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寓言

寓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寓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寓言

寓言范文第1篇

有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讲寓言故事。小时候我也听过很多的寓言故事。最近看教育随笔的时候,总是回想起《狼来了》的故事。

回来百度了一下,才知道《狼来了》来源于《伊索寓言》。相传其中故事是一名埃塞俄比亚黑人奴隶所作。是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了解了背景之后我才明白了现在为什么还会对他念念不忘的原因了。

《狼来了》是个讽刺性的故事,虽然本意是教导人们不要撒谎。但我认为并不适合讲给孩童听。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重温一下这个故事吧。

有个放羊娃赶着他的羊群到村外很远的地方去放牧。他老是喜欢说谎,开玩笑,时常大声向村里人呼救,谎称有狼来袭他的羊群。开始两三回,村里人都惊慌得立刻跑来,被他嘲笑后,没趣地走了回去。后来,有一天,狼真的来了,窜入羊群,大肆咬杀。牧羊娃对着村里拼命呼喊救命,村里人却认为他又在像往常一样说谎,开玩笑,没有人再理他。结果,他的羊群全被狼吃掉了。

小时候听完这个故事我就问妈妈,那个放羊娃最后怎么样了?妈妈当时被我问懵了。可能她也没去想过放羊娃的命运吧。想来不是侥幸逃脱便是被狼吃掉了。虽然只是个故事,却感觉太过残忍。这个故事有点急功近利了,不过说急功近利也不太合适。应该说这个故事感觉过于想“毕其功于一役”了。通过残忍的后果让人明白说谎的坏处,从而让人不去说谎。

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匹诺曹的故事,说谎时鼻子就会变长,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考验最终让他明白了诚实的含义。

寓言范文第2篇

泽国小学三(5)班陈筱煜

天下着蒙蒙细雨,一只小蚂蚁抱着头四处寻找着躲雨的地方,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棵蘑菇。就在这里躲躲吧!

雨过天晴了,小蚂蚁享受着阳光,躺在草地上多舒服。忽然小蚂蚁感觉到有点饿了,看着四周,哎,蘑菇不是很好的食物吗?于是它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蘑菇忍着疼说:“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我给你遮风挡雨,你怎么还要吃掉我呢?”小蚂蚁边吃边说:“帮人帮到底嘛!!!”

寓言范文第3篇

世态、演变成如往的花落花开,抑制了现在、遗失了断断续续的未来。

时光里,我们被选择着。它如一条漫长的路,而我们皆是路上的步行者、也仅仅是步行着……在这路上,行人无数,有的只是匆匆一别,有的却又像似曾相识,再有的便是熟悉得莫过于熟悉的身边人了。彼此都在相互竞争着,一样的起点,从最初的落后到不屈的追赶、超越直至倒下。时光不短,却也短暂。一路磕磕绊绊在所难免,但只要有了向往,这些全当微乎其微的挫折了。但毕竟不是人人都有这般觉悟,若心已懒了、这路的尽头在心也已定格了。路不同、人不同、方向不同、终点自然而然也不同。这也就是老虎与老鼠的差异了。

很多时候,借口太多、行动太少。而时间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恒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它在不断更替的昼夜里、验证着,妄想吞噬一切。久了、一切旁门左道,原形毕露,然后就是被时间不屑的省略了,没有余地。

永远都被时间抛之脑后。梦时、恍惚中。时间——悄然无息的过去了,很干脆的远走了。至今、脑海里回映着的只有现实和过往,至于那未来,便算是彻底的空白了。

再怎么说,在这沿路的里程,几乎什么都感受过了。虽并非那一路领先着的妖孽,或是那突然来个出其不意的后来居上,倒也不算早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了,这也就构成了自己的。虽并非那一路拼命的,也并非那些玩世不恭、以毫无意义的个性来炫耀的。都说命运弄人,人何尝不是呢。只要还活着,就一直被狠狠的囚禁着,注定了些什么。但有实力的、不满足于现在的有实力的,当然可以选择勇敢迈出,跟命运叫板。实力的多少也就指明了未来的走向,无论何时何地,都注定了人群里的不凡。这显而易见的道理有时却也难免不故作一番“远在天边,近在咫尺”的无用之功……

道理都懂,可真正能做到的也只是少数,少数的平庸之人……。而换句话说,这坚持下来的也就奠定了他们的不凡。是一路璀璨?还是跌倒了的哀叹?

闲着,无所谓的闲着时。其他人或许早已开始暴走了,且是那种不顾一切的。这差别,也就在这无所谓的时间里,磨耗殆尽——以至诧异,弹簧一样,越拉越长,越来越远,最后崩断,再后来,便是一拉不可收拾的悲剧了,悲剧得收不回场了。

一样始点,每个人都是一样,白纸一般、简简单单。但随着时间的沉淀,也会逐渐发黄,免不了胡乱带过几笔,免不了让墨滴,到最后污渍斑斑。这么说吧,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走向黑暗的过程,只不过这其中意义不同。有的人是为了磨砺自己,坚毅的坠入,再凭一己之力跃出。而剩下的不过是自甘堕落的,进去了便再也出不来的——如寓言一般深刻,暗示着些许说不尽的未来式了。

斑驳的点缀着那些无中生有的。也许有的人早已有打算了,也许有的人已在不知不觉的思考了,又也许还有人继续一如既往的无所事事了,只能自嘲着说人各有志了。

时光匆匆略过,留下空壳。再想,只是后悔的不能再后悔的的坚强了。麻木的现在过了后,又成了一去不返的记忆了,到最后醒了,可是晚了,又成了向那时间乞求的人了……

更不得不说的是,玩命的觉醒者越来越多了,不能落下太多。这世态,坟墓太多,仅管残酷,但真正经历过了,雨后彩虹也不远了。

再说着,这所谓的寓言也不再是反复拘束着的大道理了,在寓言的同时加以预言着更多不知所措的未来。谁都逃不过审判,但就算再怎样,只需认清自己还是自己,只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就算未来断断续续,麻木不仁的世态也只是褪去光华的洪流,洗刷着、磨砺着一切值得等待。

寓言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杀生;寓言;消解

电影《杀生》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西南一个偏僻小镇,人们想方设法除掉他们心目中的“公害”(名叫牛结实的“泼皮”)却屡屡失手,最后在一名从该镇走出去、学习现代科学的牛医生的谋划下,合谋将牛结实致死的故事, 电影不仅是刑警口中的“奇异”案件,还呈现了更多的内容,甚至成为“影像寓言”“混乱的黑色寓言”[1]。

一、寓言的形成:由小说到电影

寓言,早在《庄子·寓言》篇就已出现:“寓言十九,藉外论之”,指“藉外”之言。在庄子看来,只要不是语言表达主体本人,其他无论是人还是物,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都在“藉外”之列。[2]作为体现“自然之道”的三种形式之一(其他两种为重言和卮言),寓言的字面意义本身并不重要,因为它们本身是杜撰的,就像佛家所说“舍筏登岸”。 这种对“人物土地”的凭借和虚构,也使得寓言沾染不少神秘气息。小说《设计死亡》开篇第一句“这个案件是大头对我讲的”便奠定了真实的基调;紧接着开场白说道:“不要以为奇异的故事只能发生在戏剧里。实际情况是,不管我们的现实生活多么平庸而沉闷,但是它所缺少的从来也不是戏剧性。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只能说明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太迟钝太粗浅。”作者说:“他的这番话使得整个叙述在开头时候便蒙上了神秘的色彩。”相反,这种写法从起始之时就堵塞住读者的质疑,令其坚信故事的真实性;否则他就“太迟钝太粗浅”。电影《杀生》去掉了小说刑事案件的叙述框架,虚化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背景:镜头直接投向崇山峻岭,牛结实被一伙暴徒扔下山崖而毫发无损,随后跳下山岭走进被群山环绕、充满古堡建筑的长寿镇,随之招来一伙人的围殴,当他抢下对手的石头把自己脑袋砸出鲜血时,地震山摇,山崩的巨石滚向山下的镇子。片头短短的六分钟就渲染种种神秘元素:第一,西南地区长期以来被南诏、夜郎等离奇消失的古国和苗疆蛊术等塑造成神奇之地,封闭的群山和错杂的古堡更加深了故事环境的神秘莫测;第二,牛结实被扔下山崖而毫发无损、脑袋被砸出血而突发山崩(似乎暗示着伤害他会遭受天谴),他身上隐隐透露出异于常人的气质。影像寓言的神秘还直接体现在类似宗教色彩的水葬上。丧葬实则就是一种宗教习俗,尤其是在远古时代,丧葬就是原始宗教和对祖先敬仰的一部分。《杀生》两次表现水葬场面,出殡时巫师的形象、怪异的装束、诡秘的动作,都在极力渲染神秘的氛围。当然,电影另一重大神秘在于牛结实致死的原因,观众怀着解密的视角去追寻答案:“我打开了他的肚子,里面很健康,外面没有伤痕,也没有中毒,他是怎么死的?”

二、寓言的所指:宗法、逆子、舆论

当代著名批评家艾布拉姆斯这般界定寓言:“寓言是一种叙事,它的行为者和行为,有时包括背景经过作家刻意的创作,其目的不但使它们本身有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一种相关的、第二层面的人物、事物、概念或事件。”首先,他也承认寓言的虚构特征;同时,他强调寓言的目的与本质在于“第二层面”,即寓言的所指。此刻所指与能指之间发生了漂移,出现了言意的断裂(如同筏与岸的决裂),故有人言简意赅地说“寓言就是言此意彼”[3]。寓言为何会这样?原因有三:其一,言只作为释道的载体,可以毫无拘束;其二,在理解言难达意的基础上,将寓言作为冲破言意困境的一种手段;其三,加强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并接受自己的观点。

《杀生》的形式编造,它的虚构和神秘一方面增强了电影的表现效果,另一方面又在提示其所指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就文化环境而言,电影倡导对宗法精神的批判。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中国家族制度的政治延续,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至今其影响力依然存在。影片从三个角度批判了宗法精神的消极影响:第一,对正常人性的压抑和扭曲。比如在“老祖”死后“按祖训办”依照宗法制内的“三纲五常”将马寡妇活活殉葬,而参与其中的镇人则扭曲了正常人性。第二,强烈的封闭性和排外性。当外来医生告诉镇人所谓传染病不过是普通结膜炎发点药吃就会好时,镇人纷纷指责:“我们牛医生说了,镇子上的事跟外人没的关系。”“啥子病我们个人都治得好。”以血缘、亲缘为基础的宗法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观念,培育了人们封闭保守的心理。第三,家族利益至大。例如当“老祖”临终输液时,镇长抓住他想喝酒的手说让他再熬一下,就一百二十岁,这样“老祖”就能编进《县寿禄志》,延续该镇辉煌的历史。

就人物塑造而言,电影实现了对逆子牛结实的礼赞。逆子所反叛之一便是宗法制。牛结实不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将马寡妇从水底抢救出来“自己拿回去耍”,还用输液瓶喂虽命在旦夕却好酒的“老祖”喝酒,以及在全镇燃香叩头的取圣水仪式上抬着泥泞的双脚跳进圣水里沐浴。在《杀生》中,逆子的品性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拒绝的勇气。逆子实践着叛逆的功能,像觉慧们一样敢于对周遭的环境说不,但他悖逆却不逃离,相反,他一直在拒绝镇上祖训所说的最大惩罚——“把他赶走”。这种安泰式拒绝(安泰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其源源不断的力量来自大地)比出走式的消极拒绝所需勇气更大,当然也丧失殆尽“君子风度”而近于痞子无赖。第二,充满野性。牛结实浑身荡漾着一股原始的野性生命力,比如身着裤衩在大雨中洗澡并调戏过往的姑娘与媳妇、割取自己的鲜血去喂食贫血的马寡妇以及第一次占有马寡妇。这种野性直面内心的真实,与之相对的则是铁匠内心深处对牛结实的羡慕嫉妒恨从而对其大打出手。第三,孤独悲哀。逆子在每一个时代都必然经历孤独、痛苦。牛结实一人守着镇上孤零的庙宇;与镇上的成年人走不到一起,只能跟一个傻子和一些小孩为伍。正是这种彻底的孤独与无助无靠才令牛医生的死亡之计有可能实施。最后,当牛结实在一片黑暗中四处哭喊“不要再整了,我最多也活不过两天了,放心了”时,他才切身体会到自身的孤独与悲哀。

在牛结实死亡原因这个问题上,有人则认为,电影指向“舆论杀人”:因为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渴望获得自我认同和被认同,从而获取安全感。牛医生的死亡设计总结起来就是他所题写的四字:“心由境生”。“我们过去常说‘境由心生’,意思是人们眼中景物的好坏与观者当时的心情有关。然而,管虎偏偏逆向行之,讲述了个人在遭遇舆论包裹时的仓皇无助乃至绝望。”[4]牛医生在解释他的计划时说:“要想成功,光靠咱们几个是不够的,我需要的是全镇所有人齐心合力。”然后表演开始了:一个妇女关切地问牛结实“你的脸色咋个突然变得这么黄了”,一名妻子询问牛怎么病了而她的丈夫则说没得事情慌乱地拉走妻子,路人像避瘟神一样躲开牛结实,一个老婆婆扯下牛结实的一撮头发说是绿色的且预兆着要出大事,还有青年男子抢着帮牛结实干累活,牛结实掰手劲输给了个孩子,等等。在这一连串精心设计的情境之下,牛结实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生病,抢走女孩子的红头绳拿去避邪。牛医生利用现代心理学中的心理暗示法一步一步地瓦解牛结实的意志,而将其逼上死亡之路。

三、寓言的消解:所指变异

依本雅明之见,“寓言在思想领域就如同物质领域里的废墟”,废墟、破碎才是寓言的存在状态;“在现代艺术中,只有那些标志世界终结、生命大限的破碎形象,才能使人彻悟一切尘世存在的惨痛与无意义,促使人们在废墟中升起生命救赎的动力”[5],寓言达成的是对现存的击碎和否定,进而寻找新的救赎。但在《杀生》的最后近十五分钟里,导演作了一百八十度转身,试图将混乱破碎的寓言与其说缝合成不如说还原成秩序井然、希望无边的世俗传奇,制作出另一版本的《设计死亡》,从而他变异了寓言的所指。

逆子的认同。在牛结实得知镇人要杀死自己与马寡妇的孩子,扛着板斧去找他们理论,却意外发现X放射片,知晓镇人的骗局。但是愤怒的他在清楚孩子与自己只能留其一之后毅然选择牺牲自己,心甘情愿地走向死亡。升腾的父爱将人见人畏的逆子打入死牢,牛结实丧失了他的勇敢与野性,像一条可怜虫乞求镇人“不要再整了”。一旦他接受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精神,以一己生命来换取血缘的延续,他便已死亡。这场死亡不是牛医生和镇人设计的,而是牛结实的不彻底;也不全是牛结实的问题,倒像张爱玲所说“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时代”。导演用对立面成就了牛结实,又用对立面杀死他,导演何曾彻底?这个时代何曾彻底?

宗法的温情。最后宗法掀开了冰冷的黑色面纱:牛医生力主除掉牛结实及其子,镇人都不同意,镇长说:“大家的心思我晓得,结实是结实,娃儿是娃儿,祖训言‘恶有报,善有源’‘剜疮不伤肉’,总要留下一个吧?”这一变化是宗法内部的自我约束。当牛结实拉着棺材走向死亡时,磕头谢恩说道:“娃儿无过,我先替娃儿谢过大家。”镇人皆感动流泪。牛结实妥协了,宗法便换了一副嘴脸显得温情脉脉,这种转变既来自于宗法内部重视血缘和亲缘的规约,也来自于宗法之外人的天性。

舆论也救人。虽然镇人造的舆论或说“谣言”将牛结实逼进绝境,但公众舆论也指出“结实是结实,娃儿是娃儿”而选择救下牛结实的娃儿。因为“谣言是环境危机的产物”[6],宣判了牛结实的死亡也就解除了长寿镇人心目中的危机,摆脱危机走回正常轨道的长寿镇发扬传统毅然救娃儿。此时,作为群体表达的舆论也将牛医生报私仇的一己欲望撕得粉碎。

至此,电影寓言的所指全部洗心革面、抛弃了它们的否定功能。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波德莱尔,没有卡夫卡,没有布莱希特,没有本雅明,不幸地,寓言没有来过。尚抱欣慰的是还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为寓言而寓言,成为寓言的工业生产者,虽产量很低。这条生产线出炉的《杀生》给大众留下一个淡淡的背影,一种费尽心思的游戏,一场穿过废墟的娱乐。

[参考文献]

[1] 林方文.《杀生》:混乱的黑色寓言[N].北京日报,2012-05-24.

[2] 韩海泉.略论庄子“三言”表达方式的本质特征[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3] 刘进.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寓言理论评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6).

[4] 沙丹.《杀生》:舆论杀人[N].中国电影报,2012-05-10.

[5] 王慧青.废墟上的救赎——瓦尔特·本雅明“寓言”理论探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寓言范文第5篇

所谓寓言,是一种以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体裁。作者把所要说的道理用故事的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通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往往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和鲜明的教育功能。寓言的篇幅大多简短,也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它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如《愚公移山》《盲人摸象》等;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如《狐假虎威》《蚊子和狮子》等。寓言的表现方法多为借喻,通过讲述故事,来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此喻彼。其目的是通过简单的故事表现具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迪。寓言的特点是故事情节的虚构性,鲜明的教育性,强烈的讽刺性;语言精练,极富表现力;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

【阅读技法】

寓言短小而精悍,犹如一份份浓缩的“智慧快餐”。阅读寓言是一件既有趣又快乐的事。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术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很多的东西;寓言是一面镜子,通过它,能照出生活方方面面的真实……读着它们,我们仿佛触摸到了时代跳动的脉搏,感受到历史翻滚的风云,欣赏到一出出或悲或喜的小戏剧,观照到人类生活经验的深层底蕴。阅读寓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故事内容

寓言的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故事的情节也比较简单,但作者往往会把深刻的哲理蕴涵在短小的故事中,如果没有很好地把握故事内容,难免会对寓意有所曲解,这就需要读者用心去阅读。有的寓言从结构上看,可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所以阅读寓言首先要弄清寓言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二、理解寓言的寓意

“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只有脱掉这层外衣,才能领略到寓言的魅力所在。寓意是寓言的灵魂。我们在理解寓意时,不能只停留在故事本身上,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领悟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三、领悟生活哲理

寓言是现实生活的折射和反映。寓言所写的事情,无非是社会上各种现象的曲折反映。理解寓言不仅要求我们要懂得寓言的寓意,还要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根据寓言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其教育意义,要重视寓言的现实意义,思考它对我们现实生活有哪些启示或帮助。

四、掌握艺术手法

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结构单一,一般采用一事一理的写法,所以它的层次很清楚。它经常使用拟人、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阅读寓言时,要学习寓言中形象的比拟、恰当的比喻、精练的语句和丰富的词汇,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五、训练想象能力

寓言中的故事多是虚构的,寓言中的形象被赋予了人类的思想、情感和智慧,再现了作者的想象能力。但这些想象绝不是作者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大胆的幻想创造出来的有充分现实依据的。我们在阅读寓言时,既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故事情节当中,感受其中的理趣,也应该把寓言作为培养思维、丰富想象力的好素材。

【例题讲解】

摆 渡

高晓声

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

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渡河。

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

有钱人给了点钱,上了船。大力士举举拳头说:“你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船。

有权人说:“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的事儿吧。”摆渡的听了高兴,扶他上了船。最后轮到作家开口了。作家说:“我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不过一时也写不出来。我唱个歌儿给你听听吧。”

摆渡人说:“歌儿我也会唱,谁要听你的!你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唱一个也可以,唱得好,就让你过去。”作家就唱了一个。摆渡人听了,摇摇头说:“你唱的算什么,还没有他(指有权力的)说的好听。”说罢,不让作家上船,篙子一点,船就离了岸。

这时暮色已浓,作家又饥又冷,想着对岸家中,妻儿还在等着他回去想办法买米烧饭吃,他一阵心酸,不禁仰天长叹道:“我平生没有做过孽,为什么就没有路走了呢?”

摆渡人一听,又把船靠岸,说:“你这一声叹,比刚才唱的好听,你把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意分给了我。请上船吧!”

作家过了河,心里哈哈笑。他觉得摆渡人说得真好,作家如不是这样,是应该无路可走的。

到了第二天,作家想起摆渡人已跟那有权的走掉,没有人摆渡,那怎么行呢?于是他就自动去做摆渡人。从此改了行。

作家摆渡,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而以真情实意对渡客,并愿渡客以真情实意报之。

过了一阵之后,作家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原来创作如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选自《新世纪文学选刊・上半月》)

探究练习

1.文中“作家”要把人渡到“彼岸”去,这个彼岸指什么?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故事内容的深层理解。

[参考答案](1)理想的彼岸;(2)精神的彼岸;(3)智慧的彼岸。

2.文中摆渡人认为作家的“唱”不如“叹”好听,你是怎样理解的?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参考答案]“唱”意味着只求轻松欢快,让人欢娱,并没有真正反映现实生活和真情实感。“叹”饱含了人世间的悲苦、人生的辛酸。文学应该真实地反映社会和人生,应该充满“真情实意”。

3.文中为什么说作家没有真情实意是应该无路可走的?

[解题指导]本题是考查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答案]因为作家的文学作品如果没有真情实意是不会感动人的,只能被历史抛弃,被人民抛弃。所以说是无路可走的。

4.作家自动去做摆渡人这个情节,应如何理解?

[解题指导]本题是考查对本文写作手法的理解。

[参考答案]作家并不是真的改行,而是借此说明:“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并且作为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作家还肩负着把人的灵魂指引到健康、高尚、文明的彼岸去的责任。

5.你认为创作有这么大的作用吗?现实生活中,还需要作家做这样的“摆渡人”吗?

[解题指导]本题是考查的重点,它要求读者进行情景转换,结合生活实际挖掘出寓言给读者的启示。

[参考答案]好的文学作品对人精神生活会产生极大的作用。它可以提高人的认识,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现实生活中需要这样正直的作家做“摆渡人”。

【拓展训练】

小羊的名片

紫纯

小羊那天的确去了小溪边,也的确遇到了狼。狼正饿得慌,于是想吃这只羊。不过这狼的智商不高,因此就显得比较仁慈,不像其他狼那样干脆利落,总觉得吃小羊之前要制造一些借口:

“你是个坏东西,”他指着小羊说,“你弄脏了我要喝的水。”

小羊眼珠一转,指出狼的第一个逻辑错误:“亲爱的狼先生,我怎么会弄脏您喝的水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呀!”

狼没有回过神来,但觉得自己肯定错了。因为他在狼群里总是认错。于是,他开始制造第二个借口:

“反正你是坏东西,你去年在背后骂我。”

小羊以胜利者的姿态哈哈地笑了几声,指出狼的第二个逻辑错误:

“亲爱的狼先生,去年我还没出生呢!所以去年我不会在背后骂你。”

再蠢的狼这时也会恼羞成怒,加之饥肠辘辘,它就露出了凶相,准备弱肉强食。

小羊看出了端倪,跳上一块长着青苔的岩石,摆了一个演讲姿势,对狼说:“亲爱的狼先生,你要吃我,我是没有意见的,只怕我的叔公不同意呀!”

“你的叔公是谁?”

“白额狼王呀!”

狼没料到这小家伙居然会提到自己的老板,心里有些发怵,眼里的凶光也收敛了许多。小羊的叔公可能是只老羊,这是简单的道理,但这只狼逻辑思维混乱,全无推理能力,听不出其中的破绽。

小羊不失时机地摸出一片腌过的法国梧桐叶,递给狼――原来是白额狼王的名片,上面密密麻麻地印着35行字,尽是各类动物协会的名誉理事头衔,关键的一点是:住宅电话是手写的,这说明了小羊的确与自己的老板有非同寻常的关系。其实这些名片是羊们统一腌制的,带在身上以防不测,小羊是第一次使用,不想就唬住了这头弱智狼。

“狼先生,”小羊得意地说,“前天我还在叔公那里参加过鸡尾酒会,怎么没见到你呀!你大概还没解决‘中级猛狼’的职称问题吧?”

狼神情嗒然,继而伤心不已;非但职称问题没有解决,就因为自己没有学历,又无一技之长,生性又有些懒惰,一周前已被老板安排下岗,在树林里饿着肚子逡巡了几日,哪里还知道举行过什么鸡尾酒会。

这时,羊来了句洋文:“Can I helpyou?”

狼听不懂,但看懂小羊殷切的神情,他心里一暖,脱口而出:“羊大哥,别别别!您千万别客气,我是看着个大,其实年龄小着呢!羊大哥,您看,我俩是朋友对不对?我呢,前几天和您叔公发生了一点不愉快,被他老人家挂了起来。羊大哥能不能帮我美言几句呢?求求您了!”组织这几句话,蠢狼绞尽了脑汁,因此头有些发昏。

“没问题,没问题,谁叫我们是朋友呢?这样吧,我给你写个条子,你拿去见我的叔公,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小羊一边说,一边又摸出一张空白的腌梧桐叶,在上面沙沙地写了几行字:

亲爱的叔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亲爱的:咩咩

狼欢天喜地接过这张字条,乐颠颠地跑了。小羊一阵发虚后,撒开四蹄,去找自己善良的种群。

(选自《杂文选刊》)

探究练习

1.根据上下文,推断下列黑体词的意思。

(1)弱肉强食:____________

(2)端倪:________________

2.展开合理想象,在文中的横线上,用一句话补写出“条子”的内容。

3.这则寓言是根据《狼和小羊》改编的,说说本文与《狼和小羊》寓言的结局有什么不同?

4.文中是如何表现“狼”的“智商不高”的?

5.小羊运用外语说话,“Can I help you”一句显示了小羊当时怎样的心态?

6.请简要概括这篇现代寓言的寓意。

7.作者在文中发挥了奇特的想象,说说这种想象“奇”在哪里,表达效果如何?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