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梅花的诗

梅花的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梅花的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梅花的诗

梅花的诗范文第1篇

2、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红梅》

3、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早梅》

4、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早梅》

5、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忆梅》

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

7、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杂诗三首》

8、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瑞鹤仙·梅》

9、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喜张沨及第》

10、只因误识林和靖,惹的诗人说到今。—《梅》

11、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花犯·苔梅》

12、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汉宫春·梅》

13、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早梅》

14、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小至》

梅花的诗范文第2篇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李清照《临江仙·梅》

雪藏梅,烟著柳。依约上春时候。——晏殊《更漏子·雪藏梅》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萧纲《雪里觅梅花》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早梅》

水晶欲刻鸳鸯翅,金粉私裁蛱蝶衣。记得小楼熏被夜,梦回宫烛照横枝。——曾习经《腊梅诗》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阎选《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

席上梅花开胜雪,寒香尽足慰飘零。——仇远《岁除志喜》

梅花的诗范文第3篇

都是含有“梅”字而已,没有什么其他关系。

梅花,又名梅,别名:春梅、干枝梅、酸梅、乌梅, 蔷薇科、杏属小乔木,稀灌木,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梅原产我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还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梅子是果梅树结的果,但是一般观赏的梅花是另外几种梅。 果梅为蔷薇科杏属梅植物。亦称青梅、梅子、酸梅。原产中国,是亚热带特产果树。梅子性味甘平、果大、皮薄、有光泽、肉厚、核小、质脆细、汁多、酸度高、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具有酸中带甜的香味,被誉为“凉果之王”、“天然绿色保健食品”。

(来源:文章屋网 )

梅花的诗范文第4篇

麝炷腾清燎,鲛纱覆绿蒙。

宫妆临晓日,锦段落东风。

无力春烟里,多愁暮雨中。

不知何事意,深浅两般红。

芳树(唐 - 李叔卿 )

春看玫瑰树,西邻即宋家。

门深重暗叶,墙近度飞花。

影拂桃阴浅,香传李径斜。

靓妆愁日暮,流涕向窗纱。

相和歌辞·宫怨(唐 - 长孙佐辅 )

窗前好树名玫瑰,去年花落今年开。

无情春*尚识返,君心忽断何时来。

忆昔妆成候仙仗,宫琐玲珑日新上。

拊心却笑西子颦,掩鼻谁忧郑姬谤。

草染文章衣下履,花粘甲乙床前帐。

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钗独相向。

盛衰倾夺欲何如,娇爱翻悲逐佞谀。

重远岂能惭沼鹄,弃前方见泣船鱼。

看笼不记熏龙脑,咏扇空曾秃鼠须。

始意类萝新托柏,终伤如荠却甘荼。

深院独开还独闭,鹦鹉惊飞苔覆地。

满箱旧赐前日衣,渍枕新垂夜来泪。

痕多开镜照还悲,绿髻青蛾尚未衰。

莫道新缣长绝比,犹逢故剑会相追。

春词(唐 - 李建勋 )

日高闲步下堂阶,细草春莎没绣鞋。

折得玫瑰花一朵,凭君簪向凤凰钗

玫瑰(唐 - 唐彦谦 )

麝炷腾清燎,鲛纱覆绿蒙。

宫妆临晓日,锦段落东风。

无力春烟里,多愁暮雨中。

不知何事意,深浅两般红。

司直巡官无诸移到玫瑰花(唐 - 徐夤 )

芳菲移自越王台,最似蔷薇好并栽。

秾艳尽怜胜彩绘,嘉名谁赠作玫瑰。

春藏锦绣风吹拆,天染琼瑶日照开。

为报朱衣早邀客,莫教零落委苍苔。

和李员外与舍人咏玫瑰花寄徐侍郎(唐 - 司空曙 )

仙吏紫薇郎,奇花共玩芳。

攒星排绿蒂,照眼发红光。

暗妒翻阶药,遥连直署香。

游枝蜂绕易,碍刺鸟衔妨。

露湿凝衣粉,风吹散蕊黄。

蒙茏珠树合,焕烂锦屏张。

留客胜看竹,思人比爱棠。

如传采苹咏,远思满潇湘。

奉和李舍人昆季咏玫瑰花寄赠徐侍郎(唐 - 卢纶 )

独鹤寄烟霜,双鸾思晚芳。

旧阴依谢宅,新艳出萧墙。

蝶散摇轻露,莺衔入夕阳。

雨朝胜濯锦,风夜剧焚香。

断日千层艳,孤霞一片光。

密来惊叶少,动处觉枝长。

梅花的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岩画 功利美 直观美

人类在漫长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岩石是记录自己生活的理想园地。岩画作为一种石刻文化传达出了远古人们微妙的审美观。

一、岩画中的审美意识

作为原始艺术的岩画,所呈现出来的是人类早期的审美意识,与后世美术作品所反映的美学观念相比,有两个显著特点:鲜明的审美功利性和直观性。

(一) 审美意识的功利性。

岩画显示的审美意识与岩画的产生,起初并不单纯出于一种审美意识,尤其是早期的岩画,其主要目的在于谋求功利。在造型特点上:远古先民首先从实际利益着眼鉴别动物的属性,又逐渐学会了从审美观点鉴别他们,显然,这种审美观点是建立在劳动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上的,逐渐在他们的意识中形成、发展起来。如岩画画面中,雄兽的形象,仔兽(畜)吮奶的形象特别多,这些似乎在表示,动物有很强的生育能力;那些奔驰的、跃动的,以及形体硕大的动物形象,表现出了动物的健壮。远古的岩画创作者对动物某些部位的夸张,自然也认为那些部分是动物最美的地方,如拉斯科洞窟的马,从形体比例看,马的头部较小,躯干肥壮,四肢短细。其次远古人们探求祈求动物怜悯、庇护。在心理上,既崇拜它们又惧怕它们,既把动物视作可怕的敌人,又在一些场合将它们当作慈祥的庇护者,并凭借魔法和咒语来召唤或防止它们的威力发生作用。于是便夸大它们的力量与能力,赋予它们以非凡的、极大的力量,美和智慧。如法国三兄弟洞窟岩画及阿多彼尔特(Audoubert)洞窟所绘的半人半兽的形象。其中有一幅岩画,一个身披兽衣的半人半兽的特殊形象,跟随在奔跑的野牛和鹿之后,嘴里插着一个长笛。另一个半人半兽的形象,画在13米高的岩壁上,头上戴着枝状鹿角,双目圆睁,两耳直竖,双手并拢,酷似兽类的前爪,尾巴垂扬,两腿弯曲前行,男性生殖器后垂于臀下。这个形象被步日耶称做巫师。它以至高无上的气势,居于动物群体之上,俨然是主宰动物世界的大神。由他支配着狩猎与丰收等与猎人生死攸关的大事;我国北方岩画中猎牧人的形象,都是身躯发展均匀,动作勇猛灵巧,四肢粗大,胸膛宽敞,显得结实有力,这是把人的健壮有力做为美的标准。又如左江岩画中的人像,多显得丰满壮实,四肢粗壮,有的甚至可以见到强健的肌肉勾勒。这些人像各部分之间,如手肘之间,四肢与躯干之间,比例均衡。同时这种造型展现了人体的粗犷美:魁伟的身躯,发达的胸部,强健的四肢,呈倒三角形,长方形或腰鼓形的躯干,构成了刚劲强健的人体线条美。雄壮的体格给人以健美、朝气蓬勃而富于生命力的感觉,标志着一个人强有力的生产技能与生活能力,给人带来了创造生活的信心和力量。这是对力量的讴歌。从岩画看,岩画作者对自身健、力、美的创作中,着重在对健与力的刻画上,因为人体的健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征服自然的能力,行猎命中率,除弓箭因素外,主要依赖于人的技巧和体力,而猎得的动物,又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条件。从人像岩画所体现的猎牧人的审美观念中,似乎他们已经发现,在自然界里,人体的结构是最优美,最完备和最和谐的,他们着意表现躯体结构的匀称,及其所显现的男性美和女性美,男性的雄健,女性的轻捷,均可以从人像岩画的形像中传出,有的还极力表现男女生殖器,把能否繁衍后代,作为人的美的标志之一。

(二)审美的直观性。

审美的直观性,可从各地岩画中各种物象的表现出来。岩画作者对其所熟悉的动物或人物的摹写,一般具象性较强,而那种象形性不强和无象形性的形象只是个别画面。如在西方岩画中,德国安德林根岩画中的人物影形,这是一个基本写实的人的影形。我们在这个影形上看到了人体固有的形式美。西班牙拉文特地区著名的阿尔尼阿洞窟中的岩画“采蜜女人和蜜蜂”。采蜜女人的影形图案细腰丰臀,四肢优美,是女性影形图案中的杰作。那些具象性不强的作品,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折射的反映,初看起来,这些岩画似乎离生活较远,但实际上是可以追溯到它们模拟的凭借物。这类作品,一般时代较晚,比如,乌兰察布岩画中较多的此类图像,表现了古代先民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不难从中看到岩画功能的转变,如果说早期制作具象性很强的作品是为了“有用”,并通过巫术手段以达到经济上的实惠,那么晚一些时候出现的简略化、抽象化、图案化和程式化的作品,美的欣赏要更为强烈。如:拉斯科洞窟的鸟头人物形象简略化。印度的皮摹波特卡崖壁画,描绘的S型人形已基本样式化和抽象化,澳大利亚也是抽象岩画的集中地;南非、津巴布韦和赞比亚、纳米比亚图案式的岩画等。劳动创造了世界,完善了人的机能,同时也培养了人的审美感。

二、综上可得,原始的功利美和直观美是相依相靠的。

岩画的艺术特色和画面中体现出来的审美意识,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物质文明、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宗教意识与固有风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人类在漫长的劳动实践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迷茫和探索及多方面的转化工作,把自然事物中那些繁芜的、驳杂的、混乱的、臃肿的东西一起去掉,而且不留痕迹地诉诸于美的物质形态。

参考文献:

[1]盖山林.《世界岩画的文化阐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6

[2]蔡仪.《自然美》,漓江人民出版社

[3]颜鸿蜀,王珠珍.《图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相关期刊更多

经济动物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教育厅

搏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体育局

特产研究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