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说课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选修三第四专题第一节的内容,学生通过专题一基因工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后,对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转基因生物成果的关注以及对转基因技术安全性的讨论,学生才能真正地将转基因技术的发生、应用和发展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切实地联系起来。同时,在分析和讨论相关的安全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转基因技术核心的基础内容基因工程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也将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兴趣,这也是本模块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所以本节课是整个模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在于为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确定学生应实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
(2)能力目标:运用生物学知识对不同观点的理由进行辨析和讨论。
(3)情感目标: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认同对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讨论的必要性。形成对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性、求实的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多层面、多角度的关注。
(2)运用生物学知识对不同观点的理由进行辨析和讨论。
难点:从关注整个生物圈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的高度去审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二、说教法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基于以上要求,本节课我主要采取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做报告并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课前对学生进行平行分组,布置并指导各组学生从多种渠道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课上请各小组用多媒体展示其整理的资料,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提出个人经过选择、鉴别、整理而形成的观点和依据,讨论和交流,运用和共享对转基因技术的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环节进行组织和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予以帮助、指导和评价,特别是对学生有些不科学的想法要予以指正,对学生知识水平达不到的环节予以点拨。
三、说学法
学情:学习本专题前,学生已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如遗传与变异等必修模块的基础知识以及本模块第一专题基因工程中的转基因技术原理。另外,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也存在有与转基因生物问题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机会,如转基因豆油、巧克力中的卵磷脂等;加上媒体的相关报道,在学生中会产生各种认识。虽然这种认识可能是模糊不清的,但至少学生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是不陌生的。
学法: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方式,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转基因成果及存在的安全性问题等相关资料的搜集,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并运用生物学知识对不同观点的理由进行辨析和说明,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每一个问题的讨论活动的实施都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调动和考查。
四、说教学程序
关键词: 高三生物复习课 “说” “写”
一、背景
在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的今天,不少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都在研究高三生物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有袁锦明等人在《高三生物复习课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中指出:高考生物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因此高三生物复习时教师更应注重提高学生能力。然而,传统的复习课一直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记笔记为辅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无疑违背了新课程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结果导致“生物课”变成“死物课”。李颖俊在《高三生物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中指出:高三生物学复习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考生构建知识体系,突破重点、难点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解题的规律与技巧,从而提高答题能力。如何提高生物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是每一位高三生物学教师关心和思考的问题。黄敏在《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例举》中指出:不少新任教高三的青年教师将复习课当成对新授内容的重复,不断地“炒冷饭”,对高三生物复习没有整体规划和有效的教学策略,严重影响复习效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笔者认为,方法有很多,但注意细节,复习才能更有效。下面举一个笔者的教学案例。
二、方案
有效的高三复习课,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回顾知识要点。复习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方案有两种。一是教师主讲,用复习资料及黑板版画逐一复习知识点,师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最后通过适当练习加以巩固;二是采用课前学生自主先回顾知识点,课堂上设置一系列问题复习并辨析知识点,师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第一种方案能较完整地复习知识点,知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呈现,知识容量大,节约复习知识点的课时量,但是学生主动性较差,知识遗忘速度较快;一线教师往往会采用第二种方案。第二种方案侧重知识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思维容量大,学生记忆较深刻。但是实践表明,采用第二种方案复习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而一到答题,学生的答题情况未必采用第一种方案好。这是为什么呢?
三、案例描述
在必修三的第五章第1节的复习中,我在两个班级都采用了第二种方案。我先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复习知识要点,然后通过一题或两题巩固知识点,扩大学生的思维容量。但一个班级让他们个别或集体回答问题,另外一个班级则采取学生将答案写于作业纸或者黑板上的办法,发现后在一个班级更能暴露学生的问题,让学生记忆更深刻。(下表为复习课上的主要提问)
四、案例反思
关键词:高校学科 生物教学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191-01
1 学科教学(生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其中学科教学(生物)研究生的培养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是美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体。1936年美国哈佛大学设置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教育硕士学位,教育硕士的培养为基础教育教学师资或管理人员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开辟了一条重要渠道。到20世纪60年代,生物教学的主要变化是走向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态度和技能以及讲授现代知识。此项改革以美国的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BSCS)和英国的纳菲尔德生物学(Nuffield)项目为代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许多国家出现了大量的将科学技术与社会联系在一起的课程和教材。以后,逐渐发展成典型的“科学―― 技术―― 社会”,即开始了STS时期(英文中的“科学”、“技术”、“社会”名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为STS)。美国在长期的摸索和创新中,对学科教学研究生的培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严格的准入制度;职业导向的培养目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公正专业的质量监控。正是由于美国完整的教育硕士培养制度,才为美国生物大国和生物强国培养出各式优秀的生物类人才。
2001年,教育部设立了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全国高校生物学共设置了三类13个项目,包括了人才培养系统工程探索与实施、实验体系改革与发展、非生物类本科生生物学教育等重要的研究课题,全国有20多所院校参加了研究。在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下,在几年的项目研究与交流中,全国高校的学科教学(生物)研究生教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发展改革的新阶段。在生物学科飞速发展的形势下,生物学教学如何近一步深化改革,生物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如何定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建立,基础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怎样设计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今后几年内要继续对生物学教学领域的这些问题开展研究。
2 我国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面对的问题
传统师范类高校的工科学科基础较弱,以往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以文、理等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相当薄弱。如何利用师范类高校特有的教学优势,改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适应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转变的需要,承担起为发展地方生物类教育培养急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任。
现有课程体系难以满足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经验差距。教育硕士生都是来自于教学一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产生了很多困惑,因此,这些教育硕士生都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目前在现有的课程中,都是一些具有规律性、普遍性、原则性的知识,教育的一切都已经被高度概括化了,已经达不到教育实践的复杂性、丰富性。中小学教师无法就实践情境问题与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的对话,教育硕士学位教育的专业性质也就无从体现。正是由于现有的教育硕士学位课程对“教育实践”的特殊性关注不足,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理论课程设置与实施中难以真正落实教育理论联系实际。这些问题在教育硕士生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就愈发凸显。
学科教学(生物)硕士学科基础弱,忽略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教育硕士是一种以培养务实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专业性学位,具有职业性、应用性的特点,培养的是“临床专家型”教师。就目前学科教学(生物)硕士招生情况来看,许多学科教学专业的硕士,竟然没有系统研读过教育学原理、基础心理学,甚至连课程论、教学论都没有系统研读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之某些高校较为薄弱的师范类背景,为学科教学(生物)人才的培养加上了困难。
3 研究的意义
目前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生命科学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一批赶超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人才,培养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拔尖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国家生物学理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上都应围绕这个任务,使我们的学生在国际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有竞争力。在生物学教育中,尽管只有少数毕业生肩负赶超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历史使命,对大多数受过理科严格理论学习、实验训练的学生来说,无论他们进入产业界从事管理工作,还是其他非生物类行业,理科生物学教育都具有非常必要的和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生物学教育飞速发展,积极开展的教学改革使得生物学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重要的教学环节走上了新的阶段。但是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目前生物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需要探讨的问题。同时,社会对生物学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所以大学应为社会提供多元化人才。不同大学承担不同的社会职能,要有各自的定位,不同层次的学校应有不同要求,培养目的不求统一,培养计划也不求统一,在国内形成多样性的教育模式是教育发展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巩守柳.山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30年[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2] 杜占元.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OL].(2011-02-28)[2014-08-16]http:///zong_he_news_465/20110228/t20110228_581965_1.shtml.
[3] 庞雪群.美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经验与启示[J].创新,2011(6).
[4] 洪芳,张成军,汪忠.学科教学(生物)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生物学教学,2008(8).
>> 男女性能力的差别 男女性唤起的实验研究 探寻男女的奥秘 美妙和谐的男女 男女的保健功效 视觉性刺激诱发男女性唤起反应的性别差异研究 “性能力”的观察 女性的性反应能力 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说课稿 中老年男女性激素内环境紊乱与血脂、血压变化的研究 当心男女的 基于男女性别的教育德育深化 采用3D皮肤检测方法探索中国上海地区女性在衰老过程中鱼尾纹的变化规律 如何正确理解老年人的性反应/高血压影响性能力 什么运动可改善性能力 性能力――心灵的品位 给丈夫的性能力充电 30岁男人的性能力 男性的“性能力”如何判断 职业决定你的性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Levin RJ. 1998. Sex and the human female reproductive tract that really happens during and after coitu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otence Research,(suppl. i):S14-S21.
[5]Levin RJ. The mechanisms of human ejaculation-critical analysis.Sexual and Relationship Therapy, 2005:123-131.
[6]Mah K, Binik YM. The nature of human orgasm: a critical review of major trend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1,21(6):823-856.
⑴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有机合成说课稿。
⑵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有机合成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在以往的教科书中没有专门讲解。本节教学要在帮助学生复习再现烃及烃的衍生物结构、性质、相互转化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有机合成的过程;理解有机合成遵循的原则;初步学会使用逆推法合理地设计出有机合成的线路;同时培养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合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顺利学习本模块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时代及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感受合成的有机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服务于人类的桥,是有机化学研究的中心,是化学工作者改造世界、创造未来最重要的手段,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2. 学生情况分析:有机合成是有机物性质的应用,要求学生在前两章及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基础之上熟练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衍生关系以及重要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等基础知识。因此在本节之前我们上了一节《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巩固课,帮助学生把学过的有机化学知识形成知识网,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官能团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掌握重要有机物相互转化关系,能够从断键、成键的角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让学生的认知尽可能达到其“最近发展区”,这样为我们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②让学生初步了解逆向合成法的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有机物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
②通过有机物的合成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
③通过分析有机合成过程巩固各类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新物质的不断合成是有机化学具有的特殊的科学魅力,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的教育。
②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③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以化学主人翁的身份体会化学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设计流程与教学设计
㈠教学设计理论依据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㈡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标准
根据教学目标的内容与层次,化学教学内容的具体特征,高二学生的年龄与思维发展情况,我班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特征,化学学科的特征(研究方法、基本思想、逻辑结构),教师的教学优势能力及我校化学教学的技术条件,教案《有机合成说课稿》。
㈢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㈣重、难点突破
本节的学习重点逆合成分析法,我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逆合成分析法,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来理解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方法,最后利用图表引导学生掌握合成草酸二乙酯的逆推法,体会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过程。
五、教学过程
【活动1】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福岛核电站起火爆炸、核辐射危害、核辐射防护服及生活中的有机合成材料,通过社会的热点问题的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意义,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活动2】
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有机合成的定义、任务、过程。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独立利用教材内容资源进行学习,了解什么是有机合成、明确要进行有机合成的任务是什么、要完成有机合成需要怎样的过程、如何进行思考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素养。
【活动3】
学生小组讨论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合成乙烯、氯乙烷、乙醇。本活动的目的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以便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和掌握的规律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评价不仅知道了如何制取乙烯、氯乙烷、乙醇,更重要的是还知道了可以用过已经学过的有机化学反应用多种方法制取同一物质,激活了学生理解新知识的桥梁。为顺利完成活动4提供了真实的学习情境。
【活动4】
学生通过完成练习归纳完成问题导学3,再现官能团间的转化关系。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利用活动3中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某种官能团的转化有多种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渗透在实际应用进行物质合成时,必须依据某些原则选取合理的方法,从而顺利过渡到逆合成分析法。
【活动5】
学生自学教材体会“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并展示合成草酸二乙酯的逆推法。
本活动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及核心知识,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理解这些重点知识、核心知识的形成过程,学案上采用图表引导学生构建乙二酸二乙酯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初步学会利用逆合成分析法设计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通过交流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自信心,进一步体会如何利用逆推法解决具体有机合成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学会学习。
【活动6】
学生讨论小结有机合成的原则,在前面的活动中已经渗透了有机合成的一些原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总结。考虑到本节是有机合成的第一节基础课,鉴于学生的基础,可能总结不够全面,我再利用大屏幕帮助学生完善。这样可为以后评价合成线路打下基础。
学生观看大屏幕“20世纪在有机合成方面获诺贝尔化学奖的重要事件” ,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达标训练】
达标训练共安排了两道题,一题涉及的是正合成分析法,另一题是逆合成分析法。难度逐渐加深。
【活动7】
学生完成达标训练1,再小组讨论,最后板演展示化学方程式。
本题已经给出合成路线,只要求学生根据合成路线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本题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均是以前没有学过的,但是可利用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关系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学案将本题作为达标训练第一题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画合成路线图;二是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察学生对官能团相互转化关系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三是让学生感觉此题并不简单,但经过思考又可以解出正确答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成就感。
【活动8】
学生用5分钟独立完成,用2分钟组内讨论合成路线,学生抢答展示合成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