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性本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之初,性本善······’’在生活中,人都是善良的······
比如----那天,在孟买这个小小的城市,那天,下着倾盆大雨。雨水比豆子还要大。‘‘哗啦啦,哗啦啦······’’稍不注意,雨就可能淋湿你的头发、脸颊,甚至全身都是雨水。所以,在那天,在街上也没有多少路人。‘‘哗啦啦,哗啦啦······’’正巧,一个小女孩打着伞在路上。‘‘汪汪,汪汪······’’突然一只流浪狗出现在小女孩的面前,它全身都湿漉漉的······后面你绝对想不到,小女孩居然流浪狗撑伞! ‘‘人之初,性本善······’’在生活中,人都是善良的······
比如----在美国,一个小男孩用一年时间省下了120美元零花钱。他并没有拿去买零食,而是买了许许多多的午餐,全都送给了街头流浪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在生活中,人都是善良的······
还比如----在孟加拉国,一场洪水突发齐来,无数位当地的村民都因此丢了性命。‘‘啊,啊······呼。’’一个小男孩用尽全部力气爬上了岸,当他回头看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只在洪水里拼命挣扎的小鹿。它全身布满棕色的花纹,可爱极了······最终,小鹿被救上来了。 ‘‘人之初,性本善······’’在生活中,人都是善良的······
还有我----我在一次去公园的路上,在垃圾箱外面发现一个易拉罐······我把那个易拉罐扔进了垃圾桶。 ‘‘人之初,性本善······’’在生活中,人都是善良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完善的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138-02
教育是国家大计,是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根本,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完善的人”,它要促进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语文教育更是担负着情感培养的重任,但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只强调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的目标。如今的中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纯粹的应试训练。现实中的当代青少年其人文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也被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弄得面目全非。美国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说:“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轻松起来,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增强情感教育的目的。
1 教师用自己的德行加强情感教育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德行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己所教的学生。在现行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是积极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呈现出的也应该是教学相长的关系。这就意味着教师自身就必须要良好的道德和品行,才能以自己的德行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教师用自己良好的德行给每位学生烙下深深的印——用德行加强情感教育。同时传递教师对学生信任、热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良好德行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入口。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期待、信任、热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相应的情感反映,然后又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所教的功课上,这正如古人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2 在阅读美文中加强情感教育
文章不是无情物,美文更是如此。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一方面在于它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结晶,情寓于字里行间,有的直抒胸臆,情动于中;有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的“道是无情却有情”。另一方面是教师理性的诱导带来情感的撞击。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能触及人的灵魂和最具魅力的内容。教师若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情感因素进行教学,能够使课堂因有情感而变得饱满异常,让学生在特定的刺激情境中产生自己的主观体验,进而陶冶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高尚情操,增强情感教育。例如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及对“父亲”的几次背影描写中不难营造一种“凄楚感伤”的气氛,并使这种气氛弥漫到整个课堂之中,深入到心灵之中,让教师与学生、作者与“父亲”的情感“熔”于一体,产生共鸣,让学生心灵受到震动,理解了“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阅读美文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自身情感道德的洗礼,是自我情感体验的升华。因而,在阅读美文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再合适不过的,人性本善,这时的情感教育将会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在写作中加强情感教育
事实上写作本是情感的交流与表达,是灵魂在自我体内的碰撞与升华,余秋雨曾说:“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那么,在写作中加强情感教育也变得异常重要。纵观古今中外的不朽之作,无不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真情的流露。我们对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中学生作文可谓是学生情感、自我道德意识的集中表现,表达他们最鲜活、最富个性激情的年轻生命的“语言”便是写作。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来适应情感教育的加强与深化。一味的写作基础知识灌输,或是一味的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以此来加强情感教育,恐怕会适得其反。在写作中加强情感教育关键在于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增加其情感体验,让他们用心去体验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不要让自己所生活经历的一切成为过眼云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带来任何云彩。具体说来就要做到从处着眼,培养根基,联系现实,明辨是非,融入时代主流,培养学生作为现代人应有的多维思维和雄视天下的目光。
这种思维和目光包括对生命元素的敏锐捕捉能力、对生命经历的情绪感受能力、对生命体验的思索提升能力、在生命现象与现象之间进行联想和想像的能力以及对生命体验进行清晰、生动、深刻的生命表达能力。
4 在课外活动中加强情感教育
现代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所以一名优秀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要立足于课内,还要伸展到课外。古希腊的先哲苏格拉底就是在课外活动中加强情感教育的先行者,故而他的学生弟子们个个首先是具有高尚品德和人格的普通人,接着才是拥有各项才能、技艺的人,也才是我们今天所要培养的“完善的人”。
在诸如书法比赛、运动会等课外活动中,对学生的人格教化、道德培养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子啊课外活动学生能摆脱书本的束缚,用自己的理念和情感去参与活动,就必将有其特殊的情感认知体验。不可不提的是,一旦学生有了自己特殊的情感认知体验,并亲身参与活动中,那么其自身对活动就有符合自己情感的独特看法,其生命体验也就更加丰富。而这也就成了写作的最好素材,很自然的进行更好地写作,情感教育亦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加强和巩固。同时在课外课外也可建议阅读如 《庄子》、《离骚》、《史记》, 以及 《水浒传》、《三国演义 》、《西游记》、《红楼梦》等宏篇巨著和艺术精品,可以从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珍品中感受我国悠久历史文化脉搏, 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陶冶, 从而更深刻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独特的魅力。
语文是什么? 其实,就是一条大河:汹涌澎湃,风光独特。有暗礁,有风浪,我们就是在这条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诗意行走的人,而指路的灯塔就是新课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只有对学生加强了情感教育,才能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完善的人”。一个没有情感,不知情感教育为何物的人,最终会被历史的车轮碾压过去的。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地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严有松.《浅析当代中学生创新精神缺失的原因》.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年第76期
关键词:如何对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情感淡薄是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潜在危机。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是最能拨动人们心灵的话题。
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我经近年来的观察,发现:一些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缺失较为严重。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孝心等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甚至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道德理念严重缺失呢?这让我陷入了深思,我认为家庭、社会和学校责无旁贷!
留守儿童们失去的东西太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家长会溺爱他们,使他们养成了自私贪婪,事事以自己为中心的人格缺陷。子曰:“人性本善,其恶者为也。”我觉得有义务帮他们找回自我,绽放他们的“美丽”,重塑他们的人格,我从“感恩教育”入手,捋顺孩子们漂移的思想,校正他们心海的罗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 “知恩”,感受亲情、友情
当前,我们虽然对留守儿童施了恩,但还应该让他们知恩,让他们在知恩中改变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得起在外挣钱供他们读书的父母,对得爷爷奶奶,对得起关心他们的老师。我从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开始,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以“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和我又为父母做了什么”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例如以王琴的父亲开货车,为了赚钱养家糊口,疲劳驾驶造成交通事故的事例,通过正面引导,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监护人的精心呵护,以写作文和给外地父母写一封信的形式,让他们感受思念亲人之情,呼唤爱,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使他们对家庭、学校和亲人充满归属感,依赖感;并经常结合品德课内容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理解父爱母爱的伟大,同学朋友间的真挚友情等。
2 感恩,做有情有义的孩子
我们向留守儿童施恩,让他们知恩,目的就在于感恩。首先要帮助孩子们在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其次是让他们学会“感恩”,让他们了解到心中不仅要有自己,还要有他人,让他们心中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他人,善待生活。我以经典文化颂读为载体,组织学生读三字经,弟子规,并定期开展读书心得汇报活动,如“夸夸自己”,“演讲比赛”和制作“感恩手抄报”等等。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这样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1 感谢大自然。结合5.12 汶川大地震和地球逐步转暖,引发孩子们的思考,鼓励孩子们将目光投向大自然:无论是一花一草,还是斜风细雨,都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
想想那些在自然灾害中丧生的人们,如果我们对大自然还不心存感恩的话,那么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将不仅仅是地震,泥石流、沙尘暴……逐步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唤醒孩子们的那颗爱心。
2.2 感谢父母、感谢“监护人”和感谢同学。结合品德课,我利用各种节日,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对留守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会,在实践中体会,在体验中成长。如:爱心家庭作业(为父母洗脚、制心卡片等)、“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为父母过节、组织演讲比赛、开展“成长进步周汇报”活动。并建立老师与家长及家长定期交流制度,时时关注孩子在家的表现,查缺补漏,对症下药。作为一名校长,我有责任使学生感悟到:父母给予我生命,让我健康长成,让我放飞理想,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爷爷奶奶在父母外出打工时,担起了
家中的所有重担,每日为我们洗衣、做饭,教育我们好好学习,不断成长,我们应该感谢爷爷奶奶;同学和朋友给了我友爱,让我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在孤寂无助时倾诉、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让我体会到友谊的芬芳,我们应该感谢同学和朋友。为此,我提倡各班召开“感恩的心”为主题“家”会,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让学生感恩,并让学生畅所欲言,明白父母、监护人和同学的一片真心,并发誓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回报关心他们的父母和监护人!
2.3 感恩从一点一滴做起。我教孩子们从学会说一声“谢谢”开始。从小事做起,小到给“监护人”端一杯水,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大到学会自理,学会自强。要从诸如教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教师有礼貌,尊重老师;关爱理解父母,理解监护人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永不忘记他人的帮助之恩。
3 “感党和政府恩”
在留守儿童中开展唱红色歌曲谢党恩,打扫革命烈士墓碑,请老人讲革命烈士故事等,让留守儿童感悟革命者崇高的奉献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领孩子们到敬老院去献爱心,并从中让他们感受现在的老人多么幸福,他们的幸福是党给予的。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更加懂得了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源于党的正确领导,源于党和国家的富民惠民政策,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激发爱党爱国热情。
4 感师恩
在教育留守儿童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正确引导,只要多付出一份关爱,少一份指责,留守的童年就会多一份快乐,就会心存一份感激,要让他们懂得:“老师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带我寻找生命中最真最纯的意义,让我抛却愚昧,懂得思考,我们应该感谢老师,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呵护。”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给予留守儿童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孩子们一点一点懂事了,我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我打开了孩子们那颗尘封己久的“善良的心”。
“感恩教育”活动成效明显,留守儿童成长了不少,更得到了留守儿童家长和家长的肯定。如佳佳小朋友,父母离异,父亲远走新疆,母亲改嫁他人,由奶奶抚养,家庭非常困难,她性格腼腆,寡言少语,每次去她妈妈家回来后,就很不听奶奶的话,还顶嘴,我开展了“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后,她懂事了很多,能主动帮助奶奶做家务活,洗衣服,打扫卫生,知道孝顺了,她奶奶跟我说:现在我孙女可懂事了,得感谢你呀!阳阳的奶奶感慨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她说:“没想到,我的孙子在短时间里长大了不少,以前叠被、洗衣、扫地等事都不会去做的,现在可好了,我们忙着田里的事,小孩帮我们打打下手,烧饭、洗碗、打扫卫生,还帮忙除草,我们轻松了不少,这得益于‘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懂得了知恩、感恩、报恩,学会了做人。”
通过“感恩教育”活动,促进孩子知恩、感恩、报恩美好心灵的形成,帮助他们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付出、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离不开社会的帮助,培养了留守儿童感恩的心,唤醒了留守儿童的良知,锻造了留守儿童的品性,使留守儿童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使留守儿童明白了:学会感恩,就能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学会感恩,就能带着欣喜与热爱进行生命的远航;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境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拥有幸福快乐,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做人做事
2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
3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
4 中小学素质教育读本
5 教师科学素养读本
6 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与修养
7 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