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鲸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一、创设鲜活的情境,激发寻求策略的需求

    1.回归自然的情境。很显然,如果问题情境中的信息一目了然地、整齐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收集和整理也就无从谈起。收集并整理的前提是所提供的信息比较凌乱,但这种凌乱不应是故意制造的凌乱,应该是还原为生活常态的凌乱,即减少一些对信息的刻意加工,让纷繁信息的呈现回归于自然的状态。观察教材所提供的问题情境,购物、栽树等情境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历的、看得到的事件。第一个例题在呈现情境时,采用了几个人物出场,在他们之间展开对话的方式;第二个例题虽无场景图,但在文字的叙述上,先一起告诉每种树各栽了几行,再分别指出每种树每行各栽了几棵,这就是采用了生活口语中常见的叙述方式。例题的这种贴近生活常态的信息呈现方式,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面对自然呈现的这些信息产生了整理清楚、恰当筛选的需求。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尊重教材的这种编排意图,恰当地呈现例题和相关习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并整理相关的信息”有利于解决问题的需求,同时我们还可以努力再挖掘一些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素材,比如班级中同学订阅几种报纸的情况等,以期进一步加强对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价值的感受。

    2.化静为动的情境。教材受限于文本呈现,所给的问题情境只能是一副静态的画面甚至是静态的文字,如果在教学中仅是简单的挂出挂图、贴出文字,就很难实现上述所说的让问题情境回归一定的自然状态,更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去收集、整理这些相关信息的欲望和需求。因而,面对静态的教材,我们在创设情境时,还应化静为动,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放电影”般地动态呈现问题情境。比如,在第一个例题的情境创设中,首先让学生观察有哪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接着再呈现小朋友的对话,并提示学生关注他们都说了什么?呈现问题后,再启发学生思考,面对题目中呈现的这些信息,你打算怎么办?这时,“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并整理相关的信息”的需求,学生自然会产生。

    二、立足自主的探索,关注形成策略的过程

    1.自主探索决定了策略的多样化。当这些信息需要整理和筛选的问题放在每个学生面前时,如果我们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可以预见,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并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有的学生所能想到的仅是用笔去画一画,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标注;有的学生会想到将信息摘录下来;有的学生不仅想到将信息摘录下来,还要在摘录的过程中将它们有序排列;再进一步,也许会有学生想到用列表的方式,使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更具条理性,从而更有助于解决问题过程中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有了这些基于自主探索的不同策略,在接下来的交流和讨论中,学生就不难形成相对而言比较优化的策略——从问题出发,通过列表等手段进行有条理地收集和整理。

    2.自主探索决定了经历的深刻性。“什么都可代替,唯有思维不可代替”。事实上,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管学生最先想到的是何种策略,正是因为思维的深度参与,必然决定了学生对获得策略过程的经历是深刻的。如果自身想到的就是较为优化的策略,这也要从别人想到的策略中得以印证;即使自己想到的策略不够优秀,它同样可以构成去内化优化策略的基础。除此而外,撇开不同策略背后所体现的不同思维层次不谈,经历这样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对每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去发现、探索并应用策略的意识更是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注重及时的反思,把握提升策略的契机

    1.一题后的反思:策略是如何形成的。此处的反思也就是反省认知,侧重帮助学生回顾策略产生的过程:为什么首先要对信息作收集和整理?——当时我想到了什么样的收集整理方法?——我是如何认识到怎样的策略是比较好的?——今后遇到什么样的题目我可以选择什么样的策略?这样一个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自我监控,形成的策略是学生学习的收获,而对获得策略的过程所进行的反思与获得策略本身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鲸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叶圣陶先生再三告诫我们:“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就是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千法万法,读是万法之大法。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让他们爱读书呢?教师必须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任务是在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九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更羸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的原因,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以此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明白蕴含的道理。

笔者整堂课的教学始终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代替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因此感悟必须以充分地读为前提,读得不充分,就很难“有所悟”。熟则能悟,悟则能化。如:教学第九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的原因,笔者以“引读”为主,引导学生用朗读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老师读事情的结果,学生读事情发生的原因,然后师生对换,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记。通过师生对读,一呼一应,把学生带进了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境地,初步感悟这种因果关系的句式,在此基础上悟出事情发生的原因。这也避免了机械地背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羸仔细分析、准确判断事物的能力,笔者笔者再利用“引读”,通过师生对话,心灵沟通,充分想象,感悟到更羸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再如:在练习读魏王说的话时,笔者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方法。先指名读,学生评价;再示范读,学生感悟;接着笔者抓住魏王“不相信”和“大吃一惊”、“奇怪”等进行现场指导读,让全班学生练习,读出魏王“不相信”和“大吃一惊”的语气;最后分角色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这样由点及面,以点带面,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达到了读中自得自悟的教学境界。读的形式多了,学生对课文也就理解了,文章的表达形式也领悟到了。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笔者深刻地认识到:领悟是阅读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它是读者在书中不能直接找到答案,而观点、意境蕴含在较深的情况下,靠自己或在别人的启发点拨下凭借语言文字去思索,去揣摩而获得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要经历从读到想,从想到懂,从懂到悟三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哪怕是微小的领悟,都会感到莫大的兴奋,如果得到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就有更多的同学愿意动脑筋了。这一点笔者还做得不够,课中没注意到差等生。这些人有时对某些问题不可能马上想得出来,这时候就需要加入一种媒介,不能冷落他们。否则,他们将失去信心,当旁听者。因此,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当学生对一些文章不可能立即读懂或领悟时,我们就要耐心辅导和点拨,不能放弃他们。通过点拨为思维架设“桥梁”,为领悟扫清“障碍”,解决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潜在含义。

鲸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转引自Germaine & Alfred,2008)。可见,反思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没有个人的反思,没有对自己的经验的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小学英语教师要想真正主动积极地参与课改,就离不开教学反思。只有反思,才能认清传统英语教学理念的陈旧落后,转而接受新英语教学理念;只有反思,才能发现旧英语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严重状况,转而注重新英语课程内容的改革、创新,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只有反思,才能看清“满堂灌”教学方式的弊端,转而注重倡导合作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

在进行教学反思时,教师可以“思得”,即思考课堂教学中的收获,品尝教学成功的喜悦;同时还要“思失”,因为“思德”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措施。一般来说,教师“思失”愈深,发现问题就愈深,就会找到较为有效地补救措施。此外,教师还要“思改”,即思考改进教学的方法,这样可以不断地完善教学(尹刚、陈静波, 2004)。

我在参加北京市海淀区六年级教研活动执教《新起点英语》六下 unit 15 trips 第二课时,就遇到一些教学事件。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反思我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来制定教学目标。第一次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围绕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具体如下:

1.通过师生交谈、听录音圈图、模拟饭店就餐的场景,复习有关食品和就餐话题的重点词汇和用语。

2.在复习过程中教育学生要合理膳食。

个性化目标:(优秀生、学困生)

优等生:

1.能够根据实际生活改编对话,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2.能够熟练的将本课的对话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

学困生:

能够运用: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I’d like …..的句型进行交际。

初次制定教学目标较为笼统,没有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个性目标中又分为优等生和学困生。这样制定教学目标,教师把关注点放在两头学生身上。忽视了处于中间段的大多数学生。学生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这样就限定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将目标改进为:

1.能够认读有关食物的词卡,听懂有关点餐的交际用语。并在适当的情景下运用: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I’d like …..的句型进行交际。

2.能够根据实际生活改编对话,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能够认真观察同伴展示,发现同伴在点餐时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并能给出合理饮食的建议。

经过这样的改进,制定的目标才更贴近于学生需求,学生也更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经过这样的反思,才使教师发现教学事件中的问题所在。能够更好的再次修改教学活动。

二、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分步骤进行

试讲第一次结束后我对课上的教学活动再次进行了反思。在复习环节中,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采用看幻灯片快速抢答说单词的比赛。看似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们积极参与,课下想想抢答说单词的学生都是各组程度好反应快的学生,那些程度弱点,反映慢点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长此以往下去他们会被远远地落在后面,逐渐的就会成为班里的学困生、后进生。采用抢答复习单词的方法也是教师平时在课上较为常用的一种复习方法。基于以上的原因,我把复习活动进行了调整。第一次修改,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套词卡,先自己认读再和同伴互相认读,最后四人小组合作分类粘贴词卡,完成菜单的制作。经过再次试讲发现,学生手中词卡的使用率很低,每人手中都是相同的词卡,操作起来趣味性不高。进行二次修改,由四人小组变为两人小组,学生手中的词卡也变为AB版,词卡中的内容有一样的有不一样的。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两人互相认读,并合作完成菜单的制作。有了两次的修改,使得学生有了思考,有了探究,不是坐在那里只是填鸭式的学习。学生学习变得主动了,变得积极了。

三、在反思后重构课堂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之间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学中师生交往多了,对话多了,出现的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自然也多了。面对这些生成的资源,教师需要从教学要求出发加以把握和利用。从而改变教学预期的行为,重新构建教学全过程。教学活动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有效输入。融入生活内容的教学能使学生自然地学习语言。教师要努力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氛围,处理好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三者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方式,使“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张伟琴,2008)

再次思考后,我以到餐厅点餐的内容作为一个大的背景来设计听、说、读、写几方面的活动。学生通过两人合作制作菜单,教师选择几份菜单作为班里同学可选择的餐厅菜单,并请制作菜单的学生担任餐厅的waiter,其余学生自由结合成新的小组选择到自己小组喜欢的餐厅点餐。这样设计出的活动有了层次,有了一定的衔接。学生在完成起来也较为容易。

鲸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 自我教育 途径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教师的自我教育日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自我教育有多种途径,而逐渐成熟的教学反思理论与实践为教师的自我教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一、教学反思之解读

反思(reflec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reflectere”,有“回映(to bend back)”的意思。现代人们普遍认为,反思即参与者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或存在的现象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把握事物本质的一种抽象思维。在教育领域中,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反思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教育典籍中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求诸己”、“扣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在国外,洛克、斯宾诺沙等教育家都对反思做过论述。杜威曾说,“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综合中外教育家的观点,我们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生活、教学工作的原认知活动,是教师对自己所持有的观念和行为的审视、分析与评价,是教师通过自我觉醒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及素质的过程。

教学反思具有如下特征:①批判性。当某一教学活动结束后,参与者在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所发生的教学活动或事件进行思考、分析与评判,从而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对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与提升。教育者只有用这种批判的精神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的本质。②自主性。反思不是在外在的压力下进行的,而是教育者为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积极进行的高度自觉和自主的研修行为,是教育者基于对职业成功的渴望而积极进行的精神活动。反思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决定了教育者只有自觉、自主地进行反思才会有收获。③研究性。反思需要参与者深度的思维参与,不是一般意义卜的个人“回忆”或对教学事件的简单描述。教育者必须坚持科学研究的态度,为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而进行积极的探索。因此,教学反思是一种努力提升教学实践水平,揭示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具有研究的性质。④实践性。教学反思根植于教育实践,是教师在实践中面对问题,对自己已经进行的教育教学工作分析、评价、质疑的过程,之后形成新的行动模式,从而不断地超越自我,向高层次、高境界迈进。因此,教学反思是“对实践的反思,在实践中反思,为实践而反思”。

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主要有:①学科教学的角度。主要反思学科教学的内容,重点与难点,教法等问题。②有效教学的角度。重点思考如何利用教育学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育教学实践达到预期目标。③学生发展的角度。重点思考学生在教学条件下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④社会建构的角度。重点思考教师自身的社会地位、工作条件以及由教育教学工作延伸出的社会公平、权力结构、制度建设等问题。

二、教师自我教育概述

自我教育是作为主体的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从本质上说,自我教育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和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教师自我教育指向教师“自我”的发展和提高,以教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基础,与外界对教师的规约性教育不同。

教师的自我教育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有着深刻的意义。①在终身教育、生命教育、主体性教育等理论的影响下,每个学生都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而教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只有教师具有了自我教育意识,才会主动地去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愿望,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②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得教师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要积极进行自我教育。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爆炸时代,知识的总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知识的更新周期也在缩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处事方式不得不随之改变,学习已成为人的一种内在需要,这些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认清自身的教育使命,积极进行自己培养自己的自我教育。③教师自我教育也是自身生存的必然。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人生存的五种基本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要获得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就必须保持自己的教学地位,维持自身在学生和社会中的声望,自觉进行自我教育。

为了保证教师自我教育的方向和效果,需要为教师自我教育确定目标系统。目标系统的确立应考虑国家的教育法规、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等多种因素,其内涵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①专业者。教师的专业性集中表现在专业情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专业情感主要包括终身从教的专业精神、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和积极健康的教师个性;专业知识包括宽厚的文化底蕴、精深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性较强的教育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则指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教学能力。②科研者。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的复杂性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人们对教育规律的每一点新认识,教育实践水平的每一次提高都往往首先来自于教育研究。③服务者。这里的服务既包括服务于学生,也包括服务于社会。教师首先要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做学生发展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把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放在教学的首位。另外,从教师的专业性来说,服务社会的理念是教师专业内在的职责和精神。教师应经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训、学术报告、发展规划、政策论证、咨询建议等活动,为地方和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三、教学反思:教师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可见,在旨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教师自我教育中,教学反思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1 从学科角度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成为专业者

从学科角度的反思首先是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应把课的整个过程进行回忆、再现,对其中达成目标的环节和教学行为进行思考,看是否还有更好的设计和教学操作;对没有达成目标的环节和教学行为进行认真分析,看是备课时的疏忽,还是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不够,或是个人教学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对课堂中生成的内容进行总结,

生成的内容中合理的部分和不合理的部分分别是什么,今后在课堂中如果有类似的生成,如何把握,如何发挥其最大教育意义等。教师通过这样的回顾和梳理,对教学价值进行过滤、沉淀、剔除、保留,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和完善,认识也逐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从学科角度的反思也包括对课程建设的反思。新的课程改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课程应关注以学习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在这样的理念下,课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目标不应是预先确定的,其内容不应是绝对客观的和稳定的知识体系,课程实施的过程是所有课程参与者共同开发、生成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应从过去那种“教材统治人”的反常模式中解放出来,反思如何通过课程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充分、持续的发展。

2 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反思,促进教师成为科研者

教学不只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大容器向学生的小容器机械倾倒的过程。任何知识的获取,一定是在主体的心理准备、个性倾向、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的交错作用下进行的。因而,教师必须使自己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这就要求教师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追求有效教学。一个科研型的教师,会经常反思自己在教学行为中运用了怎样的教学思想,这些思想是否符合科学的教育理念,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火花闪现,如果有,与经典教学理论相比较,自己的思想有什么特点,能否有新的发展等。科研型教师也会经常反思自己教学的效率问题,他不会把学生当成“容载者”,让学生为了获取卷面上的“高分”而一遍遍地把“拷”(拷贝)进来的知识再“考” (考试)出去。科研型教师会经常反思如何让学生用更少的时间完成学习目标,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兴趣、爱好。

3 从学生发展和社会建构的角度反思,促进教师成为服务者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反思如何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创造能力出发,多考虑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的怎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以真实的自我融入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促进学生的知识经验、潜在智能得以激活,促进学生新的体验、新的价值观不断地生成,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教师这个职业也是社会的,教师也是社会服务人员,教师为社会服务既是对社会的回报,也是对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促进。因此,教师应该多反思如何更好地走出校园,向社会提供人才培训、学术报告、政策论证等服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特长,有安排地向社会提供援助,如体育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全民健身,教师担当志愿者等。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教师应多反思如何在服务中学习,在实践中深入,在实践中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哈饮斯 罗伯特西方名著入门(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鲸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授课方式;比赛规则;赛后影响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大学生的发展前途。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批青年教师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当中。但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却参差不齐,他们大部分非师范大学毕业,缺少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教学的实践锻炼,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因此,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和讲课比赛对于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亲身的参赛经历与体会,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谈谈几点反思。

2 教学竞赛反思

2.1 避免过渡使用多媒体

2.1.1 PPT模板设计

课件模板的设计要以简约大方为主题,背景的基本色调应该为浅色。文字内容尽量精简,只给出关键词和知识点。否则过于复杂和冗长的文字不利于学生和受众吸收,在关注PPT文字的同时,分散了对教师讲授内容的注意力。因此,文字内容最好以图片、形状和表格的形式呈现。

2.1.2 PPT自定义动画

自定义动画及链接适时地出现在讲课过程中,适当地自定义动画,可以缓和气氛,增强知识点的循序渐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但是一味追求花哨的图像,甚至以电子相册的形式,添加夸张的音响效果等,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参赛教师一旦遇到链接出现问题,就会手忙脚乱,影响整体教学。

2.1.3 PPT与板书相配合

教师不能完全依附于课件,应该有必要的板书,特别是繁难内容的推导过程,不宜在课件上一带而过,需用板书完整地书写推导过程。有的教师其课件与板书内容重复,课件上有的标题及内容,不必在黑板上重复书写。如果学生看到的只是一张张的图画,看不到老师缜密的逻辑思维、严谨的学术观点、生动精炼的语言,那么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过渡依靠多媒体电子课件,确实能够提高授课的效率,减少板书的时间,但切换速度太快,没有给学生和受众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1]。

2.2 避免营销式授课

营销策略中有人创设了五步推销法:一推激情、二推感情、三推产品、四推价格和五推数量。教师上课首先要对知识有深刻的把握,并且深信,然后调动激情因素来感染和引导学生,但是高校教师应当采取娓娓道来的方式,而不是像小学教师一样需要用夸张的激情和声势来吸引学生。推销员推销产品利用感情,高校教师应该利用深厚的专业功底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对于讲授内容,不能像营销式推产品、价格和数量来进行“灌输”和“轰炸”,循序渐进的模式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3 避免表演式授课

有人说老师像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学生。但在现代教学理念中,老师所扮演的角色应当是一根火柴,学生就像蜡烛。教师要点燃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传统的课堂上老师自身是一个多媒体,不断地发出吸引学生的电波,但表演式的讲授,只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不能提高学生自主追求知识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生动而富有启发性与亲和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恰当、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抑扬顿挫的声调固然好,但不要表演式地讲演,而应当带领受众的思维走,把主题、知识体系和重难点最后一次完整地呈现并讲述出来,回顾并连贯成整体。整个过程要求简短有力、余音绕梁[2]。对于讲课比赛,评委也会认为,表演式的讲授其作秀和夸张的表演痕迹过重,与实际教学课堂不相符。

2.4 完善比赛规则和评价体系

科学性指标体系的建立要符合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适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全面性指标体系要能够全面反映课堂教学的状况以及教师的讲课水平。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本身就是对参赛教师的一种很好的指导和帮助。比赛规则要按照科学和全面的评价体系来指定。例如,针对英语口语、听力和演讲等学科特点,比赛规则就不应该限定视听材料的纳入。如果规定现场备课,在没有网络和音频视频材料提供的条件下,教学过程就会受到限制,也不能全面地反应参赛教师和实际课堂的情况。教学竞赛的目的不是比赛,而是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发展,真正意义上落实到课堂,因此比赛规则和评价体系要全方位考察,适合各种学科特点,与实际教学课堂接轨。

2.5 重视赛后影响力

由于评价指标对参赛教师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而参赛教师会有意识地根据讲课比赛的评价指标来调整教学。因此,讲课比赛宜从长计议,发挥比赛对常规教学的辐射作用。在给予优秀获奖青年教师奖励的同时,也要对这些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以促进更多的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提高水平。应扩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影响力,奖惩分明,与职称评审、科研教学考核等挂钩,有效地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提高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雪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青海省西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青少年书法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世界地质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