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男子弱冠之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弱冠之年是指20岁,古代男子在20岁的时候会行弱冠礼,将自己的头发盘起来,带上帽子,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完成后贵宾会宣读贺词,赐予他一个美子,象征着男子正式成年。
2、弱冠之年,我国古代男子在二十岁的时候都会行弱冠礼,将自己的头发盘起来,带上帽子,象征着男子正式成年了,成年后的男子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表字。
3、弱冠礼一般是由父亲主持,并且邀请德高望重的贵宾作为贵宾为冠冠礼的男子加冠,在加冠的次数上,分别加上三次,这三次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结束后贵宾会宣读贺词,赐予他一个美子。
4、我国现代与古代对于成年的年龄有很大的区别,我国现代对于十八周年视为成年,古代则是女子过了十五岁为成年,男子则是二十岁才会行冠礼。
(来源:文章屋网 )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你知道这里的“豆蔻”和“古稀”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中国古代关于年龄的代称都是什么吗?
“襁褓”指不满周岁的婴儿。“襁褓”原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两岁至三岁的婴儿称“孩提”。
男孩八岁、女孩七岁称“始龀”,这一时期小孩开始换牙。
“垂髫”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髫,小孩的下垂头发,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有“垂髫”之谓。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幼儿将头发分成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髻,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语出《诗经》。如《卫风・氓》中之“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中之“总角兮”。陶渊明《荣木诗序》中亦有“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豆蔻”指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少年。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一般指十五岁左右的青少年。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始戴成人帽子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有到壮年,故称“弱冠”。超过二十岁叫“已冠”或“巾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晋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及笄”是指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簪子;“及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女孩二十岁上下称“花信年华”。“花信”指花期。
“破瓜之年”指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两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又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
“而立”指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本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男子四十岁。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本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之年”做四十岁的代称。三国魏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知命”指男子五十岁。语出《论语》:“五十而知天命。”后多用“知天命之年”指五十岁。
“艾”指五十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一种白草,故有老年头发苍白如艾。“艾服”也是同一意思。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六十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七十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郭沫若和华罗庚曾有过一次关于寿称的对话。华罗庚说:“古人对高寿之人给予美称,如称七十为‘古稀’,八十九十为‘耄耋’,百岁为‘期颐’。如果未到整数,只有七十七岁、八十八岁、九十九岁,该怎么称呼呢?”郭老说:“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助于数学和文字学了。有人把七十七岁称为‘喜寿’,八十八岁称为‘米寿’,九十九岁称为‘白寿’。”华罗庚问:“这是为什么?”郭老解释道:“原来这是三个字谜。七十七岁可猜为‘喜寿’,这是因为‘喜’的草体看上去便是‘七十七’;‘米寿’一看形体就知道,‘米’字可拆为‘八十八’;‘白寿’可猜为九十九岁,因为‘白’字是‘百’字短‘一’。”
2、人小鬼大:指年纪小而头脑却很精明,为人调皮,鬼主意多。
3、羽毛未丰: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4、少不更事: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5、弱冠之年:冠:古代仪礼,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
关键词:诗经 女性 爱情 主动
《诗经》中描写女子对爱情大胆主动追求的诗很多,如《子衿》《褰裳》,甚至在男女交往中,出现了与后世大相径庭的图景,例如《桑中》《静女》等男女幽会场面的描写。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女子主动追求爱情的原因进行探析。
一、男女比例
根据《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上记载,周人把天下分为九州,分别是扬州、荆州、豫州、青州、兖州、雍州、幽州、冀州、并州。“(扬州)其民二男五女;(荆州)其民一男二女;(豫州)其民二男三女;(青州)其民二男二女;(兖州)其民二男三女;(雍州)其民三男二女;(幽州)其民一男三女;(冀州)其民五男三女;(并州)其民二男三女”。
由以上资料可得知,九州里女多男少的州就有六州。看来当时女多男少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那么女性的主动就容易理解了。
二、地理的隔绝
《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记载,九州里各个州都有山、泽薮(即大泽)、江、川泽,如“扬州,其山曰会稽,薮曰具区,川曰三江,浸曰五湖”,可以推想各个州间有许多地理事物的阻隔,人们联系一定不易。一般而言,女性的迁移能力不强,以致两流不易,女性的择偶范围则大大缩小,所以我们亦可从这方面解释女性在爱情上的主动。《诗经》中也有对因地理隔绝爱而不得的描写,如《秦风·蒹葭》。
三、女性的压力
1.年龄的压力
《召南·摽有梅》主要讲述一个妙曼待嫁的女子对爱情的渴望,抒发了“青春的美酒快要饮尽,我生命中的郎君怎么还没到来”的急切心情。
《毛诗正义·摽有梅》中孔颖达疏:“《礼记》云‘二十曰弱冠’,又曰‘冠,成人之道’……又《礼记》曰‘女子十五许嫁而笄’……谯周亦云:‘是故男自二十以及三十,女自十五以至二十,皆得以嫁娶。先是则速,后是则晚矣……’……然则男自二十以至二十九,女自十五以至十九,皆为盛年……兴女年十六七,亦女年始衰……女年二十而无嫁端……则有勤望之忧。”
《周礼·地官司徒·媒氏》中有所记载“(媒氏)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毛诗正义·摽有梅》孔颖达疏:“又诸经传所以皆云三十、二十,都不言正嫁娶之年,而皆为期尽也。”
根据上述材料,我们知道男性最佳婚配年龄是20—30岁,女性最佳婚龄是15—20岁,而且女子16、17岁就开始衰老,如果到了20岁还没有结婚,就有嫁不出去的危险了。相比较而言,男子的适婚时间段有10年,而女子只有短短5年。生理年龄的压力使得女子不得不担忧自己的婚事,这又为女子的主动提供了一个因由。
2.官方压力
当时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两大指标是人口和土地。所以统治者对人口繁殖之事非常关心。周代还专门设置了媒氏一职。《周礼·地官司徒·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从以上材料可知,男女取名以后(即婴儿出生三月后)都要到媒氏处登记。一到适婚年龄,媒氏就会让未婚男女相会(特别是男三十、女二十还未婚的)。如果没有大事(如丧事、灾祸等)而没有结婚的,就要接受处罚。
越王勾践为了复国灭吴,首要的政策就是繁殖人口。《国语·越语上》:“令壮者无娶老妇,令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由两则材料看来,当时的婚姻与行政命令密不可分。无故不结婚的,要接受处罚。超龄不婚的,父母有罪。在官方压力、年龄压力下,女子在爱情中的主动就不足为奇了。
3.来自家庭和社会舆论的压力
《卫风·氓》中有言:“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可见当时女子在家中要受到父母、兄弟的管束,有来自家庭的压力。《仪礼·丧服》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也有家庭压力造成更为极端的悲剧。我们可以从民俗的角度获得印证。《文献通考 卷三·二八》记载,苗族还没有出嫁的女子得参加男女聚会,如果连续三年找不到伴侣,父母就会把她杀掉,或把她抛弃。[1]
《召南·野有死麕》第三章:“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幽会时,女子奉劝男子动作要轻,不要惹起狗吠,怕别人知道。女子也有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社会舆论压力。
由此可以推断,女子的婚嫁大事自然受到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嫁不出去或嫁得不好不仅对于女子是件大事,对于女子的家庭及家庭周边的小型社会也是件大事。这也是女子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女性的性成熟较早
《郑风·子衿》写一位少女正焦急地等待所喜爱的少年,“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少女表现得相当大胆、主动,而男子就表现得相对冷淡。
《毛诗正义》:“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孙培青《中国教育史》:“据《大戴礼记·保傅》《礼记·曲礼上》《礼记·内则》和《尚书大传》,王侯太子入国学之小学的年龄是8岁。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之嫡子入国学之小学的年龄是10岁或13岁。众子及部分平民子弟入小学年龄是15岁。小学的学习年限约为7年。”《诗经》里的“国风”主要辑录各地民歌,由上述材料我们可以推断少年的年龄大约在15—20岁。女子则与之年龄相仿。
《青年学生健康教育》中提及:“女子性发育与性完全成熟的年龄,一般要比男子早2年左右。男性生殖器大多于13-14岁开始发育,我国女子初潮年龄大多在12—15岁之间。女子性完全成熟年龄平均为18—20岁,男子为20—23岁。”
由此可见女子性发育与性成熟要比男子早一些。此时女子已接近性成熟,男子离性成熟还有一段稍长的距离,所以女子对爱情有强烈的渴望时,与之年龄相仿的男子对爱情正处于懵懂状态,便显得女性较为主动。
五、女性的性心理
奥地利犹太裔哲学家奥托·魏宁格在《性与性格》中认为,两性的性冲动的总量并没有什么差别。女人的遍布女人的全身,而男人则是部分身体存在。男性的欲望是周期性的,而女性的欲望是持续性的。
这样我们便可得知女性与男性具有同样强烈的,从生理上,女人的比男人更持久。当时的礼教并不像后世封建礼教如此严格,所以女性原始的本能、性心理得以较为自由地表现。女性的是持续的,而男性是周期性的。女性的表现在行为上,其对爱情的主动就可以理解了。
六、社会遗存
在《鄘风·桑中》中,女性竟主动到这种地步,主动邀请男子约会,约会结束了,还亲自送男子到淇水。《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女子居然给男子送花。这颇让后世人费解。《诗经》中还有很多这类例子,如《郑风·丰》《卫风·木瓜》《陈风·东门之枌》等。这种现象可能与某种社会风俗的遗存有关。
《后汉书·南蛮传》记载,盐神主动对廪君表达爱意,并自愿奉献出自己的江山,却遭到廪君的拒绝。于是她化而为虫,缠着廪君不放。结果廪君趁机把她杀了。[2]
马林诺夫斯基《原始的》中载,南太平洋的土著人有“邀萨”的习俗。女子们从事集体劳动时,如果她们发现除本村以外的任何村庄的陌生男人出现在她们的视野之内时,她们就飞快地脱去她们的纤维草裙,将他的遮羞叶撤下撕碎,对他施予性暴力。
《原始的》有一句结论很正确:“像大部分神话和传说一样,其中男人处于被动地位,女人却是主动进攻者。”神话和风俗遗存其实侧面反映了人类“童年”的一些状况。《诗经》中女性对爱情的主动可能与母系氏族社会遗风有关。
《中国风俗通史·原始社会卷》谈到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肩负的采集、农业和手工业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生产管理、分配等方面,都由女性主持。而男子长期从事渔猎活动,由于攫取经济本身的局限性,动物的善于游动,男子为了寻找和追捕动物必须四处奔走,在整个原始生活中不起决定的作用。所以当时的女性比男性更为强大。
《中国历代婚姻与家庭》提及周代婚恋习俗:“在婚姻已经非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成立的周代,两性间自由接触已开始受到很大限制,但由于原始社会的遗风绵绵不绝,这种自由接触还是普遍被看作天然的、合乎情理的……在这样较为宽松的大背景下,男女青年婚嫁之前自由接触往来是比较普遍的。”所以女子在爱情上的表现可能就是社会风俗的遗存。
因此笔者把诗经中女子对爱情主动的原因总结为:男女比例、地理的隔绝、女性的压力、女性的性成熟较早、女性的性心理、社会遗存等。
注释:
[1]《文献通考 卷三·二八》记载:“(苗族)其无配者,俟来岁再会(男女会)。女二年无所向,父母欲杀之,以其为人所弃云。”
[2]《后汉书·南蛮传》载:“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于是君乎夷城。”
参考文献:
[1]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周礼注疏[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程俊英,蒋见元.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1.
[3]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毛诗正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陈桐生译.国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3.
[5]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2011.
[6]钟山,廖碧珠.青年学生健康教育[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仪礼注疏[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奥地利]奥托·魏宁格.性与性格[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1.
[9]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0][英]马林诺夫斯基.原始的[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11]宋兆麟.中国风俗通史·原始社会卷[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12]顾鉴塘.中国历代婚姻与家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老中医 异病同治 举隅
Zheng Guoxiong old Chinese medicine different disease common treatment Examples
Zhen Shiheng
【Abstract】Zheng Guoxiong, my father was born (1925 -), Lei Shi family medical industry, intelligent young, Ruoguan familiar with the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 pass through the history of memorizing learned,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love for the medical cause of the 50's for old people in Guangdong Provi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n's best Chihpen, in the Guangd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 published academic articles, the pen name (Zheng Cheng Dan), a lifetime to engage in grass-roots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work, school inspection rich, noble medical ethics, reputation is contained in the Chaozhou-Shantou. Origin of the back of their medical treatment, were each special effects, cited four cases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Old Chinese medicineDifferent disease common treatmentExamples
例一:崩漏
林××,女,48岁,饶平人,操磨豆腐为业。
主诉:晚饭后外出,甫跨门楹,即见下阴血出如注,症状头昏心悸、气短、四肢困倦、面黄无华、舌淡苔薄、脉象浮虚数按芤。诊断:素体劳伤心脾、冲任不固,又值更年期;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隶于阳明,阳明者多气多血,脾胃虚弱,饱食加其压坠、跨门助其动,伤及冲任是以血崩矣。治急宜补气益脾胃、育血以养心、温宫助阳以止血。归脾汤加味。
处方:边条参(另兑入)10g、黄芪30g、炒白术14g、炒枣仁14g、当归12g、远志8g、龙眼肉20g、北五味5g、木香6g、炙甘草8g、鹿角胶(烊化)10g、靳艾10g、故纸12g、淮山16g,二剂血止,八剂后以归脾丸服一个月,身体康复。
按:本例素体劳倦,心脾亏虚,统摄无权,且年近更年期,肾气渐虚,冲任不固,朱丹溪谓:“妇人崩中者,因脏腑虚损、冲任二脉虚损故也”。吾师据心脾肾虚损,统摄无权、冲任不固病机,加之饱食加其压坠而中气陷,跨门助其动而成暴崩病因;强调“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处以补气摄血,健脾养心归脾汤,加鹿角胶、靳艾、故纸、温宫助阳以止血,全方不用黑药,直切病因病机,澄源固本寓塞流,思古而不泥古、功效殊捷,深合《内经》“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之旨矣。
例二:继发性闭经、不孕症
庄××,女,30岁,饶平黄岗人,家庭妇女。
主诉:十六岁初潮,周期正常,量较少,质清稀;26岁结婚后年余,月经停止,初以为有孕而未介意,二个月后检查,确诊为继发性闭经,经西医用性激素药治疗而经来潮三次又停止,至今三年而求诊,现症见头昏心悸气短促、精神萎靡、夜不能寐、咽中如哽、食欲不振、困倦乏力、腰肢酸楚、身体瘦削、面色萎黄晦暗、大便枯结、舌质淡红而干、苔薄,脉细软按涩弱。诊断:心脾损伤、气虚血枯、肾精不濡。治宜益气健脾,养血宁心,温养肾精。方药:归脾汤去远志加柏子仁12g,加苁蓉、巴戟天、鹿角胶、靳艾、互调使用,服三个月诸症愈除,体貌变丰腴,半年后怀孕足月顺产一男婴。
按:本例初潮时较迟,且量少清稀,其素体气血不足,心脾虚弱,肾水亏虚、冲任不盈。《灵犀集.妇训义》云:“生化之源竭断、胞宫无血可养而成枯涸”。故症见经水少清稀,渐至闭经不孕;伴面色萎黄晦暗,心悸气促、头昏倦怠等心脾亏虚症候;吾师亦强调,肾水亏虚、精血当然匮乏。《医学正传》指出:“月经全藉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再有:傅青主,李梃等先贤立论认为:“经原非血,乃天一之水,出自肾中”。“肾水本虚、何能盈满而化为经水外泄乎?”所以治疗上用归脾汤益气健脾,养血宁心;酌加温养肾精尤为重要,与现代医学丘脑下部垂体巢轴的功能失调性闭经,用性激素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妙。吾师尤重点指出,妇女易患不得忧思隐曲等心理疾患,结婚多年闭经无孕,其心理负担不言而喻,宜予心理疏导,坚定信心,旷久之病非指日可愈,既辨证准确,必有方有守,自然水到渠成。果如所言,三月病愈,半年后怀孕大功告成,可谓仁心仁术备至,真良医也。
例三:夜梦鬼交。
张××,男,28岁,已婚,裁缝工,饶平黄岗人。
主诉:患夜梦与鬼交,醒则怔忡惊悸、汗出、短气、神疲萎顿,面色无华,经汕头市名老中医治疗数月不愈,现日晡则惊恐。予观其方约三十多张,皆桂枝龙骨牡蛎汤,间或加二味,金樱、五味子。诊其脉浮大而虚、右尺尤甚,几类于芤,左寸沉弱,尺涩弱,舌淡苔薄腻。
诊断:乃劳伤心脾,精血损耗,神失所养而梦交频作矣,治以归脾汤加川菖蒲10g、熟附子6g、破故纸12g。处方:西洋参6g(另兑入)、炙黄芪20g、茯苓16g、白术10g、远志8g、木香8g、龙眼肉20g、炙甘草6g、川菖蒲10g、熟附子6g、破故纸12g,服六剂而病愈。
按:《金匮要略》云:“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前医对症下药无可厚非,本例脉浮大而虚,为气血亏虚,左寸沉,乃心失所养,右尺浮而虚,左尺涩弱,乃肾精血不足,虚阳浮越。吾师指出,病机特点在于气血亏虚,心阳不宣,神无所护,肾精不固,虚阳浮越。阳失阴护则神不藏,阴失阳固则精不内守。男子遗精,女子梦交,其发病机理相同。故宜归脾汤益气养血,补心脾,加川菖蒲以通心阳,加附子,故纸以温壮肾阳而固精气,少火生气,脾得温煦而升运,心得滋养而下通于肾,故梦交症六剂除。王冰谓:“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且属少壮之年,故易愈耳。
例四:何××,女,45岁,饶平黄岗人,裁缝工。
主诉:妊娠四月,至妇产院人流,事后因身体不适,延医治疗,以人流后恶露未净而投以生化汤四剂,因四肢倦怠,步履乏力,手不能握持,十指浮肿,瘀血斑斑,前来求治,视其十指浮肿,斑点成片,斑中心紫瘀,边缘渐淡,斑间隔则见积水状色明澈,伴面色萎黄无华,言语无力,气短促,心悸,倦怠乏力,举动迟滞,唇舌淡红,苔白滑,脉浮大而虚缓无力,不任寻按。辨证属气血两虚,心脾统摄无权,肾精亏耗。治宜益气血,补心脾,兼温煦肾气,归脾汤加靳艾、故纸,处方:边条参10g、炙黄芪24g、茯苓16g、白术14g、枣仁(炒)12g、当归12g、木香6g、远志8g、龙眼肉16g、炙甘草6g、靳艾8g、故纸12g,三剂病愈大半,复诊再服十剂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