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核心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Kinect 骨架追踪 图像处理 流程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0-0115-01

Kinect是微软最近开发出来的一个颠覆目前其他传感器的体感传感器,它利用动态捕捉,影像识别,麦克风输入,语音识别,社群互动,追焦技术以及骨架追踪技术。将人当做遥控器,让玩家体验“免遥控的娱乐”通过自己的四肢运动来进行与其他人的交流。

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kinect有着较好的前景,它将可能会被利用在各个领域中。游戏,医学,生产,科研等等。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You are the controller!”是否觉得不可以思议呢?习惯了传统的传感器的我们,离开了这些设备,操作系统是基本不可能的。但是对于那些游戏设计师和开发商的需求来说,仅仅着一些是不够的,沉浸式的游戏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于是Kinect就这样应运而生。

Kinect利用了体感传感技术,创造出一种新的人机对话模式,打破持续了20多年的人机对话模式。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个传统的人机对话模式,将会淡出我们的视线。

基于Kinect所创造出来的游戏,不再是人坐在电脑桌前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的游戏了。而是人要跟所操作的人物一样进行相同的动作来进行游戏。这样完全可以避免那些长期进行游戏的玩家们,缺乏运动,而且可以得到人机互动的乐趣。

同时Kinect的骨架追踪技术可以初步的解决传统游戏中关于账号安全的问题。他不再是局限于账号密码那种简单的区别每个人的不同。而是利用一种近似于人脑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让Kinect可以分辨出每个人的不同。这样可以不必进行无限次的研究可能性,确定一个人的身份,还可以将人的动作捕捉,进行分析,反馈。利用在各个领域将会取得很大的方便。

2、基于Kinect的骨架跟踪

2.1 研究内容

骨架追踪技术是Kinect的核心技术。这个技术可以让Kinect去更好的捕捉人体的动作,并且可以识别人的身份问题。

而骨架追踪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红外线传感器通过黑白光谱的方式来识别环境内容。黑与白分别对应着无穷远和无穷近。中间的灰色地带是表示着距离。传感器以极快的速度来生成图像,实时的表达环境。3D针模玩具就是类似于此的方式来形成3D环境。

然后,Kinect的任务就是利用分割策略将人从环境中分离出来,对于正在运动中的物体进行像素的分析,找出人体的各个部位。即为在每个图像中建立起一个分割遮罩,将没用的物体去除,仅留下有用的图像,然后再进行图像的传送,以减轻运算的负担。当然,这样的图像可能会有许多种可能性,但是Kinect不会就这样轻易的来评判这个是人体的哪个部位,会进行下一步的判定,再给予答案。

如图2,a为原图,然后建立起遮罩层(d),将人从背景中分离出来(b)然后将不需要的部分分离去(e)留下所需的部分(c)最后即为关节点(f)。

利用前面的结果,Kinect在输出之前会追踪人体的20个关节点来形成一副人体骨架系统,然后拿每个像素中的关节点与其相比较,这个方式可以十分准确的来确定,这个是人体的哪个部位。

2.2 应用范围

当然Kinect并不仅仅是适用在游戏这个领域上的,可以利用在更加广阔的范围中。例如在日常的防盗系统中,在识别来者的身份时,可以利用骨架追踪技术了。可以让系统记下每一个来的人,如果并非是与主人一起进入的其他骨架的拥有者在并未被主人授权之前妄图进入房间的时候,系统会自动的发出警报。

在其他类似的应用,如试衣镜,可以用该技术将你的人显现在屏幕上,然后不必自己亲自去试衣服,而是让屏幕中的你穿上衣服,省去了换衣服的麻烦。

例如《We be Monsters》从舞狮中获取灵感,运用Kinect的骨架跟踪技术,两个人分别同坐自己的四肢操纵虚拟怪兽的四肢和头尾。

核心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认证加密;智能传感;物联搜索

1 物联网的未来发展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达到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与实时控制。

1.1 未来的物联网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全面感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来感知外界信息(包括自然信息和人文信息);

(2)可靠传输:超宽带,网络具有强大的自组织、自修复、自搜索功能;

(3)高度智能:可以主动的去感知物理世界,并对反馈信息进行自主的处理,自主的控制网络中的任何单元(包括实体单元与信息单元);

(4)强大的能源体系:采用分布式的电能和大自然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等);

1.2 未来物联网的发展目标

(1)通过泛在感知手段,将信息世界和现实世界(人类社会和自然)融合起来,解决人机接口的瓶颈;

(2)将人类从脑力劳动和信息爆炸中解放出来,提高生产力;

2 未来物联网发展的一些核心技术

2.1 物联传感技术

物联感知技术的核心技术是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关于敏感元件的设计制造、测试、应用的综合技术。由于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密切相关。因此,要实现高效、实时的将现实世界的信息与网络世界进行交换处理,传感器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开发新材料,使敏感元件的函数变化与被测量成线性关系,提高检测精度。其次,我们需要开发专用智能化传感器,智能化传感器是一种带有微处理器的传感器,它有检测判断和信息处理的功能。

2.2 物联网通信模式

物联网实现的是现实世界(包括自然与人文)与信息世界间的交互。要实现这种交互,需要强大的通信网络。在物联网络中,物联网会给每一个联网的物体或人分配一个类似IPv6或更高层次的地址,但这个地址并不把位置信息和用户信息进行捆绑,与目前的互联网通信相比,其安全性和移动性将得到极大提高。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如何解决各种通信网络和各种网络服务的融合问题。

2.3 物联网通信速度

未来物联网的通信速度会比现有水平提高许多,要实现高速度通信,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1)高能效通信方式的实现;

(2)多频率射频前段和协议模式研究;

(3)基于软件无线电(SDRS)和认知无线电(CRS)的物联网通信体系架构;

(4)物联网扩频通信和频谱分配的研究;

2.4 物联网搜索引擎

与现有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如谷歌、百度)一样,物联网也需要拥有自己的搜索引擎,来寻找海量的分布式资源,如传感器、信息源和存储库等。按照这些资源的属性(如提供的传感器、驱动器、服务器的类型)、位置或者所提供的信息(如物体或交易的ID号等)来搜索和发现这些资源。如果没有物联网搜索引擎,这些资源将不能精准有效的查找和访问。

2.5 物联网无线通信加密技术

在未来物联网时代,信息安全尤为重要。除了从道德、伦理、法律方面加以保障外,通信加密技术至关重要。与互联网和传统通信加密技术相比。物联网将会挑战在全球信息空间和通用数据空间中处理数据或事物,而这些处理,大多是依靠无线通信完成的。无线设备的一个特点是容易丢失和被窃。因此,无线高级认证加密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

3 未来物联网的管理模式

未来物联网的管理模式应该是“企业+国家”的管理模式,国家对物联网的相关标准通过法律的形式进行规定、管理,同时对物联网产业链的经济结构进行宏观调控。企业对自己的控制域进行自主研发、更新。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可以采用分级管理和分布式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达到最佳管理。

结语:未来物联网,将给我们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机遇。只要我们做好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找到合适的管理模式,我们必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的领导国。

参考文献:

[1]宁焕生.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核心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核心技术;租金;资源基础理论;经济租金理论

[中图分类号] F062.4;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9-0016-0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实知识经济环境下,为什么拥有大量核心技术的企业,常能位于产业链的高端,其产品的附加值高,能获取垄断超额利润和竞争有利地位?为什么有的企业虽然具备丰富自然资源和低成本人力资源但缺乏核心技术,常常仅能获取微薄盈利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因为企业的本质在于利用自身的垄断资源,比如核心技术,去创造垄断租金。从而在价值链中处于有利地位而获得超额利润。企业获取垄断资源,主要是通过资本的无限扩张形成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或者是通过技术创新获得优势。由于技术创新的速度加快,消费品日趋多样化,导致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作用下降。所以,利用技术创新手段获取核心技术成为企业获取垄断地位并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本文运用经济租金理论,对企业采用核心技术形成的经济租金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一、基本概念和理论

1.核心技术

目前,核心技术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可以从两方面分析核心技术的内涵。从形成过程长期性看,核心技术是研发的产物,使企业较长时期积累的一组先进复杂的、具有较大用户价值的技术和能力的集合体。从稀缺性和独占性看,企业核心技术是指超越同行,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仿造的关键、前瞻性的重大工艺技术,并且能为企业争得较大市场份额和创造较高经济效益,进而成为企业独享的技术经济资源。核心技术具有难以复制、投入大和开发周期长的特点。

核心技术本身不会直接产生租金。企业只有把核心技术资源转化核心技术竞争力,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如市场垄断地位或低成本生产优势,才能获取租金。实践也表明,封存在科研院所实验室内的技术资源,不经生产性企业采用就不会产生经济效益。

核心技术竞争力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技术资源和能力[1]。决定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有4个维度:有价值的技术竞争力、稀有的技术竞争力、难于模仿的技术竞争力、不可替代的技术竞争力[2]。

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用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代替本文“核心技术”的含义,更利于理解关于核心技术产生租金的经济分析。

2.租金和经济租金理论

租金是指具有稀缺或有限供给特点的资源所产生的超平均收益[3]。租金包含资源稀缺和生产力水平差异造成的结果。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核心技术属于有限供给的稀缺资源。

租金与利润比较,租金能够反映企业获利能力,还能深刻揭示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独特的资源能力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不能直接揭示企业资源能力以及外部环境对企业生存发展的意义,不能反映战略对企业业绩的贡献。

与垄断利润相比,租金能够产生更为广泛的战略观。垄断利润认为只有通过提高进人壁垒、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以及与竞争对手勾结等方式,才能获得超额利润。

经济租金理论认为,企业能否获得租金,其关键在于能否获得资源能力上的优势并将之转化为竞争优势。它强调企业应该从其拥有的资源能力优势出发,通过竞争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开发出资源能力的潜在优势,从而创造出经济租金,拥有市场势力只是企业发挥其资源能力潜在优势的一种方式而已。因此,租金概念蕴含着比垄断利润更为广阔的战略观[4]。

综上所述,租金概念包含了资源稀缺和生产力差异的内容,具有深远的战略性,能够对核心资源产生的租金问题提出更有意义的见解。

3.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建立在核心竞争能力基础上。竞争优势有两种不同内涵 [5]:其一是拥有相对于竞争对手和潜在进人者的在位优势,指获取超越对手的顾客和产品市场份额;其二是拥有比资源所有者和其他使用者更有效率地使用资源,企业间对资源的获得和使用展开竞争,进而企业拥有经济租金。可见租金比利润概念具有更广泛的战略性。本文采用后者来解释企业经济租金来源。

二、租金来源及理论解释

1.租金来源

企业获得的经济租金按其来源可将其分为三种:李嘉图租金、张伯伦租金和熊彼特租金,它们都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企业间经营业绩的差异。

李嘉图租金产生于企业拥有独特资源要素,比如矿产和专利等,以及依次而进行生产经营的结果。资源要素的独特性同时包含了有价值、稀少、不可替代三项特性。这三个特性保证了企业能够利用这些资源创造出经济租金,从而获得良好的经营业绩。

张伯伦租金,来源于高进入壁垒的垄断租金,是通过利用经济规模、高额的转移成本等机制建立起行业的高进入壁垒。借此厂商可以用高于产品价值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这种高价格就带来了额外的垄断经济租金。可以这样理解:理查德租金是由于比竞争者降低了边际生产成本而获得的收益,张伯伦租金则是把价格置于该企业效率水平之上的结果。

熊彼特租金,也称企业家租金,来自于在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家远见和风险偏好产生的经营管理创新,是企业对现有资源能力重新组合,更有效率地生产经营的结果。熊彼特租金主要是企业家能力的结果,但是它的创造和获得也依赖于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效率。

企业获取以上三种租金都离不开知识和技能,且把企业间的业绩差异与企业内外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长期来看,企业租金来源具有动态]化的特点。现以企业获取熊彼特租金为阶段开始进行分析,此时企业不拥有独特的资源条件和市场垄断地位,但是由于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和风险偏好,将普通资源进行独特组合从而获得熊彼特租金。这样,企业也获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在后期的动态成长过程中优先获得独特矿藏等资源,从而创造出李嘉图租金。接着在后期经过技术创新的努力,企业逐步创造出的独特资源,如技术标准、专利等,并最终形成了产品市场的进人壁垒,这样企业创造出垄断租金。以上过程就形成了由熊彼特租金、李嘉图租金到张伯伦租金的一个循环。

然而,竞争对手会采取不断创新措施来破坏现有企业资源优势,削弱乃至夺走企业的租金。为了继续获得租金,下一个由熊彼特租金、李嘉图租金到张伯伦租金的循环就开始了。在这循环中,企业不断地将自身资源能力进行升级,从而与产业和市场保持动态适应,继续创造出经济租金,拥有并且维持着超常业绩。

2.资源基础理论对获取租金解释

资源基础论强调以企业拥有和开发独特的资源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的获利与成长,认为企业成功的业绩依靠有产生租金潜在价值的资源,力求从企业的本质来解释企业的竞争优势问题。理论强调经济租金来自独特性资源能力。这里的独特性包含了有价值、稀缺性以及不可替代三个特点。由于企业拥有独特性资源能力,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比其他使用者更高一筹的经营效率,从而获得租金。显然,独特性资源能力是建立在获取独特资源之上的。

巴尼(1991)进一步对能够带来高额利润的资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指出了获取租金的资源应具备的四个充分条件:(1)有价值的,即该资源必须能够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来满足顾客需求。(2)稀缺的,即该资源必须是处于短缺供应的。(3)不能完全仿制的,资源的不可模仿性源于路径依赖。(4)无法替代性,即无法被其他资源所替代[6]。

三、核心技术租金的经济学分析

当企业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把它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可采用两条途径获得租金:一是建立行业进入壁垒到张伯伦租金,二是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李嘉图租金。这种分类是便于进行分析。

如果核心技术有实际价值,它既可以造成进入壁垒也可造成生产低成本。它至少可以在一个方面转化成进人市场的壁垒,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绝对成本优势、较高的顾客转换成本等。但无论是哪种成因,它们都是企业拥有核心技术的结果。

从造成进入壁垒角度分析,企业业绩差异来源于“张伯伦租金”,主要因为存在行业壁垒。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处于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在竞争优势上不存在本质的差异,企业战略的关键就是选择进入一个更具有吸引力的行业。如图1所示,由于存在进入壁垒等原因,企业处于垄断的市场地位,其市场需求曲线D就是垄断者的平均收益曲线AR,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则分别为AC和M C,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垄断者的最优产量应为M C=M R相交的产量Q*,在该产量其垄断价格则为P*,这样垄断者获得的垄断利润是P*OM N围成的面积之和。产业组织的实证分析也表明通常集中的市场结构都伴随高租金,因此租金来源于通过影响市场结构将价格置于生产边际成本之上而获得的垄断利润。

从导致生产低成本角度分析,资源基础论特别强调企业异质性的假设。理论认为受市场失灵的支配,企业在其资源禀赋方面是异质的,比如核心技术资源和矿藏等,并且资源是“粘性的”。因此,在一定时期内,这独特的资源就成为经济租金的决定性因素。此时,租金不同于将价格置于生产边际成本之上而获得的垄断利润,而是指在竞争均衡下由于拥有独特资源造成的不同企业之间的效率差异。也就是通过拥有独一无二的资源,而能够比竞争者降低生产的边际成本获得的理查德租金。

图2表明了在企业异质性的前提假设条件下,拥有或控制不同资源的不同企业之间的租金差异。图中P*是行业的均衡价格,产业处于均衡的状态,但由于拥有独特资源的优势企业却能够通过较低的成本获得租金,无法拥有这些资源的企业则不能获得租金。

四、维护核心技术租金可持续性

企业的竞争对手,包括潜在竞争对手,正在试图不断地模仿、替代企业现有核心技术资源和超越企业现有的核心技术资源能力,从而削弱企业创造租金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经营业绩。因此,如何保持企业现有技术核心资源极其能力的独特性,从而保证企业租金的可持续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Foss(2000) 提出了资源的四个标准:(1)异质性,没有资源间的效率差异,企业就不可能获得租金上的差异。(2)竞争的事前限制,即获取的租金必须以低于其预期的净现值的价格上获得,反之未来的租金将被其支付的资源价格完全吸收。(3)竞争的事后限制,即产生的资源必须是难以模仿或替代的。(4)不完全流动性,即资源对企业必须是专有的[7]。

因此,经济租金的持续性就是要使企业核心技术资源的独特性能够持续存在。这需要企业拥有两种机制:隔绝机制和创新机制。

隔绝机制使企业当前拥有的资源的独特性不被模仿和替代。隔离机制分为两类:模仿障碍和提前行动者优势。模仿障碍是一种阻止其他企业通过模仿资源而构成企业竞争优势基础的隔离机制,例如专利等。提前行动优势是指企业一旦获得了竞争优势,就不断扩大其相对于竞争对手和潜在进入者的竞争优势的隔离机制,例如学习曲线等。

企业的创新机制包括对现有技术资源的升级换代,用更有潜力的资源替代现有资源,或者是转移现有资源能力用途,从而创造新的经营模式等。

总之,根据自身特点和产业环境的特点,企业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机制,就能够拥有核心技术带来的可持续租金。

五、结语

通过核心技术租金分析经济分析,为企业创造持久盈利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就不能只满足于某一次创新的成功,停留于已有的技术资源优势,而是在不断的创新中获得创造性突破,持续升级核心技术资源,提升企业技术资源的核心能力,以长期获取经济租金。

[参考文献]

[1]Andrea Prencipe.Technological competencies and product’sevolutionary dynamics:a case study form the aero-engineindustry[J].Research Policy,1997,(25):1261-1276.

[2]潘喜润.基于核心技术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构建[J].企业技术开发,2007,( 7):74-76.

[3]Paul.J.H..Schoemaker Strategy[J].Complexity and Eeonomie Rent.Management Science,1990, 36 (10):1178-1192.

[4]项保华,邵 军.企业超常业绩成因试析――基于资源能力观的经济租金理论解释[J].南开管理评论,2004,(2):18-22.

[5]Barney,J.B..Is the Resoutce-based“View”A useful perspective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Yes[J].The Ae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2001,(26):41-56.

[6]Richard Makadok.Toward a Synthesis of the Resource-based andDynamic Capability: Views of Rent Creation [J] .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2001,(22):387-401.

[7]Foss,N.J and Robertson,P.L.Resources.Technology and Strategy[M].London and New York,2000:103-106.

Analysis on Economic Rent of Core Technologies

Luo Jianyuan

(School of Management, Wuhan Unive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 China)

核心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未来;计算机;核心技术;发展方向

1 计算机的发展史

第一台计算机于1942年出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这台计算机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第一台计算机的制作初衷是为了计算火炮弹道,主要用于军事用途。这一代的计算机采用的是电子线路执行逻辑运算、算术运算与信息存储的计算机,其计算速度相较于继电器计算机快一千倍。但是,这台计算机的程序设备仍然是外加式,并且存储容量也相对较小,尚不具备现代计算机的特征。

1945年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更为先进的逻辑结构并且应用于计算机制造,计算机自动化程度提高,开始进入了发展时期。该时期的计算机开始应用到工业与生活中。到20实际中期以后,计算机技术便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计算机的组成也更加复杂,由单纯的硬件变为了硬件、固件与软件三部分组成。同时,计算机的系统与性能不断提高,计算机的种类也呈多样化,出现了大型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等类型。此外,还出现了一些专用计算机,如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特殊类型的控制计算机等。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后计算机的研究与生产能力大增,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尤其是微型计算机开始进入大规模生产时期,进入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微型计算机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进入到了家庭、企业、机关与研发单位中,发展到现在,微型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社会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未来计算机主要呈现两个方向:微型计算机与超极计算机。超极计算机应用于较重要的科研与工业技术,注重强大的计算能力。超极计算机采用平行处理技术,可以使计算机系统在同一时间处理多个数据或者执行多条指令。在未来,超极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仍将被进一步提升,并且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大。在未来,军事技术、科研技术空间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等都将用到超极计算机。可以说,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主要方向之一是计算能力与速度的提升。

此外,分子计算机技术也在研究中,在未来可能成为现实。这些都是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而对其核心技术的发展我们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进行细解。

3 计算机核心技术的发展

⑴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是在量子效应基础上研究出来的,它利用某种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性来表达开与关的状态,并利用激光脉冲来改变分子状态,促使信息沿着聚合物移动从而实现运算活动。量子计算机介于构架与器件之间,其中的数据用量子位进行储存。量子具有叠加效应,故而,一个量子位既可以是1也可以是0,既可以存储1又可以存储0,也就是说一个量子位可以存储两个数据。同样数量的存储,量子计算机的存储量相较于其他计算机要大很多。量子计算机还可实行量子并行计算,运算速度非常快。

⑵光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也就是全光数字计算机,该计算机的核心理念是以光子代替电子、光硬件代替电子硬件、光互联代替导线互联、光运算代替电运算。相较于电子计算机,光计算机的信息传递平行通道密度更大,通道的通过能力是电话电缆的几倍。同时,光具有高速、并行的特性,这也决定了光子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更强、运算速度更快。在当前,超高速计算机只能在低温状态下工作,而具有同样运行速度的光子计算机在室温下即可工作。光子计算机还具有容错性,某一原件损坏或出错不会影响到最终的计算结果。现在,光子计算机已经研究成功,可以预计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光子计算机将成为计算机的主要研究发展方向,会像当前计算机一样普及,并且在社会生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⑶纳米计算机。目前硅芯片发展到现阶段已经到达其物理极限,它的体积无法再缩小,通电与断电的频率也无法再提高,其功耗的提升空间也已经很小。解决这些问题,很重要的途径是研制纳米晶体管,并采用纳米晶体管制作纳米计算机。应用纳米技术进行计算机的研究制造不仅能够减小计算机的体积更能提升其工作效率、降低其功耗、现阶段纳米计算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未来必然可以实现推广应用。

⑷生物计算机。生物技术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技术之一,生物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是蛋白质分子与周围介质的相互作用过程。在生物计算机中,酶充当计算机的转换开关,而酶合成系统的本身与蛋白质的结构将进行系统的体现。蛋白质分子比硅片上的电子元件小很多,并且彼此距离更近,生物计算机完成一项运算所需时间甚至比人的思维速度快百万倍,是现代计算机无法比拟的。同时,DNA分子计算机具有惊人的存储容量,与极低的能量消耗,是电子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

总之,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将建立在现有技术的发展之上,其发展程度甚至会超过人类的预期又或许会极大程度代替人力成为社会发展新动力。但,不管怎样的发展都要以人类的需求为根本,以为人类提供便利为原则,我们要谨记这一点,把握计算机的发展方向,不使其发生偏差。

[参考文献]

[1]康会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探析[J].硅谷.2011(06).

[2]张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制造业自动化. 2010(08).

[3]赵艳玲.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浅析[J].硅谷.2009(10).

[4]李明.计算机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研究[J].硅谷.2011(09).

核心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煤矿开采;核心技术

煤矿在生产与应用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严峻的污染及影响。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推进与国民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国民对日常生活生产需求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引起国民以及相关部门的关注。为此,相关部门与企业若想在后续发展中能够高效地全方位去解决煤炭开采时所造成的污染及危害问题,全面做好保护自然环境工作,需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煤炭领域发展的重要内容。

1智能化煤矿的相关概述

智能化是借助大数据、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先进科学技术,通过机器替代人工完成相关的工作。在煤矿开采期间,借助智能化技术进行开采工作,即借助先进的机器设备,使这些机器设备在工作期间具备对环境的感受能力、对事物的评判能力、对事物进行解决的决策能力以及根据相关程序迅速开展执行工作的能力。这些先进的机器设备可以通过人工设置的高级程序,在工作期间不断采集相应的数据信息,然后进行智能化储存和辨别,对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总结与归类,从而高效地完成自身的工作。煤矿智能化开采是指在煤矿自动化开采工作体系中,融入了先进的技术和程序,使机械设备可以对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识别和学习,通过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内容,从而精准地指挥机器操作以及不断提高煤矿在开采期间的工作效果与品质。例如,借助煤矿机械装备去检测煤矿井底的实际状况,通过智能化识别和图像视频的传送,工作人员可清楚地掌握煤矿地下状况,全面掌握围岩情况;其次,设备还可通过采集井下信息数据,对开采煤矿工作期间部分有关井下参数自动显示,节省煤矿开采成本支出,不断提升煤矿开采的效率与质量。若要完成煤矿开采的智能化,最为关键的就是开采期间对智能化煤机装备的应用,该设备可以有效缓解国民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对信息进行自动化的采集、分析、学习及累积相关经验,对不同煤矿开采的实际环境内可将自身价值最大化地呈现出来,真正意义上完成煤矿开采期间无人工作方式。智能化煤矿开采即以智能化体系为根本,在煤矿开采期间融入新时代智能化开采思维,借助大数据、“互联网+”及人工智能化等先进技术,收集和分析煤矿开采工作期间的有关信息数据,积极主动进行决策,按照开采环境类型可以精准地调整信息数据,从而完成煤矿开采工作期间智能化无人操作行为。

2煤矿智能化开采的关键核心技术

2.1地质雷达技术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利用智能化开采技术可有效保障开采效率和质量,地质雷达技术属于煤矿智能化开采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推动煤矿智能化开采效率,普遍情况下煤矿开采工作是在地层中进行,因此,精准识别岩层内的煤层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借助智能化技术精准判定煤层具置、煤层厚度等,这样才能为调整液压支架高度提供数据支持。煤层的偏差若是大于可控制的范围,极易对采煤机工作进度与成效带来负面影响,极易引发截割岩层问题的发生。因此,借助地质雷达智能化核心技术,可精准地判断出煤层位置和煤层厚度,通过将地质雷达核心技术与其他技术有机结合,将红外成像技术与其他技术有机融合运用,可确保煤矿开采工作面四周地质3D成像的精准度,对煤矿开采工作的品质与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地质雷达核心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进行操作,可对煤层、顶板及煤层下岩层等实现3D立体观察目的,对提升煤矿开采质量与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证。

2.2MOS智慧综合管理技术

在进行煤矿开采过程中,利用核心技术可大幅度提升开采工作的综合质量,通过多系统整体管理操作平台的合理性应用。MOS智慧综合管理关键技术是通过综合信息数据的规范化与信息化,操作系统平台信息介入后的数据选择相应格式进行储存和交换,可大幅度提高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性。统一化信息数据储存方案运用的价值较为显著,监督信息数据应用统一储存方案,可以对信息数据资源进行高效处理,从而确保信息数据传送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此外,组态化与可配置的价值呈现也较为显著,可进行大数据分析与总结,以确保管理体系的运用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2.35G关键核心技术

若要不断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与质量,则通信网络技术的运用方面尤为关键。通过把5G核心技术科学合理的与煤矿开采设备进行有机结合,可有效提升通信的质量与效率,给煤矿智能化开采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信技术直接影响着煤矿生产的质量、效率及通信技术的运用成效,只有保证通信技术的质量与效率,才可有效推动煤矿开采工作。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煤矿开采两者息息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矿开采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1]。在5G通信核心技术运用背景下,推动世间万物的互联互通,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井下开采工作面与挖掘工作面存在局部受限的影响,环境较为恶劣及复杂,在5G通信背景下进行布置诸多传感器,可以取得大量的信息数据,给智能决策提供了数据参照。应用5G通信核心技术,可对地质条件提前进行精细化检测,通过机械设备进行精确定位及姿态精确感知,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解决及知识学习,煤矿智能开采的微型服务体系结构,大幅度提升了煤矿开采的质量水准。

2.4装备定位技术

在开展煤矿智能化开采工作过程中,装备空间位置信息数据属于正常开采的关键保证。通过关键位置提供的精准线路,机械设备方可按照预期的轨道进行操作;其次,设备倾斜度问题也是煤矿负责人着重关注的问题之一。与地面定位相比,井下开采定位更为困难,这是由于地面定位可通过参照物或GPS进行操作,而井下极难找到合适的参考物或是接收到相应的GPS,部分煤矿开采企业负责人选择中继通信技术,井下通过GPS信号进行定位,不过在煤矿开采工作面则极难应用。由于通信均是弱电信号,且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会存在极强的电磁场干扰弱电信息的问题,接收信号时引发较大的噪声,给设备定位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设备定位技术的问题,既需要突破强干预的难点,还需突破定位精准度低的问题,这需要长期进行探索与分析[2]。

2.5井下环境监测技术

煤矿智能化开采核心技术类型中,井下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尤为重要,煤矿开采单位对煤矿井下的开采操作,因为煤矿井下环境较为恶劣与复杂,会约束与影响井下探测技术的应用,没办法进行精准的探测操作。通过科学应用井下环境监测技术,可以有效保障井下环境监测的质量把控。现阶段煤矿开采过程中振动探测与环境监督的识别技术获得广泛运用,煤矿探测传感器设备、网络开采传感设备等设施,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设备技术间的关联性较强,选择互相合作的模式来提升技术运用的精准度,可有效保障信息数据传送及运用的质量,有效提升煤矿开采工作的质量及效率[3]。

2.6井下信息数据分析技术

在开展煤矿智能化开采进程中,科学合理运用井下信息数据分析核心技术,可有效保障煤矿开采的效率与质量。信息数据分析是现阶段煤矿智能化开采中较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只有保证信息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才可有效提高煤矿开采的质量。海量、复杂化、体系化的信息数据分析工作落实,在生活生产期间所带来的大规模信息数据,数字化煤矿智慧逻辑模型的使用,可有效提升信息数据分析的综合品质[4]。进行信息数据分析时,逻辑环节需从许多传感器中得到煤矿的全面数据信息,操作人员借助有关数据信息,确保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分析,处理信息数据分析存在的不足,可有效保证煤矿智能化开采的质量。当下信息数据分析技术还可进一步挖掘其多元化、多层次、多特点的优势,并针对视频内容识别的大数据处理分析平台的使用,需更深入的完善与优化,从而保证信息数据产生时的分析价值[5]。

3结语

总的来说,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矿智能化开采思维的发展与应用是该领域未来健康发展的趋势,在落实智慧煤矿创建工作过程中,智能化开采是必不可缺的重要核心技术。为此,有关开采部门及管理者须不断总结与分析过往的发展经验,借助当下先进的技术与工艺不断提高核心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完成煤矿智能化开采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还可大幅度促进煤矿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法,王虹,任怀伟,等.智慧煤矿2025情景目标和发展路径[J].煤炭学报,2018,43(02):295-305.

[2]王宗超.智慧煤矿建设与智能化开采关键核心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16):133-134.

[3]李首滨.智能化开采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2019,47(10):102-110.

[4]杨志勇,刘福明,佟德君.露天煤矿智慧矿山创新设计理念[J].露天采矿技术,2019,34(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