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6-0070-05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语文教学面临着种种困境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在这种背景下,2009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将综合实践活动引入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语文教学开创了新的局面,带来了新的气息。目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在不少职业学校开展,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层面取得不少可贵经验,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语文性质的缺位,活动目标的模糊,教学呈现出随意性和无序性等等。基于此,本研究将从无锡市职业学校现状调查出发,为解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操作难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思路。

二、核心概念界定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课程目标为核心,以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相关职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学习、直接体验、综合应用为基本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宗旨的语文情境活动。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目标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是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一个独立的课程形态,其活动过程体现出明显的探究性,以主题或专题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而活动主题或专题往往是横跨几个学科领域知识高度综合的内容)有质的差别,其根本目标在于实践语文知识、语文方法与人文素养培养,使之转化为能力和精神力量并达到自动化运用水平。

实践性。当学生在特定教学策略的驱动下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性活动时,教师的作用就从讲授知识转向提供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习动机、给予学习反馈、个别辅导等方面。

综合性。表现为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彼此关联、语言与思维训练的同步开展、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情境性。即学生在活动中被设置为某种角色,在富有真实生活特点的场景中去尝试解决不同角色所面对的问题。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有效案例。

(二)研究内容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定位研究。研究基于工作、社会交往、日常生活必需的言语交际任务,通过教学分析(从终点任务分析出子任务,从子任务中分析出语文能力),梳理出必备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按照听说读写四个纬度排列,构建能力框架,并有机分配到各活动中。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环节展开研究。研究完成终点任务过程中学生所必须经历的心理和动作步骤,每一步骤的教学需要呈现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原理、操作策略、示范、练习与反馈,每一步骤信息容量的长度和操作的可行性,目的是使整个活动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情景化研究。研究整个专题活动的情景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度,研究向学生提供的语言材料是否具有真实生活特征及生活实用目的,与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和学习兴趣的相关度,以达到为了生活而进行语文实践的目的。

4.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效果可测性研究。研究为完成终点任务而进行的每个子任务开发评估工具,包括标准参照测试和表现性评价。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侧重于行动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选题论证,资料收集

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做好课题文献研究综述,组建研究团队,组织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方案辅导,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及研究规范,完成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二)调研调查,现状分析

开展职校毕业生岗位语文能力调研,职场绩效中语文能力调研,中职学生学习方式偏好调研,中职学生语文生活兴趣态度调研。通过座谈、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搜集并整理职业生活中的重要言语交际任务及中职学生语文能力提升需求,分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现状,把握学生学习动机和对语文活动的建议。

(三)教学设计与实践,行动研究

搜集国内外母语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各案例在实践层面的经验和问题;搜集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典型言语交际任务;查阅苏南地区《语文中考复习指南》,梳理初中语文知识点能力点,了解学生已有语文知识和能力结构。对职场、校园、社会言语交际任务进行教学分析,结合学生已有语文知识和能力结构,构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训练框架。确定编写体例,各成员开发活动方案,制作教学材料,包括设计对话脚本,制作音频视频材料;编选阅读材料;开发活动任务和评估工具(标准性答案和表现性评价表)。选择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无锡高等师范学校4个系7个班级作为实验班,课题组成员与实验班学生讨论校本教材,了解信息传输的清晰度。课题组成员收集讨论意见,修改教学设计。对实验班进行教学实验,通过公开课观摩与研讨、课堂实践反思、学生活动效果分析等形式总结教学实施模式,完善教学设计与实践操作方法。

(四)成果梳理,总结提炼

汇总各项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召开结题鉴定会,进行成果推广实践。

五、研究结论

(一)从学习需求出发,构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目标

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来源于需求,即学习者在语文综合能力应用水平确实需要提高的前提下,才有产生学习行为的动力;否则,一切学习活动都因缺乏意义而难以产生。

对职场的语文能力需求调查表明,职场言语交际任务主要有前台接待员、出纳兼行政、导游、质检员、销售主管等18个岗位的工作场景和主要言语交际任务,其中典型言语交际任务有来客接待、报告、洽谈、工作日志、制作日程表、制定计划、会议记录等言语交际任务。经搜集梳理,社会生活中人们所面对的言语交际任务,主要有购物与投诉、就医与预约就诊、自助游方案设计、贷款申请书、给专刊投稿、给政府提意见、写提案等等;校园生活中的主要言语交际任务有演讲、讨论、报告、方案计划、总结等等。职场、社会、校园生活的言语交际能力要求表现为一种语文能力的理想状态。

对影响职场绩效的语文水平的调查表明,在职人员对提高语文能力的需求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聆听、阅读、说话、写作,与学校教育所认为的阅读第一的观念相左,聆听的需求最高,写作需求最小。在四项能力中,雇主和雇员都提出了亟待改善的现状,他们的希望都表明了一个组织中员工言语交际能力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是影响工作效率和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现有状态。

对语文能力应然状态(职场、社会、校园生活的言语交际能力要求)和实然状态(语文能力的现实水平)的调查,显示了两者间的距离,反映了学习者需求。从需求出发,进行教学分析,包括言语交际任务分析和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分析。

对学生知识基础的分析,意在描绘学生已有语文知识储备的地图,通过初中学段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梳理,构建字词句篇章和文体、修辞等方面全面构架知识总框架,提示教学者哪些能力可以提取为活动目标。应该强调的是,实践的目的是转化知识为能力,而非大量增添新的语文知识。

在以上工作全面完成的基础上,课题组构架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训练框架,并以此作为活动目标。详见表1。

(二)因循语言表达的内在心理步骤,细分活动环节,提供学习材料和评价

在探索教学环节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问题上,课题组重点研究了达成终点目标过程中学生所必须经历的心理和动作步骤。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不同,以写作为例,课题组不再基于一个写作目标的完成而采取“布置写作任务—教授写作知识—学生完成写作—评价作文”的教学结构,而依据学生必将经历“审题、收集和筛选材料、编制提纲、组织材料写作、任务评价”的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整体上设计三大环节:“任务描述”——“任务展开与进行”——“活动评价与反馈”。每个活动安排3~4课时,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组织并担当活动策略指导和动机激发角色,活动结束后给予学生成就反馈和评价。如图1所示。

“任务描述”阶段,教师向学生描述本次活动任务和任务驱动下听说读写活动的单项目标。如“召开一次关于购房决定的家庭会议,在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陈述理由”是活动任务,为了完成该任务,学生必须经历“聆听”“阅读”“收集和筛选信息”“构思”“写作”“说话”等活动环节来组织材料陈述观点。

“任务展开与进行”阶段,由5~6个环节构成:“审题”环节,学生读题,圈出关键词,并对写作文体、写作身份和写作内容进行判断;“聆听”环节,教师播放视听材料,学生运用聆听技巧接收、判断并确定相关信息是完成活动任务的有机材料;“阅读”环节,教师呈现阅读资料,学生通过阅读策略,理解并确定相关信息是完成活动任务的必须材料;“筛选”环节,学生根据审题环节确定的文体、写作人身份和写作内容,对“聆听”和“阅读”环节得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如果是完成带有观点倾向的写作或发言,还要把赞同的观点材料与反对的观点材料分列,并按照材料性质由主到次排列。“写作”或“说话”环节,学生先列出提纲,再组织材料自由写作或说话。

“活动评价与反馈”阶段,教师结合学生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出示答案,并指出学生活动策略、方法和语文知识上的不足。在评价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知识缺口和能力空白;同时回放视听材料,对于筛选信息过程中由于语文知识欠缺或语言收集能力上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阅读环节也同样操作。由于本活动设计过程中,也设计了工作页,从审题环节开始,到整个任务结束,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要在工作页上完成阶段性任务,因此教师评价与反馈是过程和结果相结合,步步有抓手,层层有落实。

(三)展现真实而富有价值的生活场景,激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吸引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情景化有两个内涵,一是教学内容的情景化,即活动具有真实的生活场景和言语交际任务;二是教学材料的情景化,即以文本、图片、多媒体课件形式出现的教学材料具有真实的生活气息,如网络论坛的界面、以手写体出示的学生日记等,录音中的人物对话,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使用口语,强调身份地位差异。

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有两个原则,一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二是学生感到有兴趣或有价值的生活场景。这两条原则保证学生与活动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即学生不感觉到自己被“说教”,像盐溶入水中一样自然。

寻找真实的语言交际生活场景,按照一条思路开展,即分析一个普通公民的社会生活,其生活的外延覆盖的场所。课题组从医院、银行、车站、商场、培训学校、酒店、游乐园、派出所等场合入手,从公民角度分析出言语交际任务和交际场景,并以此为生发点,引入富有生活气息的适合学生阅读和聆听的材料,供学生提取信息完成交际任务。

观察和积累是研究教学内容情景化的重要方法,对校园、家庭、社会深入观察,通过浏览职业学校、普通高中校园网站了解学生课余生活,聚焦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特别是学生自治性管理活动,列出“社团活动”“用餐意见”“学生会干部竞选”“义卖活动”“郊游远足”等;通过对教师办公室聊天和学生的课间闲谈的观察,了解家庭内有意义的言语交际任务如家庭出游、购房等活动;通过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节目、网络新闻浏览,了解公民社会生活中基于解决问题而产生的言语交际活动,如消费和就医过程中的纠纷、民俗和节日庆典活动、大众健康安全问题、邦交问题等等,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职场言语交际活动被归入社会生活。

情景化的探索,还体现在教学材料的呈现上。在“学生食品安全建议书”中,阅读材料《关于珍珠奶茶成分的调研报告》《节前购买食品要“八看八注意”》《津津豆腐干包装盒》都散发浓郁的生活气息:内容上,珍珠奶茶是学生休闲食品中的最爱,节前购买食品的话题耳熟能详;形式上,津津豆腐干包装盒上的信息不以文字而以照片形式呈现,真实可感。在“环保倡仪书”中,设计的三人对话的聆听资料,口语特征鲜明,人际交往方式(网络公告栏)富有现代气息。

(四)基于学习任务性质,实施客观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

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效果的评估,实质是评估听说读写思五个能力指标的达标质量。在课题组设计的活动中,表达性任务(说话与写作)常常作为终点任务,而审题、聆听、阅读、筛选材料、构思提纲等是子任务,其中审题、筛选材料、构思提纲等任务训练的是思维能力。终点任务的评价反馈五大能力的综合水平,虽然看起来是对写作或说话单项目质量的评价,但前期的审题、阅读和聆听中搜集材料、组织材料环节的能力水平极大影响终点任务的完成效果,所以实际上仍然是综合能力的测量和评估。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效果的可测性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指所有任务(包括终点任务和子任务),都可得到明确的评估;其二指每一位学生的活动都能得到独立的评估,这意味着团队合作缺席的前提下,学习者得独立完成任务并接受评估。

为完成终点目标而进行的每个子任务和终点任务开发评估工具,即标准参照测试。标准参照测验的结果,明确地向教学者展示出学习者完成每个教学目标的程度如何。标准参照测验分两种形式,一是客观测试形式,即有标准性答案的测试。如学生通过聆听、阅读,确定了哪些信息是完成终点任务必须搜集的材料(课题组开发的所有聆听阅读材料中都混合“泥沙”)。如果必须搜集6个材料,而学生仅搜集到3个,漏掉3个;或者尽管搜集了6个,却有3个与主题不符,则可视为50%达标度;审题过程中表现出的概括、理解和确定文体的能力,材料的组织即包含主次轻重关系的逻辑思维的运用,也通过标准答案的方式评估。二是表现性评价。在本活动中指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创作的评价,运用等级量表对学生的“创作”的能力进行评价。

客观性测试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使语文综合实际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得到准确的评价,为学生任务的完成提供及时反馈,保障终点任务的高效完成和听说读写思五大目标的达成。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活动目标:

1.通过吹泡泡活动,使学生感知到泡泡持续时间长短、大小与泡泡水、吹具和吹泡泡的力度有关。

2.学生能够独立调配泡泡水,并吹出各样的泡泡,同时尝试改变泡泡水的颜色、形状和吹具,从而改变泡泡的大小、数量和色彩。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及科学探究欲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快乐学习意识。

活动重点:调制耐用的泡泡水。

活动难点:能改变泡泡水的颜色和吹具,吹出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泡泡。

活动工具:肥皂、洗涤灵、洗衣粉、胶水、白糖、水、水槽、剪刀、铁丝、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1.教师变吹泡泡魔术。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现在老师就给大家变一个魔术,仔细看!(吹泡泡。)

2.提出吹泡泡的要求。

师:那么你们想吹泡泡吗?是啊,大家对这个泡泡非常感兴趣,于是想去了解它是吗?同学们,这也是“探究意识”。那么这节课我们开展一次吹泡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相应板书课题:多姿多彩的泡泡)同学们,老师在吹泡泡前可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如果是你,你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是啊,吹泡泡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玩起来的时候,要有很多注意的地方呢。

(课件展示要求――吹泡泡前:调制好泡泡水、准备好吹具;吹泡泡中:不要抬头吹,以防泡泡水进入口中;吹泡泡后:将泡泡水放好不要弄洒,吹具放稳,不乱扔。注:准备好毛巾。特别强调:一点点尝试调制,调半杯即可,这样既节约、环保又卫生。)

师:明白要求了吗?那谁能说一说,你想用什么来做泡泡水?

【设计意图】利用魔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学生快速融入到此次活动中,明确吹泡泡主要准备:泡泡水、吹具。然后引领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和思路,利用不同的方法尝试调制泡泡水并试吹。

【简评】此部分教学中,教者注重学生兴趣的引领及问题的深入开展,如:你为什么喜欢吹泡泡,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去探究,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利用课件点出吹泡泡的要求,要求清晰准确,让学生在任务非常明确的前提下开始活动。这样的教学引领让活动的方向性和准确性都得到了保障。

二、探究原因,验证猜测

猜测因素

1.同学们吹出泡泡了吗,谁愿意到前面来比一比,看一看谁吹出的泡泡又大持续的时间又长。(对比:单独液体、混合液体;评价:泡泡王。引导:为何这样小心翼翼――力度。)

2.想一想,能吹出又大持续时间又长的泡泡会与什么有关呢?

(泡泡水的调配;吹具的变化;力度的改变……师相应板书。)

验证猜测

1.泡泡水的调配。

师:同学们,什么样的泡泡水最合适?(泡泡王介绍自己的做法;介绍:形成泡泡的原因:液体的表面张力;点出:加入胶水等增加表面张力所以泡泡会坚持得更久。)自己试着再调一调、吹一吹。

小结:经过大家的动手实践,老师看到同学们吹的泡泡的确比开始的时候大了许多。面对自己的成功你们开心吗?

2.吹具的变化。

师:泡泡水我们调制成功了,我们还猜测可能与吹具有关,大家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吹具吹一吹,试一试。有变化吗?想不想看看更大的泡泡?

师:的确如此,工具发生了改变,泡泡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那么就一件工具而言,怎样改动一下,才能吹出比以前更大的泡泡呢?(学生自由创意。)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小结:大家奇思妙想,改变了吹具,让我们的泡泡来个大变身。其实我们还可以这样玩泡泡呢!

3.创新活动。

师:(视频《吹泡泡魔术》)是不是给你们构建了一个联想空间啊,别以为这个很难,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瞧老师的!其实你们也能做到,同学们小组内合作几个有趣的泡泡好不好?

师:同学们真的极具想象力,一幅幅有趣的作品真是活灵活现。但是大家看我们吹出的泡泡和这张照片上的泡泡有什么差距吗?怎样能更加绚丽呢?(介绍:七彩泡泡形成原因:阳光的折射。加红或蓝钢笔水。)再调再吹。

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的阳光足够纯净,空气足够纯净,大自然会让我们看到更加神奇的色彩,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我们的环境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大胆猜测、实践验证这样的思维历程,让学生在头脑中明确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掌握泡泡的相关知识,还树立探究意识。同时,利用视频引导,启发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简评】这部分活动是全活动的主要部分,通过一次次的调试泡泡水,让泡泡水更加耐用;然后改变工具的形状从而改变泡泡的大小和数量;接着改变颜色和形状,让泡泡变得多姿多彩。在这部分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整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教师的思路明晰,不断引领学生开展活动,让活动开展得有层次,有深度,有梯度,这些螺旋上升的活动不断将学生的思维推向了。

三、活动总结

师:同学们,在这次吹泡泡活动中,大家大胆猜测:大而且持续时间久的泡泡与泡泡水、吹具、力度有关,并亲自动手验证。你们所表现出来的不断思考、不断交流、大胆创新,这都是探究意识。距离下课还有一分多的时间,老师给大家30秒钟,自由地吹泡泡,让色彩斑斓的泡泡飘满我们的课堂。(师抓拍精彩瞬间。)

师:孩子们,看见大家那灿烂的笑容,老师就知道大家一定玩得特别的开心,谁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开心呢?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学会边学习边整理,在头脑中建立起思维树。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简评】此部分教学是对前期所有活动的一个总结,不仅是对自己知识、能力上的总结,还有情感上的总结和升华。特别是将那些精彩照片呈现出来的时候,孩子们那灿烂的笑容、真挚的神情、飞舞的泡泡,让我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魅力。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网络教学;设计

G633.3

引言:

网络教学平台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通过局域网(如校园网)与教师、学生以及校内网络资源进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式,如果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要求,则可进入互联网寻求更多的信息与资源,这种信息资源具有开放性、多媒体性、分散性、共享性、时效性和交互性等,为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中引入网络教学平台,以海量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语文课堂的教育时空,让学生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学。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那么,职业类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如何设计呢?笔者认为应当体现以下原则。

1.职业性

职业类学校不仅仅是职业技能训练场所,还是创新知识、改革技术的场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突破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突破课本和课堂的限制,锤炼学生在职业情境中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树立起为专业学习服务的理念。

2.有效性

为实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必须建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考核标准。可采取分层次步步过关的方式,使学生学习有动力、有目标。如可与有关部门的专业技能鉴定标准接轨,将考核标准明确、具体,将考核方法应量化、可行。

3.层次性

在具体制订职业类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时,应根据语文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围绕课程设置,以合理性、可行性、时间性的原则编制活动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逐步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总目标。

4.实践性

职业类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无处不在,丰富多样,可以把教学扩大到所有与学生语言和言语有关的活动中去,扩大到与学生文化生活有关的活动中去,增大语文教学的学习量和活动量。

二、网络教学平台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要点

1.结合学情,实际出发

从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依托网络,立足学情,从中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巧妙设计。针对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不够高、学习能力比较弱的特点,要尽量避免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以网络为信息主渠道,简捷、迅速、有效地搜集信息,适当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学习资源或导航建议,以便于学生在五花八门的海量信息中查找有用的信息资源,减少盲目性。同时设计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如在进行“认识自我交融心灵”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多媒体展示学生QQ空间的活动,展示自己的说说,自拍照和日志,瞬间点燃学生的热情。因为这个内容非常贴近学生内心和生活实际,教师对学生空间的各种情况不做评价,而是播放当年感动中国人物视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认识自我、思索自我,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2.不同专业,灵活设计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不同而灵活设计。同一个实践内容,不同的专业可以进行不同的活动设计,但这些活动设计都要紧扣学生所学专业,都能触动学生心里潜在的自我意识,都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如在网络教学平台中,针对不同专业,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专题课程,设置专业的导航板块让学生搜集与专业相关的资料、方法和途径,在线阅读、甄别、筛选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锻炼学生将文本为自己所用的再创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竞争意识和对现实与理想的关注,提升人文素养。

如可引导数控专业学生自主设计“参观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和人物的职业情境开展活动”。学生先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知名企业,继而拜访生产一线的数控人才、高级技师和数控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最后制作交流职业文化微电影,整个过程不仅让学生得到实用的知识,也获取对职业新的认识,更认清了自己的价值。

3.创设环境,激活思维

在网络教学平台下,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网上搜索、网上共享、网上对话来激活思维,丰富资源,相互沟通交流。网络下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可能根据个人学习的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分析、组合,从而创造性地形成风格各异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体现了个性化的课程观,同时由于风格不同,丰富了课程资源,达到共享的优化教学。

如我尝试了以下几种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表演精彩的课本剧;选择社会热点问题举办辩论赛及各种演讲比赛等;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我爱我的职业”活动,通过网络搜集专业相关知识和资源,在班级里沟通交流,畅谈你所选的职业哪里吸引到你,值得你热爱。让学生利用网络优势来开阔视野,丰富见闻,拓展实践活动的空间,培养学生搜集、检索、分析、利用信息的意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信息素养。

4.与时俱进,合作共羸

网络教学平台下的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n堂内外相互交流的时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便捷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如我曾让学生开展一个办电子墙报的活动,六人一组分工协作,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的构版面。有的选材料,有的为版面绘色,作品初稿完成时,每个同学可以对网上本组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修改意见,如果觉得可以采纳,就即时进行修改。这样的实践活动,营造了一种浓浓的交流氛围,学生在相互评价中,体会到了实践活动的乐趣。

三、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前景展望

探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最终目的是力求通过学生亲历的过程和各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让学生终身受益。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用网络教学平台,以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我们达到以下目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趣味;把学生带入社会,增进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鉴赏能力、辨识能力、批判能力;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培养学生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 课程设计

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教师,其角色更加具体。首先,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扮演的更像是一个“导演”的角色。这里面有两层含义:其一,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不再处于主角地位,而是退到了“幕后”,将主角的位置让位于学生。其二,“导演”也要进行“研究”。其次,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扮演的更像是一个“学习者”的角色。第三,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扮演的更像是一个“艺术家”的角色。即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时,要帮助学生、点拨学生、打开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得到收获。但帮助的方式因人、因事而异,颇具艺术性。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还要扮演“改革者”和学生们的“同学”的角色。如果教师没有“改革者”与传统观念抗争、与外界束缚相抗争的勇气和精神,是不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中收到好的效果的。同时,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还要甘于扮演学生们的”同学”这一角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实施,需要的是一种师生间宽松融洽、友好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课程设计

(一)主题设计

教学设计中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就是教什么、学什么即教学内容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一般以主题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展开探究和实践活动。那么,依据什么来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呢?在笔者看来,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学生的愿望与兴趣

学生的愿望、兴趣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基本的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主题只有符合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参与的内在动力。

2.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成长的时期。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抽象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这种思维特点要求他们学习的内容以具体形象的事物为主。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应选择较为生动具体的主题以及桐应信息技术环境便于学生感知、理解和操作,让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

3.学生知识经验

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一定要考虑学生是否具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同时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经验,要考虑补充的办法。例如,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学生很少接触电脑,也难以见到各式各样的汽车,“自然缺乏关于电脑和汽车的知识经验。如果让他们学习《我和电脑交朋友》《对汽车的研究》之类的主题,那么这类主题的学习就会由于缺乏知识经验的支撑而显得困难重重。

4.课程资源情况

狭义的课程资源是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设施、环境、人员情况、校园文化等。校外课程资源可以大致分为家庭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地区课程资源、国内课程资源和国际课程资源。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类型的确定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的设计应均为多学科的学习主题。这些主题是从学生生活的环境与现实中选择的,其内容是课本延伸的学习内容。学习主题与学生的生活贴切,又同学习的内容关联。进行设计的主题应具有探究、发现学习的空间。那些已经非常确定的事实知识是不适合作为学习主题的。

(三)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情景创设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没计非常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能在教学中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兴趣,激发联想,唤醒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表象或经验,完成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根据创设的作用和一般方法的相似性可以分为:刨设故事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创设协作情境等。

1.创设故事情境

在设计中创设故事情境,就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来自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且多感官的刺激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教师创设故事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当媒体创设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

2.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进一步的讨论和协作学习提供依据,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它也可以在其它创设情境的途径中交叉使用。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模拟实验,图像,音像,活动等多种途径设置问题。

3.创设模拟实验情境

实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但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并不能都得到满足,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可代其功能。学生一方面按照教师的要求及学习目标模仿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另一方面凭借想象,再现表象,展开联想,亲身体会实验的乐趣,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强化对问题的求解能力。

4.创设协作情境

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协作情境,让学生通过竞争、洳作、伙伴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协作学习,针对某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协作情境与外部世界具有很高类似性,容易实现知识想现实世界的迁移,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 、结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教师必须首先自我定位,必须大胆探索与实践,充分利用资源包,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挖掘资源,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使学生不但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的能力也能得到空前提高。

参考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要认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地位,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很多的课题都是从现实生活中选题,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生活出发感受生活,了解生活,学会生活。活动中经常要用调查、访问、汇报等方式来完成课题研究,而这些方式是很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操作能力的,这些能力的培养一般在语数英课堂教学中都很难体现,也不及综合实践活动课来得直接,来得真实。虽然综合实践活动是非主课,但是它却对如何上好主课起到很重要的辅助与促进作用。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事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把本分的事做好就更谈不上治理天下了,即使是在扫地的时候,也要认真地去扫好每一个角落,就好比是走好我们人生的第一步。其实我们做教师的教导学生也应该像扫地一样,教导他们无论是主课还是副科,都应该用心去学习,认真去探究,尽量获得全面的知识。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做到教学相长

有的学校领导和老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副科,随便上上就好,所以,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大多是被安排上一门主课又兼几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各镇街教区对这门课相应的教学培训、教学比赛,甚至对与之相关的教学用品的投入也是少之又少。由于种种原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对此门课程的知识的获得相对来说就比较少,教师教起学来就觉得很吃力。

教师也可以根据其他学科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选题和教学设计,起到教辅作用。新课标加强了学科间知识的融合,注重学科的综合性,由学科教学的内容延伸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如,语文课本有《海底世界》一课,由这一课延伸出《神秘的海底》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或参观等方式,去了解海底动物的种类及其生活习性或生活方式,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想象中的海底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应把综合实践课与其他科目的知识整合起来,做到教学相长。有的学校还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用分管的形式分给语数英老师跟进,让他们更好地与综合实践老师共同完成相关课题。这种做法相当好,因为有了主课老师的监督,学生就有了紧迫感,增强了他们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有了这些老师的加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各项课题成果的展示可以发挥各学科的水平,探究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写作、分析、统计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