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项目

教育项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项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项目

教育项目范文第1篇

乙方: ____________________

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使“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这项新发明以及相关的“中国九宫格作文教学”项目尽快转化为教育培训的生产力,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甲方授权乙方为 省 市 县“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 实验研究合作单位之一。同时为了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乙方一次性向甲方交纳履约保证金 元。

二、甲方职责:

1、向乙方提供合作范围内的《授权书》;

2、向乙方提供“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 实验研究的方案;

3、向乙方有偿提供从事“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和示范教学所需要的《胖胖鼠创意作文练习本》等相关教材。

三、乙方职责:

1、负责在当地办理“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合作项目的有关手续;

2、负责在当地开展“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合作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以及阶段性的检验与评估;

3、自筹科研课题经费,并负责向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申报教育科研课题;

4、乙方必须严格执行甲方所制定的实验研究设计方案,并及时向甲方通报教学实验研究的执行情况;

5、负责撰写“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报告或论文以及“成果应用证明”,并以书面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呈报给甲方;

6、如需甲方赴乙方所在地作现场指导、示范讲学,乙方需承担甲方讲课费、交通费、食宿费等基本费用。

7、乙方从事开展“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合作项目期间自行管理,自负盈亏,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四、项目名称及相关情况

项目名称:“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

“中国九宫格作文教学”是吉林省磐石市天下英才九宫格作文教学研究中心李永强研究员发明的一套旨在推动中小学作文教学发展的互动作文教学体系。它以“学生习作与教师再创作比较作文教学”为指导思想,以李氏作文三步构思法和十三种一句话作文构思法为基本方法,以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纸为基本操作工具,是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快速提升作文能力的系统工程。

1、实验假设:

(1)使用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的小学实验组学生,其“记叙文评定量表”的分数显著高于没有使用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的小学控制组学生。(2)使用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的小学实验组学生,其“写作态度问卷”的分数显著高于没有使用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的小学控制组学生。

2、合作研究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的条件:(1)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多年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经验;(2)有参加教育科研的经历;(3)能够筹措经费和获得必要的研究条件;(4)能够切实承担起研究、组织和指导课题的责任。

3、合作模式: “九宫格创意作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实验研究课程为研究者对小学生所设计的应用“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写作记叙文的教学参考方案。 在连续十五周中每周实施两节课共15单元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为指导学生使用“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并融入作文写作与评量之中,并创立“中国九宫格作文教学”写作模式,以李氏作文三步构思法“捕捉醒悟-感觉到位-心灵外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熟悉“九宫格作文构思练习模板”使用技巧,并实际运用于写作之中,提升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与成就,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

4、实验教材供应及结算办法:九宫格作文系列培训项目产品均系独家研发,实验研究用培训教材50套起订,第一期作文教材每册124页,第一期阅读教材每册144页,这套书可使用一学期32次课,64学时,定价64元/套(含知识产权使用费24元,但未包括书款15%的邮寄费),建议以40元/套价格卖给学生。

五、发生以下情况之一者,本合同自行终止,甲方有权收回授予乙方的有关“中国九宫格作文教学”的相关权益。

1、乙方以甲方名义从事与甲乙双方合作项目无关的活动;

2、乙方违规办学;

3、乙方违背本合同的有关条款;

六、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协议履行过程中,如发生纠纷,双方协商解决,协商未果交于甲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处理。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正式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一年,届时可优先续签。

甲方法人代表签字: 乙方法人代表签字:

教育项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高职教育电子商务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就是说,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高职教育大多是压缩了的本科教育模式,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传统的三段式的课程教育模式。在高职校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水平不高,从业能力不强,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这样就从根本上违背了“以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

目前,大多数高职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技能的定位与培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育者应突破这种传统的高等教育的框框,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电子商务是以“电子技术”为手段、以“商务应用”为核心的经济贸易活动。从电子商务性质来看,无论是侧重于电子商务技术的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还是侧重于商务技能的商务型人才的培养,都要强调从业者应该拥有足够的网络技术和商务技巧两方面的知识,熟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运作模式,锻炼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施网络营销、商务谈判等业务技能,并且能够对电子商务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可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网络和商务技术、技巧和能力的培养。

教育项目范文第3篇

一、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内涵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及家庭环境对儿童在传统体育项目方面的教育,使其掌握基本传统体育项目技能。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是传统体育项目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家庭教育在众多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每个人来说家庭生活是最亲切的,家庭教育是必须要接受的并且长期进行,伴随终生的教育,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使受教育者更为容易接受和喜爱并且能够长期坚持进行的,是相比较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具有显著效果的教育方式。

二、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特点

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应主要依靠家庭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类型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等,家庭教育在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授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具备其他教育类型所不具备的特点,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交流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情感交流的特点,家庭成员之间是血脉相连的,互相拥有着特殊情感的亲人。在家庭环境氛围中,家庭成员之间都有割舍不了骨肉亲情,注定了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也离不开情感因素。在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授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可以很好地沟通与交流,不会出现陌生人间的尴尬,能够更好地接受理解教育者教授的内容,不仅使被教育者学习了传统体育项目的技能,还从中可对其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从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中增强自信心与面对挫折的勇气,使其达到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融洽的家庭氛围。

(二)广泛性和全面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广泛性,每个人都有家庭,每个家庭都会有家庭教育,而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人和家庭组成,每个人都会接受家庭教育,社会中受教育面较大、影响较深,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也具有广泛性,人们都能较为普遍的接受传统体育项目的教育,相对比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而言,进行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更为广泛,更有利于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全面性,第一,家庭教育针对的不仅是家庭中的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是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过程中不是针对儿童、中年人、老年人中的某一类群体,而是全面的对教授对象进行体育项目的教授。第二,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体育项目技能,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也从中可以体验到传统体育项目学习的乐趣与意志品质。最终达到传统体育项目很好的继承与发展的同时家庭成员能够得到身体、心理、道德的全方面培养。

(三)长期性和渗透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当人作为自然体而降生的时候,便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要伴随人终生的,在一生中人要同时扮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而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更具有早期性、连续性和持久性。当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长期进行时,被教育者较容易的培养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习惯,有利于传统体育项目技能的学习与巩固,使受教育者可以较好地掌握与熟练的应用传统体育项目,从而达到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渗透性,“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不是因为父母有很高的教育手段,而是因为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渗透性的,父母的言行和教授的内容是子女最容易接受学习的,家庭生活中的生活习惯,成员之间的关系,文化氛围等各个方面,都会对子女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传统体育的家庭教育具有渗透性,家长可以潜移默化地将传统体育项目教授给子女,使子女在无形之间产生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喜爱并且长期坚持进行学习和锻炼,从而养成良好的传统体育项目锻炼习惯,达到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四)针对性和及时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对每个人来说,父母都是自己最为亲近与信任的人,在父母面前不需要进行任何的防范和伪装,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性格、脾气、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真实的状态是最为了解的,所以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父母可以凭借自己对子女足够的了解,针对子女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个人喜好等各方面因素,选择适宜子女的传统体育项目以及方式进行教授,,使子女在学习传统体育项目初期就可以比较容易的接受与喜爱这个项目,避免或减少教授过程中因为选择的项目不当或教授方式不适宜而产生的各类问题。在教授传统体育项目的过程中,父母能够直接得到子女学习状况的反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使问题能够对得到及时的处理,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体现了及时性。

(五)继承性和灵活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继承性,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家庭氛围、家庭文化、家庭传统等都在不经意间被继承着流传下来,例如“家训”、“家风”等,人们在接受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后,无形之间也影响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与内容,当自己处于教育者的角色中,便会将自己在被教育时接受的内容继承性的传授给被教育者,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是具有继承性的,不仅可以使传统体育项目被长期永久的保存下去,也保护了传统体育项目中所蕴含的传统民族文化与精神。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家庭是社会组成中除了人以个体存在以外的最小组成单位,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是小范围、小群体活动,可以在不需要任何的组织或正规的运动场地,便可进行的活动。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不会受活动时间、地点、人员等因素制约,各方面因素与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都较为灵活,能够更好地使传统体育项目得到继承和发展。

三、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对策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关注度逐渐降低,社会中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风气淡薄,家长对传统体育项目认识不准确,亲子行为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等都是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中产生的问题,为了使传统体育项目更好的继承与发展,针对其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提出以下几个对策:

其一,转变家长对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认识

许多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只是在孩子没有步入学校之前,家长所承担的教育责任,而学前阶段的家庭教育也只是保障了子女的正常成长,至于子女的身体、心理健康等问题不会有较明显的显现,当子女进入学校教育阶段,则教育义务就应该由学校承担,更何况是传统体育项目这种体育技能的学习。更有甚者认为,子女根本不需要接受传统体育项目等这种体育技能的教育,“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使学生永远摆脱不了单一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最终家长将子女培养成为了“考试机器”,而忽视子女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心理、道德、独立自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不能使子女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首先要转变家长对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从思想上使家长得到改变,让家长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意义,在重视子女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关注子女的身体素质状况。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不仅教授子女体育项目技能,还使他们接受了我国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在增强体质同时继承和发扬了民族传统体育。

其二,家庭教育中将传统体育项目于文化精神相结合

家庭教育中传统体育项目与文化精神完美结合,更有利于人们接受学习传统体育项目。传统体育项目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至今为止传统体育项目仍然在被继承和发扬。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每一项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在体育项目的学习过程中父母可以针对子女自身的特点与喜好选择适合子女的项目进行学习,在家庭教育长期的学习中,子女在掌握传统体育项目技能的同时,培养了体育运动兴趣与习惯,也增强了自身的身体素质。传统体育项目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也会使子女受益匪浅,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在技能上体现出人类的智慧,其中蕴藏的文化精神更为深厚。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过程中,也是对子女无形中意志品质的磨炼,要使子女明白“人生自古多磨难”这一人生常态和基本道理,鼓励子女博学广识,增强其自信心,教会其以正确的归因方式,使其理智、从容地对待挫折,放手让子女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感受挫折,通过真实的挫折及其感受来提高其耐挫、抗挫能力。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不仅是子女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还磨炼子女的意志品质和面对挫折的勇气,达到身心发展的目的。

其三,采用多种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方式

在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采用多种教育方式,例如全面系统的教育方式,家长全面地将传统体育项目教授给子女,可以是子女从众多的项目中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长期学习,使子女系统的了解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内容以及其蕴藏的文化精神,最终子女自觉坚持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周期性的重复教育方式,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的初期,家长应针对子女的特性进行有计划的教授,在学习过程中持续的周期性进行重复训练,直至将传统体育项目锻炼成为习惯,可以使子女更好地掌握传统体育项目技能以及流畅的运用体育技能;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的作用影响深刻,当家长在教授子女传统体育项目技能,培养其传统体育项目锻炼习惯的同时,家长已经将其作为自己的习惯而进行,那在学习过程中,子女在无形之间会受到父母的影响,逐渐将传统体育项目锻炼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而达到

其四,提高国家和社会对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关注度

传统体育项目的关注度在逐渐降低,而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的关注更是少之又少,为了使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能够得到继承和发展,必须提高国家和社会对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关注度。首先,应建立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相关机构,健全关于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制度,使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过程中有较为系统的、完善的制度和方案可以遵照。其次,明确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内容,将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编印成册,可以提供给广大的家长们作为学习参考,避免或减少在进行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时盲目学习,适得其反。

教育项目范文第4篇

为了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是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而系统地结合起来的。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都围绕项目设计这个核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CDIO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基本目标、任务、理念与方法以及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兼容性,因此采用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是未来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CDIO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这四个大写字母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其核心理念是尽可能接近工程实际,让学生在工程实践的真实环境中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存在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参与从工程构思、工程设计、工程实现到工程运作的全过程,从而获得对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全面认识,在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在毕业后能更快融入社会,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CDIO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强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道德,以及团队协作和交流。对于具体课程,教学设计者可以依据CDIO基本理念和教学需要,围绕学科进行课程组织,制定符合相应课程的CDIO能力培养目标及贯彻方法使学生能够进行以主动性、实验性、分组学习为特征的学习活动,通过参与、构思、设计、实现个人技术体验,达到理想的学习目标。

二、软件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软件类课程实践性强,而学习者的专业背景差异及对软件类课程的学习能力的不同导致学习效果存在较大差异。CDIO理念下重新审视这类教学会发现诸多不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科学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思想

这类课程往往是理论课和上机实践各占一定的比例。一般采用教师集中讲授,然后集中上机操作的教学模式,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突破入门水平,教学效率低下。理论课多采用课堂讲授和实例操作演示的方式进行,学生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且随着课堂内容的深入,由于所学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实践强化,学生的认知负荷不断加大,出现认知负荷超载,从而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影响学习效果;而上机实践往往滞后于理论教学,学生在理论课上所学的操作性内容大量被遗忘,上机操作时又需要重新学习,这样既占用了练习的时间,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上机实践效果大打折扣。这类课程的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缺少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所创作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散乱而无序的感觉,缺少系统的工程设计思想和严谨的逻辑体系。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准确

这类课程教学目标大多强调学生相关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大多是笼统列举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而对学生应达到的工程能力没有给予明确的规定。课程定位在“知识灌输和技能习得”的低级层次,不利于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系统工程能力的培养。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的缺失导致教师对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多是依靠主观判断,缺少科学的评定方法。

(三)课程教学过程中缺少深入的反思和讨论

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分离的状态,缺少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教师和学生之间即使有不定期的互动,也多是围绕某个具体知识点或操作技巧而开展,缺少基于项目开发、创作及实施中遇到问题而进行的深度反思与讨论,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不利于教师进行新的教学设计,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现行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这类课程的考核大多侧重考查学生理论知识和局部技巧的掌握情况,很难做到全面、客观、公正、科学。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系统完整的认知,并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缺少系统的分析能力,缺少在真实开发环境中创作的经验和能力,遇到真实问题时,不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并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评价方式多为上机考试,即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制作出示例效果,或者让学生提交综合作品的形式。上机考试的形式很难全面考查学生掌握的情况,且评价标准单一;提交综合作品的形式虽然可以相对全面地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但作品创作中非常重要的团队协作精神、反思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则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综上所述,由于软件类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淡化了课程的应用性特征,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缺乏对学生创造力和理解力的培养,学生仅仅是掌握了个别案例的制作,但没有系统地掌握应用软件创作作品的全过程。在这类课程的教学中虽然有些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训练,但在团队协作精神、对创作项目的工程性认识、企业需求和环境认知方面都存在明显欠缺。因此针对这类课程的教学进行探索,尝试构建一个高效的、适用性强的教学模式,并能制定出一套针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评价体系,对提高软件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CDIO理念下软件类课程基于项目的教学——以非线性编辑课程为例

CDIO项目按规模和范围可以分为三级:一级项目为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项目;二级项目为包含一组相关核心课程、能力要求的项目;三级项目是为单门课程而设的项目,旨在增强理解和培养相关能力。软件类课程基于项目的教学属于CDIO三级项目,对于软件类课程一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可操作性。软件类课程要考虑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同时还要考虑理解性和可操作性。非线性编辑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电视编导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CDIO中的三级项目,它与摄影、摄像、影视后期等相关课程构成了教育技术学教育电视编导能力的CDIO二级项目,本课程在教学中起着使学生由前期拍摄到后期编辑的一个承上启下的核心桥梁作用,是培养学生电视编导工程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基于项目的学习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和较强的求知欲望,感受深刻的创作体验,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以CDIO理念为指导,将工程概念引入到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改变注重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以项目设计为核心将课程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在探索创新中逐渐提高综合能力。学生通过这种主动的亲历式工程学习实践,不仅在知识学习方面获得进展,他们的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系统掌握能力及责任感、职业道德等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发展,从而具备适应性较强的职业技能。按照CDIO工程教育中四个有机过程和学生能力发展层次的高低,形成CDIO理念下非线性编辑课程的学生能力矩阵。非线性编辑创作中,项目开发是一个集体工程,需要团队的协作,因此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个人通过深度参与团队合作,引发个人灵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成员之间的协调能力;通过系统完整的项目作品的构思、设计、实现与运作使得学生能够具备工程思想和建模能力,具备较强的实战能力,能够通过团队协作进行工程的实现与调试,从而具备综合的工程制品运作能力。在CDIO理念指导下,可以依据非线性编辑课程的教学目标,开展基于项目的课程教学。构思是项目创作的初期准备阶段,需要明确“做什么”的问题。科学合理的构思是项目顺利开展的保证,也是创作高质量作品的前提,学生的创意、灵感在这一阶段得以激发与碰撞,个体将智慧融入集体之中得以升华,既锻炼了个体的思考能力,也提高了集体的构思创意能力。设计是前期准备阶段与具体创作阶段的衔接,需要明确“如何做”的问题,清晰严谨的设计为项目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这一阶段是灵感转化为作品的技术分解与细化阶段,需要个体更多更为严谨的智慧贡献,并且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学会思考,并能接纳不同的意见,在沟通中形成共识,在反思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并在设计过程中形成工程建模能力。实现是具体创作阶段,需要解决“谁来做”和“做成什么”的关键问题,是项目创作的中心环节,这一阶段是项目设计理念得到落实,将构思设计物化的过程,个体将在集体的协调分工下,及时参照项目的构思设计目标,来完成具体技术细节的实现,通过个体的努力与集体的协商,逐步实现作品的各项指标,在实践中提高项目创作的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运作是创作后的测试与推广及评价阶段,需要解决“做得如何”的问题,通过前几个阶段的努力,所创作出来的工程制品是否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需要通过这一阶段得以评判和检验。在这一阶段,教师可采用作品推介、作品展播与交流的形式,开展项目报告、设计评估、答辩验收等活动,结合项目组内自评、项目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制品的质量和学习效果进行多元立体式的评价,提高评价的质量与可信度。

四、结论与反思

教育项目范文第5篇

在长期从事教育改革项目建设并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过程中,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在立项申报、年度检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多个方面对教育改革子项目进行了监督与管理,虽较好地把握了学院教育改革项目建设全局,在项目总体推进和重点项目成果的提升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立项盲目、过程轻视、验收潦草、成果荒废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重“新颖”轻“解题”。在立项过程中,部分申报教师高度重视项目提法新颖,“高洋上”的名字吸引审批者眼球,并过分注重以项目表现本身教学工作业绩及未来教学理念,却忽略教育改革项目的本质是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教学方法、模式等的研究,攻克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和不足,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

2.重“管理”轻“指导”。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院高度重视子项目的管理,通过多次评审和不断督促等多种方式严格监督项目建设进度,把控项目研究质量,对项目研究建设的顺利实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院评审有余但指导不足,子项目各自为战但统筹不足,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在整体上取得重大突破。

3.重“获奖”轻“实效”。学院在教育改革项目总结验收的过程中,多数时候以、项目获奖作为成果考评的最主要手段,以获奖数量和大小作为衡量项目成果好坏的最主要标准,而忽略了教学改革项目的成效不仅在于通过项目研究和建设的推进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获得理论的提升,还应注重项目研究的实效。理论成果需要实践的检验,只有深入推荐项目研究,强化实践探索,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真正有助于提升教学方法且促进学生培养的教育改革项目才是真正的优秀项目。

4.重“结题”轻“推广”。教育改革项目以申报立项为开始,以结题验收为完结的管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改革项目难以起到真正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教育改革项目的管理必须顺利“申报立项—项目建设—结题验收”,只是教育改革项目的研究过程,“项目试点—问题反馈—推广实施”才是教育教育改革项目深化过程的意识,注重将这两个方面连贯实施的全过程管理才能真正发挥教育改革项目建设的作用。

二、强化教育改革项目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1.强化教育改革项目管理的思考

学院要不断完善教育改革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模式,打破“断点式”、“终结式”项目管理的藩篱,牢牢树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导向,和“真研真改真落实”的原则标准,形成贯通项目立项、项目建设、成果验收和示范推广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体系;同时,注重明确学院在教育改革项目管理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角色,做到动态把握、及时督导、灵活协调、多元评价等,使项目管理由被动变主动,帮助项目建设完成好且有实效。

2.教育改革项目管理的实践

(1)强化立项管理,实现以“立”引“改”。首先,在课题申报时,在鼓励教师自由组建研究团队申报的同时,结合学校、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发展规划,针对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难题和学生反馈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导向性课题,鼓励名师牵头、青年教师共同参与的方式联合申报;在个别特别注重实践性的课题上,也可邀请有兴趣、有能力的同学一起加入,以此提升项目建设的针对性。在立项评审上,在注重申报材料审核的同时,更加注重开题制度的落实,在当面听取项目选题背景、研究基础、研究思路和预期成果等相关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公平公正的评审,同时评审专家也可现场向申报人提问、交流和指导,在立项之初就充分把握项目研究的科学方向。

(2)落实过程督导,实现以“查”促“改”。教育改革项目建设过程中,重现充分发挥学院监督管理职能,建立教务人员分组联系和教育改革项目中期检查机制,在研究进度、经费执行、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监督考察和提醒,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同时,更加充分发挥学院在教育改革项目上的指导职能,通过中期检查时的专家指导、评价和教育改革项目分组研讨时的相互交流、探讨,促进项目建设的中期反思和调整;及时了解项目研究中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帮助和资源分享,真正实现对教育改革项目的中期督导与促进。

(3)施行多元验收,实现以“结”实“改”。在教育改革项目结题验收时,首先继续强化结题验收答辩,在全面听取、了解、质疑教育改革项目的建设过程和所得成果后,评判项目成效;其次,逐步推进实际考察,通过课堂教学听讲、基地走访等方式,更加客观、深入地评估项目建设实效;最后,试点学生评价机制,通过在结题验收答辩和实际考察环节加入学生评委和学生调研的环节,真正了解学生对于教育改革项目实施及效果的反馈,明确教学改革项目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4)注重成果落地,实现以“研”定“改”。对于教育改革项目建设而言,项目研究和建设只是手段,而落实研究内容与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并真正提升教学质量才是其实际意义所在。因此,学院要注重推动教学改革的成果尽快落地,甚至“边建设边落地”,以期通过实际效果的评价调整建设方向,完善建设内容,服务学生培养。同时,注意教育改革项目中优秀成果的示范和推广,通过校内优秀项目展示会、分享会或实地听课等多种方式,在校内形成优秀项目的示范带动效应,影响、激励和带动更多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5)探索奖励机制,实现以“奖”助“改”。对于完成质量高、成果突出的优秀教育改革项目,学院要在积极配合、支持和帮助他们参与校级、省部级及国家级优秀项目评比;同时,在征求学校意见的基础上,整合学校、学院各方面资源,在学院内构建了优秀教育改革项目奖励与职称评定、业绩奖励、个人发展等方面挂钩的评定机制,形成“重教育改革、促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激励全院教师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做出成效。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