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十大民间故事

十大民间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十大民间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十大民间故事范文第1篇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 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并与七夕习俗相结合。

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后来加上《檀弓》的齐庄公袭莒于夺,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雏型。汉 刘向《列女传》(四)记:齐杞梁殖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琱玉集》记秦时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为妻,因良被筑长城官吏所击杀,仲姿哭长城下,城即崩倒。”可知这个传说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传说中已改名为孟姜女和范喜良。

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记载了梁、祝二人尝同学”、同冢”的故事。晚唐张读的《宣宝志》有较详细的记载。到明代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带,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节。

十大民间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镇居民 大病保险 医疗费用 基金风险 建议

一、基本情况介绍

2009年扬中市医疗保险通过统一政策制度,统一保障待遇,率先将原先推行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保险进行无缝对接,并轨运行,打破了城乡二元分割的保障模式,合并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目前扬中市人口达28万,17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保险,全市60%的人享受城镇居民基本保险待遇。

从这几年实践过程来看,城镇居民基本保险多次进行医保政策的调整,采取“提高门诊报销比例、降低住院起付线、扩大慢性病门诊范围、提高年最高封顶线”等措施不断提高医保待遇,满足了参保者的基本医疗需求。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医疗费用随着物价的上涨呈不断增加趋势,参保者患病时发生的医疗费用在享受正常保险待遇后个人仍然需要支付高昂医疗费用,增加了整个家庭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导致了这部分人不愿意继续就医。从2010-2013年城镇居民基本保险全年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段来看,超5万元以上的人数分别为83人、141人、142人、213人。虽然我市每年年底会根据全年城镇居民基本保险基金结余情况给与超5万元以上的人群以一定金额的医疗补助,但年最高补助金额仅有1万元,对于他们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并不能真正减轻大病参保者的医疗负担。从近期国家政府出台的大病保险指导意见中可以看出,该矛盾已经具有普遍性,原有的城镇居民基本保险政策改革势在必行。今年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市结合自身情况,开始着手推行城镇居民大病保险政策。

二、我市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特点

试点初期,我市为了积极稳妥的推行这项制度,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领导高度重视,带领相关科室人员采用“集体参与、反复讨论、数据测算、异地借鉴”等途径开展一系列工作,于2014年上半年出台了该险种政策的相关内容。

(一)筹资标准

每人每年30元,居民个人暂不缴费。今后,逐步探索财政补助与居民个人合理分担的筹资机制,实行动态调整。

(二)保障范围

本市范围内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为居民大病保险的实施对象。主要保障参保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经居民医保、医疗救助、住院医疗保险补偿后,当年个人负担超过规定起付线以上的合规医疗费用。

(三)补偿标准

根据扬中市近几年大额费用发生情况与大病保险筹资金额,大病保险支付起付线标准暂定为20000元。具体报销比例为:0-5万元以内的部分大病保险支付50%,5-10万元以内的部分大病保险支付60%,10-20万元以内的部分大病保险支付70%,纳入大病保险报销范围的合规医疗费用年度最高封顶线为20万。

(四)经办方式

根据国家和省文件要求,大病保险采取向商业保险经办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我市已于7月份通过镇江市招标办统一招标,确定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镇江分公司中标,由其经办居民大病保险业务。

结合2012与2013年城镇居民基本保险医疗费用结算的原始数据,如果采用以上报销方案,2012与2013年大病保险基金分别应支付226万元、255万元,具有可操作性。(见表一)

年度起付标准支付段基金支出预测

大病保险享受人数(人) 大病保险报销基数(万元) 报销比例基金支出(万元)

2012 20000元/人 0-5万元 355 342 50% 171

5-10万元 11 71 60% 37

10万元以上 2 30 70% 18

合计 368 443226

2013 20000元/人 0-5万元 424 407 50% 204

5-10万元 11 66 60% 34

10万元以上 2 29 70% 17

合计 437 502255

从2014年1-12月份城镇居民基本保险结算数据来看,全市共有373人享受该政策,大病保险基金支付284万元,单人最高支付12.5万元。报销比例提高36%,实际补偿率达66%。大病保险在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方面开始发挥成效。

三、大病保险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因为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具有筹资标准低、报销比例相对较高、基金赤支风险较大等一系列特点,运行过程中将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所以对我市居民大病保险的风险进行严格的防范和控制,对大病保险制度能否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医疗信息的不透明,一些定点医疗机构为了追逐利益,利用自身的优势,诱导患者进行不合理的医疗消费。

由于居民大病保险是对居民符合条件的可结算住院费用中个人承担部分进行再次补偿,一些患者利用医院管理的漏洞,通过不正当的关系把原本不属于大病保险补偿的高额医疗费用纳入大病保险补偿范围,套取大病保险基金。

由于大病保险是采用再保险的形式,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运行。大病保险基金相对较少,商业保险机构为了防止利润过低或亏损,往往在实际运作中,制定各种门槛来降低参保人员的待遇。

在医疗费用第三方付费的情况下,如缺乏有效监管,医患合谋套取大病保险基金,从而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成为影响居民大病保险基金正常运行的一种道德风险。

四、实施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政策和建议

我市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刚刚起步,对大病保险的认识还处在摸索探究阶段,本人只能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提一些浅薄的建议:

(一)筹资标准方面

国家六部委下发的《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各地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保险筹资能力,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以及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等因素,精细测算,科学合理确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筹资标准不外乎采取固定金额和挂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比例两种方式。固定金额简单易行,目前我市大病保险每人缴纳30元就是这种模式,这种固定金额的筹资方式形式比较单一,对居民大病保险基金支付会产生一定压力。而挂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方式比较灵活,它的支付总额会随着居民基本保险每年医疗待遇的调整而有所变化,这种筹资方式一方面能将大病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进行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能及时动态的反映医疗费用的上涨与居民医疗待遇的变化。我个人认为探索此种筹资方式对缓解大病基金压力会有一定的帮助。

(二)探索起付线的制定模式和标准

目前我市城镇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实现单一缴费,单一报销比例,这种制度体现社会的公平性,同是它也存在一叶障目的弊端。如果一户多人患大病,按单笔算往往享受不到大病保险待遇。在某种程度上,尽量减少家庭灾难性医疗费用的支出,也是考核大病保险制度运行绩效的重要依据。当家庭成员的单一医疗支出费用较低,而整个家庭的医疗支出总费用较高时,这部分家庭中的中低收入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难以承担大额医疗费用而放弃享受医疗服务,而根据我市现行的大病保险政策就不能享受大病保险待遇。所以,在以后的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大病保险基金的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大病起付线的制定标准,尽可能细化起付线,可以对中低收入人员和一些低收入的家庭进行政策上倾斜,让他们在合理的范围内享受大病保险的待遇,避免家庭灾难性医疗费用的发生,让他们实实在在体会到这类政策的利民、惠民特点。

(三)多渠道创新大病保险筹资方式

为了实行大病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为社会化大病保险基金探索出多渠道筹资方式。政府、社会以及个人都必须对大病保险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政府不仅可以提供预算性财政支出,这些支出必须是长效的、稳定的,而且也可以以大病保险为目的征收特种税等方式创新大病保险基金的筹资形式。目前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结余较多,城镇职工连同家庭成员可以按照以家庭为单位集体参加大病补充保险,同时可以考虑让他们把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部分拿来补充城乡大病保险,这样不仅能有效防范大病保险筹资的风险 ,也能促进我市医保的一体化建设。

(四)加强管控大病医疗费用

大病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满足患者合理的医疗需求,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他们因病致贫的问题。可是由于医疗机构、医保、患者三者之间不对称的信息从而引发医疗资源浪费,进而可能导致患者医疗费用的非理性增长。由此可见,建立和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必须对医疗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

首先,大病由于具有致病机理复杂、就诊时间相对较长的特点,而且在诊疗技术和项目上存在更多的未知性,因此,我市医保中心可以在有限的医疗资源和大病保险基金情况下,利用和商保合作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审核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新型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器械耗材往往在大病医疗费用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所以以后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对大病诊疗技术和医疗服务行为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必须规范他们的大病诊疗过程,有效防范医疗风险,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继续坚持和完善已形成的审核、稽查、现场检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监控制度,同时由事后才监督逐步过渡到事前管理,也就是对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等进行综合管理,形成一整套的综合管控体系。

其次,全国各地也对医保支付方式进行改革 ,从而发现此类改革也是对医疗费用的增长进行控制的有效途径和关键举措。目前我市正逐步向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和按病种支付方式转变,但由于大病往往具有病程长,费用相对高等显著特点,如果实行后付制的支付方式将会很难控制其费用。所以在未来建设大病保险,就必须对医保支付方式进行合理的改革,应逐步从粗放的单一控费向集约性控费迈进,在此基础上确保患者的切身利益。

最后,应该对年终大病保险补偿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分析他们的病史、年龄、就诊机构等一系列因素,我们虽然要确保大病保险人员应有权益,但也要防止大病保险基金被不合法的套取,为确保大病保险基金的安全,建议对大病保险设立分级诊疗制度,不同的补偿比例应根据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来实施,在级别越高医疗机构就诊,获得的补偿比例就越低,从而实现参保人员在诊疗后期随着疾病症状的减轻,逐步转诊到下级医疗机构。

(五)实行阶梯式缴费

我市医保行业在1998年推行的住院医疗保险,可以好说是大病保险的雏形。2011年由于制度的整合,取消该险种增加新参保人员。但一部分城镇居民参保者还是希望自己多缴费,从而享受更高的医疗待遇。今后我市可以在大病保险运行成熟后,实现阶梯式缴费模式,让参保者有更多的选择。

(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型,一些城镇居民参保者在年度发生的医疗费用达到限额时,往往不知道将超限额的医疗费用到医保中心结算,导致自身利益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保障每位参保者利益的最大化。同时需加快信息化手段实现各地联网结算,提高大病保险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朱铭来于新亮宋占军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费用预测与保险基金能力评估保险研究 2013年5期

十大民间故事范文第3篇

《蛮荒记》中的大荒十大凶兽为:裂天兕、珊瑚独角兽、赤炎金猊兽、冰甲角魔龙、八爪火螭、九翼天龙、雷电蝠龙、蓝翼海龙兽、裂海玄龙鲸、夔牛。

上古十大凶兽主角拓拔野活跃的年代(大荒五百八十六年间)出现的十大凶兽

蓝翼海龙兽:水族朝阳谷图腾被乔羽击杀

珊瑚独角兽:龙族属地出没封印神器:珊瑚笛被思拓成之击杀

赤炎金猊兽:火族图腾封印神器:赤铜盘解印神器:火玉盘被赤帝等封印,后被烈碧光晟解封

冰甲角魔龙:寒荒图腾封印神器:冰甲龙筋筝被寒荒大神封印

八爪火螭:火族凶兽封印神器:紫电螭龙枪被烈法舒击杀

主角活跃的年代以前出现的十大凶兽

主角拓拔野活跃的年代(大荒五百八十六年)以前出现的十大凶兽

赤炎角马:178年前出现(大荒三百零八年),被神农收服

裂天兕:178年前出现(大荒三百零八年),被神农击杀

九翼天龙:178年前出现(大荒三百零八年),是当时龙族龙神,被神农封印

逆鳞碧火龙:1300年前出现,被黑帝玄北臻击杀

祸斗:900年前出现,被赤帝收服

北海冰蛛:160年前出现,被神农封印

可能也喜欢:

最不能被原谅的史上十大谎言

命运轮回猜不透,中国历史上10大诡异巧合

抽丝剥茧明察秋毫,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

十大民间故事范文第4篇

一、成书过程的比较

《十日谈》是世界古典文学名著, 作者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小说家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年)。 写作于1348――1353年间,是作者广泛撷取历史事件、中世纪传说和东方民间故事的基础上以人文主义思想进行改造和再创作的。作品描述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斯流传瘟疫病时, 十个青年男女逃到郊外别墅居住,他们除了唱歌跳舞之外, 每人每天还要讲一个故事,住了十天,共讲一百个故事, 因此得名《十日谈》。薄伽丘把这一百个故事镶嵌在一起, 使其既各自独立成篇,又互相联贯,组成一个整体, 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服从于统一的主题。

《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的一部文学名著。它汇集了古代近东,中亚和其他地区诸民族的神州传说,寓言故事,诡谲怪异,神幻莫测,优美动人,扣动着世界各国读者的心弦,焕发出经久不的魅力。它被高尔基称做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一千零一夜》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它是历代阿拉伯民间说书艺人反复加工创作的结果。它最早在阿拉伯流传,大约在公元8世纪末,定型成书则在公元16世纪.故事的最早来源,是一部名叫《赫扎尔・艾夫萨那》的波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许多重要故事还产生于定都巴格达的阿拉伯拔斯王朝繁荣的时期,以及后来的埃及时期。

由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一千零一夜》比《十日谈》流传广、影响大的直接原因了:①作为民间故事的《一千零一夜》是靠口耳相传的,与《十日谈》相比,就绕开了文字的障碍;②作为民间文学的《一千零一夜》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要比作家创作的《十日谈》更容易被人接受;③《一千零一夜》的成书过程正是它的流传过程,流传过程也是它的成书过程,自然比《十日谈》占有优势。

二、主题思想的比较

《一千零一夜》比《十日谈》更深入人心,更为人津津乐道,是否就能因此而断定《一千零一夜》的思想价值就比《十日谈》高呢?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种类繁多,色彩斑斓。有爱情故事,冒险故事,神魔故事,历史故事等等。出场人物除各种神魔,精灵外,几乎涉及到社会上各个阶层和各种职业,诸如帝王将相,王子公主,商贾渔夫,裁缝僧人,贩夫走卒,工匠艺人,奴隶婢女……无所不有。多数故事具有神话色彩,波谲云诡,瞬息万变。神话,在这里成了表现社会生活的某种特殊艺术手段。透过蒙在故事中神秘莫测的外衣,可以窥见古代阿拉伯社会生活的种种场景,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其中寄托的美好思想感情,愿望和追求。如《巴士拉银匠哈桑》、《阿里•沙林和祖曼绿蒂》中对美好纯真的爱情、婚姻的歌颂;《阿拉丁和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中对正义战胜邪恶,歌颂了真善美,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对牧民夫妇的故事》、《艾彼•顾辽伯和金银城堡》中对统治者骄奢逸、恣睢暴戾的暴露和批判;《辛巴达航海旅行记》中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求等,都带有鲜明的进步色彩。

《十日谈》故事来源广泛,取材于历史事件,中世纪传说,东方民间故事(特别是阿拉伯,印度和中国的故事,如《一千零一夜》,《七哲人书》,《马可・波罗游记》等),传奇轶闻和街谈巷议兼收并蓄,熔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特点于一炉.《十日谈》的一百个故事塑造了大量人物,有王公贵族,骑士僧侣,也有贩夫走卒,市井平民,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角色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在欧洲文学史中用现实主义手法描绘如此广阔的生活画卷,薄伽丘可以说是第一人.意大利文艺理论家弗朗切斯科・德・桑克蒂斯(1817-1883)评论薄伽丘的《十日谈》时,把它和但丁的《神曲》相提并论,称之为《人曲》。

《十日谈》里的人物林林总总,情节多姿多彩,但贯穿全书的是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十日谈》中的许多故事则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向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它毫不留情的揭开教会神圣的面纱,把僧侣们奢侈逸乐、敲诈聚敛、买卖圣职、镇压异端等种种黑暗勾当,统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如第一天中潘斐洛的故事和妮菲尔的故事。对男女之间爱情故事的描写,在《十日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薄伽丘在故事中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给予了有力的抨击,表露出“爱情能激发人身上的聪明才智,具有荡涤人的心灵的伟大力量”“爱情是人的品格和情操趋向高尚、完美”的思想。如第五天中潘斐洛的故事和爱米莉亚的故事等。《十日谈》中还抨击了封建特权和男女不平等,提出“人的富贵并不取决于出身而是决定于人的才智”等进步观点。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主题思想反面《十日谈》远远高于《一千零一夜》,这也正是《十日谈》屡遭教会与当权抵制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十日谈》的传播。

三、艺术手法的比较

在艺术手法上,《十日谈》和《一千零一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传承关系。

首先,《一千零一夜》和《十日谈》都是作为故事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但它们又不普通的故事集。两部书都是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框架结构,把许多故事连串成一个整体。如《一千零一夜》的整个故事是以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给国王山鲁亚尔讲故事的形式展开的。其中的许多故事中又套故事,内容跌宕起伏、变化多姿,讲述语言悬念迭生、扣人心弦。如《魔鬼和商人》。《十日谈》在这方面对《一千零一夜》的继承十分明显。它用大瘟疫作为一个引子,借以引出十名男女青年,并点明自然灾祸导致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的堕落,为整部作品抹上时代特色。

其次是在语言艺术方面的承接性。不论是《一千零一夜》还是《十日谈》,在语言上都广泛的吸收民间语言的特点:朴质流畅、通俗易懂。相比之下,《十日谈》的语言更加精炼,对事件和人物的描写更加微妙尽致、灵动多姿。而《一千零一夜》却因为依靠口头讲述造成语言略显单调、刻板,不是那么摇曳生姿。

第三,在艺术手法上,如果说《一千零一夜》是朴素的现实主义与奇幻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话,那么,《十日谈》却是立足于现实生活,充满批判现实主义的特色。所以,《一千零一夜》传达给人的多是愉乐,所宣传的多是“真主的伟大”,而《十日谈》则多给人以睿智,让人能在故事中洞察社会的腐败,尤其是宗教的欺骗。

四、对后世的影响

《一千零一夜》对世界文学产生过巨大影响。在其编纂成书前就流传到欧洲,对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乔叟的《坎拉伯雷故事集》产生过影响。当期在法国流行后,有不少作家从中获取灵感。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都不同程度的收到过《一千零一夜》的影响。

《十日谈》虽是在《一千零一夜》影响下形成的作品,却为意大利艺术散文奠定了基础,并开辟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该书出版后立即被译成西欧各国文字,对十六,十七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很大影响。英国乔叟的《坎拉伯雷故事集》,法国马格里特・德・纳瓦尔的《七日谈》都是摹仿《十日谈》之作。拉封丹,洛佩・德・维加,莎士比亚,莱辛,歌德,普希金都曾在作品中引用过《十日谈》中的故事。

综上所述,我认为:作为《一千零一夜》的后续之著《十日谈》无论在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及对后世的文学创作的影响上,都要高于前者,我们不能仅凭《一千零一夜》比之流传广、影响大而低估《十日谈》的价值。

参考资料:

1,北京燕山出版社的《一千零一夜》

十大民间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山东吕剧;形成;唱腔;伴奏;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 J8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7-203-1

一、山东吕剧的形成

纵观吕剧艺术的整个发展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山东琴书――化装扬琴――吕剧,三个阶段。

山东琴书最早产生于鲁西南一带,最初是一种叫“小曲子”的小曲连唱体曲艺形式,以艺人说唱民间小曲,配以扬琴伴奏而得名。山东琴书传入后,迅速得到民间艺人的广泛传播,扬琴艺人也随之出现,他们将琴书说唱与当地的民间小曲、方言说唱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坐唱扬琴。

随着演出形式的不断多样化,琴书原始的坐唱形式不足以让表演者和观众尽兴。1900年前后,广饶县的时殿元、谭秉伦、崔兴乐等民间艺人开始对坐唱扬琴进行改造创新。因演出时用驴做道具,人们开始将这种戏曲称为“驴戏”,在博兴、惠民一带称为“捋戏”,胶东叫“蹦蹦戏”。1950年,山东省文联对地方戏曲进行挖掘整理,借用“驴”、“捋”的谐音,正式将化装扬琴定名为“吕剧”。流传地域迅速遍及惠民地区、烟台、潍坊的三十多个县份,成为富有生命力的年轻剧种。

二、山东吕剧的唱腔与伴奏

(一)戏曲音乐刻画人物形象,主体依靠声乐,即动人的演唱与优美的唱腔。山东吕剧很多传统曲目之所以在舞台上久唱不衰,主要得益于其中脍炙人口的唱腔。吕剧的唱腔根据板式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平腔、二板和唱腔曲牌三大类。

1.四平腔。吕剧的基本强调,由民歌体曲牌凤阳歌发展衍化而来,属慢板类唱腔,具有“一腔多用”的特点。四平腔是徵调式的四句民歌体,由四个乐句组成一个完整乐段。第一句为头腔(起),落音一般为1或2;第二乐句为二腔(承),落音一般为5;第三乐句为三腔(转),落音多为5或6;第四乐句为四腔(合),罗因为5;整个腔调遵循了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四平腔的节奏变化较大,原始节奏为一板三眼(4/4拍),根据板式变化规律又有慢四平、快四平、四平原板、二六板、紧板等多种板式,后又根据“变宫为角”的转调手法,派生出反调四平腔。

2.二板。也是吕剧的基本强调,发展晚于四平腔,是两句对仗体结构,上句落音一般为1,偶有落3或5;下句落音为2或3。二板的节奏为一板一眼,演唱速度较慢,有“流水”之称,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慢二板”。二板节奏速度变化较大,于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垛子板、快二板、散板、碰板等板式腔调。依其转调规律,又生出反快二板、反垛子板等反调二板。

二板节奏活泼、紧凑,音调适用于接近口语化的叙述,能够激发人物气愤、激动、兴奋等情绪,多用于表现争吵、辩理等场面。

3.唱腔曲牌。吕剧的唱腔曲牌多是借用山东琴书的牌子曲,也有极少部分来自民间小调;一般是采取直接移用或融化插入等方法加以使用。流传下来的有根据地域命名的“凤阳歌”、“宣化调”;根据节奏特点命名的“西皮垛”、“快板垛”;根据演唱内容命名的“小上坟”、“光棍哭妻”以及娃娃腔、叠断桥、莲花落、银纽丝等,目前经常使用的有三十多种。

(二)吕剧的伴奏

乐队伴奏是吕剧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音色和伴奏方式来渲染舞台效果,烘托演出气氛,塑造人物形象;在吕剧演唱中承担着伴奏、帮腔、引导和控制演出速度等作用。吕剧的伴奏分文场和武场。

文场伴奏包括唱腔伴奏和伴奏曲牌两部分。唱腔伴奏主要运用跟腔走、衬腔、模仿等伴奏手法,在特定的演唱要求下能明显的体现出说唱艺术的伴奏特色。伴奏曲牌分为丝弦曲牌、吹打曲牌和混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扬琴,其次为二胡、三弦、唢呐、笛子、琵琶等。

武场伴奏即吕剧的打击音乐伴奏,乐队中的打击乐贯通全剧始终,指挥、引导剧中的“唱念做打舞”等表演。主要伴奏乐器有皮鼓、板、锣、堂鼓等。

伴奏的加入,使得吕剧演唱曲调更加优美,演员形象更为逼真,充分体现出吕剧的音乐特色和艺术风格。

三、山东吕剧的演出剧目

吕剧的演出剧目众多,大致分为两种:小戏和连台本戏。

小戏是吕剧的基本戏,也是形成吕剧艺术的主体。传统的小戏剧目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民俗生活,如《兰桥会》、《白蛇传》、《后娘打孩子》、《借年》等九十余出。

连台本戏是吕剧中连日接演的整本大戏,大部分根据长篇鼓词、章回小说和琴书改编而成。代表性剧目有《金鞭记》、《于公案》等十多部。连台本戏故事情节连贯,演出场面热闹壮观,深受观众喜爱;但存在结构松散、内容冗杂,唱词较随意等弊端,保留下来的剧目较少。

四、结语

吕剧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地方戏曲艺术,以它淳朴生动的地方语言,优美婉转的伴奏声腔,真切感人的音色韵味而深得百姓喜爱并迅速发展。其独特的地域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研究和发展齐鲁民间音乐具有重要价值。2008年,山东吕剧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次证明了吕剧真实的历史价值,也为吕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参考文献:

[1]张永杰.新世纪以来山东吕剧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