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形容老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一字之师: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2、严师益友:严:严格;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老师和朋友。
3、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4、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5、青过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6、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7、文思敏捷:形容人文采出众,思维开阔,下笔就能成文。
8、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
9、兢兢业业:形容谨慎勤恳,认真负责。
10、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11、同门共业:同门:在同一个老师门下;业:读书。同在一个老师的门下读书。即同学。
12、老手宿儒: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13、青出于蓝: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14、谘师访友:谘:询问,商量。请教老师,问询朋友。
15、经师人师:经师:研究或传授儒家经典的学者;人师:教人如何做人的师表。指教授经典学术的学者和培养人才品德的老师。
16、冰寒于水:冰比水冷。指后来居上。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17、宫墙重仞:宫:宫殿,古时也指一般房屋;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合七八尺。房屋的墙高达数仞。比喻老师学识渊博,不可能一下接触到。
18、名师益友:指有学问,能给自己以教化帮助的老师和朋友。
19、亦步亦趋:原指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比喻事事处处模仿或一味追随别人。
20、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指要善于随时随地向别人学习。
21、一字师: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22、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23、学无师承:学业没有得到老师的指点传授或未经名师传授。多作自谦之辞。
24、教导有方:形容谨慎勤恳,认真负责。
25、百世之师: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26、桃李满天下:比喻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极多,遍布各地。
27、师道尊严: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得到尊重。
28、减师半德:谓只学到老师的一半。
29、一炷心香: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30、名师出高徒:指有盛名的老师能培养出知识技艺水平高的人才。
31、鞠躬尽瘁:小心谨慎,不辞辛劳地贡献出全部力量。
32、良师益友: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33、桃李之教:指老师的教诲。
34、学无常师: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老师。
35、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也要一辈子当做父亲看待。比喻十分尊重老师。
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对爱情坚贞不渝,至死不变。后赞扬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或对事业坚持不懈的精神。
37、尊师重道: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38、圣人无常师:圣人:旧指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常:永久的。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比喻无论是谁,只要有长处,就向他学习。
39、青蓝冰水:“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40、一瓣香:一瓣:即一炷香。用点燃的一炷香表达心中的虔诚。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41、严师畏友:严:严格。要求严格的老师和朋友。
42、诲人不倦:教导别人不知疲倦。形容教导特别耐心。
43、教无常师: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44、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善于学习的人可以向各种有专长的人学习。
45、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46、一瓣之香:一瓣:即一炷香。用点燃的一炷香表达心中的虔诚。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47、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经师:古代教官;人师:为人师表的人;遭:遇到。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人不容易的人难遇到。
48、无师自通: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关键词 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农民工城市融合;新型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7)02-0135-08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7.02.019
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7 747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增长1.3%。其中,外出农民工16 884万人,比上年增加63万人,增长0.4%;本地农民工10 863万人,增加289万人,增长2.7%(国家统计局,2016)[1]。根据预测,2020年中国农民工的总量将超过3亿[2]。正如我们所切身感知的那样,农民工为中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治理问题,如何消除社会隐患、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合是提高中国城市化质量,推动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关键问题。
1 文献综述
“社会融合”一词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E. Durkheim提出,其在研究自杀现象时指出,社会融合是社会个体依靠社会分工所形成的集体意识来维持正常社会秩序的过程[3]。其后,学者们不断丰富社会融合的内涵[4-5],并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移民在迁入地的社会融合。学者们从文化、语言、族群偏见、经济歧视、就业等方面探讨了移民群体融入当地社会的障碍因素[6-7],一些学者还从社会福利的角度肯定了如果移民能够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将有助于其社会融合[8-10]。从已有文献来看,单独研究移民养老保险与社会融合关系的文献较为少见。国外学者对中国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多集中从人力资本角度研究农民工的迁移动态、迁移意愿以及对流入地的社会影响等问题[11],少数学者也关注了农民工的城市生活适应性,指出导致农民工社会边缘化、无法融入当地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12-13]。
在国内,对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各个学科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围绕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户籍制度、心理认知、收入水平[14]等因素分别被纳入研究者们的视域。社会保障作为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合的重要因素也被学者们所关注,不能公平享有和城市市民同等的社保障待遇导致了农民工不能真正融入城市已经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15]。整体来看,以往研究主要基于定性的分析肯定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工城市融合的积极作用,只有少数学者基于定量的角度具体探讨了工伤保险、住房保障与城市融合之间的关系[16-17]。综述已有相关文献,尚未发现学者从定量的角度专门探讨农民工养老保险与其城市融合之间的关系。
本文认为,相对于其他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险制度中的核心制度,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合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专门探讨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行为与其城市融合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改革方向,加快推动农民工城市融合,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在现行制度模式下,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行为有多种选择,他们既可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城职保”)①,又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城乡居保”)②。但是,究竟哪一种制度选择更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合?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用Order 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对其城市融合的影响作用。与此同时,考虑到农民工城市融合程度与其养老保险参保行为选择之间可能存在的双向因果关系,即城市融合程度高的农民工更愿意长期留在城市,因此在择业上将倾向于选择能够为其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单位,本文将用PSM(倾向值匹配分析)方法对内生性问题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规避。
2 数据来源、变量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文章使用的数据来自2012年7月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在湖北省武汉市开展的农民工城市融合状况调查问卷。此次调查区域为江岸区、江汉区、洪山区、武昌区、青山区、汉阳区、江夏区、~口区等八个城区,旨在了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内容除了农民工的性别、年龄等基本特征之外,还包含农民工的城市生活满意度、自我认同、对打工城市的态度、工作特征、社会保障、社会资本等内容。
此次调研发放问卷2 000份,回收问卷1 725份,回收率为86.25%。数据整理中删除了某些重要信息为0的缺失样本,剔除了一年中离开家庭在外务工小于6个月的农民工样本[18],并依据我国现行法规中对劳动力的界定,选取了16―55岁的女性和16―60岁的男性样本,用于本文分析的有效样本为1 423份。
PSM方法由Rosenbaum and Rubin提出,在本文的应用中,假设农民工个体i参加了社会保险,属于处理组,农民工个体j没有参加社会保险,属于控制组,我们需要找到控制组的某个个体j,使得个体j与个体i的可观测变量近可能匹配,即xi≈xj,但是,高纬度匹配不容易实现,希望用单一指标来进行匹配,即用“倾向得分”来进行匹配。
个体i的倾向得分为,在给定xi的情况下,个体i进入处理组的条件概率,即p(xi)=p(Di=1|x=xi)。对控制组的每一个个体,使用倾向得分作为距离函数进行匹配,对每一个个体的处理效用平均工资即得到“匹配估计量”(Matching estimators)。
3 实证分析
本节汇报了统计分析结果和实证分析结果。
3.1 统计分析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融合程度为“一般”的被调查者比重最高,达到36.89%;融合程度为“不融合”和“比较融合”的被调查者比重分别占样本的25.30%和23.89%;融合程度为“完全不融合”和“完全融合”的被调查者比重最低,分别占样本的9.49%和4.43%。从被调查者的城市融合程度分布情况来看,被调查农民工的城市融合程度普遍不高。
表2的统计结果还显示,被调查农民工群体中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民工的比例为9.3%,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农民工的比例为67.3%,而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则达到23.4%。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农民工比例为10.8%,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比例最高,达到了168%。
3.2 回归分析结果
由于我们的因变量为离散的有序变量,因此我们采用主要的计量模型为order probit模型,为了方便比较,同时给出了线性概率模型的回归结果。
表3给出了养老保险模式选择对农民工城市融合影响的回归结果,其中模型一给出了线性概率模型的回归结果,模型二给出了有序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主要的解释变量是农民工参加“城职保”和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其他的控制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收入水平、所在单位性质、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是否参加工伤保险、是否参加城镇医保等。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回归结果均显示:变量peninsurance(参加城职保)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统计上显著①,这表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对于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而言,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城市完全融合的概率更大,城市完全不融合的概率更小;变量noinsurance(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在统计上不显著,说明相对于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农民工,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城市融合的概率没有显著的变化。
3.3 倾向值分析结果
考虑到农民工城市融合程度与其养老保险参保行为选择之间可能存在的双向因果关系,采用PSM(倾向值匹配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双向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同时也对上面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表4汇报了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其城市融合的“一对四近邻匹配”和“卡尺内一对四近邻匹配”结果②。由表可以看出,一对四近邻匹配和卡尺内一对四近邻匹配的ATT(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0.254 3和0.237 8,t值分别为2.07和2.14,两者结果相差不大,说明大多数一对四匹配发生在卡尺0.01的范围内,不存在太远的“近邻”。同时PSM的处理结果与上面模型一(0.241 6)的结果相近,证明了本文分析结果具有稳健性。
为了更好地解释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行为选择,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相关因素,其中,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时赋值为1,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没有参加养老保险时赋值为0。由于因量是二分类变量,本文选取了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具体的回归结果见表5。
表5汇报了农民工参加“城职保”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结果,其中,表5的第四列汇报了影响因素的几率比,第五列汇报了影响因素的边际效应。对于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来说,变量junior(初中)、senior(高中、中专和技校)和college(大专及以上)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都在统计上显著,说明相对于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来说,受教育水平为初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的农民工更可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于这一现象可能的解释是随着农民工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也将逐渐提高,在城市就业时往往会主动要求雇主为其购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同时,由于其文化程度较高,在择业时的选择也更多,雇主如果不能满足其对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要求,他们将可能会选择其他单位就业。而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而言,受自身择业“谈判条件”的限制,其挑选工作的余地较小,同时受文化水平限制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有限,往往意识不到参加这一制度的重要性,因此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就相对较少。
就农民工所在企业的行业来说,变量tetail(零售、餐饮等)、manufactur(制造业)的回归系数都为正,并且在统计上都显著,说明了相对于建筑行业的农民工而言,零售、住宿、餐饮、制造业的农民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能性更大。这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观察基本一致,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工作流动性较大、相对不够稳定是制约其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原因。
就农民工所在单位性质来说,变量government(政府机关、事业单位)、state(国有企业)、collective(集体企业)、foreign(外资、合资企业)的回归系数都为负,而且在统计上都显著,说明相对于在私营企业上班的农民工来说,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合资企业上班的农民工更可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这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情况也基本一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单位由于管理相对规范,通常都会为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农民工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而对个体私营企业来说,为农民工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会直接增加其经营成本,受经营成本所限他们往往不愿意为农民工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4 Y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样本地区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相对于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而言,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城市完全融合的概率更大,城市完全不融合的概率更小;同时还发现,相对于受教育水平为小学的农民工而言,受教育水平为初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的农民工更可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对于建筑行业的农民工而言,零售、住宿、餐饮、制造业的农民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能性更大;相对于在私营企业上班的农民工而言,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合资企业上班的农民工更可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均证实了养老保险参保行为选择对农民工城市融合程度具有显著影响作用。毫无疑问,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的核心险种之一,是国家和社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为保障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其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为退休的劳动者提供稳定的生活来源。对于农民工群体而言,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当于拥有了一份未来的城市退休生活保障,是对其今后在城市退休养老生活保障的正式承诺,有助于降低其对未来城市养老生活不确定性的风险预期,无疑会提高其城市融入程度。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影响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行为选择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时发现,个体的受教育程度、所从事行业、就业单位性质及就业单位是否按法规签订劳动合同等因素均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融合程度。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政府加大监督力度,切实督查企业劳动用工规
范。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工会组织要以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为根本出发点,明确责任、严格考核、落实奖惩、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监督用人单位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尤其是对应保农民工是否按要求及时参加社会保险实施监督,并对其参保的种类、缴纳比例是否严格按照劳动部门的有关政策执行进行定期核实监管,确保“应保尽保”、足额缴纳。同时,注意发挥基层工会组织的监督、功能,成立劳动争议协调组织,鼓励工会参与农民工社会保险相关实务的协调、监督工作。
第二,企业要转变用人理念,提高经营风险意识。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用工合同明确了双方责任人的权利与义务,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旦发生风险或产生劳动纠纷,便成为重要的法律仲裁依据,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责任。因此,企业应转变理念,提高经营风险意识,充分认识规范劳动用工制度的重要意义,认清劳动用工规范的紧迫性、重要性及法律责任,尤其是建筑业、制造业、餐饮业、住宿业、居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中小微企业,要根据本单位的基本情况,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通过合法、有效的制度化管理,维护有序的生产、工作秩序,提高劳动生产率、吸引、留住优秀员工,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大宣传,提高农民工自身权益保障意识。农民工要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维权意识,知晓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对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作用,了解参加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项目是属于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一工作的落实,需要劳务输出地与劳务流入地携手联动,在职业培训、岗前培训等环节详细告知农民工。同时,各级劳动、法律、工会、新闻出版等相关部门要联合行动,加大宣传力度,扩宽、创新宣传途径与方式,培养农民工的自我维权意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2015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R]. 北京:国家统计局, 2016.[2015 the monitoring report of the national migrant workers [R].Beijing: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6.]
[2]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R].2008.[National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National ‘Eleventh Five-Year’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Development Planning [R]. 2008.]
[3]DURKHEIM E. Suicide: a study in sociology[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51:234-251.
[4]BOURRICAUD F. The sociology of Talcott Parsons[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334-361.
[5]SCHWARZWELLER H K. Parental family ties and social integration of rural to urban migrants[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1964,26(4):151-161.
[关键词] 融合性辐辏 视疲劳 治疗 同视机
[中图分类号] R7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2(c)-043-03
Research on the asthenopia caused by anomalies of fusional convergence
YANG Jie, LU Minggang, SHAO Qia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jiang, Zhenjiang21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ajor amblyoscope in the treatment of asthenopia caused by anomalies of fusional convergence. Methods: Patients of asthenopia caused by anomalies of fusional convergence were widen the scope or improved the agility of fusional convergence with major amblyoscope. The changes of the scope of the agility and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scope of fusional convergence were widened. The agility of fusional convergence were improved and the symptoms were disappeared.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hen compared the scopes,the agility and the symptoms before the treatment with those after the treatment (P<0.01). Conclusion: We should exam patients of asthenopia by major amblyoscope.The treatment,widen the scope or improved the agility of fusional convergence by major amblyoscope, is very effective to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anomalies of fusional convergence.
[Key words] Fusional convergence; Asthenopia; Treatment; Major amblyoscope
视疲劳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患者于近距离用眼时出现视力障碍、肌源性眼痛、眼部慢性炎症,甚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等全身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视疲劳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本文主要探讨融合性辐辏异常所致视疲劳及其同视机训练治疗方法。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9年1月~2010年4月我院确诊融合性辐辏异常所致视疲劳患者49例。其中,融合性辐辏范围变小者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17~48岁,平均(29.24±7.60)岁;屈光状态(0~-6.00) D,平均(-2.96±1.65) D;视近水平斜视(-3°~-8°),平均(-5.45°±1.30°);视远水平斜视(-1°~-4°),平均(-2.21°±1.22°)。融合性辐辏敏捷度下降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9~46岁,平均(31.75±7.90)岁;屈光状态(0~-5.25) D,平均(-2.44±1.56) D;视近水平斜视(-2°~-6°),平均(-3.81°±1.17°);视远水平斜视(0°~-4°),平均(-1.75°±1.18°)。
1.2 入选标准
①有明确视疲劳症状,根据症状轻重分为4级。0级:无症状;1级:用眼后出现眼部酸胀等症状,休息后很快恢复,对学习和工作无明显影响;2级:有明显的眼部症状影响学习和工作;3级:除有明显的眼部症状和视作业不能持久外,可有记忆力减退、失眠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②存在融合性辐辏范围或敏捷度异常。正常融合性辐辏范围>25°,敏捷度检查是在同视机1级视功能检查基础上使用12BO三棱镜将视标看为单一、清晰后换用3BI三棱镜,如此交替,记录1 min内完成循环次数(cpm)。参考值:15 cpm。根据工作经验发现当融合性辐辏范围
1.3 方法
1.3.1检查方法所有患者进行视力、验光、眼前节、眼底、眼压、调节、集合近点、眼球运动及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眼斜度检查。同视机检查主客观斜角、融合范围、融合性辐辏敏捷度和立体视。敏捷度检查翻拍力量选用3BI/12BO。融合范围异常者不进行敏捷度检查。
1.3.2治疗方法对于融合性辐辏范围变小者给予同视机扩大融合范围训练。每天1次,每次10 min,10次为1疗程,训练中强调患者用意志力尽量维持双眼单视。对于融合性辐辏敏捷度下降者用同视机进行敏捷度训练,翻拍力量选用3BI/12BO,强调患者在翻拍时使用意志力尽量迅速形成单一,清晰物像,每天1次,每次10 min,10次为1疗程。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融合性辐辏范围变小组治疗结果
33例融合性辐辏范围变小患者经同视机扩大融合范围训练1~3个疗程后视疲劳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治疗前视疲劳症状2级16例,3级17例,治疗后视疲劳症状0级26例,1级7例,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66,P<0.005);融合性辐辏范围明显扩大,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2.481,P=0.000);融合性分开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9,P=0.083)。见表1。
表1 融合性辐辏范围治疗前后比较(n=33)
Tab.1Comparison of the scopes of fusional converge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n=33)
2.2 融合性辐辏敏捷度下降组治疗结果
16例融合性辐辏敏捷度下降患者经同视机敏捷度训练1~3个疗程后视疲劳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治疗前视疲劳症状2级8例,3级8例,治疗后视疲劳症状0级12例,1级4例,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2,P<0.005);融合性辐辏敏捷度提高,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9.880,P=0.000);融合性分开与辐辏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t=0.808,P=0.432;t=0.900,P=0.382)。见表2。
表2 融合性辐辏敏捷度治疗前后比较(n=16)
Tab.2Comparison of the agility of fusional converge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n=16)
3 讨论
视疲劳是视觉在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之后出现的一种持续衰弱状态,与眼局部因素、全身状况、心理素质有密切关系而突出表现在眼部的一组症候群[1]。调节与辐辏(又称集合或集散)异常是视疲劳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普通人群中,约18%有不同程度的调节或集散异常,其中一半以上有程度不等的症状[2]。辐辏分为自律性与非自律性两类。非自律性辐辏又可分为融合性、调节性、紧张性与近感性辐辏4类,其中前2类与视疲劳关系密切。目前国内缺乏对于融合性辐辏异常导致视疲劳的临床诊疗报道,尤其缺少针对融合性辐辏敏捷度下降导致视疲劳的临床诊疗报道,故本文就49例融合性辐辏异常导致视疲劳病例的诊疗情况作一报告。融合性辐辏是由双眼视网膜像的差异引起的集合运动,其作用是使双眼视网膜像的差异减小到双眼物像可以融合,即在panum融合区内,其也可以弥补调节性辐辏的不足或过度。融合性辐辏异常包括其范围变小及敏捷度下降。正常的融合性辐辏范围为舒适、持续用眼提供能力储备。舒适用眼的区域为人眼辐辏范围的中1/3区,近距离阅读需要保留正相对辐辏的储备力量。辐辏功能不足时,患者必须动用正性融合储备来补偿以维持双眼单视。故当患者融合储备力不足时,便产生视疲劳症状[3]。如融合性辐辏范围变小的同时伴有外隐斜,由于需用更多的正性融合性辐辏储备以代偿眼位的外斜倾向,故更容易导致融合性辐辏储备的过度使用而产生视疲劳。Leigh和Zee[4]指出融合性辐辏包括两种成分:快相融合性集合系统和慢相融合性集合系统,前者1 s左右迅速对视网膜像差变化作出反应,形成双眼单视,后者逐渐发挥作用(稳定时间大于1 min)取代前者维持注视角。两个系统通过负反馈机制维持总输出量不变,以维持准确注视角度。这种维持注视的机制之间的转换可减少快相系统的负担,从而减少近距离工作时视疲劳症状,因慢相系统持续发挥作用,而不易产生疲劳。融合性辐辏敏捷度反映了融合性辐辏系统对于双眼视网膜像差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并形成双眼单视的能力。当其能力下降时在近距离工作初始阶段快相系统反应时间延长,负担增加,从而导致视疲劳症状出现。因此融合性辐辏敏捷度检查对于具有视疲劳症状,而融合性辐辏范围正常者有诊断价值。本文中融合性辐辏敏捷度下降者占所有融合性辐辏异常病例的32.7%,这应引起我们对其足够的重视。
同视机又称大型弱视镜,在眼肌专业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和治疗仪器,除做一般双眼视功能检查外,还可做双眼视功能训练[5]。本研究表明同视机在融合性辐辏异常所致视疲劳的诊断与训练治疗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部分视疲劳患者在排除屈光不正、屈光参差、调节功能障碍等常见视疲劳病因后仍存在明显视疲劳症状,往往出现患者于多家医院多次就诊出现多种诊断,如青光眼、神经性头痛等,给予多种治疗但病情始终无法缓解,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故我们对此类患者进一步使用同视机检查融合性辐辏范围及敏捷度,发现均有不同程度融合性辐辏范围变小或敏捷度下降现象。针对此类患者,使用同视机进行扩大融合范围训练或翻拍训练以扩大融合性辐辏范围或提高融合性辐辏敏捷度,所有患者经过1~3个疗程训练后视疲劳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融合性辐辏范围或敏捷度均得到显著提高。据此表明融合性辐辏异常可导致视疲劳,使用同视机可对此类患者作出明确诊断。根据融合性辐辏异常的分类即融合性辐辏范围变小或敏捷度下降,选择使用同视机进行扩大融合范围或提高敏捷度训练均可显著改善视疲劳症状并矫正融合性辐辏异常,训练治疗效果好。在同视机治疗过程中我们强调了意志力的参与,即在强化非自主性辐辏同时强化了自主性辐辏的作用,从而使疗程缩短,治疗作用强化。因此建议对于视疲劳患者应该常规进行同视机检查,如存在融合性辐辏异常,使用同视机训练治疗效果好。
使用同视机对融合性辐辏功能异常所致视疲劳患者诊断便捷,治疗效果好,关键在于眼科医师熟练掌握双眼视觉异常的诊疗方法,并意识到融合性辐辏功能异常与视疲劳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据调查我国90%的眼科医院或门诊没有设立相关的检测体系,98%的眼科医师没有接受过相关检测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训练[6],因而可能出现误诊误治,这必须引起眼科同仁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晓林,王淑敏.视疲劳102例原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5,5(3):609-610.
[2]吕帆.重视功能性双眼视觉异常的临床研究[J].眼科,2006,15(5):299-301.
[3]Houston CA, Jone D, Weir CR. An unusual cause of asthenopia:“ pseudo-accommodative insufficiency”associated with a high AC:A ratio[J]. Br J Ophthalmol,2000,84(12):1438-1440.
[4]Leigh RJ, Zee DS. The neurology of eye movements[M]. Philadelphia: FA Davis Company,1991:432-441.
[5]三岛济一,植村恭天.最新眼科学[M].东京:朝仓书店株式会社,1984:200.
[6]Helveston EM. Visual training:current status in ophthalmology[J]. Am J Ophthalmol,2005,(140):903-910.
【关键词】 运动试验;心肌梗塞;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血栓溶解疗法
evaluation of submaximal exercise test in aged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or thrombolysis/peng xue|mei,an yong|wei,zhang wu|ning,zhang xue|gong//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08,18(1):7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ubmaximal exercise test in aged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or thrombolysis.methods:two hundred and five aged patients with ami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of which 79 patients received pci and 126 patients received thrombolysis. a submaximal exercise test was performed at 3 to 6 months after pci or thrombolysis. heart rate and changes of st per minute were automatically traced and analyzed by computer.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thrombolysis group, the exercise test positive patients decreased(73%∶32.9%,p<0.01),the maximum range of st segment depression decreased [(0.12±0.06)mv∶ (0.17±0.08) mv, p<0.01], the total exercise time and the maximum exercise load increased [(9.2±2.3) min∶ (7.2±2.4) min,p<0.01,(8.7±2.5)mets∶ (6.5±2.6) mets, p<0.05] in pci group. moreover, two patients were highrisk, nine were middlerisk, and 68 patients were lowrisk in pci group. the risk degree of pci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rombolysis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pci patients possess better effect than thrombolysis therapy. furthermore, the submaximal exercise test can classify the patients with ami into low, mid, or high-risk level,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to make correspond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s for such patients.
author′s address: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first hospital of fang shan district, beijing, 102400,china
key words:exercise te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gioplasty, translumin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thrombolytic therapy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谱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院心脏内科住院病人中冠心病患者占80%~90%, 因此,对冠心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评定并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成为冠心病诊疗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对于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除进行必要的生活方式干预、积极的药物控制和介入及搭桥治疗外,尚需通过康复运动,尽早获得或接近正常的活动状态[1]。康复方案危险分层不仅是心血管治疗的基础,而且是实施康复运动方案,指导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参考标准[2]。运动试验不但能提供梗塞后存活者预后及功能情况的重要资料,而且与冠脉造影的程度、核素心肌显像及超声仪测定的心功能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安全可行。作者通过平板运动试验对 205例老年冠心病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康复评定,以区分低危、中危、高危病人,作为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5月至2006年5月我科收治的5 216 例冠心病病人中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 859 例,符合研究要求入选的有205例,分为两组,其中介入组79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24例,年龄 61~75,平均(68.1±7.6)岁,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塞32例,前间壁心肌梗塞13例,高侧壁心肌梗塞7例,下壁或下壁+右室壁心肌梗塞 27例,均于发病后6 h内行急性冠脉造影(cag),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开通相关梗塞血管;药物溶栓组126例,其中男 81例,女 45例,年龄62 ~76,平均(68.5±9.5)岁,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塞 69例,前间壁心肌梗塞15例,下壁或下壁+右室壁心肌梗塞42例,均于发病后6 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两组病人均按病情需要给予相应的辅助治疗。两组病人治疗4周后病情稳定,不合并严重的心律失常及明显的心力衰竭。两组性别、年龄相仿,心肌梗塞部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1.2 方法 对 205例患者在病情稳定后3~6月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用美高仪运动平板仪,按bruce方案进行亚极量运动负荷试验,电脑系统自动描记并分析每分钟12导联的心率、st变化的各种数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在用餐前、后2 h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测量血压作对照;(2)安放电极,确定目标心率, 所谓亚级量是指运动时心率达到预期最大心率的70%~85%或是耗氧量达到最大氧耗量的60%~80%的运动强度;(3)确定试验方案,205例患者均采用改良的bruce方案;(4)开始试验从较小负荷通过逐渐增加速度和坡度,至患者耐受负荷,安全而清楚地观察各级负荷的表现,并精确测定心脏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5)停止运动的指征:①达到目标心率;②心绞痛发作、急性心肌梗塞;③严重心律失常;④严重循环障碍症状,如紫绀、苍白、皮肤湿冷;⑤提高运动负荷量时血压下降或心率下降;⑥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共济失调、头晕、昏厥前兆。
1.3 判断标准
1.3.1 平板运动试验(tmt):(1)阳性:①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或血压下降;②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中运动后出现缺血性st段下降≥0.1mv(下降间期宽度≥0.08s)持续2min以上,或持续时间不足2min,但有2个或2个以上导联同时先后出现st段下降;运动前有st段下降者,运动后在原有基础上再下降0.1mv;③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中,运动后出现t波由直立变为倒置(≥0.15mv)持续2min未恢复;④u波倒置;⑤出现严重心律失常;(2)cag则以冠脉狭窄≥50%为阳性,<50%为阴性;(3)静息12导联心电图(ecg)以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05mv、t波低平或倒置为阳性;st段下降<0.05mv,无t波改变者为阴性。
1.3.2 技术指标评判:①低危:在平板运动试验期间及试验结束后8 min内st段水平压低达0.05~0.09 mv;②中危:st段水平压低0.1mv,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③高危:st段水平或下斜压低大于0.1mv,并伴有严重心律失常。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两组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各参数比较 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介入组运动试验各参数均比药物溶栓组明显改善,即介入组阳性病例所占比例明显降低,st段下移最大幅度降低,总的运动时间延长,最大运动负荷增加,与溶栓药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各参数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危险度对比 205例患者在开始进行平板运动试验之后,有172例因达到目标心率而停止运动;19例因出现心脏缺血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而停止运动;8例因循环障碍出现脸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而停止运动;6例因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出现头晕、目眩而停止运动。205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冠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电图异常改变。试验结果评定高危28例,中危73例,低危104例,两组分布见表2。 表2 两组ami患者危险度比较
3 讨 论
治疗ami最主要目的是迅速,充分持久的恢复梗塞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挽救更多频死的心肌,改善心功能,改善ami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3]。它的治疗方法在近30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内、外已有研究显示,ami患者行介入治疗开通梗塞相关血管达到timi级血流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溶栓疗法[4]。而及时开通血管,不仅可以极大程度地缩小梗塞范围,而且可以防止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能力。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是评价心肌缺血和左心室功能的可靠手段[5], 通过对再灌注治疗:溶栓及pci术后定期复查运动试验,可评价其疗效及预后[6]。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近年来ami病人行介入治疗或药物溶栓治疗后康复期的平板运动试验各参数的观察,可以看出介入治疗ami后平板运动试验各参数均比药物溶栓组有明显改善,与国内、外其他报道相一致[4,7]。
制定康复运动处方的原则及选择合适的老年患者:我国现阶段以60岁以上为划分老年人的通用标准。由于老年人对疾病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和过分的焦虑,继发综合征的发病率很高,而科学的康复运动对解决以上问题有重要作用。在实施老年患者运动康复时,只要注意到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加强监护,是安全可行的。心脏康复运动的目的和原则[8]:参加心脏康复运动的受试者大部分心脏病诊断已明确,因此此时评定的目的不是诊断,而是从心脏负荷试验中获得心脏电活动和血液动力学参数,结合运动超声心动图和气体代谢等指标,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心功能和预后,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和评定安全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范围,康复运动效果,用以指导病人的临床医学处理;心脏康复功能评定的原则是从低强度负荷开始,包括热身阶段7~10 min,如有不正常反应时应延长观察时间。运动强度应逐渐增加,递增幅度不应过大。每阶段持续3 min可使心率、血压和摄氧量等代谢指标达稳定状态,运动试验方案可根据病情、体能和运动习惯来选择。 合并心律失常病人在制定运动处方前进行仔细筛选是必要的,因为这可了解康复运动中的危险性。我们在临床研究中还要考虑到,由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数测得运动强度是不适宜于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冠心病人,由于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冠心病人其心率与运动强度以及心率与摄氧量不呈线性关系,因此传统用心率估测运动强度往往偏高。
总之,冠心病介入性治疗近20年来已发展成介入性心脏病学,经皮冠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已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由于它是非手术性的冠脉狭窄再通术,多支血管ptca可使患者免受开胸手术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之苦,因此发展迅速,但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是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原因,而心脏康复运动有改善冠脉循环、维持冠脉的通畅,延缓冠脉病变进展和降低冠脉再狭窄的作用,成为介入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运动试验则是心脏康复运动的必要条件,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王 峰,黄玉山.运动在冠心病康复中的作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16(5):515-517.
[2]刘江生,陈晓春.冠心病人心脏康复危险分层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12(3):195-197.
[3]lieu ta,gurley rj.lundstromt,et al.primary angioplasty and thrombolysis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n evidence summary[j].j am coll cardiol,1996,27:737-750.
[4]blantionaland c,linday p,thompson.role of coronary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improved post infarction survival in the 1990s[j].j am cardio,2001,87(7):832-837.
[5]dubach p,lehman kg,froelicher vf.comparison of exercise tes tresponses before and after either per cor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j].am j cardiol,1989,1:1039-1045.
[6]李大元,汪丽薏,朱国英,等.心电图运动试验对判断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意义[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5,23(6):4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