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药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药学;教学;教学质量
《生药学》是一门重要的药学专业基础课程,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药材)的来源、采收加工、化学成分、真伪鉴别、质量评价、资源开发、新药研究及医疗作用等方面的学科。本课程学习常用中药169种,其中掌握重点品种53种。重点药材品种,要求掌握中药来源、品种、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理化鉴别、含量测定等内容,知识容量大,记忆点多。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 更新教学内容,注入学科发展的新知识
随着我国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不断深化,大大的丰富和拓展了生药学的内涵,推动了生药学的发展。《中国药典》上有定量标准的中药不足30%,只有全面提升和加强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才能生产出质量和疗效有保证的中药,确保人民的用药安全。我们讲授每一味生药时都应该将最新的质量控制方法、新的提取手段等内容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该味药的研究进展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注重《生药学》与药用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学等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在教授生药学药物有效成分鉴定内容之前,安排学生在天然药学化学实验室参观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实验,这样使学生将与生药学有关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现代生药学的各项内容。
2 增强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熟悉教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将教材内容深入浅出,融汇贯通。目前高职使用生药学教材内容多,难度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课本进行精简的同时,还自编了适合教学对象使用的学习指导、实验大纲和习题集。在授课方法上,针对不同内容采用启发式、精讲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求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对常见的一味生药大黄的教学中,我们没有使用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在中药标本馆观察大黄的原植物、生药、饮片、粉末,对照教师给出的学习要点总结大黄的鉴定特征,事实表明,教学效果良好。
3 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生药学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而实践能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同时,同样重视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将部分理论课和实验课一体化,使学生马上可以验证课堂的内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以增加感性认识。注重与《药用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并增加较高水平的综合性实验,例如,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将生药学药物有效成分鉴定实验和天然药物化学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实验设计成综合性实验,将生药学药物形态、粉末鉴定实验和药用植物学植物形态实验设计成综合性实验,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难度,但实验效果良好,避免了过去由于不同学科教学进度不同步,学生前学后忘,学科之间有联系内容无法及时融会贯通的情况。此外开展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及技能的综合应用,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增加社会竞争力。
4 制作课件,突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尤为重要。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有利于把所传递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变抽象为具体。同时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辅之以语言的有机结合,比传统的讲授法更具表现力与感染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启发学生思路,加强记忆。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和药材图片。课件应深入浅出地显示了生药学授课的全部理论教学内容及实验教学内容,演示形式多样,选择的范围多,例如在教授乌头的课件里,我就加入了一些影视剧主人公服食乌头后中毒的相关片段。另外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要反映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近年来的科研成果,还应参考其它教材,这样更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尤其是贵重药材和主产地在国外的药材更适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容易掌握性状和显微特征,利于判别品种的真伪。使生药学的微观知识宏观化,抽象知识形象化,间接知识直观化。
总之,在生药学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东方,韩宏伟.案例结合访谈教学法在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4(1).
[2]张春平.药学专业生药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新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4(12).
《生药学》对药学生药相关就业岗位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是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好的改革方法可以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结合自身教学体会,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三方面对课程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生药学;高职教育;药学专业
《生药学》是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对常用生药真伪鉴别的能力,熟悉常用生药的功效与运用的能力。本课程对生药相关就业岗位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最新版国药基本目录、《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均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力扶持,在药物行业秉持的“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现代高职教育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那么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为了培养适合岗位,岗位需求的药学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生药学》课程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认真研习了相关研究[1‐3],结合自身以往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对《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思路做了如下几方面探索。
1教学内容改革
针对课程培养目标,将生药的来源、性状鉴别、功能主治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生产加工、来源鉴别、显微鉴别、药理作用作为熟悉内容;产地、理化鉴别、化学成分作为了解内容。对学生进行分析后,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生药学》课程具有以下两个困难:缺乏《药用植物学》基础,未形成生药的门、纲、目、科、属、种的动、植物自然分类体系,那么在药材鉴别中就不能更好地利用药用植物自然类别进行来源鉴别;仅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而缺乏《中药学》理论知识基础,从而不能很好地将药用植物上升到药物的理性认识。这都加大了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以上分析,对教学内容作了以下三方面的改革:(1)将生药性状鉴别法作为理论与实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辨别生药真伪优劣的技能。(2)将《药用植物学》知识恰当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生药分类体系,比如,黄芪、甘草、苦参等均来自豆科,在讲授以上药物前,增加豆科药用植物特征内容,加深学生对豆科植物及药材性状的认识。(3)充分发挥学生已具备的中医药基础知识,通过讲解“功能与知识”内容,加强学生对生药运用的认识。
2教学方法改革
2.1项目教学法课程内容的处理原则为“以就业为导向,与岗位相适应,以生产为对接,以实训条件为依托”,处理依据包括“基于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岗位能力要求”、“基于实际工作任务”、“基于学校教学条件”、“基于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五个方面”。采用项目教学法,将课程内容处理成四大模块,16个项目,16个工作任务,三大模块分别是总论、植物类生药、动矿物类生药、综合实训与考核模块,并根据实践指导意义强弱、生药临床使用率、鉴别难易度、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分别对三大模块划定重难点内容。
2.2理论教学改革《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时处理应达到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一比一。本课程共计90学时,理论与实践课时分别45。教学内容不变,授课学时减少,为保证教学任务按质按量地完成,采用以下两个改革手段:
2.2.1翻转课堂式教学理论课之前,将相关课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预习课堂内容,同时针对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录制微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预习效果。通过世界大学城布置相关作业,便于学生自我检测预习结果,同时,可起到督促学生自学的作用。理论课堂上,主要对知识点进行提炼讲解。例如,生药的性状鉴别法为重点讲解内容,学生事先通过微课熟悉性状鉴别法一般如何开展,然后借助课件了解每味生药基本性状特征,理论课堂上主要对每味生药的性状鉴别法关键点进行讲解。从而使有限的课时能够更好地为课程内容服务。
2.2.2生药材进课堂将生药材引入课堂,以引导式教学法为主,引导学生通过眼看、手摸、鼻闻等方法总结每味药材关键鉴别点。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很好地将课前自学的理论知识提炼并直观化。《生药学》课程理论知识庞杂,采用传统教学法的课堂较枯燥,将生药材引入课堂,引导式教学法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
2.3实训教学改革《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将实训课课时进行改革,共计45课时,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将性状鉴别法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并采用阶段教学法开展教学。实训课共分为三阶段,分别为基础阶段、上升阶段和应用阶段。基础阶段主要是进行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法的方法学习,其中,以性状鉴别法为重点内容,显微镜使用以及制片法为难点内容。本阶段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熟悉生药四大鉴别法,为后续生药鉴别实训打基础。上升阶段主要针对各类生药开展鉴别工作,教学重点是各生药材的性状鉴别法。本阶段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临床常见药材的鉴别方法,尤其是最简单直接的性状鉴别法。应用阶段与实际相结合,主要是采用性状鉴别等方法对临床常用中药材进行真伪鉴定,以及中成药的鉴定。本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鉴别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直接为相关就业岗位服务。
3考核方法改革
在课程教法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对应的课程考核方法也作了改革。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应强调对其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考核。改革后,考核指标由四部分组成:理论考试成绩占50%,实训操作成绩占30%,平时作业成绩占10%,综合素质考评占10%。生药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通过以上考核方式的改革,能加强学生对实训操作的重视,同时,学生对实训操作的重视度、参与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笔者主要从以上三方面对《生药学》课程的授课思路进行了探索并改革。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面工作可以加强,如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法,均可以为教学服务,提高授课效果,这些仍需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晓华,朱华,陈旭.生药学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13(3):112‐114.
[2]王立娟,张华.药学专科专业《生药学》课程教学三项改革浅谈.课程教育研究,2014,(19):231.
目的建立瓜馥木Fissistigma oldhamii(Hemsl.)Merr. 根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对瓜馥木生药进行分析。结果描述了瓜馥木根的性状和横切面结构特征,发现其含有草酸钙方晶,螺纹导管等显微特征。结论这些特征可作为瓜馥木的鉴别依据。
【关键词】 瓜馥木; 生药鉴定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pharmacognost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crude medicinal material of Radix of Fissistigma oldhamii(Hemsl.)Merr..Methods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radix were studied by morphological and microscopical observation.ResultsThe transverse features of transverse section of the radix were studied, and in the powder the microscopic features such as calcium oxalate crystals, bordered pit vessel were found. ConclusionTh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used to differentiate the radix of Fissistigma oldhamii(Hemsl.)Merr.
Key words:Fissistigma oldhamii(Hemsl.)Merr.; Pharmacognostic identification
瓜馥木又名钻山风、乌骨藤、确络风、广香藤,根入药,性温味辛,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跌打损伤、关节炎及坐骨神经痛的治疗[1]。瓜馥木生药学研究方面未见系统报道。为了给广大研究者对瓜馥木的开发利用提供鉴别参考,本课题对瓜馥木的性状与显微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1 材料
瓜馥木药材采自江西,经江西中医学院赖学文副教授鉴定为瓜馥木Fissistigma oldhamii(Hemsl.)Merr.。标本留存于广东医学院药学院药学教研室。
性状鉴别按常规方法进行,组织切片采用石蜡切片,横切面图用Olympus BX51光学显微摄影系统观察并拍照。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药材性状瓜馥木根近圆柱形,稍弯或分枝,直径0.5~2 cm。表面棕黑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点状突起的细根痕。质硬,断面皮部棕色,木部淡黄棕色,有放射状纹理和小孔。气微香,味辣。
2.2 显微鉴别
2.2.1 主根横切面①木栓层为数列红棕色木栓细胞,木栓层内侧有石细胞分布,石细胞类长方形,单个散在或数个径向相连,粉红色。②韧皮纤维与薄壁组织相间排列;韧皮射线宽阔,呈喇叭口状。韧皮部薄壁细胞或韧皮射线中含草酸钙方晶,大小15.82 μm×11.83 μm,12.54 μm×11.02 μm,11.68 μm×11.68 μm,11.45 μm×6.29 μm, 11.37 μm×11.37 μm,11.09 μm×5.84 μm, 9.12 μm×9.12 μm, 6.91 μm×6.69 μm。③形成层明显。④木质部发达,木射线细胞1~6列,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径向相连。见图1。
2.2.2 粉末显微鉴别本品粉末淡黄色。①韧皮部纤维细长,长400 μm以上;木纤维,长350 μm以上,壁厚;②导管为具缘纹孔,直径70 μm左右;③淀粉粒单粒,为类圆形,直径6~22 μm,可见层纹及脐点;④可见草酸钙方晶;⑤可见棕色块。见图2。
图1 瓜馥木根横切面组织构造(略)
图2 瓜馥木粉末特征图(略)
2.3 理化鉴别取本品粗粉5 g,加乙醇适量回流1 h,滤过。滤液浓缩至膏状,用少量2%盐酸捏溶,滤过。取滤液2 ml,滴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产生红棕色沉淀。
3 讨论
在显微和性状鉴别中,瓜馥木根的横切面和粉末特征的鉴别意义较大。粉末中具脐点的淀粉粒、具缘纹孔导管及草酸钙方晶等有较独特的特征。理化鉴别中的生物碱沉淀反应可作为鉴别的辅助手段,与文献[2,3]报道瓜馥木中含有生物碱等有效成分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758.
【关键词】 牛白藤;生药学研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duct pharmacognosical studies on Caulis hedyotidis. Methods Ultrastructrual, microscopical and TLC characteristerics of Caulis hedyotidi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Crystal fider in the powder had certain identity. TLC identified ursolic acid, βsitosterol and scopolamine.Conclusion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i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he pharmacognoy of Caulis hedyotidis.
Key words:Caulis hedyotidis; pharmacognosy;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TLC
牛白藤为茜草科植物牛白藤Oldenlandia hedyotidea (DC.) HandMazz.的干燥藤茎,别名土加藤。牛白藤生于山谷、坡地、林下、灌木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越南亦有分布。味微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暑、祛风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1]。
牛白藤作为地方习用药材,收载于《广东省药材标准》,但其质量标准尚不完善,为了更好地保证其药材的安全、有效、质量均衡,本文对其进行药材性状、组织显微及理化鉴别研究,完善其质量标准,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实验药材和对照药材分别采自广州大学城和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均经作者鉴定为牛白藤Oldenlandia hedyotidea (DC.) HandMazz.;熊果酸、β谷甾醇、东莨菪素对照品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研究所;乙醇、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环己烷、正己烷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SK250LH超声波清洁器(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WD9403C紫外分析仪(北京市六一仪器厂);YOKOPN电动喷雾器(武汉药科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Nikon YS100生物显微镜(日本尼康公司);封闭式电子可调电炉(广州伟业五金器械厂)。
2 药材鉴定
藤茎类圆形,直径0.2~1.2 cm。表面粗糙,灰白色或灰黄色,有突起较细的纵直筋脉纹,老茎可见灰白色纵长突起相互连接的皮孔斑,刮去表层栓皮现灰绿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浅灰褐色,木部占大部分,黄白色或淡黄色,髓多中空。无臭,味微甘。
3 显微特征
3.1 茎横切面
表皮尚存,为1层扁平、无细胞间隙的细胞组成,开裂状。非腺毛多见,且多为红色。木栓层为6~9列木栓细胞,细胞呈扁平状,砖形,排列整齐、紧密,往往多层相迭。木栓形成层为1层扁平的长方形细胞。栓内层为1~2层薄壁细胞,切向延长。皮层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尚含有石细胞。内皮层细胞排列紧密整齐。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窄,木质部较宽,导管孔径较大;木质部射线1-2列;导管单列或2、3个并列。髓部类方形或类圆形,薄壁细胞内含针晶。草酸钙针晶束几充满细胞腔。见图1。
Micrograph of the transverse section of Caulis hedyotidis
3.2 粉末
粉末灰白色。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草酸钙针晶束暗灰色,针晶长约80 μm;草酸钙簇晶直径7~20 μm。导管主要为具缘纹孔导管,直径30~80 μm;螺纹导管多见,直径约11~20 μm。纤维管胞多见,具缘纹孔口V形、X形或斜裂状。非腺毛单细胞和多细胞,有长和短两种[2]。石细胞众多,单个或多个相聚,形状各异,孔沟或层纹明显,壁较厚,胞腔狭窄。晶鞘纤维多见,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淀粉粒较多,单粒类圆形,脐点明显,层纹不明显,复粒由2~4个分粒组成。见图2。
4 薄层色谱鉴别[3]
4.1 牛白藤薄层鉴别Ⅰ
取本品粉末1 g,加乙醇10 mL,超声处理15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牛白藤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β谷甾醇对照品,各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VI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4种溶液各2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体积比20∶4∶0.5)为展开剂,展开缸饱和15 min,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与紫外光灯(365 nm)下都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3、图4。
5 讨论
5.1 首次发现牛白藤的粉末特征中含有晶鞘纤维,数量不少,可作为其显微鉴定特征之一。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牛白藤存在较多的螺纹导管,与文献[1]报道的“螺纹导管较少见”不一致,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5.2 牛白藤含有熊果酸、β谷甾醇及东莨菪素等成分[4],选择它们作为薄层鉴别的对照品,分别选择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体积比20∶4∶0.5)和环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体积比6∶10∶7∶1.2)作为展开剂,分离效果好,斑点匀称,可作为牛白藤的鉴别依据。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 42. [2] 黄成勇,廖月葵,林安平.牛白藤的生药鉴定[J].中草药,2001,32(6):54.
【关键词】化橘红生药学
中药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itrusgrandis‘tomentosa’或柚Citrusgrandis(L.)Osbeck的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前者称毛橘红,后者称光橘红,为理气化痰之常用中药[1]。化州柚是柚的栽培变种,为化州市特有树种,已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2],自古以来,其未成熟果实外果皮即作为橘红入药,习称毛橘红,品质最优,曾列为皇室专用祛痰圣药。柚外果皮作为化橘红入药,习称光橘红,其药材虽非道地,但因种植面广、产量高,在市场上也以化橘红品名进行销售,因品质差于毛橘红,严重影响了化橘红药材的市场声誉,给道地毛橘红药材的生产带来严重冲击。为科学区别两种化橘红药材生源及性状,现对化橘红两品种的原植物及药材进行生药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化州柚和柚原植物标本和毛橘红与光橘红未成熟果实全部采自化州市平定镇化橘红GAP种植示范基地,毛橘红与光橘红饮片按《中国药典》加工方法加工。以上原植物标本及药材标本均由课题小组采集,并由平定镇化橘红研究所林仁和主任鉴定。
1.2方法通过化橘红GAP种植示范基地的实地考察,采集植物标本,进行两种化橘红的原植物组织形态学研究,并对毛橘红与光橘红两饮片进行显微特征鉴别。
2形态、性状研究
2.1化州柚的植物形态学、性状研究
2.1.1化州柚的植物形态常绿小乔木,高通常3~5m,嫩枝、叶背面、花梗、花萼和子房均密被柔毛;嫩枝压扁且微有纵棱,并有微小针刺。单身复叶互生,嫩叶常暗紫红色,成长叶厚,椭圆形至阔卵形,长7~13cm,宽3~6cm,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圆,边浅波状,深绿色;羽叶倒心形,长2~3cm,宽约2.5~3cm。花春季开放,白色,极香,单生叶腋或组成腋生总状花序;花萼杯状,4浅裂;花瓣4片,矩圆形,白色,子房近球形,被柔毛,萼直径约1cm,4浅裂;花瓣长圆形;雄蕊20~25枚。柑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时直径约8~11cm或稍过之,幼果绿色,被黄绿色绒毛,成熟果实柠檬黄色,绒毛不褪,果顶部稍凹,果皮厚约2cm,有极厚与果肉不易分离的白色海绵组织;瓢囊16瓣,味极酸;种子80粒以上,扁圆形,白色,合点浅紫色。
2.1.2毛橘红饮片性状呈类球形,已切成五角或七角状。直径8~15cm,厚1.5~6.5cm。外表面黄绿色,密布茸毛,无皱纹,有油室;内表面黄白色,有脉络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外缘有一列不整齐的下凹的油室,内侧柔软而有弹性。气芳香强烈,味苦、微辛。
2.2柚的植物形态学、性状研究
2.2.1柚的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5~10m。嫩枝压扁且微有纵棱,具明显针刺,幼枝、叶背面被疏短柔毛,单身复叶互生,长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阔卵形,叶质较薄,长6.5~16.5cm,宽4.5~8cm,边缘浅波状,羽叶倒心形。花单生或为总状花序,腋生;花瓣白色;雄蕊25~45;子房长圆形。柑果梨形、倒卵形或圆形,幼果绿色,无绒毛,成熟果实柠檬黄色,顶部稍凹,果皮厚约2cm,有极厚与果肉不易分离的白色海绵组织;直径10~15cm,外果皮光滑无毛,油室大;瓤囊10~18瓣,味极酸;种子80粒以上,扁圆形,白色,合点浅紫色。柚叶基部阔圆形,边缘有圆锯齿,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有稀疏毛,叶质明显薄于化州柚,其他特征与化州柚相似。
2.2.2光橘红饮片性状呈对折的五角或七角星状。单片呈柳叶形。完整者展开后较毛橘红大,直径10~30cm。厚5~15cm。外表面色略淡,黄绿色或黄棕色,无茸毛,有皱纹,油室;内表面黄白色,有脉络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外缘有1列不整齐的下凹的油室,油室较毛橘红大,内侧柔软而富弹性。香气较弱,味苦、微辛。
3显微结构研究
3.1茎横切面特征
3.1.1化州柚表皮枯萎,表皮外有非腺毛。木栓层由4~5层细胞组成。皮层由3~8层细胞组成。石细胞散在,含较多淀粉粒。韧皮部20余层细胞,富含草酸钙方晶,韧皮纤维2~3环,每环4~5层细胞。形成层环状。木质部发达,有明显的年轮,次生木质部可见导管、木射线和木薄壁细胞。髓部明显。
3.1.2柚表皮外无非腺毛,韧皮部含方晶较少,皮层含淀粉粒较少,其他特征与化州柚相似。
3.2叶横切面特征[3]
3.2.1化州柚(见图1A)上下表皮均为一列。叶肉栅栏组织由3层短圆柱状薄壁细胞组成,共厚约70μm,细胞排列整齐紧密,其长轴与上表皮垂直,形成栅栏。最外层栅栏组织含草酸钙方晶。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下方,与下表皮相连,由一些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间隙大,排列疏松如海绵状,含油室、方晶和气孔。叶脉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外有韧皮纤维环绕,皮层较厚,韧皮部富含方晶。主脉上方有栅栏组织与叶肉中的栅栏组织相连接。上表皮有非腺毛,多含方晶。
3.2.2柚(见图1B)叶肉栅栏组织3层共厚约28μm,最外层栅栏组织不含草酸钙方晶。叶脉皮层较薄,约为化州柚的1/3,其他特征与化州柚相似。
3.3饮片的横切面及粉末图特征[4]
3.3.1毛橘红(见图2A)表皮为一列类方形细胞,可见1~5个细胞的非腺毛,长可至110μm,基部直径约25μm,外被角质层,有气孔,气孔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17~21μm,副卫细胞5~7个,排成放射式。中果皮薄壁细胞形状不规则,壁不均匀增厚,排列疏松,外侧有油室,径向长90~365μm,切向长490~980μm。草酸钙方晶主要存在于外侧薄壁细胞中,长9~18μm,中果皮散有维管束,导管主为螺纹,直径6~17μm,成束或散在。分泌细胞扁长形。
3.3.2光橘红(见图2B)表皮为1列多角形类方形细胞,外被角质层,有气孔,气孔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17~21μm,副卫细胞5~7个,排成放射式,无非腺毛。中果皮细胞类圆形,排列较疏松,外侧有大型油室,不规则排列成1~2列,油室较大,长圆形,径向长380~1220μm,切向长285~810μm。草酸钙方晶主要存在于外侧薄壁细胞中,长9~18μm,中果皮散有维管束。导管主为螺纹,直径8~20μm,成束或散在,分泌细胞扁长形。
4总结
毛橘红原植物化州柚为柚的变种,两者亲缘关系虽近,但两者原植物及药材在植物形态及显微构造上存在显著差异。毛橘红外表面为绿褐色或黄绿色,密被茸毛,质坚实,不易折断;光橘红外表面为黄绿色,无茸毛,质脆体轻,易折断。化州柚与柚的茎、叶横切面有较大差异,与化州柚比较:柚茎横切面表皮外无非腺毛,韧皮部含方晶较少,皮层含淀粉粒较少;柚叶脉皮层较薄,叶肉栅栏组织3层共厚约28um,约为化州柚的1/3,最外层栅栏组织不含草酸钙方晶。现把两品种的主要区别列于下表1、2、3,易于互相鉴别。
4.1毛橘红与光橘红原植物形态主要区别见表1。