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苏轼之词

苏轼之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苏轼之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苏轼之词范文第1篇

刚接到辩题,我觉得我们很幸运,因为在现今强调素质教育的同时没有人会否认师德的作用。但是在深入挖掘辩题之后,我们又有点迷惑,辩题说的是教学质量,我们是不是把教育和教学给混淆了呢?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努力脱离开教育的大范畴,单纯从教学角度,来分析师德的作用,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即使是从升学率,考试分数来衡量的教学方面,师德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我们无法否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巧等等对于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要说的是,教师有了一桶水,甚至一缸水,他要怎样去把这一碗水传授给学生,更有甚者是给还是不给的问题。哲学观点认为,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对于教师而言,师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能力,改造能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具备的精神状态。

教师是典型脑力劳动者,怎么可能完全脱离开自己的意识形态而进行单纯的机械劳动。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当了官,发了财,心里有了不平衡。说得多、做得少,甚至认为课堂上接打手机、酒后上课、课外打打麻将等等,都是生活小节无伤大雅。工作时马马虎虎,无精打采,这样会不影响教学质量吗?

在教师的劳动过程中,除了上课以外,有更多的时间是不能明确规定的,备课10分钟和准备10个小时,效果会一样嘛?有的教师厚积薄发、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敷衍了事,这些可选择的灵活性使得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成为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苏轼之词范文第2篇

那么,如何培养诗性教师,从而走出一条提高诗词素养的有效路径呢?笔者不揣冒昧,结合自身实践和体会,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提升素养,“乐写”是基础

叔本华说:“阅读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写作才能把阅读来的东西消融掉,才可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学着写写诗词,做到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形象丰满,对提高诗词的鉴赏和理解能力是极有帮助的。倘若并不懂得格律常识,也大可不必介意,只要找到一种感觉,拥有一颗诗心,抒发一种“自以为是”的诗情,地久天长,日积月累,诗意生活也便应“诗”而生了。

1.把“心”放进去

偶然的机会去听了一节音乐研究课,那是一节《彩云追月》的欣赏课。

乐曲悠扬,心神飘荡。静心聆听之时,忽觉曲中描摹的云月其实就是一对男女,一个温柔,一个俊朗。他们相依相伴,互诉衷肠。在弦管和鸣中他们从容不迫,悠然出场,浩瀚夜空是他们的舞台,无遮无碍,尽享天籁。月沉稳,有担当,他坚守着自己前行的方向,无论岁月的侵蚀如何改变他的模样,他依然会用眷顾为云儿织就彩色的衣裳。云儿温柔善良,不跋扈,也不张扬,只愿轻随左右,风雨同当,月的旅途也因此不再寂寞彷徨。云月相随,一呼一应,自有一番相映成趣、夫唱妇随的浪漫纯真。感慨至此,陶醉其间,便如李白酒后肆意挥洒:

寂寞相思伴月鸣,

轻抚丝弦三两声。

琴瑟和谐云追月,

伊人归去伴吾君。

2.将“情”写出来

某日,先生去了外地,说好三天后回来。可第三天久等不见人影,电话也无人接听。一时间,坐卧不宁,一首《盼郎归》,记下当时心情:

朝凭栏杆夜临窗,

将琴代语意彷徨。

晚风无意穿庭柳,

柳自多情忙梳妆。

除夕之夜,天降小雨,眼望天空烟花烂漫,耳听身旁笑语声喧,喜悦之情,祝福之意,皆付诸于诗:

细雨如丝御春风,

阶前庭竹梅映红。

雀登枝头传佳讯,

凤临华苑俏梧桐。

前两句写实,后两句是虚,虚实结合,寓意美好,细细读来,自然也是心生欢喜。

3.捕捉寻常事

学校规定,不准在上班时间网上购物,并且校长有时还很得意地在会上宣称,曾当场“活捉”某人上网聊天或游戏,于是,脑海中便想象了这样一幅有趣的场景:

昨日散学无聊,

轻点鼠标淘宝。

眼花缭乱间,

校长突然驾到。

糟糕,糟糕,

额头汗冒傻笑。

――如梦令淘宝

只是寻常小事,权当调侃嬉戏,倒也有趣不是?

二、窗外仰望菩提月心中静植妙心莲――提升素养,“推敲”是关键。

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由是,想到了人人皆知的“推敲”故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语文教师要真正掌握诗词精髓,必须学习平仄和韵,使自己的学科素养在推敲中逐渐提升。其实,诗词虽讲求精悍,押韵,但格调却是有章可循,学习诗词重在临摹与切磋,要体味意境,咀嚼字词,明辨手法,在文字的推敲和玩味中,提炼生活,平添意趣。如何“推敲”?我的体会是:逢有灵感,立刻写下,然后再循“格”而作,依“律”而改。

1.秋日银杏

秋日午后,偶然间的一转身,见到了窗外那一树银杏黄。那黄依然绚烂明丽,恍若去年此时。不由感叹,时光总是匆匆,瞬间就把现实变为了记忆。似乎只在伏案埋头间,猛抬头,已是季节更替,昨天还是绿意葱茏,今日却已花落枫红。

对着满树金黄,不由傻傻地想,这些叶儿还是去年飘落的那场吗?它们形未变,色依然,春来秋去都是一道美丽风景。更重要的是,还有我这样一个痴痴的人儿在静静地欣赏和守候着它们,但不知,它们是否记得我,能否待我像亲朋,视我如故交?

又见一树杏叶黄,

朝顶秋露暮染霜。

纵使寒枝空对月,

来年依然着新装。

虽是情动辞发,却不合七绝的格律要求,便在不破坏意境的前提下进行推敲,最终改成了这样的句子:

又见园中杏叶黄,

朝淋秋露暮经霜。

寒枝纵使空怀月,

春日依然换绿装。

如此,它便符合了七绝的“仄起平收首句入韵”的要求了。

2.咏果乡

想着要写两首带有句容地方色彩的诗,于是,首先想到了家乡句容的水果,句容是果乡,有“草莓之乡”“葡萄之乡”的美称,有万亩桃园,有黄金大梨,比之西天王母娘娘的蟠桃园似乎也差不到哪儿去……

春采桑葚秋食枣,

葡萄微紫草莓娇。

容城若将瑶池设,

王母从此弃蟠桃。

通俗易懂,果香味浓。赞美之情,自豪之意,溢满诗篇。然而,也不符合格律要求,且没有押同一韵脚。于是,推敲、修改,循着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的格律做了如下修改:

夏采西瓜冬打枣,

葡萄微紫草莓娇。

容城若设瑶池宴,

王母何需等寿桃。

苏轼之词范文第3篇

《唐诗宋词选读》最新版,2007年6月第3版。

1、第3页,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注释③【物候】指自然现象变化反映出的气候不同。

原句“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其中的“物候”,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解释: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在诗词中,这样解释未免生硬。其实,“物候”从词语结构上看,应为并列式结构,“物”指自然风物,“候”指气候。从语义上看,更侧重指“风物”,即风景万物。如卢照邻《元日述怀》: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而教材的注释采用偏正式结构,只强调了“气候的不同”,解释不完整。

2、第8页,刘希夷《代悲白头吟》,注释⑨【三春】指初春、仲春、季春的三个月。

原句“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兄弟排行、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成语伯仲之间。《说文解字》:“孟,长也。”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后来,孟、仲、季逐渐引申用以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逸周书・周月》:“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

而教材的注释“初春”的说法与仲春、季春并列,不够严谨。

3、第11页,张九龄《望月怀远》,注释②【遥夜】远隔天涯的夜晚。

原句“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教材把“遥”解释为“远隔天涯”实在不妥。遥,既有距离远之义,也有时间长之义。遥夜,长夜也。本诗中,有情人由于思念远人,难以入眠,所以埋怨长夜漫漫。又如,《楚辞・九辩》:“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而有哀。”

4、第30页,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注释⑦【画图省识春风面】省识,略识。

原句“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略识”,约略识得。这一解释与历史、句意是相矛盾的。因为,传说中汉元帝正是被画师毛延寿蒙蔽,他看到的王昭君的画像是被故意丑化了的,而不是“春风面”。这才有“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的后话。而昭君怨,怨的正是汉元帝被画师蒙蔽而不识春风面。

因此,这里的“省”,应读shěng,从“免掉,减去”的意义上引申为简单了事,即“不”的意思。“省识”应释为“不识”。

5、第38页,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注释⑧【四海为家】指天下统一。

原句“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教材注释不错,原指帝王拥有天下,如《汉书・高帝记》:“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

但“四海为家”其实有两种意思,还有一种,也是后起的意思: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教材作补充,方便学生全面理解。

6、第45页,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注释②【二十四桥】唐时扬州市井繁盛,共有二十四座桥,见沈括《梦溪笔谈》。

原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究竟指什么,历来说法不一。教材采用《梦溪笔谈》之说。但,这种说法颇多异议。一是沈括在其《梦溪笔谈・补笔》中仅仅列出了23座桥的名字和位置,不足24座;二是其中“下马桥”竟有两座,重复。比较通行的说法应是指一座桥,名为“二十四桥”,当地人也称“廿四桥、念四桥”。清代文人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另,宋代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从这首词看,也应指一座桥。

7、第63页,欧阳修《蝶恋花》,注释⑤【章台路】汉代长安有章台街,多妓馆,京兆尹张敞无威仪,罢朝以后常走马过章台街游乐。后以章台路代指歌妓聚居的烟花柳巷。唐许尧佐《柳氏传》,记韩与歌姬柳氏故事,作有“章台柳”词。韩《章台柳・寄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氏《章台柳・答韩员外》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夜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原句“楼高不见章台路”。

教材注释的核心是:后以章台路代之歌妓聚居的烟花柳巷。这本不错。但注释前引用了“张敞罢朝常逛章台路游乐”的典故,注释后又引用“韩与歌姬柳氏”的爱情故事。故事虽动人,但实在是叠床架屋,且“韩柳”历经沧桑终得团圆,其中的情味与《蝶恋花》的女主人公怨恨丈夫花天酒地的情感基调格格不入,理应删去。

8、第79页,晏几道《临江仙》,注释⑦【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彩云,古代常用以比喻美丽而薄命的女子,此喻指艳装的小O。

彩云,比喻美丽而薄命的女子,没有问题,正如白居易《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但教材注释后半句“此喻指艳装的小O”,实属多余。艳装的小O叫“彩云”,玄衣的小O岂不成了“乌云”?

9、第80页,晏几道《鹧鸪天》,注释⑤【舞低杨柳楼心月】舞腰越弯越低,使她感到挂在柳梢、照到楼中的月儿也随着下沉。注释⑥【歌尽桃花扇底风】歌喉越来越高而急促,使她觉得拿在手中的桃花扇也跟不上那快速的节拍。

教材此处的两处注释实在是随意性太大。词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两句描写的是宴会上的歌舞盛况。“舞低杨柳楼心月”,应指挂在柳梢、照亮高楼的明月在酣舞中渐渐低落,而不是的腰越弯越低。“歌尽桃花扇底风”,桃花扇是歌姬所用团扇,一面画有桃花,另一面写的是所唱曲牌名目,点歌者依目点歌,歌女依点歌舞。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双关《国风》之“风”。在这里应指曲牌名目,相当于节目单。因此,这句的意思是:歌女已经唱完扇上所列的歌曲。这两句生动描绘出了宴会上酣歌醉舞,通宵达旦,热烈欢乐的氛围。

苏轼之词范文第4篇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影响护士心理素质而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1影响护士静脉穿刺的几种外界因素

1.1环境因素

操作环境嘈杂,家属及患者过分挑剔,过多的责备和过分地苛求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期望过高。肥胖儿,超体重儿越来越多,这些使护士在实施静脉穿刺时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安静舒适的环境、明亮和谐的光线,可以安定和保持护士的心理平衡,使护士顺利地完成静脉穿刺。1.2患者因素

当患方是本院职工的亲戚、朋友、或者熟悉的领导,护士就会担心万一穿刺失败,就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心里越害怕,操作就越容易失败。或在静脉穿刺时,遇到怕痛、紧张、恐惧心理的患者,如果操作者意志薄弱,自我调节能力差,就会出现紧张的心态,使原有的技术操作水平下降,容易造成穿刺失败。

1.3其他因素

在工作繁忙,疲劳,操作前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心烦意乱,或操作时情绪急躁,对血管不加选择,急于求成,就难以一针见血。 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体质、胖瘦和所患疾病不同,因此静脉的粗细、深浅、软硬、弯直也各有特点,护士必须仔细观察、不断总结才能掌握,穿刺时若不因人而异,失误必然在所难免。 其次,物品的优劣也会给护士造成一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如针头带钩、针尖发钝;止血带松弛缺乏弹性;注射器活塞不严实;输液管漏气、调节器不紧等常用的物品质量差或年久老化问题都会给穿刺的成败带来影响,所以护士在穿刺前必须仔细检查所需物品,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2护士静脉穿刺的内在因素

2.1性格特征

如果护士遇事取决于情景而不是个体的积极趋向目标,那么护士在操作时若遇到紧张抢救或上级考核、当众表演时,就会情绪紧张,心慌意乱,甚至平时容易穿刺的静脉也会屡次失败。也有的护士个性积极水平和倾向性取决于患者对自己的态度,信任、赞赏等都会起到强化作用,反之就会因此而弱化。那么,护士外显行为优势必然随之波动。因此作为一名护士,要想成为一名成功者,必须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个性。

2.2 自身素质

作为护士不论患者的静脉粗细、深浅和有无弹性都有一个认真观察、认知的过程。例如:年老偏瘦的患者,静脉看起来明显,容易穿刺,但它的特点是滑、脆,如果护士只看到表象,不掌握其实质,就难做到以一针见血。因此,作为护士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掌握各种不同年龄、性别、体型和不同疾病的患者静脉特点,才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情绪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影响着认识活动的进行。常在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产生。如某些需要得到满足了,就能产生肯定的态度即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会产生否定的态度即消极的情绪。情绪的波动会影响护士穿刺的成功率。例如:有位静脉穿刺技术比较过硬的护士,一次在操作前,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结果十多个静脉穿刺都不是一针见血,可见一些无意识的变化,其潜在的能量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护士必须掌握情绪变化的心理过程,注意稳定自身的情绪变化,才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苏轼之词范文第5篇

一、巧妙利用时间。学校7:25早读,我一般7:10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数学早读前的三五分钟也不放过,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方法。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在看了电影《疯狂英语》后,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诗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相关期刊更多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教育厅

常州工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