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春的诗

青春的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春的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青春的诗

青春的诗范文第1篇

一湾温文柔婉的碧水

一片凋零残缺的落叶

一朵嫣然绽开的花蕾

在记忆的银河里它们拥有一颗自然而美丽的心

在辽阔的天空中它们隽刻着婉美与清新的笔迹

我们的青春

是烟火绽放时最绚丽夺目的一刻是流星划过天际时最引人注目的一瞬

青春是我们的符号我们的符号是青春

在记忆的银河里我们拥有一颗炽热而温暖的心

在辽阔的天空中我们隽刻着快乐与自由的奇迹

我们还在对着读不完的书本还在对着考不完的试卷还沉浸在花雨红殷殷的梦中

梦斑斓路万千

有璀璨群星有芳草萋萋有单纯守望有美好憧憬..............

青春的诗范文第2篇

青春的本质,不是粉面桃腮,不是朱唇红颜,也不是灵活的关节,而是坚定的意志,不变的信念,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是荡漾在生命甘泉中的一丝清凉。

青春的内涵,不是好逸恶劳,不是年龄的大小,也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而是战胜懦弱的勇气,生命的活力,是饱经风霜也不褪色的理想的色彩。

青春是一条五彩的小河,淙淙流淌着欢乐的歌声;

青春是一朵艳丽的小花,娇嫩中透着几丝质朴与秀气;

青春是一首壮丽的诗篇,未来的眼睛将读千遍万遍;

嫩黄的柳芽说:“青春是活力,是蓬勃,是一种努力舒展自己,发展自己的力量。”

渊博的学者说:“青春是智慧,是学识,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充充实与满足。”

健壮的运动员说:“青春是敢于战胜懦弱的勇气,是敢于冒险的精神,是坚信自己必胜的信心。

不同的人,对青春就有不同的理解,青春是多变的,形态不一。我无法给青春一个完美的诠释,我只能说,青春如画,画中的意蕴细细玩味;青春如诗,诗中的内涵有待慢慢地品尝;青春如草地,让我们怀着热切的希望拼搏奋斗;青春如歌,呼唤着我们这些跨世纪的新一代。

青春的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精神自传;断裂;诗意;代际差异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大概是觉着十个字的片名太长,不怎么符合华语影片的传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多数时候被人们简化为《致青春》。然而这种朗朗上口的简化也一并略去了片名中那份深沉的伤感与无奈,以及伤感无奈中隐含的不舍与不甘。同时,这种简化方式也将这句本属于特定人群的诗意抒怀予以“广谱”化了——本来,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上,能有资格发出这么句感慨的人,只能是属于“70后”这个处于青春末期、行将迈入中年门槛的社会群体。青春正欲走未走,自己则欲留难留,终将逝去的眼下还在延续,虽则延续却无能为力。一代人回望青春时的不尽怅惘、欲说还休,都由这个过长的片名传递出来。而以片名为入口,考察影片复杂缠绕的青春叙事,则能发现这部影片具有鲜明的“征候”性,它充分折射出当下社会的种种文化生态和心态。

一、“70后”:精神自传之难

就着力于讲述“70后”的青春故事这一点,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殊为难得,勇气可嘉。中国当代文化中一直存在一个颇为诡异的现象,那就是生于1970年代这批人的青春故事在中国内地的电影(包括电视剧)中多年来一直是整体缺位的。“70后”一代人基本在20世纪90年代走过青春时光,可是在近些年影视剧的青春表述中,这个年代的故事已然断档,浓墨重彩登场的都是发生于80年代之前那些“红色后裔”们的“阳光灿烂”或“血色浪漫”、抑或平民青年“长大成人”的青春残酷物语,要么就干脆直接跳到新世纪,表现“新新人类”们的古灵精怪与“职场”中的“奋斗不息”,而“承上启下”留在90年代的青春史却没有被认真或成功地表达过,它更多是让位于转型时代的社会集体经验——在一代人走过岁月后,当年铭心刻骨的青春记忆却自觉不自觉地被集体忽略,被尴尬莫名地悬置在历史的黑洞中。

记录这段青春的责任,本应该属于70后的影人们,因为这就是他们的自身历程。遗憾的是,虽然在这个年龄段的电影从业者并不算少,但他们多半喜欢把玩一些貌似深沉晦暗的主题,更多关注于当下都市样貌与各种“底层”的生存图景(想一想那些被含而混之指称为“第六代”的70后影人们),普遍无意于回顾自己来时走过的路。贾樟柯或许是其中最愿意怀旧青春的,他的“故乡三部曲”就是在重拾自己的青春记忆。只不过贾樟柯过于刻意在故事张力上做文章,更多关注小偷、、无业青年等边缘人群,所以他这种青春书写往往激进有余,而提供给人们的却是“类奇观”式的观影体验,很难视为一代人的青春自传(当然他也不屑于承担此种“代言”重任(1)。何况贾樟柯也很快就掉头转向了,早早结束了自己特色独具的青春叙事。

作为大众文化重要品种之一的电影,固然讲求创作者的自我经验,但争取最大数量观众的认同、满足他们的情感诉求也是电影作为一种商品的本质属性。为此还是有理由要求、期待从业者们拿出更具情感整合性的,能获得更多心灵共鸣的影片。换个角度看,适龄主创者们的无意于此或许只是事情的“果”而非“因”,对于一代人何以会缺失有分量的精神自传,更深层的心理原因或在于:“‘70后’这代人生长于计划经济时代,再碰上市场经济时代,他们文化主体性比较复杂。20世纪90年代末,他们刚开始发出声音,就被‘80后’青春代表人物抢去了风头,到现在也没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讲述者。”(2)所谓“文化主体性”,即是在文化人格方面如何达成对自我的准确认知,建立起个人的身份认同感。在当代思想家阿尔都塞看来,人的“主体性”原本是一个“空位”,要由某种意识形态才能“召唤”出来,[1]当代社会学家吉登斯也认为,人的主体性是“在不断反思过程当中被惯例性地创造出来和维系着的某种东西。”[2]58人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对身边社会各种关系的反思和甄别。所以上面这段话非常敏锐地点明了,正因为遭遇了时代的“转型”,计划经济时代与市场经济时代彼此不同、甚至是完全冲突的主导性“意识形态”先后都融入了他们的人格成长过程,使得他们对自我和身边社会的认知产生了困惑甚至是混乱。难以确立自身的“文化主体性”,就很难“飞越迷雾,把生命看清楚”,找不到一套系统的“话语”来对应、来解释自己的故事,这才造成了对自己青春岁月的“集体失语”。——在这种情况下,去讲述“别人的故事”显然比讲述“自己的故事”还更为轻松讨巧。而作为例外的“20世纪90年代末”他们发出的声音,指的应该是1998年那部有着一个计划经济时代革命文化气质剧名的偶像剧集《将爱情进行到底》(关于这部剧集,下文还将述及)。

90年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加速融入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十年。中国在韬光养晦中悄然崛起,而商品经济和市场化也在迅速重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消费主义高扬的商品社会,对经济与物质的追求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也渐渐渗透多数社会成员的内心意识。它颠覆了人们的价值结构,改造了既往计划经济时代个人存在的依据和动力。“70后”一代人的尴尬由此而生:在他们的青春前期,还驻留着红色年代浇灌出的“精神至上”的理想主义光辉,以及“新启蒙”时代高扬自我个性的呼喊,可到了他们的青春后期,社会中却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物质欲望,伴随着失序的丛林生存法则。缺失了主体的延续性,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如何定位自己的当下,或许一直纠结着很多“70后”,虽然他们早就奔往“不惑之年”了。

于是,我们能够发现,作为一名青春横亘于时代断层两边的“70后”的导演赵薇的胆量和抱负。或许,赵薇如此“胆大妄为”是因为她身体里永远都活着一个机灵、皮实、混不吝的“小燕子”吧。

二、叙事的断裂与诗意的消逝

果然,《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面世后,票房与口水齐飞。或许是赵薇的雄心太大,总是希望面面俱到,超过两个小时的公映版最后还是显得匆促散乱,在叙事上存在明显的断裂。影片前半部分是一段较为完整的校园爱情,演绎了青春片有的浪漫与疼痛,而后半段则线索枝蔓、多头并进,最终显得支离破碎。有人甚至将此归结为导演对于所讲述时代的淡漠:“从中没有发现赵薇对那个时代的激情、立场和想法。”[3]

这种评价显然是过于简单粗暴了,只要认真看过影片的人都不会质疑赵薇的诚意。其实,对于影片叙事的前后断裂,与其将它归结为导演的能力或态度,不如说,这一“断裂”本身也是一个绝佳的征候,完整对应了、解释了这个时代的“断裂”。在断层的彼端,是一段纯粹的、可以完全为了精神、为了信仰而存在的青春,而断层的此端,则是另一段彻底放逐了精神的高蹈、只为现实逻辑所主宰的青春。影片叙事由流畅而突然坠入凌乱,正是直观表达了这代人在面对断裂的时代顿挫失据的精神生态。

“青春”是一个“现代性”概念,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长者本位”的“老大帝国”,“青春”更成为先行者们掀起“启蒙与救亡”大幕的一个策动力。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到“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青春”一直都和阳光、热情、力量、勇往无前等热烈美好的词汇联系在一起。“少年布尔什维克”出身的老作家王蒙甚至这样感慨过:“青春、革命、爱情,这三样东西加在一起还能不点燃全部世界与全部生命!”[4]273这是充满诗意的抒怀,因为青春的蓬勃生命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它睥睨现世成规、超越凡俗烟火,满腔的豪情只为精神的光芒所点亮。

正如影片前半部那个美丽的雪夜,在经过了各种不择手段的“死缠烂打”后,女主角郑微终于让陈孝正接受了自己的爱情。那一刻,郑微心花怒放地走在校园的雪地上。走着走着,她低下头,惊奇地发现:脚上的深色运动鞋竟然变成了一双闪闪发光的水晶鞋,炫目而圣洁的光辉在暗夜里照亮了她青春神采的脸庞。此时,她已经变身成为最幸福的公主!——在整体风格非常写实的影片中,这短短十几秒钟的场面如梦幻般浪漫唯美,堪称神来之笔,充分诠释了诗意青春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仅仅凭借这十几秒钟画面,就没有理由质疑赵薇的努力与情怀)。此时的陈孝正,只是一个出身贫寒、前途未明的穷小子,但在郑微心里,他就是值得自己不顾一切来追求的白马王子。郑微愿意如此放低身段,并非因为她是无人关注的灰姑娘,她的身边一直有一位高调的追求者:富家公子沈开阳。如果以现实条件考量,他其实更具爱情的竞争力。但,即便沈开阳算得上是英俊靠谱的“高富帅”、即使他屡屡送上价值不菲的礼物,郑微却始终不为所动。影片中沈开阳第一次试图送给郑微的礼物就是一个豌豆公主的玩具:这就是沈开阳心中尊贵娇嫩的郑微。然而,郑微却宁愿让自己 “低到尘埃里”,在陈孝正面前做一名角落里的灰姑娘。

只是,此刻大学围墙外的时代已经发生断裂,残酷的物质社会与围墙内的诗意青春劈面相逢。毕业前的招聘会上,人山人海的求职场面无情挤压着年轻人的飞扬不羁。迫在眉睫的生存压力、颇有诱惑的留学前程,陈孝正在必须做出的二选一面前放弃了两人的爱情远走美国。然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几年之后,外面的世界终于改变了一切,就连郑微本人,都从任性刁蛮、大大咧咧、作业出错都无所谓的“玉面小飞龙”变身为冷静干练的职场女白领,犀利告诫下属要留意做事的细节。此时反观陈孝正的畏缩薄情,似乎也无需太多苛责,只不过是由于贫寒的出身决定了他比同龄人的“转向”更加迅速罢了。个人无法与时代抗衡,诗意的青春等不到年华的老去就戛然而止,这就是一代人必然要接受的无情命运。而不甘心舍弃青春记忆的阮莞,最终落了个玉石俱焚,她付出自己的生命实现了青春的永恒。

诗意的青春消逝之后,影片中的青年人进入了社会,开始现实而紧张地“活着”了。影片至此也开始陷入线索繁多、略显纷乱的窘境。——恰如影片外这代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状态。他们似乎无法在物欲时代里活得心安理得,因为青春闪亮的彼端还在那里映照着今天的蝇营狗苟,让他们在回忆面前无地自容。就像若干年后,陈孝正得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他也因为自己一路上的不择手段而时刻处于内心的煎熬。

由是想起上文所提到的电视剧集《将爱情进行到底》,那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纯情”剧,是诗意青春的放肆张扬。在90年代后期,时代断裂之痛还没有充分发酵,剧中的男女主角们每一个人的爱情选择都是忠于内心而无视物质的。杨铮也罢,若彤也罢,无论个人的发达与落魄,他们的爱情从来不会因为物质发生改变。或可认为这部剧集是时代断裂后“70后”一代人对断裂前的青春时光进行的最后回望和凭吊。虽然追求真爱的路上百转千回、起起落落,但他们很幸运,他们是拥有诗意青春的最后一批人(十多年后原班人马拍摄的同名电影“续集”《将爱情进行到底》正好与此剧集的“纯情”形成绝佳对照:2011版影片充满了物质决定爱情的潜台词,刻薄地宣扬了无产者无爱情,要想鸳梦重温首先必须有优越的经济保障[5]——诗意的青春消逝之后,爱情将无可避免地沦为物质的附庸)。

当然,开展如上讨论的前提,是一个人他(她)曾经经历过、信仰过这样纯粹唯美的诗意青春。在影片中,郑微的早年恋人林静不是这样的人,郑微的室友黎维娟也不是,他们就生活在郑微、阮莞、陈孝正身边,但自始至终都是无比现实、无比理性(陈孝正本属于黎维娟这类人,因为被“裹挟”进郑微的青春中,他才体会到只有这段日子他从“爬行动物”变为“直立行走”的美好感觉)。他们不曾遭遇过青春的断裂,因为,他们从来也没有在生命中拥有过诗意,拥有过青春。

三、可通约的“疼痛”与不可通约的“感动”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充满疼痛。这种疼痛深入骨髓,无从救赎。所以会有论者感慨:“没想到赵薇镜头下的爱情竟然知此疼痛, 到底因为那是一个疼痛的年代, 还是因为疼痛本来就是青春中的宿命? ”[6]这一追问非常敏锐。“疼痛”,当然是青春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是这份疼痛背后指涉的内涵各有不同。其中,既包括叛逆青春遭遇固有现实时必然遭遇的对抗与失败,也包括从精神上告别既往,重新建构自我认同的艰难成长,既有被抛入社会边缘或底层的愤懑与反击,也有精神在自我流放中的脆弱感伤。——虽然彼此的“痛处”各不相同,但只要是从“疼痛”的方向看,青春电影中永远都是斑斑泪痕、累累创伤,无论港台还是内地,无论西方还是东方。

不过,作为一部票房超过7亿元的热销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痛感”显然没有被降解在代际差异中。今天国内的电影市场主要以“80后”甚至“90后”观众来支撑,他们对于影片中的疼痛依然能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即使他们的“痛处”与说故事的“70后”并不相同。银幕上的主角们因为消逝于时代断层的诗意青春而痛,银幕下的观众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境遇而痛。一位来自电影网的“观后感”这样说道:“(因为看到电影中这些年轻人生存的逼仄与无助)……我会想起自己刚到北京时的茫然,毕业找工作时那种无钱无背景无关系的无望恐慌和求告无门,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为了多挣点连续几天熬夜赶节目,在回家的公交上酣然大睡坐过站的疲累,想起北京的雨季租住在简陋平房中的我到处堵漏舀水的狼狈。”[7]这是完全生长于断裂时代此端的青年人的现实感怀。断裂前的时代他们没有经历也无需经历,因为断裂后的时代对他们来说已经是艰难无比。青春之疼痛一样刻骨铭心,和他们的“70后”前辈完全可以通约。——在当下的中国,高不可及的房价、越发稀缺的成功机遇,让一茬茬的年轻人更早体会了“生之多艰”,他们的青春在起点处就被取消了诗意的存在空间——如此说来,这一代曾经诗意生存过的“70后”,还是比现在的青年人更幸福了。

如果说,超高的票房可以解释在“疼痛”的立面上影片能够通约几代青年,然而在为何而“感动”的立面上,影片内外的代际差异就格外突出了。

影片末尾,历尽了情感的起起伏伏之后,郑微悟出:“我现在知道,其实爱一个人应该像爱祖国、山川、河流……”此时的画面,是郑微搭乘着装载着玉米的卡车在广袤的乡间行进。配合着这段独白,镜头中依次掠过葱茏的山峰、奔腾的河流。整个场面舒展大气,甚至可以说是荡气回肠。这段镜头是影片对于诗意青春的终极伸张,是一种无望中的顽强追怀。而这种情感比喻、这种镜头语言都采取了“70后”最为谙熟的表达方式。对于影片内外的他们而言,祖国、大好河山,爱情,这些词本身都闪烁着崇高的光辉,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愿为之感动,纵然今天生活在一片尘嚣中——这种情怀已经融入了他们的血脉。然而,这一场面总是会在影院中引起笑场,新一代的观众们无法理解、分享这种情怀,他们更觉着这是一种可爱可悲的迂阔,是上一代人不够智慧、“启蒙”不足的残留。

恰好,紧接着《致我们终极逝去的青春》,另一部“青春片”《小时代》高调开画。在主打“90后”故事的招牌下,后者提供了意味深长的“对读”文本。同样是丰富细腻的诗意抒怀,但此时让他们感动的却是散发着耀眼光辉的另一种魅惑。影片中有这样浓墨重彩的一场戏:在一个疲惫落寞的晚上,女主角林萧的老板宫洺很无所谓状地送给她一个名贵戒指,老板的话中之意是这个戒指是送别人被拒,自己也不想留着了。然后镜头一转,林萧已经接受了这份厚礼,并且被老板感动得魂飞天外:“我仿佛从那个小小的窗口里,看见了他广袤而孤独的天空。这样的他,远离了平日里呼风唤雨的高傲外壳,留下一颗柔软的心脏。就像他此刻窗户的孤灯,像是寂静宇宙里一颗遥远而又孤独的星球,在无边的黑暗里沉默不语,轻轻地发着光……”如此柔情爆发真是令人心旌摇曳。只是,影片没有让人们看到,作为一个年轻女孩子,理应有敏感的自尊去拒斥异性(兼老板)超乎寻常的好意,会自觉保持一份得体的距离与矜持,影片也没有让人看到,林萧是否会想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会想到一枚男性赠与的名贵戒指包含了什么样的深意,它只让人们看到了,这一“高端”礼物拥有神奇的魔力,击中了女孩内心温润柔软的角落。此情此景,令人不由感慨马克思所言“物质的微笑”当真是无法抗拒,无需抗拒。大概,对于物质年代里长大的一代新人而言,为这种充满华贵气息的物质所感动,这就应该是正常的反应吧。

已经尝到市场甜头的“青春片”势必还会络绎不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叙事,不同代际的青春话语之间还会有更多的交流和交锋,还会产生更多的“征候”式文本供人们解读。同时,影院外的时代仍在激变中,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能够产生出比较稳定、惯例的“青春类型”影片,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或许还只是一种奢望。

注释:

(1)贾樟柯曾经明确表示:“电影应‘习惯于自我经验的描述’……谁也没有权力代表大多数人,只有权力代表你自己。”参见程青松、黄欧《贾樟柯:我不诗化自己的经历》,《我的摄影机不撒谎》,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 年版第367页。

(2)张颐武语,参见吴越、戚佩佩《“‘70后’一代开始主导青春怀旧?”》,《文汇报》2013年5月23日。

参考文献:

[1](法)路易·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J].李迅,译.当代电影,1987(3)、(4).

[2](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赵旭东,方文,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3]《致青春》:致命剧本·青涩导演·春华零落[EB/OL].“时光网”影评.http:///mtimereview/blog/7606478/7/.

[4]王蒙.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5]郝朝帅.爱情:中产者的专利——论《将爱情进行到底》[J].艺苑,2012(5).

[6]禾刀.青春在世俗立面上的疼痛投影[J].大众电影,2013(11).

青春的诗范文第4篇

(男生画外音)我常想,如果没有想好怎么继续的话,那究竟该不该开始?

女生收拾书包,从座位站起要走,后排的男生起身上前。

男生:嗨,你刚的自我介绍很精彩,可以留个电话吗?(男生摇摇手中的手机)

女生:当然,同班是缘分。

女生接过手机,输入自己的号码,离开。走到门口接到短信:我喜欢你。女生回头,男生再次轻摇手机,笑。

场景二外景 校园

(男生画外音):那一年,阿黛尔的嗓音在每条街飘荡,如同年轻的爱情一般声势张扬,并不轰轰烈烈,却在清风拂过,柳梢染指的任何角落理所当然的肆虐。

(舒缓音乐,无对白。)

1图书馆,男生女生在书架前,笑闹着抢一本书,不小心吵到了旁边的同学,男生不好意思的道歉,女生在一旁吐舌头偷笑。

2早晨,寝室外。男生提着早饭等,女生穿着睡衣出来,睡意朦胧的接过早饭回去,男生看她进门,离开。

3白天,球场。男生在球场打球,女生坐一旁用手机兴致勃勃的拍着男生打球时的照片。

4白天,草坪上。男生女生躺着看书,女生看到有趣处,笑着指给男生看,两人一同大笑。

5傍晚,寝室外。女生出来,看见一个男生的背影,坏笑着偷偷上前,猛地拍其肩膀,该男回头,是陌生人,女生尴尬的道歉,看见男生在几步外憋笑。

场景三外景 校门口

(画外音)最不经用,莫过韶光,和年轻的热情。最无奈,乱花迷眼的浪漫已消退,而青涩的心还不懂什么叫包容。最遗憾,当初那句热烈真诚的告白,经时光的消磨,也不过如此平平。

四年后,校门口。女生提着行李,与男生相对无言。沉默几秒。

女生:时间差不多了,我要走了。

男生:路上小心。以后……常联系。

女生:再见。

女生离开。男生看着女生的背影。

镜头对准男生忧伤的脸,突然电话铃声响,男生表情诧异茫然,镜头模糊化处理,接场景四第一个镜头,男生从睡梦中醒来。字幕:三年后。

电话仍在响。

男生:喂。

电话男:还睡呢?

男生:你干嘛啦?

电话男:通知你声儿,咱大学班花要结婚了。

男生:是吗?我刚还梦见她呢。

电话男:不是吧你,这么多年还没忘呢?

男生:哈哈,我梦见我跟她做了四年的校园情侣呢。

电话男:得吧!你那会儿,一见人家就紧张,四年都没敢说过几句话,还校园情侣呢?

男生:我做梦!不许啊?

电话男:许!你也就做做梦了。哈哈。

场景五内景 男生的卧室

男生坐在电脑前,一张张浏览着女生的结婚照。

(男生画外音)我又时常想,如果最初选择了不一样的开始,生活会有怎样不同的轨迹?如果那时,我如昨夜梦中,勇敢的对她说我喜欢你,现在,还会不会只能看着别人给她幸福。

穿插男生回忆

1 女生坐在教室自习,男生坐在她后面,看着她起身离开,想上前却又停下。

2 男生在走廊上和女生相遇,女生笑着点头,男生局促的回应,擦肩而过后,男生懊恼。

3 下雨天,男生在楼前避雨,女生撑着伞示意男生一起,男生紧张的摇头拒绝。女生离开。

4 联欢会,女生在台上唱歌,同学们纷纷上台献花,男生好友鼓动男生上台,男生始终未动。

镜头再次回到浏览照片的男生。

(继续画外音)讽刺的是,即使是昨晚的梦里,我勇敢,而幸运,最终却仍是分离的结局。那么,我愿意选择哪种遗憾?从始至终的孤独坚持,还是繁华落尽的只身谢幕?

男生关机,在电脑前失神。

(画外音)不,去他的什么遗憾。我喜欢她,我不想要遗憾!

场景六 男生寝室

男生醒来,在床上坐起来若有所思。

室友边上网边说:做梦做傻了?赶紧收拾收拾吧,等会联欢会呢,你的女神有节目哟!

青春的诗范文第5篇

傍晚天空还残留着阳光的遗迹,染了颜色的天空显得不是以前那样纯洁。暮雪想熟悉一下学校的环境,在学校到处走走。虽然天空还残留着阳光但是过了九月气温就有些萧瑟了,暮雪搓搓有些微凉的手。落满深黄树叶的石径小路延伸着亭房的地方,亭房应该是学生用来休息看书的地方吧。

想到别具一格的校园建筑,暮雪不经感叹城乡的差距了。暮雪往亭房的方向走了过去。有个学生坐在里面稚气的脸埋在石桌上面看不清楚模样,手中的笔在纸上比划,很秀气的脸型,左手挠着头发嘴里念念叨叨着什么,风有些微动了,吹着地上的落叶拥动着。

暮雪想走过去看看,但怕又出现早上的情况。想了很久终于决定多认识一个朋友而已,“安静的坐在无人的角落,独自数着孤独和寂寞,风在歌颂着我的软弱,时间浅唱着分开的沉默,待开的青春花朵,幸福改写了青春的角色。”暮雪站在夏宇的身后念着诗句,忽然夏宇似乎感觉到了身后有人急忙把刚才写的诗句揉做一团,诚恐的逃离现场,还没等暮雪开口。夏宇的已经逃的灰飞烟灭了,地面上还留着夏宇的作案工具,暮雪似乎注意到了什么,在一群废纸堆里寻找着什么。一首写满了字的废纸成功的从废纸堆里脱颖而出。

“读不懂,你神秘的心。理不清,对你的思绪。那说不完的从前,忧伤的琴键弹出我们的誓言,残阳带走了你最后的温暖,给不了你依恋,要我用什么来换回你给的昨天。看不清幸福的脸,青春我逃离这画面”署名;家宇

阳光褪去了最后的温暖,暮雪匆匆回到宿舍。刚进宿舍就看见一个女孩子在整理东西,暮雪想因该是室友吧。女孩看样子很文静,

“你好,我叫暮雪。”女孩看见暮雪回来了,马上显得拘谨起来

“我…我。。我叫余茸”余茸好像很怕生

“以后都是一个寝室的了,而且只有我们两个,以后多多帮助。”暮雪也在想什么时候自己也变得这么自来熟,可能是晨凌带的。

“嗯嗯,”余茸很高兴的点点头,也没有刚才那样的紧张感了。

“你是从哪里来的”暮雪忍不住先问了别人

“我是宇风县的”余茸说话一点也没有刚才的吞吞吐吐了

“你是宇风县的啊,我也是啊。以前在宇风中学部。你呢”暮雪运气真不是一般的好,不仅找到了家乡人还是一届的。

余茸摇摇头,说“中学我在乡下读的,没有到县城里读过”

乡下读的居然也有考上市一中的,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可是暮雪又不好问人家是怎么艰难考取的,所以只好作罢,换了个话题。

“余茸你在几班呢?”暮雪不知道该问什么所以随便扯了个问题。

“五班,今天我们班好多同学都跑去看你,别以为我不知道哦”余茸也打趣的说

暮雪立刻哑口无言了,只是无奈的笑了笑

寝室都是十点熄灯制,所以灯一关哪间寝室还有声音,必然会遭到寝室长的记过。不过那大多都是男寝室才会发生的事情。讲了一会话,余茸睡着了,暮雪也只好入眠了。

时间仿佛是在重演,但是又有一点改编。同样的学习生活,只是身边少了熟悉的面孔,少了熟悉的打闹和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