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写教师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但是叶黎明老师在《语文学习》(2005年第11期)上发表了《“真实的写作”是中学写作教学的出路吗?――兼与李海林老师商榷》一文,对李老师的“真实的作文”的意义有很大的曲解。他在《对当前写作教学改革热点的反思》(《语文学习》2006年第9期)一文中,又把“真实的写作”等同于学生自发、自由、自愿的写作,这也不是李老师的意思。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真实的作文”作更详细的阐述,尽快地走出理解的误区。当然本文最大的目的是让更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来关注“真实的作文”,共同探讨作文教学的出路。
“真实的作文”的理论内涵的表述从古至今皆有之。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又说:“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和水驿中。”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惟技巧论。”这都说明了如果我们要写“好”文章,还是要从“生活”本身入手。作文应是来源于真实的写作行为,是缘事而发的写作行为,“真实的作文”展现学生七彩斑斓的独有世界,这个世界是不同于成人的,有学生真实的生活,符合每个特定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点,是学生活动内容的呈现。这样的作文教学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鼓励学生表达自我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是未来作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真实的作文”要有生活的源头活水,这一点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真实的作文”又是有别于学生漫无目的的写作,也不只是学生自发、自由、自愿地创作。“真实的作文”教学有待于教师深入学生的生活,挖掘学生的生活,研究学生生活的范围、内容、类别、特点,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每个时段,每个领域。它对教师写作教学开发生活的感受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正如日本的语文教育学者所说,如果能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领域,并给以写前的题材提示,他们执笔为文就容易多了。而且,作文的生活意识不能全靠自然而然地形成,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在日本,有的学者把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归纳起来,给以分类,制作成作文的题材发给学生,以提示学生注意积累生活并发现题材。如家庭生活:一日三餐,家庭的魅力,家的压力。学校生活:我的同伴,理解的喜悦,考试,体育的目的等。说自己:说我,反省自己,意想不到的自己的发现,我的思想的转变等。这就是从家庭、社区、社会、学校以及本人接触到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从微观的自己的学习生活具体活动入手,从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出发进行充分地思考并组织写作活动,让学生用作文来形成自己的观点。中国有句古语“文以载道”,说的就是作文要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个道理,而自己的观点就是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
《美国语文》(系中国第一套系统引进的西方中学教材)中的微型写作课,就有很多假想学生是特定环境中的当事人的写作教学例子,目的是培养当事人如何去感知生活、处理生活,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启发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思考,着力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真实的作文 ”还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根本途径。当学生意识到写作是人与人之间书面的交流手段,是个人思想书面形式的再现时,就会发现写作的无穷乐趣。在写作中,思维会变得越来越清晰,因为只有想得充分,才能写得清楚。如果学生到了不一“写”为快誓不罢休的境界,作文教学的难题就能解决了。学生怕作文的原因是苦于没有写作的内容。加上应试教育的原因,学生的写作重点是放在作文写作形式的训练之上,学生因此而感到写作的枯燥和乏味。从低年级段的写作之初就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习惯,培养学生用书面表达的强烈欲望,学生作文就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拟题目。总之,课标强调让写作与周围的事物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生活感受能力,使其乐于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周围的事物和自身的感受,从而逐渐激发写作的兴趣。
但是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课标的精神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运用和落实,从而导致作文教学走上了歧路。另外,课标的要求也没有在教材编制中细致地加以探讨,适当地予以展开,使之具体化,可操作化;同样在教育实践中也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关注,从而通过教学实践来充实其内涵。李老师提出的“真实的作文”正是对课标内容的细化,是对课标理论框架的充实。李老师颇有见地提出的“真实的作文”的四个特征,即真实的任务,真实的读者,真实的情境,真实的结果,针对的是“目前中小学生写的大多是‘虚假的作文’:写文章不搞调查、不查资料、不去了解具体的情况、也没有亲身的体验,在一堂课或者几堂课中瞎编了事”。这一深刻的理论构建,值得我们细细研究。
综上所述,“真实的作文”并不能笼统称为学生自发、自由、自愿的写作,它将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创新体系。“真实的作文”的具体操作和方法还有待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倾力合作,攻关解决难题。
关键词:情境课堂 职高 作文写作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53-01
现在随着职高院校的教学和课程的深入改革,对作文写作的重视度愈来愈高。然而学生的写作能力只能反复训练才会有进步,营造积极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同学们才能真正的产生兴趣,调动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而主动学习。在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招聘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把写作教学的实效性落到实处。
1 要有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关键在于引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从而积极的参与写作,不断地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爱学习写作。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充分利用老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感情,学生愿意为老师解决问题想办法,同时,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了,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
职高院校作文写作教学并不被人们重视,加上职高学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差生相对较多,普遍存在教师不愿多教,学生不愿多学的现象。如何提高高职作文写作教学呢?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做到要有理论的知识,又要有趣味;在讲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加强实践。在教学中,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会使同学们感到枯燥乏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老师根据教材可以创意把写作编制成故事来讲授,既可以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的学习,又营造引入入胜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
2 注重实效性,加强教学手段的创新
作文的写作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在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写作课程的授课方式都是由老师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然后进一步的分析典型例文,最后让学生自己练习。但是这种授课方法使学生厌烦枯燥学习的氛围,当然也不能使他们学以致用。
2.1 老师要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上好写作课
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普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单一的教学手段难以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适应新形势下作文写作教学的需要。因此,在讲授课时,我们可以讲解写作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选择一些国内外著名者精彩的篇章,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的讨论,经过讨论来欣赏该知识在写作上的技巧和方法,让他们意识到作文写作的无穷魅力。在作文写作中教师不仅要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教学中,而且还要加大力度开发科学实用。现在社会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要加大力度开发高水平的写作教学课件,开发更加实效的无纸化教材。同时使用多媒体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互动性、生动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全身心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写说结合,写说并重。把作文写作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中的具体例子相结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更加的易懂,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3 作文的写作时交流合作的互动过程
在写作交流合作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和促进学生建构知识。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都不同。写作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重要的是自己思考和构建。因此,在老师的指导组织下,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促进写作的学习。交流的学习的方式还能为同学们提供学习平台,减轻一些心理上的压力,这样有助于掌握写作知识的能力。
3 教学要与本专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相结合
作文写作教学要与本专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各专业根据需要选修不同种类。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接触电脑比较多,在办公室工作的可能性更大,在工作中除了学习操作电脑外,平常的公文处理和写作也会经常接触,可以选择实用写作类型,文科专业根据工作性质的需要,可以选学公文、日常应用文等。
学生毕业后面对的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写作和计算机操作联系起来。在学生对各种文体有了初步认识后,可以利用word文档操作,给学生做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进行实际的操作联系,他们会非常感兴趣,教学效果非常明显。生活阅历和写作经验不足时广大的职高学生普遍存在的弱点和不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让学生走出校园,在实践中体会写作的全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应改变观念,要与相关的单位建立联系,开展长期的课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边学边用,真正体会到知识的价值。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行政部门或单位实习,了解政府部门的公文写作方法,请专业文职人员介绍写作知识,以加强巩固在学校所学的内容。还可以让同学们收集学校已经发过的公文,让学生自己辨别写作是否规范,然后对此进行修改。老师在肯定同学们取得的作文写作成绩时,还应该指出他们存在不足的地方,使同学们较客观的看待事物,多鼓励学生今后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总之,职高院校将创造课堂情境法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写作课堂,提高作文写作的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利的。但作文写作一定要坚持教学的实效性,这样才能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吕淑湘.关于语文教学两点基本认识[M].语文教学论集.新蕾出版社,1985.
[2] 王前新.高职教育的发展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4(3):61-63.
笔者以为在教学实践中影响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课文对学生写作的示范作用不够理想
课文所选的文章无疑是典范的,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对于学生母语的学习和提高的确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点毋庸置疑。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些成人化的作品能否真正与孩子们平等的沟通?成人化的选材,成人化的思想,成人化的笔调,让不少孩子敬而远之,这就是很多学生对我们推荐的名著不冷不热的原因之一。试想一部分学生心存敬畏、无法真正接近的作品,学生怎能进行零距离的品味,怎能激发学生模仿学习的热情,又怎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呢?学生真正所需要的是一个踮起脚、伸出手就可以够得着的摹本,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的不现实的影子。
二、积累的浅薄制约着写作能力的提升
语文的学习是言语的学习,能否熟练自如驾驭这个言语系统,积累至关重要,而写作更需要扎实丰厚的积累。厚积而薄发。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学习和积累普遍不足,这里面原因很多。首先,分数至上,成绩第一的考试评价体系的盛行,使各科疯狂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根本无暇阅读,谈何积累?其次,网络、电视等媒体深度介入学生的生活,一定程度上干扰阅读的环境,学生根本无心阅读,大吞所谓的“文化快餐”,急功近利,浮躁难安。另外,社会文化氛围,学生阅读心理等隐形因素对学生阅读的积累也有相当影响。
三、文本学习中重分析,轻品味,语感训练不利
语感也是制约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语感训练和培养的主要途径在于阅读品味,尤其是真正出于学生个体的语言品味。新课程的推行,使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发生了很大改观,重语感,重品味,语文教师开始向语文学习的本意本义上回归。但在语言品位上,不少教师深感空灵飘渺,难以驾驭,要么把教学参考的答案强行灌输,让学生生吞活剥,不明就里;要么,冠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玄虚之名,掩盖教师的无能,使学生一头雾水,如坠五里雾中。如此种种,学生的语感只能“靠天吃饭”,自然增长了。
笔者尝试范文拓写的方法,有一定的效果。范文拓写,就是利用学生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方法。具体操作是在学生作文中精选范文,通过积累、品味、鉴赏、超越四步,达到丰富学生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其一、积累
每次学——生作文都会涌现出一批佳作,这些作文来自与学生,学生自然乐于接受。我每次从中筛选出8—10篇范文,打印下发,让学生在课前浏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2-4篇作文。可上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背诵的要求不同于平常,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一字不差的背诵,只是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背诵作文的精彩之笔,理清并默记作文思路,做好范文拓写的准备。
拓写的具体要求是在规定的时间之内,默写出范文,尽量保持原貌,但也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发挥,这样既对学生的积累有益,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其二、品味
学生拓写完成以后,对照范文,找出与范文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比较的过程侧重品味,是自己发挥的好,还是范文好?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通过比较,使学生品味表达、品味意境,甚至品味一个标点的妙用。当然,在品味中,离不开教师深入浅出的精要点评。如此等等,可以使学生在品味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三、鉴赏
品味与鉴赏其实是同步进行的,学生在品味的过程中也在鉴赏:范文在那些地方是成功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甚至于可以提出自己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加强鉴赏的力度,比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范文的得失,让学生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引导形成一致的意见。让学生在互动中体会交流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也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经验。
在应试作文功利性的驱使下,如今的作文教学几乎全力投入“怎么写”的“技术”指导,一些报刊也在大肆兜售所谓“作文技巧”的秘诀,诸如怎样拟题,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安排结构,怎样打造“亮点”,怎样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等等,甚至有老师给学生面授“机宜”――“开头至关重要,结尾马虎不得,中间无所谓”。于是乎,一些学生便抛开对作文“本真”的追求,抛开对社会生活的体悟,抛开对名著时文的阅读,而去潜心研究以不变应万变的作文“招式”,挖空心思在作文形式上“翻新”,以致把作文搞成了“文字游戏”。
诚然,“怎么写”很值得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予以关注,但是“写什么”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而且它才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大家都知道一个常识,写文章就是反映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就是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就是服务于现实生活。因而,“写什么”即文章的内容肯定是第一位的,只有当社会生活在人头脑中产生了反映,只有因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而有话要说,人们才有了表达的意愿,才开始动笔写文章。至于“怎么写”即用怎样的形式来写,那要看对何人表达,在何种场合表达,为达到何种目的而表达,不必刻意去“包装”。内容决定形式,这是亘古以来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叶圣陶先生早在1924年就指出:“我们不能只思考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作文,无非想着这原料是合理的,是完好的,才动手去作的。而这原料是否合理与完好,倘若不经考定,或竟是属于负面的也未可知,那就尽管在法度、技术上用工夫,也不过虚心耗力,并不能满足写作初愿。”他还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作文论》)叶老的话深中肯綮,十分突出地强调了“写什么”的重要性。正是基于这一共识,教育部制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从中学生写作实际的情形来看,“写什么”一直在困扰着他们。确如“绿色作文”的倡导者赵谦翔先生所分析的,由于某些惟分是图的家长的怂恿,由于某些惟利是图的媒体的诱惑,由于某些惟考是图的教师的误导,当今青少年学生的心灵受三种流行病的侵害:“一为‘贫血’――亲情冷漠,激情偏执;二为‘缺钙’――胸无大志,意志薄弱;三为‘脑膜炎’――缺乏理性,跟着感觉走。”(《作文应该是绿色的》)这样就导致中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积累不足,作文的原材料十分贫乏。没有丰厚的积淀,就没有作文的悟性、灵性和个性,那种“技巧性”的东西自然也就运用得笨拙,写出的文章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花架子”。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以“人本”思想统领作文教学,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领域,关注学生的认知层次,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生活,以和善之心对待生命,以细微的感受体验生活的“水珠”与“枝叶”,以敏锐的眼光发现真善美与假恶丑,以健康的情感徜徉在书页之间。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了,情感领域活跃了,认知层次提高了,便会萌生作文的欲望,灵活运用一些作文的技巧了。
再重申一下我的观点,“写什么”才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奉劝只在“怎么写”上出“招”的老师,好好读读叶圣陶吧。
一、激发学习兴趣,深化理解
小学生对新事物有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利用这一点使他们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到要学习的内容上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
小学生积累很少,缺少生活经验,仅靠课本的内容是无法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学生在学完课本以后往往还有浓厚的兴趣想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课外教学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拓宽他们的视野。
在教学中,面对学生一个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和互相研究中,学生才会闪现创造的火花,不但可以迅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且还可能发现许多新知识,有许多意外收获。这样不但使教师的教学得到有益的补充,更主要的是这也是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放手之后,学生就会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而走上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之路。在这个自主参与、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二、加强自身朗读水平,重视学生作文基本功的练习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内容,由于诸多原因造成的教师表现方式和方法的局限性,难以达到语文教育资源的信息传递效果。只有加强老师的朗读教学,提高教师的朗读水平,才能恰到好处再现语言、节奏、格调乃至文翰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气和语调等各方面的示范。
同时,重视练习学生作文的基本功。
(1)说。在写作文前,让学生先用口说出自己写的作文内容,然后再写。
(2)写。让学生抄写要求背诵的课文,做到一举多得,一是写字工整,二是写字正确,三是可以训练写作的分段,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四是词类的积累。
(3)积。积累词汇和佳句。
(4)改。形成自改、互改的习惯。大家读自己的文章,易于找到错别字,病句,以及文章的不连贯,互改可以触发学生的灵感,拓展视野,并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
三、分类练习写作
(1)写人。①外貌描写要努力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充分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要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描写角度有三: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观察来写,从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写。②语言描写要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要能表现人物的品质。对话形式要灵活,要符合人物的原生态。③动作描写要能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能显示人物的神态,精选词句,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④心理描写,常见的有:人物的内心独白,第一人称常用;直接刻画,常用“想”、“觉得”、“认为”等词语来引述;借幻觉梦境反映心理。
方法有:①记叙一件事写人;②记叙几件事写人;③记一件大事为主,再选一两个片段作补充来写人。
(2)记事。做到写作的完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交代清楚。
(3)活动。参观、游览、访问、比赛等,注重场面描写,必须描写人物的活动和气氛。要把活动在这个场面的人物和要写的事融为一体。注意面与点的描写,面概括写,点细致的描写。场面气氛应始终一致。
(4)议论(读后感),可以先叙述后议论,先议论后记叙,夹叙夹议。
(5)看图作文。步骤有四:①审图:总看,分看,再总看;②联想:与生活实际进行联想补充。单幅图以图画为重点详写补充开头结尾,多幅图,弄清开头,,结尾,并把图画连接起来;③口述故事,调整思路,抓住重点,照图对讲;④文字再现。
四、注重写作技巧传授
(1)审题。①审清题目要求的体裁。如文题中有“记”字的提示词,确定是写人记事文。从文题中涉及的记叙要素来确定,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从文题的特点来确定。②审清题目中的关键词,即抓住“题眼”。③审题方法:a分析法审题,题目中包含几个词语,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搞清几个词语之间的关系,掌握题目中的关键句;b比较法审题;c补充法审题。
(2)选材注重一个“新”字。
(3)开头。要做到:要统领全文,开头要引人入胜、简洁。常见方法:自然式、直接式、抒情式、写景式、引用式、特写式、设问式、设疑式。
(4)结尾。要做到:收束全篇,完成主体,简洁有力,自然新颖,留有余味,令人深思。常见方法:自然式、点睛式、抒情式、写景式、引用式、鼓动式、照应式。
(5)过渡。①从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的转折处;②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衔接接触;③由叙入议或由议到叙的变换处;④倒叙、插叙、分叙的起止点。常见方法:自然过渡;用表示关联、转折的语句过渡;运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6)照应。常见法:开头与标题照应;开头与结尾照应;上下文照应。
五、作文的技巧指导
(1)习作先审题,材料在自己过去积累的习作材料中去找,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减少错别字,文字也很流畅,卷面也整洁。
(2)给习作拟题目时,做到耳目一新,且简单明了,推测别人拟的题目,尽量不与别人相同。
(3)立意新颖,写出个性,教师平时要容忍学生各种想法,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表现自己的个性,挖掘题目的内涵,提炼出正确深刻的观点,放飞想象,用灵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