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失去的一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
仔细想想,在生活中,我也有浪费时间的行为。每到星期五晚上,我就认为星期六、星期天有时间就不做作业,星期六再做也不迟,可是到了星期六,又玩了一天,直到星期天晚上才急匆匆地写作业。
一天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当是不可以把今天的事情放到明天去做,因为如果这样推辞一天,到头来一件事也没做成。
云还是纯白纯白的
我对着天空说烦恼
天空,难道曾经
牢不可破,无坚不摧的友情
就这样脆弱,不堪一击吗
天空,难道曾经
一起经历过风风雨雨的朋友
就这样离我而去了吗
天空,难道曾经
包含着欢笑泪水的记忆
就这样被我丢失了吗
天空,你在聆听我说话吗
天空,你能回答我的问题吗
我失落地低下头
我知道,没有任何能力能挽回
这段已经逝去的友谊
也许,都是我的错吧
也许,朋友不理解我吧
也许,我不应该对她这样
也许,我的心结还没有被打开吧
……
当初,有一份真挚的友情摆在我的面前
我没有珍惜,当失去时
我才追悔莫及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
我会对你说八个字:我和你永远是朋友
异想天开,发型师誓造爱情号飞机
2008年3月的天,浙江宁波慈溪市“地球村”美发会的青年发型师王强,与几名同事去看新上映的电影《江山美人》。看到影片结尾,黎明饰演的隐士抛弃了一切,与美人陈慧琳乘坐热气球“飞船”邀游世界,大家都被这浪漫的爱情感动了。22岁的女化妆师沈佳妮闪着泪花说:“要是我能遇到这样的男孩,我定要好好爱他一辈子。”
沈佳妮的慨叹,让一旁的王强心潮澎湃。原来,王强对美丽的沈佳妮早已暗生情愫,一个月前的情人节,他还给沈佳妮送了11朵玫瑰。但沈佳妮对王强根本不来电,她把王强送给她的玫瑰分给了店里的女同事。
看完电影回到住处,王强辗转难眠,几经犹豫之后,鼓起勇气给沈佳妮发了一条短信:“你是不是向往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的感觉?我可以自己造一架飞机,载着你在蓝天上自由地翱翔。如果我能做到,你愿意搭乘我的飞机吗?”
沈佳妮的短信很快回复过来:“就你?痴人说梦吧!你能造飞机,还来当什么发型师啊?”王强赶紧回复:“请相信我,我真的能做到。只要你愿意,我一定能造出一架飞机,带着你飞上蓝天。”沈佳妮淡淡地回复说:“夜深了,我要睡觉了,你要是无聊的话,就赶紧去造你的飞机吧。希望你早日造出飞机,别让我等到花儿都谢了。”
沈佳妮说的本是一句揶揄话,却使王强看到了一线希望。他不由得喜上眉梢,暗暗发誓一定要造出一架“爱情号”飞机来。
王强计划将以前在四川老家的自造“飞机”弄到慈溪来进行改造。当他打电话给父亲时,却遭到父亲的一顿臭骂。不久,四川发生了地震,王强老家的房子全倒了,他自己制造的“王强1号”毁于地震。
王强不得不从头开始。这一次,王强吸取第一次造飞机失败的教训,先后自学了《空气动力学》、《航空材料学》、《飞机结构力学》等。
历尽艰难,造一架飞机好难
看到王强开始筹划造飞机的事情,沈佳妮担心自己的一句玩笑话误导了王强,就对王强说:“我说的是玩笑话,你别当真。就算你造出飞机来,也不能证明什么。”王强却坚定地说:“既然我承诺了,我就一定要兑现我的承诺。”
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王强开始设计图纸了。飞机设计师制图有专门的软件系统,数据输入电脑便可自动计算,而王强没有,他只能在纸上按照书本上的公式一步一步计算,好几次他都想放弃,但想到对沈佳妮掷地有声的承诺,他又重新捡起笔来
王强要造飞机,同事们觉得是天方夜谭,纷纷嘲笑王强痴人说梦。
几个月后,王强的飞机设计蓝图出来了,开始着手制造飞机了。这一次,他吸取“王强1号”的教训,机身全部采用航空钢材,螺旋桨用轻质型材代替了青枫木……
飞机造到一半时,王强邀请沈佳妮去工地看他的自制飞机。沈佳妮本不想理他,但转念一想:“看看他究竟要折腾个什么东西出来?”于是,便去了王强的飞机工厂――家企业的废弃仓库。
当看到王强一个人满头大汗地鼓捣那个庞然大物时,沈佳妮心里突然有些感动:不管能否成功,光是他的这份毅力就难能可贵啊!
3个月后,“王强2号”终于造好了。2009年11月3日,王强决定在慈溪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外的一片拆迁待建的开淘地试飞。
王强邀请沈佳妮及其他同事参加试飞“仪式”,沈佳妮和同事们欣然赴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都不嘲笑王强了,反而经常去王强的飞机制造厂帮他干活。王强的梦想变成了大家的梦想,大家都渴望“王强2号”能飞起来。
那天,王强几次飞到了几十米高空并顺利着陆,大家欢呼雀跃。
当王强再次挑战高度并飞行到300多米的高空时,沈佳妮不禁有些担心这么高,要是掉下来了怎么办?而就在此时,发动机突然熄火,王强只得滑翔迫降。随着一声巨响,飞机重重地栽落在荒地里
大家紧张地跑过去,只见王强坐在机舱里闭着眼睛,一动不动。沈佳妮吓坏了,扑上去摇着王强的肩膀大喊:“王强,王强,你怎么了?”
这时,王强缓缓地睁开眼,带着几分不甘心说:“我没事,吓了一跳而已。我在想发动机究竟是怎么熄火的。”见王强没有大碍,沈佳妮才长长舒了口气:“不要紧,只要人没事就好了。”
试飞虎头蛇尾地结束了。此后的几个月,王强反复对飞机进行改造并试飞,但依然数次从空中栽落。不同的是,每一次试飞,沈佳妮都陪在他身旁,为他欢喜为他忧。
有一次,王强到杭州湾海滨试飞。那天,王强飞得比以往都顺利,飞机在他的操控下缓缓上升,不断挑战飞行高度。忽然,飞机后面冒出股浓烟,飞机快速下坠,接着一个俯冲,直接插入浅海,沈佳妮的心一下也跌入了大海
沈佳妮一边哭,一边随着人群向飞机坠落的海边跑去。当她在海边泪眼蒙地寻找王强时,她发现一脸漆黑的王强正站在远处挥舞着手中的头盔。原来,飞机栽落在浅海,离海滩不远,王强解开安全带奋力游了上岸。见王强满脸烟尘的样子,沈佳妮忍俊不禁,破涕为笑……
“玫瑰雨”飘洒的天空,爱的就是你这份执著
试飞一次又次地失败了,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危险。但王强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沈佳妮。看到王强次次冒险,她心痛了,开始阻拦王强继续冒险试飞。然而,王强越挫越勇,为了解决试飞中遇到的难题,他决定请假去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旁听,跟那里的师生交流。
2010年5月,王强去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旁听。同学们听说他要造飞机,都很惊讶:“造飞机是很复杂的事情,国家造一架飞机都要请几十个专家来一起论证,你一个初中毕业生要造飞机,这不是痴人说梦吗?”王强却说:“无论世上多难的事情,只要努力去做,总是可以实现的。”
在北航旁听期间,王强根据新掌握的知识,将自己原来设计的“王强2号”飞机图纸进行了改良,并请北航老工程师朱上翔教授指点。朱教授看到图纸时惊呆了,他完全想不到,如此完善的图纸竟出自一个初中都没有毕业的旁听生之手:“这是你自己计算出来的吗?”“不是我一个人计算出来的,还有我的女朋友。”随后,朱教授对王强的图纸作了简单修改,让王强再次改造试飞。
王强拿着经朱上翔教授指点修改的图纸,回到慈溪着手改造飞机。这时,沈佳妮和同事们也常过来给他帮忙。改造之后的飞机,时速可达90公里,理论飞行高度可达3000米,只要不正面撞击,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2010年10月5日,王强再次试飞。
为这架飞机,王强先后投入了10多万元,几乎将所有积蓄都砸在了这架飞机上,而且这次飞机改造还得到了国家级飞机专家的指点,王强可谓志在必得。因此,王强比以前更紧张。沈佳妮看穿了王强的担忧,鼓励他说:“你别担心,你就像平常一样,该怎么飞就怎么飞吧”
沈佳妮的鼓励令王强信心十足。那天,王强特意换上新买的白衬衫、牛仔裤。看着戴着墨镜英姿勃发的王强,一种特别温柔的感觉在沈佳妮心里慢慢地荡漾开来。上午10点,一切准备妥当,王强启动发动机,加大油门,拉动操纵杆,飞机快速滑行,离开地面,飞向蓝天
100米,200米,500米,800米,1000米……飞机在杭州湾海滨盘旋飞翔,不断攀高,最后飞到了1000多米高空。10多分钟后,王强渐渐降低飞行高度,最后顺利降落。王强成功了!大家欢呼着向王强跑过去,沈佳妮更是激动地一把抱住了王强。
2011年春,王强接到了意大利COLORS杂志一场名为“交通来自全球各地的自制交通工具”的展览邀请,在上海虹庙艺术空间展出。“王强2号”一登场,便成了现场的焦点。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新闻媒体对王强进行了专访。
2011年情人节,王强带着沈佳妮又在杭州湾海滨试飞。飞机升到200多米的空中时,天上突然下起“玫瑰雨”,一片片玫瑰花瓣从天上飘落,接着,飞机上垂下红色条幅,上面写着:“沈佳妮,嫁给我吧!我要带你到幸福的蓝天上自由翱翔。”
原来,王强早就策划好了,他做了求婚的条幅,并买了999朵玫瑰,全部剥成一片一片的花瓣,给沈佳妮下了一场爱情的玫瑰花雨。沈佳妮被这漫天的浪漫感动得落泪。
他,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余生,远慕夷齐之高义,他眼中,国乃“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繁昌。兴趣盎然地看这段历史,叹他心无朝政,但偏偏被推上政治舞台;叹他只想在名缰利锁之中做一个脱巾独步的逸士,却偏偏被国事所困,成为不了一代风流才子。
作为昔日一国之君的他,故国已土崩瓦解,一切辉煌、幸福都随之已经成为不可触摸的往事。旧事如梦,不堪回首,历史涛声,无限惆怅。兴趣盎然地看这位被囚之君,内心却常想:假如历史可以重新来过,那位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的千古词帝,是否还能不问政事,专修词艺?
不曾识干戈,不曾意料到自己变成任人宰割的“臣虏”,他不忍目睹破碎的山河,不忍面对逝亡的百姓,于是独上西楼,剪不断心中的似水柔情。他被拒于汴京,日夕以泪洗面,泪泣琵琶间,抚奏一曲千古帝王的凄凉,于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道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春花秋月的美好,囚徒生活的凄惨,故国山河依旧,可人事已非,江山虽美却不能归,抚今追昔,何得肝肠寸断涕泪双流?亡国之恨,故国之思,恣肆又绵尽无期。他一袭白衣立于窗前,问自己,人生终究是痛苦的,那么人生的慰藉何在?人生的归依何在?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火光扬,朱阁上,饮一壶镶琉璃的觞,而又杯尽人亡……
对历史感兴趣的我,感叹他悲凉一生中的千年遇难,感叹他彷徨的身影被淹没在历史的风尘中,感叹他悲哀地随着牵记而去。
关键词:天主教 明末 瞿式耜
无论朝代的更替如何,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潮流一直都是儒家思想,封建王朝在这种思想统治下逐渐鼎盛,明末的封建制度更是达到了历史的顶峰。知识群体对于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追随使得他们对明末传入中国的天主教本能地采取了抵触的态度。然而随着利玛窦等一批深入中华文化内部的教徒的到来,天主教的教义思想逐渐在他们所在的各个城市里被人们所熟知,众多天主教堂的建立也使得信教群众数量有所上升。众所周知,朝代的更替总是会带来一批文化与精神上的遗民,然而明末遗民群体之强大和他们对前朝的眷恋、对当朝的反抗强度远远超越了之前的朝代。钱基博曾说:“是国亡,民彝之性亦亡也。民彝之性亡,而国非其国,民非其民也。”①对于有着根深蒂固“华夷”观念的汉族士大夫来说,明朝的颠覆、异族的入侵意味着华夏民族的灭亡,他们的殉节不仅是殉国,更是为民族而殉。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之所以会有如斯激烈的反应,是基于封建伦理道德、基于儒家思想的忠君忠国。毕竟封建王朝的帝王都用死来殉国了,那些应该为君而死的士大夫如若存活着,又怎么不会被认为是偷生呢?对于这一点,早先的学者早有过深入的研究,以他们的研究成果来反观当时那些天主教传入后信奉天主教的士大夫们在面对朝代颠覆、自我去留的选择时的态度,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中国被儒化了的天主教徒的代表人物,他们所做的人生抉择也是一种儒家文化与天主教“信仰”观念所结合的复式抉择。本文将以瞿式耜为例,通过分析他诗歌中反应的思想情绪与他本身的人生经历来试图阐释这一点。
一、明末天主教的传入
在利玛窦之前,天主教在中国始终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立足,他们甚至连大陆都很难踏进,所到之处皆受到排挤和质疑。而以利玛窦为首的新一批耶稣会士受到士大夫的启发,转而进行了文化传教、知识传教的模式。他们带来西方先进的仪器、数学知识、记忆法等,以此作为桥梁与中国的士大夫进行交游,并在交游的过程中逐渐向他们灌输天主教义的思想。这种文化传教的成果对于当时的西方教廷来说应该是成功的。1592年,利玛窦翻译《论语》和《四书》,试图证明天主教和儒教有相通之处。利玛窦试图解开天主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相悖点,他将中国人的祭祖行为解释为与天主教义中的孝义相通,将敬拜孔子的行为解释为人们感谢其伟大著作的纪念方式,希望以此来解除孔子崇拜与天主教义只准信奉一神的冲突。明代首批入教的士大夫,史学界称之为“儒家天主徒”,崇祯年间甚至宫廷中妃嫔王子都多有信奉天主教者。当时圣教的传到地即建立天主教堂的城市有肇庆府、韶州府、南昌府、南京、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士大夫信教者中较为知名的有瞿式耜、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瞿太素、冯应京、张焘、金声、吴历等。
二、天主教的儒化
天主教经由利玛窦入华以后事实上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天主教义的基础是“三位一体”论,然而在中国思想里很难找到类似的表达。中国的儒家经典教义都是以现实经验为最终目的,指导人们的经验生活,然而“三位一体”是一种信仰,并不是一般经验所能理解。
因而当时入教的天主教徒们倾向于将天主教义附会在他们所熟知的儒家教义之上,利玛窦循此逻辑将儒家思想中的宗教成分进行了重新的阐释和定位。他择取古典文献中能被天主教义理进行诠释的部分,证明天、儒的同一性,试图将儒家之“天”与“上帝”进行对应,将儒家之“仁”与天主教的“爱”进行对应,以这样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转化为天主教化的思想。尽管这种方式多多少少改变了西方天主教义的本来面目,但确实使得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他们在接受这样的字义转化的同时会将以往的儒家思想经验附着于天主教义之上,从而尽管身份上转变为了天主徒,他们依然无法抛弃儒家思想的约束,这一点在瞿式耜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
三、天主教在当时的影响
通过利玛窦等人的改良,天主教在“敬天爱人”上和儒家实有相通之处。而在抗清活动中,天主教徒和大部分耶稣会士也都站在明朝一边。中国天主教会之所以采取支持明朝政权的做法,原因有三:第一,当时的教徒全是汉族,官僚缙绅士大夫居多,他们必然和东林、复社一起支持明朝,以保护自己的官职、田产、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第二,四十多年在北京、南京、南昌等地的皇室传教,传教士与皇室和诸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和关外的清朝政权,传教士没什么联系;第三,许多传教士和天主徒在战争中,长久深入地卷进了明朝军事。有的带兵打仗,有的作军事顾问,有的供应军火。崇祯七年(1634),王征在家乡建立天主教平信徒慈善救助团体“仁会”。在《仁会约》中,王征交代立会宗旨:“西儒所传天主之教,理超意实,大旨总是一仁。仁之爱用有二:一爱天主万物之上,一爱人如己。真知畏天命者,自然爱天主。真能爱天主者,自然能爱人。”仁会强调“天”和“人”两方面的结合,看似像“天人合一”之类的儒家命题,其实它反映了天主教给儒家思想带来的变化。“爱天主”无疑是灵性信仰,“爱人”就经常会有世俗的做法。这是一个“灵与肉”、“天国与现实”、“宗教与社会”的西方近代文化中的普遍命题。从这一点出发,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对于明朝的遗民来说也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对于朝廷和君主,儒家的理念是“忠”,但这种“忠”失却了个体的存在,是高于个体的“忠”。在这种“忠”里人是可以被磨灭的,甚至会被扭曲,如同万历年间无数士大夫为了博取名声而死谏一般,他们并不是真的如此正直,而是在用性命博取死后的留名。天主教的“信仰”则与之不同,他强调的是一种结合,即人在爱天主的同时,也升华自己。如果以此理论推及到明亡后遗民的态度,那么信儒教者大抵就是一个死字,或者就是成为贰臣,而信天主教者则应当抛弃所谓的殉节观,为自己的“信仰”而反抗。当然,对于民族的热爱和国土被异族入侵的悲愤与殉节观是两码事,作为一个天主徒来说,人的整体构成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去对待重大的社会变革。
拿瞿式耜为例,出生于忠孝世家的他自然是谨守礼仪道德,面对异族入侵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也是国不复国的悲痛,然而如果仅仅是儒家的保守思想,他可能也如其他众位士大夫一样,选择以死殉国。天主教教义里,自杀是被禁止的,而他们所秉承的三位一体的理念也不是以君王和国家为中心。瞿式耜尽管在仕途上并不顺利,但面对国家的困境,他选择的是一条长期的抗清之路,并直到最后以死结束自己的使命。也许有人会说,战斗而死和一开始便选择和国土同亡难道不是一样是以死殉国么?我却不以为然,那些一开始便与国家一同死亡的士大夫,其历史价值和自我价值何在,他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觉得死亡才是对国与君王最忠诚的表现方式,殊不知这样的死亡反而泯灭了他们所可能拥有的价值。瞿式耜不一样,不能说他的反抗一定是因为天主教义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天主教义的解读无疑帮助他去体会到了在民族颠覆的时刻自死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天主教义讲求爱天主、爱人,这里的爱人并不是单纯地世俗地爱护别人,也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这种经过反抗而最后成全的死亡是有明确目的性的,也将人个体本身修造成历史的一部分。
四、瞿式耜其人及其天主徒身份
瞿式耜,万历十八年(1590)年出生于一个“四代甲科,鼎鼎名家,世传忠孝”②的官宦家庭,一生忧心国事,但仕宦沉浮。明亡后,瞿式耜在南门王朝任职,在桂林致力于抗清事业,被擒后不听劝降,于狱中做《浩气吟》四十首,以气节闻名,终慷慨赴义。
有关瞿式耜的天主教徒身份,许多史学资料都有佐证。“明末有瞿式耜者,圣名多默……与式为从兄弟”,③《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如瞿式耜等人,首为天主教热心信徒。”④《中国天主徒史》:“另外两名天主徒……就是广西的总督(临桂伯)瞿式耜(瞿多默,Thomas)和曾在桂林战斗中大败清军的焦琏(焦路加,luc)。”⑤《在华耶稣会士列传》:“艾儒略传引巴笃里《中国耶稣会史》说:“一六二三年(天启三年)瞿太素子名玛窦者(按即式),邀艾儒略赴常熟开教。其从兄进士式耜曾经儒略授洗,由于他的努力,教务颇为发达,几个星期中便有二百二十余人入教,式耜某叔伯的功绩尤多。式耜受洗后,曾在宅门外张贴‘僧道无缘’字条,又以耶稣圣号代替一切偶像。”⑥这些史料都证明瞿式耜是天主徒,他于天启三年即1623年,经其从弟瞿式介绍结识意大利人天主教传教教士艾儒略,研究利玛窦所著《天主实义》等阐扬天主教教义的书籍,随后受洗礼而正式入教。虽则亦有不少学者对瞿式耜的教徒身份有所争议:“有教史未必误,而教外典籍无法证明者,如瞿式耜之奉教,教史言之凿凿,而吾人至今尚无法在教外典籍证明之,破疑后人弥缝之密也……然则瞿式耜奉教之迹,为其后人所削,亦或有之。然终无法证明也。”⑦然而从目前的史料来看,瞿式耜确为教徒的可能性更大,毕竟信仰和文学之间并不是从属关系,而后人的修饰也是大为可能。在此,就以瞿式耜教徒的身份为前提,分析他诗歌中表现天主教义的部分,这部分虽则很少,但笔者试图从中理出它对于瞿式耜遗民身份的影响。
五、瞿式耜诗歌中的天主教色彩
由于瞿式耜的生长环境,他对于宗教的信仰受到了来自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因此在他的诗歌文集中,出现有关天主教义的内容并不多,但在他的抗清生涯中,在明朝将要再也不复存在的恐惧里,他依然留下了些许用天主教义进行自我思考的诗篇。
自誓其二
平生美好境,此日复何求?
天地一身外,江山不我留。
悟因空后得,心向死边休。
领受须欢喜,参同在小楼。
诗句中的“领受”二字显然来自天主教义,经由信仰,瞿式耜视死亡为领受上帝的拯救,得享永福。
其三
若论成人事,临危止一端。
圣贤原节取,世俗已惊看。
死岂求名地?吾当立命观。
乾坤留此夕,忠魂也教安。
诗中说所谓圣贤是凭借节气来取舍,而他们的这种节气是求一死以让世俗惊诧。然而瞿式耜认为死并不是为了求名而去,他所追求的是生命的价值。他所谓的忠魂也就是天主教义中灵与肉的问题,肉体的死亡并不是最高境界。
其四
佛教言生死,无过一了缘。
朝闻才是道,圣训已居先。
临节征完养,成仁诵昔贤。
到头方梦醒,在我不由天。
在此诗中,瞿式耜阐明佛教教义中生死只是一个“了”字,而儒家教义又说“朝闻道,昔死可矣”,然而等到灾难来临想要通过诵奉圣贤来成仁是行不通的,当头来才知道,想要成仁还是要靠天主教的“圣训”,拥有自己的信仰,并为其而奋斗。
浩气吟其二
正襟危坐待天光,两鬓依然劲似霜。
愿作须臾阶下鬼,何妨慷慨殿中狂。
凭将榜辱神无变,旋与衣冠语益壮。
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
“待天光”三字是典型的天主教语言,意为等待耶稣天主之光。结合浩气吟的产生背景,瞿式耜在等待死亡的过程里,是带着的,正是有着死亡为拯救的信念,他才能够坦然面对死亡。
六、结语
天主教的传入在明末时产生了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冲击,而信教的士大夫研究天主教义以后也对他们的人生选择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选取了瞿式耜这个例子去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新的研究明末遗民思想、文学作品的突破点。
注释
① 孙静.明遗民录[A]//清代传记丛刊・遗逸类[C].明文书局印行.
② 瞿式耜.瞿式耜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86.
③ 萧若瑟.天主教传行中国考[M].民国丛书.
④ 王治心.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M].东方出版社.
⑤ 沙百里.中国天主徒史[M].耿,郑德第,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28.
⑥ 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M].中华书局,1988:277.
⑦ 陈垣.陈垣学术论文集[M].中华书局,1980:200-201.
参考文献
[1] 孙静.明遗民录[A]//清代传记丛刊・遗逸类[C].明文书局印行.
[2] 瞿式耜.瞿式耜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 萧若瑟.天主教传行中国考[M].民国丛书.
[4] 王治心.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M].东方出版社,1996.
[5] 沙百里.中国天主徒史[M].耿,郑德第,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6] 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M].中华书局,1988.
[7] 陈垣.陈垣学术论文集[M].中华书局,1980.
[8] 陈燮君.利玛窦行旅中国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