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项目可行性分析

金融项目可行性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项目可行性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项目可行性分析

金融项目可行性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投资;项目管理;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的应用逐渐变得十分广泛。但是,一些项目的具体分析过程还仅限于参照过去的项目投资计算方法,而没有采用合理的评估手段进行科学、合理和有效的投资评估,主要是因为项目可行性分析是一个大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分析时只是采用手工方式从某一角度展开,没有系统地按相关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计算分析规范进行分析。

一、现行可行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投资项目由于投资大,资源成本高,在较长时间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长期的影响,加上其流动性差,建设投资不可逆的特点,项目一经实施,大部分或全部投资便形成了沉没成本,无法收回,其潜在的收益和损失将难以避免。因此,在项目投资决策时,都需要进行认真地研究其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财务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一直主要通过规模扩张模式进行的,对投资的饥渴存在一种惯性。由此而引发的在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过程中存在着先天性缺陷。

(一)先立项后论证,可行性分析先入为主。人们在进行可行性分析的时候,总是尽可能搜集使项目可行的资料。投资思维模式是许多投资项目存在决策程序上的先天性缺陷。出于地方利益和官本位制,项目投资决策程序紊乱;先立项再论证,导致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以项目可行为先导,分析所需的资料成为项目可行的有力论据,片面夸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的效益性和对地方经济的积极影响,而忽略了由于所在地资源条件、能源供应、交通运输能力、市场竞争、产品寿命周期等因素可能带来的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我国许多行业由于重复建设使得许多可行性评价非常好的投资项目建成后便亏损,其结果可见一斑。

(二)评估分析指标体系的缺陷。在有关教科书和新项目评估方法手册中,都是以古典投资理论的基本原理为出发点、评价指标的设计是在有关假设的基础上,基于评价时点上的净现值,由此延伸设计出其他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但该体系本身存在着自身无法规避的缺陷。现行的分析指标体系是在充分考虑项目寿命期的现金流量,并假定未来的现金流量是可以确定的,用贴现的现金流量法通过计算NPV、IRR、投资回收期等指标来分析项目的可行性。但赖以计算这些指标的数据由于未来市场环境的变化,一方面现金流量并不是与预期的相符;另一方面贴现率也会由于市场利率、物价水平、融资渠道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而变化。除此之外,由于时滞性问题的存在,企业的投融资筹划将更为重要,以往按年贴现计算现金流量的方法无法准确地评价有关项目的可行性。

(三)用不科学的假设条件计算指标

1、技术假设。技术上的先进性只是考虑论证时技术水平的相对先进性,未充分考虑技术革新的速度。

2、产品寿命期和产销量假设。长期投资决策虽然也考虑投资项目的经济寿命期,但更多的考虑其自然寿命期,并假定在寿命期内产销平衡,预期收入是可以实现的。由于投资项目建成后产销产品的生命周期有限,使得产品的市场价值只在一定时期内有效,投资时产品的有效寿命的程度决定了项目经济寿命的长短和寿命期内预期产销量能否实现。

3、投资和现金流量假设。在投资可行性分析中,以假定投资都是在期初投入的,经营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都是发生在期末。这种假定从便于计算有关指标的角度看是可行的,但从投资人投资管理和项目营运规律看,投资人不可能将其融资所得的全部资金在期初一次性地投入建设项目,再加上出于对融资成本的考虑,许多投资人会根据项目进程进行合理的融资筹划。经营期现金流入和流出也不可能同时发生在期末,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时滞性,其时滞的量度与项目所涉及的产品的特征有关。

(四)赖以决策的因素的权变性。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法律、各项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可行性分析中所赖以分析的政策、法律等优惠条件都会在未来发生变化,从而使项目评估分析的准确性难度进一步加大。现行的分析方法中虽然也通过不确定性分析测算有关因素变动对净现值的影响,但这种分析只是对未来某些因素出现的某种确定新的变化进行估计,或进一步采用概率统计方法测算有关因素变化的概率分布并测算期望净现值。但由于各种权变性因素的存在,评估分析上的有利因素很可能会变成不利因素,可行的投资项目会导致很大的投资损失。

二、完善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

为了使项目投资决策更具科学性,降低投资决策风险,客观上需要对现有的决策方法体系进行必要的校正。

(一)引入不可行性分析观念。作为投资方为了保证可行性研究的真实性,规避投资风险,为了克服项目可行性分析先入为主的缺陷,在编制可行性报告的同时,应引入不可行性分析的理念,从反面出发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给定的建设项目方案,对项目所依赖的各方面的条件如资源状况、投资环境、项目布局、项目和产品的经济寿命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尽量寻找出不利于项目实施的因素和不利环节以及项目实施障碍,对项目实施中由于各因素变动使项目无法持续实施下去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如果论证结果是反可行性研究不能成立,则更证明原来的可行性研究结论确实是可行的。如果反可行性研究能够成立,投资项目最终被确认为不可行,就要实事求是,以足够的勇气否定原来的可行研究结论,最大限度避免决策失误和投资损失。

(二)充分考虑时滞因素,正确测算现金流量。时滞是指从项目开始建设到建成投产所经过的时间。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一般会产生以下三种时滞:融资时滞、投资时滞、现金流入和流出时滞。融资时滞是指从与银行及金融机构签订融资协议到实际取得资金所经过的时间。由于投资是逐步进行的,因此企业不可能将所融的资金一次性地划入自己的账户,出于资金成本筹划的目的,企业将尽可能根据项目进度需要分次从贷款单位取得资金。投资时滞是指项目开始建设到建设投产所经历的时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的投入是根据项目投资预算和项目进度进行的,具有不规则性和不连续性的特点。

由此看来,现金流量的NPV、IRR 计算中假定的投资发生在T0是无法立足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时滞是指从现金资源投入到产生现金收益所经历的时间。因此,假定现金流入流出都发生在期末而进行净现金流量现值计算缺乏可操作性。由于时滞的客观存在,这就要求在计算NPV和IRR时根据项目投资和产品产销周期正确确定贴现期,对产品投入具有连续性的,可采用连续复利的方法计算营业现金流量的现价,即用PV=FVn*e-in替代原公式PV=∑FV*(1+i)-n。

(三)做好市场调研与市场预测工作。首先,扎实搞好项目前期对市场和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基础性调研工作。在进行有关项目市场调研的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基础工作,通过资源利用模式和企业利润来源渠道等调查,准确摸清不同用户的市场有效需求规模和潜在需求规模,为项目拟建规模的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运用市场调查和预测的科学方法,实现市场调查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说明的转变。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其报告的编制中,要改变重技术、轻市场的现象,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研究及其成果的表达。具体来说,就是除了要能定性说明拟建项目在资源、物质技术条件和需求方面的存在形式外,还须满足市场预测对调查在时间跨度上的定量要求。在完成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要运用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和基本经验,对所取得的资料加以整理,建立能反映市场规律的预测模型,用数据或图表的形式把定性的市场分析转化为定量的说明,以对未来项目的市场发展态势做出分析预测和判断。

(四)对项目进行社会评价。为保证投资项目与所处社会环境相协调,进一步提高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开展社会评价。这样,有利于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有利于减少投资的短期行为和盲目建设,使投资的宏观指导与调控更加科学、合理、全面;有利于吸引外资,获得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有利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当前的大规模投资建设中,社会评价应与项目的技术分析、财务分析、经济评价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且贯穿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实施直至项目终止的整个项目周期。

(五)注重投资的等侍价值,提高投资方向的准确性。从项目可行性分析到项目实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项目实施赖以评价可行性有关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根据相机抉择的原则,适当的等待有利于提高投资方向的正确性,有利于更为有效地利用资源。

三、总结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应有大量的、准确的、可用的信息资料作为支撑,必须采取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信息资料的收集与应用一般应达到充足性、可靠性及时效性要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能充分反映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成果,以满足决策者定方案、定项目的要求。但是,从具体的投资项目出发进行可行性分析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勇.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项目管理,2007.2.

金融项目可行性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可行性研究

1、引言

可行性研究是指在当前环境中,投资一个长期的项目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研究项目投资的必要性,以及项目在金融、技术、经济、法律、社会乃至生态和其他方面的能力,以实现其投资目标的论证和科学的评价。它是决策者做出投资决策的准确和可靠的前提和保障。

2、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

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兴起,并日趋完善的一整套系统的科学方法,它对成功的开发房地产具有重要意义,从城市发展的整体来说,综合开发是城市规划的实施过程,开发项目的实施必然会给城市布局带来影响,对城市的经济繁荣、人民的生活环境带来影响,而对开发企业来说,实施开发项目必然要投入资金、物资和劳动力,从而也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开发项目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并就项目的选址、规模、工程周期、周围的环境设施、企业的承受能力以及项目的经济效益等各方面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分析,以实现开发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减少或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提高开发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因此,可以说可行性研究是房地产项目开发活动中最基本的、首要的工作,也是开发项目投资决策的基础,

3、房地产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的作用

可行性研究是进行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房地产项目由于建设经营周期长、投入资金大,并且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项目投资不能只凭经验或感觉进行,它必须要建立在详细可靠的市场预测、成本分析和投资收益预算基础上,房地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以对项目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论证,按照可行性研究结论进行决策,可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审批的依据,我国政府管理部门规定投资项目必须列入国家的投资计划,尤其是房地产项目在我国要经过政府管理部门的立项审批,而立项审批的依据之一就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是项目资金筹措的依据,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对项目的经济、财务指标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了解项目的筹资还本能力和经营效益获取能力,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是根据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三原则,可行性研究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项目获利信息,因此,可行性研究也是企业筹集资金和金融机构提供信贷依据;可行性研究是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可行性研究对开发项目的建设规模、内容及建设标准都做出了安排,这些正是项目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可行性研究是开发商与各方签订合同的依据,开发商在可行性研究确定的项目实施方案框架内,按部就班地落实项目的前期工作,并与设计、供应、资金融通等部门协商和签订有关协议,因此,可行性研究是开发商与各方签订合同的依据;可行性研究可作为编制下阶段规划设计的依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的规模、地址、设计方案构想、配套设施的种类等都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推荐了建设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规划设计工作可根据此进行

4、房地产项目可行性分析的工作阶段

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根据研究所处的阶段和研究的详细程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包括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详细可行性研究。

(1)投资机会研究投资机会,也被称为投资机会确定。主要任务是对项目的投资方向和设想做出粗略性的分析和建议。其目的是在一个特定区域,根据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政策、结合资源、建设布局、市场预测以及其他条件的状态,选择建设项目,寻找一个有利的投资机会。投资机会一般是比较从大体进行把握和分析的,根据市场预测和投资回报率和盈利能力的角度,从投资研究的可能性,找到最有利的投资机会。

(2)初步可行性研究又称预可行性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是一个正式的详细的可行性研究的准备阶段。投资机会确认可行的项目,表明该项目是值得继续研究,但不知道是否值得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首先要做到的初步可行性研究,以进一步确定是否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因为可行性研究是一个昂贵和费时的工作,因此必须通过初步可行性研究对项目的盈利能力及前景作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初步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36]:①投资机会的研究,并在详细资料作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的结论②确定项目的盈利能力,是否有必要进行下一步详细的可行性研究。③确定哪些关键问题是否需要专题研究,如在房地产政策趋势的变化、市场预测。初步可行性研究与详细可行性研究,深度和精度的主要内容大体一致。如果你有足够的把握该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可直接传送到详细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后,应该得出以下结论:研究项目是可行的;项目不可行。

(3)详细可行性研究详细的可行性研究通常被称为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的初步开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工作是该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财务上以进一步探讨可能理性的结论性意见,并最终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是投资决策的基础上的项目。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更全、更清晰、更具体、更高的精度。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房地产项目前期工作的最重要工作是房地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它是指项目在做出决定之前,根据市场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要求,相关的社会各方面的经济、市场营销、工程、资源等,全面、深入的技术和经济分析、比较和论证。房地产项目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科学预测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可行的。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决策程序的可靠性、科学性,为项目的实施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并为下一步奠定基础。按照上面介绍的房地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我们必须考虑国家、区域的宏观经济发展、特定产业政策和其他方面所提出的建设项目评价,预测的外部环境、市场、技术、金融和社会的影响。必须进行深入研究,仔细计算,并对研究和计算结果的进行分析和论证,为项目的最终决定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通过对房地产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房地产可行性研究理论进一步丰富,加入组织可行性研究,对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洪玉.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Ml.中国物价出版社

[2]曲丽萍.论可行性研究在房地产开发中的作用及要求..建筑经济

金融项目可行性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投资管理;风险防范;可行性分析

一、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如何在日常经营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合理配置资金和资源,变得尤为重要。只有加强投资管理,编制合理的投资方案,才能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投资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对其投资活动进行一系列的规划、决策、实施、监督和反馈等行为,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类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投资方式更加多样性,为各行业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收益与风险总是相伴而生,这就对企业内部的投资管理与控制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企业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可行性分析盲目乐观。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投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缺乏专业研究的盲目投资,这种非理性投资的后果往往会为企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这种盲目乐观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企业投资者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不够重视或是不够专业,没有对外部的宏观市场环境、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企业自身的投资管控水平做充分的认证。另一方面,企业在对项目进行效益评估时对结果理想化,往往没有针对被投资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重要财务数据的分析也只是流于表面,对不同结果的预期不够全面和理性,最终导致结果偏离实际较多,而资金却已经大量投入。(二)资金使用不规范。企业开展投资活动时,内部的资金管理十分重要,如何有效有序地将资金投放到位,并对后续资金实施有效管控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实情况是资金的投入用途和金额与最初的测算和预算大相径庭,管控不到位,资金使用非常不规范。通常而言,企业在做前期的投资可行性分析时,会测算对被投资企业的资金缺口,并明确规定后续的使用范畴。但在投资资金实际使用过程中,却不能严谨地按照计划进行资金管理,这就直接使得资金投向偏离了投资计划,会导致投资结果与预期相背离。例如,资金的投入时点、投入金额、投资周期等方面如果没有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施,不仅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的结果,而且会加大后续监督考核工作的难度。(三)监管跟踪不到位。在投资管控中,完善的监督跟踪体系是投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有效保证。完整的企业投资活动应该包含对事前的可行性分析、事中的监督跟踪、事后的审计评价的全过程管理。目前,很多企业在投资前期盲目乐观,缺乏理性研究,同时对项目投资以后的各项管控也流于表面,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跟踪体系,不能及时发现被投资企业或项目存在的问题,信息反馈存在滞后性,对被投资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掌控不全面,实时监控不到位,影响了企业对未来投资方向和金额的判断力。钱投出去后就不关心了,对钱的真正去向是哪里,钱的投资环境是否发生变化等都缺乏后续监督。这种对走向的把控不清,会使得企业的投资活动缺乏必要的指导,从而使得投资决策缺乏合理依据,影响投资收益。(四)风险防范意识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这个大环境,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企业如果信息闭塞,不去主动了解目前的市场环境和行业趋势,就会使得投资风险大大提升,有损企业的经济收益。风险防范意识必须是贯穿始终的,由于项目投资后评价在我国发展较晚,很多企业更重视项目投资前期的可行性研究,不注重后续的风险管理,这是非常不可行的。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很多企业投资管理时缺少调研意识,对市场信息以及被投资行业的情况不够了解,更不会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特别是跨行业投资的企业,对被投资行业的认识分析不够充分,只看到机遇,没有看到挑战,对所要投资的行业,因信息不对称,调研不深入,或是没有其他充足的消息来源,无法全面掌握目标企业的现实情况,只能从同业类似的经济体中取得数据分析,这样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加大了投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风险管控。(五)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在企业投资管理过程中,投资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实际工作中,投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是一种普遍现象。大部分企业没有针对投资管理业务设立专门的部门和岗位,对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也较为欠缺,缺乏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比如,投资管理人员是否了解被投资企业的具体情况,在后续的投资管理工作中,如何起到监督管控作用,对过程会出现的各种风险如何防范等。如果没有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完善,是很难起到被投资企业的管控作用。所以,投资管理人员如果在日常管理和决策上没有用专业和全局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这对于企业投资管理工作是十分不利的。

三、如何加强企业的投资管理工作

(一)提高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准确性。投资前期的可行性论证工作与投资的成败及收益是息息相关的,决定是否投资的可行性报告必须是真实、全面、客观、科学的。因此,企业在投资前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包括收集各类政策、了解和分析投资项目的内外部环境、投资行业的发展前景及目标企业的经营水平和风险,从而做出全面评估,提出详尽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充分剖析各类机会和风险。同时,企业应做好投资项目的预期报告,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明确投资战略目标、投资规模、能够承受的投资风险和预期收益目标等,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提出合理的投资评价和投资建议,供企业决策层决策。(二)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在投资管控中,企业一定要强化资金的管理工作,一方面做好资金的筹集工作,另一方面要特别加强投资资金的预算管理、投入管理、产出效益管理。首先企业要做好投出资本的预算工作,投资资本应视协议和相关约定合理投入,同时也要关注被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预算,严格控制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其次,资金的投出要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执行,规范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不相容岗位的职务分离制度,明确授权审批制度。严把支付关,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一旦项目出现危机,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预案。再次,企业要定期测算投资的投入产出效益,投入资本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收益,并对结果做出详尽的原因分析,给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此外还要关注对投入资本和收益的收回工作,确保资金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实现。(三)提升监管跟踪体系。企业在投资运营中,必须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投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企业对整个投资过程要实施动态控制。首先,企业要加强项目落定前的监管,前面提及说要提升可行性分析的准确性,但这是市场研究部的工作,到底他们的可行性分析是否严谨可行,需要监管部门和决策部门来判定。其次,在资金投出之后,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要做到及时了解各类信息,包括有利和不利的,特别是对项目运行中不利的影响,应尽早发现,并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最后,企业要提高投资项目的后期评价工作,选择合理的评价方式,反馈相关信息,达到预期目标。企业要完善内控监督体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发挥审计部门的管理职责,对投资项目审核和评价,确保管控工作落到实处。(四)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众所周知,投资有风险,高回报的同时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之时,一定要进行综合的风险评估,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深入剖析大环境政策、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被投资企业的业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一定要多方位多角度了解企业的信息,取得可靠的信息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参照财务指标对相关的项目投资进行决策分析,同时,要对比分析同行业的数据参考,对相关收益、现金流等进行综合考量。为了控制投资风险,企业也可以在条款中约定对赌条款。另外,在投资管控过程中,企业要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感性,一旦发生重大变化,应及时汇报分析,报相关部门决策,是否需要重新制定相应的方针策略,从而有效解决经营难题。同时,作为投资者一定要理性对待投资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逆转的风险,如果结果已经完全背离预期目标,要学会止损,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今后的投资中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减少盲目性。(五)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对项目运行中的管理人员,首先,企业应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管控水平,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管理人员应及时了解各项财会准则及金融方面的政策,熟悉被投资企业的投资环境和相关风险,做到外部和内部的双重管控,并且有能力分析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数据反馈,切切实实地在实际监督管控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企业应建立并完善业绩考核制度,定期对专管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人员应该给予奖励,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对工作胜任能力的肯定,激发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企业投资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当重视并加强投资管理。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管理工作应当是贯穿始终的:在投资前期,企业应充分认证,形成科学谨慎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在投资过程中,应当做好监督管控工作,提高投资管理能力,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在投资后期要做好审计评价工作,努力提升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春珠.探析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9(11):123-124.

[2]尚福成.企业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2020(7):64-67.

[3]徐良才.企业投资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管理观察,2019(14):23-24.

[4]米孝恒.企业投资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财经界,2019(25):91.

金融项目可行性分析范文第4篇

1.1政府监管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现阶段BOT市场存在着秩序混乱、监管失效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政府监管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造成的,很多投资者对相关的政策法规朝令夕改只能表示无奈,无计可施,长此以往投资的兴趣也就大大减少了。

1.2BOT项目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BOT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金融、技术、经济法和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多门学科,对从事BOT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的要求都很高,需要专门人才,可以说我国高速公路BOT项目向规范化管理才刚刚起步,而目前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当匮乏。

1.3项目的经济风险

在项目建设期,利率、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变动、建设难度、速度都对项目投资成本产生影响,从而增加经济风险。在项目运营期,由于市场、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导致营运成本增加、车流量减小、收入降低、本息偿还和收益得不到保证的风险。

2高速公路BOT项目投资策略

高速公路BOT项目投资分为项目前期、项目建设期、项目运营期、项目移交四个阶段,本文主要从项目前期、项目建设期就投资策略进行说明。

2.1做好项目可行性分析

项目立项前应充分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可委托第三方设计、咨询机构对项目的总体情况、建设难度、经济效益进行充分研究分析。同时,对当地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履约意愿、过往记录进行详细了解。通过可行性分析做出科学预测,能确保达到目标收益率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立项。

2.2做好项目谈判工作

组织专门、专业的谈判队伍,在充分了解国家和当地相关法规政策的基础上与政府进行谈判。谈判着重对征地拆迁、限制竞争、收费价格、调价公式、补偿条款和争议解决进行充分协商,在保重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达成一致。

2.3做好项目建设前的设计优化工作

在项目建设前,就重大设计方案进行专题研究,与设计单位充分沟通,邀请专家审查,在保证项目实施和长期利益的前提下,选择有利于施工和节约成本的方案,控制投资成本。

2.4做好建设期建设资金管理

一是在项目实施前、项目落实后、项目实施中,本着效益和效率并重的原则开展项目融资。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以建设资金的控制,对承包商银行账户进行监管,提高资金整体使用效率,保重项目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2.5做好建设期进度成本控制

项目建设之初应制订总体工期目标,要求承包商按此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并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施工计划进行工期控制。同时,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项目正常功能和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严控工程变更。

3高速公路BOT项目的融资

“项目实施、融资先行”,高速公路BOT项目的融资很大程度上决定项目的成败,其主要融资方式为政府投资、国内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股票、债券融资等。项目融资要周密计划,测算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选取最优方案实施。目前,我国高速公路BOT项目融资主要采取政府投资和金融机构贷款两种模式。政府投资指在项目实施中政府给予的一定比例的补助,此部分应在项目谈判中明确,在项目投资协议中载明,项目实施过程应注意回收。金融机构贷款指在国内外银行、金融组织的贷款,此部分应本着效益和效率并重的原则开展。

4高速BOT项目对财务人员提出的要求

①积极学习掌握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产、资本、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新知识和新情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理财能力,争做一名适应时代的财会人员。②积极探索和推进高速公路优良资产向优质资本转换的过程,在实施“以路建路”的战略目标进程中发挥作用。③主动承担起围绕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而开展的资产重组、资源整合、资本扩张等工作的前期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方案制定和实施,在实现“零成本管理”目标方面迈出坚实步伐。④积极搞好建立企业内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工作,在财务监督、绩效考核、资产监管、资金管理方面探索新途径。⑤总结探讨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初步形成一套BOT项目财务管理的体系,并完善和丰富BOT财务管理体系。

5结束语

金融项目可行性分析范文第5篇

【内容提要】购并是战略联盟,是企业成长时经常面临的战略问题。本文建立的路径决策模型就是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框架,同时也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流程。这个流程包括:战略匹配性分析,风险—收益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在具体分析过程中,不仅注重理性分析,而且对文化、愿景给予了充分的考虑。

【关键词】购并/战略联盟/战略匹配性/风险/收益/可行性

企业外部成长中的购并与战略联盟,都分别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对两者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当两者作为被选方案在决策过程中如何被分析、评估和选择,研究文献很少。而这在今天的企业战略决策中是经常要面对的问题,比如,在AOL与时代华纳宣布合并之后,YAHOO与eBay公司就曾谋求何种“深度”的合作方式,购并或战略联盟。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路径决策模型,希望尽可能深入而真实地描述这样一个过程:从一个主动企业的角度,在购并与战略联盟之间选择的决策过程。

一、路径决策模型

本文建立的路径决策模型如图1所示:

附图{图}

这个模型是一个系统性框架,也是操作性很强的分析流程:

1.首先,进行战略匹配性分析。检验购并、战略联盟与企业业务范围扩张和提升竞争能力的战略目标相匹配的程度。

2.然后是风险—收益分析。在某种程度上,购并与战略联盟可以看作是项目投资,因此必须要综合考虑它们的风险和收益。

3.可行性分析是战略决策从书面走向实践的关键一步。这一部分从法律、财务和整合角度对实施购并或战略联盟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4.在综合考虑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就能够做出选择,或者购并,或者建立战略联盟,或者不作为。

二、战略匹配性分析

战略匹配是首要的原则[1-2],它从长期发展角度来考虑购并与战略联盟实现战略目标的可能性。根据普遍接受的定义,战略目标主要包括业务范围扩张、提升竞争能力两方面的内容,因此分析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业务范围扩张

行业和地理是划分业务范围的两个主要维度。

1.行业随着行业相关性的降低,购并投入的资源越来越少,当在纯粹混合购并时,往往只能投入财务资源,有时还有最高层次的管理。但战略联盟的情况大不相同,它必须建立在联盟各方提供稀缺的、独特的“互补性”资源的基础上,显然,随着行业相关性的降低,所能提供资源的互补性越差,建立战略联盟的可能性越小。

因此,只有在行业相关性很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建立战略联盟,而购并则可以适应不同相关性的行业扩张,从横向购并、纵向购并一直到纯粹混合购并。

2.地理这里的地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了文化、经济体制、社会制度的内涵,它的基本属性包括:同质性与可理解性。同质性指的是目标地理区域与原属地理区域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相似性。可理解性指的是两个地理区域的人们之间相互理解的程度。目前,全球化是推动同质化和相互更加理解的最大力量。

根据目标地理区域的同质性和可理解性,企业在地理意义上的扩张存在三种基本情况:

(1)如果是国内或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如欧共体,两者被选择的可能性差不多,比如海尔的扩张多采用兼并,而海信则倾向于投资控股,而且购并与战略联盟大部分发生在国内。

(2)如果涉及的两个国家或地区,虽然在文化、经济体制、社会制度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但相互比较了解,行为预期比较稳定,则购并与战略联盟都有可能被选择,如美国与欧共体之间。但较前一种情况,购并的可能性要小一点。

(3)如果涉及的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不仅各方面相差很大,而且相互缺乏理解,因此沟通和合作的成本就比较高一点,这就是跨国公司在70、80年代进入发展中市场时面临的问题。此时一般采取合资形式:跨国公司投入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而合资方投入的往往是政治关系、市场知识和渠道。随着对当地文化、经济体制、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迅速积累,跨国公司可能会改变战略,购并的机会逐渐成熟。

综合考虑行业、地理对选择购并与战略联盟的影响,可以用图2表示。

附图{图}

(二)提升竞争能力

从提升竞争能力的角度来说,购并与战略联盟的原理是类似的,即通过控制外部独特的战略资源,加强企业的关键活动或者扩展价值链以增强竞争力。此时,主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1.决策考虑的时间跨度是中短期,还是长期由于操作复杂、交易成本高以及股权约束的特点,购并比战略联盟更注重长期的利益,希望通过获得目标企业的独特资源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动力。而战略联盟中有很多属于机会性的战略联盟,比如联合投标、某一新产品的联合开发等。长期维持的战略联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能够有新的共同使命或项目注盟,另一种则是通过少量参股着眼于长期合作,很可能走向购并,比如福特与马自达、通用与菲亚特。

2.资源的重要性如果目标资源对于提升竞争能力有极重要的意义,往往也对竞争对手很有吸引力,如果能够将其购并,则无疑在竞争中占得先机。近半年来如火如荼的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竞价收购大宇汽车,就是因为他们都意识到了亚洲市场对未来竞争地位的重要性。此时购并与战略联盟的差别主要是可能性,如果可能,尽量购并,如果不太可能,则尽量建立战略联盟,当然也要考虑风险—收益的表现。如果目标资源不是特别重要,则购并与战略联盟的差别主要在于风险—收益的表现。也就是说,随着目标资源的重要性的不同,下面的分析流程侧重不同。

3.资源位势如何资源位势可用两个指标来描述:可分割性与共享性。可分割性指的是目标资源/能力在目标企业中的独立性,受业务地位、组织结构等影响,决定了单独得到它的可能性。共享性指的是目标资源/能力能够被内部或外部同时使用的能力,受资源/能力的存在形式、业务量差异的影响,它决定了企业间合作的可能性。

资源位势的可分割性、共享性的不同组合,为购并与战略联盟提供的空间不同,如图3所示。当可分割性与共享性都比较高,可以对其购并,比如诺基亚购买了高通公司的掌握移动通讯标准的一个部门,或寻求建立战略联盟也可以。当可分割性高而共享能力比较弱的时候,也许只能通过购并。当可分割性较低而共享性较高时,则可以在友好的基础上建立战略联盟,或者将对方整个企业买下,包括不需要的资源,成本要高一些。在共享性和可分割性都比较低的时候,可以购并整个目标企业,或者在对方实力较差的时候,以对方的全部或大部分资源入股建立合资企业,跨国公司进入开放中的市场时大多采用这种形式。

附图{图}

三、风险—收益分析

相对来说,购并比战略联盟的风险要更大一些,HARBISON和PEKAR[3]对过去15年大量案例的研究表明,实施战略联盟成功率比较高的可以达到90%,低的也可以达到37%,这比购并要好得多。但是更重要的是风险与收益的比较,而不仅仅着眼于风险。

虽然购并与战略联盟的具体风险有很大不同,但是类型差不多。就风险来说,主要包括误选目标风险、财务风险和整合或管理风险。而收益则包括市场能力、流程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还有财务收益,前三个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利润源泉,最终由财务收益体现出来。

(一)风险

1.误选目标风险麦肯锡公司将它列为导致购并失败的四个主要因素之一。购并中误选目标风险主要来源于:(1)不恰当的标准或者标准贯彻不坚决;(2)关于目标企业经营、财务状况的不充分甚至虚假的信息;(3)对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洞察能力不足。误选目标也是导致战略联盟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它主要是由下列因素造成的:①不恰当的标准;②对联盟伙伴的能力估计过高;③合作意愿判断失误。

2.财务风险对购并来说,引起财务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1)资本市场上的公开竞价。它导致溢价大幅度提高,可能使购并企业提前支付了超过未来收益的价格;(2)现金交易或现金选择。尽管换股可以避免现金流,但是为了增加对目标企业股东的吸引力,往往会提供现金选择,这会对购并后企业的财务产生巨大压力;(3)法律引起的财务陷阱也非常多[4],主要包括虚构的交易合同、不恰当的担保以及隐瞒债务。在1989年,英国的费伦提公司收购国际信号和控制公司后却发现,该公司的账本中包含了价值高达2亿英镑子虚乌有的销售合同和转包合同,最终导致费伦提公司在1993年被迫进入财务清算;(4)整合失败导致内部重组,或者被购并企业的再度出售、剥离,不仅产生无法收回的大量沉淀成本,甚至把整个企业拖入财务困境。

战略联盟的主要财务风险在于联盟目标未能实现造成的财务损失,比如前期投入的损失、债务问题,尤其在投资额及风险都很高的高新技术领域的联盟中最为突出。

3.整合风险购并后的整合非常关键,只有整合效果使企业收益超过支付给目标企业股东的溢价一定比例,购并才能说是成功。整合所面临的风险包括:(1)关键管理、技术人才的流失,尤其目标资源和能力蕴藏在他们大脑里的时候损失最大;(2)人心不稳,生产效率下降;(3)业务没有按预期的融合在一起。

当战略联盟以一个实体的形式存在时,比如合资企业,就存在一个整合的问题,此时面临的问题就与购并整合的情况类似,但也有些不同,这些风险包括:(1)文化差异及不理解导致工作中的冲突以及低效率;(2)关键的知识和技能被对方学会,而自己学到的比对方要少。如果以非产权合作,则更多地通过双方中高层的协调,或者建立专门的委员会负责协调。

(二)收益

对于企业来说,通过购并或战略联盟获得的收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财务性收益,包括市场能力、流程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但它们是未来财务收益的源泉;另一类就是财务收益,它可能表现在股价的升高、销售额、销售利润率的增加上。

1.市场能力的提升市场能力包含吸引和留住顾客两方面内容,为公司塑造一个坚实的顾客基础。在这方面,购并主要考虑两点:一是加强营销能力,包括对某一细分市场的知识及销售渠道;另一个是丰富产品系列,为顾客提供更多选择。日产和雷诺的合并则是综合考虑了这两方面。在第一点上,战略联盟与购并比较类似,通常采用的方式是联合销售,共享双方的销售渠道。对于丰富顾客的选择,战略联盟强调的是新产品的开发,特别是意义重大的新产品,而不仅仅是获得已有的产品。

2.流程能力的提升流程能力是通过供应链的建设、管理与创新来实现的,不仅包括内部经营价值链的不断改良和创新,还要统筹协调与供应商、中间商的经营程序,保障整个通路对顾客需求的快速而协调地反应。内部的研发、生产以及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都是购并与战略联盟所希望加强的环节。

3.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能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企业至关重要的一种能力,而且学习能力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的。在这个方面,购并与战略联盟有着较大的不同:购并将学习的机会内部化,并通过内部组织化的流程推定学习;战略联盟则是联盟伙伴之间的互相学习,当然学习是有限度的,一般应是对等的,否则难以维持。

4.财务收益这里的财务收益是指直接由购并或战略联盟带来的财务好处。

对购并来说,财务收益的表现方式主要有:(1)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经常通过市值的升降来表示。(2)成本的削减,这主要是通过裁撤员工、重合的机构等达到的。(3)自购并之后的若干个财政年度内,销售额、销售利润率的增加使税前利润的增加。战略联盟的财务收益的表现形式类似:(1)资本市场上的超常收益(VCRs);(2)在联合销售、专利许可之类的战略联盟中,销售额、销售利润率、特许经营的增加使税前利润的增加;(3)由联合生产引起的成本降低。

四、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影响选择购并或战略联盟的重要方面,可行性是两者从规划到实现的重要步骤。可行性分析的角度包括法律、财务、整合可行性。

事实上在具体操作中,财务与整合可行性与前面的风险分析中关于财务和整合的风险分析相比只是换了一个角度而已,只要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公司是否有能力应对、降低或者化解这些风险就可以了,过程尽量细化和符合实际情况,这就完成了财务和整合可行性的分析。

在法律条文多如牛毛的今天,如何规避和利用其中的规则很重要。购并受反托拉斯法监管,但是随着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反托拉斯法所依赖的衡量标准正在发生变化,已经由原来的着眼于国内的行业结构指数转变为面向全球的视野,而这正是80年代以来购并浪潮的重要动力。比如波音、麦道的合并在以前是不可能得到批准的。

在一般情况下,建立战略联盟受到的约束要少一些,除了两种情况:(1)大规模的实体化联盟,比如合资企业。在1987年通用—丰田建立的一个合资企业就受到了克莱斯勒援引反垄断法的诉讼;(2)建立跨国联盟时,往往受到东道国在行业禁入、股权份额限制等约束条件。当然,目前的趋势是更加开放,日本金融界的国际化购并浪潮充分地显示了这一点。

五、小结

本文建立了一个从主动企业角度出发的路径决策模型,它帮助企业决策者系统性地分析这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流程。应该说,这是一个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模型,在实践中,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不同情况、外在环境、目标企业的情况,适当地进行调整。但毫无疑问,充分而恰当地利用本文的路径决策模型,能够为决策的科学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威斯通,郑光.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萨德沙那姆.兼并与收购[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