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诗池上的意思

古诗池上的意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诗池上的意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诗池上的意思

古诗池上的意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持续现金股利政策;现金股利;盈利能力

现金股利是指上市公司以现金的方式给股东派发股利,用来满足股东的投资回报,是最常见和最普遍的股利分配方式。持续现金股利,表示为上市公司以现金方式对股东发放股利的连续性,即上市公司在一个时间段是否连续不间断宣告及发放现金股利。持续现金股利政策是指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在对公司的收益进行分配的方面,制定的关于持续现金股利是否发放,以及发放水平的方针和政策。在实际制定的过程中,会根据公司及发展方向的差异有所区别。但总体上都包括:股利宣告日的确定、股利支付率的确定以及股利发放时的资金筹集等问题。

一、持续现金股利政策的内容和影响因素

持续现金股利政策的内容具体如下:

(1)发放形式。上市公司是否支付股利,以及采用现金还是采用股票的方式发放这两个方面的内容。(2)发放水平。指上市公司打算发放股利的数量,其可以采用现金股利支付率来体现,涉及到公司的收益是用于分配还是留存。(3)股利政策的类型,具体有剩余股利政策、固定或持续增长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以及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四种。(4)能否持续。能否持续地发放现金股利体现在公司的盈利能力上,直接表明了上市公司是否实现持续的盈利,而持续派发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往往具有良好的声誉。

在现实生活中,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同样影响着持续现金股利政策。

1.内部因素

(1)盈利稳定性。股利政策尤其是现金股利政策涉及到公司留存收益和利润分配,公司盈利是现金股利政策的基础。盈利稳定的公司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相对较小,股利支付率也较高。(2)举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影响到公司的筹资能力,通常来说举债能力越高,其股利支付水平就越高。(3)发展机会。若公司具有良好的发展机会和较多的投资空间,将会大量留存利润,少量派股;若缺少投资机会,资金闲置较多,就会采用高股利政策。(4)股东因素。一方面,股东期望收入稳定以及避税,从而希望低股利支付甚至不分股利,而低股利收入者希望得到高而稳定的现金股利。另一方面,若发行新股,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会被稀释,如果他们没有能力去购买新股,就会反对高股利政策。(5)获取现金的能力。在公司的现金流量大且稳定时,才能够保证现金股利的支付。(6)公司规模。公司处于成熟期时,公司规模相对达到最大,但成熟期的发展空间较小从而高派现,相反,公司规模小时派现就相对较少。

2.外部因素

(1)法律限制。制定股利政策时要考虑法律方面的影响,有关法律规定了现金股利的支付条件和支付水平,如规定连续五年盈利且符合利润分配条件的公司必须分配利润。(2)宏观经济环境。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市场整体处于发展和成熟阶段时,公司发展前景广阔,资金需求量大,通过大比例送配股来减少利润分配,实行低现金股利政策。当市场处于萧条阶段,公司反而会采用高现金股利政策。通货膨胀时,公司的购买力下降,资金来源不足,需要动用留存收益,从而减少股利派发。(3)市场成熟度。在外国成熟的资本市场中,现金股利的支付比例通常较高,而我国处于新兴市场阶段,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中股票股利政策较多,例如大量的送股和转股等,表明了市场的成熟度的巨大影响。(4)行业因素。行业不同,相对现金股利的支付率也有所不同,由于农业和重工业产业投资机会相对有限,现金股利支付水平高;而商业和服务业行业却相反,支付的现金股利较低。

二、我国上市公司持续现金股利政策的特点

1.能持续支付现金股利公司所占比率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不分配现象十分严重,大部分公司即使分派现金股利,也不具有连续性。持续性股利的发放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信息理论,股利可以作为一种传递公司发展信息的信号机制,从而引导股价。然而结合2008年-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来看,在我国能持续支付现金股利的公司比例很小。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持续支付年限的增加,满足要求的公司数量也越来越少,从613家到380家,呈大幅度下降趋势,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具有不连续的特征。

2.支付水平

针对持续支付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统计其平均股利支付率,如表2所示:

结合表2,通过计算持续五年支付现金股利的380家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率,分析其支付水平,发现2008-2012年这些公司的平均现金股利支付水平都很低,控制在33%以内,甚至前四年的支付率小于30%,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持续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低的特点,而这也与我国所有上市公司低股利支付水平相适应。

3.非纯派现

股利分配通常包括两种方式,即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而股票股利以送股和转增股本两种情况最为常见,在上文的380家企业中,有过一半的企业在五年里进行股利分配时,曾一次或多次采用过现金股利和送股、转股相结合的方法。这说明我国目前连续和纯派现的公司较少,企业大多采用非纯派现的方法。

三、完善现金股利支付的相关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我国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较低,且存在着大量的非纯派现行为,与西方成熟的市场差异较为显著。而我国能持续支付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所占的份额也比较低,说明我国证券市场并不十分成熟。为此提出相关建议:

1.完善法律制度,加快市场发展。对公司在利润分配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缩小现金股利政策在行业和公司之间的差距,规范现金股利分配的措施和形式,营造健康的投资氛围,对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进行保护。同时还需加快市场发展,促进市场完善,提高现金股利支付的份额,刺激投资者投资热情。

2.规范现金股利发放。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派发行为进行规范,加强现金股利的发放,规定最低现金股利分配额,在公司留存和利润分配之间进行权衡,促进公司的稳定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时规范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持续性,使其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反映公司发展信息,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3.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现金股利决策难题,上市公司如果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就会拥有较强的持续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这一点已得到充分的证明,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与持续现金股利政策的优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4.结合公司未来现金流量制定持续现金股利政策。公司的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公司获取现金的能力越高,则会更多地派发持续现金股利,若公司未来现金流稳定,则其现金股利政策就会相对固定。毫无疑问,上市公司在制定持续现金股利政策时必须与其未来的现金流量情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胡欣.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与启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03):62-63.

[2]权小锋,滕明慧,吴世农.行业因素影响上市公司首发现金股利决策吗[J].经济管理,2010,32(09):99-107.

[3]孙禹,李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08)

[4]张跃文.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决策研究[J].证券市场报,2012,(09):27-32.

古诗池上的意思范文第2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77分)

1.

(1分)根据课文《小儿垂钓》内容填空

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__。

2.

(6分)按拼音写汉字。

méng

měi

miào

róu

mǎn

shí

ché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3分)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蓬头________

莓苔

侧坐

________

借问

路人

________

稚子

4.

(10分)默写古诗

池上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小儿垂钓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2分)多音字组词。

应yīng________

yìng________

6.

(2分)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按课文内容填空。

路人________遥招手,怕得________不应人。

7.

(5分)按要求写句子。

用“侧坐”写一句话。

8.

(3分)拟人句大擂台。

例:风把我的手巾吹到地上。风把我的手帕扔到地上。

①雪花在天空中飘着。   ________

②小鸟在树上叫着。  ________

③小花展开了花瓣。 ________

9.

(2分)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成语大比拼。

惊天________

小儿________

10.

(5分)读古诗两首《小儿垂钓》,说说小孩是怎么做着钓鱼呢?

11.

(5分)读课文《小儿垂钓》,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①蓬头

②稚子 学

③垂纶

12.

(3分)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蓬头________

稚子________

垂纶________

13.

(5分)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解释词语“蓬头”的意思。

14.

(3分)读拼音,写词语。

péng

tǒu

zhì

chuí

lú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5.

(5分)用下列词语“路人”造句

16.

(8分)比一比,再组词

稚________

侧________

遥________

艇________

雅________

测________

摇________

挺________

17.

(4分)默写《小儿垂钓》这首古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8.

(5分)读诗文《暮江吟》,翻译诗句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二、阅读理解题

(共4题;共21分)

19.

(5分)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说说“纶”是什么意思?

20.

(5分)读古诗两首《小儿垂钓》,文中“莓苔”是什么意思?

21.

(5分)读古诗两首《小儿垂钓》,说说小孩在哪钓鱼呢?

22.

(6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77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二、阅读理解题

(共4题;共21分)

19-1、

20-1、

21-1、

古诗池上的意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个人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393-01

一、诵读,读出节凑、读出语感

诵读是一种感性直观的教育方法,是小学生感受作品语言美、感悟作品情意的最佳方法。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由语言到内容,由内容到情感。而对诗文内在情感的体会又会反过来促进诵读的效果。古代私塾中,一群孩子在老先生的带领下,摇头晃脑地读古文。初读、熟读、反复读,直到背诵如流。即使学生年纪小,对文章内容不理解,声情并茂地朗读也可以有效地发挥发散思维、增强语感、激发联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其中的自见,便是在知识积累基础上的一种顿悟。待到学生年龄增长,理解能力增强时,年少时曾经反复背诵、深藏在脑海中的那些美妙词句就会脱口而出,那些深刻的文字自然地与生活和社会现象产生联系,这绝对比课堂上老师的反复剖析感悟深刻的多。诵读不仅指有声的朗读,还包括低声的吟读,无声的默读。拿到一首古诗,先让学生大声的朗读,扫除字词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典故等,熟读成诵。此时,声音占主要地位,读者所获得的主要是声音方面所呈现的气势气概。教师不能只追求一种热烈的气势、热闹的场面。在读熟、读正确的基础上转为低声吟读,要求学生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有节凑、合理断句。感知诗意,体味诗韵。最后让学生合上书本,心中默念,回味诗的意境,再现诗的画面,也可让生眯眼摇头、带上动作,或者配上轻缓的音乐让学生反复玩味。整个诵读过程要恰当的运用一些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才能使整个诵读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对这种言简意丰的文体不甚了解,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有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教师若不顾学情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斤斤于诗歌的字、词、句的解释、翻译。把整首诗拆碎了逐字逐句串讲,犹如拆碎七宝玲珑塔。不仅破坏了诗歌浑然一体的意境,使诗味荡然无存,而且限制了学生想象空间,不利于思维发展、对古诗整体意境的感悟,更不利于今后对古诗的鉴赏。整体感知,把握大意,强调的是学生对古诗整体意境的感悟。教师需要讲解的并不是字词的表面意思,这些学生通过查字典就能解决。而应是字词在特定语境下内在意蕴,字词为作品的表情达意起到了什么作用?产生了什么艺术效果?这些在字典上是查不到的。这正是需要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的地方。如唐-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偷”字在字典中有5种意思,1、盗窃,私下拿别人财物归自己2、偷东西的人3暗中,瞒着人(做事)4抽出、挤出(时间)5只贪图眼前的好处,得过且过。很显然,在诗中不是这几种意思,应为悄悄的、很爱惜的摘下,一个“偷”字把顽童爱莲的情感表露无遗,诗人用字之妙耐人寻味。再如宋-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一句中“绿”字成全诗的点睛之笔,无字能替。用“绿”有春天的色彩美,让人满目绿色,春天的气息充满江南大地,也有动感,好像春风把生机带到江南,用“到、过、入、满”均平淡五味,诗人用字之考究正是学生学生的重点。

教师的作用是对重点词句进行启发、点拨,而不应把自己对古诗的感悟强加给学生。学生对诗意的感知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也是一种创造行为。学生通过与作品的对话,有感而发。此时教师要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正如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莫雷特一样。正如方智范老师所说:“首先要重视孩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是他对作品有独特的反映时教师一定要肯定。阅读是一种创造,所以不要让孩子被你的标准答案所束缚,让他们主动去发现意义、创造意义。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阅读的对话者。教师不是被动的,也不能将教师的地位降到和学生一样。他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一个中介,老师做中介,那么你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当然要高于学生,要其向导作用,但不能代替”。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并不等于对学生的任何想法都听之任之,包括胡思乱想也不加判断的一味肯定。如果这样将会导致对作品的理解误入歧途。古诗既有它含义的丰富性,又有它立意的确定性。每个学生的阅读感受虽然不尽相同,但却不能完全脱离最怕的整体意境,这是有最怕的内在意蕴所决定的。

总之,在古诗大意的理解上,教师既要设法使学生放飞思维的翅膀,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又要善于规范学生的思维,避免出现脱缰的野马那样不可收拾。

古诗池上的意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第三学段;教学策略;古诗词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75

著名诗词教学专家叶嘉莹先生指出:“当下诗词教学的核心是让诗词从抽象转化为具体,让当世之人也能体悟到古人的情感、心智、意趣。”教学古诗词,要借助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古诗的内在意蕴,体验诗人的内在情感。下面,笔者以《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领学生体悟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一、借助原始经验,初步感知意象

小学生要体悟古诗的意境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借助学生原本的经验对意象形成初步的感性认知,从而为感受意境进行铺垫。

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之前,教师为学生出示相关图片,并引领学生背诵《池上》《小儿垂钓》等展现儿童天真烂漫的诗歌。通过对比联系、归纳共性等方式,激活学生的原始经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中儿童这一鲜活的形象。紧接着,教师揭示课题,简介诗人范成大,并告知学生范成大是古代描写儿童最多的一位诗人,从而引领学生将注意力聚焦在儿童上,为《宿新市徐公店》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走进古诗前并不是一张白纸,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认知条件。教师要依托这样的认知经验,引领学生从文本入手,以原始性经验浇灌文本,从而为全面而深入地体验意境奠定基础。

二、聚焦韵律诵读,整体把握诗意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跳跃性与凝练性、韵律性与节奏感。诗歌的韵律与节奏不仅仅是诗歌音律美的体现,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要善于从诗歌的韵律入手,让学生们在富有节奏的诵读中理解诗意,为理解诗歌意境做好准备。

如,在诵读这首《宿新市徐公店》时,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诗歌中的生字词,同时应将平仄之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感受诗句的节奏美,体会其活泼、跳跃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相机理解“篱落疏疏”“一径深”“未成阴”的意思。在解决了理解的“拦路虎”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将整首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

这样,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节奏,初步体会诗歌的大意,并形成对诗歌的整体性理解,缩短了学生与诗歌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铺好道路。

三、品味核心词语,诵读释放情蕴

诗歌的意境是借助语言呈现出来的,尤其是一些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词句。著名国学专家王国维曾经说过:“著一字而境界全出。”因此,要理解意境,就要关注诗歌的诗眼,借助对典型、核心语言的品味,开掘出其中的内在情感,从而真正体悟其内在情韵。

如,在教学这首诗时,教师就紧扣诗歌中的“疾走”“无处寻”等语言,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儿童的天真与活泼,理解诗人对儿童源自内心的喜爱。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尝试以诵读的方法来感受诗歌的情韵,让他们的情感得到熏陶,从而获得对诗歌的审美体验。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教师并没有对诗歌所有的语言平均用力,而是聚焦最能体现诗歌情韵的典型性、关键性语言,让学生进行感知,获取了对诗歌意蕴的深入理解。

四、创设平台描述,联想拓展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与诗歌所描绘景色之间的交融。在学生理解了诗歌的大意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诗歌展现的情景进行深入描绘,即二度创作。这种描绘的过程是对诗歌意境深入感知的过程。语言描述越具体,其意境就越丰富,学生也就越能够沉浸其中。

在学生整体理解了诗歌的大意之后,教师借助课文中的插图等资源,引导他们想象儿童捕捉蝴蝶的情景:“蝴蝶是怎样飞的?孩子们又是怎么捉的?最后蝴蝶飞入草丛,他们又是怎样的一副表情呢?”然后,教师引领学生将所有想象的细节进行描述,将儿童捕捉蝴蝶的过程丰富化、具体化,从而把诗歌的整体意境呈现在眼前,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身心都浸在诗歌的意境之中。

在诵读理解的过程中,学生能初步体会到诗歌的内蕴;运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过程是学生对诗歌内在情蕴深入具体理解、感悟的过程。

古诗池上的意思范文第5篇

1 利用信息技术了解古诗背景,理清“情源”

由于古诗的创作时间相隔久远,诗人当时生活的情形现今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有些古诗涉及一定的社会史实,反映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独特情感,学生很难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下面以教学杜牧的《江南春》为例,利用信息技术从三方面了解相关内容,帮助学生领会古诗的思想内容,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学习。

1.1 收集诗人资料

《江南春》描写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感慨南朝的覆亡,流露兴亡之感,寄托讽喻之意。但是学生有限的阅历和体验,造成他们理解上的困难。于是,笔者利用学校语文资源网,在“拓展阅读”栏目里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文章,包含杜牧的生平、经历以及代表作品等,要求学生预习。学生读完以后对杜牧有了更多的了解,为更好地理解诗好准备。

1.2 收集同类古诗

作者在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笔者要求学生搜寻情、景与之吻合的诗歌,学生查到丘逢甲的《春愁》、杜甫的《春望》、贺知章的《咏柳》、寇准词作《江南春》等。他们在朗朗的朗读中加深对《江南春》的理解,更按各自能力积累了相关的诗歌,充实了自己。

1.3 收集相关图片、散文

笔者要求学生收集描写春天的图片、散文。学生在交流中出示了五彩缤纷的春景图,诵读了朱自清的《春》。在大量信息的渲染下,学生很受春天特有的生气,对诗中语言文字的把握起到特定的铺垫作用,使学习内容形成一个开放的、鲜活的系列,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2 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古诗意境,激引“情趣”

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深邃,字里行间常常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通过信息技术展现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既训练了学生品诗赏画的能力,又引发他们心中的情感,激引学生的审美情趣。

2.1 画面展示,感受意境

古诗的语言极其凝练含蓄又生动形象,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信息技术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符号,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如杜牧的《山行》教学中,“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叠,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课件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诗的意境之中。

2.2 音乐渲染、感悟意境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曲曲生情,由曲引情。在教学中因诗而异,借助信息技术为豪放诗配上高昂激越的曲子,为沉郁的诗就配上悲凉凄清的曲子,为清丽的诗就配上清新明快的曲子,来引发学生的情感。

如学习《江南春》一诗,要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中首先播放一段《春芽》乐曲,学生一听乐曲,便置身于优美的春景之中,美好、愉悦、向上的情绪便油然而生,诗人笔下美丽多姿的春景,很快唤起学生的共鸣。学完全诗后,再让学生一边聆听乐曲,一边展开想象。此刻,伴随着二胡、琵琶、提琴齐奏所发出的柔美的音响,学生必然浮想联翩……

2.3 熟读成诵、体验意境

古诗节奏明快,格律严整,充满韵律和节奏美。因此教学时,采用形象直观的画面,配以优美和谐的音乐,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美妙的情境,则能帮助学生迅速、深刻地感知诗文,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先请学生观看录像,形象感知瀑布壮丽景象,感受到瀑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教师再播放韵律悦耳的朗读录音来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最后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学生很快就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3 利用信息技术唤醒美感,领悟“情理”

3.1 运用信息技术,展开形象的品味

古诗语言凝练而意味深长,诗人往往在“情动而辞发”后还要反复推敲,将丰富的情感融入每一个字。可是,学生与诗人存在相当大的时空距离,加上缺少对生活的认识,要使他们从字里行间清晰地感悟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悟透某个含义深刻的字,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如果运用多媒体将诗人所描绘的场景逼真再现,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事,从而产生共鸣。

例如教学《小池》一课时,教师出示课件,清澈的泉水、茂密的树阴、晴朗的天空、美丽的荷花、可爱的蜻蜓,这些唯美的画面把学生带进一个美丽真实的世界中。欣赏后笔者请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赞美夏天。画面中夏天的景色勾起他们许多美好的回忆,当笔者问学生:诗中写了哪些夏天的景色?他们都抢着回答,积极性特别高涨。电脑屏幕上随即出现色彩缤纷、活泼美丽的相关画面,教室里不断地传出学生高兴的赞叹声,加上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很快古诗的意思就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展示。

3.2 运用信息技术,形成丰富的想象

小学生面对具体的事物、鲜活的形象、真实的情景,他们的思维就变得活泼、敏锐,呈现兴奋状态。要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师需要通过事物、形象、情景在特定的时空中有机组合,引发学生敞开思维之门,启发学生想象,由表及里,因景析情,展示诗的意境,从而准确地领会诗的思想内容。

如在教学《池上》一课“小娃偷采莲”时,教师让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画面,同时结合教师的配乐,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接着教师组织交流“看”到的画面,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进而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再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思考最欣赏其中哪个字,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