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典爱情对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ぃ酃丶词] 伊莉莎白•贝纳特;人物塑造;《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可谓是传世经典,它不仅风靡于19世纪的英国,而且到了21世纪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拥有广泛的读者。自1940年《傲慢与偏见》被首次改编成电影以来,该小说不同版本的电影、电视剧、舞台剧更是层出不穷,由此而引发的对《傲慢与偏见》的电影文学评论也日趋增多。但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却是屈指可数,仅在近三四年才开始出现。目前有雷兵和张谢通过该电影对白对语言艺术和英语语言使用变化的探讨,有曹晖和于卫平看《傲慢与偏见》从小说到电影的转变,有李志甜从视觉角度评论2005年版的电影《傲慢与偏见》,也有刘冰、辛铜川讲述象征主义在2005年版电影中的运用,更有南京师范大学武月明、蒋丹师徒两人对《傲慢与偏见》的电视剧脚本和电影脚本所体现的文化意义的深入研究。虽然我国学者对于奥斯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对女主人公伊莉莎白人物形象塑造的讨论颇丰,但是对电影《傲慢与偏见》中伊莉莎白的人物塑造的研究却还无人问津。本文即以2005年版电影《傲慢与偏见》为例,来分析该影片是如何使简•奥斯汀所塑造的伊莉莎白•贝纳特这个人物形象鲜活起来,成为不同年龄、不同国家的人们始终喜爱的文学形象。
毋庸置疑,伊莉莎白•贝纳特是该作品中最讨观众和读者喜欢的女主角,是奥斯汀塑造的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性格最鲜明的人物形象。凯瑟琳和爱玛虽然也同伊莉莎白一样活泼可爱,但是她们缺乏后者的聪明机智,尤其是莉兹机敏的谈吐使她不逊色于奥斯汀作品中的其他任何一个人物。《理智与情感》中的玛丽安也活泼,但任性、不懂事,没有莉兹的温柔善良;《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玛丽如伊莉莎白般聪明活泼,但太耽于世故,在莉兹的率真坦诚面前显得黯然;即使是同一作品中和莉兹一样美丽的简,由于太过温柔和善而缺乏莉兹的个性,她和宾利的爱情未免显得平淡了些,难以企及莉兹和达西之间的跌宕爱情故事给人的印象深刻。可见,奥斯汀对伊莉莎白这个人物形象极其钟爱,唯独让她集中了所有人的优点,并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她非常厌恶当时的物质婚姻,敢于追求有爱情的理想婚姻,她自尊、自爱,但有时过于高傲,她的伶牙俐齿和匆忙下结论的习惯,也常常使自己误入歧途。但幸运的是,她不固执己见,勇于自我检讨,重新思考,能够及时纠正偏见,放下傲慢,最终收获了圆满的婚姻幸福。在1813年给姐姐的信中,简•奥斯汀曾担心这样的人物塑造会“太轻松、太明亮、太夺目闪光”。但在今天看来,正是这种轻松、明亮、闪光,才使得这个文学人物成为最受世界读者喜爱的形象之一。
《傲慢与偏见》首次现身银幕是在1940年,但正如2005年版的电影《傲慢与偏见》的制片人保罗•韦伯斯特所说:“《傲慢与偏见》已经成为很多爱情喜剧的样板,而65年间,从没有一部呈现出原著风采的电影。虽然说BBC最近拍摄的电视剧版非常成功,但我们希望打造一改陈词老调的电影版。”于是毕文和费尔纳选择了乔•怀特作为本片的导演,是因为他们发现怀特对影片的设想完全符合他们的初衷。因为《傲慢与偏见》是享誉全世界的名著,所以他们没道理进行再创作,而是按照简•奥斯汀的最初意愿来拍摄。乔•怀特是一位非常注重浪漫的导演,他会用现代的方法进行演绎,而又不致原著。该影片几乎全部在英国外景地拍摄,在演员的选择上,怀特也打算尽量接近于原著。谈到选中凯拉•奈特利扮演莉兹时,怀特说:“起初我并没看好大美女凯拉,因为众所周知她的外型是所有女演员中最出众的,而这种突出的吸引力似乎与一位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相矛盾。而以我对莉兹的定位,我在寻找一位不太符合女性传统的演员,伶俐而又有些难以相处,而且坚忍并怀疑一切。”但怀特和凯拉第一次会面之后却改变了他最初的看法,他认为后者身上的顽皮正是这一角色的重要特征。他还发现她的疑问层出不穷,就像个假小子。“凯拉思维活跃,极富幽默感。在拍摄期间,她仍在不断地让我感到惊讶。我不禁扪心自问,还要寻找什么样的演员呢?无非是全身心地投入,而且虚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凯拉全都做到了,而且非常刻苦。”
凯拉也深知扮演这个角色的难度,她说:“扮演莉兹要承担巨大的压力。她是文学作品中最经典的女性人物之一,我想任何一位女演员都不会拒绝这样的机会,不过,机遇伴随着艰巨的挑战,因为在你读《傲慢与偏见》时,肯定会想象出莉兹的样子,于是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个属于自己的莉兹。”当然,凯拉的心目中也有简•奥斯汀所要塑造的,导演乔•怀特要她塑造的,和她自己理解所要塑造的莉兹的影子。
奥斯汀曾经批评过这部作品,觉得莉兹这个形象有时不够真实。于是在拍摄本片时,导演和演员都充分注意这一点,努力让莉兹这个形象在影片中比在小说中更加真实。于是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当朝阳的微光和煦地照耀在树梢上,在鸟鸣幽静的湖光山色中,出现了莉兹手捧一本小说,边走边读的情景。随着她将书合拢,带着观众走近郎博恩的时候,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她手中书的名字是First Impressions,正是奥斯汀原来为《傲慢与偏见》拟订的名字。影片还将故事发生的时间确定在1797年,这也是奥斯汀完成该小说初稿的时间。随着莉兹走进家里,餐桌上的鲜花,女孩们随意摆放的丝巾、织物,无不体现着英国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的特征。这种看似无意识的精心安排的细节镜头,既体现了影片所展示故事的真实性,也为下面凸显莉兹这个非常有主见、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悄无声息的铺垫。影片中还增加了简和莉兹从梅里顿的舞会回来后,两个人在被窝里蒙头说悄悄话的现代镜头,使得莉兹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正如于卫平在看电影对文学的改编时所指出的一样,评判电影文本在叙事和主题方面是否忠实于原著,历来成为电影文学批评的主要议题,而人物语言在电影对白和原著文本之间的差异程度更能体现电影忠实于原著的程度,所以2005年版的电影《傲慢与偏见》编剧黛博拉•莫高琪在改编过程中,非常注重奥斯汀笔下的对白,她说:“我其实是在梳理对白,你当然不能对奥斯汀热烈、美妙的对白进行再加工,人们喜欢这本小说,熟悉其中的每个字,所以当发现对白有所出入,肯定会失望和不安。”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则,影片中人物的大段对白都可以从原著中找到几乎不差一字的相应文本,尤其是女主人公莉兹的对白更是如此。但是由于电影是对视觉和听觉进行极大调动的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并不完全依赖于对于原著文本的忠实,演员的声音表达、表情传递、动作展示、服饰、灯光、音响、配乐、画面设计等因素的参与,使得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远比原著中文本刻画来得生动鲜活。笔者认为影片中最能体现对莉兹形象塑造的场景莫过于那几次她与不同人物的精彩对白。
第一个鲜明对话是莉兹毅然拒绝表兄柯林斯的求婚。在这场对白中,柯林斯让人极其生厌的形象幡然展开,而面对如此唐突滑稽的求婚者,莉兹并没有失去她优雅的风度,但是尖刻的话语也表明了她对物质婚姻的极其厌恶,“Mr Collins,I am perfectly serious. You could not make me happy.And Im the last woman in the world who could make you happy.” 当柯林斯还在不知好歹地继续说着,忍无可忍的莉兹起身断然打断无聊的表兄:“Please understand me.I cannot accept you.”如此明确、犀利的语言,正是莉兹诚实率真、追求有爱情的婚姻的个性体现。
其次,是莉兹拒绝已产生好感但也有诸多偏见的达西先生的第一次求婚。这段雨中对白以及影片最后莉兹接受达西的再次求婚时的表白已经成为《傲慢与偏见》传世的经典对白,其间表现的两个人既相似又不同的个性特征,这里不再赘述。
最后一个提及的精彩对话是莉兹与德伯夫人的深夜对话,这场对白充分表现了莉兹最聪明、最睿智的一面,也表现了她性格中不卑不亢,刚毅坚强的一面。当盛气凌人的达西姨妈试探莉兹的口风时,莉兹反应敏捷,抓住了德伯夫人话中的漏洞,质问道:“If that is the case,you can not suppose he would make an offer to me.”当时就使德伯夫人哑口无言了。而当德伯夫人要她发誓绝不会和达西订婚时,莉兹给予了强有力的反击:“…You have insulted me in every possible way and can now have nothing further to say. I must ask you to leave immediately. Goodnight.”将强横无礼的德伯夫人赶出家门。面对权贵的威胁,能够保持自己的尊严,不卑不亢,正是伊莉莎白的可人之处。
相比较1940年的美国影片,这部英国影片具有更加清晰的情节起伏,虽然看起来似乎有些平淡,但却更适合诠释这种经历时光洗刷的经典题材,也更适合在细腻温情中体现智慧与浪漫的《傲慢与偏见》。《洛杉矶每日新闻》评论道:本片可谓《傲慢与偏见》在大银幕上的最佳版本。该片不仅在全球票房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还获得2005/2006赛季电影金像奖的四项提名,其中包括凯拉•奈特莉获得最佳女主角提名,可见凯拉对于伊莉莎白的成功演绎,是使这部影片成为一部和原著一样受欢迎的经典影片不可或缺的元素。
[参考文献]
[1] David Gilson.A Bibliography of Jane Austen[M].Oxford: Clarendon,1982.
[2] Deirdre le Faye.Jane Austen’s Letters(3rd ed)[M].Oxford:OUP,1995.
[3] E Copeland,J McMaster.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Jane Auste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4] 高新艳.觉醒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J].小说评论, 2009(S2).
[5] [英]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英文对照)[M].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译委员会,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6] 钱青.英国19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7] 张伯香,龙江.英美经典小说赏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王志匠心独运的爱情宣言――
其貌不扬的王志能娶到“央视当家花旦”朱迅,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2003年4月,“非典”阴云笼罩北京城。王志参加了电视晚会《我们众志成城》的录制工作。他在默记台词时,忽然发现旁边多了一个娇小的漂亮女孩。女孩礼貌地冲他一笑,慌得王志竟然有些弱智地说:“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从那以后,朱迅轻盈、活泼的身影就“印”在了王志的脑海里,让他常常心神不定。
爱情来了,王志却自惭形秽。他觉得自己配不上漂亮的朱迅。几经考虑,王志决定拿出采访“非典”时冲进重病区的劲头, “冲”入爱情的芳草地。这天,王志拨通了朱迅的电话。说要请她吃饭。王志在环境幽雅的餐厅里等来了朱迅。看着美丽的朱迅,王志妙语如珠,他幽默地说: “我‘病’了,这个‘病毒’不是‘非典’,而是‘爱情’。”朱迅看着深情凝望着她的王志, “刷”地一下羞红了脸。王志一把拉过朱迅的手说, “没有玫瑰、没有钻戒,我以我的心为信物,向你求婚。我要实现我的诺言,给自己最爱的人撑起一生的幸福!”朱迅甜蜜地笑了,低下头默默无语,一段姻缘就这么开始了。
“我‘病’了,这个‘病毒’不是‘非典’,而是‘爱情’。”在幽雅浪漫的餐厅里,王志借着“非典”匠心独运,巧妙地将“病毒”融入其求爱宣言。“没有玫瑰、没有钻戒,我以我的心为信物,向你求婚。”这句情话“杀伤力”极大,常言道: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朱迅被王志这番“甜言蜜语”深深打动,也就不足为怪了。
――邓超经典的求爱对白――
孙俪和邓超是娱乐圈里的一对“金童玉女”。两人相识时,孙俪已是内地的当红花旦,邓超尚名不见经传,而邓超却凭着一句经典的求爱对白,俘获了孙俪的芳心。
2005年4月,在拍摄电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时,邓超喜欢上了孙俪。但事业与名气均逊色于孙俪的邓超,却担心自己配不上孙俪,迟迟不敢吐露心声。一天,邓超忍不住给孙俪打了个电话:“神看见人渴了,于是创造了水:神看见人饿了,于是创造了米;神看见你没有牵手的伴侣。于是创造了我们的相遇。孙俪,你忍心辜负神的苦心吗?”听罢邓超深情的表白,孙俪的心里泛起了涟漪。
2006年2月14日,孙俪没见到相约见面的邓超,却收到了他托人送来的信箱钥匙,孙俪到指定地点打开信箱:一个包装精致的小盒子,还有一盒录音磁带。“俪,对不起,我失约了。这盒磁带里的话,是我最想对你说的:无论我们是否相隔万里,无论贫富贵贱、红颜白发,从我们相遇的那刻起,我的心灵为你而震撼,我不止一次地告诉自己:你是位美貌与智慧齐辉的女子。你就是我苦苦寻觅、苦苦守候了二十多年的那个人。还是那句话,神看见你没有牵手的伴侣,于是创造了我们的相遇。或许就在那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要送你这份礼物。甚至无数次要在梦里为你戴上它……”孙俪打开小盒子,里面躺着一条做工精致的项链。“喜欢吗?来,我给你戴上。”邓超突然冒了出来,又惊又喜的孙俪一下扑进了他的怀里。
“神看见你没有牵手的伴侣,于是创造了我们相遇。”在连用两个温情的排比句铺垫后,邓超吐露了心声:我们的相遇是天作之合。 “无论我们是否相隔万里,无论贫富贵贱、红颜白发……”邓超把对感情的坚定与执著。化作一大串喷薄而出的爱情告白,如同炽热的岩浆一般融化了孙俪的芳心。
――王新朋的激将示爱法――
王新朋是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乡下穷小伙,劳瑞是位酷爱中国武术的美国富家女。背景如此迥异的两人,在王新朋的“激将”告白下,却成了一对恩爱夫妻。
王新朋自幼习得一身好武艺,在一家师范学院做武术教师。劳瑞是王新朋的学生,同样对武术情有独钟,两人有“武术”牵线,常常能碰撞出“共同语言”。闲下来的时候,两人就凑在一起,一个教、一个练,练得累了,两人就坐下来喝茶聊天。后来,两人还经常相约去逛街购物。一来二去,王新朋喜欢上了这个爽朗大方的“洋姑娘”。但是王新朋不确定劳瑞的想法,他想:人家是美国富商的千金,能看上咱这中国乡下的穷小子吗?王新朋左思右想,还是决定试探一下。于是。他对劳瑞说:“我妈想让我早点结婚呢,你想和我一起回去看看吗?”劳瑞很犹豫,她对王新朋也有好感,可是,要让她马上决定去中国农村做儿媳妇,她做不到。王新朋看劳瑞迟迟不说话,就采了一个激将法。他对劳瑞说:“我明天就要回去相亲了,你不跟我回去,可别后悔啊!”劳瑞无法再矜持了。脱口答应:“我跟你回去。”王新朋坏笑起来,劳瑞恍然大悟,抡起拳头轻轻捶向王新朋的胸口……
青岛的市南区,为您备好了爱情魔法的空间,等您携着爱人的手款款走入……
浓情巧克力
“没有一个女生不爱巧克力,除非她不相信爱情。”小巧诱人的巧克力,散发着沁人的芬芳,浓醇的口感、浓郁的香气瞬间打动她的心,那份痴痴的陶醉,融化了一切。
就让她拥有一段专属的巧克力时光吧,带她去巧克力吧享受丝滑般的时光吧!精致优雅的丝琳巧克力吧里,有欧洲最顶级的巧克力饮品、蕴涵着法式古老文化的华夫饼,有比利时Leonldas手工巧克力,这一切都将带你进入巧克力的奢华世界。除了覆盆子、酸甜柠檬、西番莲等水果口味和椰奶可可、提拉米苏、杏仁牛奶、摩卡咖啡、卡布奇诺等经典口味的夹心巧克力,各种口味的酒心巧克力才是真正让人心醉的
甜蜜冰激凌
即使在飘雪的寒冷冬季,冰激凌依然是憧憬爱情的可人们的挚爱。选择一家有情调的冰激凌屋来表达你的爱意吧。
轻柔的音乐,低调优雅的装饰,可口的冰激凌……无数的爱情桥段在此情此景中上演,你无须将昂贵的钻戒埋进冰澈凌里为她带来惊喜,只要细心地替她擦去嘴角的那一抹甜蜜便会实实在在地打动她。
冰激凌屋绝对会给你的甜蜜营造一个浪漫的下午。纯粹的水果粒和果仁,经典的口味搭配出浪漫的“化不开的浓情”,热情却静谧,就像嘴里的冰激凌一样,口感醇厚、细腻而纯粹。远离喧嚣的下午,和她一边分享经典的香蕉船,一边分享爱情的甜蜜,还能听见她的心跳……
温馨咖啡
冬日里的一杯醇香的咖啡,有着说不完的爱意。
喜欢泡在咖啡馆里的人,都有一颗内敛的心,不需攻势猛烈的甜言蜜语,不须电光火石的交错眼神,曼妙的音乐中,陪她一起发呆、冥想、傻笑,就能体会到爱的浓浓滋味。午后的阳光下,静静欣赏窗外的海景或街景,不必怀疑,她浅浅的微笑下,其实心已经开始跳起轻陕的舞步。
拉摩尔咖啡,一座咖啡的迷你城堡,静静享受冬日里的柔软时光。咖啡好喝自不必说,温馨惬意的风格,就像进入温馨的奇幻世界一样自在――让人轻而易举地爱上这里。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恋人们,会将这段美好时刻珍藏在心底。
浪漫烛光
浪漫的女人都憧憬过爱情电影里的烛光晚餐。只要有心,就能给她一个浪漫却不奢侈的烛光晚餐。一场私属两个人的盛宴,变成永恒留在回忆中。在市南,要找一个如此浪漫的地方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众里挑选最爱的那一个。
鼎鼎大名的LAVILLA法国餐厅,会上演最浪漫的爱情故事。绿色的小屋里面别有洞天,精美的陈设,舒缓的音乐,怀旧的沙发,充溢着法式的浪漫气息,醇香的红酒、精致的美食,恍惚间坠入电影中的恋人,上演着爱情的对白。
专属电影
情人节的夜,回家之前,其实可以带她看一场专场电影,似乎也是很必须的。汇泉影城全新推出的情侣包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宽敞的屏幕、自由的选片模式,舒服的观影环境,不必像影院那样拘束,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没有什么比它更轻松自由的看电影方式了。黑白爱情片的浪漫、周氏喜剧的搞笑、文艺电影的深邃……一场电影如同感受一场生命,其中滋味妙不可言。
恋爱地图册
丝琳巧克力吧
地址:延安三路135号
电话:83888988
托斯卡尼冰淇淋咖啡馆(心海广场店)
地址:燕儿岛路1号心海广场B1楼
电话:68678551
拉摩尔咖啡
地址:中联1 22创意广场
电话:85815489
LAVILLA法国餐厅
地址:香港中路5号
电话:83886833
汇泉影城
一、 文学著作《简・爱》与影片改编
夏洛蒂・勃朗特的著作《简・爱》,是一部长篇且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这部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简・爱生活在环境较恶劣的社会底层,饱受磨难,被送进孤儿院后,生活也并未得到改善,她接受了6年文化教育,奠定了未来文化教育事业的基础。而后和罗切斯特相遇,展开了一段深刻且波折重重的爱情,最终简・爱找到真爱。小说作品中的简・爱性格倔强,并且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平等,夏洛蒂・勃朗特对她进行了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采用抒情笔法为我们展现了她与罗切斯特之间的爱情故事,通过小说表达她崇尚平等、尊重的真挚爱情的信仰。小说之所以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描写的是基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爱情,而且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同时,这部作品还为我们塑造了一名敢于反抗旧俗、争取平等、自由爱情的女性形象。[2]另外,经多次改编创作后的影视剧搬上荧屏为广大观众所熟知,也是《简・爱》流传至今的一项重要因素。《简・爱》在不同时期都被改编,虽然时代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能让观众感受到同一时代的震撼及感悟。[3]虽然1983年和2006年,BBC都拍摄了电视剧,但是这两次拍摄却存在不同之处。1983年拍摄的《简・爱》,在表现手法、人物对白等各方面均未进行大篇幅的修改,对原著十分尊重,电视剧尽可能将原著本来面目展现在大众眼前;而2006年拍摄的《简・爱》,则较注重将原著浪漫、激情特质表现出来,采用较夸大的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但提到观众最为熟悉的荧幕作品,应数电影版本。《简・爱》的改编是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的,1944年被改编后搬上荧屏,这是一部好莱坞巨星电影,后来被赞誉为爱情电影的经典作品;1970年《简・爱》被再次改编成文学影片,且改变了电影主题,使影片更偏向于独立、抗争,此版是我国影迷所熟悉的版本;在1996年改编的《简・爱》中,则是将田园诗意充分发挥出来,集中表现了唯美的爱情故事;2011年改编成的电影是将当下电影流行元素充分融合后形成的作品,采用哥特风格提高了作品的视听效果。无论是哪年改编的影片《简・爱》,无不受到影迷的高度喜爱,影片的场景充满梦幻、引人入胜,而且简・爱的积极向上精神深深鼓舞着人们,触动了人们内心的情感共识。
二、 文学影片改编的文学价值意义探讨
文学和影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不管是文学作品支持影视创作,还是因影视热播使文学作品再次受到热捧,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观众趣味的改变,文学、影视之间都存在了必不可缺的关照因素。[4]文学和影视在新文化背景基础下已经具有相互簇拥、本质相融的特点。[5]基于传统的理解方式,文学与影视之间的密切关系不容置疑,难以想象没有文学意义的影视。文学和影视具有相互牵连作用,但依旧要强调其文学意义。文学对精神价值保存具有独特意义,文学影视改编需要坚持文学的独立性,文学和影视都可能做到人文慰藉,但文学具有更加久远的古典意义[6];文学影视改编应坚持独特性,这样才能显示其存在价值。文学影片改编通常是改编一些文学经典或者具有社会影响的作品,这种实质也是多文本出现后的一种常见生产传播状态,文学影视改编跨越了文本,这个过程是一个传播、阅读理解、重新阐释认定价值的过程。[7]以往进行文学影片改编多注重传播经典意义方面,现代文学改编过多地侧重了对价值的重新确定、重新确认受众意义。因此也可以说现在的文学改编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文本传播。
文学影视的改编存在两难:“保名著”和“创新路”。[8]文学影视改编首先需要遵循经典精神本质,毕竟改编需要有所依循,但不能只是循规蹈矩,因为尚有其他东西需要探究。理论对改编从以下层面探究:(一)确保经典改编原汁原味,这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状态,具有一定的难度;(二)保持文学原著的精神内涵,可加上一些新的艺术形态需求进行改编,文学具有想象性,影视属于具象性,增加一些艺术表现形态是必不可少的;(三)不能以经典做幌子,屈就大众俗念趣味进行改编,这样文学经典便不再是经典,这也是一些改编失败的主要原因。总结来说,对于文学名著的改编,应基于思想内涵和艺术统一的基础上尽量尊重原著的形态,实现时代新解的创造性“改编”。文学影片改编的本质在于时代创作的创造力、人文文化思想究竟是疲弱还是强盛,时代创造力强盛,在文学影片改编上就能准确抓住原著的精神内涵;受人文文化思想影响,在文学影片改编上,也会存在一定会的差异。通过BBC两次拍摄《简・爱》电视剧以及不同年代改编的电影《简・爱》可以看出,这些改编都是基于尊重原著精神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但不同年代的人文文化及时代创造力不同,改编的侧重点也各异。
文学影片的改编,其实是艺术把持和再创造之间的得失智慧的较量,创造者首先要接受的考验就是对文学原著的精神把握,其次就是把握影像艺术能力能不能表现原著的魅力。[9]改编最关键的部分也就是尊重文学原著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的影像艺术创造,即在掌握原著精髓基础上实现影视创造的平衡。因此一名高明的艺术家在进行文学影片改编时既不会脱离大众趣味,也不能丢弃文学名著精神内涵。文学著作主要是依靠语言魅力给予读者想象的美感,由读者充分发挥无限的想象延伸空间,每个人对文学语言的理解、欣赏程度各不相同,因此语言创造的特点就出现了各式各样不同的特点。文学语言的审美特点不可能仅仅简单地辐射至影视作品中,因为影片与文学著作不同,它可以依靠声画语言直观表达,这样文学影片就实现了从想象性文学形象向影像艺术想象的转化,必然存在了极大的差别。如果太过拘泥于文学语言就难以将影视艺术独有的魅力展现出来,因此对于文学名著影片改编,既要依靠其名作优势,还要掌握好文学名著影像语言的转化能力。创作者只有准确把握好影视艺术的表达优势,才能真正实现文学影片的艺术内涵的影像表达。
在《简・爱》中,罗切斯特向简・爱求婚的告白感人至深:“你那小小身躯里同样地方一根同样的弦难舍难分地紧紧纠结在一起。我们一旦分离,这根弦就会绷断。”从罗切斯特的这段表白中能深刻感受到他对简爱深切的爱怜之情。罗切斯特并不在乎简爱的身份地位,简・爱样貌平凡也不是他注重的,因为简・爱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会说出这么一段流露真情的话。简・爱在听到罗切斯特的表白后,高兴的同时又存在怀疑,她拥有极强的自尊心,认为罗切斯特可能是在嘲弄她,她不允许有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人和自己保持紧密关系,即便是自己所爱的人,因此才会说出那么痛苦的拒绝话语。她深切地爱着罗切斯特,拒绝他的同时自己也在挣扎,她的情绪复杂让人难以理解,却又感同身受。当简・爱遇到了英格拉姆小姐之后,她意识到了自己与其他女性的差距,内心充满嫉妒,更多的是痛苦。这些情感都可以从简・爱的话语中充分体现出来。《简・爱》的文学魅力通过这些人物的对白就能很好的诠释出来,文学影片改编时,只有准确的把握好影视艺术表达优势,才可以将这些艺术内涵通过影像表达出来。
结语
从叙事本质方面来看,文学作品和影片没有差别。文学作品《简・爱》是叙事型小说,所以将其改编成文学影片时文体及其复合电影表现手法,使得文学名著和文学影片存在异曲同工之妙。分析小说的表现形式以及改编的电视剧、电影作品,它们都能够将原著作者意图完美诠释表现出来,因此文学作品《简・爱》与文学影片《简・爱》的创作目的、主题理念等都极为接近。经典优秀的文学影片改编,都会在著作的文学创造、影片的表现形式上产生互补的特性。文学著作较明显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思想情感以及写作特点,具有个性化表现特点,文学影片以立体化的艺术形式对具有个性化的文学作品进行创作改编,方便大众接受,同时也不抛弃文学作品的内涵,这也就是存在多版本改编的《简・爱》均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马晓莹.《简・爱》经典对话中折射出的新女性形象[J].电影文学,2013(1):83-84.
[2]叶志良.当代中国电影改编的文化阐释[J].当代电影,2007(1):135-141.
[3]陈颖.电影版《简・爱》中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分析[J].海外英语,2012(11):232-233,261.
[4]高淮生.关于文学经典影视改编的人文精神建构的思考[J].电影评介,2008(14):60-61.
[5]毛晋华.探析电影《简・爱》中的“疯女人”形象[J].电影文学,2012(22):68-69.
[6]高晓薇.文学名著与电影改编的诠释――《简・爱》[J].芒种,2012(13):69-70.
[7]武力宏.细微之处见精妙――析2006版电视剧《简・爱》场面调度的叙事功能[J].名作欣赏・中旬刊,2010(5):137-141.
这部在去年一夜暴红的影片,影响力十足惊人。
这部系列电影的第一部《暮色》票房大捷,第二部《新月》也将于今年年末强势推出。
下面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幕色》中精彩的片段。
小链接:
《暮光之城》真可以说是红遍了全世界,几乎每一位对爱情憧憬,喜欢读书,喜欢狼人,喜欢吸血鬼的Ⅲ们都会为他着迷、疯狂。现在美国Tonner公司更是推出了以《暮光之城》主角为原型的限量版娃娃,男主角娃娃身高17英寸,全身有14处连接点,女主角则是14英寸高,每尊娃娃售价是125.9美金,想必这么高的价钱也挡不住狂热粉丝们的热情追捧。
什么?你不知道《暮光之城》系列小说?这可是继《哈利・波特》之后,美国青少年中流传最广的魔幻小说,它讲述了一名冷峻帅气的吸血鬼与一个普通女孩的爱情故事。而就是这部根据《暮光之城》系列第一集《暮色》改编的同名电影,不仅票房火暴异常,而且还令影片的男女主角成为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头号当红炸子鸡,并横扫多个颁奖典礼。
截至目前,这部由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Stephenie Meyer)所著的“暮光之城”系列四部小说――《暮色》(Twilight)、《新月》(New Moon)、《月食》(Eclipse)与《破晓》(Breaking Dawn),全球销量已突破5000万册,缔造了“哈利・波特”之后最卓越的出版奇迹。以男主角爱德华观点所写的番外篇《午夜阳光》(Midnight Sun)原计划于2009年推出,但是由于该书的前十三章初稿在未经作者许可的情况下被人到了网上,作者暂停了《午夜阳光》的创作,截至目前该书的发行日期尚不能确定。《暮光之城》凭什么就能这么成功呢?
巫师out 吸血鬼in
从《夜访吸血鬼》到《惊情四百年》,再到《黑夜传说》系列,吸血鬼的出现每回都是雪白的皮肤,鲜红的嘴唇,忧郁的眼神,王子般的贵族气质,绅士的装扮,瘦高的身材。《暮光之城》中的爱德华・库伦也不例外,只是作者把他设计成了一个“素食主义”的吸血鬼、并且他的四个“兄弟姐妹”及一对年轻“父母”同样气质非凡。
一年前,只在《哈利・波特》中出演过小角色的英国男演员罗伯特・帕丁森被选中扮演《暮光之城》中那个漂亮的吸血鬼爱德华,书迷极力抗议。一年以后,他被称为“最帅的吸血鬼”,所到之处只能听到疯狂的尖叫!
最魔幻题材讲的却是“琼瑶式”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