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英语教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改革
大学英语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材的改革和建设。教材的建设历来是学校实际教学改革的先行,因为一套好的大学英语教材实际上蕴含了一整套对教学理念、教学路子、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学测试的理解和操作原则。所以,在我国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语境中,新编写的大学英语教材必须全面地反映新的教学改革目标和策略,同时研究国内外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联系普遍的教学实际和现状,结合中国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思维习惯,明确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路子,制定新教材的整体编排,设计具体的教学操作模块。
一、大学英语教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缺乏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
纵观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材,无论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第一版,修订版,全新版),还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第一版第二版)、《当代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核心英语》(第一版,修订版第三版) ,在选材上绝大部分是出自于英美作家的与英美文化有关的语言材料,而有关中国题材(特别是文化题材) 的文章并不多见。大学英语教材中所选的这些文章语言地道,文体优美,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从让学生学到 authenticEnglis h,从了解英美文化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但是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说,并不全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已是世界性语言,中国又是一个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就应当承载中国文化。缺少了这一块, 就容易给学生一种想当然或者误区,那就是学英语就是学习英美作家笔下的英语国家的人物、事件和社会,或者是中国人写不出好的英语作品。如果学生接触的材料都是西方文化题材,英美的思维方式,那么我们的民族文化意识势必会被冲淡。近些年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着过西方的一些节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 ,吃一些西式快餐 (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大学生们用英语说起这些来也是津津有味,侃侃而谈。青年大学生接受新文化无可厚非,但要是问起他们知道中国的情人节和中式快餐有多少时,不少人就会皱眉头,用英语说就更是磕磕绊绊了。
2.教材相关性和整体性差
目前已出版的部分高职高专类英语教材,过于考虑综合性,忽视了个性。从课文顺序安排上看,各单元内容缺乏相关性,单元与单元的排序也没有规律可循,随意性较大。从内容的选择上看,教材涉及专业种类过多,内容偏难,词汇庞杂,不利于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也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实用能力的目的。从专业角度来看,理工农医面面俱到,但又太过于浮浅。总体讲,教材相关性和整体性都比较差。
3.部分教材过于强调形式而忽略语法知识的讲解
针对现在大学非英语所用英语教材的试用情况,几所高校的在读学生对教材的评价褒贬不一,同时还有学生对教材的改进提出了个人意见。部分学生认为新教材很全面,阅读量很大,但是单词简单、词组过少、图太多导致内容缩水,语法则基本没有被提及,实用性确实不高。
二、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原则
1.需处理好语言基础与学以致用的关系
根据教学时数和学生入学水平,以及以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一线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要求,高职大学英语教材必须体现学用结合的特点, 才能走出教学脱离实际、效果差的困境; 简单地借用中专英语教学模式, 难以达到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直接套用大学本科的教材模式, 过分强调打基础, 又会使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失去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鲜明针对性。
2.需紧紧围绕实用能力的培养组织教学内容
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实用能力即把语言运用到实际涉外交际环境中的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其培养目的不是专业翻译, 而是能用英语解决实际业务问题, 并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技术型人才。因此, 在组织教学内容时, 应着眼于实用能力的培养。
3.需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 外语教学“重阅读轻听说”, 造成学生“开不了口”的后果。因此,“表达与运用技能”, 即说与写的训练不可或缺。高职高专学生将来主要不是通过阅读外文专著来提高科研和学术水平, 而是通过看懂应用文献( 单证、说明书、合同、广告等) 来进行涉外业务工作; 有时还要书写应用文, 如通知、商业函件、个人简历、广告、合同等。因此, 教材中引入应用文的阅读和写作等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4.要突破传统, 力求创新
重视教材的思想性, 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体现不卑不亢、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开放、友好对外的精神;注意教学内容的典型性, 语言材料要符合中国学生在涉外环境下可能遇到的语言情景; 体现当代经济最新发展状况, 包括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培养现代电子业务工具如电子外语工具、网络等的使用能力; 注意教材的生动活泼, 改变教材和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的状况, 使学生感到学了就会用, 并且在交际中用得上、“易学”、“好用”。
三、改革大学英语教材的方案
1.建立专业英语教材的高层次的教学理论指导
对英语教材建设中所涉及的教学宗旨、教学方法以及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什么能力等一系列问题,给予明确的理论指导。高职英语教材的编写者应该在编写教材方面受过训练,了解高职英语的发展阶段及相关理论,在编写教材时从理论上去考虑学习者的目的需求和学习需求,或者在教学中对学习者的需求进行过分析,并要体现在教材建设中。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无论是依据语域分析理论(register analysis),还是按照篇章分析理论(discourse analysis),都要把焦点放在教学内容上面,充分把教学方法考虑进去。语言的用法是用单词和句子对语言系统抽象知识的展示;语言的使用则是语言使用运用所掌握的语言规则进行交际的方式(Widdow-son1999)。高职基础英语教材的编写者要把语言用法(us-age)和语言使用(use)有效的结合起来。
2.建立适合学生认识水平发展的教材
选材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认知水平发展和学习心理,题材内容贴近大学生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具有社会实用意义和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和思想深度。此外,注重学习材料内容的时代性、新颖性和趣味性,以及语言形式的多样性和准确性。注意各单元、各分册主题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重点加强教材的基础性,注重词汇的掌握
面对一般高职院校生英语基础普遍差的现实,高职院校英语教材建设和改革的重点应当是注重基础。教材一切内容安排应以打好语言基础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符合英语大纲对通用教材的定位。加强教材基础性,主要表现在教材编写应保障高频词的重复率。词汇是信息的载体,词汇是基础,特别是高频词的掌握对英语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词汇量分为四个层次---能说的词、能写的词、能读的词、能猜的词。对高职学生而言,掌握大量的词汇尤为重要。高职英语教材建设应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便于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
4.从知识观角度讨论编写英语教材
从知识观的角度来分析,是因为知识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任何教材必然会涉及到基本原理,但如果只有原理知识,而没有应用知识,这种教材是不全面的,传统的英语教材的内容结构基本上是按学科逻辑顺序编排的知识系统结构,缺乏科学的系统设计的知识应用结构,目前高职英语教材在例题、习题的多样性、灵活性等方面有比较大的欠缺,因而传统英语教材的主要功能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比较薄弱。在编写英语教材时,既是注重知识的内容,还是注重产生知识的方法。人类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人类的知识总库永远是在扩充着,因而,反映到教材改革上,现在的教材越编越厚,学生难以承受,这是当今英语教材编写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如何既使英语教材内容跟上时代步伐,全面反映当代科技新成果,又不使其分量过分加重,是教材编写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选择出来的教材内容,最终是为学生学习用的。知识若不能被学生同化,成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就永远是一种外在物,对他们将来的行为、态度、个性等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选择知识内容能够注意到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并尽可能与之相适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有助于他们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大学英语教材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师生共同探索才能取得更大进展。教材的适用性脱离不了教学实践,教材不可能是完全统一的,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更不仅仅只是一套书的综合。广大一线教师在教改过程中,在慎重选用教材时,更应群策群力,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入到教材研究和编写的行列中,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教材 易读性 实用性 趣味性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随着语言教学与学习理论的发展,以及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层出不穷。然而这些教材的出发点是针对第一、二批本科学生的,并没有考虑到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大学英语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革。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独立学院未能考虑学生的特点,使用母体院校或者其他本科院校所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为了更好地完成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实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力求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本研究旨在为设计受学生喜欢、符合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目标并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材提供参考,并提出有效的教材评估原则。
对教材的分析和评估应结合教学大纲和外语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为此,Cunningsworth(1995)提出了教材评估的原则:1)教材应该与学习者的需求吻合,与语言教学课程的目的和目标相吻合;2)教材应反映当前和将来对语言的使用,选择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为自我目的使用语言的教材;3)教材应该考虑到学习者的需求,应该对其学习的过程起到促进的作用,不应教条地套用某一教学法。独立学院大学生对于大学英语的需求更加侧重于实用性,即听说的需求与实际工作中所涉及的问题。
在教学要求与教材使用情况方面,张新元(2007)指出国家教育部颁布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但未颁布过类似的独立学院英语教学大纲。这样,处于草创阶段的独立学院,被迫各自为战,凭感觉和经验办事,缺乏统一要求和标准。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材的选用往往与母体院校一样,选用一种部优系列教材。可是,部优教材质量固然可靠,但往往起点高、词汇量大、课文难、综合性强,要求高,而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基础较差,难以消化,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就涉及易读性的问题。易读性(readability)亦称可读性、易读度,指文本易于阅读和理解的程度和性质,通常被简单地定义为“难度”。易读性的研究对于阅读理论和阅读教学(例如教学材料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易读性是教材编写中阅读材料选择的重要标准之一。现在许多教材的选材以编者的经验或语感为依据,由于没有客观的量化标准,往往不能保证所选语篇真正符合教学需要。
关于教材的可接受程度,束定芳(2004)作过一个关于外语教材方面的调查,发现如下情况:“学生更希望通过比较自然、轻松、有趣的方法来学习外语,愿意仅通过教材来学习外语的人数只占到6%左右。这一方面说明现有的教材还无法全面反映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常常是枯燥乏味,远离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另一方面则反映出学生渴望在真实的语言活动中学习语言,渴望形式多样的语言输入,渴望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展示和锻炼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教材的趣味性也是一个重要原则。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采用的《新编大学英语》进行了两份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现有教材的评价,以及对于理想教材的要求和意见。第二阶段调查了浙江省其他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材的使用情况。使用这些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实验性教学,收集学生反馈,并对独立学院使用的5本教材进行了比较研究。
我们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入校新生有关大学英语教材的237份问卷调查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问卷内容涉及“对现行教材的评价”和“对教材内容、形式的意见”两个部分。受调查对象为财务管理(40人)、自动化(40人)、电子工程(39人)、金融(40人)、工商管理(40人)、电气工程(38人)等六个专业的学生。入校后第11―12周,针对《新编大学英语》教材对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适用性问题,向上述6个专业中的237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无记名问卷调查。这批学生经高考录取,年龄均在19岁左右,学制4年。英语课采取小班授课,每班35―40人,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一至四册,每周4学时,每2周进行一个单元,总学习时间为4学期,200学时。
三、结果及讨论
第一阶段问卷内容分为“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材《新编大学英语》评价的问卷调查统计”和“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材形式的问卷调查统计”两部分,共20个问项,旨在收集学生入学后对现用教材的意见和看法,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及兴趣,以便因材施教,改进我院大学英语教学工作。
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材《新编大学英语》评价的问卷调查统计共提出12个问题,每个问题有5个选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所用《新编大学英语》教材,分别有66.10%和78.75%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安排合理或非常合理,教材难度非常容易或容易。但是在该教材是否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上,69.62%的学生认为一般或没有做到。在听、说、写、读、译五项基本能力培养中,只有翻译一项被超过半数学生(54.88%)认为可以有助于提高该项能力。而认为通过学习该教材最没有可能被提高的其余三项能力依次为:写作(72.20%)、阅读(60.08%)和听说(57.94%)。84.81%的学生认为该教材不能或基本没有满足自身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需求。69.23%的学生认为该教材不适合自学。73.19%的学生认为这本教材的内容一般或无聊。71.49%的学生认为该教材不能提升或减少了自身的学习兴趣。
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材形式的问卷调查统计包括8个问题,每个问题含5―6个选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68%的学生认为使用自己不喜欢的教材将不一定或不可以学好英语,而认为使用自己所喜欢的教材就可以学好英语的学生占75.76%。42.5%的学生希望在教材中出现更多游戏类的课堂活动,50.42%的学生希望更多一些思辨类的活动如热点问题讨论、话题思考、辩论等。在口语方面,77.08%的学生希望接触更多的日常对话类型的口语训练。
从教材与教学的角度,结合问卷分析,所用《新编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结构设计及难易程度得到大多数大学生的认可和接受。但是,因为课时的原因,只能使用全教材中的精读部分,而“听力”、“写作”、“阅读”不能做为课堂教学内容,使得英语学习不能如教材所设计的那样全面展开。这样整套教材在教学使用过程中就显得不能突出重点,无法实现对学生某一专项能力的提升,从而也不可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因此,学习结果与整套教材的设计思想和教学要求相去甚远。
以上是教材与教学环节的矛盾。而教材本身缺少趣味性、对西方文化知识介绍不够,以及不适于自主学习等问题则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已认识到英语学习中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性,如许多学生希望增加热点问题讨论、话题思考,以及更多地进行日常生活的口语训练。而在希望选用的教材类型中,选择侧重听西方文化背景介绍和听说训练的学生分别占到了第一、二位。其中学生对英语听说的要求与现用教材的主要矛盾在于:1.《新编大学英语》是以阅读为主的课本,其词汇和句型都不适合大部分没有听说基础的学生做交际训练。2.学生听说基础差,有些学生从未受过听、说训练,相当一部分未受过正规的语音训练,而该教材没有相应的语音训练。所以设计迎合独立学院学生需求的受学生喜欢的教材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大学英语课程中使用包括听、说、读、写和译综合性的教材,其次是四、六级强化教材,再次是侧重听说的教材。只有少量接受调查的学生侧重读写和翻译的教材。而在课堂活动形式方面,则大部分接受调查的学生偏向游戏类和思辨类的教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二阶段本课题对浙江省独立学院使用的5本大学英语教材教材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从易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三方面作了比较,结果概括如下: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目前浙江独立学院所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材难度总体偏难;2.实用性方面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3.趣味性缺乏。通过对不同教材的分析实验及对学生的多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独立学院较大比例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在英语学习上主观情绪障碍很大,主要表现为:“对枯燥语法知识的排斥”、“英语学习受到挫折后的厌倦心理”和“认为英语知识没有用”等。而造成这些排斥心理的原因与英语教材的易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有直接的关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教材的需求,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编写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大纲,在编写教材时将易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三方面作为重点评估原则。以下从这三方面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材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1.易读性。文章不宜过长,练习量适中;难度适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做到从简到易;口语练习从情景词汇开始,逐渐强化;写作与语法结合,进行重点句型及词组的写作练习,并学习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提供学习方法及听、说、读、写、译的技巧。
2.趣味性。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选材:歌曲、故事、谚语、文化背景介绍等;文字与图片相结合;借用报刊材料;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角色扮演、演讲等。
3.实用性。每单元培养生活交流技巧:打招呼、自我介绍、展开话题;情景英语,生活口语,办公室英语;写作方面分两部分:一般写作和实用写作。一般写作从句子到段落、篇章,逐步训练,先纠正学生在句子层面的结构错误,再到培养清楚表达意思、整体构思、谋篇布局的能力。实用写作培养学生阅读和套写在交际环境下的常用应用文的能力,包括写名片、通知、海报、各种信函(特别是求学求职信函)、简历、邀请参加学术会议、参加面试、招聘广告等实用性内容。
希望本研究可以对教材编写、课堂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张新元.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9).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编写与出版;立体式多媒体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85-03
一、大学英语教材发展历程的回顾
(一)六十年代的初创阶段
六十年代初到前,是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编写与出版的初创阶段。这个时期,我国出版社与高校合作,推出了第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大学英语教材,其中比较突出的教材有:196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讲义――英语》[1];196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上海交大等高校编写的《高等工业学校英语》[2];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编写的《理科英语》等。
初创时期的大学英语教材具有几个独特的特征。首先,这个时期的教材通用范围不广,往往只是几个高校自己编写,内部使用。第二,这个时期大学英语教材具有明显分科现象,有专门的医药英语、理科英语和文科英语等。第三,这个时期的教材沿袭50年代传统教学模式,以讲解课文为主,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语法现象和语句结构。
(二)后的恢复阶段
1978年到1985年,是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出版的恢复期。之后,大学英语教材出版事业百废俱兴,呈现出一些新特征。这个时期使用较广泛的教材有:197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外语系编写的《英语(理工科通用)》;[3]198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清华大学外语教研室编写的《英语教程(理工科用)》,及其附册《快速阅读》等[4];还有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复旦大学外文系编写的《英语(非英语专业用)》和《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英语》。
这个时期的大学教材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它们仍然大多是某一高校与出版社合作的产物,并保持文理分科的特点,不过使用范围比第一代教材扩大;第二,教材出现配套化趋势,配有相应的习题册、教师用书、听力材料等;第三,除了纸质教材外,还采用了影音资料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第四,它们仍然遵循第一代教材的传统模式,以课文为中心,以语法为纲要,但增加了对学习者听力、口语和写作的要求。
(三)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的发展阶段
1986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科用)》,并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以后又不断修订。从此以后,大学英语教材出版和编写工作开始按《教学大纲》进行。
该大纲指出:大学英语应“开展分级教学,教材各编六册,每级一册”,分为“精读、泛读、快速阅读、听力、语法与练习等五种系列教材”。编写原则是:“文理打通,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共核上。”教材要“题材、体裁多样,避免内容过专、过偏;语言基础与交际能力并重;突出阅读技能的培养。”[5]
这个时期涌现出的大学英语教材中,使用最广泛,也最负盛誉的是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大、人民大学等高校合编的《大学英语》(College English)。这套教材在九十年代初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以后不断修订和再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该教材分为精读、泛读、听力、快速阅读、语法与练习五个系列,其中精读、泛读、快速阅读和听力教程分为六级,每级一册。在《大学英语》编写出版过程中,大学外语教材编审委员会给予很大关注和指导。该教材曾在九十年代占据大学英语教材半壁江山,堪称这个时期的经典。
以《大学英语》为代表,这个时期的大学英语教材出现了一些新特点。首先,这些教材开始按《教学大纲》编写,并受教育部专门委员会督导;第二,教材不再文理分科,并首次提出“分级教学”概念;第三,教材配套更加完善,分册种类更多;第四,不再是某个高校与出版社合作的产物,而是众多高校联合完成,因此使用面非常广。
(四)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的“第四代教材”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出版进入了第四代阶段,优秀大学英语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使用较广的有:1999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21世纪大学英语》(“九五”国家重点教材);2002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十五”国家规划教材);2004年浙江大学编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等。
这些教材首先打破了《大学英语》一家独大的格局,使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出版事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其次,这些教材大多已经开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向以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立体式教材”发展;第三,这些教材配套和分工更加细致,听、说、读、写基本各有分册;第四,教材编写体现出了一定现代教学理念,如行为主义理论等。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形势下对当前教材的分析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这标志着一场全国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始,大学英语教材也要随之变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这次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根据它的要求分析第四代教材的不足,可以为开发第五代立体式多媒体大学英语教材指明方向。
(一)目前部分教材指导目标落后
教材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全新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而当前部分高校使用的一些教材的指导目标还比较落后。
1986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5] 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新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6]
我国高校目前使用较多的大学英语教材有《21世纪大学英语》(1999年出版)、《新视野大学英语》(2002年出版)、《新编大学英语》(1999年第一版)、《大学英语》(全新版)等。这些教材大多成书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出台之前,其指导思想仍旧是八九十年代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所以大多不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新要求。虽然一些教材在2004年后再版时做出了一些修订,可是大致内容和教材体系早已定型,修订后整体改观有限。如《大学英语》最早出版于1992年。虽经过1998年和2004年两次修订,但其《总序》开头还是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是遵照1986年国家教委审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的一套系列教材。”[7]
(二)部分教材内容和体系不符合实际教学情况
2004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课堂设计和学时安排做出了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培养,并给予足够的学时。” [6]而目前部分大学英语教材内容过于丰富,教师只能疲于奔命赶进度,很难有足够时间用于听说交际训练。
一些大学英语教材配套体系复杂,有预备级教材、精读、泛读、听说训练、快速阅读等名目。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共有20册学生用书,20册教师用书;《大学英语》(全新版)有学生用书22册,教师用书20册。但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能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高校一般只开设四学期大学英语课,每周四课时,很难想象大多数师生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这么多教材。
除了教材体系繁杂之外,每册教材的内容也很多。以《新编大学英语》为例,该教材精读课本每册十单元,每单元四部分:练习口语的预备部分、精读主体部分(三篇课文及习题)、词汇阅读训练部分,以及写作与翻译技巧讲座。此外还有配套的《快速阅读》和《视听说教材》。面对如此多的课文、单词、课后练习和专题讲座,还要重点培养学生口语和听力水平,大学英语教师只能拼命赶进度,无暇开展交际式趣味教学活动。学生往往也疲于应付,对课程内容失去兴趣。
(三)部分教材的电子或网络版利用率较低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特别强调了新的教学模式:“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6]
目前不少大学英语教材都采用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手段,除了纸质教材外,还开发了学习光盘、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站等等,可是这些多媒体和网络教材利用率往往不高。陈坚林教授认为这是因为一些教材的电子或网络版实际上是纸质教材的翻版,只是把n本内容搬到了光盘或网络上。学生已经在课堂学习过一遍,没兴趣再去使用网络教材,因而对提高外语教学效果没有实效。[8]
三、对第五代大学英语立体化多媒体教材的展望
由于第四代教材的不足,开发第五代立体化多媒体教材势在必行。所谓立体化教材,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辅以教师课堂指导,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按照一体化思路设计的多元教材。[9]针对第四代教材弊端,第五代立体化大学英语教材要做到:
(一)以先进教育理论为指导
教育理论是教材的灵魂,以何种理论作指导,就会产生何种教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了教学理念变革的方向:“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6]
按照以上要求,建构主义教育理论适合作为第五代教材的指导思想。该理论于九十年代传入我国,目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开展“情景式教学”,在真实情景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10]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第五代大学英语教材应借助多媒体网络手段,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创造机会,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和地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和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再辅以教师的指导。另外还可以模拟真实英语应用场景,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接触真实语料,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二)具有充实精炼的教学内容
第一,精简课内讲解内容,合并分册,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外自主学习。大学英语课时不多,也不是非英语专业的主修课程,因此教材不能像英语专业一样面面俱到。不少教材的“综合教程”已经包含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训练,就不需要另辟太多分册。此外,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网络学习系统,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可以课后在这些平台上完成,课堂讲解与课后自主学习结合,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
第二,语言材料应真实新颖,避免人为干扰。当前一些教材为了迎合大学英语考试或用户的需求,刻意删改课文内容,人为降低难度。如某教材《综合教程》为了使前四册词汇量刚好达到四级标准,把原汁原味的课文删改得面目全非,甚至让人不能卒读。[11]人为修改过的课文失去了作为真实语料的功能,因此无法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三)整合传统与现代教学资源,构建立体化教学平台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即新的教学模式应是课堂教学与学生网络自学并重的,这就要求第五代教材必须是立体化的。立体化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整合传统课堂教学资源和现代网络多媒体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它把学生网络平台上的自主学习和教师课堂上的面授结合起来,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以个性化模式推进自身英语水平提高。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师可以在课堂面授时督导和监控学生学习过程。而第四代教材多媒体网络版使用效果不佳,就是因为它们没有体现出多媒体网络技术使用的这个目的。
参考文献:
[1]谢大任.高等医药院校讲义――英语[M].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
[2]凌渭民.高等工业学校英语[M].商务印书馆,1965.
[3]吴银庚.英语(理工科通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4]陆慈.英语教程(理工科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
[5]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5.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4,5,6.
[7]董亚芬.大学英语精读[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
[8]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181.
[9]徐有良.论多媒体教材与立体化教材的概念及分类[J].当代教育论坛,2011(9).
关键词:教材;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5-0025-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2.007
1 . 引言
大学英语教材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代。第一代教材从1961年至前,这些教材主要采取的是上世纪50年代的传统模式,教学以课文分析为主,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第二代教材从1979年到1985年,仍遵循第一代教材的传统模式,但教学形式有所突破;第三代教材从1986年到90年代中期,教材根据大纲按精读、泛读、听力、快速阅读及语法与练习分册进行编写,编写重点仍放在语言共核上;第四代教材从90年代后期开始,教材编写开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纸质教材逐渐向多媒体网络为依托的立体化教材方面发展,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陈坚林,2010)。应该说,这些年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推动了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发展,教材的可读性越来越强,但其发展仍需与时俱进。
2 .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对教材编写与出版的影响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各高等学校应按照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朝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基于此,现阶段各高校制订了适合各校发展的教学模式:3+1+X模式、2+2+X模式,1+3+X模式,0+4+X模式。教学模式的差异必然会影响教材的选择。
就大学英语教材这一话题,国内许多学者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胡壮麟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必然导致教材的改革。传统的纸质教材将逐步向立体化的教学发展,教材编写应坚持“一纲多本”,鼓励竞争(胡壮麟,2005)。蔡基刚(2008)等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呼唤第五代教材,新一代教材必须体现实用性,主题化、重内容,立体化、多样化、任务型,以学生为中心等编写原则。陈坚林(2010)指出,即使是最近的四代大学英语教材,在教学目标、使用效率、技能培养、技术运用等四方面也出现了偏差,提出了第五代教材的研发构想:教材整体由理论、结构、方法三大板块组成,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教与学的方法,构建的是新一代立体化外语教学系统。
3 . 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建设
根据浙江大学课题组2009年出版的《中国高等学校的分类问题》一书,我国2006年共有183所普通高校,其中52所研究生院大学,66所普通本科院校和1135所高等职业院校。这本书的出版为我国高校的分类和定位提供了有益参考。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因职能、层次、类型、形式等方面的不同,各高校之间水平差异很大。高校的基本状况必然会决定不同的需求,甚至同一学校不同学院之间、不同班级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不同的需求必然会促进教材出版的多元化。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应注意以下几点:
3 . 1 避免大而全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学习的呼声越来越高,削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额定学时是大势所趋。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使用最普遍的几种教材,光学生用书就高达15册以上,如《新视野大学英语》、《大学英语》(全新版)、《新时代交互英语》、《大学体验英语》等学生用书分别达20册、22册、18册、19册。不仅如此,许多册书还厚且贵,这样往往导致每学期课文内容上不完,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且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教师为了完成工作量,只得拼命赶进度,进而一切围着课本转,形成程序化的教学,还是回到填鸭式教学的老路上去(陈坚林,2010)。因此,教材编写内容应根据学生每学期的实际需要,反对大而全,提倡少而精,反对教材编写中的浪费。
3 . 2 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立体化教材
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是现代教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和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需求三者结合的产物(王守仁,2009)。在现代教学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海量的资源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诸多便利,更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立体化教材建设应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为中心。内容不应该只是纸质教材的电子版,而应包括纸质教材、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以及教材应用和服务支撑平台。
3 . 3 教材内容要多元化
(1)体裁多样性。现有教材多为说明文、叙述文、描述文、议论文等,戏剧、散文、诗歌、小说、演讲等却鲜见收录。今后的教材编写应适当添加更多不同的文体(谢智乐、覃红,2010)。
(2)时代性。教材在选材上要广,要涵盖社会的不同层面。同时,教材内容应反映最新的国外科技资讯及人文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容也应合理安排。
(3)EGP与ESP的结合。
王守仁教授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专业性、人文性,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应包括普通英语(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和通识教育类英语(EGE: 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他进一步指出:“工具性、专业性、人文性中工具性是主要的,专业性和人文性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实现。”(王守仁,2012)
我们认为,由于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高职高专学生数量超过了本科生数量,如果现在一味强调放弃EGP教育,还为时过早,EGP教学还会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据很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些文化类、语言类、实用类、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如《英语国家概况》、《英语报刊选读》、《商务英语谈判》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更好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需求。对于重点大学的学生,还可以选择一些专门用途英语教材(ESP)。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如果一味地加强语言基本功(EGP),势必会费时低效。对这类学生的教学应以内容为依托(CBI: 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加强专业素养的培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
E S P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即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和职业英语(EOP/EVP: 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English for Vocational Purposes)。EAP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而开设,EOP/EVP则主要根据学习者的职业需求而开设。ESP包括科技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医学英语、传媒英语等。虽然ESP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趋势,但ESP教学的现状仍不容乐观。主要是ESP教材缺乏系统性,全国没有统一的ESP规划教材;教材内容缺乏理论基础(杨波,2011);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知识薄弱等。因此,ESP教学的发展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4 . 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必然会推动大学英语教材编写与出版的同步跟进,当今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型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交际型模式。教材编写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吸收传统教材精华的基础上,开发建设立体化教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教材内容应多元化,应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相应的EGP和ESP教材,今后的课程应逐步向ESP转向。教材编写应反对大而全,适当增加体裁的多样性。总之,教材编写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应向多元化发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陈坚林. 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胡壮麟.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24-27.
蔡基刚、唐敏.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2008(4):85-90.
王守仁.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谢智乐、覃红.近十年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研究的综述[J].咸宁学院学报,2010(5):158-60.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改革;艺术类专业;教学改革
一、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材使用现状
目前,各艺术类高校或高校中的艺术类专业所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和其他非英语类专业的并无差别,被采用较多的教材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和《新视野大学英语》以及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这些教材虽然各有各的特点,但也有很多共性,比如,教材都分为课文、课后词汇语言点练习、听力练习、口语练习等几个模块;都或多或少地包含了一些多媒体内容,进一步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相较于以往都更重视实用性。比如,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中就加入了很多对话练习和热点话题讨论,这些都有助于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性,培养其口语交流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21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程的主要特点就是课文内容选材新颖,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作为资深的大学英语教材,在结构上最为严谨和科学。《新视野大学英语》是国务院批准的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之一,该教材同时提供课本、光碟与网络课程(Online Course)三种不同载体,多渠道教学,形式新颖。
二、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材选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上面所列的几种教材本身并不存在什么问题,在内容、结构、实用性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优点,但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教材并不是十分适用,这主要是由艺术类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1.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英语能力之间存在差异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新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一般要求是针对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出来的。那么一般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具有一定的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每分钟130~150个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够在日常学习中用英语进行交流,并有进行主题讨论的能力,表达要求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够读懂一般题材的英语文章,阅读速度在每分钟70个单词左右;能读懂工作、生活中日常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写出不少于120词的短文,并且内容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在翻译能力方面,要做到能够借助字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译汉速度为每小时300个英文单词,汉译英速度为每小时250个汉字;词汇量约为4795个单词,其中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也就是可以熟练运用的词汇。对一般大学生来说这个标准并不算高,凡是经历过高考的学生都能够比较轻易地达到这个要求。但是,这个标准界定得太过模糊和“一刀切”,忽略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一些特点。
众所周知,各大艺术类高校或高校中的艺术类专业在招生录取时成绩是分为两部分的,即专业成绩和文化课成绩。而在文化课成绩当中,各高校都会给语文和英语成绩划定一个最低分数线。以国内最为顶级的三所艺术类高校为例,中国美术学院各专业的英语最低分数线为70分;中央美术学院各专业所划定的英语最低分数略有区别,在65~70分之g;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各专业划定的英语最低分数线在70~90分之间。由此可见,艺术类专业在录取环节上对英语的要求就比其他专业低很多,所以,有很多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是无法轻松地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所规定的一般标准的,那么以这样的标准选用的教材也会违背因材施教的原则。
2.教材所选文章内容文学性过强,词汇量略大
一些有关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或教材改革的研究认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因此对英语或英语学习缺乏最基本的兴趣,但事实并非如此。随着国家对创意产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支持,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外部挑战,加强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文化向全世界进行传播将成为他们的重要任务,而语言交流就成了他们必须攻克的第一道难关。他们之所以看似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由于学习内容距离他们的生活太远,实用性不强。
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这本教材曾经是大学英语教材市场中最受欢迎的,也是使用率最高的。其内容丰富、结构科学、所选文章主题很多都贴近生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因为这些文章的作者多为著名作家或专业人士,所以在用词以及句式结构方面都比较讲究、复杂。另外,过于文学化的内容与艺术类专业关联较少,因此很难引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们的阅读的难度。
3.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材并不等于专业英语教材
为了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英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很多艺术类高校会在大学三年级时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为了配合这一趋势,很多专门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教材纷纷出现。这些教材的主要优点是文章内容与艺术相关,比如,艺术发展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介绍,艺术品介绍等,有些出版社还编撰出版了内容更为细化的分册,如设计英语、美术英语、音乐英语等;还有将设计英语进一步细分成平面设计英语、服装设计英语、工业设计英语等的系列教材。在教材的使用过程当中,学生们不但能够学习英语而且还能够扩大知识面,也因为其内容与日常学习的专业有所关联,所以更能够激发学生们阅读热情。但是,将这些专业英语教材与普通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比较后我们会发现,大多数专业英语教材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词汇讲解不详细,课后练习内容较少或练习内容设计不合理,缺乏讲解详尽的教师参考材料,课文内容篇幅较短,内容安排上没有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等。有些专业英语教材并不适合日常教学,仅可以作为日常课外阅读的补充材料。
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材与艺术类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并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专为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课程所编撰的教材,内容更贴近他们的专业,难度上也与学习者实际情况相符;而后者,在笔者看来算是个伪命题,艺术类英语并不应该被归类为专门用途的英语,它与商务英语、计算机英语或医学英语并不属于同一个概念划分范畴,并不应该被独立划分出来,因此所谓的艺术类专业英语教材的存在意义其实也不大,但却可以成为艺术类大学英语教材的借鉴对象。
三、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材改革思路
1.借鉴已有的优秀大学英语教材和艺术类专业英语教材的长处,结合艺术类专业和其学生的自身特点新编教材
现有的一些大学英语教材无论是在教材设计还是在结构方面都十分成功,模块化设计使各部分内容清晰明了,让教与学都变得轻松而高效,这一点十分值得借鉴和发扬。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材也可分为以下几大模块:背景知识介绍、课文、词汇、课后练习、视听材料。在课文内容选择上可以参照一些艺术类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因为其在题材方面更贴近艺术类各专业,文中所出现的词句、句式结构等也都是艺术类相关行业中经常出现的。词汇部分,不但要标出词语的中文含义,还应配以相对应的英文解释,以及日常用法和词组组合。另外,音标也要标示清楚,因为熟悉并掌握音标能够帮助学生们更有效地记忆单词。课后练习部分内容要丰富,词汇填空练习、对话练习、翻译练习(英译汉,汉译英)都应包括在内。特别是翻译练习部分尤为重要,一定要选择与艺术相关的翻译题材,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这一部分内容可以从国外艺术类杂志中选取。视听材料部分,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时代感。随着多媒体以及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影音材料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教材的新编版增加了大量的影音视听材料。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材料内容不应该是盲目的、脱离实际的,而应该是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其可以选择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影音材料,也可以是能够引发讨论的相关新闻事件、电影片段等,总之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而且要在整个章节中占一定的比例。
2.优化教材编写队伍结构:英语教师+专业教师
以往教材写团队多是由英语教学和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组成,这个组合的问题在于,编写者对学生需求的了解并不够深刻,只能按照既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来设计和组织教材内容,而艺术类专业教师则不同。他们有着以下几点优势:首先,他们都曾是旧版大学英语教材的使用者,了解问题的所在,作为曾经的学生也知道学生们的学习目的是什么,需求是什么;其次,很多艺术类教师都曾在这一行工作过,他们了解在实际工作中英语的运用情况;最后,多数有能力参与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艺术类专业教师都有海外留学背景,他们对在英语背景下学习艺术都需要哪些词汇或哪方面的词汇更是了如指掌。因此,在编写队伍中加入艺术类专业教师将会优化编写团队,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也必然会更适合于艺术类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四、结语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文 旭,莫启扬.大学英语教材:问题与思考[J].外语学刊,2013(6).
[2]范 谊.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若干问题[J].外语教学,20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