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信息系统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范文第1篇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任务重任课老师需讲授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方法,数据整合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管理技术,辅助决策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对象持久化技术,软件测试方法,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内容(见图1)。因此,课程内容繁多,考虑课时所限,单独依靠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很难熟悉、掌握课程的内容。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更新快1.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已逐渐从早期的主机集中式向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即C/S模式)再到如今广泛应用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即B/S模式)的方向发展。B/S模式是从传统的C/S模式发展起来的计算模式。C/S是松耦合系统,是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进行对话的,由客户端发出请求给服务器,再由服务器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经传递机制送回到客户端来,而B/S模式是把C/S模式的服务器端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分解成多个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同时也简化了C/S模式的客户端,仅保留其表示功能,从而成为了一种典型的三级结构模式:表示层、处理层和数据层。2.程序设计的语言。已由最初面向过程的程序语言(如C语言)发展到如今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如VB、Java、.net);Java编程语言的风格十分接近C、C++语言。Java是一个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它继承了C++语言面向对象技术的核心,Java舍弃了C++语言中容易引起错误的指针(以引用取代)、运算符重载(operatoroverloading)、多重继承(以接口取代)等特性,增加了垃圾回收器功能用于回收不再被引用的对象所占据的内存空间,使得程序员不用再为内存管理而担忧。在JavaSE1.5版本中,Java又引入了泛型编程(GenericProgramming)、类型安全的枚举、不定长参数和自动装/拆箱等语言特性。3.数据的采集方式。由原来的人工录入发展到如今的条形码、RFID、GPS等物流网设备的采集。条形码识别技术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是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由一组排列规则的、黑白相间的、粗细不同的条状符号组成,这些条状符号对应着不同的数字,能够很方便地译成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并可以根据不同的组合方法表示不同的含义。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与其他自动识别系统一样,RFID系统也是由信息载体和信息获取装置组成的,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的简称。提供车辆定位、防盗、反劫、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指挥等功能。要实现以上所有功能必须具备GPS终端、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三个要素。4.互联网核心技术。逐渐从Web1.0(以数据为核心)发展到Web2.0(以人为出发点)。Web1.0以门户网站等技术为代表,强调内容的组织与提供;而Web2.0技术以Wiki等自服务模式为主,强调自服务和内容由使用都自动生成。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5.系统整体观念。由原来的独立系统开发逐渐延展到现在集成系统的开发。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并且正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企业各部门根据其自身需求,有的自行开发了业务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有的购买了相应的软件系统,由于这些系统在建设时期、开发技术、使用设备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了其相互之间很难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为了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满足各级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需要,系统集成为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金的开发多数针对信息系统集成的框架体系以及信息系统集成的相关技术两方面进行阐述,信息系统技术主要包括:数据仓库技术、中间件技术、SOA架构、决策技术、WSH架构、异构数据整合技术、WebService技术等。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教材多样各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高校几乎都出版了相关的教材,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偏重点不相同,教材和授课内容上的差异也较大,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授课不能采用“拿来主义”,必须结合学校特色开展教学。

二、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理论教学,缺乏案例教学。部分老师在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时,强调理论的介绍,忽略了案例的作用,不仅容易使课堂枯燥乏味,甚至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常常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材,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致使教学与生活脱离、理论与实际脱节,忽略了真理形成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案例教学是加深学生理解、增强记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目前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教学案例的改革过程中,编制的许多管理信息系统案例仍然处于浅层次,低水平,况且是凌乱的几个点,不能贯穿成一条线,很难在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中全面展开应用。期待从事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同仁和专家们,共同研究探索,资源共享,使得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过分强调案例教学,讲授知识少。一味地强调案例教学,案例充分,所讲内容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但是讲授的内容相应会有所限制,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点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讲授。案例教学需要师生双边互动,一般耗时较多。如果授课内容较多而课时受限,就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建议在讲授重点内容时,精选案例,精心策划组织实施案例法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科的特点过分强调案例教学,就会流于形式,无异于一般举例,这既不现实也不科学。3.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由于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主干课程,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的学习重点也应该有所偏差,根据专业特色。案例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涉及生活和学生所学专业的各个方面,一个好的案例可以成为知识的载体,它将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其中,能使管理信息系统的“有用性”更鲜明地体现出来。实践探索证明,案例教学的确是教学的一种好的方式,是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三、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方法探讨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难点,探讨多种方法。1.结合专业特色,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针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为其主干课程,授课时要从真实软件项目中总结、归纳软件开发全过程作为案例,包括: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软件测试、运行与维护等。针对如航运管理、交通运输等专业的学生,选定物流管理系统、水路运证系统等学生熟悉的领域中的开发过程作为案例,将会加快学生的理解和记忆。2.综合考虑课程约束,制定恰当案例辅助学生多视角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专业不同,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课时安排有时也存在差异,如课时为72学时、54学时和36学时。对72学时,可以选用一些涉及面广、业务逻辑复杂的信息系统;而对36学时,最好选用一些结构简单、功能少的小系统。3.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对案例产生疑问,循序渐进掌握理论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案例选定之后,每次课程结束时,提出下一节课将要讨论的主要内容,给学生留充足的课后时间来分析探讨、尝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课堂上,直接针对问题,引导学生来尝试解决,除非难点问题,直接和学生共同来探讨决绝办法,并举一反三。

四、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发展趋势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优势

安全管理工作不仅会对员工与企业的利益产生影响,甚至还会使其有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其安全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形象与社会的稳定。为了使供电企业的事故发生率降低,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安全输电、供电的有力保障,能够利用电子设备使系统智能化的采集、处理和输送信息,实现安全生产。

1 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

1.1 安全应急决策无法实现

由于许多不同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并且安全事故通常是紧急发生的,安全人员一般无法迅速获得准确信息,因此安全应急决策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实现。除此之外,因为没有建立健全有关的管理制度,对于发生过的事故案例的查询不具有实时性和系统性,从而在事故发生时延长了应急救援决策相应的时间,最终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1.2 无法实现高效的安全管理

最近几年,大部分企业的安全工作是通过人力巡检实现的,对于有关企业的安全管理信息则采用手工记录的方式。这种模式下劳动力的需求量自然会增大,数据处理工作频繁且量大。一方面导致企业中安全管理部门增大了工作难度,另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也无法保证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人力安全训练的方式也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工作速度较慢,对于安全管理人员的精力与时间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1.3 信息资源共享无法实现

纵观最近几年各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可以发现信息化的安全管理在大部分企业中都没有得到应用,无法有机结合安全管理知识与以往的良好经验资源,经常发生重复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的现象,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极大损害。

2 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2.1 安全管理系统

除了生产安全的管理外,安全管理与许多其他方面的管理都有关系,其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企业的效益、卫生以及环境等。安全管理系统一方面对于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起到预防作用,另一方面还能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做出相应改变,当供电企业改变自身任务时,安全系统能够对安全目标、安全任务和安全计划等不断修正,这与以往管理的静态模式相比有很大的进步。在实际操控安全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能够以突发事故的具体状况为依据,及时实行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使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最大程度内得到保障。

2.2 管理信息系统

收集和录入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加工信息以及输出信息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五个主要功能。该系统充分利用了数据通信设备与电子计算机等,利用网络有效连接各个地区的信息处理中心,从而实现共享网络的丰富资源,包括软件、硬件、通信设备与数据等。这样除了能够使信息运转速度加快,还能够将具有较高可靠性的依据提供给企业管理者,有利于其做出决策。最近几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始被逐渐应用于一部分中型、大型供电企业中。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每天会接收许多有关的供电事故信息,如某地区的线路断路或短路等,导致发生停电事故等,在综合分析、处理和判断这些信息时如果仅依靠人力完成会显得十分繁琐而复杂,难度很大,这种情况下建立健全管理信息系统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而且我们可以预见今后管理信息系统在供电企业管理工作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3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供电企业中应用的优势

人性化管理与智能化管理的融入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供电企业中的优势,信息化管理为企业带来了许多便利,具体来说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 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节约人力财力

各供电企业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包括安全管理人员的经验、有关安全管理的知识以及可视化的地理信息等。因为该系统中采用的应急救援措施是以联动机制为基础的,所以能够非常准确的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供电企业浪费财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情况,达到了整合与共享企业安检信息以及其他与安全管理系统有关信息的目的。

3.2 使安全检查工作过程中收集数据的准确性与完善性得到保障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不同于供电企业以往的信息记录方式,该系统的管理方式注重统一性。以往企业采用的记录方式为人工笔记,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假如有关人员丢失了笔记本,那么该方式的安全隐患就是直接暴露出来,给供电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则改善了这些缺陷,其在统一管理过程中应用了计算机设备,不仅使收集数据的完整性得到保证,更使收集数据的准确性得到有效保证。

3.3 使资源在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得到了共享

这个系统拥有很多的特点,其中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这两者之间交流的进行就是系统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在这个系统中,交流变的非常的迅速,能够非常方便的进行交流,使的交流覆盖的范围更加广泛。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之所以能够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共享,是因为它利用了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进行的。在它利用的交流平台中,有许多的平台,其中最为关键的几个平台就是对内容进行展示的平台、对信息进行的平台以及对技术进行学习的平台等。其中该系统可以通过对企业的一些安全事例疯进行公开的展示,把安全管理方面的一些难点,还有安全技术方面的一些困难以及安全事故进行公开化,把资源进行共享。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先进的技术、实用的专业技术等,还需要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合理的提出或者应用,把各个信息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对于一些安全事件,可以通过某个窗口进行,不仅仅是安全的管理者能够进行,普通的人民群众也可以对自己所掌握的安全事件进行公布,这个人人能公布信息的平台就是信息的平台。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别人进行交流,把自身的体会、经验、对技术的需求等分享给别人。一些技术可能有需求的人会对其进行查阅,这时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服务平台来满足查询者的需要,最好的一个平台就是技术学习的平台。在进行查询的时候,查询者能够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自己想法及技术的发表。使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共享。

4 结语

在当今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该系统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取代的关键部分。企业要想对资源实现共享,就必须使该系统得到完善的建立,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变的透明,也能使企业的安全管理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企业如果要在未来稳定、快速的发展下去,就必须使该系统得到改善,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平.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推动企业经营创效[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2(1).

[2]陈伟炯,沈康辰,苏飞.安全管理体系的计算机辅助审核技术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0).

[3]宋守信.安全心理学、行为学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3(10).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信息病案管理系统 问题 对策

一、医学信息病案管理系统特性分析

(一)功能的实用性

医学信息病案管理系统是为了进行病案管理,满足相关科室的工作需要为主要目的,采用成熟的、可靠的信息技术、为医院病历的管理和统计、查询、分析提供一个网络化信息环境,提高病案管理的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真实准确记录每位病人在就诊过程中的医疗、护理信息,而且还要求提炼有用的信息为医院的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为医疗质量、教学、科研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源。

(二)操作便捷性

医学信息病案管理系统要根据使用者的特征来设计出符合使用者的界面。界面的设计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舒适性、操作方便性、视觉效果等方面。医院每天都有大量的门诊病人以及住院病人,从而产生了很大的录入数据,尤其是病历内容比较多而且复杂,在逻辑关系、录入顺序、清晰度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保证对想要查找的信息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快捷地搜索。通过与HIS等系统无缝对接,来进行信息交换或共享。

(三)系统的安全性

病案文档是具备法律效力的,因此对于保管病案以及借阅复印进行严格的规定。操作系统给予不同的权限针对不同工作人员,从而进行病案的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完整性、准确性、实用性、便捷性、科学性这些要求是建立病案管理系统的基础。通过多种查询组合,提供完整报表和自定义报表生成,从而进行数据分析。对医院的病案利用率和病案管理水平起到优化作用,提供准确、详细的数据给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通过与HIS等系统的无缝连接,达到更加完善的信息共享和集成,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为医院数字化管理提供基础。更是建立了厅到局到医院三级数据上报管理模式,对促进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当前医学信息病案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管理系统自身的功能问题

目前电子病案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医护工作者在处理医嘱、检查结果、护理记录等工作中所需的重复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病案检索的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一些人为因素导致读写错误、提高了病案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然而,面对巨大的信息量和多而复杂的专业用语,计算机在录入、修改等环节都存在一些实际操作问题,如填写完并通过加密的手段处理后的病案,曾出现无法进行修改的现象。目前系统的查询检索模块在使用上缺乏灵活性,查询结果的输出功能不完善,不利于医院统计。

(二)信息利用率低

病案作为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还具有为医院、科研、教学单位、物价部门、公检法机关等相关单位收集、整理并出示医疗信息依据的职能。目前大量的病案信息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如可以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信息的影像学资料,由于难以通过信息管理归档和查阅,造成了病案资源的浪费。而一些教学、科研工作者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第一手病案资料,一方面又对病案系统的查阅方法不熟悉,造成了病案信息在医学研究方面利用率的低下。

(三)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

病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瓶颈之一。首先是在操作上,相关人员录入技术不够熟练,对系统的驾驭能力较差,甚至未按照录入标准操作,均可能造成患者治疗的延误。二是,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导致一些病案在归档过程中缺乏控制,以至很多信息都无法、及时有效地查阅。三是,由于专业能力的不足,导致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病案信息出错,导致医疗事故,产生医疗纠纷,严重影响了医院的专业形象。

三、完善医学信息病案管理系统的策略

(一)更新观念 深化对病案管理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在正确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才会取得良好的行动效果。因此,医院的病案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必须首先明确病案管理的目的和作用,在收集、整理、编目等工作的基础上,注重对病案医疗价值的发掘,从“管好”向“用好”转变,并树立主动服务的观念。同时,相关人员还需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向医护、科教人员介绍病案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积极为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提供资料、并积极地对系统进行创新、使其能够更加便利、及时、更加符合现代医学病案信息管理的需要,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二)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水平

医院的病案管理人员操作方面的问题,除了思想观念和对病案管理认识不足的原因之外,其次是因为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造成的,因此,医院要加强对病案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病案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应对病案录入人员的疾病编码知识进行规范化培训,统一临床诊断的术语。定期对录入速度和录入准确性进行考核,使相关工作人员的录入能力稳步提高,在考核达标通过后方可上岗。事实证明,培训和考核可以明显提高病案的输入正确率和输入速度。

(三)完善医学信息病案管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范文第4篇

信息系统的风险性可以分为人为性风险和非人为性风险,非人为性风险主要包括环境和系统风险。信息系统的脆弱性主要包括硬件、软件、管理以及运行环境等四个方向,从硬件方向讲,指硬件设备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从软件方向讲,在信息系统的研发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信息,进而导致系统出现漏洞,对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从管理方面讲,是指在日常管理和应急预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从运行环境方面讲,指的是办公室、计算机房、温度、湿度以及照明条件等情况导致的系统漏洞。

2信息系统管理中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2.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内容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估资产的威胁性和脆弱性,对已有安全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分析。信息资产是指对信息资源产生一定利用价值的总称,是信息安全评估中的重点保护对象,主要分为人员、数据、软件和硬件等资源,根据各种资源的完整性、保密性以及可用性进行等级划分,评估组织系统中资产的威胁性,包括直接威胁和间接威胁等,根本目的在于对安全风险需求的分析,建立风险防范措施,有效降低信息安全的威胁性因素。

2.2风险评估方法

信息系统管理中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较多,本文主要从人工评估法和定性评估法两方面进行分析。人工评估法。又称为手工评估法,是指在整个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运用人工作业的形式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对资产、投资成本的风险的安全需求、威胁性、脆弱性以及安全措施等,进行有效评估,根据其风险效益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决策。定性评估法。定性评估法是根据专业机构以及专家等对风险的判断分析,属于一种相对主观的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偏向于关注风险带来的损失,忽略了风险的发生频率。其他评估方法包括工具辅助评估和定量评估等方法。

2.3层次分析方法

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信息安全的评价体系进行构建,进而对风险进行综合性评价。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信息安全的风险作出评估,评价信息安全风险所涉及到的各个要素间的相对重要的权数,根据各个要素的排序,作出横向比较分析,为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对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中,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有效评估,进而增强风险评估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资产、威胁性、脆弱性以及安全措施的四个评价指标体系,对安全风险进行合理性的分析评估,降低安全风险系数。

3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范文第5篇

1设计与应用

1.1护理安全事件信息系统的设计

1.1.1具体内容表单内容根据我院近10年的临床实践运用基础,由12名高级职称护理专家讨论后,进行再修订后确认。共分为7类9张表单,分别为: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杜绝不良事件记录单、临床突发事件报告单、跌倒事件报告单、非计划拔管报告单(血管通路、气道、其他管路)、压疮报表、压疮预警报表。每张表单除了都有基本的5W1H(what、where、when、who、why、how)信息外,根据事件性质,细化表单的要素内容。如压疮报表,上报要素还包括:患者压疮评分(Norton、Braden)、APACHEn评分,压疮发生部位及范围,压疮等级,压疮发生地、发生原因、当前处理、转归等。杜绝不良事件上报要素包括:杜绝事件的分类、杜绝人、所在科室、发生时间、被杜绝人、杜绝事件经过、奖励情况等。

1.1.2设计思路

1.1.2.1表单节点设计表单节点设计分2类:一类是直接发生在单例患者身上的事件,设计时表单放在患者节点下,新增表单填写时,此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等级护理等)直接带入表单,减少护士再录入填写时间,避免转抄错误;另一类是与患者不相关或间接相关的事件,如发生在患者家属身上的意外事件,发生在其他工作人员身上的医疗隐患,设计此类表单时放在病区节点下,自动带入填写人、填写病区等信息。该架构按每起事件工作流程为轴线,将该事件在每个步骤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罗列,然后让填报者以选择和文字描述的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录入,操作简单、方便。

1.1.2.2权限设计根据我院护理管理三级体系,体现“非惩罚性上报”的精神,鼓励临床护士主动上报,权限设计中考虑到逐级审签上报流程,并注重填报人隐私的保护。护士(填报人)通过用户名及密码登录系统填报表单,仅本单元护士长可见,护士长审核(可修改、保存)后签名,科护士长方可见该表单;科护士长仅可见管辖区内各类表单和汇总表,科护士长审核(可修改、保存)后签名,护理部主任方可见表单;护理部可查看、编辑全院各单元所有的表单和各类汇总表。科护士长仅有辖区内汇总表权限,护理部有全院汇总表权限,均可导出为Excel分析。

1.1.3系统环境

1.1.3.1系统的架构基于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架构的平台。

1.1.3.2服务器环境程序服务器系统:操作系统是WindowsServer2003,运行环境是Tomcat6.0+jdk1.6;数据库服务器系统:操作系统是WindowsServer2003,运行环境是DB2数据库。

1.1.3.3客户端运行环境软件所要求的硬件设备的最小配置为:处理器:PIII800MHz;内存:512M;硬盘空间:1G;操作系统:Windows2000、WindowsXP。客户端网络浏览器要求为InternetExplorer6.0版本以上。

1.1.4系统功能

1.1.4.1查询功能汇总表默认排序为按最新填报时间倒排,管理者打开页面即可看到最新填报的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表。也可根据事件类别、填报单元、时间段、填报人等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可以选中任意一条安全(不良)事件,双击进入该事件所有上报内容的查看界面。通过高级查询功能,可选择其中的任意字段进行查看、排序,也可进行该事件部分内容的查阅。

1.1.4.2分析功能系统自动统计上报不良事件的例数,所有安全事件上报内容可全部字段导入Excel数据库,可根据事件录入字段实现统计分析,自定义导出报表。也可导入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或相关性分析。

1.2应用

1.2.1应用前培训系统开发完成通过测试后,首先在1个大科7个病区试点使用,半年后推广至全院41个病区。在应用前,一方面组织集中面对面培训,由专业工程师承担培训师方面制作护理安全信息系统教学PPT给各个单元。上线初期2个月内,24h安排专职工程师电话答疑或现场指导。

1.2.2数据分析及质量持续改进各级护理管理者及时审阅护理安全上报单完成逐级网报。普通不良事件24h内完成逐级审阅至护理部,紧急事件先通过电话口头上报,随之进行网报,6h内上报至护理部。对每例事件护理管理者及时分析原因,最大化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并提出改进措施。每月汇总全院的安全(不良)事件报表,经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分析,改进相应与工作流程、工作制度有关的运行机制。

2结果

7个病区试用半年期间,共上报护理安全事件12例。自2012年1月1日全院启用,至6月10日,目前网报护理安全事件749例,其中护理不良事件7例、杜绝不良事件14例、突发事件1例、跌倒事件9例、非计划拔管4例、压疮105例(其中带入76例,新发29例)、压疮预警609例。随机调查100名临床护士、12名护理管理者,对该系统的好评率分别达95.0%、91.7%。

3讨论

3.1提高上报效率,减少延迟报告、瞒报和漏报医院应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信息系统后,由于省去了繁琐的文字材料上报,采用计算机带入基本信息、快捷选项形式录入各类不同护理不良事件的要素,方便护士操作,缩短了护理安全事件的上报时间,节约了纸张消耗,节约院内文本运输的人力成本。发生不良事件时,当班护士立即报告护士长,并在班内完成网络直报,避免了夜间或节假日期间不良事件延迟上报,或因遗忘而漏报的情况。护理部也不再需要逐份手工录入计算机所有不良事件表信息,大大减少工作量,系统自动生成的汇总表,方便管理者进行统计分析。

3.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护理安全文化氛围系统的权限管理设计,充分体现了“非惩罚原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精神。有研究表明:建立无惩罚性的、方便的、保密性强的护理安全事件管理体系,积极鼓励护理差错事件的报告,才能使护理安全管理系统化,构建良好的护理安全文化08。护士填报的资料,其他护士、护士长不能看到,仅其直线上级逐层审阅后可见,这样保证了填报护士的个人隐私,达到鼓励护士主动上报的目的。多年来我院精心打造护理安全管理文化,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针对事件本身进行讨论,保护事件当事人的隐私,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流程、制度而不针对个人的改进建议。当前临床护士和护士长已认识到:护理安全事件上报不是个人的“家丑”而是为了避免同类差错的再次发生。对杜绝不良事件的奖励进一步提升护士对护理安全文化的重视。

3.3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网报系统实现了对不良事件信息及时准确的采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通过该系统各级护理管理者可迅速知晓事件发生的人员、频率、类型、时间、地点、性质、后果和原因等情况,从中发现医院护理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制订应急预案和处理措施,提高预警行动,为不良事件管理提供了前瞻性的准确数据,为护理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管理部门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准事件发生的源头,强化重点环节及人群的监控和管理,使修订的护理制度、工作流程更加合理和科学。医院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相结合,使护理质量控制和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及时纠正质量偏差,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4改进方向经过11个月的实践,我们发现系统还有许多待改进之处:如护理安全事件的分类需进一步细化;数据的在线检索速度慢;护理事件分析改进建议只能单个查询,尚不能系统汇总;系统尚不能对事件的类别、例数、后果等重要信息绘制成直观的图表等,这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