色的安全技术示范工程,较“十一五”的60个增长67%;在科技项目研究中制订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不少于200个,较“十一五”的161个增长24%。

加快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及应用

“十二五”时期,跟踪安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对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和成果及时引进、推广和转化,并积极进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集成、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培育发展安全科技产业。同时,进一步发挥企业在行业共性与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推广应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建立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科研单位、政府、中介机构等相结合的多元化科技成果推广模式,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促进我国安全生产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

在规划目标上,稳步推进大型企业安全科学技术进步,培育100家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示范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安全装备升级换代,开展安全生产100项先进适用技术和1000项新型实用产品的遴选工程;引导、支持、鼓励各地创建一批安全产业园区,创建5个安全产业示范园。

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平台

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是支撑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安全生产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投入绝对量稳步增加,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十二五”时期,在继续完善现有各类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科技研发、安全评价、检测检验、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安全培训、安全标志申办与咨询服务等的技术支撑平台。同时,加强分类指导,引导各类技术支撑平台按照各自功能要求实现良性发展。此外,还要加快高科技条件资源的开发应用,推进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和开放共享,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强化支撑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为安全生产科技研发创新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保障安全生产科技创新顺利推进。

在规划目标上,建立9大类100个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建立30个安全工程专业技术研发中心和50个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发展和规范建设5个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

现实意义

《规划》提出,要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工作领导,完善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经济政策,加大安全生产科技投入,加快安全生产科技资源融合,加快人才培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大规划落实情况检查与评估工作,确保规划落实到位。《规划》的出台以及上述重要举措的制定实施,都将为“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撑和制度保障,为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创新保驾护航。

加强领导、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十二五”时期是完善我国安全生产科技体制机制的重要时期,安全生产科技创新要支撑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就必须要强化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领导,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把握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领导、支持和推进“科技兴安”战略,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制度保障。同时,要加强安全生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统筹规划和系统推进,在促进全社会安全生产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加快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化程度和政府监管监察科技水平。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