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江南春课件

江南春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江南春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江南春课件

江南春课件范文第1篇

语文园地一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并细细体会其中的写作技巧。

2.识字加油站,归类识字,认识三种不同偏旁的生字及其词语,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功能。

3.词句段运用,学会在语境中辨析近义词,学会仿写动物外形。

4.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忆江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

重点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古诗意思。

教学

难点

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生动的句子,需要我们细细体味。

1.(出示课件2)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体味好句子)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读这句话我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盈。

预设:读这句话,我感到语言很美,“小圆圈”“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佳句,探究体味,对例句的分析,使得交流的内容不再空洞,变得形象可感。】

”感觉很有画面感,仿佛看到了那样的场景。

2.(出示课件3)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写得好在哪里?

作者把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给人的那种感觉写出来了。非常生动,传神。

你认为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花骨朵写得那么传神、生动?

(作者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很有代入感,很逼真、很有画面感。)

3.(出示课件4)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找出文中的动词,说说写得怎么样。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1)这些动词分别是“落下来、折好、收拢”,很有条理。

(2)这些动作写得非常细致,尤其修辞语的运用“(款款)地落下来、(顺顺溜溜)地折好膜翅、(严丝合缝)地收拢硬翅”,显得描写就非常细致,妥帖,很有画面感,眼前仿佛看到了这只飞落的瓢虫。

4.教师小结:要想把语言写得优美生动就要描写细致、,多使用一些恰当的修饰语,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还要写得有画面感,写具体、生动。(板书:描写细致、修饰语、修辞手法、有画面感)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课件5)

2.

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注意读准平舌音“资”,翘舌音“掷”,边音“捞、缭、络”,前鼻音“援”,后鼻音“贡”。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4.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1)复习形声字:(出示课件6)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其中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本题展现的生字都是形声字,是强调了形旁表义的功能。如第一组的三个生字“援、掷、捞”形旁都是“扌”,表示与手有关,第二组的“缚、缭、络”偏旁都是“纟”,表示与丝线、绳索有关;第三组“资、贡、贷”偏旁都是“贝”,表示和钱财有关。(板书:形声字形旁表义)

(2)本题形声字的分类。

(课件出示7)

①左形右声:援、掷、捞、缚、缭、络

②下形上声:资、贡、贷

5.小组交流,再找一些这样的汉字进行识字练习。

6.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8)

左形右声:清

上声下形:忘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辨别运用近义词。

(出示课件9)

1.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所选的词语都是近义词,看看适合选择哪一个。(板书:近义词)

【设计意图:把相同偏旁的生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并且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学习了形声字形旁表义的功能。】

【设计意图:把近义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辨析运用,效果会非常明显,能增强学生对这些词语的修饰作用和使用场合的理解辨析能力。】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看看选择什么词语填空。

3.小组代表发言。

每组词语都是近义词,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填空:第一小题,形容细小的波纹的动态,应该选择“荡漾”;第二小题,形容歌曲,应该是“轻快的歌曲”较为恰当;第三小题,应选“灵敏”,因为是形容小狗的鼻子的。

(二)句子积累。

(出示课件10)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这些句子,都抓住了动物的什么特点?(板书:抓住动物特点)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第一句,描写小燕子的外形,抓住小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的特点来写的,描写顺序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第二句描写独角仙的外形,抓住了“甲壳、头部的角”的特点写的,从颜色、形状、质感等方面来写。

3.照样子,写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课件出示11)

如,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

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象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四、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出示课件12)

忆江南【唐】白居易

【设计意图:先理解和分析例句,了解描写动物的外形的方法,再训练写话,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忆江南》是一首词,是唐代文人白居易

所作。本诗描绘了江南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和怀念之情。(板书:《忆江南》词)

4.(出示课件13)词语解释

谙(音安):熟悉。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4)

译文:春日,朝阳照耀下的江畔花朵,红得胜似烈火;江水碧绿的颜色,只有蓝草可以相比。这一切,怎能不撩起我对江南的回忆?

(出示课件15)

创作背景: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通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出示课件16)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词,理解和分析古诗,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理解古诗、诵读积累的能力。】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出示课件17):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体味好句子,学习了形旁表义功能的形声字,学会辨析运用形近词,练习抓住特点写动物的外形,学习了古诗《忆江南》。

板书

内容

语文园地一

体味好句子:

描写细致

使用修饰语、修辞手法

有画面感

形声字形旁表义

近义词辨析

抓住动物特点描写外形

白居易《忆江南》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堂课的设计内容较为丰富,先体味好句子,接着学习了形旁表义功能的形声字,学会辨析运用形近词,练习抓住特点写动物的外形,学习了古诗《忆江南》。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关注了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范围,学生在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之后能够举一反三,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强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

不足之处:

由于是练习,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今后还应该设计有趣的情境或游戏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学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通过读一些课文中出现的优美生动的句子,学会积累体味;识字加油站出示了三组字词,分别是三种不同偏旁的生字词,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词句段运用分别安排了几组形近词的辨析运用,以及仿写动物外形的片段;日积月累部分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词《忆江南》,表达作者对江南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描写江南的古诗词有哪些?

1.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江南

【汉

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4.赠范晔

【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5.菩萨蛮

【唐.韦庄】

江南春课件范文第2篇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水平。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它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语文; 优化教学

Using multimedia to optimize the Chines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Jin Haicha

【Abstract】The JP2could make full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process, improve Chinese teaching level. Multimedia as a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 in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it is widely used in. It to image specific" map, text, sound, like" to create the humanities teaching situation, teaching the content of the abstract concrete, clear, the students active thinking, of intense interest to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activities, which attach importance to practical operation, scientific knowledge in memory, and help students learn to play the initiative sex, positive thinking, make teachers become students to teach to learn,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Multimedia; primary school Chines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130-01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电脑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已经完全走进了我们农村的小学课堂。这种集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电脑软件,对学生传达信息的时候全方位的,更是形象生动的,不光有视觉上的刺激,还有听觉上的刺激,使得学生同时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外部信息。

实践证明在语文课教学中适时、有效地应用多媒体课件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合理优化课堂教学。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现代教育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学生对学习情景产生了兴趣,并在其极大的兴趣和迫切需要下,会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因此,创设一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醒学生参与意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把静态、枯燥、难于理解的材料融于图像画面中,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例如:在教学《猴王出世》一课之前,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欣赏了一段“西游记”的电影片段,良好的视听效果深深的吸引了学生,这时学生已完全投入到电影的情境中,注意力完全被控制住了,教师就势把学生引导到课文内容的学习上来。这样学生是带着一种饱满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想象力更强,对于语言的感受也容易得多了。教师在新课伊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真实的情境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习新知提供了动力。

2 利用多媒体克服时空限制化难为易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形象在先的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难点。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难题无须多讲,“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教学《拉萨古城》一课时,文中的很多建筑物的样子、色彩,以及那儿的具体的生活情景,学生都未曾见过,而且类似的事物也不曾见过,所以对于课文中的描写学生光凭想象难以理解,我就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精美清晰、色彩鲜艳的有关图片,播放了有关拉萨风土人情的视频,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很容易的理解了语言文字,再通过朗读的练习,学生就进一步获得了语感。当电脑展示完后,学生情绪高涨,学习兴趣盎然,心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求知欲大大增强。

3 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山区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古诗《泊桥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绿”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到”而用“绿”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很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录像将古诗中如何想到这个“绿”字作了一番具体的动态展示,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绿”字的妙处:诗人想用一个动词来表现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形容词,将形容词作动词用,这就是“形容词动用”。“绿”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的意思 ,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动态美。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彩。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就能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培养出更多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论》,李景阳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

江南春课件范文第3篇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意存高远,内涵丰富。它的语言精辟、凝练、优美,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当我们潜心品味吟咏篇篇佳作,会令人齿颊留香。新课标把古诗文列入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要求学生学中想,读中悟,熟读成诵。由于古诗文语言的高度凝练,学生对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人文背景又不太了解,很难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和抒发的思想。如果在古诗教学中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网络环境,开发古诗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姿多彩的古诗学习意境,实现电教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审美情操,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1 直观展示,渲染意境

在教学古诗时,单调的讲解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也很难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如果在古诗教学中引用计算机多媒体,把动听的声音、色彩纷呈的画面作用于视觉、听觉,做到图文并茂、情景交融,这样就很容易渲染氛围,创设出直观的意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

1.1 画面勾勒意境

诗人在描绘诗中的形象时,常常用国画的写意手法,不求形肖,而求神似,以得其神韵为最佳。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这样的千古佳作不胜枚举,如杜甫的《绝句》,句句都是写景。笔者利用幻灯片呈现诗的画面,远远近近、形形、大大小小的景物,飞行的,静止的,静而欲动的,纷然呈现在草堂周围,与诗人共同组成一个五彩缤纷、生动和谐的广阔天地。还有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一片山花烂漫、鸟语花香,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对这类古诗,笔者抓住“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根据诗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设计动画:一片金黄的油菜花海,蝴蝶上下翻飞,一个纯朴可爱的孩子在扑蝶。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进入诗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诗意,师生共同描画。最后,学生通过把握诗意、丰富想象后给诗配画等手段,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勾勒出古诗的画面意境美。

1.2 音韵点燃意境

古诗大都节奏鲜明、格律严谨、音韵和谐,充满节奏美和韵律美,有不少篇目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结合起来,能帮助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课文插图很有限,很难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于是笔者在课件中播放这首诗的唱曲,学生沉浸在悠长的曲调、跌宕的节奏中,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古诗的音韵和节奏美。当他们沉浸其中时,笔者以此为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范读全诗,这样,学生的情绪不知不觉被带入诗境,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较为准确地感知到诗文的美妙。这样,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与古诗文结合,学生更能了解古诗文所表达的意境,也能理解古诗中的韵律美。

2 品词析句,酌词寄情

词语是古诗的灵魂,抓住重点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有些重点词很难用语言清晰表达出来。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就能在这方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2.1 品词精

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绿”字用得十分巧妙,为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点睛之妙,笔者通过视频展现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万紫千红的江南美景将学生吸引住了。他们明白了用“到”“过”“入”“满”等动词只能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绿”字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多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2.2 赏句美

郑燮的《竹石》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诗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也隐寓了诗人风骨的强劲。笔者利用幻灯片播放了各个角度、情况拍摄的竹的形象,其中有竹被大风折而不断的图片,学生看了直叹竹的坚韧。笔者还把那平面而且静止的《竹石图》以Flash的形式播放出来,使竹子有了立体感,充满了生命力。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意义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多媒体能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让学生抓住诗眼,体会诗的精妙所在,淡化了教师苍白的讲解,有利于学生诠释诗文所蕴含的意义。

3 以情动人,陶冶心境

古诗平仄押韵、朗朗上口,适合反复吟咏,它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地表达美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教学中,笔者也尝试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

3.1 冥想传达美

古诗的语言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但由于它短小精悍,省略或隐喻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从而理解古诗的言外之意。如教学古诗《回乡偶书》时,笔者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课件定的镜头(一个小童询问老人是哪儿来的),让学生展开想象,编一编对话。“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诗人却生发出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学生明白了这也是诗的一种美,此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

江南春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交互式 电子白板 语文 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16

现在我县所有学校几乎都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了几年之后,教师们发现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课堂教学的创新很有帮助。实践发现,语文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教师可以更好地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演绎精彩课堂。下面就简要地谈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发挥“白板”优势,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语文教学最好的老师,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语文教学才会有生命,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有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独到的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色彩、标注、画面截取、隐藏、动画等功能,极大地迎合了小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较长时间地保持自己的注意力。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阅读教学,白板课件让孩子仿佛亲临现场,可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画面、良好的视听效果状态下阅读。比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这篇课文将咚咚的安塞鼓声演绎为一首感人肺腑、激动人心的鼓曲,传递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渴望,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课文开头远景推入,由远及近,近景细拍,结尾远景淡出,远近遥相呼应,充满空灵的艺术境界。值得关注的是课文头、尾则是静态。中间呈现动态,课文用语短小精练,对偶回环舒缓,排比气势磅礴,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因此这篇文章在教学时宜读不宜研。

二、巧用“白板”特点,化解学习疑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记录下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在外观和操作上接近黑板和触摸屏,易学易用。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回放功能,重新展现学习过程,重温思维的脉络,从根本上弥补不足;交互电子白板中的资源库和存储功能,可以在学习中随时调用和积累现场资源,可以将教师上课使用的资源和学生智慧的创造以多种方式存储资源,便于学生再学习或复习。

如在每一课识字教学这一环节,电子白板把教师将难写字的书写过程录制下来,在教学时随时回放书写汉字的过程。学生在自主练习时如有疑问可随时去调用白板中的资源,学生一边看一边练,进一步明确汉字书写的笔画和笔顺,有效地突破汉字的书写难点。

三、发挥“白板”交互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呈现学习材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交互其意义更是不言自明。新课标教材材料导入的好,并且交互适当,就能很快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刻理解,迅速掌握新知识。比如《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我先用导入语: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万物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小朋友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的颜色词语。在交流汇报时,我可以请学生在第2自然段利用交互白板的件给它涂上颜色词,并让学生加以介绍进行评价,学生很快就知道描写秋天颜色的词语,即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白板”资源,可整合教学资源

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丰富的库功能,其中有软件自带的公用库和教师自建的资源库。如注释库,图片库,活动库,链接库等,每一类库中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都可由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调用、添加、改编、重组。教师可以在自建的个人库中添加教学所用的素材,可以将课堂教学中师生交互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添加到库中。

五、“白板”的丰富的工具,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古诗教学中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盖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

六、利用“白板”自带的强大资源库,实现背景知识扩充性理念

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其教材取材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远古到未来,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内到国外,内容涉及文化、历史、习俗以及政治、宗教、科学技术、名胜等多种背景知识,许多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不甚了解。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生活,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随着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常态课堂,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我们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囿于书本,从而达到拓宽学生思维,扩充知识面的效果。小学语文第九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涉及到中国近代史,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七、利用“白板”记忆功能,促进教师反思,帮助学生回顾

江南春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2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74-01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再仅仅停留于向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而是逐渐与教学中的某些要素相结合,扩大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已开始"独立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更重要的是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考与实践,就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优化整合试作阐述。

1 利用多媒体技术,画龙点睛突破重难点

夸美纽斯说过:"寻找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却因此可以多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很难做到生动形象,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则比较理想。多媒体用生动的画面能够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如《詹天佑》一文,在学习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一环节时,学生都绕不过弯来:这个"人"字形线路究竟是怎么设计的?两个火车头,一个推,一个拉,为什么看了作者的文字介绍就是不明白呢?脑子里就是不能形成"人"字形线路这个样子。在学生们都感到困惑的时候,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用动画火车演示"人"字形火车的走向。通过演示,学生们就能深切地感受到詹天佑的杰出。可见,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了突出重点、降低教学难度的作用。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 "诗眼",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引导学生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我用多媒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诗的语言美,而且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味诗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将学生带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利用多媒体手段,不仅可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

例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教学课件设计和运用中,我更多地关注了它的功能及它与网络世界的联系,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通过课件不仅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钟乳纵横、千姿百态的有趣,还输入了课文文字,为学生重组并列段式提供方便。同时,教学中还设计了引导学生到网上查找其他图片资料,有"双龙蟠顶"、"五百罗汉"、"海龟探海"等景观,这为学生给它们起名字和口语交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网上既有静态画面,又有动态图像,静态画面便于停留、凝视,有助于细细观察,结合思考;动态图像可加快学生的思维流程,开阔其想象空间。

4 利用多媒体技术,唤起学生体验新情感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要想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教师必须对作品进行鉴赏,深入文章挖掘情感因素的基础上,抓住语言训练重点设计教学,以有效的引导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感受语言文字所提供的情感信息。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让学生在《月光曲》的情境中,欣赏、品味,激发学习的欲望。课文重点段内容含蓄,我用精心制作的课件,把宁静的大海,皎洁的月光、轻纱似的微云,狂风巨浪,雪亮的浪花展现在学生面前。

随即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这时,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随着逐步展示的直观画面和高昂激越的乐曲节奏变化,学生眼前出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教师伴随乐曲的进行,运用富有感染的语言讲述,学生领悟到了贝多芬遇知音时的激动和对盲姑娘兄妹俩的同情,以及对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的的愤恨。

5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起学生写作千层浪

相关期刊更多

江南论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无锡市委宣传斗酒只鸡;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等等联合主办

大江南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