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理论性和逻辑性,忽视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多学生反映学到的知识很难解决在实际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真正让学生入职幼师后即能进行幼儿园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教师就不能将这门课程的教学仅仅局限在学校的教室内,应将该课程和实际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紧密联系,学生不仅要知道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知识和方法,还应知道如何将这些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真实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于是,我校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进行改革,适当增加该课程的实践学时,逐步探索出“四部曲”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融入真实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中,获得环境创设的实战经验。
一、以“全实践”课程理念为指导
“全实践”课程理念认为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型”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学前教师教育的要求;强调实践是学习主体内化、重构知识的前提、中介和归宿;主张未来的幼儿教师应以“行动”、“实践”为平台,将书本的、外显的公共性知识通过实践中的反思和反思中的知识重构转化为内在的、经验化的个人知识;提倡设计一种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实践反思模式的课程体系。
“全实践”课程理念的提出引发了笔者对我校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教学现状的深入思考。教师以这样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够用、适用、能用、善用”为原则,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对“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不再是专业教师单一地在课堂上传递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知识,而是重视实践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将实践环节放在中心位置,实践环节贯穿整个课程实施过程。
二、构建高质量的实践教学环境
(一)确定实践教学共同体
“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的实践教学光靠高校专业教师是很难完成的,专业教师一般精通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理论知识,而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具体实操细节的了解却不深入,比如如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环境创设这部分内容,幼儿园一线教师往往比专业教师更具有发言权。“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实践教学不应仅仅是专业教师的事情,更是学院环境创设和美工方面的专业教师与幼儿园一线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这三部分人共同来完成的。三者之间互相合作,构成了一个实践教学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可以说是实践教学的载体和支撑,是实践教学可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二)让教室成为临时实训室
教师不仅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幼儿园环境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幼儿园真实的环境,为了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环境创设,教师还可以把教室作为临时实训室。比如学生在学习区角环境的布置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把教室的几个角落当作幼儿园的区角来进行布置,让学生有即学即用的机会。
(三)让幼儿园成为第二课堂
将教室变成临时实训室,虽然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但教室并不是真实的幼儿园,学生学到的知识并不能完全在教室中实践,教师还需要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堂延伸至真实的幼儿园中,带领学生去幼儿园进行实践,让幼儿园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使学生能观摩真实的幼儿园环境,了解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真实需求,并参与到实际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中,主动探索发现,主动建构知识,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真正掌握创设幼儿园环境的技能技巧,并且能在将来的幼师工作岗位上学以致用。
三、选取贴合实际的实践教学内容
目前使用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教材内容偏重于环境创设知识的传授,对于现实幼儿园具体情境中环境创O的技能技巧涉及较少。我校有关教师通过多次到幼儿园观摩,了解当前幼儿园的环境,收集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的各种课程资源,逐步更新课程内容,调整教学课件和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容体系,并编著一本实用性更强、突出学生环境创设实践能力培养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教材。该教材有一部分专门讲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具体实践,内容包括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方案的设计、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的真实案例、教师对主题环境的反思与评价等。这部分内容与当前真实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紧密贴合,让学生通过实例来了解在具体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应掌握的方法和技能。教师将这部分内容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带领学生去幼儿园观摩实践,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与运用这些方法与技能。
四、实施“四部曲”实践教学模式
在教授“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对传统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经常组织学生讨论真实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例,教师的角色从一个讲授者逐渐向引导者转变,并探索出了“四部曲”实践教学模式。“四部曲”即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四个阶段:观摩学习、现场听课、实践演练、分享评价。
(一)观摩学习
利用学生分组去幼儿园见习一个月的时间,让每组学生第一周对所在见习幼儿园的环境进行观摩和学习,同时教师也实地考察学生所在幼儿园的环境,在幼儿园组织学生一起讨论该幼儿园环境的优点和缺点,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改进意见,使学生对幼儿园环境有更加直观和形象的认识。
(二)现场听课
第二周,环创教师和美工教师征得幼儿园同意后,共同去幼儿园的走廊、过道和活动室现场授课,学生现场听课,和学生共同探讨他们所看到的真实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和楼道环境是如何设计与布置的,环创教师负责介绍整体环境的布局与规划,美工教师负责介绍具体环境中手工作品的制作方法。通过现场授课,使学生掌握如何将平时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幼儿园环境布置中的方法。
(三)实践演练
第三周和第四周,进入实操阶段,学生与所在班级幼儿教师沟通交流,了解目前所在班级环境创设方面的各项工作进度情况,根据情况撰写一份班级主题环境创设方案,与幼儿教师一起交流探讨设计方案,根据讨论结果对方案进行修改。然后,学生在幼儿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将方案付诸实施,动手实践。
(四)分享评价
学生见习回校后,将自己在幼儿园见习期间与幼儿教师一起设计与布置的真实幼儿园环境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分组展示汇报,程序是:各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讲解。在教师的引导下,班上同学共同分享交流,互相介绍自己在幼儿园实践的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自评和互评,对自己和他人所设计的环境进行深入反思,进一步总结和提升各自的经验。
五、变革评价内容与方式
过去“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偏重理论,课堂教学形式传统、单一,课程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笔试考查学生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知识和概念的掌握情况,而很少考查学生实际的环创技能、探索实践及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实施教学改革后,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更全面,评价方式趋于多元化。
从评价内容来看,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对环创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会重点考查学生的幼儿园环境设计能力、在实际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幼儿园环境的反思评价能力。评价内容的变化,促使评价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教师更加重视过程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分组互评。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环境创设方案评比、环境创设好点子评比、班级主题环境创设评比等活动。这些评比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三种形式相结合进行,考查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比结果作为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同时,在结果评价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察,期末笔试试题更加灵活,减少了客观题的数量和分值,增加了主观题的数量和分值,并且主观题类型更加多样化,增加了案例分析题和h境设计题两种题型。
通过变革“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的评价内容与方式,学生不可能再通过临时抱佛脚背诵书中的概念和知识来应对课程考核。学生需要在平时的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付出努力,主动探索发现,尝试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获得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初步经验,从而顺利通过考核。
参考文献:
[1]秦金亮.“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程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6(1).
[2]秦金亮.以“全实践”理念引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5(5).
一、环境与课程互生
课程与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环境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要因素。具体说来,环境与课程互的生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环境生成课程
课程主题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来自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幼儿在不断与幼儿园、社会、家庭中摄取的环境交互作用着,如果环境中的某种要素成为幼儿谈话的热点,细心的教师就会引导幼儿一起讨论,以商量是否将这一主题发展为活动主题或活动方案。例如在瑞吉欧的方案教学中,《男人树和女人树》的方案是环绕着幼儿园的大树而起的。幼儿每天在上下幼儿园时都要经过大树的身边,也常常在大树下做游戏,但是,他们真的看见这棵树了吗?他们感受到树的重要性了吗?他们与树的关系又如何?为此瑞吉欧的教育创造条件,让幼儿与树“相互打量并经由彼此认同而建立联结关系”。在我国的许多幼儿园主题活动,也是幼儿在与各种环境的交往中产生的。如:《好玩的气球》主题活动是幼儿在与节日环境的互动中产生的;《秋天的树》主题活动是幼儿在观察秋天的环境中产生的。
2、课程创设环境
幼儿园的许多活动往往发生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需要某种特定环境的支持,而且环境创设得是否合理将影响到活动的进行。例如在瑞吉欧的《人群》的方案活动中,为了体验“人群”的川流不息,幼儿与教师共同创设了一个拥挤的环境,使教室变成了一个城市的广场,幼儿组成人群,每个幼儿扮演着一种身份,在人群中穿梭行动。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要把每一个环境的细节与课程的目标结合起来,要明确增加、减少材料设施的教育意义,预测对幼儿的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开创一条环境创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在我国,也有不少幼儿园教师开始尝试将环境视为课程,把环境创设的过程当成教育的过程,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不论是墙饰还是活动区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由老师在短时间内突击完成,而是随着幼儿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化而展开、丰富,使环境创设成为幼儿表达经验、想法的空间,成为记录幼儿学习过程的场所。
如苏州桃源素有“服装之乡”的美称,缫丝厂、丝织厂、服装厂等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桃源幼儿园在创设“蚕园乐”的主题环境时,教师多次带领幼儿进行了观察与实践活动。饲养蚕宝宝可以说是桃源乡的特色,许多家长都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因此,幼儿对“蚕宝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于是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蚕宝宝”的主题活动。根据蚕宝宝的不同生长阶段,教师设计了相关的集体活动、参观活动,并在日常观察中针对幼儿随时提出的问题,、小组或个别观察讨论,用实验、比较、语言、绘画等方式记录表达自己的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同时教师和幼儿一起运用各种材料,通过剪、折、画、粘贴等多种美工手段创设“蚕园乐”主题环境,再现桃源的家乡特色。在“蚕园乐”近似真实的环境中,幼儿从各自的爱好兴趣出发,开展饲养、抽丝、服装设计、测量、时装展示等一系列活动,在互动的环境中,幼儿得到了富有个性地发展。
二、环境是鲜活的生命体
1、环境是“会说话的”
当我们走进一所好的幼儿园,不用言谈,只要留意幼儿园的环境,就能“阅读”到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在幼儿园我们到处可见“会说话的环境”:例如在幼儿园的入口处,有用老师和幼儿一起制作的作品布置的环境;有幼儿的一日食谱;有幼儿园全体教师的照片、每个年龄班教师的照片、幼儿园保健老师、食堂工作人员、花工等其他工作人员的照片,他们全都是面带笑容迎接幼儿、家长和来自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的幼教同行和其他宾客。在每个班级的门口,都设有家长园地,告诉家长近期班级以及幼儿园的活动内容、提醒家长近期应当注意的问题;有幼儿在园和在家里的表现或者趣事的图画、照片或文字记录;还有家长对幼儿园或者班级的看法、要求等等。在班级的墙面上,展示着幼儿活动的照片,照片下挂着幼儿的自画像,或展示着幼儿自己的绘画作品。在幼儿园的门厅、走廊或者窗框上悬挂着幼儿的手工作品。在每个班级的活动区域,摆放着老师和幼儿自己制作的各种玩具……教师和幼儿用每一个精心的布置向来到幼儿园的每一位客人、每天接送幼儿的家长传达了幼儿园的概况,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会说话的环境反映了幼教工作者的智慧和勤奋,教师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空间传达教育信息的作用,而环境所传达的信息对教师、幼儿和家长都有很大的益处。首先,说话的环境记录了教师的成长过程,它如同一面镜子,再现出教师的想法,促使教师自我反省;它增强了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取长补短。其次,所反映的环境记录对幼儿也很重要,它让幼儿知道成人重视他们的工作和劳动,使幼儿十分热情地投入到学习和游戏中去,学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它也为幼儿提供了重新检视、反省和解释的机会,有助于知识的自我整合和集体构建。第三,会说话的环境是家长了解幼儿园和幼儿的重要途径,它让家长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的所作所为,它不仅让幼儿了解到幼儿的成果一一作品,也了解到幼儿的学习过程,而这些往往是家长看不到的;它为家长提供探讨幼儿教育的素材,进而协助家长进行角色定位。
2、环境是“会运动的”
生命的本质在于“动”,只有变化的环境才是生生不息的。幼儿园的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它不仅属于硬件层次的一个空间,也包括了时间运用的方式以及环境中人的期望。因此幼儿园环境是根据课程内容、季节变化、幼儿兴趣和心智不断变化的。此外,幼儿园应当尽可能发挥有用空间的作用,如盥洗室的镜子切割成不同的形状,以便吸引幼儿观看自己的形象,不断获得新的经验。过道、门厅、拐角都是活动室空间的延伸,幼儿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为激发他们内在潜力的资源。
教室内分隔出大小不同的空间,便于幼儿在人数不同的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的沟通、竞争、合作更加容易一些,同时也便于教师进行倾听和记录;工作坊的各种工具、材料和设备摆放在幼儿伸手可及的地方;通向所有教室的广场是不同年龄幼儿碰面交谈的地方,是他们逗留、游戏的地方,也是各种想法和点子诞生的地方。
三、环境是“第三位老师”
在幼儿园里,除了每个班有两位老师以外,环境还是“第三位老师”。一方面,创设各种不同要求的环境,为实施环境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环境和材料的本身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教师精心设计、创设以及合理调控下,充分发挥了幼儿园每一个空间、每一堵墙面、每一种活动区域、每一项活动设备设施、每一个图形符号的功能和意义。当环境具有教师的意义时,环境已经不再是没有生命意义的完全物化的东西,而成为一种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力量。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如同教师一般,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激发性,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探究状态,在各种尝试中使用材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环境如同教师一般,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指导性,幼儿可以在各种材料的使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关键词:幼师专业;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改革
一、幼师专业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改革探索
第一,在进行幼师专业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的时候,要以市场需求出发,以就业为导向。幼师专业进入社会后,大多数会进行幼儿相关的工作,因此,对幼师专业学生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教学的时候也要确保所教学的内容能够满足市场对他们的需求,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本身要掌握当前幼儿园市场情况,用最前沿的内容进行教学,可以定期与幼儿园进行参观学习,或者邀请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园园长来展开交流,然后根据当前幼儿园需求,制定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计划与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审美观,培养适应当前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幼儿园教师。第二,在进行幼师专业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的时候,要以教学改革为手段,提高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当前的教育,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兴趣点与能力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课堂教学要多引用典型案例,让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得到一定启发,通过案例的讨论,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正确认识和深入了解,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场所不仅仅在课堂中,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进行教学,比如可以让学生去幼儿园实地考察和调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将课堂知识与实践动手相结合。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不妨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起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桥梁,当学生有问题的时候可以随时随地向教师请教。另外,学校也应该多和一些幼儿园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帮助他们实践学习。教学形式要打破传统的、单一的“填鸭式”课堂,采用多样形式教学,比如采用小组学习形式,将班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学习形式来巩固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通过收集各个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案例进行交流、分析、讨论,让学生打开幼儿园环境创设相关的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在进行幼师专业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的时候,要多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教学实效性。幼师专业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应该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提升幼师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专业技能的训练,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尝试用专题探索性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去充分感知幼儿园环境创设,只要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可以形成探索性的课题来进行研究学习,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比如在进行幼儿园墙面布置专题研究的时候,通常采用的步骤可以这样:第一,进行情境创设,选定要研究的课题。教师先要给出一定的主题设计思路,然后学生带着这些设计思路去幼儿园观察,通过自己的观察,先初步感受到幼儿园墙面布置的技能,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发言,提出他们自己想要探索的问题,最后整合成本次实践活动主题:幼儿园墙面布置。第二,进行选题策划,具体方案制定。幼儿园墙面布置研究涉及到几个分类:墙面主题、布置材料等,这时候,可以将学生按照自己感兴趣的模块进行小组划分,进行小组活动方案的定制。第三,小组自主探索课题,完成活动。这个时间段就是全权交给学生自主去探索,可以通过上网搜索、去幼儿园实地考察、查阅以往活动报告等来完成,并对整理收集资料,形成报告,当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做引导作用,以免学生遇到瓶颈不知道如何解决。第四,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与评价。小组派选出一名作为代表来进行课题成果的汇报,可以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汇报方式,比如借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图表相结合方式等,此外,可以让全员参与到评价中,通过交流沟通,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别人的优点。第五,总结与反思。这也是实践活动后的最后一步,对进行研究的成果要进行总结与反思,对于不足之处要有相应的措施,并且能够确定后续要研究的实践课题内容。
二、结束语
幼师专业学生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未来幼儿教育行业所需的专业教师,而幼儿园环境创设非常考验幼儿教师的审美观、创造性与动手实践能力,所以在对幼儿专业进修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教学的时候要改变传统单一地讲授方式,要对教学改革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力,为我国幼儿教育行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晶,郭丽,李庆德.《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大舞台,2011
[2]林慧斐.幼儿教师必修的一门课程——谈幼儿园公共环境创设的策略[J].教师,2011
关键词:园本特色;主题性活动区;创设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幼儿园普遍采用主题式课程,注重集体式教学,突出幼儿的探索与生成。然而在具体的幼儿主题学习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幼儿对主题的内容学习和探索的兴趣点是各不相同的,如果用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是很难满足幼儿不同的学习兴趣、不同的认知风格,也难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当前很多幼儿园在实践中存在区域活动与主题相脱节的现象。实践中存在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完全不融合,主题活动中的内容不能很好地在区域活动中得到延伸与拓展。完善主题课程,关注主题目标下区域的设置、环境的创设,更能有效地促使幼儿自主学习。因此,我们认为在主题活动中,很有必要探求一种能适合和满足不同幼儿探索和学习兴趣的活动――即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形式。引导幼儿自主游戏、自主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主题活动的教育潜力,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构建“主题性区域活动”新方案
鉴于我园采用的是山东省编写的教材,开展的是主题教学活动,因此在构建主题活动方案时以主题为主,每个班级紧紧围绕省编教材的主题目标和本园本班幼儿的实际,在学期之初设计出本班的主题区域活动方案。每个班级制定方案的要求如下:主题性区域活动设计的总目标、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时间安排、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标志设计、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布局设计图、每个区域的材料投放(文字、图片)、各个区域的活动要求、每月的活动安排。
三、稳定性环境和主题性环境创设相结合
通过园本研修老师达成共识: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讲求“艺术性”。作为一所省级示范园,我们希望孩子通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都能成为具有艺术品质、艺术修养和艺术内涵的孩子。这不是通过教师主观的努力,你想让他成为什么孩子,他就可以成为什么孩子,我觉得你想让孩子有所成,你必须让孩子有所感,所以我们必须创设一个具有良好艺术氛围、良好艺术环境的空间,环境的创设,分为相对的稳定性环境和动态性环境两种。
1.稳定性环境
稳定性环境是指在一学年内基本稳定不变的环境创设,如:走廊、楼梯、墙面、教室上空等。创设稳定性环境,通过园本研讨、集思广益,大家决定在教室上空设计成半弧形的轨道,在轨道上挂吊饰,既起到装饰效果,又有角区隔断的作用。走廊上空设计上网格铁架,供老师装饰。教室、走廊上空吊饰的装饰,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色。
2.主题性活动环境
主题性区域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教师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来巧妙地支持、引导幼儿的活动向纵深发展。通过园本研讨,我们每个班级走廊和教室后面都设有动态活动看板,教师既可以根据每个主题的不同及时更换孩子的作品,呈现孩子主题活动的轨迹,又可以呈现主题活动的教育资源。以前我们教师在装饰动态活动刊板时,都是以教师作品为主,现在通过不断地外出学习参观,我们的动态活动板主要呈现孩子的主题活动作品,作品的呈现方式讲求艺术性。
我们还充分利用走廊的玩具柜呈现孩子的作品。特别是走廊的墙面,每个班级都根据主题教学进行了个性化的设置,既呈现了班级中每位宝宝的作品,又极具艺术性,给孩子以美的熏陶。
四、常规性活动区和主题性活动区相结合
常规性活动区指:娃娃家、小超市、搭建区、小医院、美工区、益智区、图书区等。皮亚杰曾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好的活动区材料,不仅要好看,更要经得起孩子玩,要好玩、耐玩。在常规性活动区中渗透主题教学内容。如中班的“秋天”主题,图书区提供有关秋天的绘本图书,美工区:画秋天、纸卷画葡萄、树叶贴画、折纸秋天的水果、树叶拓印等,娃娃家给娃娃穿毛衣,科学区:摆放、观察、蔬菜、水果分类。表演区:唱秋天的歌曲、表演母鸡和苹果树、小松鼠摘松果。生活区:剥花生、剥玉米粒等。如大班“我是中国人”的主题:美工区:好吃的月饼,制作元宵,绘画天安门,彩绘脸谱,折五角星。科学区:月亮的变化,中国地图拼摆。阅读区:静夜思,月亮船,绘本故事。建构区:搭建天安门。
五、主题性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主动参与
主题性区域活动中能否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因为观念是实践的先导,教师只有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整合观,并使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幼儿才能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我们每个班级活动室前面都设有区域活动计划表,将每个幼儿的照片或名字装饰到漂亮的图案上,区域活动时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喜欢的区域。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经常分不清自己是男孩、女孩,班级教师就把孩子的区域计表,分男孩女孩贴放,这样既有助于幼儿分清性别,又有利于区域活动时快速找到自己的照片进入区域进行活动。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可以让幼儿讨论,制定出了不同的图文并茂的区域活动规则。
六、主题性活动区中教师的指导
NOC活动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支持下,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国发明协会主办的一项集教学探讨研究、教学交流推广于一体的全国性公益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
活动开展以来,积累了大量有关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的经验和成果。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成果,在学前教育领域实现创新理念再实践,实践成果再创新,NOC活动的教育研发机构——北京亚太未来教育科技发展中心历经三年研发,完成了这一使命。
研发工作的基本思路
为促进幼儿园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变革,作为北京亚太未来教育科技发展中心学前教育研发团队,我们在多年前就提出幼儿园教育需在学习和教学形态上进行创新的思想。经过三年研究,设计出完整的“幼儿园学与教形态创新与实践方案”(以下简称“学与教方案”),并研发完成了方案所需的创新产品和实践路径。
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精神,我们把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保护其好奇心和兴趣,创设丰富的学与教形态作为研发工作的基本思路。并依照这个基本思路,进行具体的“学与教方案”设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强调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由此,我们将研发重点放在:如何将信息技术、多种载体的传播技术、现代电子设备的运用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幼儿园教育资源获取、课件制作、课堂互动、资源共享、体验式教学中,改变幼儿园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学习环境,帮助幼儿再现生活情境,建立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学习手段。由此,将幼儿园传统的教育发展成为新型的教育,促进幼儿园学与教形态的不断创新。
“学与教方案”的内容设计
基于基本思路和研发重点,我们将“学与教方案”设计划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指南》要求,研发全新的与《指南》要求一致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开发与活动内容相匹配的数字素材,以及具有广泛兼容性的幼儿园教育多媒体平台,组成“三位一体”形式的幼儿园教育创新产品——“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
“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是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专门研发的一套系统性解决方案,为“学与教方案”的开展提供了内容基础,形成下列内容构架:
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活动指导方案+数字素材库+多媒体平台
在这个内容构架中,活动指导方案是主体和核心,数字素材库是对信息化教育活动的资源支撑,多媒体平台是帮助幼儿园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活动的工具和载体。
1.NOC幼儿园活动指导方案
《NOC幼儿园活动指导方案》内容如下页表所示。
《NOC幼儿园活动指导方案》所编写的900个独立活动,活动内容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忠实遵循了《指南》的具体要求。全书在整体结构上分为5个领域,即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每个领域设置180个独立活动,每个学期有30个活动。
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我们特别为《NOC幼儿园活动指导方案》分别设计了教师手册和幼儿手册。其中的幼儿手册在内容上与教师手册中的每个教育活动相匹配,采取图配文的表现方式,让幼儿通过视觉发现和听觉辨识来理解活动内容,并根据活动要求设置了幼儿动手动脑的项目,如连线、选择等。同时,幼儿手册还考虑到亲子教育因素,设置了“小贴士”便于家长使用时了解教育活动要求,使幼儿手册成为一个幼儿园活动向家庭延续、实现家园共育的媒介。
2.NOC幼儿园活动数字素材库
NOC幼儿园活动数字素材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配套数字素材库、通用数字素材库,以及两个补充部分:多媒体数字课件库、家园共育素材库(如图1)。
(1)配套数字素材库(如下页图2)
素材采用积件形式,以PNG格式呈现,拖拉方便。便于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平台时随需随用、任意摆放,创造出不同的情境和画面。
便于教师在课件制作中调用、组合。在活动中随活动环节渐次叠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幼儿可以借助素材和多媒体平台,结合活动内容,进行情节再现、情境搭建、创意延伸。
包括各种造型的幼儿与成人形象,丰富的幼儿园、日常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情境设计,以及活动内容所涉及的各类物品设计等。
(2)通用数字素材库
通用数字素材库除具有上述配套素材库的文件格式特点外,涉及内容更为广泛,设计风格多种多样,为教师备课及开展活动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来源,共分为十二个类别(如下页图3)。
(3)多媒体数字课件库
多媒体数字课件库收集了多家幼儿园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是幼儿园教师开展学与教活动的参考资料。课件素材选自幼儿园一线教师集体讨论和精心设计的课件,以及历年参加NOC活动的幼儿园教师课件,集中体现出在幼儿园学与教活动中对多种传播载体的灵活运用。素材的种类齐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特色鲜明,便于幼儿园教师进行借鉴和学习。
3.NOC多媒体教育教学平台
NOC多媒体教育教学平台由备课平台和授课平台组成。
(1)备课平台
自动记录和管理教学备课,能简便编辑备课课程及灵活储存备课过程和资源,自动生成备课文件包,并具有将备课转换为授课的功能。
具有同步搜索新闻、图片、音频、视频、百科、网页和本地数字素材库资源的功能。
具有音频、视频编辑的制作功能,文字书写、编辑和文字转换声音的制作功能,挂图和卡片编辑的制作功能,调用PPT、Flash等软件的制作功能。
具有远程视频教学交流功能和照相机功能。
(2)授课平台
具有电子白板书写、彩色绘画,影视、音乐和PPT、Flash等多种格式文件载体的同步播放和同步切换功能。
轻松实现互动学习和远程教学交流。
“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推动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理念、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为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设计教育教学方案提供了保障;激发了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幼儿园间开展教学研究和交流搭建了有效平台;连通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为家园共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顺应了幼儿园教育中“学与教”形态变革的大趋势,促进了幼儿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
“学与教方案”的实施平台
“学与教方案”设计的第二个环节是发展NOC实验幼儿园,创建实施“学与教方案”的平台。NOC实验幼儿园将使用《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开展活动,实现所有NOC实验幼儿园都是在同一平台上以相同内容开展教育活动,在同一环境下展开学与教形态的创新和实践,用同样的素材进行交流和探讨,接受专家的统一指导。
NOC实验幼儿园自2013年开始设立,目的是结合NOC活动组织、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幼儿园学与教形态创新与实践。通过组织幼儿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培训,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创新开展;通过专家指导,提高园长和教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与教形态的创新实践能力。
设立NOC实验幼儿园,还有助于协助各地加快幼儿园教育学与教形态创新的区域整体发展,提高幼儿园在教育创新与实践的研究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为幼儿园教育创新与实践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为家园共育搭建交流平台。
指导和培训
“学与教方案”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是以两年为一个周期,通过不断的指导和培训,推动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帮助幼儿园将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丰富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为此,将借助“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开展,依靠“学与教方案”研究团队、课题组专家、NOC活动组委会及高校的学前专家,在NOC实验幼儿园中持续不断地开展指导和培训工作。使幼儿园教师在应用《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教育活动的同时,有机会在学与教形态的创新与实践中得到专家的指导,快速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环节是实现“学与教方案”整体目标的有力保障,因此,将从七个方向对NOC实验幼儿园教师进行充分的指导和培训。
方向一:幼儿园信息技术的环境建立及发展趋势。
方向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开展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怎样引导幼儿体验和参与。
方向三:信息技术运用如何与教学深度融合,现代电子设备与教学怎样结合,信息技术运用怎样推动教学资源的创造和整合,如何适度运用信息技术设备。
方向四:幼儿园信息化及网络建设对教学管理、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
方向五:信息技术环境对幼儿学习与智能发展的促进作用。
方向六:信息技术如何与家园共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方向七:幼儿园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案例的分析与交流。
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并派专家和研发人员进入各NOC实验幼儿园进行入园指导培训。
“学与教方案”的整体设计思想体现了幼儿园教育变革的大趋势,申报的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课堂学与教形态变革的研究》获批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目前,课题指导组已经将《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作为参与课题研究的幼儿园的教学材料。
“学与教方案”的构思、策划和研发历经三年,在此过程中,我们有幸得到教育部相关领导、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以及多个省、市、区教育部门有关领导的指导和支持。多位学前教育专家,多媒体教学专家,优秀幼儿园的园长、教学主任、教师都亲身参加了具体的研发工作,他们为本方案的成功完成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此深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