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匠精神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匠精神,英文是Craftsman’sspirit,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0提高到1,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来源:文章屋网 )
什么是工匠精神?通常把它解释为一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耐心专注、敬业乐业的工作态度。然而精神只是人的认知的结果,一个人呈现出什么精神,和他的认知风格及认知水平密切相关。工匠精神的形成,需要的是一种基于物品的认知风格,以及对物品制作的兴趣。真正的工匠,他们可能不具备在纯粹符号层面理解复杂公式和原理的兴趣与能力,但他们对世界上的各种物品有着极大的兴趣,对物品之间的细微差异有着极大的辨识能力,能够在与物品的直接接触中凭借经验产生出奇妙的构想并制作出新的物品。只有在这种认知风格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对我国来说其实一点也不陌生,它渊远流长,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工匠史的国家,无数技艺精湛的工匠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令世界惊叹的杰作,如四大发明、秦始皇兵马俑等等。有些作品至今还是世界之谜。那么,我国的工匠精神是如何逐渐丢失,甚至到了今天几乎殆尽的程度的?其原因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第一个原因是对西方科学文化的片面理解。这是认知的原因。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西方眼花缭乱的工业成就,使国人睁开了重新审视世界的眼睛。然而当我们在积极引进西方工业成就的同时,往往把这些成就简单地归结为西方自然科学的进步,却没有看到他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即技术。科学与技术本是一对孪生兄弟,只有在技术的支撑下,科学才可能真正造福于人类,就是科学研究本身也需要技术支持。但在这对关系中我们往往忘了后者。而技术中,也是既有理论的成分,也有工匠的成分,技术绝非科学简单应用的结果;技术中如果完全排除工匠因素,把产品的质量完全系于机器设备,那么这种工业就只能生产出常规水平的产品。我国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比如许多制造企业竟然宣称:职校生的专业能力是完全不重要的,他们只要听话、能吃苦就行!德国如果也是这样看待技术工人的素质,那么他们就完全没有必要采取双元制模式。
对西方科学文化的这种片面理解,直接导致了我国科学主义的教育模式,从而在教育层面导致了工匠精神的逐渐丧失。这种科学主义的教育模式表现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中,科学课程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而且科学课程的教学,也往往只重公式演算,而不重实验操作和技术应用。伴随儿童成长过程的几乎全是文字、公式,他们极少有机会从事制作活动。这种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对具体物品兴趣的缺失,并阻碍了他们基于物品的认知能力的发育。他们的认知能力被牢牢地圈定在了与现实世界相割裂的文字和公式中。
第二个原因是企业运行模式。这是机制的原因。经过多次经融危机的冲击后,发达国家重新意识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而通过对制造业发达国家的分析,人们重新意识到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我国对工匠精神培育的呼吁也正是基于这一大背景。然而在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上,我们似乎正在缘木求鱼。因为许多批评把问题的原因指向工匠,似乎是因为技术工人们缺乏工匠精神,才导致了我们产品质量的低下。这种批评对技术工人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无一不是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其经济强国的地位都和其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德、日等国广大从业者的人生信条。工匠精神不仅是劳动者的职业准则,更是政府、企业的金色名片,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保持长盛不衰的源源动力。对于如今正从“制造大省”迈向“智造大省”的江苏来说,进一步发扬光大工匠精神,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
弘扬工匠精神,助力“江苏创造”向“江苏智造”转变。从一定意义上讲,“人”尤其是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才是做出好产品的最关键因素。只有大批工匠涌现,成为支撑“江苏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生力军,为社会奉献出精准的企划、精湛的技术、精益的制造、精致的品质、精诚的服务,才能推动我省成为制造业强省、打造更多质量过硬的“江苏品牌”、形成高端制造竞争优势,让新江苏建设再上新台阶。
弘扬工匠精神,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国内市场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不适应,中低端产品多,优质高端产品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上是要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尤其需要“工匠精神”。因此,江苏应将“工匠精神”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新动能”,弘扬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和精神,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优化,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跃上中高端。
弘扬工匠精神,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前,创业创新亟待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鼓励不同的社会群体靠技能工作、凭本事吃饭。江苏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将工匠精神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起来,使工匠精神成为人民创业创新的价值追求。各地方、各单位应该多措并举,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职业技能人才队伍。
工匠精神的发扬光大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推动企业家追求卓越、生产者耐心坚守、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培育职业精神外,还需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用规则制度引导人们的行为,需要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
让工匠精神入脑入心。全省各地都有坚持贯彻工匠精神的出色企业及优秀员工,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精耕细作、造福社会。应大力将这些人的事迹推介出去,更多地向公众传递工匠精神、讲述工匠故事、表达工匠情怀,使工匠精神在全省各地蔚然成风,让“工匠精神”引领“江苏创造”。这就要求我们宣传文化部门身先士卒,学习工匠的务实与敬业精神,培养和增强自身的看齐意识,脚踏实地践行工匠精神。要实在“学”,要对照“做”,真正把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贯彻在宣扬传播的细微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孜孜不倦、久久为功,确保“工匠精神”真正在全社会弘扬开来、落地生根。
使工匠精神成为规制。再好的财富也要靠人来传承,再好的精神也要靠人来弘扬。发扬光大工匠精神,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正确引导人们的行为,发挥好工匠人才的作用。通过采取一系列制度性措施,引导培育江苏人精益求精的行为习惯,形成体现工匠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一整套工匠制度,并体现到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市场准入、质量监管以及专利保护等各个方面,使精益求精者得到应有回报,让违法违规者受到严厉惩罚。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这一概念首次正式提出。《咬文嚼字》杂志“2016年十大流行语”中对“工匠精神”如此表述:“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开来,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随后,不仅制造行业,各行各业都提倡“工匠精神”。于是,使用范围扩展,任何行业、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称“工匠精神”。它是对自己的工作和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工匠精神”也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是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心态的一种整体性提升。
我国出版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思想阵地,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责任编辑在生产精神文化产品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责任编辑专门负责对拟出版的作品内容进行全面审核和加工整理,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符合出版要求。《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九条规定:责任编辑除负责初审工作外,还要负责稿件的编辑加工整理和付印样的通读工作,使稿件的内容更完善,体例更严谨,材料更准确,语言文字更通达,逻辑更严密,消除一般技术性差错,防止出现原则性错误;并负责对编辑、设计、排版、校对、印刷等出版环节的质量进行监督。其中初审的职责为:在审读全部稿件的基础上,主要负责从R档慕嵌榷愿寮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学术价值进行审查,把好政治观、知识观、文字观。要写好初审报告,并对稿件提出取舍意见和修改建议。那么,什么是责任编辑的工匠精神,我们应当如何践行,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责任编辑的工匠精神核心就是精益求精,认真做好每一本书。“打铁还需自身硬”,从职业责任角度来讲,责任编辑必须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深厚的理论功底,良好的职业操守,始终坚持制作优质文化产品,弘扬传播正能量;从业务技能角度来讲,责任编辑在图书出版各个环节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扮演好不同的角色,要做好选题策划过程中的“市场调研员”、组稿审读过程中的“谈判专家”、编辑加工过程中的“行业专家”、装帧设计过程中的“挑剔读者”、发行营销阶段的“销售专家”。
责任编辑的工匠精神主题就是不甘平庸、锐意创新的精品意识。保证品质是图书出版的基本要求,不断创新是图书出版的永恒追求。这需要责任编辑的“匠心独运”,努力打造和寻找每本书的高品质和新亮点。从选题立意到书名策划,从思想内容到理论观点,从语言文字到装帧设计等等,无一不需要创新,每一本新书都应该具有独特的新意和亮点。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更要求具有文化创意的意识和能力,要熟悉“互联网+”图书的商业开发与市场运作规律,还要同时具备互联网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的工匠精神品格就是执着坚守、无私奉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业和出版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出版行业在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行业环境和从业者的职业心态也在发生变化。责任编辑应当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尽管在工作中对每一部作品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处理书稿编校中的各种问题,考虑装帧设计、工艺用料,制定市场营销计划等等,但这一切都是在为能做一部好书默默的付出,这也是责任编辑的社会责任和职业使命。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在2016年第17届中国编辑学会年会的发言中提到:所谓“工匠精神”,其实有多种解释,但在编辑出版界至少包含这么一种内涵,就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文化兴趣,选定一两个编辑领域或编辑业务方向,然后一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做下去,甚至用一生的心血做下去。策划好每一个选题,物色好每一位作者,加工好每一部书稿,杜绝一丝一毫的差错,始终追求精品的高目标。要使得这种追求和努力,渗入到我们的血脉,成为一种习惯和品格。
参考文献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这是因为,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工匠们不跟别人较劲,而是跟自己较劲。
工匠精神的内涵: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3.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不会停止追求,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4.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运用方向】
1. 精益求精。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去追求完美和极致,作为中学生,对我们从事的学习也要求精,不能浅尝辄止,对所学知识一定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 细节决定成败。工匠们在细节上反复打磨,对我们的学生生活也有借鉴意义,因为一个细节往往就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和修养,往往又是一件事情成败的关键。所谓“小处不可随便”即为此理。
3. 脚踏实地,严谨不苟。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要严谨有致,在通往成功和胜利的大路上,没有捷径可循,只有老老实实,严谨不苟,脚踏实地,才有希望到达成功的彼岸和胜利的顶峰。
4. 持之以恒不懈怠。无可否认,我们青年人并不缺乏激情,但缺少的是坚持,是耐心。只有持之以恒,不松懈,不气馁,我们才能做好每一件事,工匠精神也强调了这一点。
5. 敬业与尽责。对中学生而言,敬业就是尽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知识,去加强修养,培养自己对现在所从事的工作的责任感,而我们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学习,搞好我们的学习,就是敬业的表现。
6. 跟自己较劲。生活中,我们因为各种各样的不如意,不断地与别人较劲。其实,与别人较劲是逃避责任的表现,只有与自己较劲,才能不断地取得成绩,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不断地进步。
【适用话题】
细节 精益求精 严谨
持之以恒 较劲 敬业
【写作片段】
1914年,在湖南一师求学,题写“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对联以自勉。这副对联强调了一个“恒”字,即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古代思想家荀况也说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些话都说明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许多成功的例子证明了这确是一条必由之路。大发明家爱迪生立志找到一种耐用电灯丝,他以极大的毅力和耐心,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发现了能燃烧1200小时的竹丝作灯丝。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少年时就立志摘下数学王冠的宝石――哥德巴赫猜想。他勤奋钻研,计算纸用了几麻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终于获得了重大成果。
不仅伟人大家对待工作和学习讲究持之以恒,当代产业工人们也追求持之以恒,他们就是工匠,他们严谨工作,一丝不苟,从不投机取巧,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反之,学习或工作上的浅尝辄止,永远不会带来成功,只能浪费时间,白花气力,到头来“空悲切”一场。这种一曝十寒的人,这山望着那山高,今天想当画家,明天想当音乐家,后天又想当军事家,最后只能当呆在家里空发议论的“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