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松树金龟子

松树金龟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松树金龟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松树金龟子范文第1篇

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显得既朴素又高雅。雄虫的两根短短的触角末端各有7条紧挨着的流苏,随着小虫情绪的变化,流苏会像扇面般展开或合拢。

人们可能首先会想到这个华丽的装饰是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能捕捉到细微的气味、微弱的声波以及人类所察觉不到的其他变化。那么雌虫呢?雌虫的形象则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想象力太丰富了,想得太远了。担当起慈母职责的雌虫,就算不是更需要,至少也跟雄虫一样需要有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然而,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那么,雄虫的一对折扇有什么用处呢?金龟子的折扇,跟天牛长长的须角、锹甲的铁锹般的上颚一样,都是发育成熟可以求偶的标志,只是外形各不相同而已。

法布尔在文中所提到的流苏,其实就是指金龟子触角的末端,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词典》中是这样描述金龟子的触角的:“触角鳃叶状,各节能自由开闭。”可见,法布尔用 “流苏”是来比喻金龟子触角末端的。流苏本是装饰物,法布尔为什么用流苏比喻触角末端呢?是它们的形状或颜色有相似之处还是它们的作用有某种相似呢?从上段文字和《生物学词典》上的描绘,均可见它们不是形状和颜色的相似,很可能是某些功能的相似。

那么,教参所说的“是金龟子的高度敏感的感觉器官”对吗?仔细看看上面原文中“雌虫的形象则似乎……”一段话便不难找到答案。文中的“似乎”,是说雌虫的形象好像在有意提醒我们的意思,这是作者风趣的说法,意在提醒人们从雌虫那里进行比较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答案。作者的这几句话告诉我们:如果是高度敏感的感觉器官,按理说,假如雄虫需要,那么雌虫更需要,至少应该不分性别同等需要。可是从雌虫的流苏情形看它不是金龟子的高度敏感的感觉器官,它的功能并不在“捕捉到细微的气味、微弱的声波以及人类所察觉不到的其他变化”上,它的作用和金龟子的性别有关。那么,雄虫的流苏到底有什么作用呢?“金龟子的折扇,跟天牛长长的须角、锹甲的铁锹般的上颚一样,都是发育成熟可以求偶的标志,只是外形各不相同而已。”此句话中,金龟子的“折扇”就是指前文所说的“流苏”,“它是发育成熟可以求偶的标志”,就是说它是成熟的装饰物,是求偶的装饰物。可见,金龟子触角末端鳃状物的作用与流苏的作用有某些相似,仅是某种装饰,而并非是高度敏感的感觉器官。

松树金龟子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结合小陇山多年的苗木生产情况,对传统的育苗方式平地育苗和山地育苗的各个环节做了详细的阐述,和大家共同探讨各环节相应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油松;育苗;平地育苗;山地育苗

中图分类号:S791.2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78

油松是我国的特有树种,在北方地区分布较广,尤其是在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种植较多。油松树形高大优美、适应环境能力强,比较耐干旱、贫瘠,不仅是美化城市环境,涵养水源的重要树种,也成为小陇山更新造林、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

1 采集种子、种子处理

在规模较大的林场,最好建立采种基地。每年的9月上中旬,油松的种子成熟,采收的最佳时间是当球果由深绿色变为黄褐色的时候,过早种子不成熟,影响发芽率;过迟,球果会裂开,造成种子飞散。一般从20a以上树龄的母树上采种,母树要生长情况良好,树干强健,树形优美,抗逆性强,没有病虫害。采摘的种子,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及时进行晾晒,勤翻动,每天翻动至少2次。种子经过几天的晾晒,就会自己裂开,再用木棍进行翻动或敲打,种子就会脱出,然后收集种子,搓揉去翅,除去杂质,晾干后贮存。

在播种以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比较常用的就是温水浸种法,在播种以前的十几天,将种子先用浓度为2%的硫酸亚铁浸泡1.0~1.5h,然后再用浓度为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 h,再用清水洗涤,去除药液,然后用37℃左右的温水将种子浸泡24h,再把浸泡后的种子捞出,放在湿润的麻布上,每天要定时洒水,保持湿润,待种子有55%以上出现裂口的时候进行播种。

2 播种育苗

2.1 平地育苗

2.1.1 选择苗圃地

选择排水、灌溉都方便的地方作为苗圃地,土壤为微酸性或中性的土层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没有经过改良的水洼地、盐碱地不宜用来育苗。油松育苗连作效果较好,苗木粗壮,抗病能力强。

2.1.2 播种

油松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播种,夏季播种的情况较少。春季播种宜早。一般采用条播的方式,播幅为3~7cm,行距为15~20cm,沟深为1cm,播种量一般为100~150 kg/hm2。开沟后把种子均匀的撒在沟内,在上面覆盖1cm左右厚的土,稍加压实,使土壤和种子结合。催芽以后的油松种子经过10d左右就可发芽出土。

2.1.3 浇水施肥

底水灌足的情况下, 播种后到出苗前一般不用浇水。如果苗圃地保水性能差,一般在播种后需要浇水,多采用喷灌或侧方灌溉的方式。幼苗期不需要浇太多水,但是到了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出现涝灾。

出苗以后要加强田间管理,尤其做好追肥工作。在生长初期,多施氮、磷肥,生长旺盛以氮、磷、钾肥料为主, 后期以钾肥为主,并追施适量磷肥,来促进苗木的木质化,利于安全越冬。

2.1.4 间苗和除草

出苗以后,榱耸姑缒旧长的均匀、健壮,要适时进行间苗。间苗在6―7月生长旺盛的时期比较好,间苗分2~3次进行,可以用手拔,也可以用剪刀或者锄头间苗。间苗在雨后或者灌溉后土壤比较松软的时候进行,尽量不要带动土,如果造成土壤空隙较大,要及时喷水,对苗木的根系进行保护。在生长过程中,还要及时除去杂草,及时松土,以确保苗木的生长。

2.2 山地育苗

山地育苗和平地育苗很相似,山地育苗的关键在于选好地块,一般选择离林地较近,坡度比较平缓、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的阴坡或半阴坡,切忌选择山顶、风口或者死阴坡作为育苗地。进行山地育苗的时候,要在播种的前一年整好地块,如清除杂草、深耕翻地。播种以前,平整土地非常关键,可以根据地形、坡度做不同的苗床,既要做好排水,又要考虑保持好土壤水分,以利种子出苗。

3 防治病虫害

在苗木培育期,要防止苗木立枯病、油松松针锈病的发生,对出现的金龟子类、象鼻虫等害虫要及时防治。立枯病一般发生在每年的5―6月,在发病期,每隔7d用硫酸亚铁溶液和波尔多液交替喷洒,但是要注意喷洒硫酸亚铁溶液半小时以后, 要用清水进行洗苗,防止药害的发生;油松松针锈病发生在每年8月中、下旬,在病害侵染期,可以用波尔多液、敌溴钠、三唑酮等农药进行治疗;对于金龟子类、象鼻虫等害虫的防治,要在害虫的不同生长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防治,例如在金龟子的成虫期,可以利用其假死性,振落捕杀。

4 苗木出圃

根据苗木的产量、质量选择适宜的时间出圃。两年生的苗木,达到15cm以上的高度,0.3cm以上的地径,顶芽饱满,就可以用来进行造林。一般在春季发芽前起苗,随起苗随造林。从起苗到植苗的各个生产工序,要尽量减少根系的时间,减少根部水分的损失,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松树金龟子范文第3篇

1 园地的选择

建园时,应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灌溉、交通、地势和地形等条件。绝大多数梨品种适宜栽培区气候条件为年均气温7~14℃。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O℃,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20℃,大于或等于1O℃有效积温为4200℃,年日照时数平均2490小时,年降水量800~1000mm,无霜期190天以上。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最适宜梨树生长。

2 梨树的栽植

2.1 栽植密度及种植技术

梨树从苗木落叶后至发芽前都可栽培。根据不同地形,地块确定栽植密度,为了早期高产,最好采取计划密植,目前推广的株行距为2m×3m或2.5mx4m。

2.2 配置授粉树

梨多数品种有自花不结实现象,建园应配置授粉树。主栽与授粉品种配置比例最好是2:1,至少需4:1,才能达到丰产稳产。

2.3 栽植技术

栽植穴宽80cm、深50~60cm。每穴每株保证农家肥等有机肥料50~l00kg,加1kg磷肥。梨苗要求生长健壮、根系完整。栽植前将梨苗粗根剪去2~3cm,促进新根生长,解除嫁接处薄膜,以免影响主干生长。栽植时嫁接口露出地面5~10cm,踏实根基土壤,浇足水。风口地带设立支柱,防范倒伏。

3 土肥水管理

土壤深翻熟化是梨树增产技术中的基本措施,在秋季果实采收后到初冬落叶前进行。其方法有扩穴,全园深翻,隔行或间株深翻。深翻深度一般以30~40cm为宜。

在保证基肥的基础上,应根据树体生长规律适时追肥。第一次在萌芽至开花前追肥,促进枝叶生长及花器发育,初结果树株施尿素500g,盛果期树株施1000~1500g,但树势旺时可不追肥。第二次于花后至新梢停长前追肥,促进新梢生长和叶片增大,提高坐果率及促进幼果发育。初结果树株施磷酸二铵500g,盛果期树株施1kg,第三次于果实迅速膨大期追肥,株施1~1.5kg三元复合肥或1.5~2kg果树专用肥。

梨的耗水量较大,每生产1g干物质需蒸腾284~401g水。梨树一年中有4个重要需水期,如果不降水则应灌溉:一是萌芽期至5月下旬,萌芽开花和新梢速长,80%的叶面积要在此期形成;二是亮叶期至胚形成期(5月至7月中旬),此时是光合作用最强的时期(幼树和旺树应当适当控水);三是果实膨大期至采收(7月中旬至9月中旬),以促使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四是采果后至落叶期(即9月中旬至11月),促进树体营养物质积累,提高花芽质量和增强越冬能力。

4 整形修剪

对梨幼树的修剪应少疏枝,多放枝。对初结果树要注意培养结果枝组,主侧枝的延长枝剪留长度逐年缩短。梨树大量结果后,骨干枝易下垂,应抬高延长枝角度,如内膛过密,需将过密的辅养枝疏除或短截。如结果过多,枝条下垂,可在树冠中间竖竹杆,把下垂枝均匀的向四周吊起来。

5 花果管理

冬季疏花芽,原则上是花芽:叶芽=1:l,正常情况下大约疏除全树花量的一半。在生产实际中,以每17~20cm距离留一个花芽的密度为宜。只疏除花芽,保留叶芽。冬季疏除花芽工作未进行的,可在开花前疏除花蕾进行补救。疏除花蕾标准,一般按20cm左右保留一个花蕾,疏弱留强,疏小留大,疏密留稀,疏腋花芽留顶花芽,疏下留上。疏果应在谢花后10~20天完成。确定留果量按叶果比,一般中小型果为25~30:1,大型果35~40:1。疏果方法从花序基部数起,一般选留第二或第三个果,其余的疏除。坐果后于6月初进行套袋。套袋后的果实,颜色发黄,光洁度好,没有果锈,无明显果点。套袋前对梨园喷一次杀虫、杀菌剂,杀菌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杀虫剂可选用48%乐斯本乳油1000~2000倍液,1.8%阿维菌素2000~2500倍液,喷药后2~3天内套完袋。套袋后发现黄粉虫入袋,用80%敌敌畏1000倍液,连喷2~3次。果实成熟前10~15天解除纸袋。

6 病虫害防治

目前,梨树主要病虫害有梨大食心虫,蚜虫、红蜘蛛、梨大虱、椿象、潜叶壁虱和黑星病等。其防治阶段分4个时期进行。

早春至花芽膨大前:清洁果园和刮树皮。将主干和大枝上的翘皮、粗皮刮下,不可伤及新生的表皮。将刮下的树皮及幼虫、虫卵等集中深埋或烧毁。打落树上枯叶和残留干果并清理出果园销毁,最后全树喷3~5°Be石硫合剂1次。

花芽膨大至开花前:全树喷1500倍敌杀死液一次,喷雾要均匀淋湿树枝。开花前树盘内撒施土壤菌虫丹100g,浅耧一遍,使农药与土壤掺匀。

花期:始花期,全树喷1000倍高效氯氰菊酯一次,预防金龟子危害梨花(无人工授粉的果园不能喷这次农药)。盛花期,全树喷0.3%硼砂和0.3%尿素及0.5%白砂糖混合液,促进花朵坐果率。

松树金龟子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B-0031-02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地进行启发、引导,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提问水平,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

一、学生质疑能力及其现状

何为质疑?笔者认为,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就是把心中的疑惑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然后进行积极的思考,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在,加强学生自主实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已成为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目标,语文教学中的“质疑热”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我们经常听到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读了这段话,你有没有什么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但是不少教师把学生的质疑当做“万能钥匙”,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实际,一味使用。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这种单一形式的质疑学习,常常使课堂学习缺少创新,个别学生甚至常处于一种“人云亦云”的状态。

二、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阅读实践中实现自我建设,学会阅读的过程。其中,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是内因。学生只有产生了学习的愿望,希望积极主动学习时,才会主动在学习中质疑。

(一)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教师要努力创造出适合学生质疑的轻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敢思、敢问,乐于探究。

1 要让学生愿意质疑

皮革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学生期望越高,学生成功的概率就越大,教师的信任可以化作进步的动力;相反,冷嘲热讽、不恰当的措辞则会扼杀学生的上进心。所以教师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或者一个竖起的大拇指都会使他们信心倍增,乐于发问。对于课堂上总爱提问的学生,即使他们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也不应轻易地否定,可以鼓励他们再动动脑筋,想想还有没有别的问题。对于有惰性或生性胆小的学生则更应及时鼓励。

2 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学生要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积极思考、认真探究、不断质疑。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质疑的欲望。

如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一课时,如果教师直接问:“文中描写了西双版纳哪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就很难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这样设问:“如果你是一名导游,正带着游客游览西双版纳,那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西双版纳的美景?”则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激发了学生质疑的欲望,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引导学生善于质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指点发问的途径,教给发问的方法。

1 课前预习,思而生疑

学习新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写在质疑本上。教师检查后,对提问认真或提出的问题有思考价值的学生给予肯定、表扬、奖励,以此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如学习《七颗钻石》一课时,有个学生在预习本上质疑:小姑娘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后“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到底感动了谁呢?是上帝,是老天?小姑娘又把生命之水让给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过路人”到底真的是一个“过路人”,还是上帝的化身?显然,这个问题切中要旨,提得较有水平,反映她认真预习,善于思考,我及时表扬了她。后来,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此问题拿出来讨论,学生在各抒己见后,也顺理成章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 课堂教学,激疑引思

激疑引思是教师诱发、点拨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是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挖掘教材本身的思维训练因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从课题处诱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教学《松树金龟子》一文,因为文中有些内容非常抽象,学生很难接受,教师就可以这样诱疑:“同学们有没有见过金龟子啊?金龟子在我们本地叫什么啊?那你们见过的金龟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此设问,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思维也活跃起来了。

(2)从重难点处引思。紧扣教材重难点设疑问难,分层次、有坡度地设计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思考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读书方法。

如在理解《老山界》一文的中心思想,即课文表现了战士怎样的品质时,可把握文末一句话:“老山界是我中第一座难走的山”,抓住其中的“难”字,把它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难”表现在什么地方?战士又是怎样对待困难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认真思考,辅以师生之间积极互动的讨论,学生就会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本文的中心。

又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疑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善变”。然后再引导: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因为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学生可以毫不费力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人物形象?这样的质疑能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题分解成有趣的、易理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质疑能力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B-0031-02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地进行启发、引导,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提问水平,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

一、学生质疑能力及其现状

何为质疑?笔者认为,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就是把心中的疑惑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然后进行积极的思考,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在,加强学生自主实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已成为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目标,语文教学中的“质疑热”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我们经常听到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读了这段话,你有没有什么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但是不少教师把学生的质疑当做“万能钥匙”,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实际,一味使用。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这种单一形式的质疑学习,常常使课堂学习缺少创新,个别学生甚至常处于一种“人云亦云”的状态。

二、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阅读实践中实现自我建设,学会阅读的过程。其中,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是内因。学生只有产生了学习的愿望,希望积极主动学习时,才会主动在学习中质疑。

(一)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教师要努力创造出适合学生质疑的轻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敢思、敢问,乐于探究。

1 要让学生愿意质疑

皮革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学生期望越高,学生成功的概率就越大,教师的信任可以化作进步的动力;相反,冷嘲热讽、不恰当的措辞则会扼杀学生的上进心。所以教师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或者一个竖起的大拇指都会使他们信心倍增,乐于发问。对于课堂上总爱提问的学生,即使他们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也不应轻易地否定,可以鼓励他们再动动脑筋,想想还有没有别的问题。对于有惰性或生性胆小的学生则更应及时鼓励。

2 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学生要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积极思考、认真探究、不断质疑。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质疑的欲望。

如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一课时,如果教师直接问:“文中描写了西双版纳哪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就很难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这样设问:“如果你是一名导游,正带着游客游览西双版纳,那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西双版纳的美景?”则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激发了学生质疑的欲望,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引导学生善于质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指点发问的途径,教给发问的方法。

1 课前预习,思而生疑

学习新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写在质疑本上。教师检查后,对提问认真或提出的问题有思考价值的学生给予肯定、表扬、奖励,以此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如学习《七颗钻石》一课时,有个学生在预习本上质疑:小姑娘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后“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到底感动了谁呢?是上帝,是老天?小姑娘又把生命之水让给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过路人”到底真的是一个“过路人”,还是上帝的化身?显然,这个问题切中要旨,提得较有水平,反映她认真预习,善于思考,我及时表扬了她。后来,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此问题拿出来讨论,学生在各抒己见后,也顺理成章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 课堂教学,激疑引思

激疑引思是教师诱发、点拨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是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挖掘教材本身的思维训练因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从课题处诱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教学《松树金龟子》一文,因为文中有些内容非常抽象,学生很难接受,教师就可以这样诱疑:“同学们有没有见过金龟子啊?金龟子在我们本地叫什么啊?那你们见过的金龟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此设问,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思维也活跃起来了。

(2)从重难点处引思。紧扣教材重难点设疑问难,分层次、有坡度地设计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思考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读书方法。

如在理解《老山界》一文的中心思想,即课文表现了战士怎样的品质时,可把握文末一句话:“老山界是我中第一座难走的山”,抓住其中的“难”字,把它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难”表现在什么地方?战士又是怎样对待困难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认真思考,辅以师生之间积极互动的讨论,学生就会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本文的中心。

又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疑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善变”。然后再引导: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因为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学生可以毫不费力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人物形象?这样的质疑能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题分解成有趣的、易理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存入我的阅览室

(3)于矛盾处质疑。课文中常有看似矛盾实则精彩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巧妙地利用,必将激发他们质疑的兴趣,帮助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

又如教学《死海不死》一文,让学生通读全文后提问: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用这些矛盾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让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对文本产生阅读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寻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

(4)在小结处拓展。课文内容学习完后,教师可以对课文内容作个小结,在小结处引导质疑(即迁移问题),从而把课内知识拓展延伸到课外。

例如,学习《我的母亲》一文,教师可以这样引导:“邹韬奋给我们描绘了他的母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慈母的形象,其实我们每一个同学、老师也都生活在这种母爱中间,你能回忆起那些母亲在生活中的细节,并写一写吗?”这样的设疑,来源于生活,紧扣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读说写结合,可谓一举三得!

(5)引导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学生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地独立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疑难问题。

在教读《琐忆》一文时,有学生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合。”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为什么只写胡须、目光、头发?头发为什么倔强?我认为这位学生的求异思维应该肯定,首先高度表扬了他,然后我再铺垫点拨,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段什么描写?它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精神?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了,经过自主讨论,难题被学生攻克了。

3 课后质疑,思而解疑

分析讲解完课文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遗漏部分,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从这节课中我们学到哪些知识?你认为哪些知识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你觉得这节课你掌握最好的知识是哪些?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提出来讨论?”等。

如教学完《最后一课》一文后,有学生提出:“小弗郎士在放学以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提出后,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各种想法都表达出来,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训练。

又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后,学生提出疑问:皇帝回宫以后会如何对待这位说了真话的孩子?我听到了全班学生各种各样独具特色的答案。这不仅使他们对文章呼吁童真童趣的主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质疑的地方不少,关键是要使学生做到在阅读中多动脑筋思考,做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学生学会了质疑,也就学会了思考。

(责编 马超勤)

(3)于矛盾处质疑。课文中常有看似矛盾实则精彩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巧妙地利用,必将激发他们质疑的兴趣,帮助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

又如教学《死海不死》一文,让学生通读全文后提问: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用这些矛盾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让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对文本产生阅读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寻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

(4)在小结处拓展。课文内容学习完后,教师可以对课文内容作个小结,在小结处引导质疑(即迁移问题),从而把课内知识拓展延伸到课外。

例如,学习《我的母亲》一文,教师可以这样引导:“邹韬奋给我们描绘了他的母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慈母的形象,其实我们每一个同学、老师也都生活在这种母爱中间,你能回忆起那些母亲在生活中的细节,并写一写吗?”这样的设疑,来源于生活,紧扣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读说写结合,可谓一举三得!

(5)引导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学生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地独立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疑难问题。

在教读《琐忆》一文时,有学生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合。”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为什么只写胡须、目光、头发?头发为什么倔强?我认为这位学生的求异思维应该肯定,首先高度表扬了他,然后我再铺垫点拨,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段什么描写?它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精神?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了,经过自主讨论,难题被学生攻克了。

3 课后质疑,思而解疑

分析讲解完课文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遗漏部分,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从这节课中我们学到哪些知识?你认为哪些知识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你觉得这节课你掌握最好的知识是哪些?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提出来讨论?”等。

如教学完《最后一课》一文后,有学生提出:“小弗郎士在放学以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提出后,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各种想法都表达出来,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训练。

又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后,学生提出疑问:皇帝回宫以后会如何对待这位说了真话的孩子?我听到了全班学生各种各样独具特色的答案。这不仅使他们对文章呼吁童真童趣的主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质疑的地方不少,关键是要使学生做到在阅读中多动脑筋思考,做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学生学会了质疑,也就学会了思考。

(责编 马超勤)

存入我的阅览室

(3)于矛盾处质疑。课文中常有看似矛盾实则精彩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巧妙地利用,必将激发他们质疑的兴趣,帮助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

又如教学《死海不死》一文,让学生通读全文后提问: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用这些矛盾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让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对文本产生阅读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寻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

(4)在小结处拓展。课文内容学习完后,教师可以对课文内容作个小结,在小结处引导质疑(即迁移问题),从而把课内知识拓展延伸到课外。

例如,学习《我的母亲》一文,教师可以这样引导:“邹韬奋给我们描绘了他的母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慈母的形象,其实我们每一个同学、老师也都生活在这种母爱中间,你能回忆起那些母亲在生活中的细节,并写一写吗?”这样的设疑,来源于生活,紧扣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读说写结合,可谓一举三得!

(5)引导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学生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地独立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疑难问题。

在教读《琐忆》一文时,有学生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合。”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为什么只写胡须、目光、头发?头发为什么倔强?我认为这位学生的求异思维应该肯定,首先高度表扬了他,然后我再铺垫点拨,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段什么描写?它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精神?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了,经过自主讨论,难题被学生攻克了。

3 课后质疑,思而解疑

分析讲解完课文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遗漏部分,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从这节课中我们学到哪些知识?你认为哪些知识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你觉得这节课你掌握最好的知识是哪些?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提出来讨论?”等。

如教学完《最后一课》一文后,有学生提出:“小弗郎士在放学以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提出后,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各种想法都表达出来,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训练。

又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后,学生提出疑问:皇帝回宫以后会如何对待这位说了真话的孩子?我听到了全班学生各种各样独具特色的答案。这不仅使他们对文章呼吁童真童趣的主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质疑的地方不少,关键是要使学生做到在阅读中多动脑筋思考,做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学生学会了质疑,也就学会了思考。

(责编 马超勤)

(3)于矛盾处质疑。课文中常有看似矛盾实则精彩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巧妙地利用,必将激发他们质疑的兴趣,帮助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

又如教学《死海不死》一文,让学生通读全文后提问: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用这些矛盾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让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对文本产生阅读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寻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

(4)在小结处拓展。课文内容学习完后,教师可以对课文内容作个小结,在小结处引导质疑(即迁移问题),从而把课内知识拓展延伸到课外。

例如,学习《我的母亲》一文,教师可以这样引导:“邹韬奋给我们描绘了他的母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慈母的形象,其实我们每一个同学、老师也都生活在这种母爱中间,你能回忆起那些母亲在生活中的细节,并写一写吗?”这样的设疑,来源于生活,紧扣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读说写结合,可谓一举三得!

(5)引导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学生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地独立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疑难问题。

在教读《琐忆》一文时,有学生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合。”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为什么只写胡须、目光、头发?头发为什么倔强?我认为这位学生的求异思维应该肯定,首先高度表扬了他,然后我再铺垫点拨,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段什么描写?它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精神?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了,经过自主讨论,难题被学生攻克了。

3 课后质疑,思而解疑

分析讲解完课文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遗漏部分,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从这节课中我们学到哪些知识?你认为哪些知识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你觉得这节课你掌握最好的知识是哪些?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提出来讨论?”等。

如教学完《最后一课》一文后,有学生提出:“小弗郎士在放学以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提出后,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各种想法都表达出来,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训练。

又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后,学生提出疑问:皇帝回宫以后会如何对待这位说了真话的孩子?我听到了全班学生各种各样独具特色的答案。这不仅使他们对文章呼吁童真童趣的主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质疑的地方不少,关键是要使学生做到在阅读中多动脑筋思考,做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学生学会了质疑,也就学会了思考。

松树金龟子范文第5篇

关键词:落叶松;幼苗;病虫害;分析;东北地区

落叶松因为本身生长速度快,市场前景好等优点是目前培育的主要品种。落叶松的幼苗是落叶松发展的过程中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的一个时期,病虫害的发展对于落叶松的价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关于落叶松幼苗培育过程中的病虫害的分析便显得尤为重要。

1 关于落叶松幼苗培育过程中的生长环境

东北地区的地表覆盖土为多年积育而成的碳酸黑钙土、黑钙土型沙土,土壤类型黑土、风沙土以及草甸土,土层厚度为25~30 cm。该地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3.2 ℃,极端气温可达-40 ℃以下,根据多年的研究发现东北地区的气候是比较适宜落叶松生长的,在这个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栽植,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落叶松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势头良好,并且木质也比较优良。目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病虫害,本研究中笔者将主要探讨这个问题。

2 在落叶松幼苗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

2.1关于落叶松幼苗的松毛虫病虫害

松毛虫属于枯叶蛾科的一属。种类很多,但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是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危害松树的主要种类。松毛虫的发生一般是由于环境引起的。目前的情况下,人们为了取得利益的最大化一般会大面积的种植同一种落叶松,这样纯种落叶松的存在,会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本身树林中的灌木会因为缺乏阳光养分等,而逐渐贫乏。并且在这其中会伴随砍伐不当的行为,随着时间慢慢地累计,会打破落叶松的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逐渐的在向阳面便会发生松毛虫的病虫害,松毛虫病虫害一旦发生,就会迅速蔓延,导致整片的松叶林质量下降。

2.2关于落叶松幼苗的蝼蛄与蛴螬病虫害

蝼蛄与蛴螬是两种比较常见的病虫害,蝼蛄在生长的过程中一般会选择比较阴暗潮湿的地方居住,落叶松幼苗的苗床便成了极佳的选择,他会深入落叶松的苗床,落叶松周围的土地便会出现各种小孔,最终落叶松的根会被拔起,落叶松便会因为缺乏养分而死。蛴螬,便是通常所说的金龟子的幼虫时期。他的生活习惯是在早晚进食,这种昆虫寄居在落叶松上,早晚都蚕食落叶松的幼苗,最终会导致落叶松的幼苗枯死。

3 关于落叶松幼苗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3.1关于落叶松幼苗蝼蛄与蛴螬的防治方法

首先笔者介绍一下关于蝼蛄的防治。前面我们说到,蝼蛄喜欢钻小洞,我们可以在傍晚时分将带有毒的食饵放在洞口,这样蝼蛄在吃了有毒的食饵以后便会丧失行动的能力,次日早晨便可以将丧失行动能力的蝼蛄抓住烧掉。关于蛴螬的防治方法,在种植落叶松之前,配制的药便可以均匀的洒在苗床之上,这样在翻地的时候,药会随着土地翻入,在施药的过程中药的分量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如果施药过少,杀虫的效果会不明显,但是如果施药过多便会伤害土地,对于以后种植的植物产生伤害。前文我们说道蛴螬一般在早上或者傍晚进食。当落叶松幼苗发生虫害时,可在每日上午9时左右,细致检查苗床,若发现苗梢被拽入地表或苗尖弯曲现象,则要在被害苗木周围用铁丝翻找捕捉,或在苗木空隙中搂起一条小土沟,用0.5 %的乐果溶液,顺沟浇注,然后要及时在小沟中浇水,使药液扩大渗透范围,达到毒杀害虫的效果。用0.1 %~0.2 %的敌敌畏、敌百虫溶液喷洒苗木床面,毒杀的效果较好。

3.2关于落叶松幼苗病虫害的人工捕杀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人工捕杀虫害的方法基本很少应用,但是它的效果还是比较可观的。因为他本具有比较大的局限性。落叶松的人工捕杀法需要人口密度比较高,落叶松的高度比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可以进行人工捕杀虫害。落叶松的病虫害集中发生在越冬之后。越冬之后的虫害一般是幼虫,这个时期是消灭虫害最好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幼虫杀伤力比较低也比较好消灭,所以栽植落叶松时应该尽量在幼虫时期将其捕杀。

4 结语

在本研究中笔者探讨的重点是落叶松幼苗培育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目前落叶松在建筑绿化方面的发展前景是很好的。所以落叶松的病虫害便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本研究中,笔者首先介绍了一下东北地区落叶松生长的气候,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的林业重地,所以本研究主要针对东北地区。然后笔者介绍了在落叶松幼苗时期常见的病虫害以及解决办法。目前,在落叶松的病虫害研究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相关人员继续努力,研发更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董国防, 上官铁梁, 郭东罡. 2011. 五台山华北落叶松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4 (1): 158-162.

相关期刊更多

林业实用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林业局

林业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

内蒙古林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