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科技发展

物流科技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科技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流科技发展

物流科技发展范文第1篇

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城市配送是城市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物流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支撑。从目前特大型城市配送发展情况来看,依然存在阻碍城市配送发展的“车辆进城难、通行难、停靠难”等问题和城市配送过程“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等现象。因此,单纯依靠市场作用来推动城市物流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至少是在现阶段,政府应在其中承担重要的角色。

首先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城市物流发展带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确定了十分明确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美国在其到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结构或交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化的,性质是环境友善型的。

欧洲在20世纪80年代尝试一种新的联盟型或合作式的城市物流新体系,即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其目的是实现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物流与信息流的整合,使企业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加强相互合作,改变原先各企业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实现更高的物流效率,从而减少无序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其中,英国政府认识到城市物流的低载运率和低行驶速度造成城市物流的低效问题以及各种污染物排放带来的不可持续发展问题,便在城市物流内部成立了货运分拨与物流组织,以解决城市货物分拨与配送问题。而德国城市卡塞尔在为改变原有的低效率城市物流而进行的新规划中,强调所有的项目参与者包括当地的零售商所建立的城市配送企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设立城市配送环保专区

欧洲多个地区在城市内建立了城市配送环保专区,早在20世纪末,瑞典就在斯德哥尔摩、哥特堡、马尔摩、隆德的中心城区设立城市环保区(The Environmental Zones),对货运车辆的DPM(diesel particulate matter,柴油颗粒物质)、HC(hydrocarbons,碳氧化合物)和NOX(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制定严格的控制标准,以提升城市空气质量,降低噪声污染。该项目仅允许车龄8年以下的柴油货运车辆进出环保区,车龄15年以上的车辆禁止进入环保区,除非这些车辆安装经许可的排放控制设备后,才可以进入环保区。该项目实施一年后,对其效果的评价结果显示:DPM减少20%,HC减少10%,NOX减少8%,总噪声的强度也明显降低。

德国联邦政府出台法规,要求各州政府在主要城市建立“环保区”。并在其“环保区”相关法规规定:尾气排放仅达到“欧I”标准的汽车禁止驶入“环保区”,达到“欧II”及“欧III”标准的汽车进入“环保区”的有效期截止到2010年。2010年后,所有汽车都必须达到“欧IV”标准,否则将被拒之城外。在英国伦敦,交通部门发起了一项“低排放区(low emission zones)”的倡议活动,该活动旨在减少城市交通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该活动将使用一批摄像机监控大型柴油货车的废气排放,并对其中排放超过欧标的货车实施大额罚款。此项措施将有助于改善伦敦的空气质量,以保障数百万伦敦居民的身体健康。

强化城市货运车辆

交通管制与管理

丹麦的哥本哈根执行城市货物运输条例,采取了分区限制运输的策略。哥本哈根制定了一个关于车辆在老城区内行驶必须持有具有证明的规定,同时拿到通行证的车辆还需达到一定的利用率和发动机技术要求。有关专家指出:“此条例成功地使得货车的数量减少了,这说明通过最大化货车利用率来减少货车数量比要求清洁发动机或收取通行费更有效。”

国外许多国家的一些城市对配送车辆的管理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以提高车辆的运营效率,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例如,欧洲部分国家通过征收拥堵费的方法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例如,2003年伦敦在其大约22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引入了拥堵收费计划,以减轻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城市交通质量。具体做法是每辆在交通高峰期通行的货车加收5英镑,该计划实施后,收费区内的交通拥堵减轻30%。不过,当客户仅在收费时段接受货物配送的话,会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负担。通过调查显示,哥本哈根市区的55%货运车辆的载货量不足其车辆设计能力的20%。为了更好地利用每部车辆的载货能力,哥本哈根在“城市货运法令(city goods ordinance)”中规定了进出城市的车辆管理标准。

推动共同配送新模式

由于城市货运车辆夜间配送可以确保快速配送,减轻货运对城市交通拥堵的压力,因此,夜间配送计划也成为发达国家改善城市交通的惯例。并且,发展城市共同配送,更有利于节约资源,共同配送是一种一些发达国家鼓励和正在采取的城市物流配送模式,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配送的效率,降低城市配送对环境的影响,因而代表了未来城市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柏林和斯德哥尔摩通过建立共同配送的示范体系,有效地推动城市共同配送的进程;日本政府有关部门在与行业协会、物流企业和货主企业的协调和沟通中,采取积极的方法,为共同配送提供更加便利的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共同配送方式已经成为先进城市物流地区正在普及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城市物流节能减排,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销售损失,降低“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并提高物流提供商的专业化程度,从而促进城市物流产业升级。目前尽管在一些城市实施共同配送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例如不同的商品(日用品、食品、药品、服装等等)特点不同,对仓储、分拣、配送等各物流环节的要求也不一样,共同配送存在一定难度。

此外,共同配送往往需要商品供应商、集运中心、大型商贸零售企业等各方面的联系与合作。目前比较成功的范例是英国的布里斯托城市实施的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其主要由政府与三方物流企业共同建立并实施,其中,布里斯托城市集运中心是在当地政府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的,旨在服务拥堵的城市中心区域。集运中心的运作有益于改善空气质量、降低交通拥堵(尤其是中心城区)、缓解停车和货物装卸的压力;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的道路使用;为零售商店提供更多有益的服务,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品质。并且,集运中心的建立得到欧盟特别项目的支持,并被用来评估城市物流的价值。

物流科技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

一、现代物流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领域的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据统计,目前我国商品周转率只有发达国家的30%,每平方米库存的商品量只及发达国家的25%,配送差错率为发达国家的3倍。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左右,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左右,仓库过剩量达到40%,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产业引导和规划,时下又有许多企业正热衷于建各类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立体仓库,这无疑会加大物流资本存量。

(二)物流活动的诸多环节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1.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一是交通工具本身产生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二是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导致货物迂回运输,增加了车辆燃油消耗,加剧了废气和噪音污染;三是集中库存产生了较多的一次运输,从而增加了燃料消耗和对道路面积的需求,破坏生态。从环境角度看,即时配送(JIT)要远程实施就必须大量利用公路网,使货运从铁路转到公路,增加了燃油消耗,带来空气污染、噪声等,从而使环境遭到破坏。

2.仓储对环境的影响

仓储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商品仓储中心必须对之进行养护,一些化学方法,对周边生态环境会造成污染;二是一些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由于保管不当,爆炸或泄漏也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3.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

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阶段所进行的为保存和便于销售等进行的加工处理。它对环境也有非绿色影响因素,表现为:由消费者分散进行的流通加工,资源利用率低下;分散流通加工产生的边角废料,难以集中和有效再利用,造成废弃物污染,加工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物都对环境和人体构成危害;由于流通加工中心选址不合理,也会因增加了运输量而产生新的污染。

4.包装对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一次性难降解包装长期留在自然界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过度的包装或重复的包装,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无益于生态经济效益。同时废弃的包装材料还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

5.装卸及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装卸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有:装卸不当和商品体的损坏。废旧物质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全方位的污染。

二、绿色物流与绿色供应链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是使今天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不致影响到未来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境及资源条件。绿色流通尤其是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清洁生产和合理消费共同组成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环境管理思想,把企业内部及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功能发挥的整体过程,形成一个集成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也是最为关键的是把高效的物流网络的建设和管理纳入企业和社会的战略规划之中,确立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在企业层面上来看,绿色供应链和绿色物流管理要求尽可能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输入和废物的产生,减轻环境压力和物流负载。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物流管理

(一)政府方面

1.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物流企业的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

2.限制交通量。通过政府指导作用,促进企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通过有限的交通量来提高物流效率。

3.控制交通流。通过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建立都市中心环状道路、制订道路停车规则以及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等措施,减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效率。其次,要加强对现有的物流管理体制的整合。

(二)企业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结合

1.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联合一贯制运输是指以杂货为对象,以单元装载系统为媒介,有效地巧妙组合各种运输工具,从发货方到收货方始终保持单元货物状态而进行的系统化运输方式。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可削减总行车量。

2.要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区域内的配送需求为对象,人为地进行有目的、集约化地进行配送。

3.要树立企业绿色形象。如,建立绿色零售专柜或公司,以回归自然的装饰为标志,对零售柜台进行绿色包装,以吸引消费者。

(三)消费者的作用

消费者可以通过绿色消费方式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行为迫使企业自律,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规制绿色物流管理。如消费者可以尽量消费简易包装的产品,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尽力使用"菜篮子"来替代塑料袋等不易处理、不易腐蚀的包装物。

(四)开展绿色物流作业

1.选择绿色运输策略。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改变运输方式,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或海上运输;使用“绿色”运输工具,降低废气排放量等。

2.提倡绿色包装。采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设计简易包装,减少一次性包装,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加强绿色包装宣传等。

3.开展绿色流通加工。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

(五)建立废弃物循环物流

大量生产、大量流通、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的废弃物,废弃物处理困难,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及自然环境的恶化。21世纪的物流必须从系统构筑的角度,建立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系统。

参考文献:

[1]曾国平,谢庆红.绿色物流:未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主流[J].经济师,2001,(11).

[2]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

[3]宋华.绿色物流――21世纪物流管理的方向[J].物流技术,2001,(1).

物流科技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汽车物流;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008-03

随着汽车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物流需求和供给稳步增长,然而,汽车物流正对生态环境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影响,汽车物流活动的频繁,会增加燃油消耗、加重空气污染和废弃物污染、浪费资源、引起城市交通堵塞等,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亿辆,汽车报废量超过400万辆,预计2020年报废量将超过1400万辆。近年我国报废汽车每年实际回收量仅为汽车保有量的0.5%~1%,远低于发达国家5%~7%的水平。随着汽车报废数量增长,由此带来的环境资源问题日益严峻。在汽车报废后,如果不能及时拆解和回收,汽车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如铅、汞、镉等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报废汽车在回收拆解、材料分离和再利用等环节,由于缺少相关的规范监管和引导,也使得报废汽车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同时,汽车生产要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尽管中国矿产资源品种齐全,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排名第53位。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用量大的支柱性重要矿产,如铁、铜、铝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较差。在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其生产过程要消耗大量的钢材、有色金属、塑料和玻璃等资源。我国预计到2015年汽车产量可达3000万辆左右,粗略计算大约消耗9000万吨的原材料、生铁300万吨、钢材7200万吨、有色金属405万吨、 塑料990万吨。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的状况严重影响到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汽车物流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先天的不足,面临很多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遭遇一些威胁与挑战。

1汽车物流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

1.1.1汽车物流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汽车产销是汽车物流行业的服务主体,其市场规模及变化情况直接影响着汽车物流行业的发展变化。据相关统计,我国2012年汽车生产达1927.18万辆,同比增长4.63%;销售汽车1930.64万辆,同比增长4.33%;全年海关进口汽车109.1万辆,同比仅增长8.8%;出口继续保持上年良好发展态势,出口量首次超过百万,达到105.61万辆,同比增长29.70%。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达480万辆,同比增长11.5%;报废汽车的更新量估计已达200万辆,较上年增长30%,已经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汽车物流创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1.1.2汽车物流全球物流跨进供应链时代

汽车物流服务是一个朝阳产业,在今后的3~5年内,在中国乃至亚洲的汽车物流业的需求还将呈稳定、持续增长趋势。跨国公司会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汽车物流来降低供应链成本。

1.2劣势(Weakness)

1.2.1信息集成化程度低,影响汽车物流效率

在信息数据处理方面,由于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库存管理成本升高。目前很多汽车生产厂的库房仍然采用人工信息管理的方式,不仅需要较高的人工成本,而且信息的实时性差、供应链流程长。在销售预测、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物料筹措、物流跟踪、仓库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准确率低。

1.2.2不完善的汽车物流行业标准,制约汽车物流的发展

汽车物流零部件的品种多,尺寸及其他物理特性差异大,为优化汽车物流体系,实现包装、运输、仓储和装配线供应的一体化,发达国家的汽车物流业通常采用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物料容器具,这不仅能实现搬运技术和仓储的机械化,运输装卸的合理化,同时对保证产品的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而我国汽车物流行业在物料容器具的使用方面与国外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尚未实现从供应商到整车装配线“一个标签”贯穿始终的信息条码系统,各个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采集成本高,实时性低,系统性差。

1.2.3汽车物流供应链长,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汽车原材料采购大部分采用进口件,生产筹措阶段和运输周期变得很长,以至于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居高不下,供应链缺乏柔性,导致供应链流程时间长,物流组织难度加大,费用增加。同时各大物流企业之间运力资源共享与合作的太少,信息沟通方式落后,物流配置效率低下,特别是公路运输方面,汽车空驶率达39%,运输成本是欧美国家的2~3倍。

1.2.4第三方汽车物流发展缓慢

目前国内有不少的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但它们主要擅长整车物流,服务多局限于简单的仓储和运输等传统业务,能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汽车物流服务的企业很少。

1.2.5汽车经销商高库存,导致汽车物流成本加大

据统计,我国汽车经销商2012年2月库存系数高达2.32,6月则为1.98,不仅超过0.8和1.2之间的合理库存系数,更是突破了1.5这一警戒线。虽然进入2014年1月、2月后,库存系数降到非常良好的状态,但却仍在不断增长中。

1.2.6汽车物流市场环境不规范

尽管政府已推行了一系列规范汽车物流行业运作的政策与法规,但我国汽车物流实质上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市场运行还有很多不成熟、不稳定的因素,如汽车物流企业为谋得更大的利益集体违规操作,在价格上缺乏合理的制定标准等。这些不利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汽车物流发展的速度。

1.2.7可充分利用的资源缺乏

我国汽车物流行业中有很多中小型企业,目前,融资难是我国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此外,尽管有越来越多的物流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进入汽车物流行业,但由于受工资水平、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发展空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大多数中小型汽车物流企业来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还是很难的,因此,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也限制了我国汽车物流的发展。

1.2.8规模大、实力强的民族品牌缺失

虽然我国已成长起一批以广州风神物流、安吉天地汽车物流、北京长久物流、长春一汽物流等为代表的汽车物流企业,并初步形成品牌规模化,但总体上来看,数量较少,品牌规模和实力较弱,且与国际同行业知名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3机会(Opportunity)

1.3.1汽车工业快速发展

汽车投资环境进一步趋好,潜力巨大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又日渐凸显,致使各汽车跨国公司都将中国汽车市场视为其全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纷在中国布点设厂、合资合作、扩大投资、引入最新车型等,以谋求在中国汽车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中国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显示了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良好成长性;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良好的基础;中国人力资源也具有国际比较优势。这些都有望促使世界汽车制造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从而加快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汽车是高附加值产业,处于我国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其物流需求层次高,可开发的物流市场空间巨大。

1.3.2政府对发展汽车物流业的政策支持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009 年我国先后通过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对刺激汽车消费、加快结构调整等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汽车物流也日益受到各界重视。

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兴起推动了我国物流业的大步发展,尤其是在汽车物流领域,JIT、RFID、EDI 等物流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作业、管理的效率,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1.3.3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机遇

人民币升值一方面彰显了我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空间。近年来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之下,依托汽车贸易的进出口,汽车进出口物流借此机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国外中高档汽车进口的需求有所增长;同时,汽车制造企业原材料、零部件进口成本下降,拉动了汽车制造进口需求,这些都对我国进口汽车物流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

1.4威胁(Threat)

1.4.1汽车物流市场竞争激烈

伴随着中国市场的对外开放,一大批知名的跨国物流公司纷纷来华投资,国外大型的物流公司利用先进的物流设施、管理理念,专业的物流人才来抢占中国的物流市场。从2002年开始,德国的物流企业BLG 集团、荷兰TNT 公司、日本邮船株式会社(NYK)、欧洲最大的汽车物流服务商捷富凯(GEFCO)等国际汽车物流巨头就以合资或合作的形式陆续抢滩中国市场。这必然给中国的汽车物流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从而加剧我国汽车物流业的竞争。

1.4.2专业人才缺乏的挑战

汽车物流人才培养滞后于汽车物流业发展的需求,现有从事汽车物流服务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符合物流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现代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稀缺,给汽车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1.4.3专业化挑战

汽车专业化的生产和销售,需要专业化、个性化的汽车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由于汽车物流服务的需求层次高,所以,专业化的汽车物流服务也是客户对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的基本要求。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在汽车包装、运输、控制和分配货物等事务上具有专业能力,能服务特定汽车及零部件客户,并对其供应链进行全程一体化服务。我国汽车物流企业,如果没有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就难以树立汽车物流服务方面的信誉和品牌,从而就难以获得客户外包的汽车物流服务业务。

1.4.4国际化挑战

中外汽车物流企业的优势互补性,为中外汽车物流企业的未来发展开辟了一条合作之路,可充分发挥国内国际汽车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协同效应,以有效地满足中外客户的汽车物流服务需求。为适应汽车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整合国内国际两种汽车物流资源,中外汽车物流企业已展开了许多合作,从而加快了我国汽车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全球汽车物流市场竞争的步伐。汽车物流的全球化,需要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展开大合作、大竞争。

1.4.5信誉和品牌挑战

通过信誉和品牌效应,我国汽车物流企业就有机会向客户展示其提供超值物流服务的能力,并进一步扩大企业知名度。目前我国汽车物流企业在服务理念、服务质量、服务成本、服务效率、服务信誉、服务品牌和信息传输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不能满足客户对汽车物流全球化的发展需求,难以取得客户信任并与之建立“共生、共荣”关系。

2汽车物流可持续发展策略

汽车物流过程中会产生噪声、大气污染、交通拥挤、废旧物质污染、视觉污染、人体伤害等负面环境影响,还需要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产生大量废弃物。如何让汽车物流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克服自身劣势,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和汽车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用清洁燃料、提高汽车物流效率、发展汽车逆向物流和绿色物流是我国汽车物流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2.1运输车辆使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汽车

物流科技发展范文第4篇

近年来,离退休管理科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总体工作思路,按照局领导的工作要求,以“管理科学、服务到家”为目标,坚持离退休工作“着眼大局、满足需求、高质高效”的理念,圆满履行了科室职能,出色完成各项临时任务。科室人员不满足现状,努力开阔工作视野,调整工作视角,积极应对挑战,工作得到不断加强。

一、精细管理服务,构建离退休职工之家

离退休老同志,是党的事业的开拓者,是单位的有功之臣。他们把自己的宝贵青春献给了事业,用他们辛勤的汗水浇灌了单位的辉煌荣誉。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作为他们的管理服务部门,我们工作的重点是落实好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待遇。

比如,考虑到很多离退休老人身体不好,排队报销医药费苦不堪言,我们总是主动帮他们粘贴票据并及时地把报销后的钱款送到他们手中;每当他们生病住院、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和重要节日时,我们会送去组织的温暖和关爱,努力做到人贴近、心贴近和情贴近;虽然离退休职工的福利经费不多,但每年重阳节、元旦、春节,我们都会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礼物,庆祝节日,转达组织对他们的祝福,等等。

退管科共有离退休职工和遗属289人,假如按每人每月一件事计算,我们每月要处理近300件事情。但不论是电话受理,还是当面受理,我们总是严格履行“尊重老人、热情接待、有问必答、有事速办、主动服务、扶危解困”的服务承诺。我们的愿望是:让他们的晚年更幸福些。

离退休工作最不好做的是完成老人去世时的一些工作和代表单位介绍生平。因为事情特别,责任重大,所以我们每当处理这类工作时都是谨小慎微。

去世的老人大多是家人通知的第二天早晨出殡,家人一走,我们就一页一页地翻阅去世职工档案,撰写去世老人的生平介绍,通常我们都要把这项工作带回家连夜写完。第二天去殡仪馆宣读生平介绍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让人最打怵的事情,还绝对不能出现一点纰漏。我们刚开始做这类工作时,坐上去殡仪馆的车,心就会开始怦怦地跳个不停,走进遗体告别厅腿就会发软,但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每次都出色圆满地完成了工作。

二、尽职尽心尽力,打造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新品牌”

20__年底,局领导着眼全市发展大局,紧盯机关职工所想、所需和所急,积极开辟后勤服务新途径。为了丰富领导和广大机关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后勤工作水平,展开了筹建市领导和市直机关职工活动室的工作。由于局领导的信任,退管科接管了筹建的具体工作,我们在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决心把活动室打造成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一张名片。

为使活动室能够健康、有序和稳定地运行,我们制定了符合活动室职能的《活动人员须知》、《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管理制度,并为市领导制作了24小时提供活动服务的联系卡。我们还对服务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逐项工作任务进行规范,逐个工作环节进行明确,并让优秀服务员示范,讲解常见情况的处理办法,有效提高了她们的能力素质。

我们的宗旨是,力争把活动室办成领导和机关职工工作的加油站,生活的休闲港。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不断完善活动和配套设施,改善活动环境。安装了11张乒乓球案和2张斯诺克台球案,设置了6个美式台球房间和1个沙弧球房间,铺设了地毯;购买安装了空调、热水器、饮水机、衣服架、鞋柜、鞋架和拖鞋;设置了更衣间;放置了计分台和凳子等。

我们不满足现有状况,经常主动征求听取机关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如很多机关职工提出设置更衣室的问题,虽然存在空间有限的难题,但我们经过仔细研究,最后想出了用屏风作更衣室的办法。职工活动室开放以来,得到广大机关职工的一致称赞和感谢。

三、不断学习探索,敢于接受工作新挑战

20__年7月至11月,局领导把原老干部活动室改造成局办公楼的任务交给退管科,因为我们都不精通这方面工作,当时压力非常大,但我们没有退缩,决心依靠领导和各科室的信任帮助和科室集体的努力拼搏克服自身缺陷,取得改造工作的圆满成功。

物流科技发展范文第5篇

各市、县粮食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江苏省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苏政发〔2006〕52号)和《国家粮食局关于“***”粮食科技发展指导意见》(国粮展〔2007〕63号),增强我省粮食流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粮食流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贡献力量,现提出“***”粮食流通科技发展指导意见。

一、“十五”粮食科技工作取得的成效“十五”期间,全省粮食流通科技工作以健全粮食安全体系为主线,以推动粮食产业发展为中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开展行业技术攻关,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行业技术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储粮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应用。推进粮库建设和改善仓库功能,推广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全面应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计算机粮情检测、低温储粮等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全省仓储技术和管理水平。“十五”期末,全省科学保粮率达80%以上,处于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应用小型稻谷低温干燥机。应用农户储粮新技术(新型储粮仓),建立农户示范点,指导农村科学储粮,增加无形粮田,促进农户增收,受到农民欢迎。(二)粮油加工业装备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我省无锡布勒、苏州佐竹等外资企业生产的面粉、大米加工装备国际一流,我省牧羊、正昌两企业自主设计开发的饲料机械和饲料成套设备技术全国领先。粮油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生产线,提升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产品质量。全省粮油工业生产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放心粮油”产品数量全国最多,粮油产品品牌影响力逐年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各种畜禽饲料逐步系列化,颗粒饲料比重逐年增加,基本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特种水产饲料生产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三)粮油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势头良好。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联合模式初步形成,已经开发出米乳饮料、米糠营养素、小麦胚芽、小麦膳食纤维、生物质等一批粮油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项目,有效地推动了粮油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延长并加粗了产业链,提高了粮食增值转化能力,提升了粮食产业化水平。(四)科学规划并推进江苏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编制完成《2006~2015年江苏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全省“两纵两横、四大枢纽、节点”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的总体布局。各地积极培育和建设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整合和优化现有仓储、加工、运输、装卸、批发、信息等各种物流要素,发挥了资源集聚效应,提高了粮食流通效能。(五)粮油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基本形成。省粮油质量监测所经过扩建改造,配置先进的粮油检测设备,通过了国家实验室验收。各地逐步加强质量监测机构建设,添置和更新仪器设备,调整运行管理机制,全省初步建立起粮食质量监测网络。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在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储备粮质量监管、市场准入、放心粮油工程、食品安全监督、防止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等方面发挥了职能作用。(六)粮食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积极探索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推进机关办公自动化、行业管理智能化、粮食政务公开化、粮食商务电子化。省粮食局和各市粮食局相继建成机关局域网并开通门户网站,发挥政务平台和服务窗口作用。不少粮食企业也建立网站信息,扩大了企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一些工业企业采用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提高了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试用省级储备粮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库存动态管理,增强了政府粮食应急预警和宏观调控的能力。

二、“***”粮食科技面临的环境和需求(一)面临的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全球性竞争的焦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粮食行业也置身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由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粮食供需紧平衡的状态将长期存在。江苏是粮食生产大省也是消费大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全省粮食供需将长期紧平衡。为此我省制定了“全省口粮省内自给,工业、饲料用粮缺口市场调节”的粮食安全基本目标,倡导既要藏粮于地,又要藏粮于库,更要藏粮于科技。进入新世纪,我省率先推进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基本化解了历史遗留问题,解除了影响竞争、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的约束,促进了粮食产业化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为粮食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江苏是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方便、营养、健康的食品、饮品和保健品,逐渐成为生活消费的重要需求,为粮食科技发展确立了依据。江苏拥有一批具有很强研发能力的科研院所、高校以及一批长期从事粮食和食品研究的技术专家、学者,为我省发展粮食科技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面临的需求1、全面达小康的需求。江苏全面达小康,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对粮食品质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绿色、营养、健康是人们的消费追求,市场的竞争重点由价格竞争逐步转向品牌竞争。“***”期间,应引导无公害和生态种植绿色粮食;实施绿色储粮技术保证品质;改进工艺和提高装备水平,重视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开发营养、健康、保健食品,培育名牌产品,满足人们对食品随时性、安全性、营养化、多样化的需求。2、建设新农村的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是我省建设新农村,全面达小康的基本条件。依靠科技发展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粮食产后损失、减轻粮食二次污染,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期间,要引导种植优质高产品种,改变储粮方式。通过科技进步增加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通过科技进步提高粮食质量,促进农民优质优价增收;通过科学储粮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促进农民减损增收。要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通过提高龙头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通过实施“放心粮油”进农村工程,引导健康消费、安全消费,逐步改善农民生活。3、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目前小型粮油加工企业技术装备差,加工质量低,粮食浪费多,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生产成本高,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阻碍了粮食流通产业高效增长。农村和基层企业存储粮食技术条件低劣,虫、霉、鼠害比较严重,在源头上影响粮食质量安全。“***”期间,在粮食储藏、加工、物流等环节,应积极采用环保、安全、节约、高效的新型技术,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提高粮油的综合利用和增值转化,改善粮食流通设施条件,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发展循环经济,以技术进步推动全行业粮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4、提高粮食产业竞争力的需求。面对外来资本、产品、成熟技术和过剩生产能力不断涌入的国际竞争形势,“***”期间要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技术尽快引入粮食流通领域,尤其是对现有技术的组合、集成,不断带动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拉长粮食产业链,充分提高粮食产品附加值。通过应用高新技术,降低消耗,降低粮食加工、储藏、流通环节的生产成本,稳定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竞争力。

三、“***”粮食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我省粮食工作“安全、发展、法治”的总体思路,坚持“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率先跨越”的基本要求,以支撑粮食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研发及应用安全、环保、节约和高效的粮食流通技术,加快粮食流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基本原则1、创新引领原则。按照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把创新作为促进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技术发展方向,保护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培育产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2、因地制宜原则。坚持科技发展与我省粮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相协调,坚持技术应用与企业发展的基础相适应,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结合我省粮食流通科技实际,突出装备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突出发展粮油精深加工,突出发展粮食循环经济,全面提高粮食流通科技现代化水平。3、优势互补原则。充分挖掘和整合我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及科技研发优势、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优势和政府支持“三农”的政策优势,推动产学研紧密协作,促进支撑单位和实验基地有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发展目标2010年我省粮食流通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为:粮食流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先进适用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科技促进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全省粮食流通科技整体实力国内领先。具体目标是:我省粮食流通科技开发、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明显增强,形成较完善的粮食流通技术支撑体系,粮食流通科技总体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力争在重大技术上有所突破,粮食绿色仓储技术达到先进水平,加工技术装备优化升级,粮油精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取得更大进展,粮食质量标准检测技术不断完善,农村传统粮食流通方式得到改良,现代物流体系初步建立;信息化建设获得较大进展,工业生产自动化得到应用,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持续研发能力强的粮食流通科研队伍,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科技资源共享、技术优势互补的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四、“***”粮食流通科技发展的优先方面和工作重点按照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提出我省“***”粮食流通科技发展的优先方面和工作重点。(一)优先方面1、粮食仓储方面。以科学保粮为主要内容,在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保粮技术的同时,重点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高效、实用的仓储技术,通过试验、集成、推广,促进储粮技术由传统型向绿色生态型转变;推广应用符合农户储粮要求的新技术和设施,实现保质保量、减损增收。2、粮油加工方面。以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通过生物技术、精细化工技术、智能化设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在粮油加工业应用,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研发一批粮油深加工新产品、主食工业化产品和营养保健食品,重视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适当发展生物质产品。3、粮食检测方面。以精确、快速检测为重点,促进粮油检测设备和仪器更新换代,积极实施国际国内领先的粮油质量检验标准,推广应用先进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质量检测的效率。4、粮食装备方面。以数字化、智能化、精密化和一体化为主攻方向,加强重要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制开发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粮食加工装备关键技术,提高粮食加工关键装备国产化率,积极应用粮食机械成套、集成、功能配套和机电一体化的自动化控制技术。5、信息技术方面。以行业管理智能化为目标,推进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遥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粮食价格采集、粮食预报预警、粮库管理、粮情监测、储备粮管理、生产流程控制等业务上的全面应用,探索开展以粮食批发市场网上竞价交易为重点的粮食电子商务,加快“数字粮食流通”建设。6、现代物流方面。以现代物流技术为支撑,优化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着力培育和建设区域性的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加快粮食流通“四散化”进程,实现粮食流通过程的无缝化连接,形成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二)工作重点1、着力推进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行产学研联动的协作机制。确立粮食龙头企业为粮食流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人才集聚和研发能力,使企业成为创新人才和资金的主要投入者、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新技术的创造者和产业先导技术的引领者。选择省内外具有较强粮油产品及其机械研发能力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作为全省粮食流通科技支撑单位,聘请从事粮油产品及其机械研发的知名专家学者成立全省粮食流通科技专家委员会,“***”期间要建成粮油机械实验基地2个,稻米加工实验基地1个,小麦粉加工实验基地1个,油脂加工实验基地1个,仓储实验基地1个。构建联合攻关团队的合作机制。汇集我省科技优势,积极参与国家粮食科技技术攻关和国家粮油及其粮食机械等产品标准化建设,建立联合攻关的合作机制,及时了解粮食高新技术最新发展方向,跟踪国内粮食流通科技发展前沿动向,组织和实施好一批粮食流通科技重大任务和重点项目。积极组织和参与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合攻关,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装备,提高我省粮食流通科技开发能力和水平。完善粮食流通科技管理的协调机制。粮食行政部门着力统筹、协调、管理行业科技资源,组织引导社会科技资源向本行业配置,营造上下结合、左右协调的环境。加快建设科技服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粮食行业协会等中介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指导和市场服务。通过行政部门的协调指导、中介组织的服务引导、专家顾问的科技导向、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撑、实验基地的中试承载,整合配置粮食科技资源,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进粮食流通科技创新。2、大力构筑科学保粮技术服务平台以科研院所、院校为技术支撑,大型骨干仓储企业为载体,通过技术与资源整合,建立江苏科学保粮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保粮新技术应用示范库和科学保粮实验基地,为保粮新技术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服务。加大对科学保粮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在骨干粮库建设和粮库维修改造中积极推广应用机械通风、粮情检测、环流熏蒸、低温干燥等储粮技术,推行粮库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科学保粮和仓储管理水平;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储粮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生态环保绿色储粮技术和低毒高效粮食熏蒸技术,促进储粮技术方式由传统型向绿色生态型转变;加强对粮食加工企业、农户安全储粮的技术指导,开展储粮技术咨询活动,推广适合农户需要的储粮技术和设施,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力争使农民储粮损失从5%降到0.5%,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3、全力搭建粮油精深加工技术开发平台以科研院所、院校为依托,成立“江苏省粮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龙头企业联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开展粮油精深加工、生物工程高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带动和促进粮食科技向高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利用产业化经营推动主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开发具有营养、健康、保健品功能的精深加工技术、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以粮食或粮食作物废弃物如秸杆、稻壳为原料,生产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加大杂粮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功能性、营养型早餐类食品,拓宽产品的应用范围,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推广应用绿色、环保、无公害饲料生产技术,保证饲料安全和提高饲料的饲喂效能;大力开发秸杆饲料、棉菜籽饼、动物屠宰下脚料等非粮食饲料,鼓励支持蛋白质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研发生产,加大我省特种水产饲料的开发研究,提升产业优势。4、努力完善粮油质量检测服务平台以省粮油质量监测所为龙头,以省辖市粮油质量检测机构为骨干,建立覆盖全省的粮油质量检测平台,认真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粮食质量卫生监管职能,切实执行好粮食收购、储存活动中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抽查与监测制度、储备粮质量与品质检测制度、政策性用粮批检制度、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制度,加强粮食品质检测和质量监管能力,推动粮食质量检测从流通领域向消费领域拓展。5、倾力打造粮食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根据江苏“两纵两横”物流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按照“通道网络化、过程四散化、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交易现代化”的要求,全面启动建设南京、南通、徐州、连云港4个省级粮食物流枢纽,并辐射带动全省8个(宿迁、淮安、盐城、泰州、常州、无锡、苏州、扬州和镇江)物流节点建设,完善功能配套,使物流中心也成为粮食产业园区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按照散粮运输无缝化连接的要求,发展实用、高效、经济的散粮接收、计量、发放、运输设施和设备项目。根据国家建立的粮食物流各个环节的标准,推广和完善粮食仓储设施的标准化、运输工具的标准化、装卸设施的标准化、散装作业方式和检测设施及指标的标准化。进一步研究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电子数据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建立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使粮食仓储、运输、加工转化、批发与配送、价格采集、预报预警、应急调控等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实现粮食流通信息共享,形成集粮食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体系,提高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五、夯实粮食流通科技发展的基础保障为确保“***”粮食流通科技较快发展,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粮食流通科技对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支撑作用,切实加强粮食流通科技的指导管理工作,为粮食流通科技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一)强化科技投入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发展纲要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的要求,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对粮食流通科研和高技术项目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投入,逐步增加粮食流通科研经费预算。积极争取粮食产后处理技术、设备享受同等农机的政策性补贴。对“***”粮食流通科技重大专项,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及时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报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落实专项经费,推行项目管理,督促逐项实施。引导、鼓励科技型粮食龙头企业进行自主研发,研发费用按其当年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二)强化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兴粮、人才强粮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积极性,保证一流人才、一流贡献获得一流回报。大力引进优秀年轻的科技人才,建设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尤其要造就一批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组织科技培训、出国深造、学术交流、技术合作,跟踪前沿技术,提高粮食流通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建立岗位技能轮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建设高技能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组织广大粮食职工开展粮食流通技术专向攻关、技术大比武、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科技创新热情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