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长城的谚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不到长城非好汉。
【关键词】扬尘污染;来源;控制措施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ic take-off in development, but also brought a lot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rban construction site dust hazards, source control measures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Key words】Dust pollution;Source;Control measures
1. 引言
城市扬尘不但与我们居民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也会影响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如果没有蓝天白云的映衬,设计再完美的建筑看上去也是一片昏暗无力,如果城市的建筑外表面布满粉尘,再精美的环境也很难让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扬尘治理的代价并不需要很高的代价,而且效果持久,作用重大,在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对于扬尘的控制刻不容缓。
2. 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的主要来源因素
2.1颗粒物污染源。因为施工水平欠佳,在工程进行之前并不注重设置专门用来遮挡的扬尘专用防护墙,致使许多粉尘在施工过程中慢慢产生,而且没有制定相关的扬尘专业处理措施,也并没有填埋、硬化等处理方案,等到起风一吹,漫天扬尘泛起,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线状污染,这是颗粒物来源之一。尤其是经历了反复的施工,加上重复的建设更是使污染更加的严重。
2.2面源污染。城市居民住房的拆迁依然以人工拆除为主,在拆除效率差的同时拆迁遗留的建筑垃圾还不能按时清楚,因此而形成了面源污染。
3. 扬尘污染的危害
3.1对居民的身体危害。大多数的扬尘可以通过鼻腔和咽喉进入肺部,引起人们的呼吸道病变,而且还会有很多的病菌、病毒凭借依附在扬尘表面通过空气传播多种流行性疾病。情况轻的会出现呼吸难受,咳嗽,情况重的则会引起鼻炎、肺炎等疾病,长期暴露在扬尘污染的环境下还会增加诱发肺癌的几率。
3.2对环境的影响。扬尘污染作为我们建筑行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也是我们生活中俗称的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浓烟和大雾天气,就是因为悬浮颗粒物超标所造成的视觉污染。因此,我们许多施工时没有科学合理制定扬尘控制施工方案并进行的建筑企业,对如今的雾霾现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物等聚集数量增多后容易形成降水,而由于其中拥有大量的酸性物质,所以形成了酸沉降,对一些金属,建筑材料表面会产生非常大的腐蚀作用。建筑扬尘对于城市中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也会造成影响,因为扬尘会堵塞植物表面的气孔,从而影响到本身的自然生长。
4. 扬尘污染的主要控制措施
4.1制定专业科学的扬尘控制人员管理网络。人是控制扬尘的关键因素,制定合理的扬尘管理网络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在污染没有形成前就进行预防措施,形成后可以有一个完整的处理小组,使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做到步步控制。并且工程项目部在平时的施工中要做到:对全体员工的扬尘教育要专业到位、进行技术交底时要和各单位沟通到位、领导监督检查时要严格到位、责任的划分要明确到位。
4.2针对颗粒物污染源的扬尘控制措施。施工时有规划的红线范围,依据这个范围来设置专门的扬尘防护围墙,高度不宜低于2m来保证整个施工区域与外界充分隔离。在施工出入口设置洗车台及排水沟。对于材料运输车辆、挖掘机械等行驶出施工区域时必须清除泥土,严禁将泥土、尘土带离施工区域。施工平面布置要求做好主要道路、材料堆放场地、生活办公区域铺设不宜产生扬尘的混凝土路面工作,实行场地的绿色化方案,保证尘土不出现飞扬现象,以达到防尘控制的要求。
4.3针对面源染源的扬尘控制措施。对于建筑结构楼层内的施工垃圾清理,首先在清理前应该先洒水湿润,而运输则可采用搭设封闭式专门用来倒垃圾的运输通道或采用不宜泄露的器具、垃圾袋装袋清运,并派专门的监督人员进行检查、监督。这一要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严令禁止随意在施工预留的洞口以及阳台上面、窗口出处抛投垃圾,对于这种现象一经发现要严格处罚。对于集中的垃圾,在现场规划场地内堆放的同时,要适量的进行洒水或用油布网格布封盖,避免起风扬尘,也要按时对这些垃圾清扫搬离现场,以减少扬尘污染的发生。
4.4加强生态化建设。提倡清洁工作,进行建筑施工工地的绿色环境建设,防止建筑拆迁、道路运输和垃圾堆放过程中的扬尘污染。加强绿色建设包括增加建造简易的喷水池,积极种植树木花草,以增加绿化覆盖率和地面硬化面积为目标,同时也可以安排专门的清洁人员对路面定时定期进行清扫工作,积极做到预定的施工扬尘控制目标。
[关键词]广州大学城 体育场馆 开发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整个教育体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高校也逐步进入了“后扩招时代”,即由原来的规模化扩张向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发展,在大规模扩招时期为了适应学生人数的骤增,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改善办学条件。体育场馆的建设也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体育硬件设施跳跃式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体育工作的环境和氛围。但是进入“后扩招时代”后实际管理中的很多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本文通过对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充分了解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此研究可以为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管理及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广州大学城十所普通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状况、开发利用情况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了涉及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开发利用和体育产业等方面的研究论文50多篇,浏览了网络电子信息,基本掌握了关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及体育产业等方面最新的相关信息和基础资料;查阅与应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产业经济学、消费者心理学、文化经济学等学科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研究与分析。
2.访谈法
为充分了解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管理现状, 先后去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进行实地采访; 并对广州大学城部分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有关领导、体育教研室主任、教师、工作人员等进行访问与实地考察研究。
3.问卷调查法
(1)调查表的设计:根据相关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进行设计,在设计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本人结合研究需要阅读了大量有关社会调查的书籍,在反复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设计了《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使用、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和《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人员情况调查问卷》两个问卷。(见附件1.2.)。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并收回的办法, 向广州大学城高校发放《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使用、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500份, 回收480份, 有效问卷470份, 有效率为94%; 发放《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人员情况调查问卷》15份, 回收份, 有效问卷14份, 有效率为93.3%。
(2)问卷的效度检验,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采用逻辑方法,请5位体育理论、体育场馆专家对问卷设计进行评价。有4人认为问卷可以反映调查内容,1位专家认为一般,从专家评价结果来看,问卷设计能达到本研究任务要求,具备有效性。
(3)问卷调查时间:发放与收回问卷的时间为2009年5月10日至2009年6月10日。
4.统计制图
运用计算机软件EXCEL2003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制表、制图。
三、结果与分析
(一)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显示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共拥有1059个体育场馆,其中田径场20个,校均2个;足球场20个,校均2个;游泳池馆共22个,校均2.2个;羽毛球场44块,校均4.4块;网球场80块,校均8块;篮球场436块,校均43.6块;排球场422块,校均42.2块;体育馆11座,校均1.1座.根据1992年12月, 国家教委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规定与广州大学城现有场馆对比如下:
图1:普通高等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规定与广州大学城现有场馆对比图
根据图1分析可知,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备已基本达到《普通高等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标准。
从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现有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来看,主要是各体育运动项目教学训练比赛使用,在相对应的体育场馆设施类型中,常见的体育项目场馆如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除上述传统体育项目外还出现了毽球、棒垒球、板球等一些新运动项目的体育场馆,这些场馆在高校场馆总面积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发展速度较快。从体育场馆的发展来看,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以健身和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场馆建设发展较快的特点。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除做为各高校教学比赛用途外还承担了2010年亚运会的比赛任务因此场馆的数量,以大型化、高水平为主,各个学校都拥有标准化、较高水平的场馆.
(二)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
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在管理上仍然延续了各个学校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学校之间各自独立,这样的管理方式便于各个学校管理但是弱化了大学城高校场馆集中、多样化的优势,不能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些学校场馆大量闲置造成浪费而一些学校场馆极度短缺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广东工业大学的传统优势项目是篮球,学校篮球运动开展的非常好,参与篮球运动学生很多虽然已经修建了大量的篮球场地,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需求。而邻近的广州大学确有大量的篮球场地闲置。因此,在场馆管理上应发挥广州大学城高校集中、场馆多样的优势建立校际体育联盟、形成资源共享的管理新模式。资源共享、共同管理、优势互补的管理模式应是广州大学城体育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
4.广东工业大学体育场馆开发利用情况
体育场馆除综合体育馆不开放外,其它场馆都实行部分开放。广东工业大学体育场馆的开放对象与主要形式:主要面向本校学生和教工,同时也向社会适度开放。针对学校日常教学、训练、竟赛的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无偿使用。同时,室外的篮、排、足球场、田径场对学生无偿开放。体育场馆除了满足正常的教学训练外还承担着对外开放的任务,利用率也相对较高。体育消费者主要是选择下午、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锻炼,锻炼的时间相对集中.广东工业大学在场馆的开发利用上面做的比较好,该校的主体育馆可以容纳5000名观众自建成以来先后成功的举行了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全国大学生超级联赛、全国手球比赛等赛事并成为国家手球队的训练基地,承接了全国街舞大赛、NBA篮球啦啦队选拔赛等商业赛事,并成为全国篮球乙级联赛广州自由人对的主场。这些赛事不仅给学校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减轻了学校在场馆维护上的负担,更使得学校的名声在外为承接其它的各种赛事打下了坚实的基
四、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对策
(一)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消费者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为根本目的。高校的第一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理念要从“以人为本”的高度进行全面、全新的认识,才能管理好体育场馆,才能发挥体育场馆职能部门的潜力,调动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根据我国近几年颁布的体育法规文件精神,高校体育场馆应面向市场加快产业化改革进程,各种国有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都要向全社会开放,提高利用率.根据这一精神,高等学校应在不影响教学、训练和群体工作的基础上,向全社会开放,服务于全民健身。
(二)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管应成为校园体育文化教育基地
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以“服务于师生”为原则,重点在服务上下功夫。在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中用体育文化教育、熏陶学生,不论是管理制度的人性化,还是管理过程的人文关怀,在遵守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做到“动之于情,晓之于理”,把学生的教育过程程潜移默化的纳入到体育场馆管理之中,并且做到体育活动的管理过程中逐步走向社会化、制度化。
(三)加强高校体育馆自身包装,发挥体育无形资产的优势
俗话说的好:“人靠衣服马靠鞍”,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整体形象如何是非常重要的。而大多高校体育馆并不注重。同时电视传媒也是极具影响力的,利用电视传媒来扩展高校体育馆的影响是一条非常好的渠道。例如广东工业大学的校篮球参加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举办各种商业赛事等都是通过电视进行传播的。各种体育项目的培训,是学校体育产业经营项目的主体。各个高校都拥有一批高学历、业务能力强、懂得体育技术理论、熟悉训练竞赛的专业师资队伍,他们有的是体育界有名的专家、教授等,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展和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培训、有偿训练及娱乐体育等具有明显优势,是各高校无形资产。
(四)高校体育场馆应建立综合性的体育服务中心
高校体育馆应建立综合性的体育服务中心体育活动组织、健身指导、康复中心、体育用品经营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综合性体育服务场所。人们来高校体育馆有娱乐、锻炼、休息等场所,享受各种各样的优质服务,这样就能把高校潜在的优势充分挖掘出来,从而最终服务于广大高校的师生员工,服务于全民健身计划的目的。
结论
(1)广州大学城拥有标准化、较高水平的体育场馆设施和较大的体育消费群体,但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在管理上仍然延续了各个学校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学校之间各自独立,管理水平相对滞后。这样的管理方式便于各个学校管理但是弱化了大学城高校场馆集中、多样化的优势,不能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场馆功能上只是满足学生上体育课的需求,因此并没有发挥出这些高水平设施应发挥的多元化功能。
(2)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开发利用的理念为“以教学为主、创收为辅”坚持“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管理体制仍以行政性管理为主。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形式有无偿开放和有偿开放2种。经营管理方式有4种: 体育部管理、体育场馆中心、学校后勤产业公司、专业公司。
(3)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和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标准的体育场馆与相对落后的管理机制并存;场馆数量多、场地器材丰富但没有发挥出它的多元功能;投资结构单一,社会资金参与的比较少;场馆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配备专职的体育指导员;资源没有共享、没有发挥各校之间的优势互补作用。
[参考文献]
[1]顾东梅.高校体育场馆专业化管理模式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4(4):30-32
[2]徐俊英.“后扩招时期”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改革的探讨[J].改革与探索.2008.11(9)
[3]潘华山.广州大学城2010年亚运会场馆建设和前后期管理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1(1):36-43
[4]李登光.对我国大学城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SWOT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4):30-32
[5]刘官元,吴胜涛. 普通高校新校区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J].体育学刊. 2006.3(2):138-141
[6]许斌.中国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管理问题研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9(5):112-120
[7]冷迎辉.高校体育场管向社会有偿开放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6):21-23
关键词 国际工程市场营销 策略 管理措施
一、前言
作为市场营销中的一种,国际工程市场营销与其他市场营销一样,都需要依附于营销策略的合理选择和营销管理方法的创新,否则将难以维持长远发展,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因此,选择科学的、实用的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策略,优化营销策略,加强营销管理,对促进国际工程市场营销健康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策略
(一)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的价格策略
缺少技术核心,人力资源价格低廉,是我国国际工程市场营销中长期以来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价格策略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甚至引发恶性竞争,导致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呈现出恶性价格大战的局面,国际工程市场营销未能以健康的状态向前发展。换言之,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的过度与核心技术的缺乏,是造成国内国际工程市场营销出现恶性价格战争现象的直接诱导因素,而国际工程市场营销恶性价格竞争的制度性成因则源于不健全的市场机制和缺少有效产权约束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
(二)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
产品是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与主体,是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物质。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采取产品策略,依据目标客户群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身的市场营销方式,营销策略,对产品进行营销,是其国际工程市场营销取得成功的一个有效策略。[1]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产品面向的是最终用户,而不同用户对产品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应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对自身产品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市场进行细分,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产品需求。
(三)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的文化策略
在任何一种营销活动中,在任何竞争环节中,文化策略都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为竞争优势的培育发展,为市场营销成功地获得提供精神食粮。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起对文化策略的采取和运用。[2]在国际工程市场营销中采取文化策略,有利于提高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市场美誉度,有利于培养市场购买力,提高国际工程市场营销份额。
三、加强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准确定位国际工程市场营销
国际工程市场营销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其结果的成败,对国际工程市场营销进行准确定位,是国际工程市场营销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与必要条件之一。众所周知,战略对于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生存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好的战略往往是一个企业通向成功的灯塔,且对于国际化企业来说战略的这种重要性更加突出。所以,要想对国际工程市场营销进行准确的定位,国际化企业应在客观看待自身条件下,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研,扩大调研范围,完善调研内容,实施综合调研策略。对自身所研究项目进行跟踪,对该项目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国际市场调研所得结果找准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突破口,大范围挖掘潜在客户。与此同时,结合自身产业规模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营销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形成群体影响,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对国际工程市场营销定位的准确性。
(二)增进企业横向联系,强化协同作用
在各种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中,相较之下外包企业是发展最早、与国际市场接触最早、对国际市场行情与运行规则了解更多的国际工程之一,即在国际工程市场营销中,外包企业更具行业优势。在今天开放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对外包工程企业的这一优势加以充分的利用,加强与企业横向之间的联系,学习其国际工程市场营销成功经验、有效策略与管理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对国际市场及其运行规则的了解,对市场行情的了解。构建协同协作机制,通过企业横向联系的加强和增进,促进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间相互交流,加强合作,发展良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良性竞争、健康竞争,为国内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的国际化发展和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竞争的国内化创造良好条件。
(三)重视项目策划,整合社会资源
就我国各类资源当前储备情况而言,如何在各种资源都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国际工程市场营销能力,是国内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当前所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个国际工程对资源的使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策划,若项目策划科学优秀,经济性高,那么对于各种资源的消耗就相对较少,反之则会增加对资源的消耗。所以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应高度重视起对项目的策划,遵循经济性、可行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提高项目策划水平。可以采取举办大型国际工程市场营销活动策略,通过活动的举办为项目策划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提供一个有效的载体,在载体之上研究国际市场,对项目进行精心策划。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变被动为主动,以主动方式向目标市场进军,巩固和维持大客户关系网、公关网,维护客户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做好产品宣传工作,把握与挖掘资源头和信息头,扩大资源、信息来源,充分发挥ERP作用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利用。
(四)加强管理,拓展营销渠道
管理对于市场营销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国际工程市场营销来说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加强管理,市场营销才能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目标,才能取得成功。从企业实际出发,依据市场实际需求和整体发展趋势,加强对市场营销的管理,对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的管理,首先需要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因为一切管理活动的实施均离不开所需信息的支持,为了给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管理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我们需要从多渠道获取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如各国政府工作报告,官方网站,相关咨询机构、发展规划等等。在掌握较为全面信息的情况下,积极拓展国际工程市场营销渠道,为国际工程项目开发提供充足资金支持、技术支持,推动国际工程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当前,各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越来越多,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要想在国际工程市场营销中取得成功,就必须重点从营销策略与营销管理两方面来不断优化和加强。尽管现阶段还存在较多问题,但随着企业发展的逐渐成熟,对国际工程市场营销认识的逐渐加深,相信我国国际工程市场营销会向前迈进一步。
(作者单位为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意义
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与进度,因此现场管理工作的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在一些建筑工程的现场,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给工程项目的质量、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工程的成本管理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现场的管理工作,是建筑行业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
1 概述
1.1 现场管理工作的任务与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周期性活动。其受到施工现场的众多因素所影响,所以工程的现场管理工作的内容涵盖面也相当广泛,它包括了人员管理、工程材料管理、施工设备管理、工程成本管理等各方面,此外,现场管理还应根据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与变化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在现场管理工作中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同时严格执行。工程现场管理的时间从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相关的有效的工程施工合同开始,其管理对象是工程现场的各类工作,而管理的目标则包含对工程的工期、质量、成本等多个方面进行保障,全过程的现场管理工作应该是从合同签订开始一直到工程竣工验收。
工程现场管理的任务有:施工前各项工程的业务与现场施工条件准备的工作;工程进度计划控制、协调、调度等工作;工程现场动态管理工作;工程施工管理的工作;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工作等。
1.2 现场管理工作的意义
1.2.1 保证工程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
在工程施工中,工程现场有大量的建筑材料、劳动资源、工程资金、施工机械设备与建筑信息等。它们都是工程施工的基本要素,其流通应该按工程施工的进度计划有序的进行。在工程现场施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是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与按时完成的基础。
1.2.2 将工程施工中的各单位有机结合
工程现场管理包括了各种不同的专业领域管理的内容,而在施工中这些不同专业的施工又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同时存在着很强的互相关联作用。工程的施工过程是环环相扣的,其中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将对整个工程项目造成巨大影响。所以工程现场管理必须在合理、科学的统筹之下进行分工合作,不仅要各施工单位各自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同时还要保持各施工单位间的密切合作。
1.3 施工单位的社会形象保证
工程现场管理是综合性、科学性的系统的管理工作。施工单位管理水平的高低都能体现在工程现场管理中,同时施工单位可以借助工程现场管理来体现企业实力,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与效益。
1.4 保证了建设体制的改革
为了适应现代化工程建设的要求,对传统建设体制进行深入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改革的成果则是通过工程现场的管理水平来体现的。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条件之下,在工程现场构建起新的责任、权利结构,从而对工程现场进行有效管理,不但是体制改革的关键内容之一,同样也是建设体制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
2 现场管理的主要工作
2.1 人员管理
对施工人员工作的状态进行按时、定期的检查与考核,同时做好相关的记录,记录要注意真实性与实时性。同时各个岗位要根据自身工作的性质,将工程分解成细化的若干项目并进行逐步落实,从而保证各个分项工程都有专人负责,落实责任制度,并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与计划进度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将人员配置优化。
2.2 工程材料管理
工程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必须要先向相关的监理单位等报验,确定材料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进入现场以后,应对工程材料进行现场质量检验工作,会同监理单位一同对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材料在使用前的质量合格性。在工程现场对于材料的管理工作中,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各类材料的基本性能、施工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教育,从而使施工人员对工程材料的使用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施工质量问题及材料的浪费。在现场管理中应实行限额领料制,由施工管理人员填写相关领料单据,交分管负责人进行核定后,现场进行按单发料,并将单据进行整理归档。在对材料存放管理中,要按工程材料的性质、特点、使用日期等分别进行标号,避免现场工程材料领用、保管混乱,最终使工程材料能够在合理的现场管理之下,确保其合格性,同时提高使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3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
工程用机械设备在进场前,同样要经过检查,确认其能够正常运行后方可进场。相关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对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与维护,并做好相关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等方面的记录,保证机械设备始终处于正常、安全、高效的状态。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机械设备的操作,以确保机械设备在使用中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2.4 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优劣,使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能在施工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施工前要将工程施工技术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做好相关培训记录。为保证施工技术的先进、合理,施工单位应对新的施工技术安排相关人员实行技术实施的相关实验,确保新施工技术能够满足工程现场的需要、保证工程质量后,方可进行推广应用,同时将相关记录进行存档。在施工技术的现场管理中,关键要对施工技术要点、施工技术中易出现的通病进行有效控制。
3 现场管理的优化原则
3.1 科学性的原则
工程现场的各工作都要按照一定的科学规律来进行,而工程现场管理的组织模式、指导思想、方法与手段都要符合现代化工程施工的要求,追求科学化管理。对于工程现场出现的问题,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及方式进行解决处理,因此,工程现场的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科学化管理的原则。
3.2 经济效益的原则
工程现场的管理工作要树立起以提升经济效益作为中心的思想,克服只注重工程的形象进度而无视工程质量与成本的片面观点。在工程现场管理中,要杜绝浪费现象,提升生产效率。通常而言,管理水平的高低与经济效益的好坏是一致的,因此对现场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进行加强,就能够获得极佳的经济效益。
3.3 规范化的原则
现代化的工程管理要规范、标准。由于工程现场参与施工人员众多、涉及专业领域广泛,因此坚持规范与标准的工程管理,有利于提升工程现场施工效率、保证工程的质量、保障工程的进度计划能够按时完成。
3.4 服务性的原则
现场管理工作的服务性是企业的管理部门、各个职能单位要为工程现场服务,施工企业要将管理工作的重点移到工程现场。对工程现场情况进行充分了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工程现场施工秩序进行改善,从而为工程现场创造出优良的环境。
结语:综上所述,工程现场管理要以人为中心、以现场为重点、以质量求生存,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而言,工程现场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全过程的质量、工程进度、施工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它的意义也体现在多方面,从建设体制改革到工程分项中的细小过程,无不体现出工程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只有全面了解了工程现场管理的内容、措施与优化方法,才能够系统、科学、合理地做好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慧玉.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中华民居.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