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诗歌摘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抄让我与书籍成了好朋友。在朋友那里,我收获了知识;在朋友那里,我增长了词语的积累;在朋友那里,我感受到文学的经典。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轻轻闭上双眼,享受书的乐趣,睁开双眼,回到现实世界,体验书与人事间的各种关系。我总爱把书中的妙句摘抄下来,一字一句,使那份感情存留下来,留在我的书页上,留进我的记忆中,也留进我的心里。
随笔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自己。在随笔中,我领悟到人生的成功与失败,明白了种种人事间的真理。我与大自然成了好朋友,我把四季的故事记在书页上,把气象万千的世界静心写下来;我融入了爱的世界,把周围的真情细细描绘;我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把人生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下来。我的喜怒哀乐,身边的趣事,这些故事也一笔一划地记在了我的书页上。
摘抄与随笔,像一首动听的歌曲,唱出了青春的旋律,跳动着希望的音符;像一扇小小的窗口,窗外却是奇幻无比的大世界;像一根根蜡烛,虽然微小,却发出明亮的光芒。摘抄与随笔,不仅让我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的知识,也让我们体验生活,走近世界,引领我们走向未来。
让我们拿起手中之笔,留心观察周围的世界,寻找周围的信息,写下爱的光辉,写下生活的色彩,舒展生命的长河!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课堂 诗歌教学
中华诗词是文字洗炼含蕴丰厚的文学精品,对提高师生文学素养,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普通话讲用水平,促进语文科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中华诗词是一个精美典雅的艺术世界,具有和谐的韵律,工整的格律,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诗情画意,有优美的意境,让学生学习诗词可以美化他们的心灵,增强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素质教育是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的教育,而中华诗词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生动,诗词进校园可以让中小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可以以其超常不凡的想象,新奇巧妙的构思启发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总之,让诗词进校园能够促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zya初中语文学科网站群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有人说,语文太难教了,可是,虽然我不是什么优秀教师,也没有拿过什么大奖,我仍然觉得,生活处处皆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只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其实充满乐趣。zya初中语文学科网站群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知道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怎样设计好语文课,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大课堂,这是我们所必须思考的。zya初中语文学科网站群zya初中语文学科网站群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诗歌是诱人的玫瑰,有“语言的钻石”之美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我们正可以借助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的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zya初中语文学科网站群
九年级语文上下册第一单元课文都是诗歌,我在语文教学中就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诗歌的熏陶。zya初中语文学科网站群
学习时我并没有按照正常的教学设计教学,而是先把注意力引向诗歌,大家都很喜欢诗,谈起诗来津津乐道,但同学们说的都是我国的古诗词,看得出他们小时候都背了不少古诗,可是问起他们对诗歌的认识和感受,就都哑然了,普遍反映有距离,太深奥。于是我抓住时机给他们介绍新诗,大家来了兴致,争先恐后说诗,连打油诗都想起来了。这样学生会积极参与,同学们对语文,特别是对诗歌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zya初中语文学科网站群
课外摘抄是语文老师喜欢布置的一项作业。如何让学生抄有所用,如何配合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摘录,我也动了一些脑筋。每周我都给学生规定抄录的范围,内容要求,为了配合诗歌教学,我布置学生分专题抄录了古今中外各种诗歌,有时,按照主题抄录,有时按照体裁抄录,有时按照时代抄录,在反复摘抄的过程中,学生熟悉了诗歌,学会了分类学习,比较学习。积累,这是第一步。zya初中语文学科网站群
第二步,我利用国学课给学生做讲座。每周四下午都有国学课,课上给学生做诗歌讲座。我给学生介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我们一起交流古诗十九首、唐诗、宋词、元曲,讲现代诗、古体诗,格律诗、自由诗,中国诗、外国诗……虽是泛泛而谈,但是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诗歌大门被孩子们推开了。打开一扇门,走进一个世界!zya初中语文学科网站群
一、诵读――以读促情
诗歌源于歌唱,是古人为了传递情感而生成的产物。如《离骚》就是屈原借助于歌词的形式在“鸣不平”,虽然教材中呈现的诗歌是静态的,我们今天听不到古人的歌唱,不过我们可以借助于反复的、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从实践经验来看,学生反复地朗读,能够与诗人复杂的情感相融合,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获得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如何科学引导学生朗读呢?
教学有法可循,朗读亦是如此,一定要循序渐进,切忌一开始就高要求,应从培养习惯做起:使用普通话进行诵读;注重字音的准确;注重断句;读出语气、语调。在学生有了一定基础,朗读水平有所提高时,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由朗读向诵读发展。当然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办学条件也存在着差异,我们应从实际出发,采用亲自示范或是多媒体示范的手段引导学生正确地诵读。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积累――厚积薄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充分体现了积累在诗歌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没有积累就没有输出,积累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从当前的高考满分作文来看,文章中不时会有清词丽句出现,突出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古典诗歌积累。那么,中学诗歌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实现厚积而薄发呢?
首先,要熟读和背诵。很多学生不喜欢背诵,读书读不出声来,更是将背诵视作绝境,时常绕道,有时为了考试才不得不背记一些名言、名篇、名句,缺乏内在的驱动力,学生诗歌学习的效果低下。那如何保证诗歌诵读、积累的量呢?教师除了诗歌鉴赏课外,应充分利用好早读的时间,采用抄录、投影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赏析古诗词名篇,并限时背诵,让学生有学习的紧迫感。
其次,引导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并经常将摘抄拿出来翻读。这种方法看上去笨拙,不过效果良好,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功底会稳步提升。
再次,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做好课外积累,诗人不仅仅留下了教材中的诗词,还有其他名篇佳作,课堂学习后应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通过对同一作者其他诗词的分析与鉴赏,从而发现其写作特点,这样的链式记忆效果更佳。
三、发现――自主探究
新课程倡导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诗歌更应注重情境。从篇幅来看,诗歌与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相比显得短小精悍,而且更为形象和直观,学生能够很快地切入。高中教材中的诗歌大多具有情节,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提前翻阅,自己发现、探究并感悟诗词中的意境。虽然自主发现可能存在着理解上的片面性,但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其思维的发展和深化。自主阅读和发现的过程是学生从大脑中提取记忆表象的过程,也是质疑的发端。
例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学生自主探究后发现教参对“鸡鸣桑树巅”的解释有问题,提出了质疑:“鸡可能飞到桑树顶上叫吗?”“是古代的鸡与现在的鸡不一样,还是古时的桑树与现在的不同?”学生的这一质疑很有道理,学生的思维不仅仅抓住了文字,还联系到了生活。那么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品读,发现前一句“狗吠深巷中”意思很清晰:狗叫声从深巷中传出,这一句写的是人的听觉,那么紧承上句“鸡鸣桑树巅”也应该写的是听觉,这样一理解,本句应该为“鸡鸣之声高过树巅”之意。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参与度很高,教师还可以再追加一个问题:既然这两句都是在写听觉,表现的是怎样的意境呢?鸡鸣犬吠,却没有人的声音等等,学生很自然地联系到诗人借助于这两句反衬出村庄的幽静。
四、想象――发散思维
诗歌短小精悍,却极富想象力,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诗歌教学应该借助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联想意识和想象能力。
例如,学习《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客观景物的描写,让学生运用“蒙太奇手法”将景物描写稍加组合拼接为一幅绝妙的风景图。再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几句中感悟祖国山河壮丽,联想到世间万物的争奇斗艳,感受到一代伟人的雄心壮志,并从中吸取营养,获得情感的升华。
通过对诗歌的咀嚼、品味,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形成自己特有的感悟,在感悟这些极富感性的诗句时可以将学生带入一种艺术创造的境界,获得语言素养的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敲响了警钟!然而,初中生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大家探讨。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以课内学习带动课外阅读
教师把语文课当作阅读课,将课内的课文作为范例和引子,并积极的进行“诱导”阅读――对比拓展阅读。启发诱导学生进行积极阅读,帮孩子开启通往课外阅读的大门。
例如,讲到的《沁园春・雪》时,让孩子们了解的人生经历及其自信、豪迈、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在文学、政治、军事上表现出来的卓越才能,引用其大量的诗句、名言,列举多篇著作,让学生深刻体会的人格魅力,引起孩子对的仰慕和崇敬之意,激发学生查阅相关书籍。我在讲《孔乙己》课文时,让学生阅读了《孔乙己离开酒店以后》,还让学生对比分析了《范进中举》,拓展学生的思路,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争相表达自己的见解,直到下课还争论不休。
长期的对比阅读和拓展阅读,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更好地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这要求教师要多读书,尽量丰富语文课堂语言,掌握教学艺术,上活语文课。
2.尊重学生阅读兴趣与推荐阅读书目相结合
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兴趣,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自由。但是,中学生缺乏辨别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
在阅读课上,学生都会拿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看。有名著,也有天下趣闻类的杂志,还有一些比较流行的穿越小说。我不会明确的告诉学生哪些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能读,但是我会积极引导,让他们发现在众多的书籍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最有价值的书籍。这样,既表达了对学生的尊重,又实现了阅读指导的教学任务,学生都乐于接受。有时候还积极地让学生相互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在对比中受到启发。
例如:北师大于丹老师做客《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她积极的人生态度,渊博的学识,温暖如春的话语,一时间引来众多人的崇拜和敬仰――当然我也不例外。我积极地向学生介绍于丹老师,介绍她《论语心得》,并积极推荐于丹作品,班级一时间出现了“于丹热”:谈论她的为人处世,探讨她的书籍……在这样的带动下,同学们也通过《百家讲坛》,走近了纪连海、易中天、余秋雨等老师。现在,余秋雨老师的《山居秋暝》《文化苦旅》《借我一生》《千年一叹》,我们班的同学几乎都已经读过。
阅读成了我班学生的最爱。
我向同学们推荐这样的书籍:
(1)课标要求中学生必读的课外书。
(2)课文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或课文作者的作品。例如学习《孤独之旅》时我向同学们推荐课文作者曹文轩的作品,《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再见了,我的星星》等。
(3)与课文体裁或主题相关的作品。例如:学习了戏剧,我向学生推荐贺敬之的《白毛女》,的《雷雨》等。
(4)流行作家的作品。例如:我在不同的时期向学生推荐过韩寒、郭敬明、罗琳、莫言等人的作品。
(5)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的作家作品。如余秋雨、毕淑敏、莫言、等人的作品。
(6)学生们平时很少涉猎的作品。例如:有时给同学推荐司汤达的小说,拜伦的诗集等。
我向学生推荐书目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2)趣味性与深刻性相结合
(3)时尚和经典相结合
(4)中外作家相结合
(5)阅读和影视相结合
3.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结合同学们的阅读,班级会定期开展以某一人物或某一作品为主题的讲演会、故事会、辩论会、讨论会等活动,例如:学课文《杨修之死》同学们掀起读三国的热潮,及时开展“三国人物我评说”活动。学习古文单元孟子、老子、墨子的作品,结合原来学习的孔子的作品,开展“诸子百家讲坛”演讲会。同学们精彩的演讲和点评,勾起更多同学们阅读的渴望,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也是对学生阅读内容作了指导。
4.树立榜样,用榜样带动全体
我班有位学生成绩平平,但思想却非常成熟,作文语言功底更是班内很多同学无法企及的。在和学生的聊天中,发现了这个学生嗜好――读书。每次作文评讲课念他的范文时,我总是把他语言的灵活、幽默,构思的精巧,思想的深刻和他平时热爱阅读结合起来表扬,并且让他谈自己的读书经历,以此让学生明白:想要提高作文水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我们班在他的影响下读课外书的同学渐渐地多了起来,并且,作文由原来入班时只能挑出一两本范文,到后来一学期下来,能跳出来十多篇范文来。看到他们阅读的热情高涨,写作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心里感到很欣慰。
另外,我经常还向学生介绍名人读书的事例,以此激发同学们的课外阅读的热情。我向同学们介绍读《资治通鉴》的故事,欧阳修马上、厕上、床上――“三上”读书的故事……同学们听后受到了教育和感染,在不知不觉中也爱上了阅读。
二、指导学生科学阅读方法和科学安排阅读时间
很多同学甚至语文教师会抱怨,课业作业那么多,哪有什么时间去课外阅读。最初我也有这个困惑,课标要求的十大名著要看完都不可能,更不用说看各类书籍了。后来我发现只要有科学方法,并巧妙安排时间,就可以让学生实现课外阅读的要求。
1.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1)不同的阅读书籍,不同的阅读方法
书籍繁多,即便是推荐书目,让学生有效阅读也得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指导就必不可少。
初中课本上介绍了很多种阅读方法,都只是作为课后自读内容,老师一定要归纳总结,对学生进行案例式指导,让学生懂得何种书籍需要精读,何种书籍需要快读。还要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和测试,在短时间内让大部分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为以后大量的课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找准阅读突破口
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体例安排,这就需要我们找准突破口,尽快抓住阅读核心。例如《西游记》小说的阅读就要告诉同学们要从回目、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自己的阅读体验感受、对主要人物事件的点评等方面去阅读。阅读诗歌要从诗歌的背景、诗歌的内容、作者表达的情感、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节奏等方面阅读,还要告诉同学们抓住诗歌的关键词、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容等。读不同的体裁文章或书籍,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体裁的文章或书籍,学生自己就能把握阅读的角度了。
(3)不动笔墨不看书
必须掌握四种动笔墨的方式:摘抄式、批注式、心得式、索引式。
摘抄式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阅读材料中的原始内容以备后用。我要求学生必须有摘抄记录,在早读的时候背诵一些优美诗词和语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他们写作水平。
批注式主要是对自己的书籍或者剪辑收集到的资料做批注,以备自己查阅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相关内容。
心得式是一种阅读和写作完美结合的一种方式。我要求学生每周都要写自己的阅读心得,可以从文章赏析角度,也可以从内心感悟角度,这样不但是学生对阅读有更深的认识,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索引式是快速做阅读笔记的方式。这类一般适用于较长的阅读材料。如果还做摘抄就会浪费很多时间,这时,就可以对阅读材料做归纳总结,用自己的语言将内容概述出来,在自己需要此类材料的时候能够及时查阅。
对此,我要求学生必须有阅读笔记本。我也会及时检查,学生使用哪种方式我都会及时予以肯定,很受学生欢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逐渐形成了。
2.巧妙安排阅读时间
阅读课和假期是学生阅读时间。科学安排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是这么安排的:
阅读课,提前定下阅读主题,让学生提前准备阅读书籍。因为有良好的阅读氛围,是阅读收效较大的时间。阅读主题我常常安排阅读与课内学习有关联的阅读内容,或者是学过课文的拓展,或者是新课文的相关内容阅读。这样既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课文,也拓展了知识面,增强了阅读能力,实现了课业学习和课外阅读双丰收。
例如,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小说单元,我会以名著中的人物为阅读主题,既实现了名著阅读,也让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再如,我们学习九年级下册现代诗歌的之前的周末,安排学生阅读有关舒婷的生平介绍并阅读《致橡树》等诗歌,阅读有关戴望舒的生平并阅读《雨巷》等诗歌,阅读了解朦胧诗和象征诗歌的特点等。待讲到这些诗歌的时候,由于同学们在周末都做了充分的预习,我们在加强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积极性特别高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也相当的到位。
我们一年内有很多假期,有周末、五一小长假,还有寒暑假。利用小长假读200页以内的书或根据需要推荐名著的某些章节。寒暑两个假期,给学生们布置课本上推荐的名著,
例如九年级上学期课文有选自《水浒传》的《智取生辰纲》,根据需要,我们分章节读《水浒传》的前20回,要了解的重要的人物基本都在阅读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智取生辰纲》,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解读,对人物性格有全面的分析和把握。
星星心中的语言是一个美好的心愿,
这个心愿是纯纯的,不知他在心中祈祷了多少遍。
心中有星,星中有心。
星星是羞涩的,不敢把他的所有美丽展示给人们看。
心是腼腆的,不敢把他所想的全部说出来。
星星是善良的,默默向月亮许愿,给别人祝福。
心是多愁善感的,常常被真挚的话语打动。
寂寞的夜晚里,群星一起许愿,
这祝福胜似诗篇,却又平常:
“快乐是帆,祝福是船,
快乐的帆带着祝福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