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文励志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为了分析情况,随机选取了河南省2009年15家上市公司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财务资料及内部控制情况,对应收账款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河南省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质量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应收账款数额较大 如表1所示,这15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公司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超过20%,并且都居高不下;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普遍偏高,有6家公司的达到25%以上,其中许继电器的高达55%。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偿债能力、应付意外开支等都有很重大的影响。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和营业收入中比重都普遍偏高,可见公司的盈利质量不是很理想,长此以往,公司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扩大经营业务的现金流。
(二)应收账款账龄老化应收账款是企业的流动资产,流动性是判断其质量的重要标准。如表2所示,这15家上市公司中,除了豫能控股的应收账款账龄全部在1年以内,还有中原环保应收账款的控制比较好外,其他公司应收账款的账龄都比较长。尤其是莲花味精最为不理想,账龄在1年以内的只有17.44%,3年以上的达34%之多。账龄较大的应收账款多数是因为客户恶意拖欠或无能力偿还,账款收不回来成为坏账的可能性非常大,实际上已经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坏账不及时报损、处理的情况,虚增了企业的利润。这也成为了领导者或经理人粉饰其业绩的手法,影响报表使用者对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
(三)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不足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对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应该计提100%的坏账准备。由表3可知,很少有公司计提到该比例,大部分公司只对五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才计提100%的坏账准备,还有一部分公司对五年以上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还不到50%,如莲花味精只计提了15%的坏账准备,这也正是莲花味精应收账款账龄不理想的原因。虽然我国对应收账款计提比例没有强制性的规定,但从以上可以看出,各公司的计提比例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这给企业利用应收账款对盈余管理进行操纵提供了杠杆。
(四)关联方交易应收账款比重较大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和其他关联方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他们通过相互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承担债务等形成的应收账款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已经成为各个公司市场交易的一种普遍状态,它并不以公允价格,而是根据各公司的经营战略和长期规划为基础确定的转移价格来定价的,这种定价方法在很多时候都有失公允。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有了操纵利润的空间,从而蒙蔽投资者。对河南省这几家上市公司的资料分析中发现,普遍存在着关联方应收账款在总额所占比重较大的现象。这些欠款企业多是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子公司,或是同一母公司下属的兄弟公司及联营公司等。这些关联方应收账款不仅使上市公司产生大量的现金支出,造成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降低,最后还有可能接受欠款单位以资抵债的劣质资产,对企业非但无益,还使不良资产比例上升。
二、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管理完善策略
通过对河南省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质量问题让人担忧。因此,上市公司应加强应收账款的质量管理,尽快收回应收账款,使应收账款的总额和账龄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维持公司日常的流动性需求,提高应收账款的质量和盈余的质量。
(一)完善应收账款控制制度具体表现在:
(1)建立应收账款的授权审批制度。公司内部应建立并规范应收账款的授权审批程序,对客户的信用期限、信用额度及其调整等都要经过相应权限人员审核批准。具体而言,可以对每一销售级别都规定一个赊销权限,在权限范围内可自行决定,超过这个权限就要报请上一级批准。对特别重大或有争议的客户赊销,则应有上级部门组成专门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还应包括业务负责人和信用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共同参与,在综合这些客户的信用记录、目前经营情况、发展前景及企业自身的销售目标、经营战略等情况下,做出是否给予信用、给予多少信用、信用期限多长的决定。当然,在决定给予其信用后,还要不定时对其经营情况和还款能力进行跟踪,出现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2)健全经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激励机制。在公司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使经理人及其下属的业务人员权责利对等,即他们不仅要取得销售业绩,还要负责与其有关的账款回收问题。比如可以结合应收账款的催收难度,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对没有完成催收任务的人员,给予适当的惩罚,既要充分激发经理人和业务人员的热情、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又要按照合法的途径清收账款,做到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评估经理人和业务人员的经济绩效的时候,就不只要考虑其经营业绩和销售业绩,还要考虑账款的回收情况。在这种约束激励下,经理人就不会不顾客户的资信情况而盲目扩大销售,还能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尽快收回账款。
(3)建立定期对账制度。公司内部应建立应收账款台账制度,按单个客户逐笔登记应收账款的变动及结存情况,并定期报送给每个业务人员,使其了解客户的欠款情况,在与客户接触时能够灵活变通,有针对性地进行催收。比如客户不付款就不发货,采用这样的牵制力往往能使客户尽快付款。
(4)建立合理的坏账准备金制度。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应根据情况进行风险分析,按照谨慎性原则提取坏账准备。提取坏账准备最重要的是要合理地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一般根据以往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比例和目前的信用政策等实际情况来确定。通常可以采用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来确定计提比例。对于客户资信状况有争议的情况,也可以采用个别认定法。
(二)建立应收账款信用管理部门 公司内部应建立专门的应收账款信用管理部门,针对不同客户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指企业为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与行为规范。确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它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部分。信用标准是指客户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通常要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企业承受违约风险的能力和客户的资信程度三个方面来考虑。信用条件则是一些企业为了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减少坏账损失,就采用了一些优惠措施,鼓励客户提前付款,这样便可以享受到一定的折扣。而制定收账政策的目的是解决客户推迟或不付款的问题。
(三)慎重选择货款结算方式 对于信用评级较好的客户,可以适当放宽政策,采取委托收款或托收承付的方式;而对于信用评级较差的客户,则应该采用支票或银行承兑汇票的结算方式,以尽快收回应收账款。对于海外业务产生的应收账款,则尽可能地采用信用证的结算方式。信用证是银行做出的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即银行根据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和指示,向受益人开具的一定金额、并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信用证支付方式是一种银行信用,由开证行以自已的信用做出付款保证,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海外应收账款的安全回收。
(四)活用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虽然是企业的流动资产,但是其流动性还受到一定外在因素的制约,不如现金的流动性强。企业账面上的应收账款应该尽快收回,转变为流动性强的货币资金,以满足企业日常需要,但如果确实暂时无法收回,还可以灵活运用,以融通资金,解企业燃眉之急。例如:可以利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贴现等。
(五)强化信用意识 首先,企业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树立服务到永远的经营理念,因为现代社会产品差异远远降低,每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经营服务。严格执行合同中的每一条款,真心为客户着想,赢得客户的信赖,建立并维持与客户良好的关系,这样才能为账款的收回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是在为企业创造利润,为员工创造福祉,为社会创造财富。
其次,要培养客户的优先回款意识。企业可以对公司员工提供一些催收账款方面的培训,让他们灵活掌握一定的收账技巧,在不影响客户关系的情况下,让客户及时付款。比如客户以某些理由延迟付款或拒付款时,业务人员可以巧妙地控制发货频率给客户施加压力,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有效防止客户拖延支付或减少支付金额,达到足额收回账款的目的。
(六)健全相关法律和监管制度虽然会计制度对公司放权的设想是公司会公允、合理地确定坏账准备,并能够基本反映公司的实际情况。但从表2、表3中可以看出,这样的设想在现实中并没有实现。这是因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与管理当局的业绩、股东对公司股票的期望等都有着直接的联系。放权反而为他们粉饰财务报表、提升自身的业绩提供了一个可利用的工具。上市公司这种利用坏账准备粉饰财务报表的做法,需要法律制度和监管制度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另外,还要加强外部的审计监督作用。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就是外部监督的一个方面。加强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认知感,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并完善法制建设,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一个良好、有效的审计环境,从而提高审计质量,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美丽的环境、顺畅的交通、整洁的市容、良好的市场秩序、和谐的城市生活,是广大市民的共同梦想,也是城管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占道经营破坏城市秩序,阻碍城市交通,影响城市市容、扰乱城市秩序,与提倡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规则和创建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的现实要求格格不入,因此,占道经营的清理整治,历来是城管行政执法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之一。
一、 我区治理占道经营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占用公共场地和城市道路乱摆乱放、乱拴乱挂、乱搭乱建从事经营活动是城市管理中一大顽症。我们在执法清理过程中以人为本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相结合。在执行公务中既要执法有理有据,秉公办事,严格程序,严禁简单粗暴,更要亲民爱民,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注重形象、语言文明,对“弱势群体”以服务为主,正确引导他们进入市场合法经营,逐步树立城管**,取得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工作中的矛盾冲突。二是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在管理中,我们以教育为主,帮助当事人提高认识,纠正违规,服从管理,原则上,只要接受教育,愿意改正的,都不轻易处罚,减少矛盾纠纷和对立情绪。对于那些一向违反城市管理法规、教育不改,甚至恶意冲撞执法人员的,视情节轻重,责令检查认识,依法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还要选择典型,通过曝光,达到惩戒少数,教育多数的目的。三是平时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平时管理我们多实行错时制,三班轮值,确保管理不留空档,在乱点、难点、热点地段采取率先进驻,同流动摊贩争“阵地”,使他们无处落脚,掌握工作主动权,同时在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实行定点、定人、定岗、强化点上管理到位,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城市中心向周边延伸,逐步将行政执法的触角延伸到城市每个部位。去年我们集中对全城区主要街道的100余处电话亭、彩票亭的占道经营进行了强制取缔,今年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流动商贩、露天烧烤、探头市场进行了治理和打击,共清理流动商贩200余家,取缔占道烧烤70余处,规范市场5处。经过集中整治,有效扼制了“马路市场”的漫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平时日常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占道经营反弹容易治理难的原因
1、管理相对人素质较低。占道经营违章者多是各自谋生的小商小贩,进城农民,下岗职工,伤残人员等“弱势群体”,他们以低层次的生产经营方式拥挤在交通路口,人流多的地方从事维修、加工、摆地摊、流动叫卖,相对而言,普遍存在文化层次低,法律观念淡薄,更无城市意识和文明意识可讲,为了个人谋取小利益,到处乱摆乱放,乱拴乱挂,乱丢脏物,完全不顾城市环境和交通秩序,执法人员对他们管理时,能跑则跑,跟执法人员捉“迷藏”打“游击”,对他们说服规劝,根本听不进,不起任何作用,作罚款处理时,多了拿不出,少了不管用,甚至干脆抵赖,执法人员感到又同情又无奈。
2、执法环境不够理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群众认为占道摆摊,随街叫卖是靠劳动吃饭,还能为群众提供购买便利,没有错误,不会触犯法律法规,当执法人员对占道经营者进行处罚时,很多群众感到不理解,又加上处罚相对人多是“弱势群众”,极容易引起周围群众的同情,他们纷纷为当事人说情,还指责执法人员不应罚款,更有甚者,由于心存对社会不满,故意误导当事人与执法人员对抗,鼓动周围群众起哄,围攻执法人员,以致出现“暴力抗法”事件,这些严重影响了执法人员的执法力度和工作成效。
3、农贸市场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群众需要。我区34.3平方公里的城市,形成规模的菜市场只有一诺商贸城和张家庄菜市场两处,并且处于**西两头,另有5处早市分散于背街小巷,仅有的几处菜市场都是人满为患,处于饱和状态,致使部分经营业户无法进入市场合法经营,同时,有限的市场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要,这就为占道经营提供了有利商机,再者,现有菜市场均实行有偿管理,并且收费较高,以一个菜摊为例,一天要交2-5元,很多经营业户为了减少经营成本,不情愿到市场交费而成为流动商贩,这些都是占道经营屡禁不止的直接原因。
三、治理占道经营的对策
1、做好宣传,依靠群众解决占道经营问题。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要做好占道经营治理的群众工作途径很多,主要是: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介、宣传窗、广告牌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做好宣传工作,教育群众支持对占道经营的管理工作。宣传教育的着力点应放在对群众思想认识偏差的矫正上,通过指明占道经营对食品安全、市场秩序、生活环境和市容市貌等等的危害,让群众认识到清理占道经营是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切身利益,这样,我们才能在整治占道经营过程中争取主动并有一个较好的执法氛围。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占道经营的管理工作。现阶段占道经营的管理,工作面广量大,反复性强,管理工作矛盾突出,要达到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管理,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单靠我们城管队伍孤军奋占,势单力薄,难以持久,因此,应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搭建群众参与城管的平台,让更多的群众走到城市管理的前台,这样,不仅能形成对占道经营的高压态势,而且能通过群众自身的现身说法,教育违章占道者自觉纠正自身的行为。
2、坚持堵疏结合,完善城市功能。实践证明,对占道经营者一味采取堵、禁的办法不仅不能取得应有的执法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引发新的矛盾。因此,只能在严肃查处的同时,给予必要的疏导。及时建设或设立一些具有扶持帮助、优惠等性质的集贸市场,引导经营者到此类集市进行经营活动;对已有的市场,通过协调相关部门,适当降低入市经营成本;在一些对市容环境和交通影响不大的街区规划设立临时摊区,以解决困难群众的生计问题,这样既把占道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又降低了城管执法成本。
3、依法行政,严管重罚。在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同时,对屡教不改,和执法人员“打游击战”的流动占道摊贩,要加大处罚力度,依法采取暂扣、没收物品、罚款等处罚,加大其违法经营成本,让其得不偿失,促其自动放弃这种违法经营行为。同时,城管执法部门也要提高队伍自身素质,加强对执法人员依法执法、文明执法的教育,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既加强管理,又维护好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断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转变执法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尽可能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使城管执法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
甘蔗是轩岗乡乃至全市、全州的传统支柱产业,蔗糖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关系到数万蔗农和糖业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关乎到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城乡问题,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经济优势的发挥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开拓等都具有深远意义。轩岗发展甘蔗具有十分有利的工、农业生产条件,蔗农具有丰富的种蔗经验,又有英茂轩岗糖厂作为龙头企业,历年来甘蔗都是轩岗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甘蔗产业出现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甘蔗生产发展的现状,找出制约甘蔗生产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轩岗甘蔗生产发展做出科学规划。
一、当前轩岗甘蔗生产发展现状
1、轩岗的自然生态情况:轩岗乡位于**市西部,距市政府所在地芒市20公里,辖区内最高海拔2224米,最低海拔810米,东与风**相邻,西与五岔路乡毗邻,南与三**乡接壤,北与江**、象滚塘乡相连,是一个山坝结合的乡。轩岗乡辖丙茂、芒广、芒棒、筠竹园、芹菜塘5个村民委员会,36个自然村,51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821亩,其中水田17853亩,占耕地面积的56.1%,旱地13818亩,占耕地面积的43.4%。人均占有耕地1.77亩。全乡总户数3829户,总人口17945人,其中农业人口1724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9‰。辖区内有汉族、傣族、景颇族3种主体民族。汉族有5593人,占总人口的31.2%,傣族12164人,占总人口的67.8%,景颇族161人,占总人口的0.9%。
2、甘蔗种植情况:2010年全乡总耕地面积4.77万亩,甘蔗种植面积18673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9.2%。其中水田甘蔗面积5058亩,占甘蔗种植面积的27.08%,旱地甘蔗种植面积13615亩,占甘蔗种植面积的72.91%,甘蔗总产量8.29万吨,总产值2817.5万元,平均单产4.44吨。
3、轩岗糖厂生产情况:英茂糖业是**省最大的制糖企业之一,拥有**英茂糖业有限公司、**英茂糖业有限公司、**农化科技有限公司三个子公司。自2003年参与**省糖业整合以来,通过收购兼并、租赁等方式拥有11个糖厂,具备日入榨甘蔗28100吨能力,原料基地80万亩,年白糖产量40万吨左右,酒精产量3万吨。主要产品有:“英茂”牌白砂糖、精制糖、食用酒精和农用复**。英茂糖业以长远的发展战略、良好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明确的文化追求博得社会的广泛认可。2009年英茂公司成功收购轩岗糖厂,轩岗糖厂设计日处理2000吨,一个榨季最适宜的规模入榨量为25-30万吨, 2010/2011榨季轩岗糖厂蔗区入榨甘蔗15.45万吨,达到规模入榨量还缺口甘蔗9.55-14.55万吨,龙头企业对原料甘蔗的需求量缺口大,甘蔗发展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4、甘蔗在轩岗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轩岗乡农村经济总收入5185.88万元,人均农业收入2526元,甘蔗总产量8.29万吨,总产值2817.5万元,占全乡农业总产值的54.33%。蔗区人均产蔗4.04吨,蔗区人均总收入2526元,蔗区人均甘蔗收入1050元。蔗糖是全乡农业产业中一个重要的经济作物及产品;蔗糖产业作为我乡的传统产业和骨干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产业,是目前其它产业不可替代的;发展蔗糖产业是我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发展蔗糖产业有利于推动我乡产业化发展,是丢不得,也丢不起的支柱产业。
二、目前轩岗甘蔗生产存在的问题
1、作物之间争地矛盾突出:近年来,受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种农作物纷至沓来,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相互竞争,在水田上有马铃薯、苞谷、蔬菜、水稻、西瓜等生长期短、效益高的作物与甘蔗争地,甘蔗的种植逐步向坝子边沿的低产田退让;在旱地上有柑桔、橡胶、咖啡、竹子、茶叶、经济林木等长期作物与甘蔗竞争,大量甘蔗基地退种其它作物,甘蔗种植面积难以稳定。
2、常年连作,蔗区土壤肥力下降:由于蔗区没有足够的耕地可以进行轮作,许多蔗园长年边作,土壤肥力退化严重,根据**省甘蔗研究所2008年对我蔗区土壤检测分析,蔗区土壤肥力退化的主要原因,一是施肥单一,磷、钾和部分微量元素的补充不够,甚至没有补充,导致甘蔗产量和品质上不去。二是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不当由于对蔗区土壤养分不了解,肥料配方大多是经验配方,肥料的针对性不强。
3、科技普及落后,种植管理水平低:一是甘蔗施肥水平低,施肥技术不科学,据调查,全乡甘蔗的施肥平均每亩40公斤尿素、50公斤普钙肥,轩岗大部分蔗区土地贫脊,施肥水平较低;部分蔗农施肥后不进行覆土,施望天肥,还有部分蔗农为图省力,苗肥、拔节肥一起施,肥料利用率低;偏施化肥,全乡60%以上的甘蔗只施化肥,有机肥的施用较少,大部分连作甘蔗的田块土壤板结,肥力降低,甘蔗产量难以提高。二上宿根蔗管理水平低,宿根蔗产量低,甘蔗种植成本上升。甘蔗下种地后,一般要收砍2—3年,全乡宿根蔗面积8963亩,占总植蔗面积的48%,而宿根蔗的产量不到甘蔗总产的40%,宿根蔗低产的原因主要有甘蔗收砍质量差,蔗桩保留过高,或收砍刀锄不快损坏蔗头,造成地下低位牙萌发少,蔗苗细弱;开垄松蔸质量差或不进行开垄松蔸,造成宿根蔗土壤板结,通透不良,从而影响根系、蔗芽生长,出苗差产量低;宿根蔗发株早、生长快,病虫草害发生危害也早,施肥管理也相应提前,管理节奏跟不上,容易造成减产;大部分蔗农对宿根蔗缺塘、断垄不注意进行补苗,造成断垄缺株多,有效茎减少,影响宿根蔗产量。
4、品种结构不合理,品种更新换代慢:甘蔗品种多、杂、乱。低劣品种屡禁不止是长期困扰甘蔗生产发展的玩症之一。仅靠**市甘蔗技术推广站引进、试验、繁殖、推广的甘蔗良种远远不能满足制糖企业的需要,各制糖企业纷纷向外大量引种,在没有经过严格的试验、示范、观察,并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同时,蔗农在生产中也自发引种,造成品种个数多,在种植过程中,品种与品种之间相互混杂,新品种的种植管理与其种性不相协调,这样造成甘蔗品种种植的个数多、品种间相互混杂、品种布局混乱。
5、机械化程度低,劳力不足:轩岗蔗区以旱坡地及低产水田为主,旱地坡度大,水田田块小,适于机械化操作的面积小,机械化使用程度低,而甘蔗在种植、收砍过程中劳动力强度大,加之近年年轻力壮的农民外出打工的较多,种蔗农民越来越少,劳动力成为当前发展甘蔗生产的瓶颈。
6、甘蔗病虫害严重,影响甘蔗的建康发展:甘蔗是一种生长周期长、宿根栽培、连片种植作物,再加轩岗气候、环境复**样,尤其近年甘蔗引种频繁,植期多样化,病虫害种类多,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甘蔗整个生育期几乎都受病虫的危害,甘蔗下种后出苗前,受金针虫、白蚁、金龟子、螟虫、凤梨病等的危害,出苗得不到保证;甘蔗出苗后至拔节前,受螟虫、金龟子、白蚁、黑穗病等危害,形成枯心苗或生长受到抑制,基本苗得不到保证;甘蔗拔节后至收砍前,地下受金龟子、象鼻虫、白蚁等危害,蔗茎受螟虫、介壳虫等危害,叶部受绵蚜、**马、秀病、褐条病、稍腐病等虫危害,使甘蔗生长受到抑制,造成减产,糖分降低,宿根年限缩短,种蔗成本上升。根据调查,轩岗每年约95%的甘蔗不同程度遭受病虫危害,造成甘蔗减产20-30%,甘蔗糖分降低1-4个百分点,大部分甘蔗因地下害虫危害而宿根年限缩短,蔗农种蔗成本上升,效益降低,大大影响甘蔗生产的发展。
7、产业化经营不够完善,利益分配欠合理:甘蔗收购价格是决定种蔗比较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农民种蔗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制定合理的甘蔗收购价格,对调动农民种蔗积极性和促进甘蔗生产至关重要。多年来,我州甘蔗收购价格政策都是由政府根据食糖市场情况而制定,利用政府指导价保护蔗农的根本利益,但随着国企改制和糖业整合民营化以后,制糖企业在具体执行价格政策中,只顾企业的利益,没有把蔗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意性较大,严重违背市场价值规律,政府对甘蔗价格难于调节,没有体现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代表广大蔗农根本利益的价格政策,因而无法调动农民种蔗积极性。
8、综合利用滞后,资源浪费严重:一是近年来,随着糖业整合工作的不断深入,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由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经营管理上的差距,导致同样甚至相对较高的技术或设备都达不到相同的产出效果。二是甘蔗叶利用率低,甘蔗叶是很好的饲料,如果能进行充分利用,可大大提高蔗农的种植效益,据测算,单产为5吨的蔗地,约有1吨蔗叶,如果蔗叶能够充分利用,发展养殖业,对甘蔗生产和轩岗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9、蔗区基础条件差,抗自然灾害能力低:蔗区以旱坡地为主,旱坡地面积多,平缓蔗田少,甘蔗种植收获以人力劳力为主,种植成本较高;基础条件差,靠天吃饭,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低。
三、发展轩岗甘蔗生产发展的对策
1、推广甘蔗间套种技术,提高植蔗综合效益:甘蔗是一种生长周期长、宿根栽培的作物,收获一季甘蔗需12个月以上,宿根2-3年,冬甘蔗11-12月下种,到次年4月封行,约需4-5个月的时间,甘蔗高产栽培要求甘蔗行距1-1.2米,在甘蔗封行前,行间空闲,浪费土地。而轩岗又是马铃薯之乡,2011年甘蔗套种马铃薯面积300亩,平均马铃薯单产1540公斤,产值3080元。推广甘蔗套种马铃薯技术,利用甘蔗生长前期蔗田行间生产种植一季冬马铃薯,可缓解作物之间争地矛盾,改良蔗田土壤,提高植蔗综合效益,提高蔗农种蔗积极性。在巩固提升蔗糖产业,优化蔗区布局,扩大甘蔗种植面积,甘蔗种植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过程中,蔗田间套种作为一种传统的栽培技术,对稳定田蔗面积,增加单位面积效益和蔗民收入,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蔗区土壤肥力,提高甘蔗单产:通过采用测土→配方→配肥→施肥等一整套先进的技术措施,根据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用,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科学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根据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砍定甘蔗施肥量;从而,来提高肥料利用率,平衡耕地养分,提高生产效益,达到降低蔗农成本,提高单产,提高植蔗经济效益的目的。
3、加强科技培训,提高蔗农种植管理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加大农业科技的宣传、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蔗农的科学种蔗、科学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甘蔗单位面积产量和种蔗效益。与上级科技推广部门联合,在甘蔗种植、管理、收砍的全过程,在蔗区召开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会,把科学技术宣传到每个蔗农心中。
4、引进新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根据轩岗甘蔗品种结构情况,确规定推广品种及达到的目标,用3—5年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投入,每入榨一吨甘蔗提取2元的品种改良基金,用于优新良种推广,达到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为3:5:2,良种率达90%以上,其中,优新良种率达80%以上,甘蔗含糖份达14.5%以上,实现平均甘蔗单产提高一吨,甘蔗含糖份提高一个百分点,宿根年限**一年,榨期提早一个月,产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的目标。
5、推广机械化植蔗,降低种蔗劳动强度:引进新型农业机械进行种植管理,2010年蔗区共引进大型闲耕机10台,42%的蔗园犁耙开沟使用机械化,引进小型微耕机5台,在蔗区中耕管理培土中进行示范推广,2010年甘蔗中耕管理期间召开小型微耕机培土现场会5场,培训蔗农及初及技术员1200人。推广机械化,种蔗劳动节药40%,生产速度加快70%,有效提高植蔗生产效率。
6、利用新技术防治甘蔗病虫害:引进新技术新农药防治甘蔗病虫害,2010年在轩岗蔗区示范推广新农药阿克泰、锐胜、康宽、福戈等新型农药防治甘蔗害虫,这些农药使用方便,与追肥混合施于蔗根,就能有效防治甘蔗地下害虫、蛀茎害虫、叶面害虫,防治效果好,可彻底结束甘蔗生长中后期使用喷雾器喷施农药的时代,大大提高甘蔗害虫的防治效率,降低蔗农种蔗劳动成本, 2010年示范推广面积1200亩,预计2011年推广面积15000亩。
7、与龙头企业签订定单合同,甘蔗收购价与食糖消售价进行联动,与企业利益共享:在甘蔗生产发展中,农民主要承担甘蔗生产的风险,制糖企业主要承担市场的风险,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户需要稳定产品销路,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工农双方的风险与利益关系,按照“风险各担,利益共享”的原则,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实行蔗价与糖价联动,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维护好工农双方的正当权益,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的积极性。
在实行甘蔗价格随甘蔗品种和食糖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双联动”机制。一是按品种论价,实行甘蔗最低保护价格,良种加价的办法,甘蔗品种分类及分品种细化价格一定三年不变,执行期间不能随意降低确定的分类品种级别;二是甘蔗价格与食糖销价格挂钩,以前三年平均的食糖销售价为基数,糖价每上升100元,每吨甘蔗收购价提高5元;三是甘蔗收购价随食糖销售价变化,每100元食糖销售价对应7元的甘蔗收购价,食糖销售价高甘蔗收购价就高,反之高低。同时制糖企业与蔗农实行股份合作制联结,将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结合在一起,蔗农既参加劳动,又集资入股,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方式。
8、与养殖业联合开发蔗叶、蔗稍饲料,提高甘蔗综合利用率:蔗稍是优质饲料,2010/2011年榨季轩岗乡生产蔗稍1.66万吨,蔗稍每吨售价80元,蔗稍理论总产值132.8万元。通过“种蔗养牛,养牛挤奶”的结合方式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和帮助农民利用科技养牛致富,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良性互动。目前轩岗有养小区3个,全乡牛存栏数3500头,在芒棒**雪花牛养殖厂,养殖规模2000,年需饲料28.62万吨;通过种甘蔗——养牛的模式,把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特色农业的发展,使种蔗——养牛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9、争取龙头企业支持,加强蔗区基础设施建设:蔗区基础设施差,蔗区道路、水利设施,排灌系统滞后,严重影响蔗糖产业的发展;通过争取国家项目、争取龙头企业资金支持,加强蔗区道路维修建设, 2010年在蔗区建设旱地节水灌溉水池十个,覆射浇灌面积2000亩,新修维修蔗区道路15千米,蔗区排灌沟渠1.2千米。在今后的生产建设中,仍继续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及龙头企业支持,加强蔗区水利设施配套建设,改善蔗区生产条件,提高甘蔗生产基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甘蔗高产稳产。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理清思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按照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科技兴蔗、优化结构,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合理规划,综合利用,稳定蔗区面积,突出解决长期制约蔗糖业发展过程中单产低的问题,稳步提高单位产量,为制糖生产线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促进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巩固和提升蔗糖产业在轩岗乡传统支柱产业的地位。
关于区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状况的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发现并解决卫生队伍存在的问题,努力推进卫生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元月中旬以来,我局对下属医疗卫生单位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状况开展了摸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卫生局共有下属单位9个,其中: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执法监督所、区妇幼保健所、区医院4个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会兴、**、磁钟、高庙4个乡级卫生院;车站街道卫生所。现有正式职工178名,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构成、职称情况(按本人档案所在单位)见附表。
二、存在问题
(一)卫生人员严重不足
从调查情况来看,各单位普遍存在卫生人才不足,人才引进困难的问题。
1、临时人员偏多,单位负担重。目前,系统有临时人员36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2.2%,人员工资全部由聘用单位承担,加之,今年修改后的《劳动法》已开始实施,要求临时人员与正式人员同工同酬,单位还要为临时人员缴纳“三金”。
2、在岗职工少,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4个乡级卫生院原有编制72人,因正常的退休、死亡和调出,现只有职工60名,而真正在卫生院岗位工作的仅有41人,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比如:区医院现有职工40人,其临时和外聘人员高达18名;**乡卫生院有正式职工13人,根据工作需要,临时雇用8名专业技术人员。
3、人员关系不顺。目前,卫生系统内部干部职工中属于借用的有26人之多,占正式职工的14.6%,既给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不便,制约了医疗机构的进一步发展,也给借用人员造成了一定的思想压力,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二)高、中级人才比例普遍偏低
1、学历方面:4个乡级卫生院没有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专业技术人才,第一学历为大专的只有2人,仅占卫生院总人数的3%。
2、职称方面:全系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7%;中级职称56人,占34.5%;初级职称69人,占42.6%;无职称人员31人,占19.2%。这些表明,区属8家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比例偏低,引进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迫在眉睫。
(三)现有业务骨干年龄偏大
1、专业技术人员断档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现有6名副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中有4人将在5年内退休。另一方面,4个卫生院45岁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5人,其中1人已到退休年龄、2人即将退休,35至45岁的有35人,35岁以下的有15人,其比例为1:7:3,而45和55岁之间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偏少,断档现象严重。
2、新进人员专业大多不对口。区疾控中心、区卫生执法监督所这些年新调入的人员,大多与专业不对口,现有的工作也主要靠原先的“老人手”承担,再过三、四年,若这些“老人手”到了退休年龄,“新人手”由于自身素质,不能承担重要工作,将影响到我区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四)医疗设备陈旧,科室设置不全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区医院、乡卫生院医疗设备落后,诊断疾病还主要靠解放初期的“老三件”,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由于人员、设备缺乏,直接影响到科室的科学合理设置,目前区医院没有设置急诊室,供应室、手术室、妇产科,设置不规范;4个卫生院的急诊室、供应室没有按要求设置;会兴、磁钟卫生院的急诊室、妇产科设置也不规范,与“三室一科”建设要求存在一定距离,如再不加大投入,将影响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卫生发展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对策和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和我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和重视人才工作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因此,我们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的观念,努力打造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为推进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强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重视培训卫生业务骨干
健全继续教育体系,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职自学、带薪学习,开展高层次学历教育和学术交流,加速知识更新,推进技术进步。在大胆使用年轻业务骨干的同时,又要注意引进和培养单位所需的高层次人才。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政策支持,努力从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对口毕业生。加强区内医疗卫生单位与省级、市级同类机构的业务合作和交流,建立并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内培、外引,逐步解决人才断层现象。目前,区医院急需人员12人,其中,临床人员5人(妇科2人、内科1人、外科1人、麻醉1人),化验1人、放射1人、护理5人。卫生院急需人员19人,其中,大专以上西医临床专业人员5名、儿科2名、妇科4名、外科4名、护理4名。区疾控中心急需人员2人,其中,检验1人、流行病调查1人。
(三)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和激励专业人员奋发向上
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这种竞争不仅仅体现在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也要体现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之间。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有效竞争,才能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奋发有为的精神。各个技术岗位也要采用竞聘上岗的办法,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多作贡献。通过竞争,形成奋发向上的氛围,留住人才,开发人才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发现并解决卫生队伍存在的问题,努力推进卫生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元月中旬以来,我局对下属医疗卫生单位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状况开展了摸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卫生局共有下属单位9个,其中: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执法监督所、区妇幼保健所、区医院4个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会兴、**、磁钟、高庙4个乡级卫生院;车站街道卫生所。现有正式职工178名,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构成、职称情况(按本人档案所在单位)见附表。
二、存在问题
(一)卫生人员严重不足
从调查情况来看,各单位普遍存在卫生人才不足,人才引进困难的问题。
1、临时人员偏多,单位负担重。目前,系统有临时人员36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2.2%,人员工资全部由聘用单位承担,加之,今年修改后的《劳动法》已开始实施,要求临时人员与正式人员同工同酬,单位还要为临时人员缴纳“三金”。
2、在岗职工少,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4个乡级卫生院原有编制72人,因正常的退休、死亡和调出,现只有职工60名,而真正在卫生院岗位工作的仅有41人,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比如:区医院现有职工40人,其临时和外聘人员高达18名;**乡卫生院有正式职工13人,根据工作需要,临时雇用8名专业技术人员。
3、人员关系不顺。目前,卫生系统内部干部职工中属于借用的有26人之多,占正式职工的14.6%,既给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不便,制约了医疗机构的进一步发展,也给借用人员造成了一定的思想压力,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二)高、中级人才比例普遍偏低
1、学历方面:4个乡级卫生院没有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专业技术人才,第一学历为大专的只有2人,仅占卫生院总人数的3%。
2、职称方面:全系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7%;中级职称56人,占34.5%;初级职称69人,占42.6%;无职称人员31人,占19.2%。这些表明,区属8家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比例偏低,引进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迫在眉睫。
(三)现有业务骨干年龄偏大
1、专业技术人员断档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现有6名副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中有4人将在5年内退休。另一方面,4个卫生院45岁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5人,其中1人已到退休年龄、2人即将退休,35至45岁的有35人,35岁以下的有15人,其比例为1:7:3,而45和55岁之间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偏少,断档现象严重。
2、新进人员专业大多不对口。区疾控中心、区卫生执法监督所这些年新调入的人员,大多与专业不对口,现有的工作也主要靠原先的“老人手”承担,再过三、四年,若这些“老人手”到了退休年龄,“新人手”由于自身素质,不能承担重要工作,将影响到我区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四)医疗设备陈旧,科室设置不全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区医院、乡卫生院医疗设备落后,诊断疾病还主要靠解放初期的“老三件”,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由于人员、设备缺乏,直接影响到科室的科学合理设置,目前区医院没有设置急诊室,供应室、手术室、妇产科,设置不规范;4个卫生院的急诊室、供应室没有按要求设置;会兴、磁钟卫生院的急诊室、妇产科设置也不规范,与“三室一科”建设要求存在一定距离,如再不加大投入,将影响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卫生发展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对策和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和我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和重视人才工作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因此,我们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的观念,努力打造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为推进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强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重视培训卫生业务骨干
健全继续教育体系,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职自学、带薪学习,开展高层次学历教育和学术交流,加速知识更新,推进技术进步。在大胆使用年轻业务骨干的同时,又要注意引进和培养单位所需的高层次人才。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政策支持,努力从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对口毕业生。加强区内医疗卫生单位与省级、市级同类机构的业务合作和交流,建立并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内培、外引,逐步解决人才断层现象。目前,区医院急需人员12人,其中,临床人员5人(妇科2人、内科1人、外科1人、麻醉1人),化验1人、放射1人、护理5人。卫生院急需人员19人,其中,大专以上西医临床专业人员5名、儿科2名、妇科4名、外科4名、护理4名。区疾控中心急需人员2人,其中,检验1人、流行病调查1人。
据最新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将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将大幅增长。由此可见,至少在现阶段,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远未得到落实,以至于有人叹息:享受“带薪休假”的权利对于多数企业职工而言,还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已。据一份2010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的员工比例分别为11.77%、17.86%,而这一比例在私营企业中则高达63.42%,在私营企业员工中因其他原因很少享受带薪休假的人也占到了19.51%,仅有17.07%的职工表示自己享受过“带薪休假”。而另据《新华网》所采据的2012年底一项由某媒体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调查显示,有50.4%的受访者直言单位不实行“带薪休假”;有78.1%的人认为,劳资双方不对等,员工没有话语权。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在调研中也时常遇到:“带薪休假?拿着薪水不干活?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事?”“休假还可以领工资?每个人都可以休吗?会不会砸了自己的饭碗啊?”“带薪休假?哪有时间休?公司事情这么多,一休假业绩肯定要受影响啊,工作就可能不保了。”“谁会为了几天假期和上级闹僵啊?”当被问及带薪休假权利的行使及保障问题时,几位私营企业职工给出了上面的回答,而这正是“带薪休假”制度在我国私营企业中实施的现实情况——很多职工根本没有听说过“带薪休假”这项制度,更遑论履行和保护该项权利了;而一些对“带薪休假”有一定了解的企业职工也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这项权利,敢于维权的企业雇员更是凤毛麟角。这也直接导致“带薪休假”——这一原本全民依法应受保护的权利变成了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私营企业职工“带薪休假”权利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呢?据我们初步的分析,个中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方面的原因
私营企业本身作为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追求利益,以谋取自身发展本无可厚非。但国内一些私营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侵害职工权利,以牺牲劳动者休息时间为代价,保证企业的所谓绩效。这样的行为严重损害员工的切身利益,更是肆意践踏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某些私营企业在面对企业职工合理合法的休假申请时,总是以公司业务忙、人手不足等理由予以拒绝;更有甚者,直接威胁职工“如果带薪休假,回来后就离职”。在这种情况之下,企业职工想要依法履行其休息休假的权利自然成为了一种奢望。
(二)员工自身的原因
众所周知,企业员工在用人单位面前具有天然的弱势性,这也是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诸多法律在制定之初便已关注到的核心问题之一。而正是基于这一弱势地位,使得私营企业员工权益很难得到有效保障。不仅如此,劳动者一方的相对弱势更是体现在其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后的维权问题上。出于对自身工作前景、激烈的竞争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私营企业职工即便其自身权利遭受侵害也往往不会选择主动维权。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对企业不法行为进行打击监控的难度。另一方面,私营企业员工对于自身所享有权利之意识的缺乏,同样也对企业肆无忌惮地侵害职工合法权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对周边私营企业职工的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相当一部分的企业职工并不知道自己享有“带薪休假”的权利,即便是在我们已经告知他们基于法律法规的规定,他们依法享有这些权利之后,许多私营企业职工仍然表示不愿意因为休假一事而与老板翻脸,进而影响自身工作发展前景,乃至失去自己赖以谋生的职业。
(三)监管及惩治机制的缺乏
我国法律法规中对于“带薪休假”问题并非没有作出相关规定,相反,早在2007年底国务院便已出台了专门的行政法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门的调整。该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五年有余,但据调查显示,目前只有三成的“上班族”能够享受到带薪休假,实践中仍出现了“实施难,执行差”等问题。究其根源,还是由于缺少一套较为严格的监管、惩治机制。《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中对于企业中“带薪休假”问题的监管责任有着明确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依据职权对单位执行本条例的情况主动进行监督检查。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年休假权利。”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以上规定却难以转化为现实。《条例》中提到的上述相关部门主动监督检查、为职工维权的责任均没有得到有效承担,这也直接导致我们在相关法规出台五年之后的今天,依然只能喊出七年之后基本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口号,却无法通过实际行动保障私营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此外,相应的惩治机制不够完善同样是这一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的症结之一。现有法规中对于企业违法成本的规定标准过低,使得相应的惩治措施对私营企业根本无法构成现实压力;与此同时,职工的维权成本又过高,这种情况也促使部分私营企业在侵害职工休息休假等相关权利时变得有恃无恐。
(四)社会因素
随着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劳动力就业已由原先的数量型模式转而向效率性模式转变,农村和城市中的潜在劳动力逐步进入市场,使得我国劳动力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而在人口众多,就业压力较大,工作岗位偏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这一背景之下,作为私营企业而言,自然拥有了挑选职工的主导权,这也使得原本就处于相对弱势的求职者为了取得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提前与公司签订一系列以牺牲自己未来本应享有的合法权利为代价的“不平等”合同。即便是已经在私营企业中工作多年的老职工抑或是某些能力出众的中低层管理人员也基于这一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而放弃自身所享有“带薪休假”的权利,所谓的“有假不敢休”现象便由此出现。正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营企业职工所说:“带薪休假中的‘带薪’肯定是要有人埋单的,这个单由谁来买呢?是由企业还是由职工自己?《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中只说了‘带薪’,却没说这个‘薪’是什么薪,如果为了休一次假,而导致自己工资锐减,支出大增,甚至就此失去自己的工作,那才真是得不偿失。而且现在工作岗位本来就少,对我这个位置虎视眈眈的人也绝不在少数,难道为了一个假期让全家去喝西北风吗?”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及工作岗位的供不应求也无形中增加了私营企业中职工“带薪休假”权利保障的难度。
二、私营企业职工“带薪休假”权利保障的应对策略
私营企业中职工“带薪休假”权利屡屡受到侵害的现状,我们认为仅依靠《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及《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等几部现有法规似难以得到有效的改观,或许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方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职工权利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
(一)加强对于私营企业员工“带薪休假”权利的宣传力度,并对模范企业予以表彰
如上文所述,私营企业职工难以享受到“带薪休假”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私营企业及其员工自身对法定的这一权利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了解,也更不必说是保障和维权了。因而,要使“带薪休假”这一纸面上的制度真正应用于实践中,首先便需加强其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这一法定权利,在加强企业对于职工权利保障意识的同时,也让私营企业职工认识到自己所享有的权利,从而为其维护自身权益提供先决条件。对模范企业予以表彰,也可使更多的私营企业认识到保障员工休息休假权利的重要意义,进而促进“带薪休假”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加大私营企业“带薪休假”的监督监管及惩治力度
我国现有法规中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履行监督监管职能,但事实上在实践中这一所谓的监管机制形同虚设,似乎并没有起到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而原本法规中赋予维护私营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权力的工会组织也因自身缺乏实权等原因难以起到预想的作用,这也直接导致构想中层层监管、多重保护的机制变成了空中楼阁。因而加大私营企业“带薪休假”监督监管力度就成为使’带薪休假”制度得以落实的必要前提之一。对于具体的措施,国内学者曾有着不同的意见,一部分认为应专门立法对其进行规范保护,另一部分则支持在现有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仅凭行政法规的规范对于切实保护私营企业职工利益似乎还是远远不够的,因而一部专门保障企业员工带薪休假权利法律的出台已变得刻不容缓。只有通过法律赋予相关部门以监督监管职能,并对未依法履行职能的机构规定相应的惩治措施,方能将现有的监督保障机制真正提高一个层次。与此同时,也应加强对违法私营企业的惩治力度,以儆效尤,如此才有可能对用人单位起到警示作用,使其法制观念得到提升,从而促使其保障员工切身利益。
(三)完善工会人员组成机制,提高私营企业工会的自主性,赋予其相应的权力,使之成为保障职工的有力武器
国外的私营企业中,员工利益的保障主要是依靠工会组织,如日本的“全劳济”、新加坡的“英康保险合作社”等。而在我国国内,尤其是在私营企业中,由于劳动关系市场化等原因,工会的作用较弱,企业职工的有关权利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部分已设立工会的私营企业中,工会也多是由用人单位负责人或企业高层所把持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工会也自然难以为职工维权,切实保障职工利益。私营企业中的工会组织难以发挥其效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虽名义上代表职工,在劳资争议中维护职工权益,但往往不具有实际的权利,甚至在我国当前的许多工会中,其主要的经费来源于企业,这样一来其经费既依赖企业,当然不可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主行事。手中缺乏相应的权力,不具有向企业讨价还价和叫板的资本,正是基于上述缺憾,工会难以发挥原先预想的效力也自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所以,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完善工会人员的组成机制,让更多的企业职工能够参与到这些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博弈中来,同时也需提供给工会相应的活动经费,赋予其一定的监督监管权力,使其能够独立自主地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
提要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有效地满足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的能力。提高和发展社会适应性,是智障学生将来直面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需要,也是对智障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应从各个方面让智障学生在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提高其社会适应性。为此,语文教学应依据自身学科的特点与智障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创设生活场景,展示生活、扮演生活角色等教学环节,寓教于乐,让智障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关键词智障学生、适应能力、生活化、语文教学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一直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使语文教学更趋于生活化。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智障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使智障学生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特教学校的最终教育目标就是把每个智障学生最大限度地融人社会,使之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语文是一门培养智障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学科,怎样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结合呢?实践使我逐步认识到,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活,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能让智障学生获得生活经验,促进他们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
一、智障学生的语文教学应扎根于生活
任何教学活动必须依据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和教育内容的实际,采用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即人们常说的: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特教学校的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其本身就含有生活化的语文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方法必须走进生活,才能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具有吸引力。智障学生智力低下,造成他们有意注意时间短,缺乏学习兴趣,而只有生动的、有趣的,贴近生活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才能激发出智障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在特教学校里,语文教学是扎根于现实生活的。
(一)从智障学生的教材内容看,语文教学应扎根于生活
智障学生的语文教材,把许多学生生长、生活必需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等融合到了一起。它是生活经验的改造。如教材中有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常用字,有生活常识,有教育学生爱父母、爱老师、敬长辈、爱祖国等社会伦理,还有社会风俗、生活习俗等等。正是因为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我们在教学时,便可结合生活实际,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吸引智障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下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从教材内容上看,语文教学应扎根于生活。
(二)从智障学生的认知特点看,语文教学应扎根于生活
在生活世界中,人们通过对世界的直接感知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智障学生的智力低下,其在学习上突出表现为:注意力集中困难,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学习的迁移能力差,学习兴趣缺乏。智障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告诉我们,对他们采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行不通,而以直接的,与他们关注的实际生活最贴近的方法,便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在语文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营造出了生活氛围时,他们就不会把学习作为负担,在学与玩中学知识,获得生活的经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可以帮助智障学生获得生活的经验
智障学生由于其智力的因素,造成他们在学习上的迁移困难和适应行为的局限性,因此,对智障学生来说,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学会怎样进入社会,怎样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处、交往,比让他们学会背课文要实用得多。生活化的语文教学通过创设生活场景、生活展示、生活角色扮演等,帮助智障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一)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可以帮助智障学生学会做人
生活是人的道德的真正发源地。对智障生来说,抽象的单纯的说教是枯燥无味、难以接受的。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结合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一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智障学生在一种生活的氛围中、人与人之间自然、和谐的相处中进行教育,就会促使智障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智障学生感悟生活的真谛,学习怎样做人,提高智障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可以帮助智障学生学会怎样与人交往
【关键词】说写障碍;中职语文;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随着扩招的不断进行,中职院校的生源越来越广,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并且这种问题越来越突出。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说写障碍。为了有效实施新大纲要求,语文老师一定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说写训练,进而实现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不再畏惧语文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均是按照“扫清文字障碍、逐段分析、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色”这一过程教学的,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美好文字失去了欣赏的乐趣与兴趣,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只是停留在概括中心思想与分段的认识上。要想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一定要放开学生的手脚,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技术开展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自主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克服语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实现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注重学生自主体验,开展分层教学
针对中职学生而言,其普遍存在着基础不一、差距较大的问题,进而也就决定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开展分层教学。所以,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开展因材施教。比如,在学习《胡同文化》这一内容的时候,首先,在设置课前作业的时候,需要分层:低层,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阅与收集相关资料,对文章进行初步了解;中层,重点收集当地的一些特色民居资料,对相关文化进行更加直观的认知;高层,对底层与中层收集的资料进行制作,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呈现,并且可以进行简单的评价。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认真检查每个层次的准备情况,并且让每个层次的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提问予以重视。最后,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让学生针对当地文化特色进行一个专题报告,组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且不分层次,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对自己的资料进行展示,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实现分层教学的效果,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收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扩展训练,提高学生说写水平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就是最基本的教学工具,老师一定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门学科都在压缩学习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成为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一定要合理运用教材,进行适当的内容扩展,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说写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对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此种语言方式,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此时,老师就可以设置相应的模拟情景,让学生对此种语言方式进行练习,进而予以相应的掌握。并且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课前说话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重视人际交往教学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克服学生说的障碍,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上台发言,并且保证全员参与。首先,第一次发言,学生可能会比较害羞,此时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相关材料的阅读,让学生得到一定的训练,逐渐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其次,在开展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基本上也都比较放得开,此时就可以脱离资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讲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内容,或者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规定一些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相应的演讲。通过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与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可以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而实现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
五、重视生活琐事,练好“一事一议”作文
为了有效克服学生写的障碍,老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并且明白写作并不神秘,一个人只要具有正常思维,有喜、乐、哀、怒的体会,就可以进行写作。首先,加强学生生活中的写作练习,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并且表达自己的看法,如醉酒驾驶、富二代等。其次,重视教材写作练习,在教材中有一些寓言故事,还有一些历史事件等,此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这些情节进行想象,之后进行相应的发挥,进行一定的改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以上两种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可以克服学生写的障碍,促进了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一定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学生说写障碍的克服,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说话与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同时,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老师一定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能力,实现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福生.围绕“实践性原则”提高中职语文教学实效[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