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鲁宾逊

现代鲁宾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鲁宾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鲁宾逊

现代鲁宾逊范文第1篇

《鲁宾逊漂流记》是一本闻名于世的现代主义启蒙小说。它讲述了鲁宾逊在荒岛上生存了二十八年中遇到并克服了种种困难。

在反复品读这本小说之后,鲁宾逊的荒岛人生让我惊叹不已。他的勇敢、机智、沉着、冷静和那坦然面对孤独、寂寞、饥饿、寒冷甚至死亡的平常心让我不得不佩服得无体投地。

船沉人危,而鲁宾逊却成了唯一的生还者。当他想到世间的温暖亲情与自己如今的处境时,他感到了恐惧。几度绝望后,他觉醒了,他下决心要在孤岛上生存。读到这,我不禁为他那种虽身处困境,却不放弃生存的精神赞不绝口。

有一天,在这荒无人迹的孤岛上来了六个食人部落的野人和他们的俘虏。鲁宾逊为了打破生活上的寂寞与孤独。决定救下那个俘虏。于是他带上枪,趁野人们打盹时慢慢靠近俘虏,帮他解开绳子。不料那附录兴奋地大叫起来,叫醒了野人。鲁宾逊用枪大死了两个,又用陷阱解决了剩下四个。读到这儿,我不禁为鲁宾逊的机智勇敢而拍手称绝……

细细品读了书中其它扣人心弦的故事后,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坐在灯下沉思,这时才知道,那种感觉叫做惭愧。一个人,要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存,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智慧啊!但鲁宾逊做到了,他创造了一个奇迹!而我呢?碰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遇到一点点坎坷就失落,怎能和文中的主人公相体并论呢?

鲁宾逊创造奇迹,全是因为他的毅力。不光他,只要拥有顽强的毅力的人,都成功了。比如用自己听不见的声音震撼世界的海伦.凯勒;比如天生就有唇齿缺陷,却成为希腊杰出政治家的狄摩西尼;比如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丑的人却成为著名演员的奎因;比如胸部以下完全没有知觉却成为著名翻译家的张海迪……

现代鲁宾逊范文第2篇

一个叫鲁宾逊的英国人乘船出海,船只失事被迫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孤身一人生活了28年并和野人星期五生活了5年。

在我眼里鲁宾逊是一个智慧的人。他经历了两次大灾难,一次是疟疾,另一次是地震。当他得了疟疾,他想到了用巴西的烟叶。地震时他非常镇定,他先用石头堵住门又用木头把帐篷支牢。

我觉得出海很有意思,因为出海可以探宝、冒险让人觉得很刺激,要是遇到一个孤岛,就可以当这个岛的国王。出海还可以远离现代生活,没有污染、没有烦恼。

我要推荐给大家这本书,希望大家去读。

现代鲁宾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师英语 课堂教学 优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15-02

高师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主要场所,能否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本率呢?笔者认为,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设计与处理对于一个成功的课堂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在所讲授的高师英语精读一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关键环节进行探索,谈谈如何优化高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1 课前小组活动吸引学生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刚开始的十分钟是整节课能否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关键,也是能否激起学生学习本节课欲望的关键。教师抓住课前导入吸引学生,目的在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由课外吸引到课内。此时,教师可采用的方法有许多种,比如讲故事,自由讨论,表演对话等,所有的这些活动都可以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但应遵循如下原则:适度引入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发展和延伸学生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关键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找到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契合点。但是在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让学生发挥自主积极性的度,如果学生过于自主,而教师不给予必要的知识输入和方法指导,那么,学生在小组发言时,往往也只能提供个人浅薄的观点,或在阐述见解时,出现辞不达意、缺乏新意、思维混乱等令人尴尬和丧失信心的现象。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首先考虑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其次应根据学生情况和活动的内容推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2 课中情境表演引导学生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性决定了英语教学必然是学生参与型教学。学生只有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才能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通过实践训练其交际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模式化倾向,否定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本身,还应当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总结语言现象背后的规律教师可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把传统的填鸭式课堂转变为与学生一起进行知识探索的课堂,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带领下,在不断地猜测怀疑、否定、肯定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在课中以情境表演引导学生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思维转变也具有很大的本作用,英语情境性教学以情境教学理论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呢?笔者认为,分角色表演是最直观且最真实的情境模仿。但在运用分角色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2.1注重角色的适当分配

课堂上开展情境英语教学,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好奇心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比较新颖的角色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轻松、活跃。

2.2适时鼓励学生

在开展英语情境教学时,教师应当首先把规则和要求向学生介绍清楚。另外,教师在学生表演时应及时鼓励他们,不应过分注重其语言形式的对错,这样学生才能在表演过程中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开口说话,提高其英语听说的能力。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尽管不是很好,但他们至少也掌握了一定量的英语词汇,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在加强学生词汇量的同时,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一定要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要让他们大胆的说出所掌握的词汇。实践证明,适当地鼓励学生,给予他们信心,他们才能更从容自如地进行英语交流。

2.3合理安排情境活动

学生都是普遍比较好动的,在课堂上能随便讲话也是他们最喜欢的,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授的内容以及语言技能的训练项目,适时安排有针对性的情境,能避免学生在语言学习与训练过程中过于疲劳,教师如果在同一节课中设计若干个情境活动,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另外,情境还应从听力入手,逐步扩展到说读写,这样使各项语言技能在表演中得到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总之,教师在设计每个情境活动时,应尽可能做到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合作精神。表演结束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出鼓励性的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表演活动在课堂上发挥更好的作用。

2.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效率的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给学生创设充分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英语。以往,我们常常被过去“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所支配和影响。往往喜欢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学生,让学生没了主见,没有了个性,更缺乏创新意识。有的只是被动接受。因此。我们要常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英语的交际能力。

在给2010级3班上英语阅读课时,笔者用了与平时不一样的方法――猜故事结尾的方法。同学们的创造潜力,在此时被发掘出来。笔者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把精心挑选的故事分发到每组,这堂课的任务就是,先由小组讨论笔者给他们故事的前半部分,然后根据对前半部分的理解,猜测出故事的结尾。最后用英语写下结尾。并由每小组选择代表到讲台上,陈述本组的观点,当笔者把任务布置给大家的时候,同学们呆住了,但又很快投入讨论中。故事的题目是(鲁宾逊漂流记)。故事的大意是:鲁宾逊在一场大风暴后,所乘轮船沉没,他侥幸逃生,漂流到一孤岛,在孤岛上生活多年后,无意中救了一野人,取名星期五。后来,他们成为了朋友,在岛上又生活了几年。30多年后,终于驶来一艘英国的轮船。船长答应带鲁宾逊回家。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前面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鲁宾逊回家后的遭遇。

讨论结尾方案一(形式:讲述式)鲁宾逊安全回到家,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快快乐乐过了一辈子。评述:第一组同学的想法给我们一个美好的结局。3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难道一切都没任何变化吗?

讨论结尾方案二(形式:表演法)此组选出一个故事叙述者,其他人,一个演鲁宾逊,一个演他的妻子,两个演他的儿女,最后一个演警察。当鲁宾逊回到英国,周围的一切已经面目全非,他已经无法找到自己的家,最后他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可是他的妻子和孩子看着他落魄的样子。很厌恶地把他赶出了家门。他再次沦落成流浪汉。

讨论结尾方案三(形式:幻想演绎法)和外界隔离了三十多年的鲁宾逊终于回到了现代社会,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新鲜事物,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他并不急于找寻他的家人,而是由于不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而闹了不少笑话。他看到电视里有人拿枪指着他,他以为那是真的。掏出自制的手枪把电视打冒了烟,看到马路上飞驰的汽车,他吓坏了,以为那是“铁马”。最终,由于他的无知,连连闯祸。他最后被关进了监狱。

3 课后悬念任务激励学生

成功的课堂结尾既是对本课内容的必要总结和补充,又是对课堂内容进行扩展的必要步骤,因此,它具有承上启下的双重任务。教师可采用两种方法来结束课程:第一,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所谓教育:一是要教书,二是要育人。教师在学校必须同时担任起这两方面的责任。因此,教师可以经常收集和整理与课文话题相关的名人轶事,格言谚语,哲理故事等,用它们来激烈学生。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课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勇于面对困难并克服困难的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尽量选择一些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同时,教师在结束课程时要自然,并控制好时间。第二,巧妙设置悬念 教师在结束课程之前可用问题的形式提示本学生下节课即将讲授的内容,这样既能激发起学生预习新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教师在设置悬念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教师设置的悬念必须要与学生当堂课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第二,教师在第二节课开始时应及时解决上节课的遗留问题;第三,教师在设置悬念时要把握时机。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授高师英语课时,恰当地抓住以上三个关键的上课环节,就能更充分地达到高师英语语言教学的目的,教师不仅要教授好英语语言,更本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教师若想轻松驾驭课堂,加大课堂知识输入量,自身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因此,教师应在平时努力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英语知识水平和技能。

参考文献:

[1]蒋文.新课程下加强英语口语教学有效性的课堂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11.

[2]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现代鲁宾逊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伊本?图斐利;哈义?本?叶格赞;政治哲学;伊斯兰思想;思想史

    《哈义?本?叶格赞》是阿拉伯哲学家伊本?图斐利的着作。根据其生前记载,他的后半生几乎是在宫廷中度过的。他着书数卷,但能够流传下来的只有该着作,“其原因可能要归于他崇尚的思想。过去的年代里,持门户之见,暴虐迫害的群小们总是不遗余力地扼杀阿拉伯思想中追求光明,提倡科学研究和解放桎梏的一切精神产品(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尤甚)。伊本?图斐利的思想必属被消灭之列。因此我们仅耳闻许多早期阿拉伯优秀进步着作的书目,却无缘目睹。” [1]2图斐利的着作也许就是遭到了这样的厄运。

    图斐利生活在宫廷的政治旋涡之中,根据他的政治经验,他已经洞察到政治的有限性,并试图以哲学的沉思活动来超越和克服政治的有限性,《哈义?本?叶格赞》这部着作恰恰表现了这一点。他在《哈义?本?叶格赞》中以隐微的方式向我们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他的最高成就是什么?——哲学。这不能不让人联想起18世纪另一部着作——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它倒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展现了现代人如何征服自然的图景。《哈义?本?叶格赞》的创作早于《鲁宾逊漂流记》。有专家认为,笛福在创作《鲁宾逊漂流记》时,曾受《哈义?本?叶格赞》的启发。[2]391若如此,那么笛福的着作仅仅是对《哈义?本?叶格赞》着作的摹仿,这种摹仿是以启蒙式的主体性原则颠覆了古典的自然理性原则。这同时也是一次大的哲学反叛行动,即科学对古典哲学、现代对古代的反叛行动。这次行动提出一个尖锐而深刻的问题,即古典哲学在面对现代科学生活世界时如何生存。科学对古典哲学的挑战,使古典哲学面临合法性与正当性危机。于是,当我们再回到《哈义?本?叶格赞》的文本,对其进行解读时会发现,尽管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是对《哈义?本?叶格赞》的形式摹仿,但从前者对后者的思想观念或者精神实质的颠覆来看,恰恰表明了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古今之争。

    一

    图斐利在《哈义?本?叶格赞》开篇为叶格赞的出身设立了谜局,没有直接说叶格赞是由谁所生,“赤道线有一个印度岛屿,那里的人是自生的,既不要父亲,也不要母亲。”[1]29这为“先知穆罕默德提到过真主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亚当”[1]36的话题做了铺垫。于是,就有人以此为依据,认定叶格赞就是那样出生的,这就形成对叶格赞出生的第一种说法。接下来图斐利笔锋一转,使用古典政治哲学家柏拉图惯用的讲故事的修辞手法,开始叙述叶格赞出生的第二种说法。一个大岛国的国王的妹妹与国王的亲戚两人相爱,却遭到国王的干涉而不能结婚,于是,两人按照当时惯例偷偷成亲,不久产下男婴,后来怕被别人发觉此事,他们就把孩子放在钉好的木箱,放进大海,海浪把木箱推向一个荒岛,箱子开裂,一只母羚羊发现了箱子内的婴儿,把他抚养长大。这形成了叶格赞出生的第二种说法。这两种说法构成了叶格赞的诞生论:第一种即叶格赞无父无母,诞生于自然,这种说法是依据自然法则的,这恰恰说明“自然是万祖之祖,万母之母”[3]92,图斐利阐明自然,是想阐明哲学的出现。沿着古典政治哲学的思想路径,“哲学由对祖传之物的诉求转向了对于某种比之祖传的更加古老的事物的诉求。……自然比之任何传统都更古久,因而它比任何传统都令人心生敬意。” [3]92因而哲学在根除权威之后,自然就是标准,自然意味着正确和正当的。第二种为约定说,认为依据约定法则,约定、祖传、权威是正当的,与此相反的是不合法的。因此,对万物最初事物(自然)追求的哲学,在政教合一的生活世界里的处境十分艰难。如果我们把叶格赞看成是哲学的意象,他的诞生就是对现有权威的挑战,同时政治与宗教却又成就了他,使他的哲学生活成为可能。如果没有政治与宗教的冲突,就不可能有叶格赞被放进钉好的木箱,放入大海,让海浪把木箱推向岛屿的情况,也不可能让叶格赞“从一种时代进入新的境况,最后达到‘完人’的境界”[1]34。图斐利之所以提到“完人的境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了阿拉伯政治哲学家法拉比的政治哲学观点。法拉比“取消了在德性城邦实施公开统治的哲学王,取而代之的是哲学家的一种隐秘的王者身份。这个哲学家,正是因其是一个‘探究者’,才成为一个‘完满之人’。他的私人身份乃是一个不完满社会的成员,对这个社会,他尝试着在可能的范围内加以人性化”[4]207。法拉比通过变通的修辞方式,为他同时代与以后的阿拉伯哲学家从事哲学活动赢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图斐利的完人恰恰是对法拉比“完满之人”的另一种政治哲学理念的表达。

    政治哲学之所以在伊斯兰世界能够扎根,除了法拉比对古希腊柏拉图政治哲学的修正之外,也有其生存的肥沃的土壤资源。如果我们考量伊斯兰教的启示就会发现,首先伊斯兰教所关注的不是一个信条,也不是一条教义,而是一种社会秩序,使《古兰经》构成终极政治社会秩序的解释依据。然而,终极秩序的建立者则是先知立法者,它不仅是最高秩序的政治家,而是最高秩序的哲学家,这样,先知立法者被构想成为哲学王。哲学王不仅是亚里士多德统绪中的主题,而且是柏拉图政治学的主题。而“先知学因此是一种地道的政治哲学,且是柏拉图政治哲学。与此同时,正是得益于其先知学的视野,这些伊斯兰哲学家才能回头并看穿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其实就是先知学(Prophetology)”[5]248。当然,我们深知,伊斯兰语境中的先知哲学王是不同于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哲学王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不难理解图斐利为何对叶格赞的出生要做两种处理。

    如果说哲学活动在古希腊雅典是一种公开的活动,这就意味着哲学就是政治哲学,那么,哲学在中世纪伊斯兰世界就是一种隐秘的私人活动,这使图斐利在处理哲学与宗教政治生活的关系时并未采取古希腊方式,而是以一种温和而保守的方式来解决。在古希腊的自然说和约定说之争中,哲人苏格拉底站在自然说立场上反驳普罗泰戈那等智者学派的约定说,从而为哲学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进行辩护。这个棘手的问题在图斐利这里就转化为哲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他既不能用哲学驳斥宗教,也不能用宗教驳斥哲学,因为在政治哲人施特劳斯看来,哲学与宗教谁也无法驳倒对方。图斐利深知这一点,为了能够继续维持伊斯兰教带给阿拉伯人的社会秩序,又能在不危害社会秩序的情况下,使人们通过智性活动获得更大幸福。他于是就提出双重真理观,“这是西部阿拉伯世界调合宗教和哲学倾向之端倪。” [6]373当图斐利在描写叶格赞一出生就被装入木箱,让海浪送到一个岛屿时,就已经暗示哲学应该在自己的活动范围内自由活动,而不应该变成“实践哲学”,哲学家也不该是革命的实践者和急先锋。因为哲学就其本性而言,它具有“癫狂性”,它是一种用真理取代意见的知性活动。同时,任何政治社会的存在都离不开道德与宗教信念,以及在这个基础上所制定的法律的维系,如果这些意见和信念被哲学所颠覆,就会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甚至社会的崩溃。身处政治活动中心的图斐利对此颇为熟知,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位哲学家,他能够比任何人更深刻地体验到哲学与宗教之间的激烈冲突。在伊斯兰世界,“哲学的合法性没有得到承认”,必须采用显白的教诲,它就像一层铠甲,哲学穿着铠甲出场既不伤害别人,也保存了自己,这是一种政治的考虑。图斐利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给《哈义?本?叶格赞》穿上铠甲,使这部着作广泛流传,并被译成德、法、英、俄等多国语言。可以说,这部着作不是简单的文学作品,而是可以与柏拉图的《理想国》相媲美的政治哲学作品。

    二

现代鲁宾逊范文第5篇

的确,读书,就要读好书。一本好书,犹如一位老师,丰富我们的知识,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告诉我们做人的准则,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读好书,让好书伴我们成长。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愿大家都来与好书作伴,把好书当做我们人生旅途上的好朋友:文学的、艺术的、知识的、科技的、思想的、生活的……只有读好书,才能开卷有益;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使我们知识渊博;只有与好书作伴,思想才不贫穷、不孤独,身心才能得到陶冶,品德才能更加高尚。

回忆一下,我已经读了不少好书,如《格林童话》、《365夜故事》、《伊索寓言》、《雷锋的故事》、《优秀作文》、《阅读理解》、《唐诗三百首》、《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家的故事》、《鲁宾逊漂流记》、《三国演义》、《谁动了我的奶酪》等,每一本好书都使我受益匪浅,更使我深刻地理解了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科学与创新、勇敢与坚强、伟大与高尚……读这些好书都像是在享受精神的大餐,更像津津有味地品尝精神的食粮。

读好书成才,读坏书毁才。一本好书会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一本坏书会让你思想受到腐蚀,甚至步入深渊。读好书使你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基础,读好书是你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读好书是你走向成功大道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好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坏书我们要弃而远之。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攀登这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为知识的富翁,精神的巨人,做一个对社会更加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