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西方极乐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西方极乐世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西方极乐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范文第1篇

看到弱小,施以爱心,这是佛的仁慈之心;看到强大,不卑不亢,施以赞美,这是佛的慈悲之心。当然,看到丑恶的,佛总是施以教化之心,以情感人,以理晓人,以德服人;使其脱离是非苦海与罪恶,这是佛的大慈悲心。

佛,从来不弃一人,而是随缘而渡;而且,机遇巧合,能渡则渡;不能渡也要施人以慧,指人以路,让人看清自己的未来的路,向善从善,弃恶弃罪,做一个他人、家庭和社会能够接受的有用的人。

慈悲不因地域而变,却因人而异。救渡众生,是佛的宏愿,也是众生的福缘。伟大的佛,只有在救渡众生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己对生命的宏愿――让生命看到自身的光明,并解放自身,做一个快乐的人。

当然,在这个救渡的过程中,只有我们每一个人愿意接受佛的救渡,才能真正地实现生命的飞跃。因此,佛对人的救渡,与人是一种相互畴的关系。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能找到佛缘的人,何止千千万万,而是多如牛毛。只是,身在浮华中,大多数人的功利心与妄念丛生,常常会把心灵的窗户给遮住了,看不清自身的佛缘所在。其实,只是一张窗户纸,一捅破,佛缘本身就在自己热爱生活的真心之中,就在追求真善美的勤劳与奉献之中。

在现实的生活中,人只有认识和掌握了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的存在,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走进佛所说的快乐的世界。而且,每一个人都能够积极地与自然的和谐,与他人的和谐,慈爱天下,乐于奉献,就体会到生活的幸福,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快乐。

其实,佛缘就是一种境界,就像幸福一样,是生命的一种灿烂。在平凡的日子里,我们每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日子过得幸福了,世界才会灿烂,我们才能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如果能做到这样,佛普渡众生的宏愿就实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大门就会打开了。如此,佛也就不用立什么法,什么教;因为世界已经本身都灿烂了,这些法门就显得苍白无力。毕竟,在我看来,佛法的最高境界,就是每一个人把自己的日子过灿烂,才会有西方极乐的世界。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我看来,佛说的屠刀本是指现实中人的妄念、不切实际的想法,自私自利与懒惰,以及那些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与观念;佛,虽然立下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彼岸,但却积极的主张人们在人间红尘中的此岸成佛。

因为,一个人连当下的此岸都不热爱,又怎能热爱彼岸世界?一个人连自己当下的生活都过不好,又怎能在彼岸世界里过好未来的生活呢?一个人在现实的世界中,都不能认识自身的光明幸福,又怎能跨进彼岸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大门呢

佛说:佛无处不在。佛在人间,佛也在西方极乐的净土世界。在现实的选择中,我们为什么要舍弃身边的佛,而去追求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呢?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都是生命的载体,存在于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应该追求现实中的佛缘。因为对于我们来说,佛就真真实实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

每一天,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佛缘,就是因为佛在人间传道,教化人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认识生命,认识人类;我们之所以具有福缘,就是因为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存在着善良与慈爱的佛缘。心中有佛缘,何愁不是佛?拥有生命,就是拥有佛性。只要我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积极地追求灿烂的人生,我们就能在处处看到佛,与佛为伴,一同感受生命存在的灿烂。

佛说:自己做佛,自己便是佛。在滚滚红尘中,树立积极的心态,追求一把健康的人生,播洒一粒慈爱的种子,感恩一次别人的奉献,我们就能感受到自心的佛性,享受到做佛的快乐。而且,在我们这个生存的空间里,建设和谐的社会,需要善良、慈爱,也需要人的奉献精神与劳动。只有这样,人性中的佛光,才能普照天下。

佛说:心由境生。我们身在现实,处在改革的大潮中,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心中的快乐又怎能不长久呢?心中有佛缘,生活中自然就有佛光普照;生活中有佛光,心中自然便有了佛缘。

西方极乐世界范文第2篇

1.佛教的传播造就了敦煌艺术

自两千年前,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本土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相融合而形成独具魅力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敦煌石窟艺术正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它的艺术魅力不可限量以至于影响整个世界。敦煌飞天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的名片,是石窟壁画中一种别具个性的艺术形式,我们在分析和探究飞天壁画之前首先要了解壁画存在的原因,其实敦煌石窟艺术并非为艺术存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各个朝代的帝王以及善男信女对于佛陀普渡众生的教义思想信仰,佛教因此在中国兴盛得到了弘扬,敦煌石窟艺术正是佛教传播的一种供人膜拜的场所,这源于公元366年一个叫乐?V大德高僧到印度取经路过敦煌此地,一天,他惊喜地发现在敦煌看到佛光四射西方极乐世界众佛菩萨现前的境界,感悟敦煌是佛法传播的圣地,于是他化缘开造石窟,建造佛像请画师绘制精美的敦煌壁画供信徒顶礼膜拜,因为佛教的教义和佛法的传播,敦煌艺术才得以发展起来。佛教所宣扬的是普度众生,行善积德相信六道因果轮回。按佛教的教义,人生生死无常一切皆为虚幻,唯有学佛念佛放下烦恼修五戒十善,行布施忍辱、参禅、精进、诵经念佛,才能得般若智慧成无上正觉,修成佛的涅??的境界也就是通过佛教的义理修行,使人得到改变自己的命运脱离生死的烦恼,命终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敦煌壁画中,其主题有表现佛陀在西方圣境中讲经说法的场景,在讲经说法中,众菩萨天龙八部等各天神来闻经听法和护佑,有的壁画表现佛陀在成佛之前的经典故事情节。其中飞天壁画的艺术形象独具魅力。在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造型与色彩生动,线条洒脱律动,天工神韵般的笔法,具有极高的审美内涵。

2.那么飞天是什么呢

在佛讲经说法中飞天常护佑于佛菩萨的四周,以其优美的音乐和舞姿来供养佛菩萨,飞天是“乾达婆”与“紧那罗”的称号。乾达婆为天乐神或香音神其身体散发出怡人的香味,其来源于古印度婆罗门佛中的神道,佛教把他转为佛教中的天龙八部之一,他不食酒肉常以香气滋养身体。而紧那罗也出自于印度婆罗门教的神,乾达婆是男性的化身。而紧那罗是女性的化身,他们形影不离转为夫妻,经常参加佛陀讲经说法的活动。乾达婆善歌,紧那罗善舞乐,他们以歌舞乐的形式来供养佛陀,因此,敦煌石窟壁画中常常会出现以乐舞来供养的飞天绘画形式,他们或为佛陀歌舞奏乐或来闻经听法,姿态端庄,飘逸灵动并追随和礼拜佛陀。

3.飞天壁画的艺术风格

壁画中的飞天大都绘制于佛陀讲经说法图的上端,或绘于石窟佛龛的顶端四周。其主要的作用是为佛陀献歌奏乐跳舞,并为佛陀献花及供养等。飞天的形态婀娜多姿,飘逸洒脱,动态优雅。飞天形象另一个特点是穿着天衣飘带,佩戴花冠和璎珞,有许多壁画表现飞天奏乐的场景,有的手持琵琶,有的手持笛萧和古琴,其形态多为流动的曲线,呈S形和U字形的构图特点,表现出天界中飞天造型具有飘逸般的韵律和优美的舞姿。敦煌壁画中的各个历史时期飞天的形象风格不尽相同,北魏时期受西域文化的影响其线条粗犷洒脱,飞天造型更具有男性的阳刚力量感,隋朝时期飞天的造型显得优美华丽,被认为艺术表现得更加优美的是唐代的飞天造型,这种风格与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有关,唐代壁画飞天造型脸型圆润、体态丰满柔美,擅长描绘流动的曲线使裙带更具有动感的韵律。在色彩上多为蓝、绿、褐色、土红色协调搭配使色彩柔美与调合,从飞天的曲线造型中更能体现出中国绘画的笔法风格即“骨法运笔”的意境。无论是造型和色彩的方面讲都表现出了飞天轻盈的身姿,舞动着对佛陀的欢喜与感恩,这些飞天伴随着美妙绝伦的天籁之乐穿梭于西方极乐圣界之中。(如图1)

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语言,敦煌壁画中对天的描绘,充分展现线条的韵律美,这种自由富于浪漫的线条,正是敦煌壁画的美感灵魂,她有别于西方传统绘画的写实表现,是飞天壁画的艺术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壁画的鲜明艺术特色。如,元代的飞天壁画,对天的描绘,其线条更加精炼细腻,富有骨感爽朗的韵律曲线,充满阳刚之美。

由于壁画述说的是佛教所倡导人生和宇宙的精神境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无烦恼只有自由自在和快乐。敦煌飞天壁画的行云流水般的线条,与纯净古雅色彩的渲染相结合,更能表现出、清净、空灵和极乐的精神世界。

总之技艺精湛的敦煌飞天壁画,她的艺术魅力无穷,并经历了历代绘画大师不断的艺术再创造,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杰出代表,不仅对中国绘画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对研究服饰,舞蹈等文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如图2)

二、敦煌飞天壁画的精神内涵

1.安详的人生宇宙观与审美观

我们在欣赏壁画的同时不但被飞天壁画的色彩与线条的美感而感动,更被壁画运用的艺术形式语言来传递极美的精神内涵而感到心灵的震撼,这些精神内涵就是佛陀所倡导的人生宇宙观,它能解脱人性的苦恼和了脱生死轮回,进入永恒不灭的极乐世界,而这种极乐世界的意境,应该理解一种安详与空灵的至善极美的精神情境,它是人生追求的宇宙观,也是美感至高无尚的意境。那么安详如何理解呢?安详源自于佛法禅宗修行的极高境界,安详是佛法的限量,是禅的生命,佛教讲得眼、耳、鼻、舌、身、意与之感知相应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缤纷幻象中,我们的感知是不真实的,是虚幻的世界,需要我们正确的感受我们的身心,佛法讲圆融,心灵统一于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私欲、没有攀缘、没有矛盾离开一切执着。一切相对调和,统一的心灵状态,当心灵内心变得调和统一,一切相对是无二元论的,一切无碍,摆脱业力形成的自我,这样的心灵才是无比安详自在,心灵安详了它超越了一切,是自性的绝对的真实,没有二元的东西,没有偏见。安详是纯真、至真、至善的安详的心灵,其超越时空,是永恒纯洁的自觉,是永恒的安详唯求心安才是真正的解脱,才是三味耶才是摩诃般若,是真如是自性和本心。在飞天壁画中其表达的题材意境足以说明安详的美学观在敦煌壁画中的体现。飞天为佛陀歌舞奏乐献花献桃等,其场景是极乐世界,这使我们的身心由入世到一种出世的精神境界,为给我们自己的心灵带来无比的震撼,净化我们心灵使我们心灵被其升华为极美极高安详的精神世界。

从另一个方面分析,飞天造型似真非真,笔墨曲线贯穿于波浪云雾?c飘带之间的线条,由繁化简,色彩调合,这些形式的处理也具有圆融安详的美感内涵,并会折射出一种人们对安详最高境界的憧憬与崇拜。(如图3、4)

2.空灵的美学思想意境

空灵的美学观是一种美妙无穷不可捉摸是透明的、清净的。在佛家与道家思想中空灵的美学观升华为极高的境界,佛家认为空灵是无相的,《金刚经》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说的都是空,这种空是放弃我执我欲才会现真如,是最高的哲学思想真谛。灵是灵感的灵想与悟性,道家讲的是“无极之境”也是空灵的更高境界,它是无限的深度、广度与高度,是壮阔幽深的空间。飞天空灵的意境表现为飞天形象穿梭于佛陀讲经说法的情境之中,它是超越时空的精神彼岸是无上正觉智慧的结晶,飞天造型其翻转流动的曲线,彰显出空灵的意境,天女们轻歌慢舞演奏着美妙的天籁乐音,这些美妙的乐音,由西方极乐世界悠扬地传递给我们心灵世界,这是无限的空灵,其遥远是不可极又近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在的心性中,需要我们用顿悟的自性心灵感悟和拥有她。因此,敦煌飞天壁画的线条与色彩具有空灵的审美内涵。

西方极乐世界范文第3篇

1、农历六月十九,观世音菩萨成道日,祈愿众生圆满解脱。

2、观音,旧译光世音、观世音,略称观音;新译观世自在、观自在。观世音者,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观世音;观世自在者,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观音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三十三观音,但世人常说之观音则指六观音中之圣观音。《法华经》曰:“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观音菩萨又是西方三圣之一,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胁侍。

3、观音信仰始自印度、西域,后传至中国内地、西藏、南海及日本等地,有关观世音之记载很多。西藏信仰观音尤盛,代代达赖喇嘛皆称为其化身,且其真言即六字大明咒至今尚广传于藏地。自西晋竺法护《正法华经》译出之后,中国内地亦大兴观音之信仰。北魏以后,造观音像之风益盛,今大同、龙门石窟存有遗品甚多。隋唐以后,诸种观音像被造立,如敦煌千佛洞之菩萨像,观音菩萨即居大半。据称观音菩萨生日为阴历二月十九日,出家日为九月十九日,成道日为六月十九日,我国信众即在上述日期举行相应法会。

(来源:文章屋网 )

西方极乐世界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五方佛;密宗

中图分类号:U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141-02

五方佛是佛教密宗崇奉的五位佛,又称五智佛、五方如来、五智如来,即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相佛、东方香积世界阿z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微妙声佛(不空成就佛),分别代表中、南、东、西、北正方。其中东、南、西、北四方的佛又称作“四方四佛”。金刚曼陀罗界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和羯磨部等五部各以五方佛为部主。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即为大日如来,意译为“遍一切处”、“光明遍照”,由于毗卢遮那佛智慧之光能遍照一切处,能使三千大千世界永放光明,能开发众生之善根,成办世出世之事业,因此又得“大日如来”的称号①。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之一,密宗金刚界和胎藏界都奉为主尊,代表法界体性智。八只雪狮抬宝座,象征圆满证得法界体性智。他的净土名号为色究竟土,能转无明烦恼,能净色蕴。修行本尊法,能清除痴毒,将色蕴转变成法界体性智。大日如来佛亦有双身,但是很少有修行者能修到这一境地。

大日如来佛,又为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是表示绝对真理的佛身。在汉译中,又有摩诃毗卢遮那、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光明遍照等名号,是密教最根本的本尊,在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密教大法中,都是法身如来,是法界体性自身,是实相所现的根本佛陀。

“毗卢遮那”意为照耀,是光明遍照的意思,有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和等流身四种身,为密宗将宇宙实相佛格化之根本佛,同时也是一切诸佛菩萨所出之本原及所归之果体;其身口意业遍虚空。

据经书记载,大日如来分本地法身与加持受用身两种,其中本地法身指如来之自证极位,加持受用身指说法之教主。密宗以大日如来为最高之佛格与根本总德。以其与诸法遍在,故密号遍照金刚。

又因大日如来为金、胎两部曼荼罗之主尊,故而得到密教界重视,其智德以金刚界大日如来表示之,其理德则以胎藏界大日如来表示,理智二者分不而离。现存之大日如来像,不论绘画或雕刻,均为坐像。在金刚界中,皆身呈乳白色,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手结智拳印,头戴五佛宝冠,着妙天衣。在胎藏界中为中尊,结跏趺坐,菩萨像,头戴发髻,身缠轻妙之衣,手结法界定印,即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拇指相抵,通身金色(或白色)。

毗卢遮那佛结两种佛印,在金刚界持智拳印,以双手各作金刚拳,左手食指直Q,以右手的小指缠握住左手食指的第一节,而左手食指端支拄著右拇指的第一节。此印含理智不二、生佛一如、迷悟一体等深义;在胎藏界结法界定印,即右手掌上仰,安于左手掌之上,两拇指头相接。其中右手五指表示佛界之五大,左手五指表示众生界之五大,二手相叠表示生佛不二之义,拇指(空指)指头相拄表示空大之融通无碍,以其相寂静不动,故称为法界定印。

大日如来佛的东南西北四方为四方佛,东方即为阿z佛,为不动如来,又称“不动佛”、“无动佛”、“无怒佛”、“无嗔恚佛”等,因佛菩提心坚定不动如山,“阿之言无,z之言动”,故名为“不动”,有无嗔恚的意思。无嗔恚是佛门修行的基础,是佛门最重要的戒律之一,因为嗔怒会生烦恼,而烦恼是“苦”根源,是成佛的一大障碍。

据《阿z佛国经》称,阿z佛是东方妙喜世界的教主,如果有人勤修“六度”(即六种从生死此岸到达涅彼岸的方法、途径、布施、持戒、忍、精进、定、智慧),发愿生到东方妙喜国的人,死后可以转生于此。经书中还描述了东方妙喜国的美妙与欢乐,令人向往。这些描述其实表现了古人对旭日升起的东方的好感,旭日象征着万物欣欣向荣,因此认为东方是生之乐园。

阿z佛对众生无_恚,代表大圆镜智,这种智能显现世界万象。八只大象抬宝座,象征能征服转化最烦恼之毒,一切作所皆为利他。他的净土为喜悦净土,能转_心,能净识蕴。修本尊法,功德加持不可思议,天龙八部都可以为修行者清净法音,还将识蕴转变成大圆镜智。

阿z佛发二十愿:即於无_愿、不起二乘愿、不生三毒愿、不顺五盖愿、如说而行愿、与智相应愿、世世出家愿、沙门正行愿、妙说善辩愿、住三威仪愿、静默随顺愿、说法空相愿、说法不动愿、不事外道愿、行施平等愿、舍命救护愿、不说他恶愿、避利如怨愿、梦中无失愿、誓愿坚固愿。并给予众生十二种功德:能拔诸苦、魔不能娆、患不能侵、能地狱救、女人泰产、福德优渥、得大智慧、致不退转、现证无学、蒙佛护念、得生佛x、速证菩提。

大日如来的南边为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这种智认为世界万法平等,最能管理财富,又称为平等金刚,象征修行之德和聚福之德。八匹马抬宝座,象征能快带证悟。他的净土为具德净土,能转慢毒,能净受蕴。修本尊法,可以断生死轮回,将受蕴转变成平等性智。

宝生佛为佛教密宗崇奉的五方佛之一。在一些显教经典里又被称作“南方宝幢佛”或“南方宝相佛”。汉地的寺庙对于这位佛供奉也极少。在密教里,宝生佛是修习密法观想的佛陀之一,象征大日如来的平等性智,是密教的重要膜拜对象。密教经典《守护经》记载说,宝生佛左手持衣角于手心,右手仰掌,象征宝生佛“满足众生所求”的本愿。*宝生佛属金色(也称黄色)宝部部主,居南方,故亦称为五方佛中之南方佛;因宝生佛具有平等性智,也称为五智佛之一。

密教修法时,所观想的佛菩萨,各有一定的方位与颜色光明。依经书《瑜伽焰口》所载,宝生佛在南方世界其身赤色放大光明,手执摩尼宝。又依密教经典《守护经》所载,宝生佛的印契是满愿印,即左手持衣角当心,右手仰掌。修法时,观想自身皆融成金色,此身即成宝生如来。并从顶上放金色光,现出无量金色菩萨,各自手中持雨如意宝,光照南方恒沙世界。众生如遇此佛光,则所有愿求皆得满足。这种观想法,也象征宝生佛“满足众生所求”的本愿。

宝生佛像征着大日如来五智能中的第三智即平等性智。所谓“平等性智”,是说人们有八种认识作用的识体即“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未那识、阿赖耶识因而此智视世界万法平等无差别。宝生佛也代表着修行之德和福聚之德。他还是专司一切财宝的佛门大财神。

宝生佛有四位最亲近的随侍菩萨,分别在东南西北四方,即金刚宝菩萨、金刚光菩萨、金刚幢菩萨、金刚笑菩萨,四们菩萨以无执著之布施,成就佛福德庄严功德。

宝生佛的佛座为马座。佛教认为,世间尊贵吉祥的动物,以马为先。马有慧用,世以为马。马能行于地、空,地为理,空为智,南方为理智具足之处,故以马为宝座。马还具有迅疾的神通,密宗的三密修法即手Y印契、口诵真言、心观佛尊,据称可与佛的身、口、意相应,即身成佛。这种修行成佛十分迅速,而马之迅疾神速与相似,成为其迅速成佛的标志。所以,宝生佛以马为宝座也是含有深义。

大日如来的西方为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这种智能观方法、明善恶。八只孔雀抬宝座,象征能征服贪欲,让修行者心平气和。他的净土为极乐净土,能转贪毒,能净想蕴。修本尊可以消灾除疾,命终往生净土,修本尊法,可以清除贪毒,将想蕴变成妙观察智。

阿弥陀佛是梵语,汉译有十三个名号,即“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焰王光佛”“清净王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等,同时也被尊称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②,意为对佛的尊敬、皈依、归敬、归命。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合称“西方三圣”。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弥陀佛,净土宗则专心信仰阿弥陀佛为主。

《无量寿经》记载了阿弥陀佛的由来:在过去久远劫以前世自在王佛时代的世界里,某位国王听闻了自在王佛的说法后,内心充满愉悦喜乐,发起趋向无上菩提正觉的真实向道之心,放弃国土捐舍王位,出家作沙门,名为“法藏”, 后发四十八愿而成佛。

据佛经《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的记载,阿弥陀佛所在的极乐世界是这样的:它的一切设施都是金、银、琉璃、珊瑚、玻珀、砗磲和玛璃等七种宝物构成的,这里的众生智慧超凡,相貌出众,没有人间的苦恼和艰辛,众生一律平等,没有等级之分,这就是修行阿弥陀佛的根本目的。而根据净土宗的理论,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一信二愿三持名。

阿弥陀佛也具备佛的一切相好特征,他的形象主要有坐立出种姿态,坐像的姿势是:结跏趺坐,两手结弥陀定印于脐下,掌心有一个宝瓶或莲台。站像姿势为:佛身站立,右手下垂,作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置金莲台,即为“接引佛”。如与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在一起亦称为“西方三圣”。

大日如来佛的北方为不空成就佛,密号悉地金刚、成就金刚。又称为不空成就如来,是金刚界五佛之一,位于金刚界曼茶罗五解脱轮中北方月轮的中央、大日如来的北方,而在胎藏界中,则被视为北方天鼓雷音佛的同体,称为天鼓音佛或雷音王佛。

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此智可成就自利利他事业,是专司方法成就之德的佛,又称之为事业佛。八只桑桑抬宝座,象征能征服嫉妒,成就一切。他的净土为胜业净土,能转嫉妒。修本尊法,可以转化自身的五种意识,成就智慧。

北方不空成就佛的佛土是第五佛土,此佛土名胜业净土,藏文名称意思行为、完全、圆满。所以此佛土名又叫“诸行圆满”,一切想做之事皆可轻易成就,诸行圆满。《诸佛境界摄真实经》载,不空成就佛手印是施无畏印,即左手执衣两角,右手展掌、竖其五指,当肩向外。这一手印,乃为救度有情众生与成就佛法的功德。

不空成就佛的印契是施无畏印,即左手五指执持衣的两角,右手展开手掌,竖起五指,掌面当肩向外。这一个印相,象征佛陀拔济有情,与一切所做事业皆成办的功德。不空成就佛在五佛智中,转化凡夫染着的眼、耳、鼻、舌、身等五种意识,成为如来的清净智慧,表彰一切如来的成所作智,象征如来能以大慈的方便,成就一切佛法事业及众生事业③。

在不空成就佛的加持之下,无论是在佛法事业,或是世间的事业,一心祈愿者,都能获得圆满成就;而且能成就利益自身及他人的妙行,并远离一切烦恼。

不空成就佛的形象为通身金色(或绿色),左手结拳印,安置膝上,右手舒覆五指当胸,莲花座上结跏趺坐。而在降三世羯磨会的形象则是:二手握拳,右手在内,左手在外,两手于胸前相交叉。在金刚界五部中,不空成就佛为事业部部主,其身杂色,现种种相,坐骑为迦楼罗(金翅鸟)座,此鸟威力能降诸龙,随所向方,龙能降伏,人天一切诸龙无不归伏,因而为其坐骑;在密教图像里,不空成就佛的四方,通常都安置有四位近事菩萨。四位菩萨的方位如下:前方是金刚业菩萨,右方是金刚护菩萨,左方是金刚牙菩萨,后方是金刚拳菩萨。

五方佛有“转识成智”的功德,也就是说可以修行者把自己的认识转化成智慧,五种智慧也是大日如来的不同化身。总的来说,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代表大智慧大光明,修持本尊,可以保佑修持者除妖避邪,能给修持者带来万物之精华,通天地之气,能让修持者勇往直前,光明快乐。

东方世界的阿z佛,代表大圆满智,表示觉性。因阿z佛在东方世界的七宝树下成佛,佛刹名为妙喜,修持者修持本尊法,即可往生妙喜世界,那个地方没有三恶道,环境殊胜,人人为善。

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表示福德。修持本尊法,能使修持者自身佛光宝气,所求福德一一证验。在此具德净土,人无烦恼,一切平等。

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表示智慧之意。修持本尊佛法,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世界非常好,没有寒暑,没有阴晴,没有生死轮回,只有凉爽舒适,只有心地清净,能时常聆听到佛菩萨的教诲,还能得到与佛无二的智慧。

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表事业之意。修持本尊法,世间之事无所不能。

每一种智又分为有漏智和无漏智,又分别按照以上五种智慧层次递进。五智又各具五智。智智无边成具无量之智。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随着五智的递进而产生的。

参考文献

(①②③引自黄卓越主编《中国佛教大观》第八编“圣像崇拜”之“五方佛”,1994年11月哈尔滨出版社)

西方极乐世界范文第5篇

中原大佛导游词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河南旅游观光!很高兴能为大家导游服务并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还请大家对我的工作予以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今天我将带大家到鲁山县中原大佛景区旅游观光,预祝大家玩得开心。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东麓,东临煤城平顶山,北接省会郑州,西与洛阳相望,南与南阳毗连。总面积2432.32平方公里,辖五镇十七乡,554个行政村。西南北三面环山,西高东低,山脉连绵,河流纵横,东向开口与黄淮平原相连。其历史悠久,于夏商时便初称鲁县,曾改称鲁阳,因故城地处鲁峰山而得名,从1983年至今属平顶山管辖。鲁山县自然资源丰富,在平顶山四资源优势中占了两个。这四大资源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黑、白、黄、蓝。其中,“黑指的是煤资源,在鲁山储量达1.3亿吨。另外,“蓝”指的是水资源,在鲁山有大、中、小型水库39座,地热泉5处,分别是上汤、中汤、下汤、温汤和碱汤。其中,中汤年平均水温45。C,下汤年平均水温29。C,上汤最高是73。C,温汤和碱汤两处温泉年平均水温21。C。是春秋思想家墨子的故里,至今仍保留着先哲的活动遗迹。这里曾是唐代大诗人元结(字次山)的诞生地,诗人仙逝,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亲为撰文书碑。颜碑至今保存完好,颜碑亭矗立于鲁山第一高中园内绿树掩映之中,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鲁山县是全国旅游大县,昭平湖景区位于鲁山县中心区域,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已形成一个较大的旅游市场,年接待游客量达60万人次。鲁山是宋代名将牛皋的故乡,是清代大侠买壮图的栖身地,至今仍传颂着他们石破天惊的佳话。

中原大佛景区,座落在,鲁山县城西50公里,郑州至尧山高速公路终点,与311国道交汇处,景区交通便利,群山环抱,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荟萃,拥有世界第一佛、第一钟,大陆第一汤,伏牛山区第一寺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是集佛教文化,温浴辽养、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是河南伏牛山生态游的龙头景区。历经10多年的建设,景区初具规模,知名度日渐提高,已经成为豫西南具有重要影响的旅游景区。景区有牌坊、佛泉寺、愿心台、福慧大道、礼佛坛、八宝广场、中原大佛、天瑞吉祥钟及钟楼等景点景观,及配套服务设施组成。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汉白玉大牌坊,坐北朝南,东西20余米,高15米,坐落在佛泉河南岸,呈五门六柱型。自底座有六根巨柱拔地而起,撑起上面九层玉雕,直达最高处五个门楼。中间的大门楼高昂冲天,两边逐渐双落,典雅古朴,别具风格。

过牌坊,跨过116米长的朝圣桥,迎面来到千年古寺——佛泉寺。

佛 泉 寺

佛泉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一说玄宗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贞观初年,唐太宗夜做一梦,见佛祖立于中州之玉枕山下,为婆娑汤池众生遍洒甘露,为之一震,知佛祖点化,即依梦境画图,命人于中原大地寻觅。自鲁山县城西行过下汤,进中汤,寻至乱汤(上汤),见之地形与图相符,喜出望外。寺前沙河南岸终年有温泉喷出,水质优良,水温适宜,富含矿物质,善治百病,人称“佛泉”。河北山势轩昂,紫气冲天,即于山前寻穴建寺。寺由泉而得名。

佛泉寺历经几度兴废,现修复的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

下面请随我一同走向山门。山门是寺院的大门,建筑面积128.8平方米,正中门上方的匾额“佛泉寺”是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大师亲笔题写。山门两侧是哼哈二将,哼将名叫郑伦,哈将名叫陈奇,他们都是商末时的大将。郑伦拜昆仑山渡厄真人为师,学得“窃中二气”之法。只要用鼻子一哼,便能使人魂飞魄散,由此得名哼将。陈奇是受人秘诀炼就体内一道黄气,张嘴一哈,黄气喷出,嗅到者当场死亡,故称哈将。哼哈二将战场相遇,一哼一哈各显神通,难分上下。周灭商后,天下太平,姜子牙奉命封神,策封郑伦和陈奇镇守西释山门,宣布教化,护持佛、法、僧三宝,称密迹金刚和那罗延天。

一般寺门都有三个门,且中间门大,两边门小,左边叫无相门,中间叫空门,右边叫无作门。三门都有脱离尘俗之意。由于佛寺多依山而建,所以寺门也称“山门”。

中国的寺院布局大同小异。进入山门的后的第一个殿是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架,面积96.6平方米。殿中供奉的是弥勒佛,两边是四大天王。弥勒佛的化身像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大肚弥勒佛,完全是中国化的佛。他两耳垂肩,袒胸露肚,开口常笑,但语出无定,疯疯癫癫,寝卧随处,常拿着一个布袋,终日奔走,劝人教化,人又称之为“布袋和尚”。五代后梁真明二年,在岳林寺圆寂时口念:“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这时人们才醒悟,他原来是弥勒佛的化身。弥勒佛的形象启迪世人,要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教育人们要宽容大度,容人容事,不要小肚鸡肠,自寻烦恼。古人撰写对联赞誉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眼前沟施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腔欢喜;世上尽多磨难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弥勒佛像一般都置于天王殿,面对山门,故又称欢迎佛,寓意笑迎天下朝佛人。

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提多罗吒,持琵琶,住东胜神洲;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持宝剑,住南赡部洲;西方广目天王留博叉,持蛇(赤龙),住西牛贺洲;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持宝伞,住北俱卢洲。中国佛教徒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寓意年年丰收,丰衣足食。

弥勒佛背后供奉的是韦驮菩萨,韦驮又称韦驮天,受佛祖之意,统管东、西、南三洲,护持佛法,保护出家人。人称“三洲感应“。韦驮与金刚力士、四大天王都是佛教护法神。韦驮因护法有功,成了菩萨。我们现在看到的韦驮,是少年武将的形象,手拿法器金刚杵,忠实的保护着佛、法、僧。

寺院的第三进是大雄宝殿,俗称大殿,是寺的主要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四架,面积173.28平方米。这是僧人活动的主要场所。供奉的三世佛:中间是婆娑世界教主释迦牟尼,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还有阿难和迦叶。释迦牟尼的背后是倒座观音和善才童子、小龙女。

佛是佛教最高的神,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逐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逝世。

好了,大家也听完了我对释迦牟尼佛的介绍。我们大家再来看一下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都是传说中的佛。药师佛他左手持钵,表示甘露,右手拿药丸,表示救治众生疾苦。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普渡众生的意思。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传说中描绘的最美好的理想社会,在那里没有等级之分,众生一律平等,身体健康、聋者能听、哑者能语、跛者能行、人的寿命由自己随意而定。人人可享尽快乐,没有痛苦和烦恼。我们再来看这两尊小佛像,是阿难和迦叶,二人是佛祖五十岁后的两个贴身随侍弟子。

迦叶和阿难常常随侍佛陀左右,被称为“二贤者”,后来在寺院就形成了“一佛二弟子”的雕像。

来看十八罗汉,罗汉都是佛祖的弟子,佛经上说他们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槃,常住世间,受世人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关于十八罗汉,据佛经记载:佛祖开始令其四个弟子留在人间普渡众生,后来感到天地太大,便增加了十二个,成了十六罗汉。在唐末画家贯休和尚画完十六罗汉后,又加了斯里兰卡高僧庆友和唐代取经的玄奘法师,这便是十八罗汉的由来。到了清代乾隆皇帝钦定,去掉庆友和玄奘,补上两位中国僧人降龙和伏虎,就形成了现在的十八罗汉。分别是:举钵罗汉、伏虎罗汉、喜庆罗汉、看门罗汉、静坐罗汉、挖耳罗汉、长眉罗汉、骑象罗汉、坐鹿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芭蕉罗汉、过江罗汉、布袋罗汉、降龙罗汉、笑狮罗汉、沉思罗汉。

佛祖后面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因面向北,故称倒座观音。在佛教中,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观音菩萨左手持净瓶,右手扶在左手上,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佛法广大。观音作为菩萨本无性别,到南北朝时,北魏灵太后,为了更好的体现大慈大悲和方便闺房小姐供奉,改观音为女身,从而产生了咱们所看到女身观音像。观音左边是善才童子,右边是龙女,是观音的随侍。

福慧大道

大殿往上是愿心台,面积约6000平方米。北部设有焚香许愿的大香炉。在这里烧香许愿是很灵的哟!在香炉前跪拜,抬头能看清大佛慈祥端庄的面部表情,焚香叩拜后默默许愿,大佛会保佑你的愿望得以实现。

【扩展阅读】

中原大佛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