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齐鲁证券

齐鲁证券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齐鲁证券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齐鲁证券

齐鲁证券范文第1篇

在国内制度变迁、宏观经济高速增长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背景下,我国产业整合将进入加速期。在产业整合期,企业的发展将呈现强者恒强的格局,投资者只有把握整合期产业与企业发展的机遇与规律,才能充分分享产业整合与企业发展的成果,获得丰厚的回报。

产业加速整合是必然趋势

我国经济二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形成了强大的生产能力,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低,行业基础成为产业整合的内在经济基础。国家鼓励产业整合的产业政策与相关制度规则的完善,为产业整合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人民币升值、资源价格上涨与环保标准的提升为产业整合提供了外在压力。全球资本的流动与全流通的股票市场加快了产业整合的步伐。

我国多数行业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不高,产业整合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工业化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产业整合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美国在1897~1904年的第一次并购浪潮与日本20世纪60年代的并购高发期均发生在经济高增长之后的调整期。从1978年始,我国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各行业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能力,已全面摆脱了短缺经济环境。新一轮经济周期启始于2002年,经历了连续五年的投资高峰期,许多行业产能迅速扩张,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产能过剩现象。国家发改委曾指出,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存在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水泥、电力、煤炭、纺织也存在潜在产能过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大型工业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产业组织结构过度分散,主要行业的行业集中度CR₄一般都小于30%,CR₈一般都小于40%,即属于竞争型行业。

从中国目前的行业集中度水平来看,多数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偏低。煤炭行业的集中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国内最大的10家煤炭生产企业总产约为4亿吨,约占当年国内煤炭产量的1/4。我国1400余家铝加工企业平均产量仅0.42万吨,超过20万吨的企业仅1家。

从国际范围的经验来看,成熟行业最终会走向寡头垄断。寡头市场结构实现主要基于收购兼并,而非因为企业内部的扩张或收缩,这一点可以从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金融业和汽车业的大合并中得到说明。从总体趋势来看,我国行业集中度在逐步提高,成熟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将明显提高,其中蕴含的意义是,在未来的若干年,我国将迎来一个行业之间的收购兼并热潮,其内在的需要是通过公司控制权市场收缩行业的过剩生产力,并使得市场份额向优势企业集中。

人民币升值、要素价格上涨、环保标准提升是我国产业整合的外在压力。“十一五”规划对资源和能源的认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节约资源成为未来发展经济首要考虑的问题。伴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以往依赖粗放式的产能扩张或加大投入的方式获得经济增长的陈旧模式逐步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内涵式的增长。这种内涵式的增长注重效率的提高,因此资源或能源的价值将被重估。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我国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上游行业获利颇丰,而中下游行业无法转移成本,经营压力加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上游行业还是中下游行业,都存在强烈的并购重组需求。人民币的长期升值趋势也提升了产业整合速度,以出口为主要市场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只有在技术、品牌、营销渠道占据全面优势的企业才能生存,从而在客观上推动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

多数行业的开放,股票市场的全流通及持续发展,推动了产业整合的步伐。首先是对外资并购政策的放宽将会加速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了外资并购的专项法律规定,例如《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中外资战略投资上市公司A股的具体方式包括协议转让、上市公司定向发行新股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较以往单一的协议转让有了一定的突破。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变化,例如新证券法、新公司法的出台成为国内各个行业和企业加速重组的催化剂,特别是股权分置试点改革成功后,股票市场全流通及持续发展使得不少行业股票的二级市场价格和内在价值重新评估,从而促进并购市场的发展。

一般性领域国退民进和重点行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整合趋势。国家鼓励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等行业的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做强做大,提高行业集中度。这说明未来产业领域的政府工作重点,是引导中国的产业经济走向健康发展的新阶段,也必将带来一个新的产业整合。国资委成立之初,监管的央企达196家,通过几年的重组后,央企名录已缩减至169家,国资委也频频强调要打造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央企集团,中央企业进不了行业前三位就重组。国家发改委陆续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关于制止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铝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与《铝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的钢铁、电解铝、铜加工、煤炭等行业的产业整合会逐步展开。与重点领域的产业整合相对应,在竞争性领域的国退民进同样为并购重组提供了广阔空间。

产业整合下的投资思路

在产业整合期,市场竞争方式由停留在外部的价格恶战、概念比拼,转向内部的技术创新、品牌影响、实力提升等内部要素的竞争,这也预示着成熟行业的发展将趋于缓慢,而更为激烈的是整体实力的博弈。

传统产业进入强者恒强阶段。在产业整合期,竞争会非常激烈,行业集中度将得到提高,资源进一步向龙头公司集中,呈现出“强弱分化,强者恒强”的特点,在许多竞争性行业会产生未来的寡头垄断的龙头公司。目前,不少行业竞争的格局已初步显现,如房地产、白酒、乳制品、水泥等行业,其龙头公司近几年发展速度已远高于行业增长速度。投资者未来的投资策略应该从单纯挑选高增长行业转为发掘具有明显行业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分享行业增长成果的最优策略就是持有最好的公司。

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四类公司将成为产业整合的胜出者:自然垄断型公司,如电信、铁路、供水、港口、机场、路桥类;具有品牌优势的消费类公司,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商品与服务的声誉越来越敏感,从而给予品牌公司越来越多的价格溢价;自主创新型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只有在产品、技术、营销模式或管理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才能获取超过同行的毛利率,成为行业的整合者;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

整合效应为投资者提供了持续的投资机会。并购是产业整合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在产业整合期并购活动频繁发生,成为股票市场持续的投资主题。

并购有利于提升被收购公司的市场价格,为投资者带来一次性投资机会。如中石油收购旗下锦州石化、辽河油田、吉林化工;美国凯雷集团3.75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85%股权;拉法基中国海外控股公司以约3亿元人民币收购四川双马投资集团;中国石化并购齐鲁石化、扬子石化、中原油气、石油大明,都引起相关股票大涨。今后几年上市公司的并购将在股市中愈演愈烈,给股市不断提供投资机会。

大型并购尤其是大型外资并购的价格为现有行业估值水平提供了产业资本的标准。如全球第二大钢铁巨头阿赛洛与莱钢集团签署协议,阿赛洛的受让成本远高于流通股价格。在产业资本看来,对于钢铁、水泥这种周期性非常强的行业,以波峰、波谷时期的业绩为基础进行市盈率定价有失偏颇。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股票市场很多行业上市公司股价已经接近其本身应有的市场价值,只有并购才会诱发股票市场对这些行业的重新估值。

通过收购母公司资产而不断壮大的上市公司。如位于交通要塞的港口、机场、收费公路、煤矿等资源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相对比较稳定且投资回报具有吸引力,如果公司能够持续以净资产或略高的价格从母公司或当地政府收购到此类资产,将会提高上市公司的资本收益和股东价值。

股票市场即将进入真正的蓝筹股时代。从近期大量的产业重组与整合案例来看,多数都是集中在被定义成战略性部门的国家垄断领域,例如备受市场关注的石化系、中铝系、华源系的整合。近年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重组就有50多家。这具有长期投资意义,即我国将会有一大批真正能够分享行业与国民经济成长的大型蓝筹公司,其将成为股票市场的中流砥柱,投资者只要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就可以坚决持有这些股票。这样,可以大大提升我国股票市场的稳定性,有利于缓解目前投资的短期行为。

齐鲁证券范文第2篇

一、城市建设声像档案集中管理的难点及存在问题

1拍摄难。一方面,表现在对城市建设原貌拍摄上难以控制。据了解,不少城建开发公司没有将开工前原貌拍摄记录下来。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正在建设中的工程项目拍摄不完全。大多数单位没有从工程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等各环节进行拍摄。

导致拍摄内容不齐全完整的原因:一是工作人员兼职较多,没精力去做;二是领导没有把拍摄工作纳入整体计划,没办法去做;三是对城市原貌的拍摄范围把握不准,什么位置的、多大规模设施的需要拍摄保存,搞不清楚;四是拍摄人员或是由于技术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或是因为计划性不周,对整个情况不了解,失掉了许多拍摄机会;五是由于经费有限,没资金拍摄。一些单位面对老化的设备,或因资金困难,无力更换,或因控办限制,无法购买,使得形态各异的高大建筑物和与之衬托的环境背景无法用陈旧的设备反映出来,直接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2收集难。主要是多门拍摄,收集上难以控制。拍摄多为业务部门,随机性强。档案部门对拍摄时间、内容及照片、录像数量不好掌握。这些档案即使交给档案部门了,也是星星点点,很不完整。在收集上,档案人员常常叫苦连天,工作往往处于被动。个别人曾在调离工作时,连同自己拍摄的工作照片也一同卷走,还说这属于个人知识产权。

另外,目前由于声像档案载体材料成本较高,而且,属于“账外”档案,不易控制。许多城建声像档案形成部门,出于使用便利,不愿将其无偿交给档案部门管理,而往往从个人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对声像资料任意处置,致使照片底片损伤或丢失,录像制品也因多次使用,将其中一些珍贵资料内容丢失。加之保管条件等原因,这部分档案正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3管理难。一方面,体现在保管上的分散性,另一方面,体现在管理上的不科学性。首先,一些单位在城建声像档案资料形成和管理上各行其是,散存在各业务科室,档案不能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其次,一些单位形成的城建声像档案不能及时归档,久而久之,面对一堆照片,没有人能说清来龙去脉。照片说明,不是缺时间,就是缺内容,造成整理上的不规范,也给日后查找利用带来麻烦。由于底片需要单张保存,加印费用较高,许多单位索性不存。再有,照片档案装具规格通常固定,而实际照片大小、形状不一,使整理工作停滞。

二、解决集中管理难的对策

上述问题种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认识。因此,我们要紧急呼吁那些形成城建档案的各有关部门把收集、保管和利用好城建声像档案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尽量避免和减少这部分档案人为的流失,以保证档案内容的齐全和历史记录的完整。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是:

1执法建制守规范。

收集与管理城建声像档案的难度主要在一些单位和个人不受行政命令制约,档案部门无法控制。《档案法》的实施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合法依据。它明确规定,凡属国家档案,不管是何种载体档案,都应依法无条件地向本单位档案部门移交。因此,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层层抓落实。要将“依法治档”宣传到有关部门和具体人员,确保国家档案的齐全和完整。

2领导重视是关键。

解决声像档案集中管理难,首先要解决领导认识问题。要认识到城建声像档案能形象地、真实地记录城市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历程,具有一般文字档案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对现实和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领导要抱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站在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看待这一问题,并且将这项工作纳入单位管理工作日程,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那种只重建设项目的结果,轻形成结果过程;重企业有形的经济效益,轻社会无形的历史影响的短期行为是不可取的。

3人、财、物是条件。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收集与管理难问题,没有与之相应的人、财、物,就会成为一纸空谈。第一,应选派有责任心,懂拍摄技术的同志担任此项工作。第二,在经费使用上应给予必要的保证。第三,添置必要的声像档案设备和提供特殊载体档案保管条件。有条件的单位,可通过光盘保存声像档案,这样提供档案更便捷,保存更耐久。另外,档案业务主管部门,应具体研究解决特殊规格照片档案装具问题,以满足档案整理和保管的需求。

4前控工作是手段。

收集工作具有机动、灵活、拾遗补缺的作用,应当受到重视。档案部门除加强平时收集照片、录像档案外,还应处理好与形成档案的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向有关人员及时了解信息,查询照片档案的去向,并做好有关人员的思想工作,尽可能的把散存在个人手中的照片收集起来,集中保管,更好的发挥其利用价值。

另外,还应做好收集前必要的登记和鉴定工作。如,凡为工作照相的,照后都要将照片和底片一并交由档案室统一保管。否则,不予报销。

5部门配合共同管。

齐鲁证券范文第3篇

台湾证券市场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但是早期没有集中的交易场所,股票、债券交易主要在店头市场进行。1962 年台湾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台湾证券业步入正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台湾证券市场已经相对完善。大陆的证券业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1990 年 12 月 3 日,大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随后1991 年7 月3 日,深圳交易所开始营业。经过20 年的快速发展,大陆的证券业也形成了一定规模。不同的经济环境、发展历程使两岸的证券业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方面的竞争优势。2009 年 4 月两岸签署《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同年 11 月 16日签署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三项金融监理合作谅解备忘录( 简称 MOU) ,标志着两岸的证券业合作将快速发展。因此,对两岸证券业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合作的空间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分析一个产业的竞争力最经常使用的是由哈佛大学教授提出的“钻石模型”理论。根据“钻石模型”理论,影响一个产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要素条件、需求状况、关联和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 另外,机遇和政府也会对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对证券产业的竞争力国内学者也做了一定的研究。姚秦[1]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市场结构分析方法对大陆证券产业的结构和绩效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大陆证券业市场集中度过低但是并没有对绩效产生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大陆对证券业的管制和保护。熊剑庆[2]从资本规模、业务结构和公司治理三方面对中外证券公司进行了竞争力对比,从而提出构建大陆证券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但该研究只对证券公司内部情况进行对比,而忽略了整个行业及宏观环境的差异。张哨军[3]分别构建了针对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济类证券公司的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但并没有考虑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也没有运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任何企业进行竞争力分析。目前对两岸证券业竞争力对比分析的文章不多,较具代表性的如李兰冰等[4]运用 Metafrontier方法对比了两岸证券业的效率,认为台湾证券业企业间技术水平接近且较为贴近技术前沿; 大陆证券业的技术水平明显低于台湾且企业间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参差不齐,从时间序列看呈起伏波动交替上升的态势。本文拟从宏观环境、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方面对两岸证券业的竞争力进行对比,进而从两岸证券业的优劣势出发分析两岸的合作空间。

二、两岸证券业竞争力对比分析

任何产业都是在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下发展,从而宏观经济环境会影响产业的发展前景和竞争力;产业规模、产业效率等指标能够反映整个产业的发展情况,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产业结构也会对整个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因此本文通过从宏观层面和证券产业层面选取衡量证券业竞争力的指标,并运用历史数据对两岸证券业的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

( 一) 经济、金融环境对比

20 世纪 70 年代末大陆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主的发展道路。经过 30 多年的建设尤其是 21 世纪以来的高速增长,目前大陆国民经济持续维持平稳快速发展。由于经济总量大、增长速度快,国内收入水平增长引致的内需和投资的扩大,在 2008 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大陆经济整体上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台湾经济的快速增长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工业化,随后台湾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带动台湾岛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台湾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因此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比较大,而且台湾很多产业已经开始外移,因此有岛内产业空洞化的趋势。由表 1 数据可知,大陆经济总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台湾 GDP 增长率较低且不稳定,在国际经济形势不好的年份往往会受到影响出现负增长。大陆在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人均 GDP 也在快速增长,在2007 年增速甚至达到 20. 78%,而大陆的储蓄率水平也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可以判断大陆金融市场资金充裕,对投资产品的需求旺盛。台湾虽然人均 GDP 增长率较低,但是台湾的人均收入水平远高于大陆地区,可见台湾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大陆。

两岸经济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距,两岸金融业的发展阶段及金融市场完善程度也有较大的不同。根据世界经济论坛 2009—2010 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两岸的金融市场成熟度存在较大的差异。由表2 可以看出,除了银行稳健程度和法律保护程度这两项大陆的得分高于台湾外,其余大部分项目大陆的金融市场都落后于台湾。台湾本地股票市场融资的难度和风险资本的可获得性居世界前列,可见台湾的金融市场为台湾实体经济和高科技新兴产业提供了很强的支持作用。在台湾,获得贷款的难度低,而且证券转换的限制也比较少,同时台湾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限制也比较少。因此整体而言,台湾金融市场扭曲程度低,金融市场的比较成熟和完善,有助于证券业健康、良好地运营。

( 二) 证券产业对比

1. 产业规模对比

大陆的经济总量与台湾相差非常大,因此两地证券业规模有很大的差别。由图 1 可以看出,大陆的上市公司数量约是台湾的 2 倍以上,而且进入 21 世纪以来,由于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每年增加的上市公司数也比较多。2001 年至 2004 年,大陆增加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 72、64、63 和 90 家,同期台湾新增上市公司数目为 53、54、31 和 28 家。2005 年两岸的股票市场都比较低迷,2006 年以后,两岸上市公司数量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2006 年台湾上市公司数量减少了 3 家,而大陆增加了 53 家; 2007年大陆增加的上市公司数量更是达到116 家;2008 年和2009 年大陆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也远超台湾。

2005 年以前,虽然大陆的上市公司数量是台湾的 2 倍以上,但是由于股市低迷,两岸股票市值的比例低于上市公司数目的比例,而且两岸市值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2005 年大陆股票市值甚至低于台湾,只有台湾股票市值的 81. 5%。2006 年以后,大陆股市大涨带动股票总市值的飙升,2007 年和2008 年台湾又遭受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影响股市大跌,此后两地股票市值的距离不断拉开。

虽然大陆的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在大部分时间都远高于台湾,但是成交量和成交额却是在 2005至 2006 年实现逆转超越的。2001 年至 2005 年中国大陆股票市场长时间低迷,交易量很低。2005 年4 月 29 日,证监会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大大刺激了大陆股票市场。2006 年大陆股票市场成交量为 16 145 亿股,是 2005 年的近 2. 5 倍,首次高于台湾; 2007 更是涨到 36 404 亿股,而台湾这些年的股票成交量一直保持波动状态。两岸成交额的对比与成交量相似,大陆同样在 2006 年实现了股票成交额超越,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

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的数据,截至 2010 年 10 月,台湾有 90 家券商,39 家证券投资基金公司,108 家证券投资顾问机构。近些年来,台湾的证券机构数量不断下降,2004 年 12 月台湾还有 216家证券投资顾问机构,但是 2010 年就剩下 108 家,下降了 50%; 券商的数量也只有 20 世纪 90 年代鼎盛时期的 1/4。大陆截至 2010 年 5 月 26 日,有 106 家证券公司,62 家基金管理公司,90 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两岸证券机构的数量差距远没有上市公司、股票市值、成交量和成交额的差距那么大。

对比过两岸证券业的绝对规模,现在我们通过对比两岸的证券化率来衡量两岸证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这一指标也可看出证券业的相对发展规模。从两岸证券化率对比( 表 3) 可以看出,台湾证券业发展程度远高于大陆。2000—2009 年大部分年度,台湾的证券化率都高于 120%,而且有稳步上升的趋势。大陆方面,2000—2005 年证券化率逐步下降,2005 年达到最低点 17. 54%,之后又快速上升。2007 年大陆资本价格的上升导致证券化率突然上升到 123. 07%,2008 年又急剧下降为38. 65% ,这个证券化率的猛升猛降不能表示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反而表明了大陆证券市场的不成熟,波动幅度巨大。反观台湾证券化率,虽然 2008 年受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影响资本价格大幅度下降从而影响证券化率,但是总体波动幅度比较小,说明了证券市场比较成熟稳定。

2. 产业效率对比

首先可用两岸证券公司的汇总资产收益率来判断两岸证券业的绩效。根据《中国金融年鉴》2010年的证券公司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算得大陆证券公司 2008 年的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7. 84% 和 19. 29% ,2009 年分别为 2. 38% 和 13. 45% 。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的数据显示 2008 年台湾的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保持率分别为-0. 87%和-1. 89%,2009 年分别为4. 22%和8. 62%。可见大陆证券公司的资产收益率远高于台湾。

其次,用两岸证券市场的换手率衡量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从表 4 可看出,大陆股票换手率远高于台湾。股票换手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股票市场活跃,但是过高的换手率则意味着市场投机性强。2000 年大陆两大证券交易所换手率高达 500% ,但是 2001 年急降一半,随后直至 2005 年股市一直保持低迷,换手率也在 200% 至 300% 之间波动。2006 年以后,大陆股市又恢复活跃,换手率在 2007 年达到历史最高,深圳交易所的换手率将近 1000%。台湾股票市场的换手率则低得多,2002 年以后则一直低于 200%。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大陆股票换手率在市场低迷的时候都远高于台湾市场活跃时期,而且换手率波动程度也很大,说明大陆证券市场较为不稳定,投机性也高。

3. 产业结构对比

哈佛大学的麦森和贝恩等人创立了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经济绩效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绩效。分析一个产业的市场结构时通常都使用市场集中度指标,市场集中度是指规模上处于前几位的企业在生产、销售、资产、利润等方面的累计数量占整个行业指标总量的比重,用 CRn 表示( n 表示企业数) 。[5]简单对比大陆与台湾证券企业的资产集中度,从表 5 的数据可知,台湾券商的总资产集中度远高于大陆证券公司。2009 年大陆前五大证券公司的集中度仅为 25. 15%,而台湾综合类券商为41. 46% ,经纪类券商为 53. 88% ; 大陆前十大证券公司的集中度为 43. 88% ,不及台湾经纪类券商的CR5。台湾券商的净资产集中度同样高于大陆证券公司。对比总资产与净资产集中度,发现大陆净资产的集中度高于总资产,说明与总资产相比净资产更加集中于大型证券公司,即大型证券公司的负债低于小型公司。台湾综合类券商的总资产集中度与净资产集中度相近,经纪类券商的总资产集中度却远远高于净资产集中度,可见台湾经纪类券商的运营更加依赖负债,杠杆比率高。

从表 6 数据可知,台湾交易金额集中度高于大陆,而且其最大的券商所占比重远远大于大陆成交规模最大的券商。两岸证券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集中度差异远远大于交易金额的集中度差异( 见表 7) 。在营业收入方面,台湾经纪类券商的营业收入集中度高于综合类券商很多,同时两者都远远高于大陆证券公司,而净利润的集中度甚至还高于营业收入集中度。2007 年和 2009 年,大陆证券公司营业收入 CR5 分别为24. 64%和23. 95%,而台湾综合类券商为 38. 31%、43. 65%,台湾经纪类券商为 59. 51%、60. 8%; 大陆证券公司净利润集中度 CR5 分别为 26. 52% 和 27. 19%,而台湾综合类券商为 50. 5%、41. 43%,台湾经纪类券商为 71. 78%、70. 83%。

从这个简单的数据对比可以推出两个结果。首先,台湾券商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集中度高于大陆,说明在本地区的竞争中,台湾大型券商比大陆大型券商更加具有竞争优势。其次,大陆证券公司净利润集中度仅略高于营业收入集中度,而台湾券商净利润集中度远高于营业收入集中度,由此可知大陆主要券商的利润率只是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台湾主要券商尤其是经纪类券商的利润率是高于行业整体水平的,因此大陆主要券商更加倾向于粗放型的增长和扩大,规模增大的同时效率的提升非常微弱,而台湾主要券商的经营更加有效率。

2008 年受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冲击,大陆和台湾券商的利润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是影响的分布却有很大的不同。2008 年大陆证券行业的总利润下降了 85%,台湾综合类券商由 2007 年盈利 479亿新台币转为亏损 110 亿,台湾经纪类券商的净利润也下降了 50%。2008 年大陆亏损的证券公司数量为12 家,占证券公司总数的11. 2%,而台湾综合类券商亏损数为34 家,占总数的68%,经纪类券商亏损数为 18 家,占总数的 46. 2%。与台湾综合类券商相比,大陆证券业所受的冲击小得多,但是与台湾经纪类券商相比,大陆净利润的损失却更大,然而大陆证券公司亏损的企业比重远低于以上两者,这也说明大陆不同证券公司的经营绩效差别不大,或是所受政策保护比较大,因此在危机前没有显现出优胜劣汰的局面。

三、两岸证券业合作空间分析

从前述对比研究可以看出,两岸证券业在不同方面各具优势。台湾证券业发展时间较长,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证券交易机制和法律体系,并且具有长期的市场经验,金融市场成熟度高,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的成本和难度低,政府对证券转换的限制比较少,对投资者的保护也比较完善。许多中小企业都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获得融资,并且这些上市的中小企业集中于高科技行业,因此证券市场发挥了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但是台湾市场的总体规模小,近些年经济增长缓慢,证券业也陷入低迷状态。大陆经济规模宏大,并且高速增长,与之相对应的,证券市场也快速发展,2010 年总市值已列世界第二位,并且交易活跃。得益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大陆有许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具有优质资产,是潜在的上市资源。但是大陆证券业发展时间短,金融产品单一,许多金融衍生品尚未开发。大陆上市的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国有企业,企业的成长性和资产质量并不高,而急需发展资金的中小企业却很难从证券市场融资。由此可知,两岸证券业在不同方面的优势是可以互补的,两岸证券业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 一) 市场的互通

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历史已久,都已经成为对方重要的经济、贸易合作伙伴,但是证券业合作的步伐却远远赶不上经贸合作。随着大陆整体经济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选择到大陆进行投资。截至 2010 年底,在大陆投资的台湾企业已经超过 8 万家,总投资额也达到 500 亿美元。[7]

随着制造业的外移,台湾岛内的资金投资渠道大大减少,使得台湾金融资本去向不足,金融市场活动停滞、金融企业竞争压力大、回报率低。而与此相反的是,大陆实体经济迅速增长,但是融资体制滞后,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是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大陆的金融体系也是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其贷款严重偏向于大型的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比较大。因此融资难一直是限制大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重要因素。近两年政府为了加强流动性管理、调控货币信贷还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进一步缩小了企业能够获得的资金数量。因此两岸证券市场的互通能够引导台湾充裕的资金投入大陆高速增长的企业,从而既提高台湾资本的收益率又缓解了大陆企业的资金短缺。

两岸经贸活动还直接影响台湾股票市场的波动,台湾股票市场与大陆股票市场之间联动性也不断提高,因此台湾投资者逐渐参考大陆股市进行操作。随着大陆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储蓄资金也随之上升,而现有的投资品种非常有限,大陆投资者亟需有新的投资品种。因此,两岸证券市场互通、增加大陆和台湾居民的投资渠道、分散投资风险是两岸投资者共同的企盼。

( 二) 机构的合作

中国大陆加入 WTO 后金融服务业逐渐开放,虽然两岸之前的政治原因使得台湾证券企业进入大陆的步伐落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但是由于两岸券商具有相同的语言、文化易于沟通,而且台湾券商实力较弱,与欧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能够更好地与大陆券商进行互补,而不会形成大陆企业单方面依赖的不平衡局面。台湾证券企业由于资本市场开放度高、市场竞争激烈,在市场经验、专业人才培养和金融创新等方面具有优势; 大陆证券企业由于宏观、金融环境良好,而且很多证券机构都有国有商业银行或是其他大银行、集团持股,因此在关系网络、客户资源、资本和品牌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随着 MOU 的签订,两岸金融合作进一步发展,这必然导致证券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两岸证券业机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两岸证券机构首先可进行资讯技术、管理咨询和人员培训等技术合作,主要是台湾机构向大陆机构进行技术指导,这方面的合作政策限制少,门槛低,可以作为两岸合作的开端。随着两岸人员流动限制的进一步放松和对从业人员资格的相互承认,大陆方面可直接聘用台湾的职业经理人和技术人员,出让管理权,构建更加适应国际证券业发展趋势的管理和经营机制。在政策、磨合方面等都较为成熟以后,两岸证券企业则可以进一步进行股权合作,组建合资证券公司或相互持股。

( 三) 监管的合作

在证券业的监管方面,台湾较早开放外汇管制并积极推进混业经营和金融机构的兼并重组,因此有丰富的经验值得大陆监管机构学习; 两岸不断促进证券市场的互通和证券业的合作也必然要求两岸监管机构进行协商并密切合作。两岸在 2010 年签订的 MOU 也表明,两岸证券及期货监管机构将在信息交换、机构设立、协助调查以及人员培训和交流等方面开展监管合作,共同维护两岸证券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因此,两岸证券业的监管合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齐鲁证券范文第4篇

关键词:蒸汽锅炉;安全阀;故障;解决措施

安全阀在蒸汽过滤中主要起到保护、分压作用,主要用于锅炉管道、容器上,具备一定的压力限制和自动性,保障蒸汽锅炉的运行安全,避免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由于安全阀的工作与安全性存在较大的联系,因此必须尽量排除使用中的安全隐患,通过安全阀,一方面提高蒸汽锅炉的效率,另一方面保障蒸汽锅炉的运行质量。

蒸汽锅炉安全阀的工作原理

蒸汽锅炉中的安全阀,种类较多,用途不同,其中安全阀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杆式安全阀,此安全阀由于体积大在蒸汽锅炉中不常用,主要用于特定的阀门控制中;第二类是弹簧式,在蒸汽锅炉中最为常用,以弹簧弹力为工作的力度来源,弹簧式中可分为封闭、非封闭、扳手和非扳手,根据蒸汽的特性确定安全阀的类别。

安全阀在蒸汽锅炉中的工作原理,主要围绕保护作用展开[1]。假设蒸汽锅炉中的标准电压为P,当蒸汽锅炉内的实际压强P1>P时,安全阀可自动打开,泄压,避免锅炉内由于压力过高发生爆炸事故,在安全阀内有感应芯片,标记为活塞S,高强度的蒸汽压力会直接作用在活塞S上时,由于芯片可感应压强值,活塞S在气流的作用下,打开,泄露蒸汽锅炉内的部分压力,使P1

蒸汽锅炉安全阀的故障分类及处理方法

安全阀中常见的故障主要有两种,机械故障、泄露故障,对其进行以下故障表现方式和处理方法的分析:

1 机械故障

1.1 颤振类机械故障

颤振故障表现为:安全阀在泄压排气时,不停抖动,在颤振的作用下,容易造成阀门芯片疲劳,导致芯片或其他器件损坏,安全阀在工作中出现颤振,主要是由于蒸汽排放管内的阻力较高、安全阀使用不到位。

解决措施:针对阻力较高的处理方法为有效降低管内阻力,如:减少安全阀中弯头的使用数目、增加蒸汽管道的内直径;针对使用不到位的处理方法为保障安全阀额定与实际排放量的数值接近,避免安全阀中出现不相符的排放能力。

1.2 频跳类机械故障

频跳故障表现:安全阀在蒸汽锅炉中的处于动态的工作形态中,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动,阀门动作具备重复性,可见:频跳与蒸汽压力存直接的关系。当安全阀发生频跳故障时,阀门在弹回时,如感应到较高的压力,其会由于排放蒸汽而弹跳,当安全阀感应到蒸汽锅炉内存在大量气压时,仍会跳起,无法保障安全阀工作的正常状态[2]。

解决措施:频跳发生主要是由于安全阀压力感应出现问题,可采取相关的措施,增加节流阀的开合度,降低安全阀的背部受压。

2 泄露故障

泄露故障不仅会导致蒸汽锅炉中出现不正常的泄露,而且会增加蒸汽锅炉的运行负担,严重时可导致安全阀事故。安全阀的泄露事故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2.1 密封面泄露

弹簧失效:弹簧在安全阀中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导致弹簧形变过大,在强度、弹力方面的性能逐渐下降,或者出现弹簧错位的现象,导致安全阀非正常工作。

解决措施:定期对弹簧进行调试、维修、更换,确保弹簧的性能,主要对弹簧的压紧力采取相关措施。

安装不当:安全阀中涉及的精密零件,需按照相关的安装规定,因为其零件过多、精密性较高,导致其在安全过程中,出现诸多不到位的地方,例如阀座与阀瓣不整齐、零件缝隙过大等。

解决措施:确保零件安装尺度、测量数据的准确,实现配套零件的安装尺寸,对安装不到位、不合理的零件进行拆卸,再次安装。

密封面破损:密封面发生破损的原因有堆焊缺陷,即长期将安全阀的密封面暴露在外,无间隙工作,即安全阀长期处于工作状态,导致密封面形成磨损,密封面本身材料性能低,工作过程中老化、腐蚀[3]。

解决措施:根据密封面的破损程度,采取研磨、磨削、热化的处理,再次恢复密封面的原始状态,提高密封面使用的注意程度。

密封异物:在安全阀闭合的过程中,受蒸汽力度影响,是密封面内进入异物,影响密实度,造成蒸汽泄漏。

解决措施:在蒸汽过滤非工作状态,清理密封面上的异物,利用密封面破损的解决措施,重新对打开的密封面进行磨合,达到密封效果。

零件卡组:安全阀受零件的阻碍,导致阀瓣在工作中不能恢复正常状态,导致安全阀非正常运行。

解决措施:拆卸安全阀,解决卡组影响。

密封面过宽:由于受安全阀内部的弹簧作用,导致密封面形成过大的面积,降低压强,如密封面不能和谐处理蒸汽锅炉的压强时,即会导致安全阀不受控制,自行泄压。

解决措施:更换密封面,根据安全阀的实际大小,研磨、安装。

2.2 阀体泄露

安全阀泄露属于故障中较为严重的一项,其在制造工艺上具备一定的严谨性,如出现泄漏,即会导致安全阀不受控制,因为阀体本身具备一定的密闭性,在安装使用时,很难做到全面的检查,阀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疲劳,致使泄露。

解决措施:针对泄露程度较小的阀体可通过缺陷修补的方式,集中对缺陷处进行修补,满足蒸汽锅炉的工作需要;针对阀体泄露程度较大的,需更换新的阀体,避免阀体缺陷增大,影响蒸汽锅炉的安全。

2.3 法兰面泄露

法兰西泄露主要是由于其所处环境特殊,贯穿于螺栓之间,针对安全阀工作现状进行研究,一般法兰面泄露存在三种情况,如下:

螺栓力度不合适。法兰面的工作环境处于冷热温度内,由于排气时,会产生相应的震动,导致法兰面螺栓松懈。

解决措施:根据安全阀工作的实际,调整法兰面的螺栓紧度,避免松懈或过紧,以对角方式,处理法兰面,避免空隙不合理。

密封垫圈不达标。法兰密封具备较高的尺寸要求,尺寸不合理,即会导致密封不到位,如:垫圈与封面不对称、重叠封面等等。

解决措施:按照标准尺寸的要求,选择法兰面配套安装的部件。

面封面异物。与外界接触较广,导致异物进入法兰密封内,粘附在密封面上,在工作压力的作用下,引起密封面故障。

解决措施:拆卸阀门,清除密封面处的杂物,研磨,安装,在安装时,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再次受到异物污染。

3 蒸汽锅炉安全阀故障处理的意义

蒸汽锅炉在生产中具备较大的辅助作用,因为其接触的物质比较特殊,必须通过安全阀进行控制,因此,导致其在生产中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4]。针对安全阀故障进行有效的处理,不仅可以降低蒸汽锅炉工作中事故发生的机率,而且可提高蒸汽锅炉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保障其既可以满足生产需求,又可以保障自身安全。

4 结束语

为保障安全阀的稳定和安全,一般蒸汽锅炉中采用双保险的保护措施,即利用主、辅型的阀门,虽然安全阀的安全工作非常到位,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使用故障,主要是由于安全阀在工作中不易被控制,因此,提高安全阀解决措施的应用力度,尽量防止安全阀对蒸汽锅炉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蒸汽锅炉稳定的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周辰冬.浅析锅炉安全阀的故障与措施[J].锅炉制造,2011.

[2]张梁.蒸汽锅炉安全阀常见的几种故障分析[J].甘肃科技,2012.

齐鲁证券范文第5篇

对这片“海域”驾轻就熟的Motorola Solutions在拆分之际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全球行业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政府、公共机构和各个垂直行业的企业对于通信都有一种最根本的“简约”的要求:那就是通信解决方案在“关键时刻”必须给力。这个要求可谓“简约而不简单”,Motorola Solutions必须识别和满足那些“关键时刻的关键通信需求”,凭借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和领先技术助力客户在每一个“关键时刻”发挥最佳表现。以“关键时刻”为关注点,Motorola Solutions在全球展开了全新的旅程。在中国,它早已布局不断成长的政府级和企业级市场。其亚太区资深副总裁彭德望表示:“中国是Motorola Solutions在全球最重视的市场,我们认为中国的政府与企业业务市场大有可为。”

如何“可为”?这块听起来有些陌生的“蛋糕”究竟有多大?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白皮书”的2011“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将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经营效率;同时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医疗、教育和社会安全保障机制的完善。“两会”释放的强烈信息揭示了中国政府级和企业级市场的巨大容量。

政府与公共安全市场:以助力“关键时刻”为己任

事实上,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加快、公共服务日益完善以及更多世界级盛会来到中国,中国的政府和公共安全市场广阔的纵深已在预示Motorola Solutions的“大有可为”。公共安全、机场、轨道交通、港口、政务网等是Motorola Solutions重点关注的领域,这些领域随时面临紧急重大的任务,有赖于各方在“关键时刻”通过可靠的调度、指挥、通信进行有效协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Motorola Solutions在中国一直致力于为这些重点行业提供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成都市在2006年就采用摩托罗拉TETRA数字集群技术建成了应急联动系统,供公安、消防、交警、医疗、城管、交通等部门日常调度工作。系统投入使用后,在历年“黄金周”交通运输指挥调度、2006年花博会、2007年女足世界杯、2008年的抗震救灾、奥运火炬传递等临时或应急通信保障中都表现出色。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共有近七万摩托罗拉TETRA用户机为赛事保驾护航,使用范围包括遍布北京的31个体育场馆、运动员村以及各指挥中心。

2010年,摩托罗拉为上海市公安局提供350MHz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与此前已投入使用的800MHz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协同合作,构建成上海市全境的全数字化新一代公安无线指挥调度通信系统。同时,经过数年建设,采用摩托罗拉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上海市已经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城市地铁无线通信网络,覆盖上海地铁1到11号线。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遍布世博园区和上海各个区域的Motorola SolutionsTETRA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网络,作为上海市政府、世博会、政务网(上海电信),以及公安、机场、地铁等各个重要行业的无线通讯和指挥调度的重要手段,为超过10万个重要用户提供了超过1.9亿次的调度指挥呼叫通信服务。此外,基于MOTOTRBOTM数字常规通信系统的室内通信解决方案还被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和世博轴及演艺中心采用。

通过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可靠的通信解决方案,Motorola Solutions在中国正不断深入政府和公共安全领域。

企业级市场:引领IT应用趋势

Motorola Solutions的另一关注重点是企业机构的IT应用。TechTarget对中国市场进行的“2011年IT应用意向调查”显示:随着2011年全国经济明显好转,企业级市场的IT应用显示出更加蓬勃发展的迹象。企业对自身lT架构的理解更多地建立在多样化的终端设备之上,包括各种移动数据终端和EDA等。企业对员工手持设备的购买需求增加,IT预算普遍上涨。同时,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成熟与稳定,无线网络将逐步成为企业网络的主要访问方式。这一调查结果显示,未来中国企业对IT应用的大趋势与Motorola Solutions多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相当一致。

Motorola Solutions认为未来的IT应用不应局限于办公室人员的工作方式,在竞争激烈的零售、供应链、物流、服务业等领域,与顾客直接接触的前线工作人员更应该获得全面的IT应用支持。而医疗卫生行业关系生命安危,医护人员更需要随时获取精确信息,这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机构效率的关键。IT应用必须投入到企业和机构的最前线,必须在每一个前线员工的手中发挥最大价值,这是企业未来IT应用发展的大趋势。Motorola Solutions为企业用户提供的整体移动解决方案集成了条码扫描、数据传输、RFID、网络应用等多种功能,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前线员工的多种应用,并且具备与物联网等新型应用整合的能力。目前,MotorolaSolutions已经为沃尔玛、物美、九牧王、长虹、第301医院等企业和机构部署了移动解决方案,帮助零售、制造、家电、医疗等行业提高运营效率。

相关期刊更多

齐鲁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山东省教育厅

齐鲁珠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财政厅

齐鲁艺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