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超声检查;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临床少见致命性疾病, 多发生于晚期, 发病急、病情进展快, 临床表现与爆发性肝炎具有较高相似度, 临床研究显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母婴死亡率分别高达75%、85%, 严重威胁母婴安全, 通过尽早诊断及治疗、终止妊娠能够有效减少母婴死亡率[1]。为对超声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诊断价值进行观察, 作者对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5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 年龄22~43岁, 平均年龄(26.35±2.36)岁, 孕周32~38周, 平均孕周(35.21±2.04)周, 其中初产妇36例, 经产妇29例。

1. 2 方法 使用超声仪器为日立 EUB-6500、ALOKAα6彩色超声诊断仪, 频率2~6 MHz, 患者取左侧卧位或仰卧位, 记录超声扫描结果。对肝脏形态、大小、实质回声、血管纹理、后方声衰减、脾脏厚度、脾脏长度、胆囊壁厚度、形态进行观察, 记录观察肝内外胆管、胆总管内径、胆囊内回声, 胸腔、腹腔积液情况、胰腺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胎盘、胎儿、羊水等异常情况, 经彩超诊断排除占位性病变、结石等。根据超声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脂肪肝组(甲组19例)、肝质地密集组(乙组23例)、肝质地无改变组(丙组23例), 观察三组产前、产后病例情况。

1. 3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等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进行综合判断, 诊断标准:①妊娠晚期突然出现无明显诱因的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 进行性黄疸加重。轻度黄疸:小于等于正常值上限2倍;中度黄疸:正常值上限的2~5倍;重度黄疸:大于正常值上限5倍。②既往无肝病史、无肝炎接触史、肝炎标志物检验为阴性。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加、血小板正常或减少;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升高, 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血尿酸、肌酐及尿素氮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减低。④超声检查:肝实质光点密集, 呈雪花状, 回声强弱不等或肝实质回声减低, 分布欠均匀。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三组患者临床超声诊断表现与黄疸表现之间无相关性(P>0.05), 患者器官或腹部出现损害时, 胆囊极易出现改变;胆囊壁增厚, 呈双边影, 胆汁透声性差, 超声提示为胆囊壁水肿并胆汁淤积;产前患者胰腺周围可出现积液或胰腺肿大等现象, 患者病情危重, 患者产后易出现腹腔胸腔积液, 分娩后出现脾相对肿大现象。

2. 2 甲组、丙组患者产前产后病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临床关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因此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由于疾病多发生于妊娠晚期, 临床通常采用终止妊娠减少并发症。部分学者认为妊娠导致激素出现变化, 脂肪酸代谢出现障碍, 从而导致脂肪酸在肝细胞、脑、胰、肾等多脏器内存在而导致多脏器损伤的发生[2]。而部分学者认为营养不良、中毒、妊娠期高血压、病毒感染、先天遗传性疾病等作用下损害线粒体脂肪酸氧化从而导致疾病发生。患者早期表现为乏力、呕吐、持续性恶心等临床症状, 持续1周左右患者可出现进展性黄疸, 弥散性腹痛等, 若此时妊娠继续, 则极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严重病症从而导致患者的死亡[3]。

随着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研究的深入, 疾病诊断手段明显增加, 血常规检查、凝血酶原检查、血尿酸等实验室检查、B超、CT及MRI等影像学、穿刺活检等病理学检查等在临床广泛使用, 其中影像学诊断准确率较高, 能够对疾病分期等进行明确诊断, 同时具有无创性、重复操作等优势, 因此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诊断中广泛使用。B超诊断显示, 当肝细胞内出现脂肪浸润时, 肝产生弥漫性散射, 表现为云雾状等不同程度密集改变, 深部衰减, 则诊断为脂肪肝。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多脏器受损, 通过B超均能够有效反应, 本次研究中, 患者肝胆、胰、肾的改变经超声诊断显示产后大于产前(P

参考文献

[1] 周俊.螺旋CT定量分析妊娠期畸形脂肪肝.实用放射杂志, 2009, 3(25)437.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第2篇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多发生于年轻初产妇及妊高征、双胎、男胎的孕妇,是妊娠期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母婴死亡率可达85%[1]。初起病时仅有恶心、呕吐、头痛、倦怠等症状,常伴妊高征,1~2周后病情骤然加剧,出现黄疸、肝功能损害、少尿、肾功能衰竭,常发生低血糖、凝血功能障碍等[2]。早期诊治可改善其预后,降低母婴死亡率。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03年6月至2010年5月曾收治10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0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 23~32岁,均为初产妇。其中1例双胎,分娩方式为剖宫产;1例婴儿胎死宫中;1例剖宫产出双胎女婴相继死亡;其余7例均剖宫产出成活婴儿,10例均抢救成功。10例病例孕前均无肝病肾病病史。临床表现主要为妊娠32~38周出现恶心、呕吐、黄疸10例,急性腹痛3例,蛋白尿5例,DIC5例,少尿3例,腹水4例,出现精神症状4例。患者在入院时均出现了多脏器功能损害并在分娩后明显加重,包括肝肾功能损害、水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障碍。本组10例均有中~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白蛋白15~26L,球蛋白正常外,外周血细胞计数增高,血小板计数减少,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血氨增高4例,低血糖3例。10例B超检查均符合脂肪肝显像。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对清醒患者护士要经常与其交流,掌握其心理需求,向她解释疾病的特点、治疗方法及先进医疗技术、设备,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与患者家属加强交流,积极鼓励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对出现烦躁、谵妄、肝性脑病早期症状患者要注意安全,适当加以约束,以防坠床。

2.2 病情观察 当正常的妊娠晚期患者突然出现起病急促的消化道症状黄疸等要高度重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胎心、胎动,配合医生做好患者血标本送检,做好随时终止妊娠的准备,防止病情恶化。注意观察出血倾向,严密观察全身皮肤有无瘀斑、出血点,有无血不易抽出或抽出即凝,针眼渗血不止;观察呕吐物颜色、尿色;观察子宫收缩、阴道出血量、伤口有无渗血。腹痛、腹胀时予以禁食,留置胃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如果患者有兴奋、忧郁、失眠、易怒、无意识举动、答非所问、定向力减退、扑翼样震颤等是肝性脑病的早期表现[3]。密切监测血糖,有无心慌、出冷汗、饥饿感等低血糖现象,及时纠正低血糖,并注意鉴别低血糖与肝性脑病的精神症状。予以留置尿管,记录24 h出入量,监测水电解质,控制入量和出量的平衡。

2.3 出血倾向的观察与护理 加强继发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极为重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新出血点,紫癜有无扩展。护士仔细计算患者的出血量及性状。在患者臀下垫无菌会阴垫,出血量的计算用会阴垫称重法,认真计算出血量,仔细观察出血的性状,注意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宫底高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持续胃肠减压,准确记录胃液量及性状,按时向胃内注入止血药。每次采血及注射后,穿刺部位按压时间相对延长,注意有无瘀斑、瘀点等出血的情况。严密监测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等,及时送检标本。

2.4 肾功能衰竭的护理 肾功能衰竭患者导致钠水潴留、少尿、蛋白尿或无尿。护士需密切观察尿量和性质,记录每小时尿量。并定时更换尿管及集尿袋,尿道口每日两次用碘伏消毒。患者处于水肿期时尤应注意保护皮肤,经常更换卧位,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体征。

2.5 用药的观察与护理 本组患者7例输注了大量的红细胞、新鲜血浆、血小板,人血白蛋白,护士在输注血制品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7例患者还用了许多平时较少使用的凝血酶原复合物以及保肝护肾、抗感染药物,因此,要熟悉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用时排好顺序,隔开或单独输入[4]。用药时反复巡回,仔细观察,保证用药安全。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有效指导了护士输血、输液的速度。

2.6 感染的护理 AFLP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各种感染。患者疗程中须携带胃管、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导管。病程后期并发肺部感染。因此,护理时要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与睡眠,减少探视,每日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定时开窗通风。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及各项基础护理,指导患者有效咳嗽。遵医嘱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并注意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保持导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尿袋,定期擦洗会阴,及时更换会阴垫。行血液净化时,由专职护士进行,严格无菌操作,肾功能恢复正常后及时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及尿管。

2.7 黄疸的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黄疸的变化,在合理应用降黄疸药物的基础上做好皮肤护理,勤换内衣、内裤,用温水擦洗皮肤,有瘙痒时适当应用止痒药并防止抓破皮肤造成继发感染。同时注意观察尿的颜色、性质以及大便的颜色。

2.8 营养支持 患者的营养状态是改善其生命质量及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禁食期间,给予足够营养及热量。开始进食后合理饮食,让患者进低脂肪、优质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保证足够热量,促进机体康复。保肝治疗的同时输注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输注大量冰冻血浆和新鲜血,复方氨基酸,提高机体抵抗力。低血糖者滴注葡萄糖注射液,维持血糖水平。

3 讨论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疾病,母婴死亡率高达85%[4]。护理存在很大难度,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内科知识,而且要熟悉产科常规,做好产前及时处理,产后密切观察全面护理,及时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抢救。本例患者一经诊断为AFLP后,立即行引产助产术终止妊娠,产后入住ICU,提供了更积极有效的支持治疗,尤其是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积极救治,最终患者康复。因此,将此类患者置于ICU治疗,护士既能运用基础专科护理的理论与技术,又能运用现代护理的监护治疗设备对患者实施护理治疗,有效地降低了病死率[5]。本病一旦治愈,再次妊娠很少复发[6]。

参 考 文 献

[1] 范建高.脂肪肝.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151.

[2]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46.

[3]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2.

[4] 杨洪芝.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的护理13例.第3版.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

21(10):2526.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第3篇

关键词:腹部超声;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大多发病于产后与妊娠中晚期且病情极为凶险的一种临床病症,该疾病往往会并发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肝性脑病,具有较高的母婴死亡率[1]。目前临床诊断该疾病的研究比较多,却很少有超声诊断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分析与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产妇的腹部超声诊断结果,回顾性分析76例在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产妇的相关临床资料,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6例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产妇,孕周为29~36 w,平均孕周为(35.4±1.2)w,年龄为25~31岁,平均年龄为(27.5±1.9)岁,产后发病为6 h~6 d,平均为(3.5±2.5)d,其中51例初产妇,25例经产妇,男胎37例,女胎39例。

1.2方法 以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诊断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产妇诊断标准,排除妊娠期胆汁淤积性肝病、急慢性肝炎、普通脂肪肝及妊毒症等并发病症。采用频率为3.5 MHz的变频线阵坍塌欧对产妇实施腹部超声检查,扫描过程中产妇去仰卧位或者左侧卧位,认真记录与分析超声扫描结果,对产妇肝脏形态、腹腔气体情况、实质回声、胆囊大小、后方盛衰减、肝内外胆管及胆总管内径、脾门厚度、胆囊内回声、胰腺形态大小、胎盘、羊水及胎儿异常情况等进行观察与分析。产妇脂肪肝超声诊断与超声医学诊断学相符合,标准为左叶上下径超过90 mm,肝右叶斜径超过140 mm,肝边缘圆钝。

1.3产妇血清总胆红素统计 划分产妇血清总胆红素程度为重度、中度、轻度,重度。重度黄疸>正常上限的5倍;中度黄疸≤正常上限的5倍;轻度黄疸≤正常上限的2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

2结果

依照产妇肝超声表现,将其分为3组,其中,肝质地密集组33例,脂肪肝组25例,肝质地未改变组18例。产后25例,产前51例。其中产前产妇分别为24例、18例、9例;产后产妇分别为9例、7例、9例。三组产妇腹部超声表现与黄疸没有相关性,无轻度黄疸,中度、中度黄疸差异性不明显。由于产妇腹部其它脏器受损,产妇胆囊改变具有较高发生率。胆囊改变最为常见的是胆囊壁水肿,胆汁充盈或者无胆汁。3例产妇由于发生呼吸衰竭并发症而死亡,产妇产后胸腹腔积液、脾肿大发生情况高于产前,两者之间差异对比显著。

3讨论

临床中,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又叫产科急性黄色肝萎缩,目前临床还未查出该病病因。这种病症病理改变是产妇肝总体结构未发生改变、干细胞中浸润大量弥漫性脂肪微滴。然而,脂肪浸润多脏器,起初病情位于产妇肝小叶中心带与中间带,逐渐向门脉区干细胞发展,导致病情恶化,产妇胰腺、脑组织、肾等均会出现微囊样脂肪变性,而且产妇干细胞没有明显的炎症坏死症状,严重情况下则会呈稀疏小片状坏死,因为近年来妊娠急性脂肪肝早期诊断的进步与发展,所以诊断时病情大多为轻型,而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降低了病情死亡率[2]。脂肪浸润肝细胞会导致肝出现弥漫性散射。本研究中,依照产妇肝超声表现,将其分为3组,其中,肝质地密集组33例,脂肪肝组25例,肝质地未改变组18例。大多数产妇为轻度脂肪肝,研究结果显示,三组产妇腹部超声表现与黄疸没有相关性,无轻度黄疸,中度、中度黄疸差异性不明显。由于产妇腹部其它脏器受损,产妇胆囊改变具有较高发生率。胆囊改变最为常见的是胆囊壁水肿,胆汁充盈或者无胆汁。3例产妇由于发生呼吸衰竭并发症而死亡,产妇产后胸腹腔积液、脾肿大发生情况高于产前。此外,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产妇产前与产后的差异性也会在改变其他脏器上表现出来,产前胰、肾、胆改变前的产妇比产后产妇多,然而,脾肿大产妇、胸腹腔积液产妇产后比较多。观察胆囊超声像图发现,产妇较为多见的是胆囊壁水肿,炎症在胆囊中作用,造成淋巴液、胆囊静脉回流受阻。产妇肝细胞损害肿胀,增加肝内胆管压力,导致产妇胆囊静脉回流受到阻碍。总而言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产妇产前与产后,其腹部超声存在很大不同[3-4]。对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脂肪肝组产妇可以诊断为患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疾病。依照程度不同的密集,损伤其他多脏器会提示患有妊娠急性脂肪肝。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影像学诊断中,产妇诊断阳性率相对较高,特别是表现为轻度脂肪肝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产妇[5]。然而,产前产妇存在局限性,能够对两者不足进行有效弥补,然而却具有较高费用。

总之,在以上研究表明,腹部超声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能够为产妇的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资料,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梦云,施裕新,李桂明,等.31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腹部超声特点及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66-68.

[2]牛欣悦,王琪,张博.妊娠期急性脂肪肝5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02):187-188.

[3]千小川.探讨62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孕妇腹部超声特点[J].中外医疗,2013,(13):178-179.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第4篇

资料与方法

2003年2月~2009年9月收治产后突发脂肪性肝炎患者17例,均是剖宫产,产后2~4天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右上腹闷痛,食欲不振。查体:全身皮肤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黄染,右上腹压痛,墨菲征阴性。肝功能化验:ALT 96~166U/L,GGT 20~168U/L,T-BIL 20~168U/L,血脂检查:TG 09~32mmoL/L,CHO 36~72mmoL/L,肝脏超声提示:脂肪肝。产前无用药史,否认饮酒史。可除外酒精性、药物性肝炎。符合急性脂肪肝性肝炎的诊断-血清转氨酶<300mmoL/L,胆红素<200mmoL/L。

方法:给予保肝、降血脂、调整饮食、对症治疗。

结果

经过2~4周的治疗,均临床治愈。随访6个月,均未复发病例。

讨论

脂肪肝是脂肪(主要甘油三酯)在肝脏过度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症。肝脏是机体脂质代谢的中心器官,肝内脂肪主要来源于食物和外周组织,肝细胞内脂质,特别是甘油三酯沉积是形成脂肪性肝病的一个先决条件。其原因可能于下列因素有关:①脂质摄入异常:脂质饮食,高脂血症,以及脂肪组织动员增多,使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增多;②线粒体功能障碍,游离脂肪酸在肝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和β氧化减少,转化为甘油三酯增多;③肝细胞合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增多④肝细胞能合成脂肪,但不能储存脂肪,在肝细胞内质网合成后与载脂蛋白B100 C等以及磷脂,胆固醇结合生成极低密度脂蛋白,由肝细胞分泌入血而输送到肝外组织。若由于肝细胞营养不良、必须氨基酸缺乏、或脂蛋白缺乏,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不足或分泌减少,导致甘油三酯运出肝细胞减少而聚集在干细胞浆中;肥胖,产生胰岛素抵抗,引起良性肝细胞内脂质堆积,缺血缺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持久过量的活性氧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形成过氧化产物,导致脂肪肝发生炎症反应;肥胖,存在较高水平氧化应激,在肥胖患者脂肪组织中可能存在脂肪酸升高或浸润的巨噬细胞分泌TNF-α导致细胞内氧化应激,使脂肪细胞因子分泌紊乱;肥胖,本身可上调氧化应激,导致超氧离子产生增加;同时,肥胖,也随体内抗氧化防御机制减弱而导致肥胖患者氧化应激增加,参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1]。如代谢综合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等;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单独或共同成为脂肪肝的易感因素。

妊娠期脂肪肝,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往往骤然起病,可发生于妊娠期任何时候,平均35~37周,可能由于胎儿期脂肪酸氧化障碍通过胎盘循环,母儿间相互作用对母体产生不利影响;孕期产生雌激素增多,而雌激素均需在肝脏灭活,脂肪肝影响雌激素代谢,使雌激素潴留,进一步加重肝损害。但随着产后雌激素等进一步下降,肝功可恢复正常[2]。而该组病例是产后突发脂肪性肝炎,产前肝功正常。见表1。

表117例产后(BIM>28kg/m2)脂肪性肝炎

的产式、体质(例)

产式剖宫产经阴道顺产总数125高脂血症71血脂正常12糖尿病10产后大出血11妊高征10其他11

其中,剖宫产率706%,体重指数≥28 941%,高脂血症588%,因此考虑产妇在妊娠期间妊娠期胎盘循环的出现使肝脏血流量相对减少,加之妊娠期营养过剩,肥胖,已使肝脏的血脂调节功能达到极限,而剖宫产在术后2小时内失血量在460±530ml,失血量占血液循环总量的89%~10%[3],肝脏是对缺血缺氧较敏感的脏器,也是氧化脂肪酸最活跃脏器。剖宫产致使肝脏短期内缺血缺氧,产生应激性损伤,抑制肝细胞线粒体三羧酸循环,肝细胞在线粒体外脂肪酸活化及线粒体内脂酰COA的氧化过程受抑制,造成血脂在肝内的氧化能力下降,脂肪在肝内堆积而发生脂肪肝。但是,产后脂肪性肝炎还与急性损伤性肝炎有着明显不同之处。急性损伤性肝炎:转氨酶显著上升(ALT>200mmoL/L),一般高于正常参考值8倍以上[4]。而本组病例剖宫产后脂肪肝(ALT<200mmol/L)。另外,临床观察,肥胖出现难产率确实较高,本组病例达706%。考虑肥胖者腹部皮下组织,骨盆底组织增厚,子宫下端延展伸长受限,胎儿下降过程阻力增大,产力不足有关。肥胖-剖宫产后-脂肪肝,肥胖可导致多种疾病,但是,肥胖致使难产的内分泌以及其他因素目前尚未找到明确的理论依据,有待权威人士的关注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目前脂肪性肝炎的药物治疗疗效尚不肯定。主要稳定肝细胞膜,降低脂质过氧化,减轻脂质变性及其伴随的炎症和纤维化,增加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同时,减肥、降脂。尤其是产后,既要保证产妇营养同时适当减肥,可减少胰岛素抵抗。但还要注意减肥不宜过快,否则会使血脂更集中在肝脏代谢导致肝细胞进一步损害;一般血脂较高者才予以降脂药物治疗,防止降脂药物对肝脏的损害,观察疗效确切。随访全部病例6个月,均无复发。可见围生期脂肪性肝炎是可逆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可达10%,尤其是孕妇在妊娠期间只注重“营养”,大量高热量饮食,忽视合理膳食,营养失衡,是体重指数急速增加,肥胖出现难产率剖宫产率明显增加。所以还要大力宣传围生期保健,既保证胎儿营养又要保证孕妇体质健康,减少剖宫产而有效减少围生期脂肪性肝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庞建华.肥胖与2型糖尿病肾病.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

2李俊姝.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的识别与急救.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6(17):327.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妊娠合并肝病;临床;护理;自然分娩;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a)-0131-02

妊娠合并肝脏疾病,是孕妇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但一旦患上也属于高危产妇范畴。肝病还可能引起一些生理上的其他改变,在妊娠时发生一些明显的并发症,而发生在妊娠各期的肝病也有各自不同之处。不管是妊娠合并肝病,还是肝病症上的妊娠,都会大大增加孕妇的体力消耗,使得孕妇的免疫力不断降低,从而引发流产或者早产,而且胎儿很容易死于腹中,更严重的是,如果妊娠足月的话,更容易让孕妇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致使患者大量出血[1-2]。所以,肝病在孕妇妊娠的中晚期极易出现重症,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也很高。对于这种特殊的产妇,在护理时要特别注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1年7月的妊娠合并肝病患者100例,其年龄分布在21~36岁,平均26.4岁,其中有83例患者为初产妇,另外17例患者为经产妇;有86例患者为单胎,另外14例患者为双胞胎。在100例患者中,有55例患者为轻度肝炎,有21例患者为中度肝炎,有14例患者为重症肝炎,另外的10例患者为急性脂肪肝。

1.2 方法

1.2.1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妊娠合并肝病病症期间需要重点注意的方面。饮食护理,即食疗。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熟知肝病患者饮食的原则。首先,食用的食物要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且易消化,而进食的方式是少食多餐,通常情况最好以豆制品、鸡蛋、牛奶、瘦肉、鱼等为主,此外,还要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选择高纤维的食品,切忌食用刺激性和粗糙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可能会造成食管和胃底静脉破裂,导致出血;如果孕妇患有脂肪肝或脂肪泄泻,就要特别注意脂肪的含量,脂肪的摄入要适度;孕妇如果患有比较严重的慢性肝病,就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当出现肝性脑病症状,就要禁止食用高蛋白食物,而植物性蛋白是最好的选择,饮食要清淡且是流质性食物,亦或暂时禁止食用任何食物[3]。腹部积水时应限制进水和摄入钠,如果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就应该暂时禁止吃任何食物,在出血停止的24 h后才可以进食,如果患有肝源性糖尿病,由此引起血糖升高时,一定要遵守糖尿病的饮食原则,与此同时,还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1.2.2 代谢护理 怀孕期间要是长时间躺在床上,就会很容易发生便秘,出现便秘时,含有氮和胺这类物质以及其他有毒物质,会使得吸收量不断地增加,而这个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这些物质跟肠黏膜接触时间发生延长,对于这种现象,应多摄入一些植物蛋白,而植物蛋白的非吸收性纤维素和支链氨基酸的含量最多,那么就能够帮助孕妇通便,除此之外,生理盐水和弱酸溶液灌肠对于清除肠内含氨的物质也是很有利的[4],也可以防治血氨的升高。

1.2.3 皮肤护理 患有肝病的人,他们的肝功能在不同程度上都会有一定的障碍,所以,相应的免疫力也就下降了。如果孕妇长时间躺在床上,也会使局部皮肤的供血功能受到影响,所以,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弹性与色泽,并提醒患者注意皮肤清洁。要做到床铺干燥整洁,卧床时经常换位置,以免产生压疮,如果皮肤有瘙痒的感觉要立刻止痒,不能用指甲抓,以避免将皮肤抓破,从而导致皮肤感染。

1.2.4 心理护理 妊娠合并肝病的孕妇,其心理难免会有紧张、恐惧和焦虑,在未怀孕时,由于一部分患者受到长时间的疾病困扰,其心理感情会显得很脆弱,烦躁的情绪就非常容易地表现出来;而在怀孕之后,孕妇的心里会担心腹中胎儿是否健康,又担心自己不能将胎儿顺利地生下来,那么就一直处于痛苦的情绪里。所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极其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孕妇消除后顾之忧,让孕妇的情绪稳定下来。做好对患者心理护理的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1)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态度要热情、充满耐心并且和蔼可亲,要尽量满足孕妇提出的要求;(2)在各项检查之前,把应做的准备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详细地说明,让患者能够及时且准确地了解病情的变化和发展,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人员接受治疗:(3)要主动把这一病症的基础知识向患者介绍,对患者和患者家属提出的疑问尽量全面地予以解答,避免患者由于不必要的担心而妨碍病情的好转。

1.2.5 对患者出院的指导 患者在出院之前,护士和医师应该一起对患者和患者的家属进行一项出院的指导,出院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嘱咐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注意饮食;患者的活动量要循序渐进,多休息;尽量不服用有损肝功能的药物;并且要定期进行肝功能的复查,要按照医师的指导及时把治疗的方案进行调整。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以及精心护理后,有76例轻度肝炎患者和中度肝炎患者都是妊娠晚期,并且是自然临产的,在这76例患者当中,有14例患者由于产科适应证而实行了剖宫产手术,并且都是通过引导分娩的方式来终止妊娠的,所有76例患者都没有出现孕妇和胎儿的死亡,在治愈之后也恢复良好。在24例重症肝炎患者以及急性脂肪肝患者当中,有14例重症肝炎患者和10例急性脂肪肝患者的孕周为30~36周,在患者终止妊娠之后,对其进行抢救措施,从而所有患者全部都存活下来。另外,10例重症肝炎患者在并发肝肾多脏器衰竭之后,没有抢救成功而死亡。

3 讨论

引起妊娠合并肝病的病因比较隐匿,通常表现为纳差,皮肤、巩膜黄染以及腹水等[5-6]。多数慢性肝病患者,其自觉症状通常都比较轻,所以,相关的消化道的症状极易被妊娠早孕反应所掩盖,加之孕妇在妊娠期的基础消耗增加,更使得孕妇肝脏的负担加重。不仅如此,孕妇在分娩时,会由于出血以及疲劳等原因使得疾病加重。

对于妊娠期合并重症肝炎的患者来讲,其发病最大特点就是速度快,所以,早期及时发现肝病症状,且进行相应的临床处理和护理,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实验室的诊断标准来讲,主要就是增高血清胆红素、延长凝血时间,以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等指标的异常作为判断标准。

总之,妊娠合并肝病是一种高危妊娠表现,对产妇和胎儿有着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对妊娠期肝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作为患者的护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出细致且严密的护理计划,提高对妊娠肝病的认识,帮助患者缓解情绪,此外,结合各种相关的病症及早做好预防,以此保证早发现早处理,提升妊娠肝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董熙萍,徐永萍. 低分子肝素对胎儿成长受限的治疗作用[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11(9):41-42.

[2] 张雯. 妊娠晚期合并重型肝炎55例临床分析[J]. 医学研究杂志,2006,9(7):415-472.

[3] 余江,徐兵,何晓宇,等. 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六例临床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10(6):385-386.

[4] 朱玲霞. 孕期常见症状的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2010,10(6):253-254.

[5] 赵静彩. 妊娠急性脂肪肝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2010,12(8):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