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休闲假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是2006年黄金周报道亮点之一。前些年黄金周的新闻报道,很多是应时应景,如增开多少车次和航班,多少人出行,何地开发新景点,交通拥挤等“数字化新闻”,尽管有一定可读性和服务性,但总感到没新意。2006年的黄金周报道,有不少让人眼睛一亮的好新闻。
如2006年5月6日新华社记者宋常青、周润健发表的新华时评《把幸福指数引入黄金周》,记者深入采访,调查了桂林40万人涌入,市内资源供不应求,游客露宿街头等现象,剖析了黄金周越来越多的人因出游不便和选择的单一,感到强烈的无奈,幸福感大打折扣。文章鲜明地提出:黄金周要引入“幸福指数”,以人为本,黄金周里收获的不应仅仅是“黄金”,要围绕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来算算账。文章思路新,说服力强,让读者耳目一新。2006年10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的陆文军、钱晨的《异地换房游省钱又温馨》,讲述孙小姐一家通过换房旅游网到厦门的张女士家住了一个礼拜,不仅省去昂贵的酒店开支,免去外出就餐的烦恼,还享受了家庭的温馨,住出生活情趣。文章不长,但换房游的经济、实惠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应有尽有,指导性很强。
“深”,是2006年黄金周报道亮点之二。“休闲―改变人类生活”这个世界首届休闲博览会的主题,正逐渐被人们接受。今年黄金周报道,有多家媒体从“小”处入手“深”处开掘,追踪普通老百姓的吃、住、行,透视千家万户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揭示黄金周的发展趋势。《人民铁道报》推出的深度报道《休闲大众化时代呼唤铁路新思维》,以独到的见解,剖析了铁路在黄金周休闲大众化时代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新思路,许多读者反映该文有深度。
不可否认,综观整体黄金周新闻报道,浅显、零碎的一般化报道,还大量充斥着许多媒体的版面和屏幕,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远;二是浅;三是慢。
“远”,是指离老百姓生活远。记者对老百姓有何需求浑然不知,而是走马观花,写出应时应景的报道,空洞无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时尚观念的不断强化,过去不太重视过“城里”节的农村,如今也过起了黄金周,“休闲一把”,农民纷纷走出家门去见世面看世界,而不少媒体对他们的追求和需求关注远远不够。
“浅”,是指报道表象化,套路老,没深度。有些报道几年一贯制,除了时间变了,报道的形式与内容几乎一个样,像客流量创新记录,销售创新水平,服务上新台阶等报道屡见不鲜,看不到表现在游客身上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气息。
“慢”,是指报道缺乏预见性,信息滞后。如面对日渐兴起的探险游,虽然在出险后媒体都及时地从救险的角度报道情况,但没能从“望者”角度预先在安全旅游方面给予游客必要的提示,这应该是一个缺陷。
改进假日报道 推动“假日经济”发展
如何改进新闻报道,提高黄金周报道的“含金量”,成为“假日经济”的助推器。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近”。记者要眼睛“向下”,镜头对准群众。心近才能身近,才能发现细节体察民情,了解老百姓在黄金周出游的种种甘苦与无奈,写出为老百姓所思所想的好新闻。
《北京晚报》在“五一”前刊登了《黄金周警察盯得紧,贼打时间差进京》,反响不错,让很多市民提高警惕,加强了防范。《北京青年报》刊登的《气象热线成为旅游指南》以小见大,有情有景,既贴近百姓生活,又有较强思想性。记者能从老掉牙的“警察抓小偷”故事中,挖出既有可读性又有服务性的新闻,和他们心里装着百姓,深入细致的采访分不开。
其次,要“深”。记者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深”不见得“大”,许多有分量的报道往往是小中见大。新华社记者丁锡国、赵仁伟采写的《黄金周改变了中国人生活方式》,通过描述一位普通的煤矿工人秦鹏远携妻带子,到南京、扬州二日游的经过,把一个小家发生的变化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最后经过专家学者分析点评,使读者感受到黄金周在变,人民生活在变,国家在变,越变越好。切入点巧,立意深,感染力强。
第三,要“快”。关系到游客衣、食、住、行、玩等方面供需信息的报道,要与交通、旅游部门配合,及早策划,必要时发预告式信息。每到黄金周,热门车次和航班一票难求。为缓解压力,交通部门每年都会根据客流变化增开临时客车和航班,对此,媒体如果及时报道,将大大方便旅客出行,反之则可能造成运力浪费。
(三)假日旅游带动零售业的发展。厦门、泉州等地大型商场销售平均增幅约42%以上,客流量比平日成倍增长,其中一半顾客是来闽旅游的外地人。1999年全国的社会零售总额比1998年增长6%,但接节假日的销售却增长了70%。这就表明,假日旅游带动旅游消费已趋明朗化,消费者正在逐渐形成假日消费的习惯。因此,假日商场的火爆可以说是假日旅游推动零售业追上国际潮流的表现。
(四)假日旅游带动餐饮的发展。五一到我省旅游的人数320万人次。这么多认得吃喝必然给饮食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假如按40元/人天的标准计算,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数目。无论是五一、十一,还是元旦春节,许多城市、许多景点,出现人流如潮、、疯狂热卖的火爆场面,不少洒楼、餐馆、快餐店要排队预约。而且,游人在饮食过程中,还可领略全省各地的饮食文化。
(五)假日旅游带动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假日旅游的启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镇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向休闲娱乐转变。休闲娱乐不仅让游客参与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活动,体验其中的知识与乐趣,而且以休闲娱乐为载体,将休闲文化、体育运动等形式与游乐主题融为一体,使娱变得丰富多彩,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愿望。调查显示,节假日50%的人考虑外出旅游,在外出旅游的人群中,64.8%参与人休闲娱乐。
虽然假日旅游火爆,但是由于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性强,因此,假日旅游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通知放假时间太迟;
(2)受到旅游交通的制约;
炎炎夏日,酷暑难熬,各大中小学校早已放假。在众多的学生中,他们为了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纷纷去各地、各处游览观光,以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拓宽自己的眼界。因此,笔者来到省旅局,对我省假日旅游做了详细的调查:
去年以来,新的休假制度形成的春节、 “十一”、“五一”三个假日旅游“黄金周”,极大地刺激了人民群众的旅游热情,国内旅游空前火爆,自去年国庆至今年春节、“五一”,接连出现了公众旅游消费热的几个。假日旅游有力推动了我省旅游业及铁道、交通、民航和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增加了财政收入,满足了公众的旅游需求,丰富了节假日生活,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繁荣地方经济,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受到全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关注。 假日旅游带动假日经济大发展,其主要表现在:
(一)假日旅游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五一”期间全省共接待中外游客3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亿元人民币,日均近亿元,比去年国庆增长12%。全省各地的热点旅游区再度火爆,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厦门共接待海外游客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亿;去年刚刚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武夷山市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000多万元,均创历史最高记录。“五一”期间,适逢湄洲岛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七天时间上岛人数达1万人次。三明市有卖票的4个景点共接待26.万人次,较去年比增200%,收入5350元人民币,比增215%。过去属温冷地区的连城冠豸山接待万多人次。由于假日旅游的迅速升温,旅行社生意红火,各地宾馆饭店频频告急。
(二)假日旅游带动民航交通业的发展。“五一”期间,厦门机场进出港1143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6%;飞行航班83次,其中增加航班14次。武夷山机场起降航班达170架次。月日,进出福州长乐国际飞机乘飞机出游人数达4900人。从月日开始进出福建的各趟旅游专列整天持续高峰,日均到发客流量达万余人,超过春运,全省增开了30多对旅游专列。福州、厦门、泉州始发的中短程旅游列车趟趟爆满,其中观光游客占80%以上。福州至武夷山的“武夷之列”专列在原有基础上又加挂四节车厢,仍超员30%。节假日期间,厦门火车站发送旅客7129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7.85%。公路客运也不逊色,如厦门特运总公司节日客运量达11306人次。据测算,交通费在旅游花费中所占比例最高可以达到70%以上,铁路、民航、公路以及水运已成为假日旅游最大的受益者。
(三)假日旅游带动零售业的发展。厦门、泉州等地大型商场销售平均增幅约42%以上,客流量比平日成倍增长,其中一半顾客是来闽旅游的外地人。199年全国的社会零售总额比199年增长6%,但接节假日的销售却增长了70%。这就表明,假日旅游带动旅游消费已趋明朗化,消费者正在逐渐形成假日消费的习惯。因此,假日商场的火爆可以说是假日旅游推动零售业追上国际潮流的表现。
(四)假日旅游带动餐饮的发展。“五一”到我省旅游的人数320万人次。这么多认得吃喝必然给饮食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假如按40元/人天的标准计算,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数目。无论是“五一”、“十一”,还是元旦春节,许多城市、许多景点,出现人流如潮、、疯狂热卖的火爆场面,不少洒楼、餐馆、快餐店要排队预约。而且,游人在饮食过程中,还可领略全省各地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假日经济 发展 可持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双休日的试行后,决定增加广大劳动者的休闲时间。假日经济是伴随着我国第一个“黄金周”而出现的。 在旅游管理部门的心中,这是一个难得的赚钱机会;在广大老百姓心中,这是一个难得的旅游休闲的假期。所以在前几个五一黄金周到来之际,没有做好任何物质准备的旅游管理部门和没有做好任何心理准备的广大消费者“一拥而上”,造成了公园、景点、名胜古迹“人满为患”,名山、秀水、风景名胜“怨声载道”,交通、住宿、旅行社“异常爆满”,美好的时光却没有美好的享受。接下来几个黄金周,成熟的广大消费者采取了既要玩好又要休息好的方式,有意识地安排好了时间,因此整个“黄金周”无论各相关部门还是广大消费者均过得有条不紊,皆大欢喜。“黄金周”假日经济推动了我国旅游业以及铁道、交通、民航、城市出租车和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内需,增加了财政收入,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丰富了节日生活,对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欢迎,繁荣了地方经济,促进了资源优势向产业化优势的转化以及一些地区特色经济的形成。
一、关于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是人们利用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其产业体系的涵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了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除作为假日经济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外,商业、餐饮业、娱乐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影视业、展览业、广告业,甚至彩票都是假日经济的一部分。严格地说,假日经济并不是一个经济学名词,但面对这一客观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人们将假日经济定义为:人们利用假日集中购物、旅游等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增加、市场繁荣、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经济模式。正确理解这一概念必须认识到,假日经济不能单纯理解为节日经济,更不仅仅是旅游经济,它包括旅游、休闲、娱乐三种形式,涉及到商品消费、旅游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三个领域。从更高的程度上讲,它作为一种休闲消费,既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又是劳动力价值的提升。
二、假日经济的发展趋势
休闲产业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它发端于欧美,19世纪中叶初露端倪,20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休闲相关的产业应运而生。休闲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形成的休闲产业正快速地向我们走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就可比性来讲,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及社会文明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但我们决不应该因此而忽视对这方面的了解与研究。从“黄金周”人们外出休闲度假的火爆,足以说明我国的经济基础和人民的意愿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旅游业总产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4%,旅游消费将占总消费的6.79%,旅游投资将占投资总额的8.16%,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据国家旅游局预测,202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33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总产值的8%,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由此可见,我国的休闲产业和假日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和潜力。
三、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加大公共投资政策力度对发展假日经济的效应分析
首先,增加公共投资属于“汲水”政策,可以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财政资金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加大公共投资政策国度可以衽消费与投资的双向启动,刺激假日经济的繁荣。通过基建项目建设不仅可以吸纳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需求,为假日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同时能够迅速增加投资规模,直接扩大社会投资需求,刺激经济增长,改善基础设施的薄弱和滞后状况,为发展假日经济提供良好的配套设施及服务支撑。其次,政府支出的增加和公共工程的举办有利于扩大财政政策带动民间投资方面的行政效应。由于基础设施项目一般属于资本密集型,政府财政资金有限,可以运用财政贴息、政府控股和参股、财政担保等手段,通过出让基建项目的经营权,充分调动、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参与投资,从而扩大投资需求,为增加就业和个人收入、最终扩大消费支出提供条件。再次,通过加强公共投资政策与货币金融政策工具的配合,提供信贷支持,引导假日经济的发展方向。银行在促进旅游、婚庆、购物消费的同时,注重扶持与假日经济休戚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如市政建设、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将为“假日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不断提供金融支持,也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提供现实基础,有利于实现公共投资政策的扩散效应。当然,加大公共投资政策力度也会给假日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比如:公共投资的资金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消费支出,减少对假日经济的消费需求。
2、做好每个假日的旅游经济。
假日旅游是假日经济的主体,它包括假日旅游资源开发,假日旅游产品开发两个主要方面,假日旅游资源开发有长途旅游和短途出游两个方面,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假日旅游心理的成熟,利用普通假日进行短途旅游将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首选,因而开发日常假日的短途旅游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假日旅游产品必须有它的突出主题,它是旅游产品的灵魂,要以旅游者最大的满意度为服务的最高质量目标,因而必须采用多种活动组合来丰富旅游的内容,并从多个不同的活动中调动、调节,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不同需求,使旅游者得到最大的享受。
3、建立完善、协调、成熟、有序的假日旅游市场体系。
假日旅游是假日经济的主角,研究假日经济必须研究假日旅游。我国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如何发展现有旅游资源,开发更多的新型旅游资源是全社会应该共同关心的问题。旅游是一个综合产业,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密切相关,涉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至今我国政府还没有一个旅游管理的权利部门,国家旅游局及各下属旅游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职权范围只局限在旅游组织的范围内,而与之相关联的交通、景点、风景名胜全都分属于交通、铁道、民航、园林局、文物局的管辖范围之内,这就很难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步伐;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市场得不到有效调节,严重阻碍了我国假日旅游市场的形成,制约了假日经济的良好发展。
假日经济的出现对于我国长期疲软的消费市场产生了无可比拟的拉动作用。只有合理调整假期,调节市场,充分发挥现有休闲设施和交通运输的作用,使休闲行业与其他行业的配置更加合理,才能使假日经济这一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更好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不知哪位“有关专家”突发灵感,一下子憋出这么个新名词来。那些爱凑热闹的记者们紧跟着一炒,“假日经济”迅速成为继“知识经济”、“眼球经济”以及“新经济”之后的又一个热得发烫的流行词。 由于“假日经济”函盖了旅游、娱乐、购物、餐饮等消费行为,所以,“假日经济”也是千禧年的一个时尚代名词。每逢假日,人们最流行的问候语便是:“准备到哪里去‘假日经济’?”
假日,一个多么美好的词汇,它常常是和阳光,沙滩联系在一起的,让人会浮想联翩到《罗马假日》式的浪漫、《悠长假期》式的温馨……然而,当“假日”成为“经济”,假日所特有的内涵――比如浪漫、轻松、悠闲、舒适、安详、宁静、温馨,便可能会被“经济”给异化为春运期间的“民工潮”,这包括排队的麻烦、塞车的烦恼、拥挤的紧张、上气不接下气的疲惫、上呼吸道感染的痛苦――当“假日”成为“经济”,假日的意义便可能会被“经济”给扭曲――商店变成了彩票发售站、饭店变成了菜市场、鸽子广场变成了停车场、海滨泳场变成了澡堂子、名胜风景区变成了了垃圾站……享受也因此而沦为受罪,所以我想说:“假日经济”饶了我吧!
所谓“假日经济”,只不过是人们的消费时间发生了变化,而人们的“经济”(可支配收入)是相对固定的,每月就那么几个钱,如果集中在假日消费之后,平时就得精打细算了――我在“五一”黄金周买了一匹空调,那么,在“十一”黄金周我就不可能再买一匹空调了,怎么能靠一个名词来判断消费、拉动内需呢?
倒是有些商家搭乘"假日经济"的快车疯狂地涨价,甚至连公共厕所的收费标准也会上浮20%。你可能不服气,但那位收费的老太太则理直气壮:“‘假日经济’嘛!”我想,“假日经济”就像当年的“红茶菌热”、“君子兰热”、“呼啦圈热”一样,是一种虚脱的时尚,疯狂而又无意义。
与“假日经济”理论一脉相承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还提出一个“后小康”概念,即:“今天有一套两居室或三居室,家里有冰箱彩电叫小康,5年以后家里有小汽车叫小康,再过5年,就得有第二套住宅才叫小康了。”我不知道厉教授现在有几套住宅,也不知道厉教授究竟是算“小康”、“后小康”还是“后后小康”,但据我所知,中国的土地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现在农民申请盖房子,也是有政策严格控制的,你再有钱,政府也不会给你批那么多块宅基地。如果真的兴起“第二套住宅”,房子往哪儿盖?厉教授指出:“比如,海南这个地方就很适宜招纳全国的人去购置第二套住宅,不要那么豪华,就是用来度假的。这样一来,整个经济就变了,消费也发生变化了。基于这一点,我觉得,有必要将观光旅游提升到休闲度假这一层面,如果能够把旅游景点建成休闲度假区,对经济的作用就不一样了,这比单纯搞旅游更可以增加经济收入。现在一年的假日不少,而且带薪假日也在鼓励之中,放暑假的时候大批的人到外地休闲度假去,住两个月,在那购物休闲,你看当地经济起不起变化?单纯搞旅游不会有休闲度假的乘数效应大。所以第二套住宅的概念,很大程度是基于休闲度假所产生的需求……”但问题是,即使厉教授慷慨地借给我100万,让我到博鳌买一套“第二套住宅”,我也不可能“元旦”去博鳌,“五一”去博鳌,“国庆节”还去博鳌呀!我还想去哈尔滨或者吐鲁番呢!是不是应该向厉教授再借上几百万,购买“第三套住宅”、“第四套住宅”呢?
当那些哗众取宠的有关专家无限风光地坐在镁光灯闪烁的各种“论坛”上鼓吹“假日经济”、夸大居民消费能力的时候,可能忘了中国目前尚有那么多下岗职工,他们的“假日”一放就是好几年,可是拿什么去“经济”呀?因此,我建议那些“有关专家”倒不妨出个主意,让咱们的下岗职工少一些“假日”、多一些“经济”。
从“假日经济”到“第二套住宅”,充分暴露出经济学界当前存在的一种不良倾向,即:“”式的思维,“娱乐圈”式的作秀。我们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我们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希望,但是作为经济学家,正确的态度还是应该多调查、多读书、多思考,然后以自己的理性和建设性表示“谨慎的乐观”。我们的国家现在不需要盲目的乐观,――事实上,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常常是超越经济学家们的想象力的。在十分薄弱的理论基础上制造“假日经济”、“第二套住宅”之类的新概念来促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不但无聊,而且显得十分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