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拟人句的例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财政局、人事局、编办拟定的《天津市行政单位财政统一发放工资和离退休(职)费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行政单位财政统一发放工资和离退休(职)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工资基金、财政预算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减少工资发放中间环节,保障工资及时足额发放,逐步规范人员经费的分配,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加强当前机构编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编发〔1998〕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工资基金管理的通知》(国发〔1989〕31号)和《天津市标准周期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财预〔1999〕57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统一发放行政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职)费(以下简称工资)是指财政预算安排的行政单位和政法部门在职人员和离退休(职)人员工资,由财政部门委托银行直接拨付到职工个人帐户。
第三条 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管理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强化财政监督管理,通过对人员经费支出实施全程监控,科学核定人员经费预算,切实加强预算约束,保证国库资金安全运作,实现依法理财,规范管理;改进国库资金支付方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政府运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机构编制和工资基金管理制度,加大对单位人员情况动态监管力度,保证编制合理使用。
第二章 实施范围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派、社会团体、检察院、法院(以下简称行政单位)在编的在职人员和离退休(职)人员。
第五条 财政统一发放的工资项目严格执行国家及我市的统一规定。
在职人员工资项目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岗位)工资、级别(技术等级)工资、工龄工资、见习期(初期、学徒、熟练期)工资、工人奖金、未纳入奖金、未纳入补贴、职务(岗位)津贴、物价补贴、回民补贴、住房补贴、特殊岗位津贴、警衔津贴、目标管理奖、独生子女费、冬季取暖补贴、夏季防暑降温补贴等发给个人的支出项目。
离退休(职)人员离退休(职)费项目包括基本离退休(职)费、未纳入奖金、未纳入补贴、增加的离退休(职)费、离退休(职)费补助(补贴)、物价补贴、住房补贴、洗理费、书报费、交通费、护理费(自雇费)、离休加发生活补贴、特殊岗位津贴、警衔津贴、冬季取暖补贴、夏季防暑降温补贴等发给个人的支出项目。
第三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行政单位负责向编制、人事和财政部门报送人员及工资变动情况,以及应当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金和其他需要扣缴的资金情况,同时负责向职工提供工资明细情况。
第七条 编制部门负责审核行政单位的编制和在编人员情况。
第八条 人事部门负责审核行政单位在职和离退休(职)人员基本情况、工资结构及标准。
第九条 财政部门负责核定财政供给范围,审核单位工资预算,向银行核拨经费并提供行政单位编报的工资发放及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金和其他需要扣缴的资金清单。
第十条 银行根据财政核拨的经费和提供的清单,按时、准确将实发工资额分别记入职工个人账户,将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金和其他需要扣缴的资金集中转入单位在银行开设的帐户,并向单位提供原始记帐凭证和职工工资条。
第十一条 职工凭银行发放的工资信用卡或存折(以下简称工资卡)到银行领取工资。
第四章 工资发放程序
第十二条 行政单位发生增人增资、离休退休(职)、减人减资、工资变动等事项,要按照编制管理和人员、工资管理的有关政策要求,在变动当月15日以前汇总报编制、人事部门办理审批或审核手续。
第十三条 编制部门对单位报来的人员及编制进行审核,并在2个工作日内将有关资料分送财政和人事部门。人事部门根据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情况和国家及我市统一规定的工资制度,审核单位人数、个人职务等级等基本情况及工资标准,在4个工作日内送财政部门。
第十四条 财政部门依据编制、人事部门提供的单位工资发放情况,在年初核定的工资预算指标内,按预算科目分类生成工资发放汇总及明细清单,并根据单位报送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金和其他需要扣缴的资金分类生成汇总及明细清单。
第十五条 财政部门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银行,专门负责行政单位工资发放工作。财政部门与银行签订工资合同,并于每月月底之前将下月的工资款拨付银行,同时提供工资发放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金和其他需要扣缴的资金清单。
第十六条 银行按单位逐人设立职工个人帐户,并分单位设立划转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金和其他需要扣缴的资金专用的单位账户。银行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工资款后,于发放工资月份的4日(遇节假日相应提前,下同)按财政部门提供的工资发放清单中实发工资额将工资分别发放到职工个人帐户,同时将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金和其他需要扣缴的资金分单位划转单位帐户,并于月初6日内向单位出具原始记帐凭证和职工工资条。
第十七条 行政单位根据银行出具的凭证进行帐务处理。同时将工资条,提供给职工个人,供职工查询工资明细构成。
第十八条 行政单位增人包括考录公务员、调任人员、接收转业或复员军人等,单位需填写人事部门印制的《天津市行政单位新增人员工资审批表》一式6份,持人事部门核发的《增人计划审批表》和新增人员有关材料复印件,办理有关手续。财政部门根据编制部门和人事部门审批签章的《增人计划审批表》和《天津市行政单位新增人员工资审批表》,办理单位增人增资注册及开设工资帐户手续。
第十九条 行政单位在职职工按国家规定离退休或退职的,单位需及时填写《天津市行政单位离退休(职)人员及离退休(职)费增减通知单》一式6份,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条 行政单位减人包括调出人员、自然减员等,单位需及时填写人事部门印制的《天津市行政单位减人通知单》一式6份,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 行政单位在职人员工资正常变动,单位需填写人事部门印制的《天津市行政单位在职人员工资变动情况表》一式4份,办理有关手续。在职人员晋升职务增资时,还须附组织(人事)部门审批的有关文件的复印件。
离退休(职)人员正常离退休(职)费变动,单位需填写《天津市行政单位离退休(职)人员及离退休(职)费增减通知单》一式4份,办理有关手续。
第五章 财务管理
第二十二条 实行财政统一发放工资后,行政单位的预算指标仍由财政部门按原渠道下达到单位。
第二十三条 每月月底之前,财政部门根据审核确认的工资发放汇总表及明细清单,办理预算拨款手续,同时核销行政单位预算指标。
第二十四条 行政单位根据经财政部门审核的本单位工资发放汇总表,以及银行提供的原始记帐凭证,进行相关帐务处理。行政单位以应发工资数额作为财政拨入经费、本单位经费支出和拨付所属单位经费的记帐依据。
第二十五条 银行集中划入各单位的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金和其他需要扣缴的资金,各单位应根据银行的划款通知书作相应的会计核算。其中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金,各单位必须依照税法的规定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及时、足额向主管地方税务分局申报缴纳税款。
第二十六条 行政单位要按月记帐,年底将全年发放工资总额与其他预算拨款一并汇入单位决算。决算报表的内容口径、报送途径不变。
第二十七条 每季度终了,行政单位、银行、财政部门要将工资发放情况进行对帐,以确保工资发放准确无误。
第六章 管理监督
第二十八条 行政单位按要求如实提供人员工资资料及变动情况,接受编制、人事和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对于弄虚作假或减员未及时申报的,财政部门将按虚报增支额从单位公用经费中扣抵。
第二十九条 行政单位要严格执行《个人所得税法》,无论是预算拨款的职工工资款,还是单位用预算拨款之外的资金发放个人的各种款项,均须记入职工应纳税所得额,依税法规定计算并代扣个人所得税。否则,视为偷税行为,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 编制、人事和财政部门按各自职责加强对财政统一发放工资工作的监督,健全考核、监督、约束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财政统一发放工资情况进行检查。财政统一发放工资实施的全过程,接受审计部门和人事、财政内部监督机构的行政监督。
第三十一条 银行要按照财政部门提供的工资发放清单及时准确地将工资发放到个人帐户,同时,按照与财政部门签订的合同要求,提供优质服务。
对于银行未完全履行合同,或服务质量明显低劣的,由银行承担相关责任,财政部门按合同规定终止其工资发放业务,另行选择其他银行。
1、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几点:
2、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3、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4、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来源:文章屋网 )
1.排比+反问
人生是一种平衡的艺术。没有花朵的逝去,哪来果实的收获?没有高昌古国的逝去,哪来现代文明的辉煌?没有童年的逝去,哪来成人的练达与睿智?或许童年的美好是值得泰戈尔为她一再地歌吟,但是成熟的魅力却更显韵味与厚度。苏轼的豁达与可爱,在于他宦海沉浮,历练磨难,而终究显现出他那宽阔的心胸。时间让我们失去了许多,但同样也给予了许多。人生就像这个走进走出的教室一样,总有人会离开,但也有人会进来,你永远不可能把世上所有的人都挤进这个教室。
(浙江考生《消逝中,拥有中》)
连续反问,引人深思,排比句式,气势夺人。
2.排比+引用
母语面前正竖立起一道道国人筑起的墙。
殊不知,每一种母语语种,都是一个民族灵感的源泉、创造力的钥匙以及文明承传的载体。用它,文人们可以写出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般缠绵的诗句;可以写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那种坦然;更可以写出“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凄美绝伦。我们可以读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气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思哲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面。
(湖北考生《墙・血液・爱国心》)
巧妙借用名句,构成排比,排闼而至,为文增色。
3.排比+拟人
花儿得到太阳的照耀,才娇艳欲滴,色彩斑斓;小草得到大地的孕育,才葳蕤葱茏,生机盎然;溪流得到雨水的滋润,才奔腾不息,蜿蜒盘旋。花儿不忘回报太阳,以缤纷的花朵,去辉映太阳的灿烂;小草不忘回报大地,以如茵的绿意,去昭示大地的生机;溪流不忘回报雨水,以奔流到海的行动,去证明雨水的渊源。
(内蒙古考生《得到之后,不要忘了回报》)
这段文字以物语告诉人们“得到之后,不要忘了回报”。排比拟人,亲切形象,生动活泼,增强了作文的感染力。
4.排比+比喻
生活好似一片平静的,创造便是海面上美丽的波涛;生活好似一方广阔的天空,创造便是天空中充满生机的鸟儿;生活好似一张图画,创造便是画卷上那缤纷的色彩。
(宁夏考生《创造源于对世界的爱》)
排比与比喻结合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无形为有形,使我们感受着创造源于对世界的爱,享受着沁人心脾的清淡爱流。简直是一首意味深长的精美哲理诗!
5.排比+比喻+设问
关怀是一缕阳光,给失意的心灵以慰藉;关怀是一朵祥云,给彷徨的心灵以坚定;关怀是一掬清水,给干涸的心灵以滋养。那么,过多的关怀又会怎样呢?
(河北考生《适度关怀》)
文章一开始就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解题,说明关怀的重要作用,然后笔锋一转,用设问提出过度关怀的问题,下文就进行分析论证,让人们明明白白地知道关怀也应适度。
技法点击
这两种题型,各有各的基本答题思路。引导学生明确题型,把握思路,做题的时候就有针对性,就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了。
一、修辞句
此处的修辞除了指高考明确的几种修辞方法外,也应包括广义的修辞,即为了增加表达效果而使用的语言技艺和方法。
基本解题思路:一、明确指出使用何种修辞方法。二、此种修辞方法的效果如何。三、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及作用。
举例:2008年全国卷一《阳关古道苍凉美》第15题分析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中第一小题“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答案:
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我这样指导学生:
首先问:观察这里的句子,研究其有何特征。
学生回答:这句话采用了修辞,而且有深层含义。
二问: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学生回答:比喻。
三问:其目的及达到的效果如何?
学生回答:很简单,比喻的效果是使文章内容生动形象。
四问: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开始思考作者在这里寄托的情感,最后形成共识:“采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荒凉的沙漠中突然看见绿色林带的惊喜”。
以个人观点,学生的答案不仅符合参考答案,而且更精确完善。
例二: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13题第2小题: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进行赏析。
答案: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
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指导学生的过程:
首先问:本句有何特征?
答:运用修辞。
二问:什么修辞?
答:“似雪如金”为比喻,“挤满枝头”为拟人。
三问:效果如何?
答:比喻的好处,生动形象;拟人的好处,具体生动。
四问: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什么作用?
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丁香、海棠等众花缤纷开放的艳丽色彩与蓬勃生机。
将这样的结果按修辞方法“比喻”“拟人”予以拆分,正好得出需要的结论。
二、含义复杂的“长”句子
这个“长”,并不是指结构有多复杂,而是指内涵的丰富性。高考考查的句子含义,有相当一部分是结合文章来理解关键句的深层含义,而这些句子几乎都有一个共性,即往往可以“一分为二”,也就是说根据逻辑上的含义可以把它切分为前后两块。先切分,再结合文章内容去解读就方便多了。
例如:2009年重庆卷《瓷器的意味》第14小题:“怎样理解‘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在文中的含意?”
答案: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前提。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瓷器的价值了。
对照一下不难发现:原句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为“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第二层指向现实“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
结合文章的内容来解读,作者池莉从物件的功用这个角度来看社会生活的变迁、人们精神关注领域的变化,传达出这样一个观点:同一件事物,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会有不同的理解。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由衷赞叹是不言而喻的。
这样我们比照答案内涵和原句子的前后两段,正好是一一对应关系:
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前提。
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瓷器的价值了。
提供两个供思考的例子:
1.2008年天津卷19题:“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参考答案:用实物来记录历史,再现了千年前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学生讨论:作者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敦煌彩绘和线条等实物,及其带给后人对于先民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的思考与理解。
2.2009年山东卷第20题第1小题:“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的含义。
参考答案: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无头绪中,忽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迷失了自我。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分类:(1)明喻:甲像乙。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比喻词常用“像”“像……一样”“仿佛”“好像”“犹如”等。
例子:妹妹的脸像红苹果。
(2)暗喻:甲是乙。有本体和喻体。比喻词变成了“是”“变成”“成了”等。
例子: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3)借喻:只有喻体,没有本体和比喻词。
例子: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二、比拟是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是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1)拟人:即把物当成人来写,但要抓住事物特征,比拟要恰当。
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2)拟物:把人当物来写,注意人和物一定要有相近或者相似点。
例如:他竖起耳朵仔细听着。
三、夸张
夸张是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大(高、多、强等)处说。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小(低、少、弱等)处说。如:这巴掌大的地方哪里能容得下我们?
(3)超前夸张:是故意把往后发生的事说成是先发生或者同时发生的。如:还没喝到嘴里,心就碎了。
四、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近且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成串排列,加强气势,表达丰富的思想感强的一种修辞手法。如:飞机在空中坐着灵活的做着各种动作,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
运用排比句时,要注意各句间的关系,如时间的先后、程度的轻重、范围的大小,将各分句加以合理的安排,读起来才能一气呵成,表现出磅礴的气势。
五、设问和反问
(1)设问: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设问也叫设疑、提问。
作用:设问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启发我们去思考,使所要强调的意思更加突出。
如:是怎样小的小船?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2)反问:是心中没有疑问,而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中修辞手法。它的特点是:问而不答,答案其实就在句子中。
反问如果句子形式是肯定的,意思就是否定的;如果句子形式是否定的的,意思就是肯定的。
作用: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达的更加鲜明、强烈。
如:你对我的情谊,我怎么会忘记?
六、对偶
对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对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a)正对:即上下句意思相近、相似、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b)反对:上下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串对:即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七、引用
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都叫引用。引用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