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第1篇

数学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套系统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策划师生学习互动活动;它也是一门艺术,必须融人设计者的丰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生成的可能,设计出有效解决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强化基础学情分析 找准教学设计的落脚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的其他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1,学生的知识储备。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一般会受到旧知的影响,在旧知的基础上,认识新知,重构知识网络。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背景进行有效分析,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要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的分析。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设计富有情趣和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

2.学生的思维能力。埃德.拉宾诺威克兹在《思维.学习.教学》一书中说:“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许多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关注的是“怎样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分析学生已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使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对接。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

3.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判断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基本思路,准确地判断学生的起始数学素养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在于掌握多少数学知识,也不在于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关注他们能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进一步学习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过高,也不能降低教学要求,要做到因材施教,使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找准教学设计的基本点

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处理,以分散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处理好四维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四维目标,只是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不是每节课设计的具体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分解、细化,生成具有导向性的具体目标。

2.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重“知识”,也要重“技能”;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组织好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可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三、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找准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逐步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不停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动手实践。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自主探究。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探究性学习应成为课堂教学实施创新学习的重点。对于教材中那些后继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本来就应是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创设有效的探索场,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开发,要勇于创新,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情况下,不断创设行之有效的探索场。当然,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在不同教学阶段创设不同的探索场,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证明,经常创设不同的探索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合作交流。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通常组建研究小组,按一定的方案,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对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要合理设计合作交流活动,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时,主要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处,在知识易混淆处,在概念、公式、规律的探索与归纳的过程中,而且要对合作交流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预测与估计,为它们预设好通道,预留足时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优化课堂教学流程 找准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任何新知的教学都要通过一定的教学程序来实现。教学程序应体现所教知识的特点,并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显然,教学程序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优化教学程序,可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叶澜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课的动态生成,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在大环节的策划上,让过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过去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格局,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质疑,让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使课堂成为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舞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第2篇

开篇

(1)“读”具特色——低年级学生数学读图能力的培养 薛全兰

课改纵横

(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与评析 闵爱红

(6)数学语言与教学 陈家梅(特级教师)

(7)为数学化教学搭建“脚手架” 方孔券

(9)在“做”中探究、生成、反思——谈“做数学”的实践与体会 李强

(11)小学数学分类思想的意义和教学策略 段丽莎 顾九华

(13)欢声笑语绽放精彩 张志红

(15)“趣”而“趋”:给孩子幸福的数学作业 孙保国

(1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细节问题回顾及策略调整 董金霞

(19)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走向直观的有效策略 吴爱林

教苑时空

(21)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智慧生成——“认识角”教学设计与评析及反思 倪晋贵

(22)“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仇步川

(23)巧用材料关注经验——“笔算乘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沈新

(24)“可能性”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温桂珠

(25)“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朱冰

(26)教学设计,我们关注细节了吗? 贺艳

(27)数学文化教育典例——“有趣的七巧板”教学例谈 石丹

(29)“映日荷花别样红”——“分数化小数”教学案例对比及反思 赵春玲

(30)课堂有效互动促进思维优化——关于提高课堂对话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徐玉平

(32)在过程中体验在亲历中建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例谈 张云波

(33)在“寻找相等关系”中形成列方程的模型 张琳娜

(34)运用有序思考策略提高学生思维质量 曹敏华

(35)思维教育:数学教学的追求——数学公开课教学感悟略谈 陈昌萍

(36)让计算练习不再枯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教学片断及反思 冯晓萍

(37)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需求——听特级教师黄德忠执教“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有感 许广碧

(38)课堂教学需要“慢”的艺术 高明春

(39)让“美丽”的数学不再“冰冷”——浅谈课堂教学生成的精彩处理 宣建

(40)在交流中进发出思维的火花——“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案例 吴静芬

(41)精彩数学课堂演绎真正有效 刘雪林

(42)浅谈数学课堂中的问题引领教学法——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 刘全姑

(44)以主题图为依托,使学生张开发现的翅膀 朱艳艳

(45)呼唤高效的课堂提问 石卫娟

&n

bsp; (47)有效导入精彩无限——浅谈课堂有效导入的创设 缪亚红

(48)浅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和建议 李烨挺

(50)如何开发和利用小学数学习题 莫洪宣

(51)谈角、垂线、平行线及三角形的教学 莫翠娜

(52)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鲁永华

(53)计算教学要把握好“三度” 罗柳青

(54)回归朴实,课堂后二十分钟同样精彩 陶花

(55)巧用情境,让计算教学变得魅力无穷 蔡守江

(56)创造性运用教材教学应用题 廖延芳

(57)数轴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张新

(58)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例析 于海云

(59)让学生不再“听”数学 侯小卿

(60)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践行 王静

(61)优化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探索与尝试 汪迎英

(63)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初探 李荣

(64)中年级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问题及纠正策略 林希光

(66)小学数学中的简单速算与巧算 陈银珠

(67)高效课堂的引路石——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时目标拟定的思考 张小红

(69)浅谈小学探究型数学作业的教学 方逸

(70)生本理念下课堂练习设计“三性” 王浩

(71)养成习惯提升悟性 季国林

(72)浅谈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误区 周建超

(73)用好教材,提高课堂实效——有效教学的一点反思 蒋静

综合平台

(74)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 王宝清

(75)从克服心理障碍人手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蔡锦民

(77)莫道都是粗心惹的祸——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孔淼森

(78)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 李少娟

(79)开发素材性教学资源发展实践型作业能力 靳颖

(80)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素华

(81)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效策略 姜海强

(82)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思考 姚齐梅

(83)经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载体 马红艳

(84)差错,让儿童的思维落地 王加林

(85)数学练习课要抓“实”善“练” 孙妍

(86)数学日记:解读学生心灵的工具 陈小芳

(87)智慧理答;让课堂更精彩 相辉

(88)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讨 胡全会

(89)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两

点思考侏建成 朱建成

(90)探寻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策略 丁江立

(91)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反思 李红才

(9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张颖

(93)浅谈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汪静

(94)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学数学学习 徐春林

(95)关于数学课堂资源的思考——从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谈起 王瑾

(96)数学课堂因“问题”而精彩 陈丽霞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08-01

随着湖北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也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可是由于受到传统的数学教学的影响,多数教师都把“ 有效性”简单地理解成为了“大量题型的训练”,把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又带回到“高耗”的老路上。虽然此方法对于简单的数学知识掌握与技能的培养来说是奏效的,可是却伤害了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热情,降低了兴趣。为了巩固新课改的成果并把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势必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前精心准备,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课堂设计者的教师,备课时要多思考,不仅要关注教学设计,还要完善课堂练习的设计(优选训练题材),这会直接影响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与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堂练习设计有效要先做到“用准、用好、用足”。小学数学教师要依照新课标的要求认真研读教材,然后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好教材里的习题,让小学生从基础开始做起,然后逐步提高。此外要精心补充一些适合课堂练习的教材外的习题,就是那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对思维训练有效且方法灵活的且有一定的梯度习题,决不能搞题海战术。做好这一切的关键是教师在课前预算好各个教学环节所需时间。

二、创设高效课堂,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高效课堂就是由教师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手段,让小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求知发展。真正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从而实现全面发展。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让“有效教学”实践成为数学教师日常的自觉行为并落实到实处。

创设高效课堂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一节课的生命力在于确定课堂目标,目标确定过大、过于空泛或者是过低都会无法激发小学生探究与思考的兴趣。可见,课堂目标的确定要依据小学生生活的经验、年龄发展特点、学习数学的规律以及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来完成。

创设高效课堂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落实三维目标: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授、过程和方法的指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整合到一起,然后细化到每一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 而且要做到切实可行和富有操作性。

创设高效课堂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意味着小学数学学科个性的充分彰显:小学数学教学不但是单一传授一种知识或一种方法,也不是只注重数学形式层面的教学, 而是应该重视数学发展层面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分析、归纳、类比的能力等,对于待优生教师要敢于分配给他们适当的任务,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坚定学习信心。

创设高效课堂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灵活调控与及时反馈:不同班级的小学生或是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在面对同一道数学题时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都会不一样,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解读现象一样,作为课堂的主导的教师要及时有效调控好课堂,第一时间了解课堂里的最新信息且能抓住有效信息引导学生思维深入发展。

三、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合理地分配各教学环节所需的时间:比如复习检查时间不必太长,达到及时检查小学生复习的效果即可。授新课的时间要长一点,先用新授课里的“做一做”来检查一下小学生对新授课的掌握与理解状况,然后再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有效练习等教学策略来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此外,还要留有一定的巩固练习时间。虽然教师在课前对各个教学环节所需时间进行了预算,可是课堂教学是变化着的,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控教学时间,避免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情况出现。做到这点,需要教师多准备机动的练习题目。

三、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一堂课下来就进行总结思考,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单元教学结束要进行单元反思;完成阶段性测试或是期中,期末考试后也要进行教学反思;当然在完成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者是一届任务后更要进行宏观的教学反思,此外,在教师共同讨论教学实践之后还要进行教学反思,这样可以吸取他人经验弥补自己不足。总之,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不仅可以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还可以把教学实践升华到理论的高度,这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有效性”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决策者决策者、指导者、创造者和小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与促进者,理所当然地要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情感交流、有效练习、进行教学反思等教学策略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在学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能力,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体会收获的快乐。无形中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效果,确保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构成

教学设计是转化教学材料与教学过程过程的计划方案,在学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促进教学理论的更好实践,使得学科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是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较为有效的教学设计的知识能力、教学能力的总称。一般来说,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包含了对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方法以及教学设计技能的明确认识和良好应用。然而实际上,我国许多小学数学老师对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存在严重的教条化情绪,使得教学设计理论在我国没有得到较好的实现。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重点结合小学数学教与学特点,来剖析各教学设计技能的要点。

一、分析技能

分析技能主要指的是教师对学科、教材的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不具有绝对的关联性,没有固定的分析路线,但各部分之间又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性。教师的分析技能则是将无序的各种流程通过逻辑思维制定出可操作的、切实的、符合学生学习教育的课堂目标。主要包含数学课程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问题分析、教学目标分析。

(1)数学课程分析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数学学科的教育理念也顺应时生了一些变化,这些深层次的教学理念就需要数学教师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并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心理,合理的落实到教材的编排中去。因此,数学课程分析能力需要教师更加精心钻研和思考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材。

(2)学生情况分析能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以基础运算知识为主,正处于从抽象思考到具体形象思维形式转换过程。教师对于学生情况能力的分析主要体现在正确认识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既要考虑到一般条件下的数学教学情况,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学。

(3)教学问题、目标分析能力:教学问题及目标的分析能力主要包括了对小学数学学科内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分析以及扩展教学内容的分析。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材针对教学任务进行深入的分析,整合知识与学习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有效的教学途径。一般情况下,教学目标并不只是包含知识目标,根据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还应该合理设定能力目标以及情感目标。例如小学数学中《体积单位》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确立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了解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建立体积单位的实际的能力),以及情感目标(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设计技能

分析能力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认知能力,而设计技能则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能力。设计能力需要建立在分析能力之上,根据对数学学科的正确认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进行设计。而最终的设计目的则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设计及能力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1)教学过程设计:数学学科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数学知识存在严谨的结构体系,数学学习则需要循序渐进的遵守螺旋上升学习规则,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务必要有较为明确的整体优化意识。一方面,应该有整体的前期规划,同时也需要针对每个单元每个课时有针对性的设计。另一方面,课堂设计需要富有创造性和互动性,需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

(2)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设计主要是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顺序的能力。教师需要谙熟各种适合小学学情的教学方法,并且在了解各种教学策略的目标指向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组合教学方案。

如上述《体积单位》的教学策略设计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分别设置了新课导入(多媒体教学)、新课教学(教具教学)、课堂练习(合作交流)、课堂小结(自我评价)等教学策略展开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学生纷纷回答,教师对回答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那么体积单位是什么呢?

讲授新课:教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具学生观察后让学生感受1立方厘米物体的大小。教师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方法记住他大小,然后交流各自得想法。

课堂练习:说一说:那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把体积单位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意义。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在进行交流,特别是读法的交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体积,增强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

课堂小结: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3)教学媒体设计:小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的选择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媒体,要注重各种教学媒体的优势,如多媒体具有一定的形象画面感,教具以及学具则可以展开一定的课堂探究活动等等。教师通过选择教学的媒体精心设计好呈现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间。

(4)教育评价方式设计:根据小学生和数学学习的特点选择教学评价方式(如自评和他评)和方法(如作业、测验、概念图、档案袋、数学日记等),以及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和评价时机等的设计。例如以“等级+评语”这种辅以评语的批阅方式,注意学生解题的正误,而且注重了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

三、课后调整教学研究技能

调整技能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大前提下实施课堂教学,但是针对课堂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及课堂上学生通过学习产生的设计之外的问题和需求的调整能力。尤其是针对数学课堂,小学生大多思维比较宽泛,因此很容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教师难以预料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课堂调整能力,既要能够及时的解决学生的疑问,同时也要注重到教学设计的整体进度。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课后调整能力,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疑惑,以及上堂课没有达成的课堂目标,及时合理的调整到下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并且针对教学目标没有实行进行自我教学反思,对于教学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研究,不断改正自身的教学方式,从而不断设计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一个逐渐形成并且内化的动态过程。它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一直保持一种学习的心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真正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高全,李学全.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7,(2):93-95.

[2] R.A.瑞泽,J.V.邓普西.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和问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学习兴趣

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其最主要的场所莫过于课堂,而教学质量,往往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目的能否达到的一个“标尺”。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向纵深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似乎进入了瓶颈阶段,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责成相应教师将教学策略“合理化”,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应具备的质量。

一、创设有效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一)以故事为主体的问题创设

课堂教学效率往往会受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故而,作为教师更应结合课堂教学和各种有关课外内容,并将之作为学生好奇心的激发因素,以此来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加以有效提升。如在“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就应将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依托,如可以将《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课程的“引子”:“某一天,羊村要进行一次食物分配活动,而美羊羊和懒羊羊都想得到同一捆草,这样,应该怎么进行分配才能让它们都得到同样多的草呢?”学生必然会做出“各分一半”的回答,在此之际,教师就可以直接引入“如何用数字来体现‘一半’这一概念”,从而制造“悬疑”效果,以此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乃至于其在学习活动中的求知欲望。作为教师,则可以“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有关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实践,以这种形式来对其教学质量加以最大程度的增强。

(二)创设课堂实验,调动学习兴趣

在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体系中,作为教师,可以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彼此相互结合。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组织,按照课本中一部分具备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零距离”的制作实验,以此来使得学生能够借助于亲自动手来感受到成功的,如此,除了可以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之外,还可以对其动手操作能力加以有效提升,以之来进一步对其创新能力加以培养。

(三)营造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看到小学数学学科本身和小学生具备的一系列特点,来“量身定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在此之中,可以采取各种形式营造一种“竞争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好胜心理乃至于培养学习兴趣。如可以在教育、教学日常活动中借助于适当开展比赛、游戏活动(包括算术比赛、知识竞答等)来营造竞争情境,并在这样的活动中有效融入新知识,以此来逐步对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注意力加以激发和吸引,提供更多、更大、更广阔的数学学习动力和空间。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也应注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借助于创设竞争情境,来形成属于学生的“自我能力展示平台”,以之来有效地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传统观念中的“枯燥乏味”消弭于无形,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激发。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价值

人所共知,小学数学向来以“难学”著称,这一学科除了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之外,还有很强的实际运用性。在平时生活中,往往随处可见各种数学问题,但教师往往在教学中对数学教学的实际运用性有意无意地加以忽略了。故而,作为教师应尽一切努力来拉近学生生活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二者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乐为之者”,以之来对其学习兴趣加以激发。日常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将生活紧密联系于数学理论,以此使数学能够被学生所“具体化”,解脱其于抽象的符号“海洋”之内,以之来展示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

三、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习热情

新课程要求传统的学习模式要在根本上获得改变,其中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便是小组合作学习。借助于这一形式,可以将学生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关系,并在其活动过程中塑造其世界观、人生观,促进高效、优质的全面发展体系,展示出小学数学所应具备的教学质量。如在“加减法”这一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开展各自的教学活动,以组为单位让学生自行“寻找”自身的任务并相互探讨知识点。借助于这一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使学生之间形成“互通有无”的关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另一方面,也可塑造学生的竞争品质。

四、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升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活动环节就是反思。故而,不管什么课堂过后,不管是教者还是学者,都应开展充分的教学反思活动。借助于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有效地认识到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的进度。学生方面更可以借助于不断的反思而开展“常态化学习”,从而尽最大可能促进课堂反思习惯的形成。故而,作为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动态性”地引导学生反思相应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之类,从而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效果加以“最大化”。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开展课堂教学后的集体“课堂反思”活动,在此之后在在下节课上课时开展集体的“总结交流”活动,在其过程中有效地注意改善不足,并将之运用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从而尽最大可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应依据小学生自身和小学数学这一学科各自的特点,开展相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加以充分的把握,以此对学生的真实需求加以应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根本依据在于学生,对其学习兴趣加以有效激发,将其学习“主动化”。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借助加强教学反思、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密切联系实际、情境创设等一系列办法提升教学质量,以之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加以有效的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