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二氧化硫化学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二氧化硫为无色透明气体,有刺激性臭味。二氧化硫(化学式SO2)是最常见、最简单、有刺激性的硫氧化物。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
硫(sulfur)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化学符号S,原子序数16。硫是氧族元素(ⅥA族)之一,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通常单质硫是黄色的晶体,又称作硫磺。硫单质的同素异形体有很多种,有斜方硫、单斜硫和弹性硫等。硫元素在自然界中通常以硫化物、硫酸盐或单质的形式存在。硫单质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二硫化碳。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细颗粒物(PM2.5);细颗粒物(PM10);污染气体(SO2);紫外线
环境科学中,颗粒物特指悬浮在空气当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是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以下简称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也称PM10。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称为细颗粒物,也称PM2.5。二氧化硫(化学式:SO2)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化合物,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
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PM2.5会导致动脉斑块沉积,引发血管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心脏病或其他心血管问题[3]。这项始于1982年的研究证实,当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μg/m3,就会带来死亡风险的上升。浓度每增加10μg/m3,总的死亡风险会上升4%,心肺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6%,肺癌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8%。此外,PM2.5极易吸附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使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机率明显升高。二氧化硫与大气中的烟尘有协同作用。当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0.21ppm,烟尘浓度大于0.3mg/L,可使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高,慢性病患者的病情迅速恶化。如伦敦烟雾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和多诺拉等烟雾事件,都是这种协同作用造成的危害。
海南省主要以旅游业等第三服务产业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而海口市又作为海南省省会,其空气质量情况备受关注,因此,对海南师范大学车辆数与PM2.5、PM10、SO2浓度和紫外线变化特征研究,有利于对海口市空气质量的部分研究。
1临床资料
本文所用的空气颗粒浓度(PM2.5、PM10、SO2)来自海口市环境保护局网站对外的海口市空气质量实时数据。数据采集后Excel2003,SPSS16.0等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管理。数据均来源海口市环境保护局综合观测实验室海南师范大学监测数据,时间为2014年7月12日~7月16日,有效数据6d。
2结果
2.1海南师范大学上下午紫外线强度、SO2 1h、PM2.5 1h、PM10 1h统计学分析,见表1。
结果表明:海南师范大学上、下午的PM2.5平均浓度、SO2平均浓度和紫外线含量的P值均小于0.05(P0.05,说明上、下午经过海南师范大学的车辆数对PM10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结果表明:海南师范大学车辆数与PM2.5 1h、PM10 1h、SO2 1h和紫外线强度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05,故都不存在线性相关。可能与海南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关,因为在不同天气条件情况下,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如PM2.5、PM10、SO2的浓度和紫外线强度的变化趋势也不同,又因为实验是在7~8月份进行,也就是属于夏季,海南的夏季是一个多雨的季节,况且在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下雨天气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相关性。总而言之,车辆数与PM2.5 1h、PM10 1h、SO2 1h和紫外线强度都不存在线性相关,影响因素除与天气情况影响之外,其他影响因素也需要考虑。
3结论
3.1海南师范大学上、下午的紫外线强度、SO221h浓度、PM2.5 1h浓度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PM10 1h浓度变化无明显差异。
3.2海南师范大学的车辆数与紫外线强度、SO2 1h、PM2.5 1h和PM101h都无线性相关。
参考文献:
[1]李广德,李效文.北京市区春夏PM 2.5和PM 10浓度变化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3,38(5):52-56.
离子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具体体现,不但能揭示离子反应的本质,还能表示同一类的反应。它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它涉及到较多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规律以及物质的性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正误的判断,也是连年高考出现的热点试题。2012年福建省高考化学考试说明明确指出: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要正确书写好离子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熟记相关内容
1.熟记必须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范围
(1)单质:Fe、Cu、Zn、Cl2、I2、Br2、H2等
(2)氧化物:MgO、Na2O、CO2、SO3、SiO2等
(3)难溶物:CaCO3、BaSO4、Al(OH)3、H2SiO3等
(4)中强电解质:H2SO3、Mg(OH)2、H3PO4等
(5)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6)非电解质:乙醇、蔗糖、四氯化碳、二氧化碳、三氧化硫等
(7)气体:HCl(g)、NH3、CO2、CO、CH4、SO2等
以上几类物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统一规定用相应化学式表示。
2.熟记常见电解质的水溶性
难溶物要写分子式(或化学式),要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必须让学生掌握常见电解质的溶解性。为了帮助记忆,编写了如下口诀: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盐遇水影无踪。
盐酸难溶银亚汞,硫酸难溶钡和铅。
碱中易溶钾钠钡,酸中难溶是硅酸。
以上口诀,可结合每册教材的附录Ⅰ进行说明、解释之。
3.熟记常见酸碱的强弱
强酸、强碱:HCl、H2SO4、HNO3、HClO4、HBr、HI、KOH、NaOH、Ba(OH)2等
弱酸、弱碱:HCOOH、H2S、CH3COOH、H2CO3、HF、HCN、NH3・H2O等
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是属于难电离的物质,通常情况只有少部分发生电离,因此规定此类物质在离子方程式中统一只用化学式表示它们;而强酸、强碱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一般用离子符号表示。
二、特殊处理原则
1.固体离子反应的处理原则
并非所有离子反应均可写离子方程式,只有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才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例如:实验室制氨气是离子反应,但因为是固体反应,故不写离子方程式。
2.微溶物处理原则
反应物中的微溶物处于全溶时通常写离子符号,处于浑浊状态时写化学式。生成物中的微溶物一律写化学式。例如:澄清的石灰水,通常拆成Ca2+和OH-,石灰乳通常只用化学式表示之。常见的微溶物有:Ca(OH)2、PbCl2、CaSO4、Ag2SO4等。
3.对浓酸的处理原则
浓硫酸参加反应时,写分子式;浓硝酸、浓盐酸参加反应时,写离子符号。这是因为硫酸浓度高达98%,几乎没有电离,故以分子式表示;而硝酸最浓时约60%,HCl最浓时才37%,几乎全部电离,故以离子符号表示。
4.对氨的处理原则
氨水作为反应物一般写成NH3・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可写成NH3(标“”),否则一般写成NH3・H2O。
例如:浓度较小的氯化铵溶液与稀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由于氨极溶于水,没有氨气逸出,所以该反应中的产物应写成NH3・H2O,而不能写成NH3,但倘若对上述反应进行加热,由于氨易挥发,此时产物应当写成NH3。
三、“八看”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怎样才能迅速正确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呢?在高考中此知识点通常出现在选择题,我们可以从下面“八看”着手:
⒈看是否符合反应的客观事实
如:铁与稀硫酸反应
误:2Fe+6H+=2Fe3++3H2
分析:铁与非氧化性酸反应一般生成亚铁离子,故写成Fe3+是错误的,应写成Fe2+。
正确:Fe+2H+=Fe2++H2
⒉看反应前后电荷是否守衡
如:铁与FeCl3溶液反应
误:Fe+Fe3+=2Fe2+
分析:在离子方程式中应遵循电荷守衡的规律,该反应式两边的电荷不守衡。
正确:Fe+2Fe3+=3Fe2+
⒊看离子间是否符合组成比
如:往稀硫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误:Ba2++OH-+SO■■+H+=BaSO4+H2O
分析:在Ba(OH)2溶液中OH-与Ba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在稀H2SO4溶液中H+与S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因此1摩尔的Ba2+与1摩尔的SO■■反应生成的BaSO4沉淀的同时,有2摩尔的OH-与2摩尔的H+反应生成2摩尔的水,所以上述的离子方程式中Ba2+与OH-和SO■■与H+应符合组成比。
正确:Ba2++2OH-+SO■■+2H+=BaSO4+2H2O
⒋看是否正确使用符号
存在平衡状态的离子方程式,一般用“?葑”,不用“=”;如果是多元弱酸的正盐,其酸根的水解方程式还要分步写。
如:Na2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误:CO■■+H2O = H2CO3+2OH-
分析:Na2CO3的水解存在平衡,故用“?葑”而不用“=”,CO■■又是二元弱酸正盐的酸根离子,故应分步书写。
正确:CO■■+H2O?葑HCO3-+OH-(主要水解);HCO3-+H2O H2CO3+OH-
⒌看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是否相等
如:铝与稀硫酸溶液的反应
误:Al+2H+=Al3++H2
分析:Al失去的电子总数与得到的电子总数不相等。
正确:2Al+6H+=2Al3++3H2
⒍看是否混淆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物质
如:甲酸溶液中加入小苏打溶液
误:H++HCO3-=CO2+H2O
分析:甲酸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应当以化学式表示,不用离子符号。
正确:HCOOH+HCO3-=HCOO-+CO2+H2O
⒎看多元酸或酸式盐与碱反应时,二者量的关系是否正确
如: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误:Ca2++HCO3-+OH-=CaCO3+H2O
分析:碳酸氢钙溶液中Ca2+与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如果是加入过量NaOH溶液,则应是HCO3-与OH-完全反应全部转化为CO■■和H2O,其中只有一半的CO■■与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
正确:Ca2++2HCO3-+2OH-=CaCO3+CO■■+2H2O
过量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误:Ca2++2HCO3-+2OH-=CaCO3+CO■■+2H2O
分析:碳酸氢钙溶液过量时,溶液中不可能有CO■■,所有的CO■■与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
正确:Ca2++HCO3-+OH-=CaCO3+H2O
⒏看滴加试剂的顺序是否符合反应的实际。若滴加试剂的顺序不同,离子方程式有时也不同。
如:在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
误:Al3++3OH-=Al(OH)3
分析:在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首先是NaOH过量,因此应Al3+与OH-结合生成AlO2-;然后生成AlO2-再与过量的Al3+反应生成Al(OH)3 沉淀。所以过程中所观察到现象是:加入AlCl3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振荡后沉淀消失;而后加入AlCl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振荡不溶解。
正确:首先是Al3++4OH-=AlO2-+2H2O;然后是Al3++3AlO2-+6H2O=4Al(OH)3
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误:Al3++4OH-=AlO2-+2H2O
分析: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首先是AlCl3过量,因此应Al3+与OH-结合生成Al(OH)3沉淀;然后生成Al(OH)3再与过量的OH-反应生成AlO2-。所以过程中所观察到现象是:加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继续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经振荡后又逐渐溶解。
正确:首先是Al3++3OH-=Al(OH)3;然后是Al(OH)3+OH-=AlO2-+2H2O
以上是准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必备的知识基础和规律,也是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常见方法和主要依据。2012年全国各省高考都相应地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例如:
⒈(江苏省化学卷)第9题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IO3-+3H2O=3I2+6OH-
B.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NH4++6OH-NH3+H2O
C.将过量二氧化硫气体入冷氨水中:SO2+NH3・H2O=HSO3-+NH4+
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2H++3NO3-=Ag++NO+H2O
⒉(海南省化学卷)第12题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钙溶液:HCO3-+OH-= CO■■+H2O
B. 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钠溶液:SO2 +ClO-+2OH-= SO■■+Cl-+H2O
C. 硫化钡加入稀硫酸:BaS+2H+= H2S+Ba2+
D.新制的氧化铝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3+2OH-=2AlO2+H2O
⒊(四川省理综化学卷)第9 题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B. 硅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SiO■■+2H+=H2SiO3
C. 0.01mol・L-1NH4Al(SO4)2溶液与0.02mol・L-1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NH4++Al3++2SO■■+2Ba2++4OH-=2BaSO4+Al(OH)3+NH3・H2O
①1∶2 ②2∶1 ③1∶1 ④2∶3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As2O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 砷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常见价态有+3、+5、+7
B. 砷酸(H3AsO4)的酸性强于磷酸
C. 砷化氢(AsH3)比NH3稳定
D. 砷的+3价化合物的毒性强于+5价化合物
3. 酸根离子RO3-所含电子数比NO3-的电子数多1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R原子的电子层数与N原子电子层数相同
B. RO3-中R的化合价与NO3-中的N的化合价相同
C. RO3-与NO3-只能被还原,不能被氧化
D. R与N为同族元素
4. 下列组合可用于代替氨气与水做喷泉实验且现象相同的是( )
①NO2和水 ②CO2和4 mol・L-1 NaOH溶液 ③Cl2和饱和食盐水 ④ NH3和1 mol・L-1盐酸
A. ②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 下列三种气体: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氮、③硫化氢,其中能生成二次污染物的是( )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③ D. 全部都是
6. 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NH4H与水反应有氢气生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NH4H是离子化合物 ②NH4H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酸性 ③NH4H固体投入少量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 ④NH4H与水反应时,NH4H是氧化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 将76.8 mg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当铜全部溶解后,如果NO3-减少2×10-3 mol,则溶液中H+同时减少( )
A. 4.8×10-3 mol B. 3.2×10-3 mol
C. 4.4×10-3 mol D. 2.2×10-3 mol
8. 某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K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它是一种超硬物质,是以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为原料来生产的,下图所示为其生产过程,其中虚线框内转化是为探究C的组成而设,G、F、H均为难溶于水且为白色粉末;图中除M、K(均含A元素)外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
[G][单质A][单质B][化合物C][化合物M:A(NH2)4][K][E][F][H][G][I][F][①][②过量NH3][④隔绝空气][高温分解][水][③硝酸银溶液][稀硝酸][][⑤NaOH溶液][⑥过量CO2]
(1)写出化学式:单质B ,化合物F ;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反应③ ,反应⑤ ;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9. 在有机溶剂里使n mol PCl5与n mol NH4Cl定量地发生完全反应,释放出4n mol HCl,同时得到一种白色晶体A。实验测得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8。
(1)生成A晶体的化学方程式 ;
(2)分子结构测定表明:A分子具有六元环结构。同种元素在A分子中所处的环境等同且满足P五价,N三价,Cl一价,试写出A的结构式 。
10. 已知磷酸能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三聚磷酸钠(Na5P3O10)是某些洗衣粉成分之一。
(1)4 mol磷酸脱去6 mol水后得到磷酸酐的分子式为 ;
(2)n个磷酸分子间脱水后生成的直链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
(3)Na5P3O10是由NaH2PO4和Na2HPO4按1∶2的物质的量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洗衣粉中的三聚磷酸钠作用是软化水,但使用此类洗衣粉会造成水质污染,试简述污染水质的原因是 ,某种无磷洗衣粉中加入硅酸钠代替三聚磷酸钠,试说明硅酸钠在洗衣粉中的作用 。
11. 工业上将氨气氧化成NO、NO2,用水吸收NO2制硝酸。
(1)在2 L密闭容器内充入0.50 mol NO和0.25 mol O2,维持反应温度为80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50%。则800℃时反应2NO+O2=2NO2的平衡常数K= 。
(2)某工厂每套设备每小时可生产20 t 63%的硝酸(密度为1.4 g・cm-3)。假设工业生产硝酸过程中,通过循环操作可以使NH3、O2得以完全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工厂设备所生产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传统的复习方法多采用“三轮”复习法:一是横向复习教材即章节复习,二是纵向复习五大块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基本实验及基本计算,三是综合应用复习。这种复习方法的优点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便于形成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也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明显的缺点是重复多,节奏慢,不利于知识的综合与深化,不利于突出中考的热点,不利于突破复习中的难点,也不利于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到位,而采用了穿插“小专题”的复习恰能弥补上述不足。
一、“小专题”复习的基本做法和特点
“小专题”复习的主要特点是“条块结合”。“条”就是基本按章节顺序复习,复习中以课本为中心,对《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要求的知识点逐一落实;“块”是把每一章的内容按知识结构分成若干知识块,而且把初中教材中相近知识点渗透到各章节中去,突出知识的联系性、整体性,复习中前挂后联,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二、“小专题”的应用举例
1、物质的制备专题
(1)气体的制备:氨气的实验室制备常用氯化铵与碱石灰(烧碱与生石灰的混合物)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备,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试回答:
①选用什么制备(发生)装置?(供选H2、O2)
②采用什么收集方法?如何验证是否集满?
③写出气体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2)固体物质的制备:由氧化铜、稀硫酸、铁粉为原料,制备纯净的铜。可采用两种方法:方法一:铁粉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用氢气加热还原氧化铜。
方法二: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酸铜,用铁粉置换出铜。试回答:
①从安全和节约的角度出发,你认为――方法好,其理由是――
②方法一制得的铜粉中常含有氧化铜,其验证的方法是将粉末加到盛有――的烧杯中搅拌,现象证明有氧化铜粉。
③方法二制得的铜粉中常含有铁粉,要得到纯净的铜粉,必须再加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④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成相同质量的铜粉:A、消耗铁粉相等B、消耗稀硫酸相等C、消耗氧化铜相等D、生成硫酸亚铁相等)
2、混合物的分离、除杂专题
(1)分离:某工厂废水中只含硫酸镁和硫酸,课外兴趣小组探讨回收纯净的硫酸镁。
①方案一:选用镁粉为试剂:A、往废水中加入镁粉,当观察到――时,说明镁粉已经足够,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接下来的操作是―― 和――。
②方案二:选用NaOH溶液为试剂:A、向废水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当――时,停止滴入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为得到纯净的硫酸镁溶液,接着的操作是(简明过程)――――。
③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假设没有损耗,那么最后得到硫酸镁固体是否相等?――,原因是――。
④请设计新方案(使用试剂与原来选用过的属不同类别):你选用的一种试剂是(化学式)――,该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除杂:实验室用zn粒和盐酸反应的H:中含有少量HCI气体和H2O(气)。
①证明含有HCI气体,需将混合气体通入――中,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除去HCI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入――中。
②证明含有H2O(气),需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的装置,除去H2O(气),可将混合气体通人盛有――的洗气瓶。
③证明含有少量HCI气体和H2O(气)的顺序是先――,后――,除去少量HCI气体和H2O(气)的顺序是先――,后――。
3、复分解反应条件、离子共存专题
①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NaOH HNO3 B、NaCl KNO3
C、Na2CO3 H2SO4 D、AgNO3 KCI
②下列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的离子组是( )
A、K+ Na+ C1-CO2-3
B、Cu2+ Na+ NO-3 SO2-4
C、Zn2+ H+ SO2-4 NO-3
D、Ba2+ Mg2+ C1- OH-
4、中考热点专题
2003年12月23日,东北某天然气矿井发生特大“井喷”,含有大量硫化氢的天然气逸出,造成243人死亡的重大事故。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可燃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叫氢硫酸。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硫化氢是由――种元素组成的,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②事故发生后,若及时采取对逸出气体点火燃烧的措施,可以除去硫化氢,减少对人员的危害和死亡,但生成的二氧化硫又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③据报道,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救防御常识。下列自救措施合理的是――
A、逃生时应往地势高处逆风跑
B、逃生时应往地势低顺风跑
C、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④违规操作或安全设施不完备,是引发事故的常见原因。请你结合某具体的化学实验,说出避免实验事故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小专题”的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数学目标的要求灵活设计,绝不是仅限于以上几种,如:推断题专题、化学用语专题等,这里不再赘述。
三、“小专题”复习的体会和收获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专题”复习有以下几点好处:
1、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复习起来一步一个脚印,有利于双基的落实和强化。
2、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复习和练习,能够减轻学生的负担,摆脱“题海战术”,收效显著。
3、有利于把握复习的重点、难点、薄弱点,节约了复习时间,提高了复习效率。
4、保持以教材为中心的复习,起点低,台阶密,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和提高,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大面积丰收。
5、知识点和能力块相互渗透,使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不断提高。知识结构网络化,规律化,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
四、“小专题”复习要注意的问题
1、“小专题”复习的特点是“小”,不宜搞得过大,否则会增加学生接受的压力;要根据《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的要求,针对学生在平时复习时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素材,有目的性地设计“小专题”,不能为了“专题”而“专题”。在确定了“小专题”的使用的时间以及“小专题”的选择以后,还必须注意在讲授“小专题”时,做到精讲多练,每讲必练,每练必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