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约粮食的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4、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5、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6、民以食为天。
7、盘中粒粒皆辛苦!
8、饱时不忘饿时饥!
9、爱惜粮食,从娃娃抓起!
10、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11、生命诚可贵,粮食价更高!
12、粮食是血汗换来的!
13、世界是我们的,粮食是世界的!
14、珍惜劳动成果 反对浪费粮食。
15、请记住:粮食来得不容易!
16、浪费粮食是最大的犯罪!
17、爱惜粮食,人人有责!
18、省下一颗粮食,已许可以救活一个人的生命!
19、爱惜粮食就是爱惜生命!
20、人人节约一粒米,拯救世间千万人。
21、一米一谷,都是春夏秋冬滴汗水的收获,请珍惜!
22、节约粮食给未来生活多一点机会!
23、粮食是用来满足温饱的不是用来浪费的。
24、节约粮食,远离浪费。
25、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节约粮食,现在做起。
26、也许温饱在某个角落还是难题,请珍惜手中的粮食!
27、树立节粮意识,珍惜劳动成果。
28、饱食终日,粒粒可馨。
29、成由勤俭败由奢。
30、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31、爱惜粮食就是热爱生活。
32、粒米虽小你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33、节粮从我做起,建设节约型社会。
34、崇尚节粮风气,促进可持续发展。
35、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36、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37、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摘自:名言网
38、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爱粮节粮须知人人有责。
39、节约粮食,造福人类。
40、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
41、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42、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
43、节约粮食,人人有责。节约粮食,人人有利。
44、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
45、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46、爱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
47、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伤感日志。
48、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49、《锄禾》不止是诗,知辛苦,更需要行动。
我国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农耕文明中,粮食文化是其重要渊源。历史上关于“俭以养德”的粮食文化的名言有很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君子以俭德辟难”,“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等等。重温这些名言使人深刻认识到,勤俭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我们理应身体力行,发扬光大。
弘扬我国的粮食文化,其重点在于弘扬其蕴含于内的勤俭风尚和节约精神。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目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务必开源节流并举:既抓紧粮食生产不放松;又抓紧粮食节约不放手。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和节约粮食,等于开垦“无形粮田”,这对于要素资源稀缺的我国来说,战略意义更加深远和重大。因此,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俭以养德、惜粮节粮”的粮食文化,在全社会大兴节约粮食资源的优良风尚。
粮食损失浪费的表现与危害
我国以人均占世界耕地40%和人均占世界水资源25%的资源量,生产的粮食总量多年来高居世界首位,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占世界22%人口的丰衣足食。这一成就来之不易,值得好好珍惜。然而,由于受盲目追求高消费及挥霍浪费歪风的影响,我国浪费粮食资源的现象还很严重。
目前在我国粮食等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运和消费的全过程中,浪费与损失是多种多样的:从损耗的形态看,可把其划分为物理性损失和生物性损失。前者是指粮食等食物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以物理性减少或耗损而形成的损失;后者是指在生产、加工、消费各种过程中因发生霉变、腐烂、变质、污染而丢弃食物的损失。从损耗的原因看,可将其划分为技术性损失、人为性损失和政策性损失。从损耗发生的过程看,可分为产前损失、产中损失、产后损失。概括起来,我国粮食严重损失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一是粮食收获后储运物流环节损失严重。我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储粮技术设施水平先进,采用“四合一”绿色储粮新技术、新工艺,既大幅度降低了储粮损失率,又保持了储粮的品质质量,受到国际粮食机构的赞扬。但问题在于,由于我国农村粮食和食用农产品流通、储运及加工科技陈旧与设施落后,特别是农户储粮甚至停留在原始状态,造成的撒失、霉变、虫害、鼠害等产后损失数量巨大,据估算,每年约高达三、四千万吨,足以养活1.5亿到2.0亿人口。
二是餐饮业中优质食物浪费惊人。在城市宾馆、酒店、小餐馆的餐饮行业,粮食等食物浪费数量大、很普遍。据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调查,全国餐饮业一年在餐桌上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量,分别高达800万吨和300万吨,前者相当于2000万吨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后者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
三是过度的人情消费也成为浪费之源。首先要肯定,我国是礼仪之邦,重人情、讲礼仪。然而,那种人情消费泛滥、讲排场摆阔气、豪华盛宴剩余大半、制造大量“高级垃圾”、空耗社会资源、污染生态环境的做法和行为,是必须纠正的。此外,集体食堂和家庭中粮食和食物浪费不可轻估。在一些大学、中学食堂,以及其他集体伙食单位,抛撒浪费粮食和菜肴的现象相当严重。还有个人和家庭不易觉察的、“细水长流”型浪费也不可忽视。例如,居民随意倒掉剩余饭菜、采购太多过期发霉后抛弃作垃圾处理等,这些浪费不可小视。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粮食等食用农产品在收获、运输、储存、加工、销售,以及餐饮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惊人。巨量的粮食和优质食物被白白抛弃作为垃圾处理,令人痛心,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首先,浪费大量粮食和优质食物,损害粮食安全。概算起来,仅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肉类和水产品总量高达8228.5万吨左右。其次,耗费巨量耕地和淡水,损失稀缺资源。无谓的损失和浪费,实际上也相当于吞噬了我国稀缺的耕地、水源和能源。据估算,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至少需要1.55亿多亩良田生产的粮食总量。再次,宝贵财富化为垃圾,恶化城市环境。主要由米、面、淀粉类,骨、肉、油、皮等构成的餐饮垃圾,所含的各种有机物质极易腐烂,在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造成污染;在垃圾填埋场所渗滤液又成为污染源,还是大气污染和蚊蝇孳生的重要场地。更有甚者,由餐饮垃圾喂养的猪,成为“垃圾猪”,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健康;利用生活垃圾炼出的“地沟油”也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祸害。
深挖节粮潜力还需多策并举
我国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有效措施,深挖节约粮食和减少粮食损耗的潜力。
其一,针对节粮意识淡薄的问题,要从提高国民素质入手,大力增强全民节粮自觉性。大兴粮食文化,唤起全民爱粮节粮的浓厚意识,做到“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弘扬文明生活风尚,树立“节粮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把节约粮食资源和减少粮食损耗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其二,针对存在大量“营养盲”的情况,要从普及科学健康膳食知识入手,改善国民生活方式。目前人们对于食物营养存在多种认识误区,如,多吃大鱼大肉就是营养、植物油吃多少也没有害处等。因此,要从现代营养学和人体健康需要出发,树立科学食物消费观,倡导“健康膳食”方式。所谓“健康膳食”,是以现代营养学原理为指导,以增强人体健康为目标,以促进人体营养平衡为核心,采取对食物的文明消费方式方法。我国在未来应吸取西方“三高”食物模式的教训,采取以植物性食物为基础的多样化食物消费模式,合理增加动物性食物,减少油类和食盐消费量,提高居民膳食的合理化水平。这样既有利于人体健康、精力充沛、延年益寿,也有利于节约粮食、合理利用资源。
其三,针对集体伙食单位粮食浪费严重的现象,要从改变消费方式着眼,广泛提倡自助式用餐。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自助餐进入我国大众化餐饮市场,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是因为自助餐具有如下几条明显的好处:一是形式多样、用餐简便,用餐者可自由进行交际,如商务会谈、亲友聚会、小型娱乐等,都很方便;二是自助选择、适量自取,顾客从品种到数量有更多的选择:喜欢吃什么就选择什么,能吃多少就取多少,有效避免食物浪费;三是菜肴丰富、营养全面,消费者可选择多样化食物,保障其全面的营养需求;四是程序减少,用工量小,费用减低,价格低廉、用餐简便,较大幅度节省费用支出。这些优点表明,在学校、机关、工厂、宾馆、餐馆等集体伙食单位,甚至各种会议、商务接待等,都可广泛采取自助餐形式,既卫生简便,又避免浪费,还弘扬文明消费风尚。
一、目前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
现今很多学校都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同时对于学校教师的评级来说,主要与自身所带学生文化成绩有很大关联,因此这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十分重视,忽视了学生德育教育。并且很多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学生德育不在意,仅仅是学生分数高即可。并且很多小学都缺乏一个专业的思想道德教师队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仅仅是一些其他文化课教师担任,这使其他文化课教师对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最终严重地影响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仅仅是形式工作,简单地进行书本内容的概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内心的想法不够了解,无法针对学生的特点设置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对思想道德认识不够。很多小学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与实际德育网络系统相互脱离,要想做好对学生的德育教学,那么必须要充分的做好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利用一个完善的教育系统网络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但是目前来看,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氛围不够全面,经常会出现一些腐朽的文化影响学生的成长。其次,就是学校对思想道德文化的重视不够,对学生的教育不到位。最后就是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二、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相关途径
1.明确指导思想以及教育内容
各大小学教师在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首要做好的便是明确学校德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以及教育内容。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以传统文化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并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优秀文化精神,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学校要建立以传统文化为中心的德育教育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提升学生的德育精神。对于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来说,教师要以传统的优秀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教学,我国属于一个文化大国,在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中,具有很多我国各民族人民的传统美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传统文化中的内容为学生讲解一些价值取向以及道德情操等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德育教育。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是伟大民族精神,其中有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精神、坚韧不拔的品格、爱国敬业职业操守以及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等。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不仅仅是通过思想品德课程进行教育,同时在其他学科中也包含着一些德育思想。因此教师教学中要做好各个学科德育的渗透,针对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德育教育方式的合理设置,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例如在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在教《悯农》这首诗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粮食的来之不易,以及农民伯伯的辛勤劳苦,这样使学生了解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并且教师针对这个课程也可以直接引入一些名言警句,或者是一些其他关于节约粮食的诗词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了解到粮食的重要性。
3.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与学生生活相互联系
1、节约是一种远见,是一种态度;节约是一种智慧,是对子孙后代的负责。让节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避免生活中许多资源的浪费行为,其实只需举手之劳。生活告诉我们,节约不是省钱,而是一种美德,我们小学生更应该从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不要以善小而不为。
2、司马光曾经说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古人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所以我们要勤俭节约,那些农民在烈日炎炎的阳光下干活,多么辛苦啊!他们披星戴月,任劳任怨,可换来的却是我们的浪费,全体人民应该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
3、如果我们每班每天能少开一小时的灯,那么每天约能节约1度电,日积月累,省下来的电费能够使好多贫困孩子上学;如果我们每天都节约用水,去拧紧滴水的水龙头,短短半天就能节约一吨漏掉的自来水,这样一来,就足够让缺水的地方有水了;如果我们都“粒粒皆辛苦”,那么,又有多少人能吃上饭。节约,是来自生命的呼唤啊!让我们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粒米”开始,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吧。
4、古人语:“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这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界所生长的万物(资源)是有限的,由人来加工制成的物品资源也有限。而取时有限度,用时节约,则常常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如果相反,取时无限度,用时又浪费,那么球上公有的资源就会很快消失。
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可是,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很多人却忘记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我们也不例外。
6、奢侈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大到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自古就有许多帝王在刚开始创业时,以勤俭修身,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但后来他们逐渐放弃了勤俭而一味的追求安逸享乐,结果招致了自己的灭亡。
7、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的更加幸福,为了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为了我们的地球更加生机勃勃,我们对于资源的利用要做到:“取之有度”这样才能达到“用之不竭”。现在全社会倡导节约,我们不妨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8、“俭以养德”是诸葛亮的一句名言。勤俭节约不仅能积累财富,还能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奋发向上的品质。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崛起和国家的昌盛,无不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今天,我们提倡理性的适度消费和低碳的生活习惯,“传家宝”更不能丢。
9、节约能源是大家共同肩负的责任。多年来“地大物博”的教育使“节能意识”并未深入中国人的心灵。()在许多人的头脑中,是不屑于随手关灯关空调的;在许多人的行动中,也不屑于去拧紧水龙头,以节约白白淌出的每一滴水。
10、节约,从你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日常生活中或许我们的一个举手之劳,就能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我们稍微一注意就能节约一粒米、一分钱。
11、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节俭意识,“让节俭成为习惯”、“让节俭成为生活方式”,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节俭,我们才能节约资源,也只有时时处处从我做起,这样我们的地球家园才会永远美丽富饶!
12、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方向,要从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开始,作一个节约能源的模范公民。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个塑料带,杜绝使用一次性用品。只要做了,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
13、回过头来再想想,地球上生活着七十多亿人,如果这七十亿人,每人浪费破坏一点,地球将会伤痕累累,如果每人节约一点、爱护一点,那地球将会处处鸟语花香!
14、拧开水龙头,清洁甘冽的水滚滚而来,其实,自来水来之不易。它们可能取自几百米深的地下,或者引自几十公里、几百公里远的某条江河,某座水库,这些原水首先要在净水厂净化,去除铁质,去除细小的漂浮物,水生物,沉淀下杂质,用杀菌液体杀菌,经过检验符合人体饮用后才能出厂。合格的自来水经过蜘蛛网似的管道,用高压水泵加压,才能源源不断地送入居民家。大家看,每一滴自来水都要经过那么多的程序,你有理由浪费吗?
15、节约是对家庭幸福的盘算,也是一份社会义务的担当。节约是一种远见,是一种态度;节约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负责!
16、节约要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日常生活中时刻谨记勤俭、节约。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要将衣、食、住、行等方面制为节用之法。不奢侈,奢侈就是浪费。
近日,笔者有幸到某地区的一所学校参观。据说,该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一些成功做法,此行的目的也就是在此。在参观这所校园的过程中发现,该校在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上的确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精细化程度很高,达到了“移步换景”“一步一景”“让每块墙壁都能说话”“让每棵花草都能开口”的境地。如,在每幢教学楼的楼梯口,我们都能看到墙上贴着设计精美、装帧考究(估计造价不菲)的标语牌,如,“靠右行走,找自己前进的道路,给别人发展的空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富有教育意义以及人生哲理的警句;每一块草坪里标语亦是如此:“给我一点爱,给你一片绿”“让我们一起成长”“草色青青,脚下留情”等;走廊有走廊文化――悬挂着各种条幅(如,名人名言、格言等);餐厅有餐厅文化――张贴着关于节约粮食的图片、格言与警句;甚至在厕所里,都是“文化四溢”:“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来也匆匆,去也冲冲”……整个校园,笔者发现凡是能贴标语、竖牌子的地方,都能读到既有教育意义又非常有文化韵味的名言警句、格言谚语或者温馨的标语。
按理说,这些张贴的、静态的校园文化,对生活其中的学生的发展所起到的熏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能给学生带来一些美好的感受,一些有益的启迪,也肯定会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学校相关内容的教育深化、落实、强化到位的话,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一定是很成功的。于是,笔者在听取该校校长汇报的过程中,在课间活动的时候悄悄地走出会议室,以零距离感受一下该校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动态校园文化。然而,笔者的所见所闻却是不尽如人意,彻底改变了最初的美好印象:笔者去了一趟学生厕所,发现男生厕所小便池上侧的瓷砖上有不少脚印。而且,有好几次学生进入厕所都是用脚踢门;笔者从三楼下二楼的时候,后面一个高年级学生突然从笔者身边冲下去,他的胳膊撞在笔者的胳膊上,幸亏笔者反应快,右手急忙抓住扶手,要不然就得跌倒在楼梯上了,而他呢,非但没有说一句“对不起”之类的礼貌用语,反而是一步两级台阶地冲了下去,一转眼就没影了;草坪上的标语亦未能发挥任何作用,在笔者行进的过程中,就看到有四位学生为了抄近路而践踏草坪……之后,笔者回到了会议室,耳边听到该校校长正颇为自豪地谈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心中疑惑顿生:试问,那些张贴的、设计精美、装帧考究的校园文化,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只是静态的,而未能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未能形成动态的校园文化,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还算成功吗?
我们需要的是动态的校园文化!何谓动态呢?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网上对校园文化的最佳定义)不难看出,我们通过努力所建设的校园文化不是停留在“写在小册子上、贴在墙面上、说在嘴上”的静态层次,而是已经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有效的引领并内化于学生的言行,成为学生的内在要求和自主习惯的动态层次。举个例子,就拿上述校园的楼梯口所张贴“上下楼梯靠右行走”这一标语来说吧,仅仅是停留于张贴这一静态形式,还不能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如果该校的每个学生在上下楼梯的时候都能自觉地靠右行走,没有争先恐后,没有你推我搡,更没有迎面相撞,即便是没有在楼梯口张贴这样的标语,那我们仍然可以说,这所学校已经形成了文明楼梯行走的文化。试问,当我们的学生在走廊上不你推我挤、不争先恐后,全都自觉向右行,即使没张贴相关标语,我们能说我们的学校没有走廊文化吗?当我们的学生都能文明如厕,我们能说我们的学校没有厕所文化吗?当我们的学生在食堂就餐时都能有序排队,并且不浪费粮食,我们能说我们的学校没有就餐文化吗?换言之,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就是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动态言行所组成的。如果在我们的校园里,每个地方,每个时间段,每位学生都能有意识地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即使不张贴标语牌,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成功的!
我们需要的是动态的校园文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苏霍姆林斯基是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吧。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建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进行植树、种花、浇水、施肥等),通过亲身参与,培养学生对自然财富的珍惜态度,使他们爱护和充实已有的自然财富。在帕夫雷什学校毕业生的来信中经常有这样一些关切的询问:“我在毕业考试时栽的那棵苹果树长得怎么样了?”“您还记得那株开始要枯萎,经我们移栽后又复活了的玫瑰吗,现在情况如何?”“俄罗斯朋友们寄给我们的那些花椒树都扎根了吗?”这些关切不仅表现出学生们对自然事物的喜爱,而且也表现出对一度进入过他们精神世界的事物的珍惜。当学生们参与环境建设后,每个人都成为了当事人,就比较容易形成正确的环境道德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试问,从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些动态的言行不正是校园文化的最好体现吗?
我们需要的是动态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不是靠“贴标语”“竖牌子”就能做出来的,只有把“上下楼梯靠右行走”“爱护花草”“不随地吐痰”等这样的理念内化于学生的言行之中,把这些静态的标语、牌子落实到动态的言行中,并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现在坚持到将来,把这些小事做好了、做长了、做成习惯了,才算是真正成功的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