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芦花荡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从教学目标上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现代的阅读教学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成了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基于这一点,教师在处理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紧扣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必须是具体的,教学目标的指向必须是学生,表述必须是学生,必须有利于评价和检测学生。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真正面向学生,才能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 转变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越俎代庖的现象比较普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仍是部分教师不愿丢弃的教学法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转变教学方式,既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课前的预习,学习资料的查阅等,让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比较充裕的时间去思考、探寻问题的答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参与、组织的作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合作,在合作中尝试发现、相互交流、展示自我,进而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与合作,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探究,学生还比较陌生和茫然,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教给学生探究的基本方法。比如初中课文《芦花荡》的探究教学,通过学生认真阅读《芦花荡》这篇文章后进行自主探究,首先要探究的问题是“本文主要写什么?”,其次再探究“是怎样刻画人物的?”然后再看“作品体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等。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逐步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主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在生本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反馈四阶段中,正确把握和摆正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方向,使生本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一、自主学习阶段
教师是设计者。彼得·克莱恩认为: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的和没有实际演练的对象,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合乎生活实际,更要合乎人的认知规律。
学生是研究者。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能切实考虑学生自觉参与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成功时获得快乐,在学习中获得充实感,在不断实现自我时生发出积极上进,不断进取的欲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能力必将受益终生。
如:学习《芦花荡》的设计,学生能很容易找出正面描写老英雄的语段,但对侧面描写未必能顺利找到,教师若能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进行一次类似的作文写作训练,尝试从正面、侧面刻画人物形象,就一定会使学生得到启发,不仅能找到文中的侧面描写语段,而且认识到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正面描写所达不到的描写效果。这就抓住了问题实质和根本,进而达到内化方法的目的,扩大了学生视野,拓展了学生思维。
二、合作探究阶段
学生是合作者。学生来自不同家庭,生活环境亦不同,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的个性,对课文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小组合作探究既可以加深和完善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自读课文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后,共同解疑,教师深入其中,参与讨论,作必要的引导,使生本课堂彰显生生互动,组间互动,班内互动,师生互动的活力。
教师是巡视员、组织者。巡视员的职责就是更多地观察、倾听、准确搜集信息,把握学情,了解过程。新的课程标准倡导重视教学过程,即教师把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教学中,教师要把真正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看看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每一个学习环节,组织课堂步骤,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
三、展示交流阶段
学生是主演,教师是导演。学生负责主持,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展示,引出问题。开戏就要让学生们“交上火”,主讲次序以举手先后决定,主讲人对此问题的看法做讲解或陈述后,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深化认识,经过一番争执、辩解后,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展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梳理要点:让小组互相出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与另一组PK,胜者积1分,败者积-1分。这样,学生兴趣十分高涨,大家激情飞扬,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错误交流。出现错误的问题,分析原因,讲给大家听,对解决问题的途径、采取的有效举措一一陈述,供大家借鉴、参考。
质疑解惑。在学生自学中,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疑难、困惑,可以表述出来,有不同的观点或疑问也可展示。学生在质疑解惑中增进情感交流,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学生变成了真正的主人,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充实,因学生的互动而精彩,也因学生的成功而丰富。
四、评价反馈阶段
纵观现今中学语文课堂,很多教师都着力于课堂上一味的“填鸭式”硬性灌输,而往往忽略了对课堂互动的重视,使得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着力分析克隆技术带来的进步,以及克隆技术发展的历程等等一些内容,而忽视了诸如克隆到底好不好,当今世界为何要避免大规模克隆等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发散思考。对于中学生而言,如若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往往会选择看小说、睡觉等消极方式应对,这样,课堂教学效果就很难显现。因而,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背景,发散思维,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其为首要任务。
又如初中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的教学设计,由于现在社会上民俗技艺鲜为青少年认同,很多奇门绝技都渐渐消失了。教师想要有效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可以选择让同学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各种绝技,然后通过对文本的讲解,让学生对比发现民间绝技的魅力,引导学生深思民间绝技消失的原因以及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深化课堂教学的时代意义。只有如此,才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措施
语文课堂有效性也就是说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范围内(45分钟),语文老师能够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计划,选择合适的方式以及手段,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教学设计效果,从而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满足师生教与学的需求。有效的教学活动不只强调课堂教学时间,保证在四十五分钟之内达成最好的教学质量,更强调教学目标的可行性和实现率,获取教学成果的最大化,从而让学生能够取得最大程度的进步和提高,实现综合素质水平的发展。
1.以学生需求为根本,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课堂需求
学生是教师的教学对象,实施教学的根本。教师想要实现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能够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只有了解学生所需,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成果,同时全面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对八年级下册课文的教学设计中,需要根据学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由于中学生对奇闻轶事以及风土人情等更为感兴趣,因此在诸如《端午的鸭蛋》、《吆喝》等较为贴近生活的课文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时,对学生多一些引导,从而让学生思想充分活跃起来,对相关的社会知识多一些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师生有效互动,和谐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氛围对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有效的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不只是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是能够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以八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的授学过程为例,由于该单元主要是以巧夺天工的建筑园林以及享有盛誉的名胜古迹等为主题,不只涵盖了《中国石拱桥》以及《苏州园林》等有名的建筑和园林,更有《故宫博物院》等在我国极为有名的建筑物。因此,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同学们进行有效地交流,让同学们踊跃发言,讲讲自己曾经去过哪些名胜古迹,有过哪些浏览经历,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使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3.实现师生角色转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正值处于青春期,多数有着一定的叛逆心理。师生角色转换,不只能够让学生转换角色站在教师的高度理性思考课文的内容,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对八年级上册《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学生对父爱、母爱有更深的了解,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作为老师的话,会从哪些方面分析课文,并鼓励学生主动站起来给自己的同学谈谈所分析的内容。从中也可以让学生展示各自对父母有更深刻的爱的感受,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合理利用教学工具,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教师想要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兴趣永远是先决的条件和制胜的法宝。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进行教学,不只能够让课文内容更加形象生动,还能够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更有兴趣,从而深刻体味文本的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高。例如在对《芦花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放映一些抗日时期相关影片的片段,让同学更加了解课堂所教的内容。在对一些能够找到素材的课文学习过程中,教师亦可以找一些小短片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把握,从而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构建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的保障机制
1.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领导对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科研的重视,是保证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能够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只有学校能够在规范教科研制度和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并且提供专门的科研经费支撑,相关的策略研究才能够有效实现。除此之外,学校也需在进行相关教学策略研究的过程中成立专门的策略研究小组,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只有如此,才能够取得最真实有效的策略研究成果。
2.研究人员的支撑是提升专业研究能力的保障
想要促进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究,不仅需要得到有长期担任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的配合,更需要有充裕的时间作保障。只有如此,才能够取得最好的研究策略和成果。
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在朝夕之间就能够实现。对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人员的配合,还需要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也就是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和热情,让其对语文有着深厚的学习意愿,教师才能够根据不同活动的安排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主要是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平时老师的课堂教学经验相结合,总结出能够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即使不能够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也希望能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也对之后相关教学策略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钱梦龙:《导读的艺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2]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