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拉面小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人才培养;技能技术;成果
一、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及成果
(一)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建立
职业学校以就业作为生命线,其人才培养方案要紧紧围绕应用性教学开展工作,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育职业技能为目的的职业教育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目前,我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育部发【2009】2号)文件精神,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兄弟职校的帮助下,以培养和造就具有特色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解决社会市场所急需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紧紧抓住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脉搏,认真进行社会需求调研和分析,由教务处牵头,在各教学部的积极配合下,基本建立了我校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即《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双师型”教师发展,采取定期培训、职称转聘考试,鼓励教师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提升实践操作的水平,促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文化基础教育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现代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目标,我校作为示范型中职学校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寻求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最佳接轨点,这就要求我校人才培育要面向市场,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型技能型人才。扎实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文化基础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是否就业,也关系到学生就业的质量的高低、潜能开发以及终身发展的问题。我校自2013年建校以来,就积极探索中职学生发展实际,针对我校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文化基础知识衔接困难、思维能力僵化等问题,制定文化基础课教师专项培训,帮助文化基础课教师了解学生现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根据中职生状况,改革完善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使文化基础课教学更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学生在文化基础课上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力争逐步培育一批具有科学文化素养、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职业变化的新时代中职学生,力争让学生掌握牢固的文化基础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实习实训场地建设逐步完善,技能技术课开设得以加强
职业教育属于技术应用型教育,为使我校能走在职业教育前列,提升学生职业技术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业实践操作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我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实训教学,开设技能技术课程,提升教学水平和效果,帮助学生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对实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校加紧完善实训场地建设,立足本校实际,确立实训教学培养的目标和定位,突出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从业能力的培养;根据实训要求配置新的设备,完成实训场地的建设,如木工车间、物流车间、藏药制药车间、缝纫车间等;加强校企合作,帮助学生走向实训岗位,实行顶岗实习,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加深了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企业技术应用的过程和生产、管理运行,积累丰富的经验,提高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我校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需进一步理顺
目前,我校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专业技术和技能不强,教学管理难度较大,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理顺。
建校伊始,我校语文、数学、藏文、英语等文化基础课教师相对充分,建筑类、加工类、财经类、医药类、资源类、旅游类等相关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文化基础课教师临时带专业技能课的情况较为普遍,教师跨科目、跨年级、跨专业的情况非常多,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教学效果不明显。况且现有教师来源主要是各普通中小学调入和公开招考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大多数从普校调入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没有转变,不能及时走出传统普校教学管理的模式,教育教学观念不能较好由中小学教育转变到职业教育。应届大学毕业生缺乏教育教学经验,缺乏对现代职业教育趋势的了解和驾驶现代职业教学管理的能力。针对此类现象,学校组织多次转岗培训,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达不到职业的要求,甚至很多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发生严重断层,加上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不求进取,缺乏冲劲,不肯动脑筋,不善于探索和总结,教学管理缺乏助推器,教学管理难度大,致使很多教学管理仍属纸上谈兵,不能反映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和时代气息,成为严重制约我校教学管理创新的瓶颈。
(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我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目前还不完善,跟我校当前对职业教育把握度不够,职业教育经验不足、水平有限有一定关系,致使我校管理制度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不能够实施精细化管理。我校要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的潜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优化教育资源,注重管理过程,规范管理制度,使学校全面、和谐、稳步快速发展。创新学校教学管理体制,推进工学结合、产教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彰显学校管理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
(三)校本教材的开发需进一步加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有序推进我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近几年自治区教育厅关于中职毕业生参加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职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应届普通中职毕业生可以兼报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职,学生自愿选择,对口高职考试时间与普通高考分离,实行单考单招,对口高职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政治、专业综合4门。因此,虽说“就业是生命线”,但中职学生参加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职也是一条出路,不排除部分优秀学生有升学的希望和到更高学府深造的可能。因此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四)项目化教学模式需认真落实和推广。
主要院系:音乐、美术、设计、戏剧、舞蹈、新媒体、艺术教育、动漫学院、流行音乐、文化管理、戏曲等。
知名校友:刘云智、李霞、唐建平、赵聪、董瑶、贾涤非、张梦、王晓燕、张彤、毕铭鑫、金仁顺、张凯丽、丁海峰、李宁、张凯、罗景文、梁博、金志文等。
吉林艺术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46年的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1958年组建吉林艺术专科学校,此后又先后合并吉林省文化干部学校、吉林省艺术学校、吉林省歌舞剧院附设的音乐舞蹈学校、吉林市艺术学校、长春电影制片厂附属长春电影学院等各具特色的艺术院校,形成了培养多种艺术人才的综合性办学格局,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改称“吉林艺术学院”。1995年,吉林艺术学院成为吉林省首批拥有省重点学科的院校,2000年吉林省戏曲学校并入吉林艺术学院,逐步确立了其东北地区艺术教育的优势地位。目前,学院拥有表演、造型、综合、城市艺术四个校区,开办三十八个本科专业。学院以艺术节和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载体,每年不间断地举办音乐会、设计作品展、绘画展、话剧小品、舞蹈专场等活动近千余场,所以,能到吉林艺术学院就读是很多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
白山巍巍,吉艺精神源远流长;松水泱泱,吉艺学子桃李芬芳。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载薪火传承;七十年春华秋实,七十载弦歌不辍,今年9月22日,吉林艺术学院迎来建校七十周年华诞。校庆标志的内涵取自孔子《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汉字“心”与阿拉伯数字“70”的融合象征着学院创新求真的向学之心、立德树人的向善之心、追求卓越的向上之心。
吉艺青春,于细节处窥见无与伦比的美
我从小就不喜欢数字,我可以信手拈来一句美丽的歌词或者诗句来表达我的心情,却不能用勾股定理论证眼泪落下的速度以及笑容绽开的弧度。所以,来到吉艺,我不曾丈量过脚下台阶的长度,也没有计算过青春从开始到落幕究竟有多远的距离。
似乎人总是不擅长记住一些微小的事情,而在我的生命中又有多少美好的小事被我错过了呢?比如,在吉艺学习生活快四年了,我不曾知道自由大路校区楼门口有二十四棵大树,记不得它们在夏季被晚风吹得沙沙作响的声音;我不曾知道音乐学院从一楼到顶楼有九十五节楼梯,尽管我那么多次拾阶而上;我不曾知道圆厅的楼顶有二百三十四块玻璃,虽然我在刚入学时觉得那里很有艺术感,用手机和相机拍过很多次;我不曾知道造型校区喷泉上方有九百二十四根金属管,尽管我常常吐槽这个喷泉不够气派;我不曾知道戏剧影视学院到舞蹈学院门口的地上有一千四百四十六块盲道砖,其中有十块已经有了裂痕;我也不知道有多少次在午夜结束工作室的工作匆匆离开大厅时,瞥到保安大叔们或站或坐的身影,我从未试图与他们攀谈过,自然不会知道保安王叔已经在吉艺工作了十二年,不会知道二食堂拉面的小哥可以把面拉成头发丝那么细穿过针眼,也不会知道后门那家理发店已经开了十三年……已经到了该告别的时候,我却突然很想重新认识这里的一切。吉艺,此时此刻,我想像初次见面一样轻声地问你的名字,想像一位阔别多年后再次重逢的朋友那样问你好不好,想用我那蹩脚的数学知识仔细地算一算我们之间究竟错过了多少美妙的故事……
吉艺,我把四年青春交给了你,把我的喜悦和痛苦交给了你,把我每一次手足无措、每一次疲惫不堪以及从不轻易示人的狼狈全部展现给了你,却在离开时,才想起我还没有好好地认识过你。请时间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吧,让我能够与你完成从相遇到告别应该做的事,让我们好好地认识一下彼此,然后以告别作为你我新的开始。
聚四海之情,汇青春之义
@朝闻道:我从南方来,在吉艺已经三年了,我逐渐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逐渐习惯了这里平凡的一点一滴。在这段时间里,我爱上了食堂二楼白纱窗上婆娑摇曳的树影,看着树叶冒出嫩芽,变得苍翠欲滴,转眼金黄灿烂一树繁华,然后不知不觉间又凋落飘零,一地哀伤。三个四季轮回,这里的一切仿佛在不断地变化着,却又不曾改变。随着毕业的即将到来,我对这个地方的眷恋之情也越发浓烈,或许真的到毕业那天,我的内心会有更多的伤感和不舍。现在,我只能希望自己能够更好地把握剩下的大学时光,也请毕业的学姐学长们各自珍重。
@对方正在输入:吉艺有曾经悉心教诲并帮助过我们的老师,有我们青春不老的神话。毕业后,我很怀念在吉艺的时光,星光闪耀的音乐厅、单纯质朴的舍友、美丽宁静的校园……每当我看到教学楼外墙上“吉林艺术学院创建于1949”这几个大字时,我的记忆便定格在那个久远的时空里。无论毕业以后我们去哪、在干什么,无论何时想起,我们留在吉艺的青春印记总是那么清晰可见,美得让人想落泪。
@邢五仁:七十岁对于一个人来说已是暮年,七十载光阴对于一所大学来讲正值青春。吉艺,愿你辉煌永驻,情义长留,岁月行进,经典依旧!
@家里有颗星:话说母校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我们可以随便吐槽,却不能容忍别人说一句不好的话,这里或许是我们在上学期间不爱待而毕业以后总想走进去再看看的地方。有时候我很羡慕别人的大学有多大、多气派,但转念一想,那些并不属于我。所以,在我心里,能成为吉艺的一份子我感到很骄傲,也很自豪。我是2015级戏曲编导专业的学生,这个专业是吉艺新开设的,它的历史将由我和我的同学们共同书写。今年是母校七十周华诞,我希望吉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