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屈原的诗句

屈原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屈原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屈原的诗句

屈原的诗句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绥远组曲》;散;动机;相近曲;调性;民族化

《绥远组曲》是马思聪在1937年创作的一部小提琴组曲。共分为三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标题。第一乐章《史诗》,第二乐章《思乡曲》,第三乐章《塞外舞曲》。《绥远组曲》是他成熟期中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里程碑。其中《思乡曲》是流传最广泛的作品,其艺术价值在马思聪的全部作品中具有代表性。马思聪的音乐是20世纪中国音乐文化的一部分,而从这部作品的曲式安排中就可以窥见马思聪整体音乐创作曲式结构的独特性――民族化的曲式布局。

《绥远组曲》的整体创作都是一个民族西洋化的过程。马思聪选用绥远地区的歌曲创作,如《塞外舞曲》主题源自绥远民歌《叫大娘》,而《思乡曲》源自《城墙上跑马》,《史诗》中快板音乐主题源于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不言而喻,这种民族化的特征完全是由于马思聪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及从小的熏陶。如果说旋律上的应用是表面的现象,那么曲式结构的民族化应用体现出马先生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真正深入的了解。表面上看来,马先生模仿西洋体裁“组曲”形式创作这部作品,但在整体布局中却不同于西洋“组曲”的整体曲式安排,而是结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中的“套曲”体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布局形式。本文认为,这种独特的布局体现在“以‘散’始、一个主题动机的贯穿、相近曲的编排、民族化系统下的调性布局”四个方面。

一、以“散”始

“散”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节拍形式,它以独特的节奏形式,用于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首或尾,如套曲中结构“散――慢――中――快――散”。散也可以称为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一部分,这是对它意义的一种升华。“艺术创造者与艺术欣赏者之间,常常是有距离的。这种距离既有时间的,也有空间的。它事实上是一种待人填写的‘空白’”①,而散的特征就是留有在创造者与欣赏者之间的“空白”。

这里所提出的“以散始”指“散”作为曲式结构的一部分而言的。西洋乐器中的节奏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节奏概念完全不同。中国传统音乐节奏注重韵,而西洋注重均匀。而这两种认知共同体现在了《史诗》的引子部分。曲中,节奏以标准的4/4拍子为基,以华彩为辅。而华彩的演奏并不以标准时值为准,而是依照演奏者的能力、心境。作品上放的表情标示“Maestoso”(庄严的、高贵的、宏伟的),J.G.瓦尔瑟描述这种表情是“虽庄重而慢,但不缺乏活泼表现”②。然而“庄重”与“活泼表现”这两种对比的形式,是使作品开始时“空白”、“空间”体现的方式,这也是马先生运用“散”作为《绥远组曲》的原因。

然而马先生对中国传统音乐创作兴趣,也仅仅是在1936年时起。“马思聪到了北平演出,听到了京韵大鼓;其‘奇特而自由’的节奏和旋律改变了他对中国传统音乐‘已是陈旧的过去的东西’的看法”③。

二、一个主题动机的贯穿

《绥远组曲》的创作并不是按照演奏时的先后顺序进行的。最先进行创作的是第二乐章《思乡曲》,而第一乐章《史诗》和第三乐章《塞外舞曲》是马先生1939年在云南澄江创作的。这种特殊的创作过程,使得《组曲》不是以第一乐章的《史诗》中的材料为全曲贯穿的因素,而是以《思乡曲》的材料作为引线。

《思乡曲》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第一大部分是单三(a+b+c+尾声)的结构形式。而《史诗》和《塞外舞曲》均为回旋曲式。《思乡曲》主题第1至8小节是直接引用民歌没有加以改变,以两小节为一个乐句,形成了起承转合的逻辑结构。这8小节的主题旋律,分解成动机贯穿在了其它两个乐章的插部中。如,谱例1中第一乐章《史诗》插部前4小节(61―64)与《思乡曲》主题前4小节(1―4)

谱例1

又如谱例2中第三乐章《塞外舞曲》插部79―80小节与《思乡曲》主题第3―4小节。

谱例2

这样主题独特的贯穿在插部中,也指明了马先生在创作这部作品中的宗旨,即思乡。

三、相近曲的编排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联曲性套曲中,音乐为了表现范围的一致性,“往往先选择一个主腔,然后以此作为参照依据,选择几个比较相近的曲牌编排在一起,形成一种‘渐变’式的联合。这种联合思维与西方音乐强调鲜明对比的做法存在很大的区别。其特点是音乐的陈述在宏观上更容易获得有机的整体发展效果。”④

然而在马先生这部作品中,“快――慢――快”的速度布局遵循了西方音乐的整体曲式布局。但在旋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之间的相似性,如谱例3中第一乐章《史诗》第一主题前4小节(37―40)与第二乐章《思乡曲》第一部分中段两小节(17―18)。

谱例3

四、民族化系统下的调性布局

在中国多数传统音乐中,由于乐器转调功能不发达,戏曲唱段的调统一等各方面原因,经常使用同宫系统转调,以显示出曲调的统一。“犯调”也使用,但使用较少,仅仅是用来体现些许音乐的活泼性。

《绥远组曲》中,第一乐章《史诗》由起始的a小调,到结束时的C大调,音乐进行中行进过c小调的发展。第二乐章《思乡曲》则是e小调――E大调――e小调式的拱形形式调性结构。第三乐章《塞外舞曲》则是主要以e小调的行进为主,在尾声时行进到a小调结束,在连接部调性转换较密集,如第二次连接部g小调――bb小调――be小调――bd小调――bB大调――e小调。

若不论及展开式的调性行进方式,“旋宫”、“犯调”均普遍的应用于作品中。作品内部,如a小调到C大调属于“旋宫”,第二乐章中的调性转换是“同宫犯调”,第三乐章中“不同宫犯调”。作品外部,如第一乐章与第二乐章的相比c小调与E大调属于“旋宫”,而第三乐章的调性是前两个乐章的调性综合。因此这种调性布局一部分的确立的原因可以成为民族化的体现。

小结

综上所述,《绥远组曲》曲式结构布局的独特性体现在“散、一个主题动机的贯穿、相近曲的编排、民族化系统下的调性布局”四个方面,形成了鲜明的民族化特色。然而一个主题的贯穿在西方近代组曲形式中也大有体现,而在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布局上则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题动机选用民族化的音调,而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由相近曲编排下的主题动机贯穿。然而,马先生这种隐性的创作方式可能是由于刚开始进行试探性写作的原因,而他的作曲老师毕能蓬(Binembaum)认为“在做练习时,绝对要严格遵守原则。而在创作上却要尽量自由,尽量与东方旋律相融合。”因此这种民族化的创作道路是很明确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马先生第一成熟期所创作的《回旋曲》、《绥远组曲》等作品,已经确立了先生用民歌进行创作的道路。他积极挖掘民族音乐的音调、形式、精神,并用以作品创作中。他的作品抒发了对祖国、人民的热爱。正如在《马思聪最后二十年》一书中写到,“他要告诉你们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山岳的雄伟,川流的秀丽,田园的祥和。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要给你们带来信心和安慰。”⑤为中国后来的民族音乐发展道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不愧为19世纪20年代影响最为深远的作曲家。而他的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我们现代人为之学习。

注释:

①《试论中国音乐中散节拍的文化内涵》,钱茸,《音乐研究》,1996年第4期,96页。

②《新格罗夫词典》Maestoso词条。

③《马思聪创作道路的确立及相关背景》,李淑琴,《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37页

④《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李吉提,中央音乐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第235页。

⑤《马思聪最后二十年》,第22页

作者简介:

屈原的诗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园林规划;原则;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居住小区的现代特点要求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气侯类型丰富,文化艺术和生活习惯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建筑种类和形状各异。但是居住小区改善了市容市貌,促进了房地产业发展,改善了人们居住条件。它是集居住、服务、经济、社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缩影,因此,它的建设与以往城市住房建设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

1.规划协调而统一以往的建筑参次不齐,居住小区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原则,优化了小区资源配置,使其整洁美观。 2.规模大而功能全居住小区一般为多层、多栋楼体建筑群,这些楼体建筑群,除住宅楼之外,还有商业大楼、超级市场、电影院、体育馆、音乐厅、医院等综合性结构。

3.综合光照强而面广现代居民楼外墙体多为彩色粉刷,有的还贴瓷片,封阳台以及大窗户也用了大量的玻璃,使阳面光照更大。阴面也不再是浓荫,尽管造成了眩光现象,但对喜光树种的生长却有积极作用。

二、居住小区园林规划存在的问题 居住小区的园林中不同的板块有不同的功能,设计时要有不同的侧重点,避免单一死板。尽管现代住宅区发展迅猛,但在住宅小区的园林规划设计,尚有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1.设计规划观念陈旧。 一些居住小区设计方案粗糙,仅仅满足符合规范或绿化法规条例的要求,但缺乏情趣、有人情味的可持久的绿化空间设计。有些住宅区的园林甚至有拒人于园外的感觉,草坪、花坛、绿地景观被铁栅栏、围栏包围,这样的绿化虽然覆盖面积达标,但其实用功能却远远不能发挥它的作用。 2.模仿性强,缺乏创新经常可以见到许多居住小区园林工程都是生搬硬套,没有特色,识别性不强,以致来访的客人很难较快准确找到他们所处的位置。

3.过分重视草坪,忽略植物群落。 在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上,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的时尚风席卷全国。无论什么设计都侧重在草坪上,但也经常出现草地成道路的场景,既没起到美化作用,又破坏了居住环境的和谐。植物群落可以制造层次感、神秘感,使小区避免出现一眼望穿之感。

三、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思路 在进行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时,其设计思路决定了设计效果,决定了设计者的水平,所以设计思路是设计基础。但是设计并不是凭空想象,在设计之前必须要到基地实地踏勘,了解小区构造,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分析生活方式和习惯,才能够有好的思路。

1.定位——人为本进行一个项目的园林设计首先要确定这个项目的定位,有了正确的定位,其设计才能丰满起来。居住小区主要组成部分是人,所服务对象也是人,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服务对象的行为感受与需求。因此有必要在规划设计的前期先对其服务对象的行为特征和需求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走群众路线,听大众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 2.风格——环境与自然相结合园林风格与居住小区建筑风格、气候条件、环境特征、园林主题等密切相关。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充分抓住四周景观特色,并将其引入到园林造景中,将园林自然山水融合,形成多层次,丰富且风韵独特的园林景观。

3.布局与分区——实用与艺术兼备居住小区的每个区域和景点的具体设计才能保证设计的统一协调性和可行连贯性。居住小区园林设计不同于公园设计,在居住小区设计中,要注重实用功效和美学艺术。因而在其景观效果表达上要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出充满情趣的生活空间。

四、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园林规划的原则

1、以人为本:居住小区的建设目的,就是为居民提供住所,提供休闲、娱乐、交流等活动的空间环境和场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所创造的小区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综合规划,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不同需求。

2、因地制宜:就是合理利用立地条件,充分利用居住区原有地形地貌、植物结构等,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降低建设成本。同时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倡导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园林植物,既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又能节省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3、注重创新:居住区小区园林规划与其他规划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才能各具特色,各有立意,更能体现多层次多方位的人与自然和谐。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设计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灵活运用。

五、居住小区园林规划具体设计

1、平面布置:居住小区楼群、道路多为规则式布置,在园林景观规划中,有规则式、自由式和混合式。自由式布局灵活,能充分利用迂回曲折的园路分割居住室外空间,通过自由式植物绿化配置,在植物布局方面,我们要强调园林景观与小区生活、文化的紧密联接,对于景物的布置要做到一步一景,处处都是“流暗花明”的感觉。

2、小区道路及园路的设计:居住小区道路必须主次分明,引导性强,便于车辆进出行驶和人们行走。道路不仅要在宽度上利于交通行径,还要从安全角度考虑,多采用环行道或人车分流的形式。从休闲游览的角度而言,园路的安排应尽可能呈环状,以避免出现“死胡同”或走回头路。

3、景观设计:要达到化景物为情思,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要增添人文色彩,体现文化底韵,使小区居民达到放松心情、缓减紧张情绪,调节和减轻疲劳,从而陶冶情操,得到休闲和愉悦。

4、园林绿化设计:居住小区绿化应以乔灌木为主,辅以地被植物覆盖地面。种植方式上因地制宜,采取丛植、孤植或群植的种植方式,虚实相衬,贴近自然。植物配置注意落叶树与常绿树数量的搭配,尽量利用色叶、观花和观果植物,表现季相变化和层次感。

六、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1. 设计理念的生态性发展 人性化、生态化的设计理念将引领21世纪住宅景观的设计。生态园林景观在设计观念上强调“以人为本”,追求“生态平衡”,建筑、人、环境相结合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2. 设计主题的多样化追求 由于小区所在地理位置、居民嗜好、居住文化均具有多样化的要求,因此,不同的小区景观在设计主题方面将会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主题多样化的设计将直接导致环境景观的艺术性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3. 景观文脉的延续性营造 居住区环境文化氛围的营造,在实际操作中将更加注重居住区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及地方建筑景观的特征,挖掘并提炼和发扬所在地域的传统历史文化,同时兼顾环境文化的丰富性、多元性与连续性,使现代人居景观环境具有高层次的文化品位与特色。

4. 传统家园景观的再重视 中国传统园林被世界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造园艺术对世界园林特别是对日本、欧洲园林影响极大,从十七世纪直至今日,这种影响有增无减。中国园林中的家园传统造景手法可思可用,可观可游,既可脱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损园林之神貌,这种住宅景观以其独有的魅力为世界各国人士所好。这是先人为我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在我国未来居住景观设计中将重新受到设计者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万小南,杨松。关于居住小区环境创新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6.(18)

[2]王朝海。小议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因素[J].科技信息。2007.(8)

屈原的诗句范文第3篇

关键词:豫东调;豫西调;角色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 )35-0164-02

一、概述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戏曲艺术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戏曲作品,而且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划分了色彩区域,形成了不同的地方戏曲种类,其中华中区域的河南豫剧成为中原戏曲之星。

何为豫剧?豫剧是河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省以及陕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称“河南讴”,建国后才统一改为此称。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河南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2006年,国家文化部门统计的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为167个,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在声腔上,豫剧属梆子腔系,豫剧划分主要有四大流派: “祥符调”、 “豫东调”、 “豫西调”、“沙河调”、建国后,在杨兰春等豫剧名家的领导下,对豫剧四大地域流派唱腔进行了综合吸收和大幅改革,运用科学的发音,融入了歌剧元素,形成了“现代流派”。 

二、豫剧的发展历史

豫剧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早在宋代,开封作为首都,勾栏、瓦舍遍布全城,宋代志书《东京梦华录》有明确记载:“当时有桑家瓦子、北瓦、次里瓦等,一个勾栏棚可容数千观众之多”。随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开封有名的茶社,如致祥茶社、普庆茶社等,均争相邀聘河南子班社义成班、天兴班等科班名家,因而河南梆子活跃一时。进而郑州、洛阳、信阳、商丘等地相继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戏园。

到了19世纪30年代,河南梆子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开封相国寺先后建立了永安、永乐、永民、同乐四个河南梆子剧场,许多著名艺人云集于开封,将旧戏班中的不合理制度进行了改良,对表演和舞台美术、布景等进行了革新,使河南梆子这一形式与时展相联系,进一步促进了河南梆子的发展。 

建国后,河南省成立了专业的豫剧团体——河南豫剧院,豫剧院中拥有一批专业的编剧人才,其中成就突出的有著名豫剧编创家杨兰春,杨老师先后改编和创作了《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朝阳沟》等,同时他还导演了不少现代戏和传统戏,最大程度的推广了河南豫剧,使河南豫剧成为具有国家影响的地方曲种之一。

三、豫剧的艺术特点

豫剧传统程具有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革新,创作由粗到细、粗中有细,由俗到雅、雅俗共赏,表演艺术日臻完美。豫剧的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简单地说,豫剧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具体的说,豫剧的艺术特点有以下几点:

1、两大唱腔的融合:

豫剧的音乐属于梆子声腔系统,是板腔体式。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影响,在音乐上形成了带有区域性的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即“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其中“祥府调”、“沙河调”,从唱腔的板式结构、调式、旋律、节奏、句法组成和语音等方面看,都和“豫东调”比较近似,故统称“豫东调”,因此豫剧唱腔,一般被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两大唱腔体系。在现代的豫剧唱腔中,“豫东调”唱腔主音为“5”,以中州音韵和商丘、开封的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假嗓,声音高细,花腔较多,具有激昂、豪放、明朗、花俏的特点,而“豫西调”唱腔主音为“1”,以中州音韵和洛阳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真嗓,声大腔圆,寒韵较多,具粗犷、浑厚、悲壮、深沉的特点。这两大腔系在豫剧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融会贯通。

2、文武场的伴奏乐器:

豫剧的伴奏乐队,过去曾有“一鼓二锣三弦手,梆子手钹共八口”的说法。早期的豫剧在乐器上还使用四大扇和尖子号,以此来制造雄壮热烈的气氛。建国后,武场一般是由鼓板、大锣、铙钹、二锣、梆子等打击乐器组成,而文场乐器有三弦皮嗡、月琴等,后又增加瓢、二胡、琵琶、横笛、唢呐、笙等。此外还增加了一些西洋乐器,如大小提琴、铜管、木管等。豫剧的主要演奏特色乐器有如下几种:    (1)板胡、琴筒为半个椰壳,以薄桐木板蒙面。20世纪60年代以后普遍将原皮弦、丝质粗老弦改为金属弦。(2)小三弦,弹拨乐器,三根金属弦,音箱以薄桐木板蒙面,用硬拨子拨奏。左手戴指帽。音色明亮,尤其以揉滑弦奏法颇具特色。(3)方笙,一般为14管吹奏乐器。(4)闷子、双簧吹奏乐器,八孔,发音深沉浑厚, 多用来伴奏悲壮凄苦的唱段或场景。

3、角色行当的划分:

豫剧的角色行当,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四生”即老生、大红脸、二红脸、小生。“四旦” 即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帅旦。“四花脸”即大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演员一般都有自己专工行当,也有演员一专多能,工一行外,兼演他行。

各行当都有自己的表演要诀,如手势要诀是“花脸过项,红脸齐眉,小生齐唇,小旦齐胸”,武打戏的短打要诀是“身如蛇形眼似电,拳如流星,腿似钻;稳如重舟急似箭,猛、勇、急、快、坐、站稳如山”,青衣中闺门旦的表演要诀是“上场伸手似撵鹅,回手水袖搭手脖;飘飘下拜如抱子,跪下不能露脚脖”,彩旦的表演要诀是“斜眼偷看人,说话咬嘴唇;一扭浑身动,走路摔汗巾”,小旦的出场式是“出门按鬓角,双手掖领窝,弯腰提绣鞋,再整衣裳角”。 

四、豫剧的主要流派和代表

豫剧流派可分为因流传地域、语音不同形成的区域性艺术流派,以及艺术家表演、唱腔风格、弟子传承不同形成的风格流派。

1、祥符调:是标准的中州正韵,是豫剧的母调,风格是粗狂、高亢、激越,代表人:豫剧皇后陈素真。 

2、豫西调:音味略带秦腔,优美悦耳动听,适合演悲观、愤慨,音乐深沉、悲壮。代表人:常香玉。 

3、豫东调:慷慨、激昂,女声花腔较多,具明快、俏丽特点,代表人:马金凤。

4、高调:慷慨激昂、高亢健壮,比豫东调还略高,故有“舍命梆子腔”之称,代表人:窦朝荣。

5、沙河调:活泼婉转,激昂嘹亮,既适宜表达愉快舒畅的心情,也适宜表达慷慨壮烈的气氛。代表人物:梁振起。 

6.现代调。建国后,杨兰春整合豫剧其他声腔,形成的新唱腔。通俗易懂、类似民族音乐,欢畅明快,代表剧目:豫剧绝对经典现代戏《朝阳沟》。

五、结语

流动的黄河水与凝固的黄土地造就了中原儿女的灵魂,从而也孕育了具有文化底蕴的豫剧。豫剧从农垦文明之中走来,迸发出铿锵有力的音符,在中原人民心中开花,继而使这种艺术形式流传于神州大地之中。

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和经济一体化的社会模式中,“豫剧如何发展”成为豫剧艺术家们要面临的问题,只有不断吸取生活的养分,提升艺术的品味,放大心中的梦想,才能使这颗具有千年历史,代表中原戏曲文化之星的艺术形式永放光芒。

注: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1BD040)《河南古代音乐史》

参考文献:

屈原的诗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居住区公园 人性化

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远,有像颐和园、留园等不朽著作,但其总体特征都着眼于幽美的自然景观,服务于统治阶级的达官贵人,对于多数的城市居民来讲,少了一些亲和力;而以法国规整式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园林,有这广阔的草坪,整齐的林荫道,几何式对称的绿篱,远望无垠的森林,明显的中轴线等实现其气度和雍容华贵的景观,但过于宏大的建筑体量,却不利于推广应用。

总之,无论是传统的中国园林,还是别样的异国园林,在现今的城市生活中,只能成为人们的旅游场所,让人留恋忘返。而不可能真正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至少它无法成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主流。

一、关于公园布局的总体思考

全局的观念在任何一个设计中都应首要体现,因此合理的布局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之一。把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相结合,加之地形的起伏、水面环境等因素进行适当的改造创新,按照不同功能用地进行合理的功能划分与板块衔接,既考虑到主景区、休闲娱乐区、主要出入口及主要干道的区分,又考虑到平面和立面的呼应关系,通过设计手法使整个设计中心突出、曲折变化,创造出一个能够满足功能性与景观性要求共存的统一体。

二、居住区公园的功能区域划分

居住区公园的主要功能是为小区居民提供一些比如游览、健身、社交、娱乐等活动场所。在公园内部有较明确的功能分区,如观赏游览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等。

三、交往空间的营造

居住区公园是最适合邻里间交往的场所,在促进邻里间交往的方向思考,应从提供公共场所的各个细部交往空间着手设计。

(一) 休息平台布置

在对于居住区公园休息平台的设计中,首先应考虑人流问题,根据人流的舒缓来调整休息平台的疏密。休息平台的布置在错落有秩的同时,应禁忌面对面的布置,以免交流时产生局促感。

(二) 道路的引导

在居住区公园的规划设计中道路系统的设计尤为重要,它是人们进行交往的起步空间,没有它的涉入,人们只能禁足观之。创造一个道路系统,可以引导人们经过潜在的交往区域,但不会强迫人们留下来。

四、自然要素的引入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从城市中逃离出来,感受自然的气息。公园中种种自然景象的引入和选择,也需要我们的思考。

(一) 水体

居住区公园的设计中水体的设计应当表现出人们与水之间的感情:首先在尺度上应与居住区整体环境相协调,水体内各要素的关系要做到主次分明,同时要把握人的亲水程度。其次,平静的水给人轻松、安逸的感觉;流动的水令人兴奋和激动;再次,在形式上又分为自然式与规则式两种。

(二) 山石

山石在当下居住区公园中应用广泛,可与树木、溪流、驳岸、小品等配合使用,体现出不同形式的意境,主要依据造景要素的特征与组景的需要而定。

五、体现人文景观

居住区公园的人文环境应从精神文化的角度去把握其内涵特征,从建筑风格、社会风尚、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民俗传统、入手,在空间形态、尺寸、色彩和符号中寻找其代表性元素,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使景观与文化有机统一、和谐共生。

六、“移动森林”――之我的创作理念

“移动森林”是一个居住区公园的概念设计。方案中注重景观的可参与性,讲述了居民与自然的交流,满足居民的游憩需要,公园的整体像一个游动的鱼形,设置活动中心及广场,视野开阔。人们可以进入活动中心内部,进行科普活动,文化交流等。西区做了一个观景湖,临水设升高的观景平台。整个公园设立三个出入口,方便人们游赏嬉戏。

(一)功能分区

老人活动区分动态、静态两类。动态区主要以锻炼和健身为主,有平坦的地势、简单的健身设施,满足老年人太极拳、健身操等动态健身活动。静态区供老人下棋、喝茶、晒太阳等,设有廊、花架、林荫等,保证足够的遮荫和阳光。

儿童的防护能力较差,场地的安全性是首要原则,其次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不同需求。再次考虑到周围的交通状况、光影、日晒、风吹雨雪等因素。最后考虑到场地的颜色对儿童的影响,地面铺装多样化、色彩鲜明,渲染儿童活动区域活泼、明快的气氛。

科普区是为居民提供活动项目的场所,是居民相对集中的空间,在此区域中我做了一个半开敞的活动中心及活动广场,设立于公园的中间部位,成为公园布局的构图中心。

(二)交往空间

为促进邻里间交往,做了廊架与微地形,设立休息平台、观景平台,其中观景平台中运用临水木栈道,起到了良好观赏公园景色的效果,同时,也为公园景色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营造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三)游走空间

居在绿地游走,在不断变化的空间中体验步移景异的感觉。同时,融入“移动森林”这一主题。

(四)自然要素

设计中,引入了水体(西区景观湖及入口喷泉),增加景观趣味,层次,同时利用水的柔性,柔化城市的硬质化特性,营造一种浪漫情怀。又引入了山石(卵石湾)及绿化,树种多样,有冬青、小叶黄杨、金边黄杨、丁香、海桐、广玉兰等,较好的展现出自然之美。

(五)配置环境设施

设置了休息场所及服务设施,如廊架、座椅,以及洗手间、垃圾箱等。

(六) 人文景观

人文环境的营造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延续。二是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与保护。在设计中我采用写意的手法,通过艺术景墙、科技走廊以及一些雕塑小品传达出人文精神,营造文化氛围。

设计中通过特殊的符号、场景、实物和空间使人、城市和自然融为一体。通过对不同性质空间的不同处理满足居民休闲、交往、活动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移动森林”的主题。

七 未来居住区公园应有的功能

现在的房地产价格十分的昂贵,居住区公园的面积也会在规定范围内的最小值,以提高经济利益。我国的相关规范规定,居住区的面积大于10000m2 ,使用对象是居住区的居民。针对这些规定,可以将公园建成全面开放的公园,减少钢筋混凝土建筑,不建设围墙,用高大的乔木作为公园的分界线,居民可以从任何地方进入公园中。这种开放式建设方法,可以减少居民到达公园的时间,而且,没有围墙可以使人对公园有更好的视觉感应。在一座一座的高楼大厦之间,还有一块自然的净土也是令人向往的。在居住区公园中也要建设一两处建筑小品以保证私密性,虽然公园是一公共空间,但可以在公园的一拐角处修建一建筑小品,在其周围采用密植低矮树木的方式来凸现空间的私密性。它与传统意义的亭,廊等开放空间形成鲜明对比。

结 语

居住区公园是一个供人分享、同享乐趣的场所,是寄托希望并以其为归宿的地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城市居住区公园设计最值得思考和关注的要点。

参考文献:

[1] 苏晓毅.居住区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屈原的诗句范文第5篇

>> 如何看待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异动” 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与韩国安全战略的错位 东北亚格局的新历史重构与美国 提升河北省在东北亚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探讨 浅析东北亚战略格局下的中蒙关系 东北亚走向新冷战格局? 东北亚地缘战略环境下中国海洋安全发展的对策研究 “萨德”入韩与中国东北亚地缘“安全困境”的加剧及应对 全球金融危机与东北亚地缘政治 北极航道通航对东北亚的战略意义 通往东北亚的东北 东北亚危机中的俄罗斯“意见” 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美国因素 东北亚迷局中的朝俄关系 基于现代流通视角的东北亚战略格局重构与路径设计 “萨德”入韩:东北亚新冷战格局的浮现? 试论朝鲜半岛问题对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影响 朝鲜半岛与东北亚权力格局的变迁 东北亚:商机无限(中) 新安全观仍将主导东北亚格局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1-6。

《中俄8月底将在日本海海域举行海上联合军演》,/2015-7-17。

所谓集体自卫权,即与本国关系密切的国家遭受其他国家武力攻击时,无论自身是否受到攻击,都有使用武力进行干预和阻止的权利。

《要对日本国家走向保持历史警觉》, http:///mrdx/2015-07/18/c_134423440.htm/2015-7-18。

《俄罗斯总统普京:加强与亚太合作是优先战略方向》,http:///gn/2014/11-10/6765638.shtml/2014-11-10。

欧亚经济联盟是一个由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6个前苏联国家为加深经济、政治合作与融入而计划组建的一个超国家联盟。

由于公路运输更多为短途运输,在大北极跨区域间运输规模小,而航空运输在国际运输中只承担极小部分,因此公路运输与航空运输在大北极交通运输网络中难以体现,不予讨论。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

二战后欧洲各国共同政治目标为:欧洲各国再也不要进行战争。

"Catching the eagle", The economist, http:///blogs/graphicdetail/2014/08/chinese-and-american-gdp-forecasts/2014-8-22.

参考文献

李振福,2015,《大北极国家网络及中国的大北极战略研究》,《东北亚论坛》,第2期。

李振福、马书孟、汤晓雯、李贺,2014,《大北极交通运输网络演进趋势研究》,《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第2期。

田疆涛,2006,《俄罗斯对中亚政策的演变》,中国人民外国语学院学位论文。

毕洪业,2014,《欧亚经济联盟:普京“重返苏联”?》,《世界知识》,第14期。

赵华胜,2012,《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探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赵华胜,2012,《中国与阿富汗――中国的利益、立场与观点》,《俄罗斯研究》,第5期。

龚泽宣,2000,《从儒家文明的盛衰演变看东西方“文明冲突”的根源》,《东南亚研究》,第Z1期。

高奇琦,2015,《全球共治:中西方世界秩序观的差异及其调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第4期。

宋ィ2002,《中国崛起与英美崛起的地缘政治比较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第6期。

柏振忠,2006,《亚太经合组织方式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分析》,《国际贸易问题》,第9期。

魏征,2015,《2014年全球十大港口排名情况》,《港口经济》,第2期。

Petroleum B, 2014,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陆建人,2005,《论东北亚经济共同体》,《当代亚太》,第6期。

莽景石,2005,《东北亚一体化:政治成本与演进路径》,《世界经济与政治》,第9期。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楚辞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屈原学会

现代语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教育厅

三峡文化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