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开放存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由于我国医学期刊的网络化建设起步较晚,因而当前我国的医学期刊网站在可下载资料量和内容更新速度方面均处于较低水平。据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目前国内的医学期刊中,有自主版权独立网站的仅有78家,占总调查数量的15.6%。而在这些医学期刊网站中,仅有34家能跟上网络期刊发行的脚步。总之,国内当前能为读者提供“增值服务”的医学期刊网站极为稀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学期刊网站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就目前国内医学期刊的发展现状而言,其无论是在规模、信息量还是服务水平方面,均无法与国外医学期刊网站相比肩。具体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国内学术体制的影响。在我国,医学期刊大多数依托于科研院所或是高校,这样的研究主体极易让部分学术期刊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成为服务作者的期刊。加之部分作者仅是将之视为获取学历、评职称、晋升的工具,忽略了读者的需求。其次,受经营与推广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多数医学期刊尚未建立独立的网站,且即便建立了网站,其功能也仅仅局限于刊物的介绍、投稿以及免费阅览等。单一的功能与超低的信息量,让我国医学期刊网络化建设浮于表面,无法发挥实际作用。再次,受互联网经营许可制度的影响。在我国,投身互联网需同时满足许多限制性条件,以致国内医学期刊网站大多都未能获得独立法人的资格,从而无法获取互联网的经营资质。而在一些其他国家,网站可提供网上销售、咨询、独立版权以及使用权限等各项服务,再放眼国内的网站经营模式,经营效益难以体现也就可想而知。
所谓的开放存取,就是一种基于学术信息共享理念的出版机制,其宗旨是利用网络实现学术信息资源免费保存与获取。由于该机制运行成本低廉,且能有效提高刊物的影响力,加之其便捷的获取方式,使该机制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学术界、出版界以及信息传播界的广泛青睐。
1.开放存取期刊的现状
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最早由瑞典的隆德大学图书馆创建,其内容不仅涉及所有学科,还包含了各种语言。此外,该网站所搜集的开放存取期刊大多都进行过质量控制。截至目前,该网站仍然称得上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开放存取期刊网站之一。就该目录所收录的开放存取期刊论文而言,除涵盖农业、科学、生物与生命科学、历史、考古学、政治学、文学、语言以及化学等17个学科主题领域外,还包括多学科与多语种。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开放存取期刊网站,其在收录开放存取学术期刊方面有着极为严苛的选刊原则。如针对目标刊物的信息覆盖面,要求该刊物的出版内容必须包含与学科相关的研究性或评论性文章的全文;而在刊物内容的获取途径方面,则要求其必须可以免费获取。当然,若刊物本身有禁运限制,则不将其视作可收藏的期刊。收集刊物后,该网站还会邀请相关专家对其进行评审,以确保刊物的质量。
关键词 开放存取期刊;整合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1-0152-02
为了缓解期刊的价格危机,提高学术资源的可利用率,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简称OAJ)应运而生,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支持。但大量调查研究表明,由于OAJ资源尚未很好地融入现有主流学术资源数据库,其利用率并不理想。因此,迫切需要将分散的OAJ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资源平台,实现OAJ内部及OAJ与传统学术资源之间的无缝链接与统一检索,使用户通过传统的资源获取途径能够方面地发现和获取OAJ文献。对OAJ资源的整合可以同时从OAJ资源的内部整合和OAJ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整合两个方面开展。
1 开放存取期刊之间的整合
要提高OAJ资源的能见度和可用性,首先必须建立OAJ资源平台,搜集整理分散式存在的OAJ资源,实现OAJ资源内部的整合。在具体实现方式上,OAJ资源的内部整合可以通过建立集中式的资源数据库和分布式查询两种方式来实现。
集中式模式综合利用开放存档元数据收割协议(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o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简称OAI-PMH)和网络数据抓取等方法,获取各OAJ的论文元数据,将其映射转换为符合系统要求的元数据标准,在与系统已有资源进行比对后将新资源存入整合平台的数据库,从而建立起集中式的OAJ资源检索和利用平台。我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于2006年开发了OAJ一站式检索平台Socol@r,收集整理网络上的OAJ,并按照中图法进行分类,提供期刊的浏览和统一检索服务;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建立了包含OAJ的在线资源基础平台;我国国家科学图书馆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也分别建立了各自的OAJ整合系统——“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存取平台”和“开放存取期刊集成检索试用系统”。
分布式模式则通过Z39.50/SRU协议,动态地将用户输入的关键词在各OAJ系统中进行检索,并将检索结果整合归并后返回给用户。在集中式模式中,平台既可以向用户提供论文的摘要等元数据信息,也可以直接提供全文。由于大多数OAJ都遵守创作共享协议(CC),允许论文被合理地转载和链接,因此集中式OAJ整合平台可以直接向用户提供全文资源。但在分布式模式下,平台提供给用户的仅是资源的元数据信息。两种类型的整合方式可以同时使用,欧洲经济学家在线(Economist Online)系统综合利用元数据收割、分布式查询等方式整合了RePEC等与经济学有关的OAJ、OAR等资源。该系统通过OAI-PMH协议和网络爬虫收割元数据,建立资源元数据库,而后以此为基础,通过OAI-PMH、Z39.50/SRU协议向其他系统提供资源获取和检索服务。
2 开放存取期刊与外部资源的整合
在实现资源内部整合的同时,OAJ资源还应通过融入图书馆已有资源体系、嵌入学术搜索引擎等方式,实现OAJ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整合,促进OAJ资源的社会化利用,借助于用户所熟悉的信息检索工具和途径来扩大OAJ的可见度和影响力。
2.1 融入图书馆的资源体系
图书馆是科研人员获取学术资源的主要途径,因此应该积极将OAJ资源与图书馆已有的数据库资源进行整合,使用户能够一站式地检索各类OAJ资源和非OAJ资源。将OAJ资源与图书馆资源进行整合是一种双赢战略,一方面,OAJ需要借助于图书馆的资源平台来提高其使用率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在期刊危机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图书馆等信息机构也需要通过整合OAJ等外部资源来丰富自己的馆藏,拓展和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按照整合深度的不同,OAJ与图书馆资源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2.1.1 基于资源列表的逻辑整合
基于资源列表的逻辑整合是指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建设任务和目标,有选择性地在主页上建立OAJ资源列表,对分散式存在的OAJ资源进行集中揭示,为用户提供OAJ资源导引或检索入口,实现OAJ资源和馆藏资源的逻辑整合。国内外的众多高校图书馆都已开展了相关实践,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图书馆积极促进本校读者对OAJ的发现和利用,选择符合标准的OAJ加入馆藏期刊列表,并将维护OAJ列表的更新作为电子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我国大部分“211工程”高校的图书馆都通过在网页上设置“免费资源”栏目或“推荐学术站点”栏目等方式,有选择性地组织和揭示网络上的OAJ等资源。
2.1.2 基于元数据仓储的虚拟整合
基于数据仓储的整合是指按照事先制定好的元数据方案,通过元数据收割和网页抓取等方式获取OAJ论文元数据,经元数据映射转换为目标元数据存入仓储数据库,从而建立起集中式的OAJ论文元数据库,达到集成多个OAJ资源的目的。数据仓储方式可以控制和改善元数据质量,最大化资源的搜索发现能力。现有的大多数OAJ整合平台都是基于元数据仓储创建,EBSCO和比利时哈瑟尔特大学图书馆(Hasselt University Library)联合建立了OAJ一站式检索平台——开放科学目录(简称OSD)。OCLC与密西根大学达成合作意向,WorldCat获得通过OAIster数据库到开放存取资源的持续链接权,此举将OAIster与WorldCat的书目信息有机整合在一起,用户可以通过WorldCat的免费网站或OCLC FirstSearch直接查找和利用OAIster的资源。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图书馆采用EBSCO资源发现服务(EBSCO Discovery Service,简称EDS)融合了约10所大学图书馆的OPAC、该校购买的商业数据库以及OAIster、ArchiveGrid、arXiv、牛津学术在线(Oxford Scholarship Online)和美国政府出版局目录(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Catalog)等开放存取资源网站,可对上述资源进行整合检索。
人力资源丰富的图书馆还可以考虑通过人工编目的方式为OAJ资源添加元数据,避免机器自动抽取过程中存在的数据兼容性差、质量不高等问题。但在此方式下,囿于成本的限制,图书馆应研究如何确定繁简适度的元数据标准,在尽量简化资源描述和满足用户对OAJ论文的基本信息需求之间寻求平衡,即要降低资源编目成本,又要兼顾用户对OAJ的查找利用。
2.1.3 基于动态链接的整合
建立OAJ资源的动态链接是指利用SFX/OpenURL协议为用户动态查找和生成指向OAJ资源的链接。为了适应OA运动的发展,扩充图书馆可利用的全文资源,可以在图书馆SFX链接服务器中有选择性的整合OAJ数据。由链接源按照OpenURL协议要求产生所需链接对象的上下文信息结构,传递给SFX解析器,通过SFX链接服务器对OpenURL所包含的元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与每个链接对象相对应的URL,从而动态生成适用的链接地址,无缝集成馆藏资源和OAJ资源,实现对OAJ资源的深度整合。国内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众多高校的图书馆资源检索系统均采用SFX链接工具实现了馆藏资源与DOAJ等OAJ资源平台的动态链接整合。
2.2 融入搜索引擎
网络环境下,由于信息内容数量的丰富性和信息格式的异构性与多样性,能满足用户一站式检索需求的搜索引擎备受欢迎,成为众多用户查找信息时的首选。根据OCLC2010年的《图书馆认知》报告中公布的数据,2005年有82%的美国信息消费者选择搜索引擎作为查找信息的首选工具,而到2010年这一数字上升到84%。OAJ也可以借助于搜索引擎等大众化工具来扩充资源的能见范围,促成资源的社会化利用,将资源和服务嵌入用户所熟悉与偏好的信息利用环境,借助用户熟悉的搜索工具促进对OAJ资源的发现和利用。Google等搜索引擎一直是人们查找OAJ资源的主要途径,Anna等的调查发现,科研人员主要使用ArXiv和Google获取OA论文;Swan等的调查也发现,几乎所有(98%)的作者使用目录工具查找感兴趣的文献,仅有30%的作者使用OAI搜索引擎在OA知识库中查找资源,72%的作者使用Google搜索网络上的学术文章。因此,“教育部在线精品论文”等OAJ应主动向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提交论文元数据信息,同时允许网络爬虫索引其论文资源,将资源嵌入搜索引擎。
3 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完善开放存取期刊的元数据标准
OAJ资源整合的顺利实现离不开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元数据标准,在技术标准方面,OAJ网络平台应遵循OAI-PMH等通用的互操作协议,以支持元数据的收割;在元数据标准方面,各OAJ平台应尽量采用相同或兼容性强的元数据方案,以便于资源的和集成。近年来,随着OA理念的更加普及和高质量OAJ资源的不断涌现,OAJ资源的标准化问题受到多个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的关注。欧盟重要的数字科研环境建设项目——D4Science项目2期工程将开发OA资源的集成和互操作技术作为重要目标。
无论是基于元数据仓储的整合,还是基于SFX/OpenURL的动态链接整合,其基础都是资源元数据,因此选择合适的元数据类型、制定合适的元数据描述方案至关重要。在元数据类型的选择上,被普遍采用的都柏林核心元数据(Dublin Core,简称DC)标准不能很好地适用于OAJ的整合,必须使用能够包含多条元数据记录的容器来描述出版物和存储库中的目标文件,需要通过RDF描述框架集成其他元数据方案中的元素,对DC元数据进行扩展,制定能够描述期刊卷期信息和保存地址信息的元数据方案。欧洲经济学在线项目在开发资源整合平台时,就充分意识到DC元数据的上述缺陷,选择使用元数据对象描述模型(Metadata Object Description Schema,简称MODS)作为描述资源、在IR和服务提供商之间交换元数据的标准。
3.2 逐步实现开放存取期刊的语义整合
按照整合对象和整合深度的不同,信息资源的整合经历了以中间件技术、数字仓储技术等为代表的数据整合阶段和以建立不同信息之间的静态或动态链接为目标的信息整合阶段,正在向以揭示资源中的知识元、建立资源间的知识网络为目标的知识整合阶段发展。现有的OAJ资源整合方式还主要停留在基于元数据收割和网页抓取的数据整合阶段,以及基于SFX建立动态链接的信息整合阶段。用户搜索信息的最终目标是获取信息中的知识因子,补充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所以现有的资源整合应深入到知识整合层面。
关联数据(Linked Data)的广泛应用代表了语义信息整合研究的最新发展方向,引起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多类社会主体的广泛关注。由于图书馆界的积极实践,W3C专门成立了“图书馆关联数据孵化小组”(Library Linked Data Incubator Group),帮助图书馆规划未来的合作方向,提高图书馆数据在互联网上的可重用性和互操作性能。OAJ的整合平台也可以应用关联数据,通过对论文内容进行主题标注,设定资源的属性和关系类型,建立不同主题之间的关系网络,从而实现资源间的语义关联和整合,但关联数据本质上只是语义网的基础元素,为建立资源间的语义关联提供了可能,基于关联数据的资源整合的实现还存在着术语规范、权威控制、同义词或近义词匹配合并等一系列标准问题和技术问题,需要借助于完善的领域本体、知识地图等语义工具构建资源间的知识网络,才能实现基于语义的OAJ资源的深度整合。
项目基金
本文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RWQN201334)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OCLC提供的OAIster搜索引擎接口[EB/OL].[2013-11-13]. http://oaister.worldcat. org/.
[2]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2010: Context and Community[R/OL].[2012-03-08]. http://ocl /reports/.
[3]Anna Wojciechowska. Analysis of The Use of Open Archives in the Fields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J].OCLC Systems & Services: Inter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perspectives,2007,23(1):54-69.
开放存取运动目前已经越来越被学术界所接受和重视,学术界特别是信息资源领域对开放存取模式的研究日趋深入。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从整个信息资源的角度,对开放存取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笔者以所从事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一下在高校档案工作中,高校档案资源如何实现“开放存取”的服务机制。
一、“开放存取”机制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含义
在讨论“开放存取”机制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含义之前,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性质和特点。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学校全部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辅助一线教学科研、支持学校行政后勤等部门顺利办公,以及记录学校历史、宣传树立学校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学校的正常运转、改革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信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广大的学生、教职员工所了解,并且,由于高校档案内容的特殊性以及惟一性,在社会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高校内部以及社会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需求对高校档案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广大高校档案工作者所不断思考、探索的一个问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式的利用模式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对传统的档案利用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一向被认为成熟、安全的“部门归档”以及“调阅式”的档案利用模式开始动摇。虽然这种方式仍然占据着高校档案部门的主流,但是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已经开始显现,如档案收集难以实现前端控制、存储成本不断上升、利用效率偏低、有偿服务屡遭争议等,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衍生问题,如利用门槛相对偏高降低了利用者的利用兴趣;保存成本的上升与档案部门可支配资源短缺的矛盾,影响了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诸如此类的问题已经对档案人员形成不小的困扰。另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由于档案自身所遵循的原则以及档案部门的特殊性,完全照搬互联网模式或者数字图书馆模式是不可行的,也是不可靠的。此外,由于利用者、成本费用、质量控制等各方面的原因,高校档案资源的开放存取机制,不同于其他信息文献领域。
基于上述情况,开放存取在高校档案管理实践中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有条件地将档案信息向学校所有学生和教职工以及社会公众开放,降低利用门槛,减少权限障碍,从而提高检索效率和利用效果;二是降低获得档案信息的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三是通过OA资源库的建设,在理论以及实践中,提高高校档案信息价值开发力度,使档案价值全面得以实现。可以看出,上述含义是对“开放存取”定义的一种修正,使之更符合高校档案的实际。这样的修正在高校档案工作实践中具有实际意义。
二、“开放存取”机制在高校档案工作中的应用范围
笔者认为,“开放存取”机制在高校档案馆中的实现和具体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环境建设
如前所述,“开放存取”机制是基于网络环境产生和运作的,“开放存取”机制在高校档案馆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数字化校园和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的现代大学。高校数字档案馆是数字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概念与理论上的虚拟档案馆不同。从硬件上说,它在网络硬件的物理连接上属于校园网的一部分, 档案馆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系数比较高的内部局域网,有自己的专用服务器,局域网通过一个核心交换机连接到校园网主交换机上,实现档案馆网络与校园网的互联。从软件上说,档案馆内部网络一般包括两大项内容,一个是档案馆办公系统,一个是档案管理系统,这是高校数字档案馆的两大支柱,同时,所有档案实现数字化,是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前提和基础。档案数字化有自身的特点,具有层次化、级别化的特点,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中,对于防火墙、密钥、后门等安全机制以及管理方法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资源管理
开放存取的资源管理,这里主要是指利用科学方法,将不同类型、来源分散、异构、海量的档案信息资源经过编目、整序,编辑,形成可以通过网络利用的有效数据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将零散档案信息数据化的过程。
1、编目
在网络环境中的档案编目,不同于传统的档案手工编目,需要编制适合网络信息资源描述和组织的著录格式,目前这一工作大多通过扩充传统的机读目录格式来实现。
2、整序
高校档案资源需要得到永久性的保存和利用。在开放存取模式下要实现这个目标,档案部门必须能够快速、准确获得正确、完整的档案资源。但是由于网络环境带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如果处理不好,会给档案管理带来很大的问题,甚至造成档案的缺失和伪误。为此,有必要在网络上为学校档案资源进行整序、标识。如可以采用数字对象标识符(Digital ObjectIdentifier,DOI)与档案分类号相结合的方式,以保证档案管理者和档案用户可以按照需要获得指定的档案信息资源。
3、编辑
在网络环境和开放存取机制下的档案信息编辑,主要是利用元数据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管理。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用于帮助识别、描述、限定和定位资源的数据。利用元数据可以提高开放存取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效率。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高校档案部门要制定相关的OA标准,规定归档者要提供相应标准和规范的元数据,同时通过编辑、转换,实现即时存储和提供多种格式的元数据。目前,关于档案元数据的规范已有很多研究成果,可供高校档案部门进行借鉴和参考。
(三)提供利用
开放利用机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公众提供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资源。但是与其他领域的开放存取机制不同,档案信息具有机密性、内部性和分散性的特点,无论档案的提供者还是档案的利用者,都存在着特定条件,如特定的人群、特定的环境等等。因此,在提供方便快捷的准搜索引擎式的服务时,还有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1、高校档案数据库与高校电子资源库的关系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设或购买了相当数量的电子资源库,这些资源库作为整体知识库的一部分,开放程度是不一样的。相对于纯学术性的资源库,高校中非学术性的资源库(包括高校档案数据库)保持着不透明的状态。国外某些大学对高校档案数据库是否可以开放,人为控制到何种程度,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笔者认为,只要能够在法律上对版权、费用等问题进行了清楚的界定,高校档案数据库中所保存的档案信息中的学术性信息,应该可以纳入学校电子资源库或者知识库中。
2、高校档案数据的开放存取方式
目前,高校档案数据库中的档案信息的开放存取方式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
(1)网页链接
即通过校园网或者高校档案部门自己的主页,提供开放存取档案信息的链接入口,由高校档案部门自行决定需要提供开放存取的档案资源,包括目录、全文以及相关链接,用户可以登陆相关网页,通过点击来浏览相关档案信息。
(2)建立高校专题档案数据库
高校档案馆根据需要,建立相关专题库,通过收集分类系统搜集校内所有开放存取的档案资源,并将它们整合、组织,形成专题档案数据库。如学生成绩库、学历学位认证库、工资工龄库等等。高校档案馆充分利用数字校园中各种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将所有校内开放存取的档案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整理和揭示,用户则直接访问相关的高校档案数据库。当然,这需要安全性、政策支持、科学管理等方面的保证,对高校档案馆的自身建设也是一个巨大挑战。
(3)通过馆藏目录获取高校档案信息
机读档案馆藏目录,是高校档案馆最重要的数字化资源之一,也是最常用的检索工具之一。利用机读档案馆藏目录,可以实现所有馆藏档案资源的检索,这也是高校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利用者所熟悉和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此外,可以通过增加相关字段等方法,使高校档案资源转化成为开放存取的网络资源。在这方面,档案工作者可以充分借鉴图书馆的一些成熟经验。
(4)通过集成、挖掘技术开发高校档案信息资源
传统的简单调阅、浅层次的档案利用显然不能满足学校和社会对高校档案资源的利用需求。因此,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纳入开放存取机制,利用开放存取机制,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先进技术、先进软件,实现高校档案数据库资源行政化和学术化的有机统一,可以达到扩大利用面、优化利用效果、全面实现档案信息价值的目的。
三、高校档案部门实现“开放存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开放存取运动能够优化高校档案管理,提高利用效率和效果,但这不意味着可以一蹴而就,在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和思考。
(一)开放环境下档案的信息安全
随着网络与人们生活的日益密切,人们似乎可以从网络上找到任何想要找到的东西,在给人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不安全感。高校档案是在高校各项工作中自然形成的,档案的公开,会动摇一些人对档案在传统认识上的安全心理。
因此,开放存取运动在高校档案界开展,有赖于逐渐建立一种开放的理念,能够得到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认同,解除人们戒备心理。高校档案人员要大力宣传开放存取的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和场合,灌输、渗透这种方式的优点和好处,使学校有关领导、教职工和广大学生了解到档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不仅吸引高校一线的教学、科研工作者成为高校档案开放存取的利用者(取者),还能够主动成为高校档案资源的提供者(存者),从而推动高校档案开放存取的健康良性发展。当然,将这种模式完全纳入现行的高校档案管理体制还有一定的难度,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
(二)成本和费用
开放存取机制,是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上,任何人都不能低估它的运行成本。理论上讲,高校档案部门可以从高校档案资源的开放存取机制中收取适当的费用,但在实际中是否可行,是否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精神,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个问题如何处理,直接影响开放存取机制在高校档案部门的运行。
在目前开放存取运动的实际操作中,通常会采用“作者付费、用者免费”的模式,例如OA期刊,但是这些费用通常会计入科研成本中。高校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不完全适合这种成本分担的模式,但是可以从中得到借鉴。高校档案部门可以通过协议、与第三方中介合作等方式,建立或者拓宽成本补偿机制,兼顾国家、学校、相关部门以及个人的合理利益,达到“双赢”甚至“多赢”。
(三)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优化建设
基于目前高校管理体制,档案部门还不能完全实现档案文件的前端控制,加上高校档案产生的自然属性等问题的存在,对档案数据进行规范化建设存在很大难度。然而,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开放存取的发展前景,高校档案开放存取机制的顺利建立,需要齐全、完整、准确、高质量的档案资源。因此,高校档案部门要大力提高档案收集的齐全完整率,这是开放存取机制的起点和重要基础。同时,高校档案部门需要制定有效的档案开放存取质量控制策略。通过加强档案的鉴定环节,完善档案的审核制度,规范编目著录,不断优化高校档案信息资源。
(四)硬件建设和相关技术的研究
高校档案开放存取机制的建立,需要购买硬件设施,配备相关软件,搭建符合条件的基础网络平台,特别是电子档案的存储介质、存储环境、存储设备,都与高校档案的信息安全问题息息相关。
[关键词] 图书馆;开放存取;Open Access;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7-165-1
上世纪末以来,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依托于这些技术,图书馆电子刊物方面的应用也不断更新。图书馆电子刊物有许多优点,如易获取、更新快、易携带等等,颇受用户和出版商的喜爱。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和图书馆发展方面的考虑,对于电子期刊等学术资源的开放存取(Open Access)进入人们视野,受到广泛的追捧。Open Access发源于西方信息技术公司,最早应用在高科技软件的协同开发等领域,后来被引入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领域中来。目前,开放存取在国内图书馆的应用正在起步。
一、开放存取及其特点
开放存取的英文名全称是Open Access,缩写为OA,也有将其翻译为开放获取、开放使用等。在图书情报领域,开放存取最早被应用于电子期刊的出版方面,其基本程序为学者向“某开放存取期刊”投稿,获得录用后,直接在线刊载,用户可以登陆网站免费下载阅读。芬兰图书专家Bo Christer・B将现有的大规模应用开放存取的领域归为四类:一是特殊学科的预印本服务器,二是开展同行评议的在线期刊,三是高校或个人的开放存取期刊,四是高校或个人的开放存取仓储数据库。
开放存取的特点主要有四点:1.获取无障碍、存储空间小,并且开放存取的多数是数字化资源,不须太大的物理空间;2.效率高、扩散强,通过开放存取活动,网络电子期刊的出刊更快,其更易于被获取,产生传播扩散的优势;3.学术影响力更大,开放存取的期刊论文必须经过同行评议才能在线刊发,Thomson公司指出开放存取论文的影响因子及被引频次高于传统期刊论文;4.开放存取的内容比较丰富、形式多样化,一般都试图做到学科全覆盖,其收录论文的领域非常宽广。
二、开放存取下的图书馆发展现状
开放存取已经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截止2012年,在CNKI数据库已经发现关于“开放获取”、“公开获取”、“OA”等关键词的研究论文多达700余篇。这些研究主要关于开放存取的内涵意义、知识产权保护、西方实践经验等,例如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陈传夫院长就对开放存取与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探讨,在开放存取中应注意对作者的知识产权的认证保护,在线论文的刊载要建立在版权许可基础上。国内211高校近60家已经开始应用开放存取,探索较早且较深入的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对这些图书馆开放存取发展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开放存取认知度不高,宣传力度小。目前,有数据显示西方国家19%的学术成果已经可以在线获取,但是我国尚达不到5%,高校用户中超过70%的人不知道开放存取,92%的人没有使用过开放存取数据库。图书馆设的开放存取培训课程也偏少,宣传力度不高,这也导致我国图书馆开放存取的体系建设缓慢。
(二)开放存取标准不统一,系统不完善。这个方面比较显著的不足就是没有标准统一的名称,比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称为“免费数据库”、西北大学图书馆则是“免费存取资源”,这些不同的名称给读者用户带来一定的烦恼,用户不知道该在哪个数据库获取资源。
(三)开放存取在线资源不足,数据库规模小。目前,开放存取在全国图书馆界还是一个新事物,普及程度低,在线资源少,这大大限制了用户对开放存取的使用。图书馆对网络开放资源开发率较低,科目数量也偏少,我国图书馆的资源模式仍是比较传统的纸质图书的存取或者期刊电子版的传阅等。
(四)开放存取资源链接不足,维护更新缓慢。国内图书馆开展开放存取活动比较早的是高校图书馆,但是进入这些高校图书馆发现,开放存取资源数据链接是很少的,由于维护不足导致一些链接出现打开过慢、无法打开等情况。西北大学图书馆链接中文开放存取资源网站20多个,外文网站近70个。与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相比,其图书馆网站整体的开放存取链接数量达到17000个。这表明国内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劣势明显。
(五)基于开放存取的图书馆在线资源整合不足。各个图书馆的开放存取活动仍处在起步阶段,因而开放存取资源的整合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图书馆仅给出链接,而没有相应的信息资源提供,或者在用户注册上存在程序复杂等情况,尤其是这些链接没有按照门类分布,导致查询困难。
三、结语
面对图书馆开放存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一些学者已经开始了探讨,例如要求加大技术研发,制定统一的规划标准,整合开放存取在线资源,设立开放存取宣传专栏,拓展OPAC模式等。随着图书馆界对这些问题及应对策略的重视,基于开放存取的图书馆发展将会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游春山.信息资源开放存取和图书馆工作[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4):33-35.
[2]杨文珠.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7):57-59.
[3]张晓林.开放获取学术信息资源:逼近“主流化”转折点[J]. 图书情报工作,2012,(9):42-47.
关键词 独立学院图书馆 开放存取 开放资源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1 国内名校图书馆开发、利用开放存取资源的现状调查及启发
2012年我们对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这次总共调查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8所大学的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网站主页中“一小时讲座”下的“网络培训”共涉及17个专题的“电子资源检索与利用”培训内容。北京大学图书馆还举办免费获取人文社科外文文献CASHI文献传递活动。
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其网站主页的“资源”下有“推荐学术站点”,推荐了网络免费学术资源的一些实用和几个生命科学自由的学术网站,包括系统,高水压力线,生物医学中心,PLoS免费刊,全球搜索技术的服务,211工程的镜像资源,中国论文在线,科技期刊出版模式研究,中国统一检索平台接入资源预印本服务系统,开放存取在他们最好的学术信息资源的国内和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用户点击就可以进入相应的站点。此外,网页的“电子期刊导航”栏目“外文”菜单。
吉林省高校图书馆网页“查找信息”列中的分别设置“网络数据库”和“杂志 / 电子杂志”菜单。“网络数据库”菜单提供了按字母顺序、 文档类型、 主题分类等 四种常用外国数据库浏览路径。开放存取期刊 HighWire 出版社,日本 NII 论文信息数据库、 日本大学图书馆学术信息门户、 日本电子科学和技术的信息集成(J-阶段)还列出了在网络数据库上,可以在不同的分类下面的数据库,并详细有说明发现期刊/电子期刊”菜单下包括了“查找馆外期刊”的内容。其 Web 网站的主页上“推荐”的下拉菜单中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的学术会议在线”的链接、“服务指南”列也是“教育与培训”菜单,“High Wire Press指南”列出了限制,但只在校园网络用户中才可使用。
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在其主页的“数字资源”栏目下有“数据库/电子资源”,包括Open Access(开放学术资源库)。该图书馆还自主研发检索平台,对互联网上的开放学术资源进行整合。
东北大学图书馆免费开放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UCP的9种STM期刊资源,并在其网站主页的“网络导航”栏目下链接有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浙江大学图书馆在其网站主页“网络导航”栏目下首先列出了“免费资源”。
我国高校50所大学图书馆馆长都在的《武汉宣言》中表示支持《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倡议书》的原则。宣言中指出网络环境下学术信息交流的新模式、资源共享的新形式是开放存取,鼓励更多的人来参与,同时宣言中还指出图书馆界要决心继续深入研究开放存取这一运动。然而,与热闹的研究氛围和轰轰烈烈的宣言相比,我国独立学院图书馆利用开放存取资源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2 我国独立学院图书馆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现状
2.1 独立学院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开发率低、数量较少
开放存取资源对于图书馆来说具有非常广泛的作用。在对52所独立学院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建设的调查中发现只有12所独立学院的图书馆有一些开饭存取资源的链接,不到“211”院校总数的六分之一。这就说明了各独立学院图书馆对网络开放存取资源开发率非常低,数量还是较少的。甚至有些著名的独立学院根本就还没有推进开放存取资源的建设。我国独立学院图书馆这种存取资源的建设现状非常令人担忧,没有引起学院的足够重视。
2.2 独立学院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名称的设置不统一
在有开放存取资源建设为数不多的独立学院图书馆中有的为其冠名为“免费学术资源”; 有的冠名为“免费数据库”;有的冠名为“免费存取资源”;显然这些开放存取资源的名称设置非常凌乱不统一,在读者中难免会要造成许多困惑,势必会给读者的检索设置更多的难题。因此,提倡独立学院图书馆尽快制定出开放存取资源的建设标准。
2.3 独立学院图书馆对开放资源的组织揭示方式存在差异
不同的独立学院制定的开放资源标准不同,相互之间没有遵循统一标准,所以给读者的检索带来很多麻烦。如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图书馆中“电子资源”“推荐学术站点”的站点下有开放资源的设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 “网络导航”栏目下设置的链接是开放资源内容。而燕山大学里任学院网站将开放资源放在了“常用资源”“电子资源” “电子期刊” “其他电子资源”栏目下的链接。在有的图书馆里是通过层层设置、链接才可以找到开放存取资源。这些情况使读者的耐心极大限度的被考验,也使读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读者的查找带来了很多不便。但有极少的图书馆在其主页上设置了开放资源专栏,使读者一目了然,大大方便了读者的检索,节省了读者的时间和精力。
2.4 独立学院图书馆对开放资源整合能力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