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种植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制定培训计划,组建师资队伍
为了确保培训项目的落实,街道办发文,成立由街道分管农业和教育的副主任为组长,农村成人学校校长、朱门社区主任为副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成校校长、朱门社区主任挂帅的培训项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及一系列管理制度。
学校组建了一支以教材编写专家组为班底的核心师资队伍,聘请金陵科技学院毕兆东教授和社区农业主任王寿荣作为兼职技术教员,成立了一支既符合学历和专业要求,又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和厚实的实践经验的校级讲师团,保证了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大大提升了菜农的种菜技能和综合素质。
面向培训对象,充实培训内容
由于培训对象侧重基层,除了社区农业主任和少数技术人员外,有90%是直接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菜农,讲师团结合学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技术需求等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指导性、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培训计划,教材编写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真正将技术送到最需要的农民手中。
培训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社区300多亩春季大棚茬口生产中,番茄、黄瓜和辣椒的生产面积占到70%左右。从2011年开始,聘请市区级专家技术人员对春季大棚相应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校级讲师团成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将种植新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在培训过程中,注意时间紧贴农时。比如,大棚番茄、黄瓜的播种期一般在二月底至三月底,培训就选择在2月中下旬,使农民在生产前就可以受到系统的培训,并向农户发放培训资料,巩固培训成果,将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生产中去,减少了遗忘,提高了培训效果。在蔬菜换季时,聘请市讲师团毕教授开设换季蔬菜种植技术的讲座,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完善培训过程,满足群众需求
由于土地征收后,许多农民转为菜农,他们亟需技术,更缺乏领头雁。我们实施了“三培双带”工程,即,强化对大户、示范户、辐射户的培训,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户带动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以“传帮带”的形式,吸纳众多菜农参与培训,培养技术骨干和带头人。培训组成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头进行走访调研,了解菜农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声音,求得在培训内容、方法上满足他们的愿望,提高培训的实效。
江宁区五朵金花之一的朱门农家,其餐饮业主蔬菜需求主要以自产为主,对他们的培训,力求做到采购蔬菜不出户,且彰显农家蔬菜特色。因此,在培训中要注重培训与试验、示范相结合,除了技术培训外,成人学校安排了4个大棚番茄、黄瓜高产高效示范点,并在播种、定植、开花坐果、果实膨大、采收贮存等关键时期组织农民进行技术观摩,巩固培训效果。另外,建立了2个试验点,开展适宜品种、适宜播期、适宜密度等试验工作,进行技术总结和探索,实现试验、示范、观摩培训的有机结合。
促进培训实效,提高农户收益
项目培训促进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产业化、市场化,带动了一部分农民从事运输、加工、营销、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地方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蔬菜基地完全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各类绿色蔬菜有效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对优质、营养、安全蔬菜的需求,蔬菜平价超市的开张,提升了本社区蔬菜的自给率,尤其是淡季供应,有效抑制蔬菜价格的涨幅。随着种植规模扩大,销售渠道还会延伸,辐射到周边蔬菜市场供应,满足更大市场需求。
两年里,我们不断推广新品种,以“干着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理念开展推广工作,推广的品种有:苏椒、杭椒等辣椒系列;765—茄子;苏青4号丝瓜;反季节蔬菜西红柿、新品种黄瓜、豇豆等。这些新品种产量高,西红柿亩产高达5000公斤以上,辣椒亩产超过1500公斤。去年冬春早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茄子、辣椒、瓜类、豆类产品比常规露地蔬菜提前上市一个月左右,而且去年四五月间蔬菜价格一路走高,给菜农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也挽回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同时,不断植入新技术,如“大棚+小拱棚”冬季育苗技信,便捷、有效、省时、省力;多品种蔬菜套种技术,节省了土地资源;马铃薯免耕栽培模式运用,既解决了秋季稻草秸秆的有效利用,节约种植成本,还提高了种植效益,据测算,正常情况下马铃薯种植的效益是常规麦油的4—6倍,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种植效益的最大化。讲师团的毕教授还两次为菜农讲解如何防治病虫害,并深入现场察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培训后,学员们普遍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以三名典型学员为例:培训前,种菜大户唐金喜种植面积145亩,特色蔬菜有豇豆、茄子、丝瓜、黄瓜等,2010年,保本略亏;培训后的2011年,每亩净增500元左右,纯收入增加72500元;培训后的2012年,每亩估计增收700元左右,纯收入将增加101000元。虽然利润不多,但每年解决了100多人的就业问题。示范户方家明,种植面积6亩,主要特色是育苗、蒿子,培训前的2010年,保本微利,每亩纯收入6000元,3亩共18000元;2011年,通过培训,降低生产成本,每亩纯收入7000元左右,3亩共21000元;2012年,扩大种植面积至6亩,通过培训,再降生产成本,并且营销出路开阔,减少了零售时间,降低了营销成本,每亩纯收入8000元左右,6亩共收入40000多元。辐射户汪忠友,荷花社区人,种植面积2亩,特色有西红柿、辣椒和花菜,培训前,毛收入5万元,净收入3万元,共需180个工日;2011年,通过培训,提高生产效率,只需150工日,毛收入6万元,净收入4万元;2012年,培训后,再减用工人次,只须130工日左右,毛收入6万多元,净收入约4.5万元。
关键词:农民技术培训;乡村精英;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涌现出一大批普通村民口中的"能人",他们在村民中有广泛的影响力。农村中,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不断发展,乡村精英在促进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一、理论背景
(一)关于农民技术培训概念的界定
本文涉及到"农民技术培训",与此相类似的一个概念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则是指:对未来或现有的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民施行的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各类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教育。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的范围包含现有从业农民,也包含未成年但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少年农民。其次,强调一定的文化基础是由教育的基本规律所要求的,职业教育不是文化教育,必须有一个知识基础,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再次,农业职业教育是基础,但不是全部,职业教育是包含各类适合农民生活与发展需要的各种职业技能教育,是一种全面的、大职业教育。
在社会学中,精英的概念实际上是一个分层的概念。所谓精英,是指某一社会中占据高级职位的人,包括权利、财富、名望和知识。将精英理论与当今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关于中国乡村精英的研究。
对乡村精英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国家政策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时一部分有经济头脑、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管理的人把握机遇,率先富裕起来。本文立足于乡村精英理论,旨在通过个案分析的方法,着重探讨乡村精英在引导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作用。
二、结合案例分析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案例介绍
蒋家寨村位于杨凌示范区境内,离杨凌区约有3公里,有农户404户,总人口1404人,产业结构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养牛户约占全村人口的40%多。该村的养奶牛的历史颇为悠久,从80年代后期就有人养奶牛,从 95、96、97年开始规模化,出现了一些养殖大户,而从02年开始,该村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依托杨凌农科城,陆续建立了三个养殖小区,由以前的农户散养的方式转变为集中的规模养殖,大大改善了该村的环境卫生条件,小区实现了挤奶的机械化,杜绝了掺水现象,提高了了牛奶的质量,打开了销路。村民只需交纳水电费及小区占地租赁费即可入区饲养。
(二)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1、示范作用:乡村精英可以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起到示范作用,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首先就是效益驱动。村民看到养牛有力可图,才开始纷纷养牛,这是前提。其次是经验借鉴。养牛精英的存在使得一般农户在发展上有了借鉴,并且可以避免很多风险。第三,乡村精英们往往具有丰富的社会网络资源,可以提供奶牛发展的条件。
2、组织凝聚作用:1998年由蒲世全牵头成立了奶牛协会,有80%的养牛户约100多户加入了奶牛协会。养牛协会主要花了不少力气对农民进行养牛技术培训,并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在对外联系市场方面,对提高牛奶的收购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农民结成集体后,奶价可以比零散的收益提高30%左右。
3、技术支持:养牛精英是懂科技,会运用知识的群体,他们对奶牛养殖的丰富知识可以帮助村民解决在奶牛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以蒋全虎为例,长时间的养牛过程中自己积累的经验及通过专家的技术讲座,现在已经是村里的兽医,村里养牛方面出现的问题一般都找他,小区的免疫也是他负责的。 所以,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教育过程中可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思考与讨论
在初步采访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本身的经验,我们对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中所起的作用总结为以上几点。但是随着调查采访的深入开展,发现该村有像一部分农户没有加入到养殖小区,依照"经济人"假说的观点,很难解释这种现象。农民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它是农民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理性选择。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乡村精英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发挥上述积极作用外,还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很多学者在研究农村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的时候更多侧重两个方面:一是这种教育本身的缺陷,如 师资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二是社会环境对农村职业教育甚至整个职业教育的忽视,这里包含国家政策的偏重和受教育群体对这种教育的轻视。
我们在针对农民实施职业教育,尤其是这种短期的技术培训的时候,必须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农村中的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在从分利用乡村精英各种优势的基础上,妥善处理相关负面因素,从而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遇春 吕卫东 朱宏斌 新时期农民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目标[J] 教育与职业 2003年19期
2、刘德忠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村经济精英[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46卷第4期
3、李军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精英与社会资本建构[J].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2006(4)
培训行业是一个最应该宣扬、倡导创新的行业,但其本身的创新却不尽人意。培训市场跟风现象极其普遍,课程内容同质化倾向异常严重。
危机二:鱼龙混杂,优秀讲师凤毛麟角
由于进入门槛低,讲师队伍鱼龙混杂现象严重。优秀讲师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培训市场发展的瓶颈。
危机三: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不可否认,培训行业内有很多优秀的高素质讲师,可是大部分市场人员、操作人员普遍素质不高,对管理、培训并不了解。培训行业从业人员出现高、低层次严重分离现象。
危机四:墨守成规,运作模式单调
90%的培训公司没有战略规划,95%的培训公司没有系统的营销方式,培训公司大多数还停留在推销的方式,没有用营销的方式做市场。
危机五:背信弃义,职业操守欠缺
培训行业本应该更重视职业道德,可事实恰恰相反。有些讲师课程设计不科学、案例缺少事实依据,漏洞百出。
危机六:鼠目寸光,没有长远战略
目前,市场上有长远发展眼光的培训,公司不多。首先表现在对人才队伍的培养上重视度不够。这是培训公司发展不快的最大瓶颈和尴尬之一,此外,在品牌建设方面很多培训公司也缺少长远意识。
危机七:小打小闹,没有强势资本介入
培训公司要想大规模发展,引进人才、研发课题、市场扩张,都需要资本的推动,如果单纯靠原始资本的积累,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危机八:监管缺位,“繁荣”背后有隐忧
传统行业都会有很明确的主管部门,但培训市场还没有明确的政府部门管理。虽说这种“无限行为”推动了培训行业表面的繁荣,但也为培训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危机九:相互孤立,培训与企业管理脱节
国内企业的培训效果总是不理想,培训行业整体受到企业的质疑。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将培训和企业管理相互孤立。
在即将告别成绩斐然的XX年,迎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XX年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欢聚一堂,在此,我谨代表中心领导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全体员工及你们的家人致以新年的祝贺。
回首星海文化艺术培训中心走过的XX年,我内心充满着无限的感慨,但今天我只想对你们说两个字,感谢。感谢你们对星海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精心的呵护和由衷地热爱;感谢你们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和智慧铸造了星海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的昨天和今天;感谢你们对我本人的信任和支持,我更要感谢你们在工作中对我的理解和宽容。
XX年,是星海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发展进程中,承上启下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调整了品牌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品牌的发展方向,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服务是品牌的灵魂”、“服务铸就品牌”等一系列全新的经营理念;我们在产品的完善与拓展上居安思危,锐意求变,变中求精;我们丰富了企业文化,创立了以员工大讲堂为代表的多种有着星海文化艺术培训中心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我们壮大了企业的团队,引进了人才储备了人才;我们在管理上科学构建并优化了领导管理机制,更充分展现了核心管理层的集体智慧与不可动摇的必胜信念。
[关键词]实践训练;中职教育;职业素质培养;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人才以市场为导向,即为市场培养应用型人才,以至于在现今职业教育领域出现了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倾向,片面强调中职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职业道德以及与其相关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这些职业素养是用人单位越来越关注的,同时也是每一个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所谓职业素养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在完成某一特定职业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践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总和。它是一个人在工作时应该具备的素质与修养,包括职业语言、职业知识、职业思维、职业技术、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等几个方面。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一般来说,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具备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越高,其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与其他学生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掌握一种劳动技能,虽然社会上不同职业的行规业律各有不同,但各个行业对不同层次劳动者的基本职业素养的要求是一致的。就个人而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在职场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对企业而言,只有员工具备了较高水平的职业素养,企业的发展才有不竭动力。
二、在实训教学中培养职业素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在实训教学中培养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中职教育顾名思义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中心的教育类型,其教育目标决定了在学生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即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坚持以实训为主体。而这种特殊的教育目标与教育方式导致了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职业素养的教育。学生在实训中的受教育时间要明显多于在课堂中的受教育时间,所以对于职业素养的教育就应该放在实训中进行。
(二)在实训教学中培养职业素养的可行性
在实训中,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从学生身份过渡到劳动者身份,身份、环境、任务的转变可以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在情境中感受所从事职业的优点与缺点,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所以在实训教学中进行职业素养的教育,不再停留于“纸上谈兵”,而更具有实际意义,同时也更具操作性。
三、实训教学中职业素养培训的策略探索
(一)开展实训前教育,明确实训目的与意图
要想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我们就应该帮助学生在其进入实训岗位之前,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所了解,对用人单位的员工要求有所认识,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去体会,去感悟。就我校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在学生进行导游实训前,教师就应该有预见性和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实训前教育,在实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都需要学生在实训前有所掌握。例如,对旅游公司的用人要求介绍(导游的形象、能力以及其他要求)、对不同团体游客特点的介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游客的习惯、爱好,旅游价位与客人要求的关系等)、对旅游景点特色的介绍(历史文化景点、自然风光景点)以及对导游工作性质的讲解等。当学生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所了解后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以实训案例为原型进行职业素养教育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真实的案例,各种问题都会出现。旅游专业的学生可能会遇到要求刁钻的客人;护理专业的学生可能会遇到无法精准地给儿童打针的问题,甚至是病人的抱怨;从事珠宝鉴定工作的学生还可能遇到无法判断珠宝等级甚至出现珠宝丢失的问题;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的学生在实训中也可能会遇到找不到正确维修方法等难题……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将实训中真实发生的案例记录下来,通过共同探讨找出正确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方法。我们以护理专业学生为儿童打针这一案例进行分析:首先给儿童打针是极有难度的,因为处在幼年时期的人血管细小且天动,对打针又充满恐惧感,不愿主动配合打针,面对儿童的哭闹,护理人员特别是缺乏工作经验的护理工作人员就会出现手忙脚乱的工作表现,而这种表现更会刺痛心疼子女的家长的内心。针对这样的案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想进而提高其专业的职业素养,如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业务能力是解决棘手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护理人员要勤于练习,提高打针的精准性,面对病人特别是儿童患者要有耐心、爱心和同情心,面对棘手问题做到临危不乱。
(三)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灌输标准化理念,缩短就业适应期
从目前就业的中职学生反馈信息中我们发现,普遍存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工作中所需的知识衔接不当,造成脱轨的现象,这就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很大困扰,并且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所从事的职业。而用人单位恰恰需要学生能迅速进入工作岗位,独立承担相应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构建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教学方式来解决,从学生在学校实训学习的过程中开始灌输标准化理论,使之掌握真实的工作流程,缩短就业适应期。如针对质量检验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按照目前质量检验机构实验室的标准建设我们的教学实训室,实验室的类别也同真实工作内容相同,学生在进入相应实验室的时候完全执行严格的检验标准,从进入实验室、前期准备、检验检测过程、报告出具等方面进行完整的实训操作,这样可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到足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工作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标准意识、流程意识。让学生清楚一次完整的检验工作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操作,更多的还有技术外的工作内容,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就业适应期。在走向岗位后“,二次学习”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同时“二次学习”的时间也会大大缩短。
(四)建立健全实训评价机制,坚持素养教育科学化
职业素养是一个抽象的课题,如何能够更生动形象地将职业素养展示给学生,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将各专业的职业素养进行量化处理,即通过建立职业素养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实训表现做出评价,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认识到哪些职业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哪些职业素养又是可以让其变得出众的等。同时,建立健全的实训评价机制也是与用人单位对员工要求接轨的一种教育方式,既然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就为市场提供技术型、服务型人才,就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出发点,所以一些成熟的企业员工评价机制都可以借鉴到中职学校的实训评价机制中来。本文以在实训教学中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出发点,探讨了在实训过程中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训的方向与策略:开展实训前教育,使学生带着正确的目的和方法进行实训演习;在实训中转变身份,实现角色认知,在认识自身身份的基础上进行职业素养训练;以实训案例为原型,在真实场景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用标准化理念缩短就业适应期以及参照成熟企业的员工评价机制来建立健全实训评价机制,坚持素养教育科学化。希望以上在实训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与策略能够对中职教育者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卞化梅,崔亚超“.精雕”订单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