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风险控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竞争也日益加剧,财务风险控制作为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时期,医院应当全面认识财务风险,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是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医院财务风险指的是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医院的财务收益和预算收益发生偏离,最终使得医院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医院财务活动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起财务风险,影响医院的经营业绩。
一、财务风险类型
医院的财务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一)外部风险
主要有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虽然独立于医院之外,但是它们的变化是医院无法改变也无法预测的,是系统性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越来越重视民生,当前,国家和政府把卫生事业建设的重点都集中到了农村和社区建设上,不断下调药品价格,使得医院的盈利越来越少。其次,几乎每个医院都存在着医保费用拨款欠费造成的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财务风险。最后,卫生部强调,对急诊抢救患者须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坚决杜绝见死不救行为,强调先救人后收费行为,这使得医院急救欠费问题更加严重,另外,绿色通道等政策的实施以及医院人道主义宗旨使得医院坏账居高不下。
市场风险主要是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药品价格不断上升,医院成本提高。现阶段,医院的服务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患者更加注重医疗服务的质量,给医院带来一定的风险。
社会方面的风险主要是由于新的疾病的出现引发的医院医疗服务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的风险。
(二)内部风险
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工作不到位,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固定资产利用率和配置率较低,增值盈利能力较差;医院债务比例较大,增大财务风险;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坏账水平较高;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失败;存货周转速度慢,资金短缺等。
二、内部风险产生原因
内部风险是由于医院自身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风险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医院属于特殊的公立性质,这导致很多医院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但是,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在医院由事业单位管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转变的过程中,这一缺陷完全暴露出来。另外,决策不科学导致了决策失误也会给医院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二)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筹资方面,医院盲目筹资,不重视资本结构,使得医院负债较多,风险增大,财务状况总体出现失衡的现象。投资方面,在购置固定资产等设备时,对市场了解不够,可行性分析不到位,使得设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资金浪费。运营方面,对应收账款追回力度不够,导致坏账增多。另外,由于医保拨付不到位给资金周转带来一定压力。
(三)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
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是影响医院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各类设备仪器及药品构成了医院的进价成本,很多医院只关注如何降低这些进价成本而忽视了储存成本,缺货成本,管理成本。由于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很多医院出现部分药品大量积压造成资金占用,药品无法及时变现,而部分药品因资金短缺面临缺货,资金利用率较低。
(四)资金管理不到位,预算管理不力
除了成本管理中体现出的资金利用率低的风险,很多医院在使用资金时缺乏计划和安排,资金闲置或资金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医院在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的情况下盲目购置专业设备,购入后设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设备闲置,这使得原本匮乏的资金更加紧张。大多数医院的预算编制工作脱离实际,缺乏对所需资金的有效预算,忽视了项目中对资金的具体需求,从而使得医院财务陷入困境。
三、加强医院财务风险控制
(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极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对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和警惕,有效控制风险,并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增强全员风险防范意识的同时也要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应有的作用,并且可以适当建立业绩考核机制,激励财务人员不断学习,保证财务工作有序进行。
(二)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增强资金的有效控制,适当减少债务筹资比例,降低医院风险。医院也可以寻求其他融资渠道,解决医院资金暂时性短缺等问题。加强应收账款监管力度,提高应收账款收回比例。如果需要购置专用设备,医院应当交由专业人员事前进行可行性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确保投资收益的提高。
(三)加强医院成本控制
医院在寻求降低进价成本的同时也要努力降低储存成本,管理成本及缺货成本,通过对每月药品的领用量制定合理的购入计划,在确保供应不间断的情况下降低综合成本。
(四)加强医院预算管理
医院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制预算方案,并严格按照该方案内容执行。医院还应当随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保证资金使用效率。另外编制预算时,医院可以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购置固定资产,保证资金投入的充分有效性。
除此之外,医院还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以满足患者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控制;内部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由于不同因素对事件的影响不同,所以导致事件的不确定结果,这就导致了风险的产生。不同人对于财务风险的认知层面不同,说法也不同,一般有两个层面:一是由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和个人主观的差异,进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收益的不确定,引发的微观经济风险。二是它也称为筹资风险,是指到期偿还不了债务的可能性,换言之,它是由于借债引发的,若无借债就不存在财务风险。我在此文中研究的是企业难以预测的外部环境、内部控制环境的不完善、企业经营的不确定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给企业最终带来可能的财务损失。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
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态度,控制得当的话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使企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若控制不当,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如何控制好财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财务风险控制,就是在利用相关的信息和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施加作用和影响,使企业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性
环境的多变性就像一把双刃剑,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伴随着风险隐患,企业管理重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中财务风险占很大一部分。财务风险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对企业的稳定、资金的安全性及获利有很大的作用。内部控制是一种为了实现控制目标由企业所有人执行的一系列过程。内部控制能适时反映企业的风险并相应地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可以促进企业的有效管理。企业的风险类型很多,财务风险是其中的一种,内部控制最终是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内部控制薄弱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大大增加,财务风险控制实质上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财务风险控制不好,意味着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的薄弱性。全面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使企业的经济活动能顺利进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好企业,预防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规划企业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的评价是以财务风险控制的好坏为依据,同时内部控制是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重点。
三、企业财务风险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如今的经济环境是多变的,包括产品更新的速度、市场的变化、国家政策、利率的变化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资金的运转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如今很多财务人员还是沿用传统模式来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对企业的风险财务控制没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知,只关心资金的投放与收回,对企业风险缺少实质认知和管理,忽略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薄弱的风险意识难以适应因素变化对企业造成的财务风险。
(二)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控制财务风险不是当它出现再采取措施,而是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或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很薄弱,每年虽然有几十万的会计人员,但是大多数专业素养都不高,企业管理者对这方面又不了解,财务风险是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无法消除但是可以预测,它本身就是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往往到来时就是致命一击。所以大多数企业开始都运营很大,突如其来的一场财务危机就导致破产。
(三)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
内部控制是企业采取的一种手段,为了能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可以根据考察内部控制机制来评价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对企业人员”权责利”的分配管理。它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良好的内部环境有利于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对控制风险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内部机制的不足让人笼统的把企业的规定规章等同于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人员的“权责利”分配不清,缺乏合适、完整、统一的体系,内部人员不恪守自己的职责,缩小了控制的范围,使效果大打折扣,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能够更好的控制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企业是经济环境中的主体,是我们可以看见和感知的,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正确认知是财务风险控制成功的先决条件。财务风险随时存在,企业必须有一定的风险意识,缺乏风险意识会直接导致企业管理机制出现漏洞,使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企业应该培养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定期让企业人员参加风险探讨会,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用实际案例来分析财务风险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培养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对风险的适应和处理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事前对财务风险的预防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研究与实践表明,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信息网和资源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它意味着企业风险管理已经成功一半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即在事前监控,使企业遭受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三)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高等学校的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多样,所凸显出来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明显。而探讨财务风险,如何防范财务风险成为高校财务人员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资金在营运过程中,由于主观上对结果预测不足或因自身难以承受的经济活动而导致的损失,或由于在经济运行中突然出现的政策变动、政治形势波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是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影响高校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银行利率的波动、激烈的社会竞争等等。
财务管理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可能为高校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高校面临某种威胁,因此财务管理系统必须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否则将直接威胁高校的发展。
2.高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面对高校的资金需求,管理人员没有做到精打细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只是一味的争取贷款以缓解暂时的资金困难。目前高校的负债率已超出了其自身的承受能力,过度的项目投资挤占了大量的现金资产,造成高校资产流动性差,不能维持合理的现金流量。这种情况如果频繁出现必将有损学校的信誉,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1]。
3.高校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形成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七章第五条指出:“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各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机制”。第六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用金融、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样,高校向金融机构贷款作为多渠道筹措资金的一种方式就有了法律基础,是政府允许的筹资渠道之一[2]。从高校扩招开始,金融机构对高校贷款的条件相对宽松,但是,高校的偿还能力监管不够,这必然导致高校贷款资金的大量沉淀,增加了高校的财务负担,加大了财务风险。
三、高校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风险防范工作也要从几个方面同时入手。
1.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预算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高校综合的、全面的管理。预算指标在高校中被视为强有力的硬约束指标,它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测算、论证、汇集,是高校实施管理和控制、考评和奖惩的科学依据。鉴于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执行的强制约束性以及与之配套的奖惩激励机制,其实施后,可以大大提升高校的管理层次,财务状况和持续发展能力。
2.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财务风险无处不在,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对资金筹措、营运资金、债务清偿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制度,加强风险预警和识别,及时评估、预防、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首先,高校财务人员要转变旧的资金使用观念,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对投资项目要做好可行性分析、研究,不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应以学校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做好投资计划。其次,综合考虑学校自身的情况,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资金市场利率走势和项目建设进度对资金的需求指定科学合理的贷款方案,不要盲目贷款,加大财务风险。最后,做好日常用款计划、贷款还款付息计划,合理安排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促进高校持续稳定发展[3]。
3.加强与高校管理相适应的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建设
高校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高校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高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风险自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自发的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高校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高校的风险管理水平。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高校带来财务风险,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加强科学决策、集体决策,摈弃经验决策、“拍脑门”决策等主观决策习好,降低财务决策风险。
4.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只有把高校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使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
另外,内部控制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因此,首先要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评估。
四、结论
高校在改革的浪潮中,接受着市场经济的洗礼,每一所高校都面临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考验,为此应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防范,最大地发挥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使高校资金步入良性循环,减少风险与损失。总之,高校要在不断的财务管理实践中善于总结和探索,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学校朝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智芳.浅析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J].会计研究,2010(02):22.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风险的存在有利也有弊,企业能否合理利用和控制财务风险对于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运营、资金回收和资本收益分配,外汇汇率变动等等。本文首先分析了财务风险的内容,造成财务风险的原因继而提出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企业管理者应依据自身企业财务状况对财务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度量与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财务风险。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技能与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全面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
财务风险;原因;控制
一、财务风险的内容
1.筹资风险
现代经济市场中,宏观经济环境时刻都在变化,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都对企业筹资行为产生着间接的影响[1]。现代企业融资普遍困难,筹资方式少,为扩大资本结构盲目筹资,大量借入资金,企业负债增加,负债率上升,导致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偿付能力不足,从而引发财务风险。零负债也意味着高风险,企业应保持最优负债规模,此时财务风险是最小的。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主要由企业发生投资活动造成,投资项目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带来投资风险。风险报酬率是衡量投资风险的主要指标,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率,则投资风险较小。如果企业将资金过度投入到与公司主营业务无关的项目上,如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投资上,会使资金分散,不利于企业发展。企业应专注主营业务,提高自身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或者利用多种投资组合原理,降低财务风险。
3.资金运营风险
资金运营发生在企业活动的整个过程,却又是企业资金链中最薄弱的环节。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资金使用不合理,使得资金周转率下降,企业活动资金不足。企业应利用较少的资金取得较高的销售收入,提高资金周转率。其次,企业将资金投入到其他活动中,短期内无法实现收益,反而使资金被长期占用,主营业务没有充足资金开展,销售收入下降。资金流和物流主要影响着资金的运营,企业大量的存货也会使运营风险增加。
4.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当交易的对方不能按照约定到期偿还欠款,企业无法实现资金的回收,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财务风险的原因
1.内部原因
(1)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由于会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发展比较落后,跟不上经济的发展,由此带来的局限性局限性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发生错误,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会计是一门有规则、有逻辑的学科,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如果财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基础知识不牢固,很可能造成经济业务处理的错误或者不当,发生企业财务信息错报、漏报等情况,财务数据不准确,造成企业经济损失。企业财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的缺失,利益的诱惑,都会使财务人员做出违反会计法律法规规定的事,造成企业经营损失。(2)企业财务决策失误。企业管理者只顾追求财务收益,没有进行科学的财务分析。中小型的企业决策往往都是由企业自然人一人决定的,避免不了个人情感和主观臆断的成分,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经济受损。发现决策失误后,应建立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一项财务决策作出后,要对经济活动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和信息反馈,做到及时发现失误,及时修正。一旦发现严重失误就应当及时中止或是纠正,从而把决策失误可能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3)企业财务机制不完善。
2.外部原因
(1)经济环境,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国家经济环境时刻变化,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都会对财务管理产生影响,宏观环境整体态势好,企业财务风险相对较低。财务政策的颁布与改变也为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2016年5月,我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国实行了“营改增”政策,“营改增”的企业在计算应纳税额,处理财务报表缴纳税额等问题上加大了操作难度,由此带来财务风险。(2)融资方式少,企业融资难。目前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和贷款担保。银行贷款对中小企业申请条件苛刻,贷款担保利率高,无疑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1.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部控制
财务人员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定期安排企业财务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对财务人员进行会计继续教育,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预测评估能力。定期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提前防范,提前预警,为决策者提供参考,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另外还要全面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明确行使自身职权,明确各部门职责,分清财务关系。熟练掌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论,能够准确地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及其变化,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的与调整,以便能够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尤其要提高管理层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使管理决策水平有所提高,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2.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
在制定财务结构时,企业必须全面考量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选择以最优的资本结构,保证企业经济价值最大化和资本成本最低。企业应分析资产负债结构,加强银行存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管理控制,同时保持一定的负债水平。此外,企业要充分利用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不需要支付利息的流动负债。目前,一些企业在资产重组的过程中利用债权转股权,优化资本结构,以减少债务负担。加大压缩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催收力度,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建立良好的资金循环系统。
3.企业应建立完善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建立监督系统,明确机构和企业内部的人员权职,分工明确,各部门相互联系相互牵制,减少财务数据丢失风险和从业人员道德风险。建立财务信息跟踪反馈系统,实时跟踪监控企业投融资情况,现金流情况。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企业应定期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做好财务数据的监测与信息反馈。如资产比率,资产周转率,现金流量,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
作者:狄盼盼 刘雨琳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自我国高校开始了大规模的“扩招”以来,短短几年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与此同时,高校的财务管理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高校的资产负债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高校内部出现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银行信贷等,客观上为学校规模扩张创造了条件,但这也给高校的财务控制带来很大的风险。
1、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1、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困难
当前普通高校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仍然是财政拨款收入和学费收入。这种状况在很长时间内,将不会改变。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不足,其直接原因又是由于高等教育筹资渠道单一,使得教育财政资金严重不足,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就严重不足。另外经费的主要来源――学费收入,又由于学费水平是由行政定价所决定,同时必须受到当前国民收入水平的制约,不能随意提高。高校的财务状况在很长时间内得不到改善。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使得―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紧张,高校毕业生毕业后预期可获得的收入有逐渐走低的趋势,这导致了部分地区供一个大学生出来的成本远远高过大学生未来预期可获得的收益,因学致贫在―些地区并不罕见。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一部分生源的流失,而生源可以说决定了高校四分之一的收入,生源的流失必将影响高等学校创收能力,最终使高等学校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1.2、高校财务的预算软约束机制
根据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高校的预算管理从编制、执行、控制到监督,是―个科学而严格的过程。根据《预算法》,我国高校财务预算作为政府预算的一部分,具有严肃性和法律效力。然而,在高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高校预算编制往往按历年习惯进行分配,并非真正做到以收定支,对申报的预算按业务量的大小、工作内容及性质没有组织专人深入调研,做出逐一论证,无法编制出合理的预算分配方案;预算分配中预算指标到位率低,即使到位,也因人为因素较多,执行中预算追加频繁,年度的支出数往往高于年初预算数,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完全没有事中的预算控制;事后对预算执行隋况的分析比较粗略;更缺乏相应的强有力的预算监督机制等等原因,造成高校财务预算软约束。个别预算经费支出无计划、无重点,使有限的教育经费没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有些急需要资金解决的项目却又无资金启动,继而进一步加剧经费供需矛盾,同时也加剧了高校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2.1、高校筹资财务风脸控制
高校处于动态的市场环境中,筹资效率对高校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因而影响筹资效率的筹资策略便成了高校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要控制高校筹资风险,必须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1确定合理的筹资规模
高校筹资规模就是高校事业发展过程中某阶段实际需要的资金与可能拥有的资金的差额。确定合理的筹资规模是筹资策略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筹资过多,会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筹资成本,在需还本付息的资金超过高校偿还能力的情况下,易造成偿还困难,增加财务风脸;而资金筹措不足,又会影响用资项目的进展,从而影响高校目标的实现,严重地可能影响到高校日常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筹资的首要任务是根据事业发展对资金的需要量进行科学测算,从而确定合理的筹资规模。
2.1.2选择最优的筹资方式,不断拓宽筹资渠道
高校经费多元化格局日渐形成,主要的筹资方式有事业拨款、学生收费、科技服务收入、社会捐资、金融贷款等。事业拨款即国家财政拨款,是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是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事业拨款具有无偿性,它包括教育事业拨款、基本建设拨款、科学事业拨款、科技三项费用拨款等。高校应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来扩大知名度,提高办学能力,以争取得到更多的国家财政资金。学生收费是高校资金来源的又―个重要方面。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或购买收费系统,节约人力成本,减少差错,创新对欠费的处理方式,尽可能提高学费收人预算完成率;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配合国家有关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政策,扩大教学规模,举办各类成人教育和培训增加教学收入;加强校际联系,利用资源共享增加教育服务收入;加强国际高校间教育和科研技术交流,吸引外资办学。
2.1.3制定合理的资金结构,规避财务风险
资金结构是指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是由筹资方式决定的,是筹资策略的重要方面。资金结构状况在―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办学的活力与能力和发展的潜力。反映资金结构、衡量财务风险承受能力的主要指标有自有资金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自有资金比率实际上是学校各类无偿使用的资金总和与高校总经费的比率,对于非营利的高校来讲,自有资金的比率越高越好;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对债务人来说,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合理的资金结构是高校未来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高校应尽可能多地争取财政拨款和社会各界对教育和科研事业的支持,提高学费到位率,尽可能多地争取捐赠的公益性资金。要加强对有偿使用资金的管理,把握负债性资金的限度,采取各种融资方式进行合理组合,制定更能规避风险的融资组合策略,尽量减少融资风险。在融资组合时,要注意不同融资方式之间的转换能力,―般来说,短期融资转换能力强,长期融资转换能力较弱,应使长、短期融资搭配好。
2.2高校固定资产投资风险控制,必须作到以下两点:
2.2.1从意识上必须明确全校各院、部、处、校办产业、经营实体等,由学校投资或投资收益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均属国家所有,应纳入学校总的国有资产管理,做到责任到位,充分认识监督约束机制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以统―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为基本原则,以最大限度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为根本目的,高校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依法对高校拥有的资产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权利进行管理。组织高校各院、部、处、校办产业、经营实体等单位进行资产检查、评估、产权界定,确定产权关系,建立明细帐目,做到帐、卡、物相符,帐帐相符,强化对固定资产的购进、验收、保管、使用、调配、报废及处理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2.2.2在固定资产投资兴建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切实执行项目审批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并对招投标过程进行公证,择优选择工程项目咨询机构、项目设计方案项目监理方、承包商。提高工程项目招标的透明度,是避免招标暗箱操作的有效方法,同时也要重视舆论的作用,对发生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不道德乃至于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揭发和批评,由有关部门做出处分、撤职甚至法律制裁。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理沦、实践经验与管理能力的培养。由于工程项目咨询机构的存在,弥补了高等学校在项目管理方面具有的相应知识和技能不够而引发的风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