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片段:在学习了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8课的商鞅变法的内容后,我做了小结并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巨大作用以及对当时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当然我们一起对商鞅这一历史人物也有了较多的了解,那么,请同学们思考:①商鞅变法对秦国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他个人的命运却是那么的悲惨——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这样做值还是不值?为什么?②如果你是商鞅,你清楚地认识到:如果变法成功,一方面会带给秦国富国强兵,另一方面对你个人而言,既施展了自己的才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但是又有可能遭到旧贵族的记恨而给自己带来灾难,你会选择变法还是选择放弃?为什么?③你如何看待商鞅这一历史人物?同学们立即行动了起来,总结、探讨,个个跃跃欲试,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直到下课铃响起都意犹未尽。
在教学活动的课堂设问方面,如何设置问题是个着力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通过几年的教学活动实践及向同行的请教学习,我认为设置问题时,把侧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上,设置一些具有适当难度和深度、把我(指学生本人)置于历史事件当中的、具有不同观点、能够引起学生争议的问题效果最好。那么,在设计这类问题时,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问题必须带有矛盾性和冲突性,就是说问题中最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或者观点可供学生选择和参考,这是实现教学效果的前提。
教师课堂提问的提问目的不仅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通过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促进学生认识、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建构。问题设置带有矛盾性和冲突性,将能达到此目的。如:关于隋朝大运河的作用,传统的提问方法是:隋朝大运河的建成有何重要意义?这种提问法总是把提问的针对性集中在课本知识上,同时确立了教材和教师的绝对权威性,限制了学生自己对事物的反思批判。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换成:“隋朝大运河的修建对后来的社会发展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就不同了,其所针对的就并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而是针对学生认识、分析、理解事物的思维过程,针对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这就使教学活动得到了深化、拓展,同时也更符合新课改对教学活动的要求。
第二,这类问题要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启发性。因为历史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挖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以,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有合适的深度和难度,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以达到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弊端。当然,深度和难度还必须符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日常的教学过程加以把握。
第三,问题要打破时空限制,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当问题提出后,学生可以模拟回到历史场景中去,尽快进行换位思考,按事先的要求进入到历史事件的某一角色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所以,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兴趣,或者是该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是导入新课,还必须先设置情景。当然,绝不能为了迎合学生心里随意设问,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针对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学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应是更重要的、有效的方式。作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又有着广泛实用性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更应采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重要的是能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教学,福建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余文森老师提出:关于有效性的一个比喻:穿越玉米地时,第一,谁穿得快(速度);第二,谁掰的玉米多(收益);第三,谁身上的伤口少(安全)。在班级授课的前提下,老师把握了讲课的速度,学生接受的速度却有很大差异,当然收益问题就各不相同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大的收益,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最大的收益?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终身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确实有效地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使得速度增大,收益增多,并且更加安全,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重点。
1 认识到课堂引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引入部分,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使学生进入课堂,使他们乐学。总之,上课一开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2 合作与竞争应该是有效教学的课堂主旋律
新课程标准注重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多考虑学生的特点,应当做到各方面的合作,即师生合作,学生之间合作。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交流,寻求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体现合作。
在《网络技术应用》第三章“因特网的基本服务”的课堂综合活动中,笔者安排座位相邻的四名同学组成临时异质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堂练习,内容是下载客户端电子邮件管理软件,完成账户设置,并将设置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截图,以附件的方式发邮件给老师。通过实践表明,同组学生必须相互分工合作再整合,并且有一名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小组长来统筹,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练习。组内积极协作,组间激烈竞争,整个课堂处于浓烈的团结竞争的氛围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 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差异性指导
由于学生之间或者小组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任务驱动法”为指导,分层次教学以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提出基本任务与扩展任务,只要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要求,这样肯定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使他们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给部分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完成所要达到的扩展任务,并且进行互相激励。一个阶段后,使学生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通过《网络技术应用》模块前四章的实践发现,在活动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进度是大不相同的。教师在巡堂时,对于速度比较慢,或者方法不正确的小组,及时地给出指导意见。对那些速度很快,或者方法大体正确的小组,提醒他们答案是否唯一,或者有没有疏忽的地方,这也可以看作是对课堂内容的拓展,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教师通过对不同小组采取不同的指导,使得速度慢的小组不会失去信心与耐心,也避免了速度快的小组形成无事可做的局面。
4 设置课堂亮点,令学生产生思维兴奋
完美的课堂往往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为自己的课堂创设亮点则是现实而可行的事情。在备课活动中,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自己的每一堂课“亮”起来,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行得体会论文在《4.1.1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这节课中笔者设置了几个亮点,其中一个比较具代表性的是在总结归纳搜索的技巧时提到:不要局限于一个搜索引擎。当搜索不到理想的结果时,试着用另外一个搜索引擎,例如:省略 、oobaidugle. com。当这两个元搜索引擎展示在学生面前时,立即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对于一个页面同时实现百度和谷歌的关键字搜索,学生们感到非常新奇有趣,同时又加深了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埋下伏笔,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有效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与课堂之内,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课程标准下学科整合的重要学科,理所应当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也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更加开拓自己的视野,了解其他学科的更多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锻炼学生科学严谨勇于创新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地留下几处伏笔,在最后小结及时地抛出来,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譬如在《4.1.3网上信息检索策略和技巧》这节课的课堂活动问答题中,笔者有意给出了几道有争议的问题,例如: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的脚印,理论上可以保留多少年?这个题目本身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学生们在搜索时找到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几十万年,有的几千万年,有的甚至还是永远保留。于是教师就要趁这个机会让学生知道,网上检索的信息并不是权威的,如果要知道问题的真正答案,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图书馆翻阅科技书籍。又如:校运会上你的同学参加跳高项目的成绩是1.8米,他在月球上能跳多高?大部分同学看到这个题目马上搜索月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然后就简单地把1.8米乘以6作为答案。事实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运用物理上的知识,考虑到地球月球相互的引力,以及每个人身高不同从而重心高度不同等等因素,才能得出最终的结果。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一是培养学习兴趣、二是训练学习方法、三是巩固所学知识。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具体做法,谈谈我的体会。
一、培养学习兴趣
应该说,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化学还是有着直接兴趣的,对化学现象存在着好奇心,对化学实验尤其感兴趣,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化学的这种兴趣来组织教学,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1、加强化学实验和直观教学
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力求操作规范,现象明显,可见度大。学生实验要人人动手,细心观察,及时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在家中进行一些简便易行的小实验,来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发给每位同学半小张淀粉碘化钾试纸,要求学生利用家中一些简单的食品和器具,检验家中所食食盐是否为加碘食盐。图片、录像、多媒体模拟等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理解知识能起相当大的作用,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如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些化学中的微观世界,如晶体的结构等,更是有着极强的直观示意作用。特别是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在机上进行逼真的实验演练,全方位的互动,更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辟了新的途径……
2、理论联系实际
生活中有许多丰富的化学知识,高中学生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变化已有一定了解,结合教学内容,尽量举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并用化学知识进行揭示,这能使一些较为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跟同学们谈到油条是我国北方的一种早餐食品,民间俗有“一碱、二矾、三钱盐”烹制油条之说,那么其中的“碱、矾、盐”是指什么?烹制油条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什么?再如,在学习铵盐的性质时,同学们都能掌握NH4Cl受热分解,然后让大家分析为什么舞台布景、舰艇上的木料等都经常用NH4Cl处理,原来NH4Cl受热分解产生的NH3
HCl都不能燃烧,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火的目的。再比如,在学习蛋白质的性质时,讲蛋白质遇到盐就会凝固、变硬,向同学们解释为什么烧鱼炖肉时不易过早放盐?这是因为烧鱼炖肉时,蛋白质被拆散,生成氨基酸,味道鲜美可口,而蛋白质过早遇到盐,凝固变硬再溶解和拆散就困难了。这样可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
3、利用研究性学习课或选修课,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能活跃学生思维,学有所用,提高学习兴趣。如在高一的研究性学习中,我给全年级的同学上化学兴趣实验——配制消字灵、滴水生火、滴水生烟、蓝瓶子实验等,也适时地开展一些化学用语小竞赛,如百个方程式竞赛,撰写化学小论文等。
4、教学内容要适中
教学内容过深、过难、作业过多,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而且容易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要坚持适当难度与可接受性相结合,适当密度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作业切忌大量偏难,学习检查切忌频繁测验、考试。针对学生素质较好的实际情况,高一侧重兴趣的培养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高二侧重能力的培养;高三则侧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千万不能将高三的内容下移至高一、高二,期望一气呵成,结果适得其反,一旦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提高的自信心,那我们所作的任何努力都将会事倍功半。
二、训练学习方法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化学习的特点和方法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学生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发展自己的智能。
1、学会观察和分析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重要引导学生重视化学实验,逐步培养独立观察的习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说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学会根据实验结果书写化学方程式,学会用实验探究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同时在实验中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形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等。例如我在上《钠》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探究法的教学程序:
(1) 提出问题:金属钠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金属铁在常温下与水不反应,金属钠是否也如此呢?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①用小刀切一小块金属钠--断面呈银白色很快变暗
②将其投入到盛少量酚酞的水中--"浮、熔、游、鸣、红"
③将生成的气体点燃--淡蓝色火焰
④将金属钠放置于坩埚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
(3)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抽象:
①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等。
②钠的化学性质:a、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b、能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4)然后得出结论:由于钠原子半径比铁原子小,所以失电子能力强,金属性强,单质还原性强,比金属铁活泼。
(5) 最后将总结出来的知识加以应用:
①实验室中如何保存金属钠?
②将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置换出铜吗?
2、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
学生预习与教师备课一样,都是上课的准备,经过预习,学生知道教材内容,知道问题所在能带着问题听课。可是学生都缺乏预习的自觉性,我觉得可以采取强硬措施,上课前用5分钟阅读文,可画出重点,再授新课。这种预习习惯的形成,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概括能力。
3、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起源于问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发现问题,而问题的提出又能促进深入思考。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理解所观察的现象和教师所讲的材料,揭示事物的联系和差别,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后,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得出概念的能力,如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酐等定义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三、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思维形式和记忆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发展,各种学习负担不均,致使学习的知识零乱,巩固率不高,要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由“会”到“活”并由“活”到“用”,知识的巩固是关键。
1、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记忆
学习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通过分析概念,发现规律,明白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等,都可以巩固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在实际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对一些概念、定理、方程式的记忆,可以编一些顺口溜,如讲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时,就可以编这样的顺口溜:“不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弱写出谁,几价加几水;多元弱酸根,一次加一水;生成酸式根,再加一次水;可逆不沉淀,不画气体飞。“再比如,在记忆乙醛发生银镜反应时的方程式: CH3CHO + 2 [Ag( NH3)2] OH H2O + Ag + NH3+ CH3COONH4,由于生成物多,不好记忆,就可以编这样的顺口溜:“一水、二银、三氨、乙酸铵”,这样的记忆效果会好一些。
2、通过分析发现规律,归纳简化
在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对知识做出全面的概括、总结、归纳是很有必要的。如在每一堂课后要小结,每一单元学习之后要进行单元归纳总结,特别在高三总复习中,更要重视归纳总结,如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的物质有哪些类?滴加顺序不同,实验现象不同的有哪些组?同分异构现象有哪些?等,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3、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具有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首先是准确和清晰。目标设置既要重视学生的学情,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要有一定的层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由于先天性、环境、教育和其他方面的不同条件,有能力、个性和兴趣等差异。数学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快慢,而且要了解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根据新课程提出的共同要求;另一方面要适当注意一些灵活性,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适当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用“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
二、构建和谐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兴趣会更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构建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创新意识就会油然迸发出来。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平等交往的良好氛围,以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改变“权威”的观念,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做到“三变”,即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问”。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思想,不轻易否定,要进行正确的评价。对学生自信与创新进行鼓励,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质疑问难、无拘无束地思考,逐步形成敢于创新的意识。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是声音、图像、动画、文字多种媒体的集合体,是现代科技运用于教学的先进设备。多媒体技术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放大信息、增强信息强度的功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我用多媒体设计了一个圆饼被切分的课件让学生观看,动态显示两份完全重合的过程,进而得出“平均分”。再出示一张圆饼,把它也分成两份,动态地显示出两份不能完全重合的过程,得出它不是“平均分”。学生通进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展示,很容易比较得出“只有每份分得同样多时才是平均分”这一结论。这样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增强了信息刺激强度,化抽象为具体,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掌握的数学知识,教师最好不要讲解。让学生在探求实践中学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引导学生测量圆的周长,我启发学生:“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可用直尺直接量出来,但圆的周长怎样测出呢?请大家实验。”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之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我接着利用多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周率。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教师的强制学习要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同时更善于运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探索学习是一种乐趣。通过“再创造”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动力。好奇心强是小学生的特性。当他们正确地回答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就会从心底升起一种兴奋感。因此,教师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给他们拥有满足感的机会,引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功感,所以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激励学生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关键词】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007-01
由于数学是高考中的重要科目,所以很多教师单纯地为追求考试成绩的高分,给学生布置了大量作业和练习题,反复训练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这种做法导致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加重,浪费大量学习时间,而且无边无际的题海又使学生们盲目的训练,产生心理疲倦,导致厌学,从而引起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能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这种教学状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悖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实现学生素质的真正提高,就需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探讨了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教材更深入的理解,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且富有想象理合发散思维,最后学会走入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国家科研做贡献的实力。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学要注意学生的体会和感受,只有那些唤起学生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爱上学习,懂得学习的责任。所以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样式,多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容易参与进来,提高思维的速度,跟上老师的节奏。老师可以是知识的引导者,教学环境的创设者,提高更全面的知识学习的服务,让学生走上探求真理的道路,学习数学知识的道路,提高技能水平的道路,完善身心得道路。并且,有老师让同学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团队的协助精神,体会团队的力量,大家多多问问题,大家一起思考,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而让学生在良好清醒理想的情况下去积极合同学们一起探究知识,让他们自己主动的学习,自己主动的进步不足。让数学的知识成为他们的伙伴,他们的朋友,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丰富他们的生活。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陈旧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要确立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意识,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入手,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我们承认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他们是教学的对象,但他们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认识过程中的主体。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离开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是不行的。在强调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同时,要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的设计、组织和实施等方面,以便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参与。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之间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的发展。
三、注重课堂的有效性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创设平等、自由、和谐,学生之间相互接纳,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学习气氛,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合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仔细听听学生们的想法,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从而对学生提供指导,提供教师应起到的作用。
2、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氛围,对师生良好的平等关系的建立是非常重要。师生双方感情的交流和协调、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建立,都需要教师以自身的积极感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舒适。教师要信任学生,并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鼓励他们自己思考,提出不同的意见。学生提出或解决的问题的方法只要有正确的地方,教师就应该给予他们肯定,即使有缺点甚至是错误的,也不要完全打击。要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学生的不正确回答往往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为此,教师的态度给学生的应该是平等、理解和信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可以信赖的人,愿意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师要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协助学生提高人格的形成水平,协助数学课堂和谐气氛的形成,进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3、提高课堂提问要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环节。是连接教师、学生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方法:是信息交流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感情和产生情感的纽带,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只有这样,对提问进行精心安排,巧妙利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学生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提问决定着学生思维的方向和思维的活跃度。把握提问原则、掌握提问时间点和讲究提问方式,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有着巨大的作用。在提问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态度表现,思维转折点,不同知识联系,教学过程关键部分以及学生思维的空缺部分,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四、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有效地实施个别辅导,提高带低,使各层次的学生充分挖掘数学潜能学生在学习上的优劣差异是自然的,不管是较高层次的学生,还是较低层次的学生,都需要给予必要的个别辅导,才能使全体学生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重在强化兴趣和拓宽知识面,发展特长;对于较低层次的学生,重在补缺补弱,防止知识负积累,促进转化。每周我都组织对学生有效地进行个别辅导,做到四个结合:一是集体与个别相结合。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辅导,个别性的问题单独指点;二是讲解与自学相结合,教师在讲清知识的关键、要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疑难问题,独立钻研,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尽量在课内解决,如果课内来不及加深与矫正的问题,可安排在课外补救;四是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主要是教师与家长取得共识,相互配合,共同落实教学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还要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及时对症下药,坚持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进行辅导,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
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数学有着十分丰富的应用前景,数学是其它学科的支撑平台。在数学教学中,有机地加强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联系,适当引入相关学科的问题,运用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研究解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形成新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提高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水平。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每科知识,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是可以互相应用的。这有利于学生整体应用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六、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性。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的优点,如结合声音和图形而产生动态与静态的结合,能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中学习,学生们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是乐于接受,容易理解,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概念的理解,因此能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讲立体几何时,利用多媒体演示二面角的平面角,就非常的直观。多媒体能够把学生们动手操作与抽象的东西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并一定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是笔者对数学有效教学的一点看法及策略,当然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有效教法,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策略的实践,可以使学生认识数学的意义,减轻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顾虑,达到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加爱学数学,数学成绩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