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学专业就业前景

建筑学专业就业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学专业就业前景

建筑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第1篇

城乡规划专业主要职业能力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参与中小型民用建筑单体的方案设计工作的能力;

3.掌握编制镇详细规划、乡规划的内容及方法,能够参与镇详细规划和乡规划的编制工作,能够从事常见的建筑场地的规划设计;

4.掌握编制村庄规划的内容及方法,能够完成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

5.熟悉编制镇总体规划的工作内容,能够参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6.熟悉规划管理的工作内容和程序,能够参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思路的铺开,我国城市化进程将加快步伐。一个城市能否规划得当,关系着城市的发展与稳定布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公众参与热情的提升,城市规划者开始从幕后走到前台,城市规划人才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受人注目。

毕业生主要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资源环境管理、城市规划编制、城市公共管理政策制定和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工作,主要去向是城建、规划、发展计划、经济贸易、行政执法、环保、公用事业等部门,就业面很广。

城乡规划专业考研方向建筑学

建筑学是工学领域下的专业学位专业。建筑学专业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在通常情况下,以及按其作为外来语所对应的词语(由欧洲至日本再至中国)的本义,它更多的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

建筑学所涉及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以及作为实用艺术的建筑艺术所包括的美学的一面和实用的一面,它们虽有明确的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并且其分量随具体情况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是支撑城乡建设事业的人才技术的重要保障。因此,将城乡规划学*作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乡和谐统一的重要支撑性工作。

培养目标

我国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积极应对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期对高层次规划人才的需要,培养适应于社会、经济和区域发展和建筑学科基础审美与工程技术方法的专门人才。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培养目标

建筑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SWOT 地方高校 建筑学专业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活动的蓬勃发展,为与之关系紧密的建筑类专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建筑学专业,担负着培养及提高未来建筑师素质的责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建筑学专业涉及领域广泛,要求从业者具有知识面广泛,以及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图形表达能力、感性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满足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因此建筑学专业相对其他专业对开设院校和师资以及外界教学环境有更高要求。

地方建筑学院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譬如专业发展以及滞后于传统建筑院校,缺乏基础较好的生源和综合素质强的师资,学校专业定位以及专业教学特色的建立等诸多问题上与重点院校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更应该积极应对市场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培养方向定位,着力体现地方高校建筑学教育办学特色,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建筑学专业活力,提高建筑学专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拟通过分析陕西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优、劣势,探讨地方性高校建筑学专业的发展策略。

二、优、劣势分析

陕西理工学院位于陕西南部的秦岭与巴山之间的汉中市,正处于汉水流域上游,在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它优越的自然、特殊的地理环境彰显着个性。学校也形成了“扎根秦巴,艰苦创业,服务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办学实力显著增强。

本校建筑学专业也以具有成熟教育经验的建筑院校为学习典范,希望借鉴这类院校的成熟经验,往往忽略了自身的特色优势,一味朝着优秀学校靠拢,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很难达到与其专业建设水平相当的高度。

由于本校地处汉中,虽然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但是相对其他传统建筑院校,发展相对缓慢,尤其是建筑学专业开设仅10年,与其他老院校相比没有优势可言,加上地处三线城市,无论是师资力量的补充还是生源都受到影响,这也是本校建筑学专业发展的瓶颈。

三、发展策略

建筑业的大力发展对地方高校建筑专业来说,是极好的机遇,建筑设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建筑专业报考人数逐年上升,很多院校相继开设建筑学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好。加上国家对陕南地区的重视,利用利好政策,发挥本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地域唯一性优势,着力为本地城市建设服务,改善自身办学条件,增强专业竞争力,反哺社会。

首先,注重利用区域优势,培养学生崇尚自然、延续城镇历史文脉、勇于创新,既尊重人文精神,同时也以文脉传承作为教学特色,由此创建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建筑学专业教育方式,既利于当地城市建设的发展,也促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达到专业教育最根本的目的。

其次,以培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学生为主要目标,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体系,保证基础教学的同时,寻找增长点,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克服譬如学生定位以及自信心的建立等诸多问题,建立符合本院校实际的建筑学专业发展方式。

再者,教师通过注重陕南地域文化的研究,促进自身能力的增长,扩充教师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利用“广义建筑学”教学方法,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建立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拓宽学生视野。

四、结语

建筑学专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体系,它是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紧密相关的。因此,本校建筑学专业需要审时度势、保持行业敏锐度,增强与地域文化之间的融合,既延续历史文脉又促进新技术的发展,承前启后,服务社会,探索有效的专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增强专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才是我们发展的宗旨。

(校级科研项目基金SLGKY12~19,陕南移民背景下城镇聚落的生态重构与特色研究)

参考文献:

[1]鲍家声.建筑教育发展与改革.新建筑,2000(1):8~11

建筑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形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

一、前言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在这个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都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比如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要能够对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1]。本文主要探讨在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前景和发展方向。

二、土木工程专业的解析

土木工程虽然是很古老的一个专业,但是仍然适用于当今的社会。在我国古代,土木工程的建筑材料都是石头和木材,而现今的土木工程建筑材料更多的是钢筋和混凝土,土木工程的得名也就是从此出而来。我们的祖先们能够利用朴素的木头和石头等简单的材料,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不朽的建筑,比如我国的故宫建筑群、长城和古希腊的各种神庙教堂等。这些不朽的著作就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典范代表。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随着前辈经验的积累,土木工程专业的理念已经焕然一新,现今已经有很多举世瞩目的作品。比如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宏伟的钢结构和游泳场馆水立方的薄膜结构等,都代表土木工程这个古老专业的现代化方向。

三、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如果没有土木工程,我们日常生活就不能够正常进行,可想而知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我们居住的房子,乘坐的地铁,城市轨道的交通,南水北调等重要项目都是与土木工程专业挂钩的,这些建筑设施的实施,都需要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来完成。

根据以往的就业情况研究结果来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就业的时候,80%的学生都会选择本专业进行工作,就业方向很好[3]。并且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就更加宽广,属于乐观型的就业专业[2]。总体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工程技术方向,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其中所涉及的行业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说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和科研院所等。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中国的城镇化、城市化发展速度非常快,需要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也就越来越多,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学生在未来几年里的就业形式非常乐观,这是不容置疑的。

四、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探讨

(一)新形势下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就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和书本以外的内容,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宽阔。通过老师对土木工程知识的提炼和改进,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补充和拓展更多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和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这个与经济直接挂钩的行业确实给毕业生就业做了很高的保障。如果国家经济不景气,就会影响大量工程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就会直接使我国的经济出现下滑。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使得我国很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乐观。但是依据我国现今的发展情形来看,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还是很好的。在这么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 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

这种应用形式大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直接的替代了传统的粉笔和黑板的教学工具。以往的教学当中,老师都是利用仅有的课本和教案,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这种口头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和老套,教学条件也有一定的限制,这种枯燥的讲解教学方式,严重的挫败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3]。虽然专业课老师也在努力的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但是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技术有限,并没有产生一定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中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老师进行的,学生只是出于被动接受式学习的地位,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感受,学生对土木工程学习就更没有了兴趣和激情,甚至会对其产生厌恶感。但是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这些不良的现象和状况也就大大的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也明显的提高了,有利于学生日后就业。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这个网络和信息技术发达的大背景下,多媒体教学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浓烈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老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呈现出大量的信息,基本上就取代了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给老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消化和记忆。通过多媒体教学,老师从传统的学习主体转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做学习的主人。老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增加了师生的互动,帮助学习思考问题,与学生一起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大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对策

1.转变学生自身的想法,打造科学就业观 。毕业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毕业以后才能更好的选择工作,能够理智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能够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工作岗位当中。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就业方向上浪费的时间与精力,能够让毕业生对自己日后的工作,有一个大的方向上的把握,以及宏观上的掌控。还有利于给毕业生提供自己发挥能力的一个空间。

2.增强学校教育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复合型社会人才。根据我国目前的大多土木工程院校的教育情况来看,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够满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因此,学校应该改变教学模式,给学生打造一款全新的教学环境,让毕业生能够学有所用,让教育能够教有所用,真正发挥出教育的意义。土木工程专业,可以说其就业前景是非常广阔的,那么,就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学校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学生也不要仅仅局限在学校原有的教育体制当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给学校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意见,加强自身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3.摆正自己的心态,培养良好品质 。毕业生最大的就业市场就是施工单位,虽然施工单位的h境很艰苦,要求技能高,使得很多毕业生不敢进行尝试。但是,只要在施工单位坚持下来,可以看出毕业前景非常广阔。因为在施工单位实习过后,能够加深毕业生对土木工程的理解,能够让毕业生熟练掌握各个工程的环节,让毕业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能够让毕业生将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应用在施工当中。毕业生一定要有好的心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够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有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提高,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而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前景广阔,依据我国现今的发展情形来看,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还是很好的。在这么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新形势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占得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叶凌翰.浅谈我国土木工程就业现状和可持续发展[J].商,2014(52):28-29.

[2]李思扬.浅谈土木工程就业前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6):71-72.

建筑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第4篇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郭一旗

当你看到鸟巢、水立方承载2008奥运盛典迎接世人的时候,当你看到迪拜塔代表着人类向往苍穹,无限追求梦想的时候,当你面对CCTV新址怪诞的形态“违背力学”的拔地而起而被折服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座座建筑背后的设计者——建筑师。

选择建筑学之前你要知道,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建筑学专业都会进行美术测试,当然我国的大学也不例外。有的学校会比较严格,如果未通过加试直接无条件转入别的专业,但是大部分学校只是摸底而已。对于没有一点美术基础的同学也不用担心,高考之后有三个月的时间去学习素描速写,因为大一的时候会有这些基础课程,有基础的同学自然学得轻松。

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但是大学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就是建筑设计。由于建筑的特殊属性,例如造价高、建造使用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建筑设计的难度远远高过了其他有关设计,因此,建筑设计是对环境、用途和经济上的条件和要求加以运筹调整和具体化的过程。这种过程不但有其实用价值,而且有其精神价值,因为为任何一种社会活动所创造的空间布置将影响到人们在其中活动的方式。近代的建筑师常常引用一句话来表达建筑设计的目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就是建筑师是在创造一个空间,以满足便用者的物质需求以及精神追求。

当你步入建筑学专业时,大一的你一定会被绘图作业压得难以翻身,加上手绘是建筑学的基本功,很多老师非常重视,所以赶图就是你生活的主旋律。通宵熬夜是家常便饭,“很忙”已经成为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口头禅。在建筑学贴吧以及各种论坛中,如此的吐槽和心得并不少。有人开玩笑地说,晚上为飞机导航的除了灯塔,就是建筑学的系楼,彻夜的灯火通明已经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选择了建筑学,就像选择了一条苦行僧修行的道路,所以只有爱它的人才能一直坚持下去。当然交图前夜,同学们聚集在专业教室赶图的场景也是别的专业同学不可能体会的。

当你进入大二开始接触各种类型建筑设计时,你一定会为方案被老师毙掉无数次而痛心疾首。“天下没有不要改的图”已经成为建筑学子默认的“行规”,看到被老师改得面目全非的图的时候,心里的滋味恐怕只有准建筑师自己才知道吧。看到一张张成图挂在墙上等待老师评图打分时,面对老师有一种面对甲方的感觉;和大家一起设计参加比赛,则有了建筑师在设计院策划方案的体会。

随着大三大四各类型建筑的深入积累,以及对规范法规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建筑设计能力,对于建筑学子来说,就需要进一步累积实践经验,所以去设计院实习对于建筑生迈向社会是很重要的一步。到了大四,就是大家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时候了。有的人选择了考研继续深造,有的人选择了出国,有的人选择了就业……由于中国当今的发展速度,市场对于建筑生的需求供不应求,找到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对于高三的你们,如果对建筑学心向往之,现在还是好好复习以提高自己的成绩吧!因为建筑学强势的院校,特别是建筑行业公认的的老八校(包括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现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新四校(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录取分数都很高。如果你如我一样只能进入一所普通院校实现自己的建筑梦,也不用担心,因为这是一个重视能力的专业,一切靠实力说话。

面对较好的就业环境和累并快乐着的建筑学生活,你是否愿意与我们一起去追随前辈大师的脚步?依稀还记得孩童时海边沙滩上的一个个沙堡,还记起家中满地堆积的积木,或许那时的你已经对设计建筑有了一点懵懂的向往,渴望着去建造一个人类历史永恒的载体,凝固的音乐——建筑。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让水循环起来

长安大学 石娇娇

所谓给排水,是城市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建筑给排水的简称。也许你脑海里会呈现出下水道、排水管等画面,其实,这只是给排水的一部分,给水处理、污水处理、给水厂设计、污水厂设计、市内给水排水管网设计、室内给水排水管道安装、消防、环保等方面也属于给排水的范围。可以说,给排水无处不在。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政治课、体育等公共课外,还要学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水分析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化学、电工学、工程土力学等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方面会学到水泵与水泵站、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给水处理、污水处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给水排水仪器仪表、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有机化学、给水排水计算机程序等。根据不同大学的特色不同,所学的课程会有相应的改变。就排水工程来说,这一课程通过学习怎么算设计流量,来选择管道直径;水泵及水泵站课程通过学习水泵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行方式、维护管理及课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将基础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使用绘图工具的能力等;建筑给水排水则学习将城镇给水管网或自备水源给水管网的水引入室内,选用适用、经济、合理的最佳供水方式,经配水管送至室内各种卫生器具、用水嘴、生产装置和消防设备,并满足用水点对水量、水压和水质的要求。本专业还会进行课程设计,也就是运用所学内容,做泵站、给水管网、排

木材科学与工程:化“木”为“材”

南京林业大学 许洋

当拿到房子的钥匙,接下来顺理成章的画面不是搬新家,而是对房子进行大改造:刷墙、铺砖、接线,当水管网的初步设计,锻炼专业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去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等相关工厂,由工作人员带领进行参观实习,把学过的课程和实际与水厂、污水厂的运行过程结合起来,使学子对本专业有一个更感性的认识。

目前国内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比较有实力的院校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重庆大学等。清华大学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环境工程学院,但对于本科生来说只有环境学院这个大类,不分具体的专业,所以说清华人的给排水除了要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之外,还要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等专业的课程;同济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创建的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之一,国家重点学科,是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直是全国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是国家发改委《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还拥有“城市水资源和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中心的副主任单位,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瑞士、挪威等多个国家12所著名大学或研究单位建立了广泛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城建部门、规划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建筑行业、科研与教学等单位从事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规划施工管理、教学和研究开发等工作,具有多种岗位的适应能力。原本的毛坯经过一系列加工而焕然一新后,还要挑选家具为新装修好的房子锦上添花。这时候,如果有一名懂室内设计与家具设计的专业人士指点的话,效果将大不相同。CCTV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节目——《交换空间》,原本装饰普通、无甚亮点的房子经过专业人士的改造之后,立即化“普通”为“惊艳”。这样专业的人士到哪里寻找呢?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子来也!

木材+科学+工程,到底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木材科学,即对木材的认识与了解,如木材微观结构、木材种类的识别、木材材料的基本性质;木材工程则探讨木材的加工与运用,包括制材、木材干燥、木材防腐、木材改性、木制品加工、家具制造、人造板制造、人造板表面装饰、人造板功能性加工、室内装饰、软禁制造、竹藤加工等。因此在大学期间,首先就要学习木材学、木材干燥学等理论课程,了解木材的特性;再学习热工学、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等技术课程,认识利用木材的方法与技术;最后再加上家具与室内装饰材料学、家具设计、室内设计等应用课程,将木材的运用与室内装修结合起来。

目前,开设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院校大多为农林类院校,如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此外还有天津科技大学、北华大学和广西大学等非农林类院校。不同的高校可能会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如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该专业更侧重于家具设计与制造方向,所以家具与装饰工程概论、维修工程学、家具设计、家具装饰学、家具与室内设计CAD等课程必不可少;天津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则将家具设计与室内设计结合起来,因此也就开设了与其相关室内设计、室内装饰工程等课程;南京林业大学则设置了材料工程、木结构建筑工程和木材工业装备与过程自动化方向。

不管是哪个方向,大一学的基础课基本都是一样的,也就是都得学数理化,而且难度不小。大一下学期开始,要学无机化学的和有机化学,而且都要做实验,有些学校大一还要学素描等课程。大二大三开始专业课的学习,根据专业方向不同,专业课有所侧重。虽然该专业毕业后授予的是工学学士学位,因其与设计有关,因此美术功底和美学认识也必不可少,所以有些高校还开设了美术与美学的相关课程。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室内环境不仅要达到舒适的生活需求,同时还要具有美观的视效。因此,木材科学与工程的学子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如果是去工厂,本科生一般做生产管理(这个要下车间)、产品检测(或者说质量管理,也在车间)、市场销售(跑市场)等工作。有的企业招产品研发,但这基本上需要研究生以上学历。

物业管理:专业的“生活管家”

北京林业大学 刘维

告别了福利分房的时代,我国房地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而伴随房地产业的发展,物业管理这一新型管理开始出现、发展,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物业管理是指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

物业管理在我国出现、发展不过20年,在我的理解中。物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可用“博”“精”“厚”“薄”等几个关键字来总结。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房地产业的后沿,物业管理由多学科交叉集合,涵盖了包括房地产、建筑、法律、财会、环境绿化、管理学等在内。的多方面的内容。这是该专业“博”的体现。另一个方面则是指物业管理的客体即对象范围极广,从小区物业管理到商用楼宇,从公用建筑到工厂仓库,都可以纳入在内,外延极广。与之相对的是“精”,看似矛盾实则不然。“精”是对学习物业管理者的要求,在求职期间,我深深感到“人无一技之长,不若一无是处”。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业内的竞争也很激烈,所以在知识复合全面提高素质的前提下,必须各自有所“精”,为自我职业规划、学习、择业、发展准确定位。

建筑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建筑课程教学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025

职业教育的最终发展是促进普通教育,这是以教育部新一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精神为指导的。当前,建筑专业人才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都非常紧缺的人才之一。本人在高职院校里从事建筑教学工作多年,针对高职学生教育现状、学生身心特点及专业类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等情况,作了一些建筑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研究。

1 增加专业实践内容,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能力培养,一直是我国传统职业教育的模式,在这种模式的培养下,不少高职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无法适应社会。为有效避免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产生的弊病,我所在的高职院校已经在做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在新的教学计划中,就系统规范地安排好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首先,在新生的军训及入学教育中,就灌输相关专业思想;其次,每学期课堂教学设计中都安排大量的专业课程;另外还涵盖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专业实践课程的内容。

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也显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就曾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多种教学模式,诸如“体验型”“辩论型”“参与型”“再现型”“互动型”等多种教学模式。在各种教学模式的尝试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完全被“刺激”出来。他们由原先的“填鸭式”教育过程转换成主动参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完全释放出来,从而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训练与提高。

2 完善考试考核机制,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刻板,考核方法受限等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不能完全体现高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中。为保证教学质量,我院在实践技能培训目标中,规定高职学生毕业时专业技能应达到的标准,主要有实训内容、实验课和课程设计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均作考核要求,考核机制灵活多变。考试内容上也发生较大的变革。“能力”二字更加凸显出来。通过考核高职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应用问题能力的内容,使得高职学生“学以致用”,一定程度上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方式多样,开卷、闭卷、动手操作、提供实物作品等多种形式,都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使学生有了充分展示个性的天地。这样的改革广受师生欢迎,一方面,学生可对知识深层理解、分析、比较和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逐步形成。

3 加大校企合作深度,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是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实效、服务学生成功就业的有益实践。近年来,我所在的高职院校特别注重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注重在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就业、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等方面,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学业与就业无缝接轨,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互利共赢。对于建筑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最关心将来的就业前景如何。而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可以深刻了解目前企业对高职建筑类人才的具体要求,弄清本专业能适合的相关岗位,以及各岗位所需的技术、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换句话说,校企合作越深入越广泛,学院及学生所得到的信息就越准确,在此基础上所开发、设计的教学培养计划就越符合实际,对高职学生越有利。良好的校企合作能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因此,我们坚信:随着相关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学院试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受企业欢迎的专业技能人才。

4 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立于学科前沿阵地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对教师队伍的素质高要求。我所在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例如专业课程的培训,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对现有教师有计划地选派到生产、管理、服务、经营第一线,进行实践训练,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如每年寒假、暑假,相关教师自发自愿进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安排年轻的,教学能力强、业务精的教师出国进修等。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双师型”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其中就我校建筑学院而言,就有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2名,此举正是学校引进的专业人才的真实反映,他们专业理论知识过硬,教学实践经验十足,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成为专业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这些专业人才,势必会时刻关心专业学科的前沿动态,并将目前最新的建筑业的相关动态带进课堂,带给学生。

综上所述,建筑课程教学不是局限于课堂上的40分钟,而应广泛地扩展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角落,唯有这样,才能将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要求,企业需要的建筑人才。

参考文献:

[1]吕敬藏.建筑课程教学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